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 职中新生 自信心 心理健康 入学教育

各级各类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各种类型的入学教育,以便为今后学校的常规管理和学生学习、生活打好基础。但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没学好、普高念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小学就没学好、初中没念下来的辍学生、“双困生”、“问题生”。由于家庭和学校围绕应试教育,对学生要求过高,造成这些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导致一些学生升学无望,自暴自弃,从而沾染不良习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生源素质的实际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重新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是职中教育的首要任务,它充分显现了职业中学入学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传统入学教育在时间安排上一般较短,在内容上大多为军政训练、法规教育、纪律教育、理想教育、职业生涯和就业思想教育,而且多采用灌输式和行为约束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效果不佳,甚至是事与愿违。这主要是未能从学生心理特征实际出发。因此,从心育入手,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完善人格、勤奋学习是做好职业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切入点和关键。

一、弱化刻板印象,树立全新教育观,尊重、接纳职中新生是做好入学教育乃至今后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群体中,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群体的特征,都把对该类群体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常的认知。刻板印象易造成偏见、成见,由于社会对职业中学的偏见,认为职中学生都是些学习差、品德差的“双差生”。还有一些偏见:“职中职中,差生集中。”由学习差推及到思想品德差;由少数“差生”,以偏概全地认为全体学生差。如此偏见将影响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职中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用这种刻板印象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必须看到有些学生学习差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双差生”是客观存在的,但比例很小。要坚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就一定能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1.坚持积极心理教育的思想。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价方向,加强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诠释,解决当前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对待新生要坚持积极的心理教育思想,从积极视角、以积极价值取向、用积极内容和方式塑造积极精神、充满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这不仅应成为职中新生入学教育必须坚持的思想,还应该贯穿常规教育工作中。

2.树立全纳教育观。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尊重的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个性、特长和品格。每个学生都是“新”的,一切从零开始,既往不咎,我们应该首先从心理上接纳这些“后进生”,并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指导和帮助他们制定今后的表现目标和学习目标,逐步做好转化工作。

3.建立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入学初期,老师应尽量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单独的适应性心理辅导,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以真诚的感情对待他们,创造平等、宽松、自由的相处环境,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有利于促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自然地表达其心理动态。

4.老师要给新生一个“见面礼”。精心策划生动活泼、形式新颖、以树立自信、重塑自我为主要内容的班会课,以此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冲淡他们的失落情绪,提高自信心。

二、积极宣传职校办学新理念和学科特点,帮助新生理解和融入学校的理念,了解所选专业的特点,以尽快适应今后的管理和学习生活。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纲领、思想体系和学校哲学。办学理念承载着学校的教育观念文化,是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具有思想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指导,最终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好的办学理念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一种希望。如“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人人有进步,个个有特长”;“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等办学理念,一方面有利于建立良好、平等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努力改变自身不足,调动他们重新做人和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刚进校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学科特点、发展趋势、社会供求关系都缺乏了解,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工作,对前途感到茫然。所以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目前状况和发展形势,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同时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办学设施、设备、实训场所,介绍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其他优裕的办学条件,会让新生眼前一亮,感到学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丰厚的条件,为他们的成材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进而坚定专业学习信心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三、做好新生家庭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建立个人档案,为今后教育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以便“对症下药”。

1.了解新生的家庭状况,特别是经济状况。据调查,在职校生中,尤其在农村职校生中,贫困学生的数量是相当大的,大多是因为地区性经济落后,社会转型、结构调整造成家庭的低收入,孤儿或单亲,以及家庭遭遇某些特殊变故等。普查不仅是要了解他们贫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了解哪些是更需要帮助的对象,并制定今后的教育方法、方式,落实帮扶方式和途径,这种人文式关怀使他们感到无比温暖。因此,在入学教育时,我们通过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教育他们今后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学会自我接纳、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贫困;正确对待消费,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通过自立、自强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引导他们战胜挫折、转变观念,采取积极办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克服依赖心理和不劳而获的心理,走自食其力的道路。

2.进行心理普查。通过普查,了解新生的个性特征,筛选出新生心理高危人群,并予以重点关注、定期分析。通过普查,建立新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我们对危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重点跟踪和重点帮助,以预防他们的心理危机的产生和某些突发事件。

3.重视对新生的心理知识教育和适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在入学教育阶段,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群体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一方面,开展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了解有关青春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危害,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学生的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等问题只有真正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简单的说教和行政手段只能治标不治本。因此,注重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应该是中职学校入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通过成材典型教育和与普通中学的比较优势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坚定读职中的信念,树立成材的信心。

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可以邀请毕业生中成材的典型回校现身说教;可以编印《职中学生成材录》发放给新生,让他们觉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对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将是一门鲜活的入学教材,让他们亲眼看到读职中成材的希望并不渺茫,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具有说服力。

同时,主动帮助新生消除对职中的偏见,正确看待读普中的劣势与读职中的优势。从每年高考升学率看,并非读普中的所有学生一定都能成材,相反,大批高考落榜生是“升学无路,就业无门”。从而让他们感觉到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普中相比,读职业学校是正确的选择,从而坚信自己的选择,树立自信,重塑自我。

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回他们的自信心。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指导学校健康发展的方向和指南,是凝聚学校人心的力量源泉。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育人”文化。文化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载体之一,对学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目前,学生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学校文化活动中获得的。课堂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欲和课余生活需要。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新天地,可以满足学生求新知、求技能、广交际、善表现的心理需求。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自我的特点,在开学初期的入学教育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现他们的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他们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氛围,既有利于他们扬长避短,获取自信心,又可以缓解他们中考失败的心理压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文2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标在整个入学教育工作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作为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无异于一盘散沙,教育效果也会因此弱化。结合实际来看,目前入学教育缺乏系统的科目设计和整体的长远规划,内容林林总总,定位却不明确,造成教育组织工作的随机性,致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欠缺参与热情。

(二)教育内容单一

据调查,大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拘囿于校史院史、学校规章制度、军训、专业介绍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看起来丰富多彩,却与实际严重脱钩,缺乏切合新生实际需要、有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和帮助,例如,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参与社团活动和教学实践、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三)教育时间不合理

教育时间是否具备连续性、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影响入学教育的效果。通常,学校会将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月)定为“新生入学教育周”(新生入学教育月)。无论是一周,还是一个月,教育时间都较短。这种仓促的集中式学习,对于指导学生处理具体事务,培养其大学生活的适应与管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大一新生正处在自我认知重建、认知平衡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仓促的集中式教育既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个人心理发展规律。

(四)教育结果缺乏评价与反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长期被视为一项“例行的公事”,年复一年,重复着内容与形式基本相同的工作,对入学教育的效果缺乏检测;新时代下,新生诉求得不到畅通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和意见反映渠道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入学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紧跟实需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也不利于辅导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和经营大学生活。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设计思路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入学教育工作的“火车头”,决定教学内容的甄选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当前入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新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处置问题的动手能力等,具体可根据学校迎新工作方案进行详细明确。

(二)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入学教育作为一种过渡教育,旨在帮助刚成年的学生独立思考与生活。因此,在择选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度取舍。既要为新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服务,又要着眼长远,为其今后四年或者更长的人生阶段服务。有鉴于此,选择课程内容应“横纵结合”,统筹权衡。“横向要到边”,涵盖大学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纵向要到底”,抓住教育重点,针对新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加强深度教育。

(三)整合课程教育形式

兼顾传统教育模式,同时整合其他教育方式,形成多元授课路径:1.常规式。又称“填鸭式”,是高校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特点是时间短,信息量大,形式为举办开学典礼、讲座、图书馆培训等。通过讲解让大学的观念、理念、方法和基本程式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2.体验式。体验式是指通过学长制(高年级学生与新生互动)、素质拓展、破冰训练、游学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在问卷调查中,仅18.58%的学生愿意接受传统式教育,而81.42%的学生更乐意接受体验式的、以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3.自学式。自学式多指学校提供一定的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有关信息,主要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发放服务手册,方便学生查阅各种实用信息;第二种是利用宣传栏、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行关注。自学式教育可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四)优化教育时间安排

短期集中教育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也无助于其日后成长。况且,随着新生角色的转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将这一时期称为“新生心理失衡期”,这个时期远远长于传统入学教育开展的时间。因此,应当优化传统教育时间,从课程化设计出发,将入学教育时间延长至一学年,并划为公共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协调接轨,实行学分制与考核制。(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而言,要进行学习结果考察。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评价学生的成长进步,便于其正确看待自己,促进其全面发展。对老师而言,要建立新生的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反馈的意见,及时斧正教学内容与方式,适时补充教学主题,给予入学教育活动以相对客观的价值评价,扬弃有关内容,旨在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九大课程模块

(一)文化传承。

校文化一般由学校历史、学校概况、校训校歌等方面构成。通过校文化宣传,利于学校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利于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爱校意识,由此对学校产生认同感,进而形成内心的精神力量与行为准则。

(二)熟知规范。

学校规章是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学校必须告知学生,并让其了熟于心,以便日后自觉遵行,做到令行禁止。

(三)适应生活。

如何快速融入陌生环境,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学会独处日常事务,是新生报到后首先碰到的心理障碍,也是入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掌握方法。

西方一些国家,相继采取强化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策略;197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首先在新生的教育课程中开设入学教育专项内容,并在198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年教育研究中心,”将“如何听课”、“如何提问”、“如何完成大学作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制作成人手一本的小册子,教会学生“如何上大学”的基本方法。这些成熟的做法,可以为高校新生教育工作借鉴。

(五)安全教育。

新生自我安全意识一般比较薄弱,为保障其人生安全,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应该针对人身、财产、交通等方面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防、自救能力,并协调消防部门,针对地震、火灾等安全事件,组织开展逃生演练,为新生大学生活打牢安全基础。

(六)资源获取。

资源获取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资源获取的丰富多元,对于及时更新学生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其正确决策,都有重要意义。入学教育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教授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注重培养其搜获资源的能力。

(七)专业认知。

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专业介绍、就业定位、从业前景和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设置。将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使新生全面了解所选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就业前景,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设计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兴趣。

(八)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要求新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进行正常交往,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课程内容建设应重点加强这一板块,帮助新生融入团体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教育中提高情商。这不仅有助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也对其日后融入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九)心理健康。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文3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式导入

开门见山式导入新课,即教师在新课伊始直接告知学生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了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种导入简洁精练、言简意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的标题能够鲜明地反映文章的中心,点明文章的主旨。在学习这类文章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供教学的效率,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抓住时机,设计精炼准确的导语,直接给出课文标题。教学三年级下册《菩萨兵》一文时,教师在上课开始即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菩萨兵》。这篇课文记述的是在途中,经过藏族同胞居住地时发生的故事。大家知道菩萨兵指的是谁吗?藏族同胞为什么称他们为菩萨兵?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教师准确精练、简洁明快的导入,让学生很快明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引起注意,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旧知铺垫,温故知新式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引入新知,做好铺垫,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前后呼应,更能契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第七册《九色鹿》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各位同学,大家还记得我们上一节学习的课文的名字吗?哦,对了,是《珍珠鸟》,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与我们今天要学的《九色鹿》所要表达的道理一样吗?从这两篇课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做人的道理?”教师《九寨沟》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泉城》,它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泉?各有哪些特点?”在师生复习完这些知识后,教师可引入新课:“在我们伟大祖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如在四川北部的万山从中,就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在它的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这里可谓人间仙境,如诗如画。让我们今天就一起随着作者的笔触,去探寻九寨沟之美吧!”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旧知的复习中自然产生对新知识的联想,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还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三、设置疑问,引导质疑式导入

古人云:“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新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设置疑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情境,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我结合标题质疑:“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对于医生或护士,都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提问:“下面我们要学的《永远的白衣战士》,也是赞颂医护人员的,可为什么将他们比作‘战士’呢?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在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了。”短短的几句话,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产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为主动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

四、讲述故事,激发兴趣式导入

听故事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在新课开始前,结合新课内容,利用短暂的时间,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故事,可给课堂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投身语文课堂。教学《木兰从军》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各位同学,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我国古代有一个女英雄叫花木兰……那么大家知道花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呢?在部队里有没有人发现她是女扮男装的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木兰从军》吧!”运用讲故事的方式,从课的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了课堂气氛,带领学生迅速步入“乐学”的境界。

五、巧用音乐,渲染气氛式导入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效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在新生入学阶段为其提供各种有效信息和指导教育的准备性教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大学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一环。新生入学教育质量对新生的学习、生活及长远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需求,发现问题,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大学入学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大学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方法差别很大,学生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初入大学的新生会涉及到环境、心理、学习方法、人际等方面的重新适应,很多新生在入学后出现了人际交往困难、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没有动力等一些问题,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责任感,减少心理冲突,并协助他们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考察国外的高校入学教育,如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德大学、昆士兰大学,要花两周时间教学生“如何上大学”。而美国的哈佛大学等高校更是安排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了完整的新生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内容包括“怎样听课”、“怎样提问”、“怎么参与教学实践”、“如何完成大作业”、“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与活动”等,并配之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加以考核。相较而言,虽然我国的大学都设置了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但是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目前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界较为认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一般要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六要素来分析。以此观之,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也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对象不了解,入学教育缺乏针对性

以往我们在强调教育的有效性时,很多时候关注的是教育有效性所具有的“社会需要满足性”和教育结果的“合目的性”,忽视了教育结果的“个体需求满足性”和“合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大学新生已是“90后”,“90后”群体呈现出相对独特的群体特点,但一些高校在未了解学生需求的情况下仍延续多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很少照顾到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样的教育不仅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时更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

2.入学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时代感

我们传统的高等学校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校园文化教育、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教育等。教育内容较为零碎,内容增设、减少、课时调动随意性都很大,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没有贯穿于教育内容的始终,教育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有的入学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某些具有时代感的教育思想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涉及较少,教育只流于表面和形式,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被动的接受。

3.入学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教育缺乏延续性

过急的超现实的理想化要求是我们当前大学入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以往各高校的入学教育都安排在军训结束后正式上课前的1~2天时间里,大规模的思想政治课、校史院史、专业介绍从早上安排到晚上,任务繁重、信息量大,学生在短时间里理解并接受这么多内容颇为困难,这样的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国内很多高校的入学教育课,就是一堂大规模的思想政治课,只需一两个小时,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曾针对国内高校入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缺乏多样性

在大部分高校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口头语言和书面印刷物等传统教育形式仍占据着主要地位。教育一般以集体教育为主,说教方法是教育者的主要教法,被动的接受是受教育者主要的学法。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少,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努力提高大学生入学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了解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90后”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新生通过网络、报刊等对大学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到大学后更为关注涉及自身发展的大学规划、实习、留学、考研等信息,一部分同学到陌生的环境还会对城市文化、饮食和娱乐等生活信息比较感兴趣,等等。在入学初,可以对学生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指导。

2.入学教育体系课程化

一般入学教育会涵盖校史和校园文化教育、制度教育、学习目的和方法教育、专业导航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国防观念教育、安全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l0多个主题,如果将入学教育课程化后,教育内容上可以更加规范。提前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内容和进程,制订教学计划及考核方式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而且作为课程,入学教育贯穿一个学期甚至一年,可以让同学有充分的时间来吸收相关的知识,又不至于因过于疲惫而厌学。对于教学团队可以通过选拔、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习惯于课程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们在一门课程中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强,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入学教育的目标。

3.教育方法多样化

入学教育涉及的教育内容广泛,针对科目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比如:安全教育,可以用案例讨论来进行互动教学,以案例分析作为考核的依据,这样既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也可以加深他们对注意事项的印象。制度教育可以用闭卷考试来检查同学们的掌握程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讲座和团体辅导等形式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个人体会作为该主题的作业等。再比如,今年北大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附赠的光盘游戏“北大英雄”,学生们可以在假期提前体验“报到日”和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总之,对于入学教育的不同内容,如果能贴近同学们的需要,真正地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那教育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4.巧妙运用教育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境教育是指在教育中以情感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环境或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大都以一种怀疑或不肯定的心态看待纯理性教育,他们都怀有“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态势。在入学教育环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优秀的学长以报告会、见面会、文娱活动等形式进行对话、交流、沟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身感性认识,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为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树立信心,从而促成良好教育效果的实现。

5.加强教育效果评估

入学教育作为新生第一课有其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作出信息反馈,才能对教育的科学化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因此,要加强入学教育的效果评估,确立指标体系,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等先进方法,对教育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应在哪些方面着重改进,等等,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正确价值判断。通过诊断问题症结所在,及时修正教育内容,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78-01

1 大学新生易出现的主要适应性问题

1.1 环境不适应

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易产生孤独感。

1.2 心理不适应

首先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易处在焦虑、自责的状态;其次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心理调适过程;再次一些新生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这些情绪的波动易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1.3 学习不适应

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学习兴趣骤降,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1.4 生活不适应

每年新生入学时,多由家长陪同,经常是家长替学生办完了入学手续。这凸显了新生依赖家长的心理。当家长离开学校时,许多新生出现了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2 高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2.1.1 开学阶段安排的课堂集中教育

高校一般会在开学初期都会安排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学院的沿革,学校和学院管理条例,学分制的实施办法,各种办事手续和制度等等;各个院系还针对本院系所开设的专业,召开专业介绍会等。这使刚进校的新生有了一个系统的感觉:了解了学校,知道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

2.1.2 开学初日常管理、理想信念、成人成才教育

开学初,学生忙忙碌碌,但思想上却是迷茫的。学校的各个组织和社团在此时也都开始系列的招新活动。此刻新生感觉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希望尽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也感觉到了很多困惑和迷茫,怯懦和不安,对眼前的诱惑和选择也十分小心和谨慎。

2.1.3 学生开始正式上课后的全方位教育

(1)学习方面,解决授课方式的矛盾,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在大学里,教学的内容也大多是开放性的,讨论性的,与中学绝对学术权威性的教科书内容有很大差别。带来新生上课的很多不适应。他们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讨论和自己参与,不重视理解和融会贯通。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松弛下来,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要求,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乃至荒废了学业。

(2)素质培养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实践锻炼方面进行正确的选择。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狭义上的专业学习,还在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班级干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集体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同时参加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展开活动,注重个人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方面,注重集体辅导和个别关注相结合。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通过讲座、测试、培训等途径,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

(4)在学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

2.2 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2.1 教育方式和手段的不足

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手段不足等缺点。在新生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教育理念,习惯于就问题谈问题。纯粹从灌输的角度出发,缺乏学生的参与,会显得比较空洞和乏味。

2.2.2 片面依靠学生工作干部,其他部门则存在依赖思想

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事务。这种专业化的建设方向本意是很好的,但是也使其他部门产生了一定依赖思想。有的老师对上课出勤情况不闻不问,有的老师把通知传达反馈的任务全交给了学生工作干部,缺乏其他部门积极参与。这样学校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上课出勤、专业思想教育、学籍管理等工作。

2.2.3 学生活动开展较多,但精品较少,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大学新生参与的活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比较多的,但学生活动中的精品活动比较少,具有带动专业学习的品牌活动也比较少,往往结果是学生到了高年级积极性就会下降。这说明新生锻炼和培养缺乏必要指导和带动,缺乏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场地、规模都比较单一,活动模仿多、重复多。这些都影响了学生锻炼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

3 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新生入学教育的规模和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一项大事,入学教育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采取措施,力促学校全员参与到到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来。宣讲学校的多个方面,加深学生认识。入学教育时间安排应该延长,系统的讲解高校的具体情况,使学生了解大学,明确定位,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3.2 收集整理适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案例

新生在进校以后,有很多不适应的案例。如果能把这些案例整理成册,最好是高校近年来出现的对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事例作为教育原型进行教育,很容易达到好的效果,使部分同学引以为戒。

3.3 学生干部的培训计划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手续告诉给每一个同学,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让其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把学校学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告诉他们,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习惯,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学生干部得到系统的培训,还可以对学生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培养大量的人才,更好的带动其他同学的素质锻炼。

3.4 鼓励学生组织和参与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二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三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四可培养专业感情,避免专业情绪,尤其是就业形势不是很好的专业,更要让他们树立专业感情,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让新生参与其中,成立一些小的团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中,实现自己价值。

新生入学教育是踏入大学生活的起始环节,不容忽视。做好此项工作,能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开拓新生美好的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斯辉.论高校新生与毕业生的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高存功.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1999,(6).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范文6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7.9 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131-02

摘要:对新入校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大学生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然而,据调查和心理学家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显示,新入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对较多,反映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新生群体中将近14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应适当加强心理卫生教育。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他们的个人人生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入校新生的心理问题

就目前来说,入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其一,学习、生活的范围从高中校园和家庭,转变为外地新的大学校园。在高中阶段他们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和高考上,一般情况下,家长都能尽最大努力,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为他们提供好的学习条件,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一心一意学习,他们基本上不需要考虑自己的衣食住行这些问题,但是,来到新的校园,在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中,与来自不同地区甚至全国各地的新同学同居一室,要面对不同的社会地域文化环境、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等,需要他们去适应,极易使他们处于心理应急状态,人际交往困难,产生一种孤独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其二,新入校的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和高考备考阶段,转化为学习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不再需要头悬梁、锥刺骨般废寝忘食,不再需要千军万马挤高考的独木桥,没有学校和家长施加压力,他们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他们的心理压力突然释放,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时变得无所适从。其三,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在高中学习特别是高考备考阶段,绝大部分同学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牺牲了星期天和节假日,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而用在个人爱好方面、娱乐方面的时间很少,甚至是几乎没有。而进入大学后,学习完全靠个人,属于个人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了,但有些学生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怎样有效利用时间,以致心中忧郁、焦虑。其四,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新入校的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八岁至二十岁之间,正处于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转折阶段,也是心理变化最为复杂的时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对他们寄予厚望,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比较娇惯,造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缺乏责任感等等性格缺陷。在高中学习和高考备考阶段,因学习的压力,他们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这些变化,仅仅是被动的从生理上适应,进入高校这个新的学习环境,要与众多的同学共同生活,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感到迷茫,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其五,有不少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娇生惯养,要什么家长给什么,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特别是落后贫困山区的,经济条件非常差,往往是一家人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才能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入学后他们不得不申请助学贷款,或在业余时间去打工。在不同家庭背景下,在巨大的贫富差距面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新生入校后存在的教育问题

新生入校后,各个大学都通过各种方式,欢迎新同学,对新入校的学生开展教育,以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新生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不少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一、新生入校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新生入校教育大都是通过开会、看录像片或上课,给同学们讲一讲学校概况,课程设置,入校注意事项,生活安排等等,沟通的方式是单向的,入校新生都是被动接受。其二,入学教育时间比较短。入校教育仅限于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在以后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几乎不会再专门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其三,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按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是1:200。但是,高校普遍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急增,许多高校达不到这个比例,有的仅仅是1:500,并且,任何一项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要交给辅导员去做,辅导员成了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辅导员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四,辅导员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心理专业正规的教育培训,仅凭工作热情和有限的一些知识从事学生工作,不懂心理教育深层次的要求,工作效果比较差。其五,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低。辅导员很难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可能"实现自我"的价值,缺乏方向感和目标,不愿意长期从事这个职业,仅仅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其六,家庭教育逐渐淡化。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比较紧张,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在一起所能交流和沟通的话题比较单一,也不是很深入,入学后离开了父母,远离了家庭,有不少父母对子女教育大大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一切都是学校的事情了,即便自己有责任,也是鞭长莫及,只能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或网上聊天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