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监测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监测方案范文1
为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改善如厕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城市生态环保公厕,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十八届以来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文明城市建设的总要求,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和巩固工作要求,加快城区公厕建设步伐,解决群众如厕需求,提升公厕环境品质,切实改进公厕软硬件环境。二、目标任务
将建设“城市生态环保公厕”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按照“数量布局合理化、外观形象景观化、功能设施现代化、项目运作市场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工作思路,完善新建公厕的规划、投资、设计、建设、管理、经营、保洁等运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新建公厕66座。
三、主要内容
(一)数量布局合理化。
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中“每平方公里需设置3-5座”的要求,结合区属街巷的实际,经科学布局,共需新建生态环保公厕66座,进一步满足市民如厕需求。
(二)外观形象美观化。
注重公厕外形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科学选用优质、新型、环保、节能的建筑装饰材料,达到外观形象景观化的目标。
(三)功能设施现代化。
以建设生态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公厕为目标,完善照明、通风、除臭、环保等配套设施,安装智能洁具、完善公厕各项便民设施的安装到位(如挂钩、物品放置台等),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四)项目运作市场化。
公厕的新建、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试行市场化运作。充分挖掘市场资源,将广告资源配套开放,以市场化运作贴补公厕的日常运行费用。
(五)提供服务专业化。
利用智慧城管APP或类似城市管理APP,推广“厕所数字地图”“二维码扫描一键投诉”的“互联网+公厕”管理服务创新手段,实现地图找厕所、用厕所、评厕所功能,努力打造公厕管理新标杆。
四、组织领导
以XX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主体,成立XX区城市生态环保公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考核检查等工作,负责新建公厕的选址,在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方面加强指导和监督,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序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认识到位。
充分认识建设生态环保公厕项目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建设生态环保公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落实到位,确保2020年11月底前建设完成投入使用。
(二)倒排工期,紧扣节点。
XX区城市生态环保公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作用。相关科室要对照工期,挂图作战,分管领导要加强协调、搞好监督,全力保障项目推进。
生态监测方案范文2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④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⑤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2.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2.1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②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2.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4.结束语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数据,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②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审查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评审监测内容。③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④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图,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资料。
生态监测方案范文3
1.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对质量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各级领导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整个监测机构质量意识的形成与加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质量宣传教育应从领导抓起,使各级领导都充分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对于海洋环境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并自上而下推动本单位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宣传教育可通过入职教育、上岗培训、资质认证等形式开展。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把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性、必要性作为新进人员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初期质量意识教育;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的人员通过考试取得上岗证,考试内容应包含海洋监测质量控制相关试题,进行强化教育;同时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考核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1.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人监测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全过程,实验室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分级管理,使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有相应的质量控制责任人。
2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机制
2.1落实质量管理分级责任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分级责任制,设置四级管理体系,分别由海区级、省级、市级、县级管理层级组成。海区级成立海区监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海区海洋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海区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海区监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定和实施,其他层级指定部门或人员配合海区完成相关质量管理工作。
2.2健全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海区各级监测机构应不断完善本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建立与监测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包括:人员及经费保障机制、质量体系运行机制和质量管理评价机制。
2.3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承担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任务的监测人员应持证上岗,未取得证书者,只能在持证人员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2.4优化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模式海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海区监测机构质量档案和海区质量监督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举办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等质量管理培训,监督各级海洋监测机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岗前技术培训。各级监测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管理人员,任命与监测任务数量匹配的质量监督员,并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履职考核,建立监测人员个人质量档案。
3强化监测业务全过程质量控制
3.1质量保证工作方案与监测方案同时设计和实施各监测机构按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任务制订监测方案和质量保证方案,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任务、分工、职责和进度安排等,确定各项监测任务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指标。
3.2加强数据源头质量控制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外业采样环节,开展现场监督和检查,确保现场取样操作规范,杜绝样品沾污,从数据源头上加强质量控制。
3.3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各监测机构应在计量认证授权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具备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所需的人员、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等条件;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样品分析,实验室应采取空白样品、加标回收、平行样、内控样和实验室内部比对、留样复测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同时应逐步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样品管理、分析测试、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环节和质量控制手段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监测数据编报系统有效对接。
3.4规范数据审核与资料汇交海区质量管理部门协调海区计量、监测和信息三大业务中心,按照各自业务职能,分别开展规范数据审核与资料汇交相关工作。海区标准计量中心负责对监测数据质控报表进行审核,确保质控手段、监测方法等质控措施满足《海洋监测规范》的要求。海区监测中心负责对监测数据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海区信息中心对数据报表的格式进行审核。
4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和通报
4.1加大全过程监督检查力度海区质量管理部门每年编制海区生态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组织海区质控专家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海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监督检查,2~4年内实现对海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检查的全覆盖,检查内容涉及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样品、方法、环境和检测等全部环节和全部要素。
4.2深入开展外控样考核测试活动通过差异化外控样考核,客观、科学地评价实验室监测分析能力,帮助存在问题的技术机构进行原因分析,并督促改进,提高实验室综合检测能力。
4.3建立质量通报制度建立并推行质量通报制度,对海区海洋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通报,针对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及对策建议,对各级监测机构质量改进情况进行跟踪。
4.4建立监测质量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海区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各单位建立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监测机构制定单位内部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结论
生态监测方案范文4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本底;环境保护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introduce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basic content and principle,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status and rol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t the end of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 言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污染程度(或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在环境影响学科中,环境监测是指定点、定期对环境因子、组成和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种类、分布的影响及变化进行分析和监测。它主要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及原则,并详细分析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针对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1. 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环境监测是贯彻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阶段,他的真实性,准确性,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高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它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1)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监测不是目的,是为了保证环保措施的实施;监测数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用越好;监测手段不是越现代化越好,而是越准确、可靠、实用越好。所以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应做到监测数据满足环评使用即可。同时,也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②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对环境具有潜在危险的污染物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因子。另外,优先监测的污染物一般应具有相对可靠的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或者有可等效性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测试数据;能对监测数据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环境监测的多样性,要对监测布点、采样、分析测试及数据处理做出合理安排。现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特点是监测布点设计最优化、自动监测技术普及化、遥感遥测技术实用化、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管理计算机化,以及综合观测体系网络化。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发挥各自技术路线的长处。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后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期、项目竣工验收及项目后评价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
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④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⑤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3.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4. 结束语
生态监测方案范文5
1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难点
1.1勘察现场环境
勘察现场环境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第一步骤,现场环境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排放污染物的生产企业,检查影响环境问题因素,检查污染环境的污染源,检查处理环境污染的相关设备等诸多方面。对现场进行勘察时,要根据不同污染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监测现场环境的保护情况。在进行勘察时,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的监测。但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涉及的方面不够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且缺乏专职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这就大大降低了现场环境勘察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难度,无法实现勘察环境现场的重要目的。
1.2环境监测技术
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需要利用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对易受污染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检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方式。在对现场勘察后,根据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监测,由此来看,勘察现场环境与监测现场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时间较晚,环境监测技术还不够完善,专业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频繁出现问题,降低了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这也是环境保护验收监管工作的难点。
1.3制定监测方案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污染地区资料的完整性,所收集到的环境污染资料是否符合监测的要求,环境污染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完善、设备是否齐全等方面。在考虑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时,还应考虑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考虑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制定环境保护监测方案时,没有详细分析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致使制定出的监测方案不够完善,在监测时容易出现漏洞,对环境的监测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1.4编写监测报告
一般情况下,监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对概述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内容,总结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描述环境监测地区的基本情况,记录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总结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后,要根据环境监测地区的保护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提出一些可行性强的意见。
2监测难点的解决方法
2.1现场勘查方面
在勘察现场时总会因各种因素限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降低了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管力度。为提升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条例,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扩大环保机构的运作规模,设置专职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机构,培养专业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人员。截至2015年8月,贵州省已组织完成32个环境监测站,根据级别设立在不同的区域,但为了实现全省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验收监测工作,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又了关于环境监测站的推进方案,预计在2015年完成42家环境监测机构,从而满足环境部门对贵州省的整体验收要求,加大全省范围内的监测力度。在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前,要详细了解勘察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及勘察地区的运作情况,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的资料。在进行现场勘察时,要认真、仔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查看,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2环境监测方面
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保护监测技术,将其与我国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现状相结合,创新出适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技术。在现场进行监测,要按照相应的工作方案进行监测。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实地监测时,是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贵州省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环境监测。在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自身专业水平,使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在对现场进行环境监测时,要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开展全面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对现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补救。
2.3监测文件的编制方面
在撰写监测方案时,要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进行编写,要符合环境评价报告的书写标准。撰写监测方案时,要根据环境质量的标准进行修稿或修订,要根据全新的标准来编制;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情况,制定不同监测方案。在编制监测报告时,监测报告的内容要简明,条理要清晰,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反映出监测结果,保证报告的准确性。
3结语
生态监测方案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 水文勘测 水土流失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19-01
1 概述
开展水文勘测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尤其是渣、料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监测的重点。施工期采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复期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项目区侵蚀强度采取定性分析,最终判断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这就是水土流失量监测及水文勘测的最终目的。
2 监测方法
堤坝工程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
(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地形图、数码相机、测距仪、测高仪、标杆和尺子等工具,测定不同分区的的地表扰动不同类型的面积。
(2)地面定位监测:本工程主要使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钢钎法:在汛前,将直径0.5~1.0cm、长30cm的钢钎,根据坡面面积,按照横3行,竖4列的布局布设于监测区域,每条钢钎前后左右各相隔2m,样方面积为80m2。钢钎沿铅垂方向打入坡面,距坡面均留5cm,编号登记入册。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厚度(采用均值)和土壤侵蚀量。
简易坡面量测法:在开挖边坡和堆填边坡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样方坡面面积、初形成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降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从而得出各时段的沟蚀量,并通过沟蚀与水蚀的比例计算出流失量。
(3)巡查法:不定期地进行全线踏勘,若发现较大的流失现象或扰动类型的变化(如出现新堆渣、已堆渣消失、开挖面采取了措施等)及时监测记录。
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主要指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堤坝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和扰动地貌的土地类型划分结果,定位监测主要布设在弃土弃渣场平台和坡面、土料场、大型开挖面、挖方区域、填方区域以及相应的背景值观测点。
4 监测的实施情况
(1)监测前期:主要采用巡查、调查监测法。组建工作组,调查该工程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原地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植物种类及覆盖度、项目区所属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2)施工期:依据监测方案对项目区进行全线踏勘调查,选定典型地块设立水土流失观测场,对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渣保土状况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同时开展面上的调查、巡查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变化情况,记录工程进展状况、损坏水保设施量、土石方量、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流失强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
(3)植被恢复期:采用样地调查及巡查等方法,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数量和质量);工程措施的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植物措施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和覆盖度;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等。
5 监测数据分析
施工期项目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通过采取桩钉法、简易坡面量测法对不同类型的施工工区进行监测,经过勘察监测,确保扰动后的项目区经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布局更为合理,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6 结论
(1)多数维修加固堤坝工程由于工期短或者是工程占地面积有限等因素,不具备径流小区和卡口站观测条件,所以简易观测法作为最直接和最直观的观测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其观测数据通过多次测量汇总后翔实的反应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情况。
(2)结合工程的监测方案、合理划分监测区域并布设监测点、选择科学的监测方法,做到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了定期定位的监测方法,整个监测过程所记录、整理的数据及图文资料可真实、动态的反应出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变化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防治效果,为今后水保方案设计和工程水保验收提供依据。
(3)在监测过程中,采用了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多种方法同时使用,解决了监测点布设受制约的情况,综合分析多项测量结果,最终得到较为可靠的数据。
(4)从预测的侵蚀模数到实测的侵蚀模数到最终的植被恢复期的侵蚀模数,是一个陡降的过程。这个数据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工程在施工期过程中实施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综上所述,不论工程规模如何,水文勘测质量控制总是最重要的,加强水文勘测质量控制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堤坝工程施工也是如此,必须做好水文勘测质量控制工作。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水文勘测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水文勘测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另外,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国的水利工程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所以,各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强对水文勘测的质量控制。同时,施工单位和基层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学习和掌握水文勘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并加强对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单位的约束,以便实现保质争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曦,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堤坝项目水文勘测监测方法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1,2(3):32-34
[2] 谢坚.浅谈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1(1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