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污水处理方法

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回用;难题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the resultant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seriously damag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but also cause different degrees of obstacles for the city residents’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water pollution and water shortage,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to manage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reuse planning, aiming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Keywords: city; industry; wastewater treatment; reuse; problem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增长,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厂所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城市严重的缺水,一方面城市工业大量污水的白白的流逝,污水的流失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还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如实际情况以及水资源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以为要想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处理及回用成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的最有效的方法措施。

1、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

1.1 大型工业企业用水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a.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b.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用;c.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d.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

1.2 城市工业杂用水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回用于城市杂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a.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b.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c.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d.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

用。

1.3 河道受污染的水源

针对河流污染严重,且河流湖泊常出现缺水断流现象,影响城市美观与居民生活环境。回用水用于景观水体时要注意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回用水中存在的病原体和优先毒性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目前用于河道的回用水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a.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砂滤消毒_排放;b.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c.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d.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e.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用。

2、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2.1 离子交换树脂污水处理方法

在工业污水的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在交联聚合物结构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酸、碱溶液及各种有机溶剂,结构上属于既不溶解、也不熔融的多孔性固体高分子物质。

(1) 用于含汞污水的处理

含汞污水是危害最大的工业污水之一,离子交换树脂法适用于处理浓度低而排放量大、含有毒金属的污水。配合硫化钠明矾化学凝聚沉淀法作为二级处理对低浓度含汞污水可达到排放标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汞污水有以下特点:用树脂交换法除汞作为化学法的二级处理系统,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且能实现封闭循环、连续稳定的运行,排放的污水可作为冷却水加以回用,有效提高了生产能力,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应用树脂交换法还能对污水起到脱色作用,处理的水清晰透明失效后的树脂不再回收,作为汞废渣回收汞防止了二次污染。因此,应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低浓度含汞污水,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用于含铜污水的处理

工业排放污水如有色冶炼、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的污水中常含有铜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地除去污水中的CU2+以达到高度净化,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

(3)用于含钼污水的处理

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有关于采用离子交换法从工业污水中回收钼的报导。迄今为止,离子交换法仍然是治理含钼污水的最主要方法。

2.2 反渗透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从反渗透技术最初只用于海水淡化,后来逐步扩大到苦成水淡化、食品加工、医药卫生、饮料净化、超纯水制备等方面,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

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洳蒸发、萃取、沉淀、混凝和离子交换树脂等)相比较,过程中大多无相变化,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小等特点。膜分离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形成了新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包含微滤、超滤、渗析、电渗析、纳滤、和反渗透等。由于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耗电低等优点,因此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目前反渗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化工分离、浓缩、提纯等领域。工程遍布电力、电子、化工、轻工、煤炭、环保、医药、食品等行业。在美国,反渗透法曾作为生活污水是一种深度处理方法而进行研究。过去深度处理一般是将污水的二级处理的排水(活性污泥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再进行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处理等,但对除盐过程却一直未予考虑。

2.3 生物膜法工业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在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进下,如今已经有多种生物膜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上流式污泥床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荷兰开发的又一项新的颗粒型生物膜反应器,主要用于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它主要由配水系统、污泥床、三相分离器等组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将污泥和污水进行充分混合,三相分离器将颗粒污泥、气体和污水进行分离,污泥保留在反应器中,气体和处理后的出水排出反应器。20世纪80年代后,又出现了新的颗粒污泥反应器,其中以污泥膨胀床和内循环反应器具有代表性,两者的结构类似,但其高径比更大,上升流速更快,颗粒污泥处于膨胀状态。

3、城市工业污水的回用规划

3.1 回用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将污水回用分为两种方式:污水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回用和污水的相对集中回用。污水的“分散回用”也即是在某个或某几个建筑物中设置中水系统,这一系统的设置实现了自身排出污水且经过相应的处理再次进行回收利用。其优点是根据不同水质的要求和不同的回用对象,灵活的选择处理工艺,从根本上节约了废水处理的费用;相对集中回用则是针对全市的区域,通过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再根据水质的污染程度做适当的深度处理后,送入中水管网,最后再将其分配给各用户。其优点就是便于宏观管理,提高规模效益。

3.2 污水“分散回用”的规划

污水处理的单体循环方式也即是在单体的建筑物中进行回收设施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这种污水处理方式相对容易实施,不需要建立污水管道,但污水处理费用相对较高。一般这种方式适合一些工厂或小区内。

3.3 污水“集中回用”规划

每个污水厂的污水来源,所在地区等不同,往往得到的中水也有不同的用途。除此之外,污水处理厂的一些工艺也会对水质产生直接影响。污水再生回用的相关处理工艺流程不仅受

处理厂规模、回用水水质标准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影响。由此可见,再生水用户和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其处理工艺流程也将不同。

结束语:

目前,国内在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及技术的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加大政府对于该项目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以强有力的行政职权组织其具体实施,进而保证工业污水处理方法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人们生产与生活中使用的水资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这就使得人们愈发关注污水处理问题。而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功效非常低下,无法达到国家对于污水处理的相关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污水处理进行智能化控制。本文以此为背景进行研究。

1.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的研究

1.1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污水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通过物理、化学等方式来处理生活与工业废水,进而减轻水污染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工业规模更是不断扩大,因而产生了更多的生活与工业废水。有数据显示,我国百分之九十的城市已经遭受严重的地下水污染。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是根据试验的方式进行污水的处理,其污水处理效果很不理想。若想充分发挥污水处理系统的功效与有点,污水处理厂就必须实现智能控制。这一技术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精确的预先设定,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大功效。

1.2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的技术分析

污水处理的自控技术是将水污染置于无人直接参与的环境下进行处理的技术。我国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研究起步晚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污水处理的自控技术才引入国内。但是我国仅是直接套用国外已研究的成套自控设备,并未研究专属于我国的自控系统。而近年来,我国有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实施自动控制的可靠方法,但研究效率仍然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来说,我国的污水处理自控系统根本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功能仍不够精确,污水处理效果很不理想。另外,系统中所使用的PH值和DO值等参数无法全面反映污水的处理效率。

2.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的应用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其自身所存在的自学习、自适应与自组织的功能,智能控制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污水处理动态状况,已广泛应用与工业、军事与医学等多个领域。

2.1模糊控制应用

模糊控制是通过模糊数学语言来描述控制规则,再据此操作系统工作的方式。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数学模型未知的、复杂多变的非线性系统。模糊控制自1980年被Tong用于污水处理中以来,逐渐引起各界学者的关注。Flanagan使用沿池厂的DO浓度变化曲线来估算池中底物利用率与微生物活性。Tsai等根据BOD、COD浓度来预算动态活性污泥法模糊控制。彭永臻等发明了简单可靠的生物电极法采用模糊控制。彭永臻、曾薇等通过SBR法进行石油化工废水的处理,从而对曝气量的模糊控制。

2.2神经网络控制应用

神经网络与大脑神经突触结构类似,以此为基础来处理信息的模型。它具有非线性、非局限性、非常定性与非凸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自学习、联想存储与快速寻找有化解的优势。因此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Zhu等以多层感知器(MLP)为基础,研究出一种优于MLP模型的在线废水水质预测系统;Gontarski等使用废水流量与进水的PH值来检验废水处理厂的水质。为了解决污泥膨胀的处理问题,Capodaglio将污水处理厂的数据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而预测污泥膨胀的发生几率。而后Belanche、Tay与Wen等人也研究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

2.3专家控制应用

专家控制是在将理论、方法与技术结合,依据专家智能来对未知环境进行控制。这一领域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Barnett使用专家系统来判断污泥厌氧消化故障。Florexs等研究了管理多级厌氧系统的智能系统。Sung等使用在线控制系统,通过使用水COD浓度来控制与处理食品废水,此系统已取得很好的成绩。庞全等通过对工业废水中的PH值进行智能控制,使用专家控制技术来控制中和药物的使用量,从而有效解决了pH值控制中存在的严重非线性问题。

2.4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应用

模糊神经网络(FNN)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也凝聚了这两种技术的优势与功能。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需要其系统与技术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作为污水处理的新方法,FNN有效结合了知识模糊性处理的逻辑控制与自学习神经网络。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最早的研究是B.Kosho对于这一概念的提出,之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敏等提出一种用BP神经网络完成规则推理的模糊控制器。Chen W C等与Mingzhi H.等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3.结论

污水处理一直就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难题。智能控制则是自动控制的必然趋势。为了有效处理愈发增加的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水处理的智能控制势在必行。目前,污水处理智能控制应用主要涉及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应用、专家控制应用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应用四个方面。 [科]

【参考文献】

[1]高大文等.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的研究、应用与发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06):35-39.

[2]相会强,刘芬,刘雪莲.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235-237.

[3]汪家权,陈立爱,侯红勋.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2,43(06):1-6.

[4]王艳红,周湛通,孟华.智能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28(05):18-19.

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微生物;污水处理;转化;分解

中图分类号 X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78-02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是污水的主要来源。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一些没有毒素的有机物,如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和尿素等,其中,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而工业废水则由于不同的行业产生的污染物不同,但是大致包含化学有毒物质、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以及病原体等。但是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都超出了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一方面,水体中的需氧菌利用有机物等进行无限繁殖;另一方面,水体中的藻类在营养物质的辅助下迅速扩散范围,使水体中的含氧量降低至极限,加速水质的恶化,不仅会危及人们的饮水健康问题,而且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效应,影响大自然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对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微生物对磷元素的转化、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水等几方面来探讨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原理,把生活污水中富营养态的有机物质分解为较为稳定且无害的物质,以便为后续的沉淀反应做基础,最终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调试过程中担当着指示的作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主要由活性污泥来吸附并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而构成活性污泥的成分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高性能的活性污泥是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进行的前提,而判断活性污泥的优劣主要是依据镜检观察显示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状态来进行评判的,只有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状态方能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和管理。

镜检观察是以活性污泥中主要成分微生物作为重要观察对象,依据其的生长状态、数量和种类等资料来反应污水处理运行的优劣情况,进一步指示污水处理的运行与管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主要由细菌和原生动物组成,正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来发挥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调试过程中的指示作用。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是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主力军,随着细菌的大量繁殖,原生动物的数量持续增多,原生动物吞噬细菌,维持活性污泥上的生态平衡,提高细菌活性,原生动物也有助于进一步分解、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反过来,细菌的絮凝作用有助于原生动物的生长繁殖,而原生动物自己也能促进絮凝进行。原生动物新陈代谢所分泌的粘液有助于活性污泥更好的吸附细菌和悬浮颗粒。而在镜检观测过程中,细菌体积小不便于观察,而原生动物体积相对较大,且当原生动物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更为灵敏的发出指示作用,及时、快速地显示出污水处理的最新运行状态。

2 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机物,如尿素、蛋白质、氨基酸,且大多以氨离子、尿素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含氮有机物是使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为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氮源。利用微生物分解这些含氮有机物,主要包括两类,转化水体中的蛋白质和尿素。

2.1 转化蛋白质

大分子量的蛋白质难以被硝化细菌利用,必须先把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所以,在转化蛋白质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泌蛋白酶的微生物来把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物质氨基酸,然后,再让硝化细菌进行下一步分解。能发生氨化作用的细菌有很多,不仅有好氧菌,还有兼性好氧菌和厌氧菌,如荧光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腐败梭菌等。利用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亚硝酸细菌先将氨基酸转化为亚硝酸而硝酸细菌则进一步将亚硝酸转化为硝酸,硝化作用的进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下,而作为回报,硝化细菌能从该过程中获得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最后,硝化细菌分解产生的硝酸盐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可被反硝化杆菌作用,从而被还原再次生成亚硝酸盐和氮气,能发生反硝化作用的细菌还有荧光假单胞菌等异养细菌,这些细菌通过利用硝酸中的氧来氧化有机物,借以获得能量。

2.2 转化尿素

相比较于蛋白质的转化,尿素的转化则较为简单,尿素在尿素细菌分泌尿素酶的作用下,将尿素水解为碳酸铵,而生成的碳酸铵极不稳定,在常态下能迅速分解转化为氨、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大多数尿素细菌是好氧型,但也有些尿素细菌能适应在无氧情况下的生长。

3 微生物对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

污水中不含氮的有机物质主要有纤维素、淀粉、脂肪。其中纤维素的含量在不含氮有机物质中所占比例最大,接近一半。

3.1 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

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也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且含量也最多的一种多糖。造纸企业、纺织企业和食品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微生物只能以葡萄糖为糖源,只有很少部分的特定微生物才能以纤维素为糖源,而这些特殊的微生物以霉菌和细菌居多,如纤维黏菌、生孢纤维黏菌、纤维杆菌、纤维弧菌、链霉菌、毛壳霉、芽枝霉、镰刀霉、青霉和木霉等。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这些霉菌,有助于加速分解工业废水中的纤维素,霉菌先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细菌和酵母菌则可以进一步分解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2 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

淀粉除了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食物组成成分之外,在工业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食品企业常用淀粉来制作酒精、麦芽糖,而纺织企业则用淀粉上浆、印染来调制印花浆料,医药企业则用淀粉作为药物片剂的原材料。所以,在这些食品、纺织、医药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曲霉、根霉等霉菌在常温下,能把这些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细菌和酵母菌则可以进一步分解淀粉所产生的葡萄糖。

3.3 微生物对脂肪的分解

脂肪主要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是一类较为稳定的有机物质。一般根据脂肪的来源,分为动物性的脂肪和植物性的油脂。无论是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都含有大量的脂肪。虽然脂肪比较稳定,但也可被各种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等分解,甚至真菌中的青霉和乳霉也能在常温下分解脂肪,这些微生物在分解脂肪的同时,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的能量。在污水处理中,尤其是含油脂较多的餐厅污水,加入这些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不但净化水质,而且不会带来新的污染,是污水处理的最佳选择。

4 微生物对磷元素的转化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磷元素,尤其是洗衣粉所产生的污水,富含磷的营养水体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藻类,危害水质健康,青岛的浒苔泛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微生物可将无机磷酸盐分解产生有机酸和二氧化碳,此外某些细菌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可将分解产生的硝酸和硫酸转化成可溶性磷盐。有机磷化物在有氧条件下也可被很多微生物,如解磷大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霉状芽孢杆菌等分解产生磷酸,从而形成磷酸盐。在缺氧的条件下,磷酸盐可以因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被还原。

5 利用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水

相比较于传统的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利用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水是当前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定向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鉴于污染物来源的复杂性,单一的微生物所分解的污染物种类有限,且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的时候要经历复杂的代谢过程,很难针对某种细菌去提高其能量利用率,微生物相互之间甚至存在拮抗作用,降低污染物的降解效率。近些年,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构建能控制多种污染物分解的杂种微生物成为现实。构建的基因工程菌,不仅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快速繁殖、絮凝,满足数量需求,而且在高毒环境的水体中,也具有高效的分解、转化性能,甚至可以针对特异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基因工程菌也可以广泛的分解污染物。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菌对净化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因工程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6 结束语

合理利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来进行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较于化学处理法,微生物处理法去污能力达90%以上,处理后的水质好,可以直接排到大自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微生物法处理污水成本较低,可以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定向、高效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已成为现实,为人类喝上真正干净纯净的水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小兰,陈建耀.微生物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A].2008年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32-39.

[2]尚华.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J].新疆化工,2010,01:31-34.

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然净化系统;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小城镇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地加快,我国的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城镇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容量小、人口密度高、工业相对集中的小城镇里,水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大中城市或工业区,水污染状况非常严重。随着农村人口城镇化趋势的发展,小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由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财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以往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工艺不能照搬到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中去。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应满足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处理要求。

2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2.1 自然净化系统

(1)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是利用天然湖塘、洼地,适宜的气温、日照,通过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净化污水。稳定塘处理系统可以划分为兼性塘、厌氧塘、好氧塘、曝气塘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单塘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多级串联塘系统。多级串联塘系统不仅有很高的COD、BOD去除率和较高的氮、磷去除率,还有很高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和病毒去除率。稳定塘系统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而且在发达国家应用也很普遍。我国也建造了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稳定塘。稳定塘处理工艺具有基建投资省、工程简单、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污泥产量少、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不足之处就是占地面积大。稳定塘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便宜的城镇污水处理,尤其是有大片废弃的坑塘洼地、旧河道等可以利用的小城镇,可考虑采用该处理系统。

(2)土地处理系统

土地处理系统是使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的处理利用系统.根据水力负荷、污水路径、布水方式、土壤—植物系统结构以及再生水收集方法,土地处理系统可分为慢速和快速渗滤、地表漫流、人工湿地及地下渗滤等主要类型。土地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优于传统的二级处理,特别是对N,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是传统二级处理所不及的,其出水一般可直接用于农灌或景观用水等回用。贾宏宇等的研究指出,土地处理系统适用于食品加工工业和酿造工业有机污水的处理,这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小城镇工业废水也是有效的。

(3)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态滤池利用在滤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蚯蚓和其它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所处理城镇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进行最为经济合理的处理和转化。该工艺已在法国、智利和中国上海成功地进行了中型试验和生产性规模的应用。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在该系统中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该工艺在具有好的BOD5和SS去除功能的同时,对氨氮去除率高。由于滤池中建立的蚯蚓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污泥分解功能,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系统的污泥产率远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此外,该方法还集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于一体,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且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并能承受较强的冲击负荷,适应了小城镇污水处理的要求。

(4)沟渠净化系统

利用排水沟渠处理污水技术是在排水干沟渠顺流方向设置固定微生物载体,载体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在流经微生物膜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得到净化。国内外也有利用排水渠道和沟渠处理污水的成功实例。高光智、陈辅利利用沟渠处理小城镇污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相当于一般的二级处理。我国小城镇排水体制一般均以合流制为主,利用天然沟渠排水较为普遍。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和天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可以降低基建投资和降低运行成本,大大减少管理人员。利用沟渠处理污水可节约投资64%;节约运行费用75%以上[11]。资金是改善环境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利用沟渠处理污水,对改善小城镇的水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 强化一级处理技术

近年来强化一级处理工艺逐渐成为国内外污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基建投资省,单位污染物去除费用较低,运行管理灵活方便,处理过程稳定可靠。该工艺很适合我国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地实际应用,尤其适合资金紧张的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强化一级处理根据运行过程中是否加药和有无微生物活动可以分为单纯化学强化絮凝、生物絮凝和化学生物联合絮凝。化学强化絮凝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投加絮凝剂强化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化学强化絮凝处理技术对SS、CODCr 和BOD5 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对TP的去除率较高,出水TP可控制在1mg/L以下,但该方法的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生量较大。单纯通过污泥回流实现生物絮凝强化,可减少污泥产量,降低处理成本,对去除污染物也有一定效果,但除磷能力差。化学生物强化絮凝是一种化学和生物深度集成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加药量小、污泥产量少的特点[12]。在小城镇率先实施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性做法。

2.3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组合工艺采用厌氧水解滤池取代传统的初沉池作为预处理,以传统高负荷生物滤池为基础进行改造,其工艺流程为:进水粗细格栅废水沉砂池厌氧水解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二沉池出水。在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中,厌氧水解取代了传统的初沉池,集生物吸附、降解和物理沉降为一体,并且能将污水中较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得后续好氧所需的停留时间缩短,降低能耗。与此同时,悬浮物固体被水解酸化细菌在兼氧的条件下水解为可溶性物质,使污泥得到处理,并大幅度减少了污泥的总产量,可基本实现污水和污泥的一次处理。此外,水解酸化池作为整个系统的第一道关卡,对调节进水水质的稳定性也起了重要作用。整个系统中高负荷生物滤池采用高空隙率、高附着面积和高二次布水性能的新型塑料模块填料,取消了滤池出水回流系统,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能耗。

3结语

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膜;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基于生物膜处理污水技术,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净化效率高、处理所需时间短等特点,对污水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尤其是对有机废水处理效果较好。

1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而且水资源时空、季节上分布不均。另一方面,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又相当严重,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仅有38.1%符合五类以上水质标准,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使我国部分城市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在4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良好[1]。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的循环利用是现阶段应对水资源紧张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废水的处理技术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化学处理技术、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结合技术以及强化生物处理技术。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相比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而且对环境更加友好,现已成为处理有机废水的主要选择。而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目前处理有机废水较为成熟、有效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2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背景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19世纪末,德国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未能广泛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合成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轻质蜂窝状填料问世,日本、美国等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国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此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现已广泛应用。

2.1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废水的基本原理与一般生物膜法相同,就是以生物膜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有机物由微生物氧化分解,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膜由菌胶团、丝状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丝状菌在填料空隙间呈立体结构,大大增加了生物相与废水的接触表面,同时因为丝状菌对多数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水质负荷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提高了净化能力。

2.2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基于生物膜处理污水技术,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有机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具有浓度高、传质快、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净化能力强等特点,尤其对容易引起污泥膨胀的有机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在生产中,可直接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或前接厌氧消化、酸化、物化方法等预处理工序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一般生物膜法有所差异。一是在生物接触法反应器中,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淹没式滤池。二是在生物接触法反应器中,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可供微生物栖附的填充材料,也可称为曝气循环型滤池或接触曝气池。三是在接触曝气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 2~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这使得生物接触法技术净化效率高;处理所需时间短;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强;不必进行污泥回流,同时解决了污泥法稳定性差、易膨胀、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污泥易流失,不耐负荷冲击的缺陷,使得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运行管理方便。

生物接触法技术存在的问题:一是当污水有机物浓度高,接触曝气池内容易出现大量泡沫影响生物膜的透过率;二是接触曝气池内填料间的生物膜有时会出现堵塞现象。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进水负荷控制曝气强度,以消除堵塞;其次是研究合理的氧化池池型和形状、尺寸和材质合适的填料;再次是对污水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避免影响充氧和微生物的生长。

3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广州制药厂高浓度洁霉素废水时,罗国维等[3]从滤过污水的生物膜中分离获得18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可见废水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了生存的微生物类群,从而得出在处理不同性质废水,生物膜内的细菌应视水质成分而定。生物接触氧化法不仅仅能有效处理制药厂污水,对于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处理陕西延安市河庄坪基地生活污水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其出水水质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BOD5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4]。在处理啤酒厂污水时,由于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盐类,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进行厌氧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5],为在食品、酿造及其他行业的有机污水处理中推广应用提供可实施性。在处理油田采出水时[6],应用生物膜水解酸化结合生物膜接触氧化的工艺进行,得到的良好的结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物膜处理是经过物理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有机物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能配合JBM新型组合式生物填料使用,可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

4. 结束语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要加强管理,按要求进行水质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可进行灌溉、建筑、冲洗等,从而达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 谢家泽,陈志恺. 中国水资源[J]. 地理学报. 1990, 45(2): 210-219.

[2] 罗国维,杨丹青,林世光. 投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洁霉素废水的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 1994, 15(6): 20-22.

[3] 张锦荣.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J]. 油气田环境保护. 1997, 7(4): 16-19.

食品污水处理方法范文6

在地球表面,硅的含量仅次于氧,约占地壳总重量的28%。通常情况下,硅与氧结合形成含氧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硅氧化合物是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PDMS。其硅氧原子交替排列形成主链骨架,主链骨架中的硅原子与甲基连接,分为链状和环状(图1)。在通常情况下,环状甲基硅氧烷主要包括D3-D7(其中D代表环状,数字代表所含的硅原子的数目),链状主要包括L4-L16(其中L代表链状,数字代表所含的硅原子的数目)。自美国道康宁公司在1943年合成了硅氧烷化合物以来,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工业生产、个人护理品、以及生物医学设备中已被广泛应用,其中个人护理品和化妆品是它们主要的应用方向[1],甚至在某些食品中,也存在作为消沫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很多衍生物,从而更广泛地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以及建筑物等各个方面如燃料添加剂、汽车抛光剂等[2]。甲基硅氧烷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即为大众所使用的化妆品、个人护理品和日用品。在过去的25年里,欧洲、美国、加拿大每年的销售总量分别为40000吨、99000吨、26657吨[3]。在2008和2009年,中国硅氧烷总销售额占世界约1/4,其中环状甲基硅氧烷超出世界1/2[4],而2013和2014年每年总产能已突破百万吨,分别为100万吨和113.5万吨,产能过剩率不超过10%。2008年HoriiandKannan报道[5]:2006年,日本和美国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中的D4、D5、D6的浓度依次为9.4,81.8,43.1μg•kg-1(湿重)。据2009年Wangetal.报道[6]:2007和2008年,加拿大一些地区中D4、D5、D6在化妆品和一些儿童用品中的浓度依次为11.0、683.0、97.7μg•kg-1(湿重)。这些研究表明: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cVMS)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中的含量非常高,意味着这些产品是环境中cVMS的重要来源。由于cVMS疏水疏油,具有高挥发性,化妆品及个人护理品等环境中的cVMS近90%会挥发到大气中,而剩余的10%会进入生活废水中,从而排放到污水处理厂(WWTPs)[7],因此污水厂成为挥发性甲基硅氧烷在水生环境中的源头,生活废水中的硅氧烷去除的第一步是在WWTPs中进行,所以分析污水处理厂中硅氧烷的环境行为十分必要。有研究表明,D4能够大幅度降低雌性生物的排卵数量[8]。欧盟以及丹麦环保署均认为D4可导致生育能力的受损,具有生殖毒性[9]且会导致肝脏和肺产生致命的损害[10]。对于海水及淡水生物而言,D4的最大无影响浓度为10μg•L-1[11]。D5对水生生物最大无影响浓度为17μg•L-1,超出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12],D5在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水生动物的体内有显著的富集作用[8]。并且D5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紊乱等不利影响[13],慢性中毒2年就会导致潜在的致癌作用[14]。D6的水生毒性以及其它方面暂未检测出明显的毒性。环氧硅烷已经在北欧的不同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到[8]。2008年加拿大环境部和健康部共同对部分有机硅进行了风险评估,欧盟在2009年的时候也公布了对三种环氧硅烷的风险评估报告。加拿大与欧盟的评估结果稍有不同,且评估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欧盟与加拿大一致将挥发性甲基硅氧烷列为优先污染物。

1环境行为与归趋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一些有关甲基硅氧烷在水、污泥及沉积物、个人护理品、室内灰尘以及植入物组织等其他介质中的进行的研究。同时,由于硅氧烷具有挥发性、持久性以及可长期运输性,有研究者关于硅氧烷的分布、浓度(室内、公园、化妆品厂、工人血清等)及其是否有可能对北极等偏远地区有影响做了调查,并对水生食物链是否具有生物富集性、生物放大性做了调查研究[15]。污水处理厂作为水体中甲基硅氧烷的主要来源,是甲基硅氧烷水生环境的源头。因为它们具有高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c)值,其在水中存在首先将近90%的甲基硅氧烷被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泥所吸附,同时这个过程会降低挥发作用;通过挥发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甲基硅氧烷约占2%,剩余将近8%将残留于生活污水中,在出水中存在。当吸附硅氧烷的活性污泥进入土壤环境后,又可被水解成单体(DMSD),具体反应如下[16]:(CH3)3SiO-[Si(CH3)2O]n-Si(CH3)3+(n+1)H2On(CH3)2Si(OH)2+2(CH3)3SiOH。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甲基硅氧烷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及转化规律

国外对硅氧烷的研究较早,重视度较高。早在1997年,美国的SubbaraoV.Kala就进行了硅氧烷的检测与并指出其危害[17]。1998年R.G.Lehmann[18]等人以不同土壤湿度为变量,测得其中硅氧烷的浓度,得出土壤中的浓度与土壤湿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湿度土壤对硅氧烷降解的影响。硅氧烷在土壤中最初的水解作用是被土壤矿物质催化,水解产物主要挥发到大气中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氧化或者继续被生物降解成最终的SiO2、H2O和CO2。1999年,加拿大颁布的环保法就开始对D5进行了筛选评估[19]。2008年和2009年,加拿大和欧盟环境部和健康部分别对部分有机硅进行了风险评估,证实甲基硅氧烷的危害[20、21],并将其划为环境中的优先污染物。2001年DanielaFlassbeck报道了女性植入组织对血液造成的影响[22]。2004年瑞典的空气、工业废水、污泥中分别检测到D4、D6、D5[23]。2008年MatthewJ.Almond[24]等人在原子水平研究了高温下硅氧烷分解的化学机理,其研究结果表明腐烂过程由甲基发挥作用,而除甲基以外的碳原子所连接的其他R基不会自动分解。2010年,M.J.Whelan[25]等人对河水中D5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模型优化,有效的建立了有机碳水分配系数,logKOC值为5.8-6.33,平均值为6.12。这个模型可以模拟理想河流在到达平稳状态时,通过参数调控实现不同的D5浓度并推测出此河流的TOC值以及评价不同Koc值的表现。

2.2甲基硅氧烷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归趋及转换规律

早在1994年,Jameas.Mueller[26]等人就调查了美国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甲基硅氧烷的含量、去除及环境归趋,并对其环境风险做出了评价,认为污水处理厂中的甲基硅氧烷浓度低于最大无影响浓度。2005年北欧的环境报告中指出[27],在土壤、大气、水、沉积物、污泥以及生物样品中均检测到挥发性甲基硅氧烷,以D5为主;且污水处理厂为主要点源。2012年加拿大污水处理厂和2013年西班牙东北地区的污水处理厂的研究均认为D5是主要的硅氧烷污染物[28、29]。2012年挪威的米约萨湖的食物链中检测到D4、D5的存在[8]。希腊雅典的一个污水处理厂的调查结果显示[15]:5种环状的(D3到D7),12种线状的(L3到L14)硅氧烷的水体和污泥样品中都被检测到,17种硅氧烷的浓度总和分别为20μg•L-1和75000μg•kg-1。污水中主要的化合物是L11(总硅氧烷浓度的24%),L10(16%),D5(13%);在污泥中是D5(20%)和L10(15%)。链状和环状的硅氧烷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分布不同。与环氧硅烷相比,线性的硅氧烷比环状化合物表现出更高的固液分布系数(logKd)。污水处理厂中硅氧烷主要通过污泥吸附、生物降解、挥发作用被去除。而关于它们的去除机制目前很少有研究。中国第一个有关污水处理厂中硅氧烷的调查是在2012年,对北京的一个污水处理厂调查显示[30]:D3,D4,D5,D6在污水和污泥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该污水处理厂每年输入的量为78.2-387.7kg,去除率为59.3-92.7%。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A2/O,除了污泥和悬浮颗粒的吸附作用,环氧硅烷主要在厌氧池中被去除。D3和D5在厌氧池中主要通过挥发作用被去除,D4和D5在厌氧池中主要通过微生物的水解作用被去除。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甲基硅氧烷的去除,可通过厌氧方式进行。因此,研究甲基硅氧烷厌氧生物降解及其机理是十分必要的。同年,Zhang[2]等报道了中国另一个临近松花江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硅氧烷的浓度,D4-D7依次为1-33;3-155;2-527;2-1350μg•kg-1(干重)。该研究还报道了松花江的泥沙沉积物中甲基硅氧烷的存在状态及其在固、液、气相的分布情况。高鹏园[31]等在2013年测定了大连市8个市政污水处理厂的40个污水样品及20个活性污泥样品中的18种甲基硅氧烷,结果显示:污水样中,D4-D7这4种硅氧烷全部存在,进水浓度范围和出水浓度范围分别为0.0714-0.2652μg•L-1,0.0489-0.1540μg•L-1。去除工艺均为活性污泥法,由于甲基硅氧烷具有高吸附性,大部分被活性污泥所吸附。2014年,王德高[29]等人研究了大连污水处理厂各个处理工艺阶段的污水和污泥中甲基硅氧烷的分布和环境归趋。实验和模型结果表明,污泥吸附是主要途径,D4,D5,D6在水环境中的风险熵分别为0.3,0.3,0.5。目前,国内高校纷纷对甲基硅氧烷展开研究。如广州地化所[32]检测到城市与农村空气中D4浓度分别为0.9μg•m-3、0.4μg•m-3。大连海事大学[33]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2]均在当地污水处理厂进水均检测到甲基硅氧烷的存在,并对甲基硅氧烷的分布和归趋做了研究,甲基硅氧烷的出水去除率最高可达92.7%,去除方式主要为挥发、吸附以及生物降解。有研究者探讨了污水处理厂中硅氧烷的环境行为,进行研究的场所有北京污水处理厂、哈尔滨污水处理厂、瑞士污水处理厂、大连污水处理厂等,但对其去除机制以及生物降解机理的报道还十分罕见,应深入对硅氧烷生物降解机制的探究,为实现硅氧烷的生物降解提供理论基础。目前,相关污水处理厂中甲基硅氧烷的进出水浓度及污泥中浓度见表1.由于甲基硅氧烷背景值较高,易挥发等特性,其检测一直比较困难。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有GC-FID、GC-AED、GC-MS等,其中GC-MS使用最为广泛且结果准确。JosepSanchís[27]于2013年在GC-MS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GC-MS/MS,并使用其测定了17个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样品,发现D5是主要的硅氧烷污染物,进水中最高浓度是8.915μg•L-1,中值浓度是0.273μg•L-1。此检测方法精确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6%。但由于甲基硅氧烷背景值极高,为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还需要进一步净化检测装置、实验仪器等。

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有关污水处理厂中甲基硅氧烷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污水处理厂中甲基硅氧烷的存在形式,研究对其进行有效去除的手段,现有的包括生物降解和污泥吸附去除等方法都表现出对污水厂甲基硅氧烷的去除效能,但关于生物降解机理的解析以及发挥主导作用特征菌群的识别与筛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研究采用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中硅氧烷含量的变化趋势,明确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艺阶段的污水和污泥中甲基硅氧烷的分布以及环境归趋,从而确定实施有效去除甲基硅氧烷技术手段的污水厂出水控制断面,在特定工艺阶段中结合该断面污水处理工艺,辅以针对加强甲基硅氧烷去除的技术手段,实现污水厂出水中甲基硅氧烷浓度和其它水质参数均达标。(3)构建适合于污水处理厂应用的甲基硅氧烷处理体系,针对污水以及污泥中甲基硅氧烷的不同形态以及归趋,结合厌氧生物降解以及污泥吸附等处理方法,实现污水出水水质达标,污泥安全后期利用。针对目前的研究,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污水处理厂污水中甲基硅氧烷的发生以及归趋的研究可作为开发甲基硅氧烷高效去除技术的研究背景,但仅仅明确硅氧烷在污水处理厂污水中的分布特点,还不能够实现去除甲基硅氧烷的目的。所以应继续寻找适合于污水处理厂应用的能够高效去除甲基硅氧烷的技术手段。(2)当前,污泥吸附是去除污水处理厂污水中甲基硅氧烷的主要途径,存在于水中的甲基硅氧烷被吸附至活性污泥中。但实质上该过程中的甲基硅氧烷只是从一种液相介质中转移到另一种固相介质中,污染物始终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并未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而彻底去除,因此存在于活性污泥中的甲基硅氧烷无法得到彻底处理,同时会使为该污泥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3)目前缺少对能够特性降解环氧硅烷的功能微生物的鉴定和筛选工作,所以导致利用污水厂混合污泥降解硅氧烷效率不高,同时应解析功能菌群降解硅氧烷机制机理,从而针对特征菌群的特异生存条件调控污水厂各工艺断面运行参数,实现对硅氧烷的高效去除。

3.2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