电子政务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的现状

电子政务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电子政务 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电子政务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 立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9]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中推广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也不断深入,但是我国在该方面的立法存在较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我国电子政务立法问题的研究,认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系统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本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步较晚,其相应的立法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先后出台了一些与规范电子政务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与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的关系可归纳为4类:(1)计算机法,主要是有关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保密的法律规范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法,如《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2)互联网法,主要是针对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安全、设施、经营以及主管部门等事项做出规定,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规定》等。(3)信息法,主要是有关政府信息化的法律和规章,如《北京市政务和公开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条例》等。(4)政务公开法,主要是对政府有关业务流程和政策制定、执行及结果的公开,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

总体上说,我国电子政务立法还处于“无纲领性立法、无确定立法规则、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现有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层次低,规章占大多数,至今我国尚未出台关于电子政务的纲领性立法以及明确的立法规则,更不用说评价及监督机制。

3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应用步伐加快,其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越来越不利于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

3.1 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电子商务上的法律属于单行法,分散立法的缺陷是其法律环境适用复杂,尤其我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分散立法的缺陷更加突出,我国大多是部门立法,法律阶位低,缺少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冲突现象严重,导致电子政务的特征不明显,实施效果差。

3.2 电子政务标准立法亟待完善

我国暂时制定的《电子政务标准》,但它只是一个标准框架,可操作性和检验性较差,全国各省市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信息化的起步时间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的立法,在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传输协议。这就不容易互联互通,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导致部门间协作性和安全可靠性较差,也不利于政府改进管理方式和提高行政效率。

3.3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社会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与政府信息的供给存在着巨大差距,政府掌握了80%以上的信息,有很多信息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利益权衡上都应公开但未能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成为一种制度,造成政府信息获取困难,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浪费了信息资源,容易滋生腐败。

3.4 公民隐私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收集、储存和利用信息时,容易侵犯公民个人利益。政务公开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将各自收集、储存及分析的信息公之于众,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这将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公开,容易侵犯公民隐私权。

3.5 立法滞后制约电子政务发展

立法滞后的表现主要如下: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许多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具体规定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有的与电子政务发展相抵触等等。

4 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立法步伐的对策

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是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要树立“立法先行”观念,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修订已有的相关法律,逐步建立电子政务相关法律的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规范、健康发展。

4.1 加快电子政务基本法的制定

电子政务基本法是构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基础,它既是制定下位法律法规的依据,又是理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内部层次关系的前提。为了消除分散立法模式弊端,我国在今后的电子政务立法上应选择统一立法与单行法相结合的模式,尽快制定《电子政务法》,以保障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4.2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建设,本质上是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公正透明和谐的环境。我国应该进行全面立法,构筑起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该体系与计算机法、互联网法和信息法存在交叉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叠加,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内在规律的体系。

4.3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

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法治政府的标志,也是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应遵循及时、真实、公正和方便的原则,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和程序,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除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外,还应通过媒体、政府信息公告栏、公共电子屏、新闻会和公众服务热线等及时,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法制化。

4.4 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立法

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在电子政务中应保护公民信息权和隐私权。公民信息权包括信息产权、信息自由权、信息自、信息平等权和信息救济权等。在我国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也是当务之急,应借助立法加强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明确政府在收集、存储和传输数据中的保密责任,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4.5 加强对电子政务标准的立法

从国外立法经验看,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关键是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一方面在《电子政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从整体着眼,积极吸取社会各种力量推动电子政务标准的修订与完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必须科学规划,所有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都遵循相关标准,以保证网络的标准性、开放性和安全实用性,使我国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4.6 修订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健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政务的实质在于制度创新,这意味着政府工作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都将面临着变革,而应对这些变革仅靠政府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法律法规应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而调整,对不适合实际需要的法律,通过对其内容的废除、修改、合并和补充,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4.7 重视信息安全的立法,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水平

安全是电子政务的生命,信息安全成为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政务信息公开可能使其安全性受到冲击,要保障其安全,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立法来解决。在对信息安全性方面进行立法时,应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明确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具体规则以及对违反者的惩戒措施,对政府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的操作标准做出统一规定,着重从制度层面上完善政府部门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对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和保密信息筛选制度以及信息认证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从而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建构良好的制度屏障。

参考文献

[1] 王满船.国外电子政务相关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4,231(9).

[2] 马海群,宗诚.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法律框架及核心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3] 赵培云,郑淑荣.从国外立法看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中国信息导报,2006.

电子政务的现状范文3

    电子图章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

    论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

    我市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研究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探讨

    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分析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研究

    电子政务发展中非技术问题探讨与对策

    电子政务如何推进政府管理的进步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电子政务论文题目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电子政务与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讨论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研究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发展

    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的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方案研究

    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保护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基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研究

    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研究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几个宏观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应用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研究

    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研究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集成研究

    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中安全中间件的应用研究

    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与行政文化和行政决策的关系研究

    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研究

    公安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研究

    电子政务外包及其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中安全域和网络划分与控制的研究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机房一体化的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政务中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与发展趋势的展望

    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

    电子政务中分布式知识管理的实现

    对电子政务的多视角思考

    我国电子政务实施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的廉政意义探讨

    电子政务的技术风险与管理误区的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基于MPLS-VPN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平台的构建

    电子政务与依法行政的关系的研究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研究

    基于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面向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电子政务的安全审计相关研究

    环保电子政务系统方案设计

    电子政务中网络划分与安全保密研究

    安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面向电子政务的公文管理系统的设计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的探讨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数据库建设研究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前景

    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环境的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人口空间管理和分析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研究

    UML的活动图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适用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研究

    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公务员的挑战与新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的市场预测分析研究

    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研究

电子政务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对策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经过几年的发展,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政务公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1、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东西部存在较大差异,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2、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3、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对策。,对策。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1、地域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

2、技术资源利用率低下。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很低,硬件投入中,单方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

3、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低等缺陷。

4、部门协作能力不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1、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对策。应加强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技术标准确立得越早,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就越能尽早走上快车道,因此也就能尽早避免将来因标准混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及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电子服务传播系统的做法,尽可能使信息在公众和政府间有效流通,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4、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对策。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鉴于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政务活动。具体过程如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对策。

5、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矫正方法及对人的情感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鉴于安全问题,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它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今天,我国政府已经走上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道路,这是我国行政许可法蕴含的基本精神。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对策。再加上我国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和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新时代论坛).2005,(2):51-53.

[2]王炎徐玲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电子政务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通信技术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电子政务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能力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电子政务以其特有的便捷性、互动性等特征,为改进政府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是大幅提升政府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了解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对政府能力的影响,对促进政府职能的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取得明显成效,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在加强管理、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金关”“金税”“金卡”等工程建设,以及打击走私、防堵偷漏骗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11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编制的《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已经审批通过并。中国正由管理型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注重通过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创新的突破口,以电子政务的积极影响来促进政府能力的提升。中国政府一直是一种以管理为重、服务为轻的管理型行政,然而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所要求的服务行政和法治行政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因此,要提升政府能力,关键是要转变行政理念,以政府创新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3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的正面影响

3.1电子政务可促进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政府是社会最大的“信息资源中心”,政府管理社会的过程便是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并进行决策的过程。政府要体现群众利益,引导社会发展,就必须适时掌握准确的信息,有效了解群众的需求。近年来建立的“政务超市”“一站式服务”“市长电话”等便民行动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捷。我们可以看到发展电子政务对于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2促进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协作能力的提升

电子政务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封闭流动的固有格局,要求政府上下层级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加强联系与交流,以“事务”为中心,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实现信息数据的树状辐射传播,做到真正的信息无障碍传输,从而进行一站式的便民服务。通过电子政务服务的平台,政府能够极大地削减中间层次和简化政府办公的流程,促进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3.3有利于政府决策能力的提升

电子政务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一方面,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增强信息的全面性,减少信息的流失和失真,从而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平台为公众提供参与决策的条件,公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政府决策的信息,为政府决策献言献策,使政府的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化。

3.4有效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电子化办公使得行政管理的流程简化,实现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电子政务优化了传统政府服务的内容和领域,传统的服务内容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高效化管理和一线到底的服务。再次,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各项活动进行监管,公众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政府的工作进行评价,与政府的行政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4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的负面影响

4.1电子政务可能会增强社会能力,从而减弱政府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相对于国家的社会及其组织和个人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政府能力来源于社会资源,社会能力的兴衰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政府能力的增减。社会能力的发展需要政府能力的催化和执导,政府能力的水平和运用方向影响社会能力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所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会提高社会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政府能力。要使社会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政府能力与社会能力必须和谐共处,相互促进。

4.2电子政务可能对政府政策执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复杂性、专业性,极易使一批精通此类知识的官僚脱颖而出,形成“技术官僚垄断”。政府信息网络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及中层对高层权力的制衡作用,为政策执行权力在高层的集中和垄断提供了可能。过量信息的供给也可能会引起政策执行过程的阻滞。政策执行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信息的选择和处理过程,信息的准确、全面程度直接影响其进程。电子政务还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一旦网络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公共政策系统将陷入危机,整个社会也将陷入危机。

4.3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可能会下降

当前还不可能在所有政府和部门中全面实现电子政务,传统政务会与电子政务将同时存在。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之间的“排异反应”会使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变得困难,从而影响政府的协作能力。

4.4电子政务的不平衡发展可能会降低政府公信力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数字鸿沟”,各个地方的公众所得到的公共服务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优先发展与平衡发展的关系,尽可能二者兼顾,把引起社会矛盾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5结论

电子政务为促进政府能力的提升承担着重要责任,虽然目前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存在负面影响,但是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阻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对现有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状态做细致、全面的评估,形成整合型政府管理知识系统,立足服务型电子政务,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整合资源,加强组织建设和体制创新,使政府网站走出一条高绩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使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发展形成整合互动的局面,使我国政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国权.论政府能力与为政清廉的内在联系及其协调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1997(4).

[2] 刘京希.论转型时期的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J].文史哲,1996(1).

[3] 陈康团.政府行政能力与政府财力资源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0 (8).

[4] 王澜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M].团结出版社,2011.

[5] 陈炳水.建设电子政务与提升政府能力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2006(5).

[6] 杜治洲,汪玉凯.论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的影响[J].中国行政管理,2005(7).

[7] 张勤,窦高涵.论电子政务发展与促进政府能力提升[J].电子政务,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