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范文1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和形成了成熟的互动交流和网上办公等形式,同时这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的核心服务内容。但是在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电子政务体系,但是这两方面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政府的电子政务服务内容大多数仍旧停留在传统项目上,如信息和公告,接收意见和回馈等,并没有完全地建立起网络互动型的电子政务平台。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
通常我们在评说我国电子政务初具规模时,大多数可能指的是硬件设施上和软件系统平台的建立,而在实践中,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仍然遗留了较大的空白。也就是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在技术支持和硬件设施上已经做到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匹配,但是在真正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轻政务”的误区,很多政府部门在建立电子政务过程中,忽视了其发展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将政务统一到信息网络平台上,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要将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到广受监督的电子平台上去,结合当地政府的基础设施和实际需求,将电子政务的核心切实地发挥到位。
(二)“唯上”意识浓厚,缺乏公众服务需求分析
自2005 年以来,无论是政策措施还是建设实践都是围绕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所展开的,这就使得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容易对政策导向和工作重心产生“一切以网络建设为中心”的误区,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网络建设、轻内容服务”现象。许多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府网站时,仅仅是为了满足上级的要求,根据上级有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硬件标准的规定进行建设。而这种以满足上级要求为出发点的电子政务建设势必会忽视对公众服务需求的分析,造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切以网络建设为中心”的误区,产生“重网络建设、轻内容服务”的现象,忽视了公众的服务需求。
(三)创新意识淡薄,传统政务流程没有改进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就可通过电子政务办理的政务来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同质性明显,大多数地区所谓的电子政务仅仅是将传统的政务直接搬到网上而已,没有对政务流程进行改革,也并未从如何发挥电子政务优化重组政务流程以提高政务办理效率的作用去制订建设扶持政策。从而导致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具有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我们通过对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果和取得成功的因素进行总结和探讨,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功之路
在新加坡,可追溯的最早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后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功也为推动新加坡经济腾飞并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性的金融贸易中心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迄今为止,新加坡电子政务已经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创新,经历了五个历史建设阶段,其已经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体制。
1.行政事务计算机化阶段
新加坡立足于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改善新加坡政府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目的,制订了国家计算机计划和民事服务计算机化计划,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探索。在此发展目标下,新加坡政府采取“从微小处开始,快速扩大应用范围(Start small,Scale fast)”的战略方针,从推广计算机的应用、推行无纸化办公等细节做起,为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全国性 IT 计划阶段
在国家计算机规划阶段的推动之下,新加坡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新加坡的经济结构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科技密集型,政府与各行各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往来越来越多。所以新加坡于 1986- 1991 年制订了国家信息技术计划,旨在建设并推广“一站式”服务的政府电子政务模式,为其电子政务电子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保障。
3.智慧岛规划阶段
随着新加坡“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新加坡电子政务水平逐步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政府没有停止对电子政务建立健全的创新步伐,而是基于长远发展的眼光,经过七年的探索,于1999年正式制定并推行了“2000 年信息技术———智能岛规划”,力图将信息产业打造成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引擎,以确保新加坡“成为全球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这一远景目标在千禧年顺利实现。
4.信息通信
21世纪规划阶段如果说新加坡“智慧岛规划”是其实现“成为全球信息技术核心之一”这一远大目标的准备阶段,那么2000年至2006年则是该目标具体实施和逐步达成的阶段。为此,新加坡采取了“信息通信 21 世纪规划”,从建设信息通信产业枢纽、提升信息通信人力资本、创造有利企业和消费者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环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和国民对电子政务创新应用的开发和使用。使得新加坡电子政务国际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
5.连接新加坡规划阶段
新加坡在确立了亚太地区电子政务建设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成为国际信息化强国和全球信息技术枢纽,又于2003年实施了“连接新加坡计划”,分别通过信息通信产业的创新和互通合作以及数字交换两大举措使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飞跃。
(二)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
根据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国内90%以上的企业和 80%以上的个人采用电子政务的方式办理政府业务,并且其中超过 80%的企业和个人认为国家电子政务具有较好的服务质量。而新加坡电子政务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功,主要归功于如下三大特征:
1.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电子政务
(1)建立管理机构,为电子政务提供组织保证不仅组建了电子政务法定委员会,主要为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政策扶持,并在1999 年又成立了信息与通信发展管理局(IDA)。
(2)“决策慢、行动快”的特色治理体系在 IDA的带领下,由财政部作为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的拥有者,由信息与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作为电子政务的管理者,建成一整套能够促进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的特色治理体系。
2.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对外服务
新加坡政府将电子政务建设视为与国家兴衰紧密相关的服务性产业,因而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特别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注重对外服务。主要表现为“为公民服务,为商家服务,为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三方面。
3.重组行政流程,打造“众多机构,一个政府”
通过行政流程的重组,依照“众多机构,一个政府”的基本思路,已经在政府服务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公众提供无缝服务。这种体系基于用户群的需求,将政府分布开的服务网站综合协调到一致的政府服务平台上,开发出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不仅更好地协调了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办公,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政府服务程序,从而使得新加坡政府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的健全的电子政务系统,使公众或者用户群可以更方便地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上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三、新加坡电子政务给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
当前的新加坡电子政务已经建设发展成为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全方位高度在线服务系统,成为目前国际上相当成熟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典范,其成功的经验已经成为当前各个电子政务发展国家的借鉴。本文针对我国现存问题,借鉴新加坡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必须制订宏观发展规划并给予大力扶持
政府对电子政务存在有效的领导和合理的管制义务,这部分工作内容使得电子政务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服务型政府建立并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必须制定宏观发展规划,展开一系列全方位的变革和创新。同时,需要由政府主导,并且大力支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统一行动,通过设立专职机构来明确政府的服务职能。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并且要不断根据建设发展情况制订阶段性的宏观发展规划,以实现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建立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组织保障体系,进而建立强有力的业务协作机制,以公共服务为中心来设计电子政务系统,将电子内网、电子外网、交互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推进政府与ICT业者、商家和民众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辟属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新天地。
(二)以用户为中心,大力推进门户网站的建设
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政府的服务网站都是立足于当前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整个政务过程来设计。由于缺乏核心的互动交流和网上办公服务,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统发展建设以及网站建设都是立足于政府需求。其实,合格健全的政府的电子政务虽然在性质上是辅助政府工作的,但是必须以公众和用户为服务核心,通常其形式和内容,甚至政府的管理应该是依据用户的需求来改进和完善的。当前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相对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变成以政府各部门职能来划分为以公民为中心来建设发展,形成“横纵结合”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以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为例,其也是通过重组行政机构来设置“众多机构,一个政府”的服务形式,公民通过一个门户网站进入政府的所有部门,再通过部门寻找所有的服务项目。不仅简化了多政府部门联合办公的程序,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公民对网站的使用,缩减政府办事的流程和公民与政府的过多的无谓的接触,这样,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用户,又可以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各级政府机关在建设门户网站时,应当紧紧围绕“服务”这个核心进行改进,通过出台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实施标准来大力推进门户网站“一站式”在线服务的建设,为公众提供“7×24”不间断的在线服务,进而打破政府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提高电子政务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为建设公共服务型门户网站提供制度化、法制化、常态化的保障体系。
(三)注重政务流程再造,强化资源整合利用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范文2
行政服务中心不仅应该是政府各部门办事窗口的集中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政府门户网站的业务综合处理后台。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应用模式。行政服务中心和政府门户网站应该作为电子政务前/后台服务体系中两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共同纳入各地信息化发展规划。当前尤其应该根据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地位与综合协调能力。
从1999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其初衷是为了方便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相关证照办理和税费缴纳等业务,而将部分或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窗口都搬到一个大楼内集中办理,后来,越来越多的与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与公用事业部门的相关办事窗口也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一个所谓的“政务超市”。到2004年,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市)和县(区)政府都建立了类似机构。
但是,行政服务中心在建立之初,普遍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两者是单独发展的: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各部门办事窗口简单的物理集中,业务流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调整。这时的前台/后台关系非常简单,仅仅是受理和办理的关系,很多业务还必须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交到本部门去办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不多,即使是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也仍然只是为了满足某个部门的内部信息管理需要或是通过网络进行简单的信息,其中并没有多少互动的业务内容。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电子政务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电子政务的综合性及其流程化特点却一直与现实的政府职能分工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因此电子政务要发挥其业务协同、系统整合的功效,就必须对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突破政府部门单独上网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服务中心所具有的集中性、规模性、流程化与公开透明的优势也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能够对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调整,它完全可以作为虚拟世界的电子政务与现实世界对应,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前台/后台关系,使电子政务得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给政府行政管理带来的巨大优势。
一个中心 政务完全集中
2006年3月21日至24日,笔者前往河北考察其农村信息化发展情况,详细地考察了衡水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在耦合行政服务中心与电子政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做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目前,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其一站式政务大厅、一线式电话联动中心和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的物理集中中心。
一站式政务大厅依托市数据中心,将分散的审批与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其中,对行政审批和服务实行流程化管理,实现部分窗口的网上虚拟办公。目前,全市市直机关共有47个部门进入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达到119人,在各级中心办理的服务审批事项达到401项。现在,群众办事不再到各个政府部门分别跑腿了,只需到市政务中心即可办理各种事项。
一线式电话联动中心集事务咨询、办事查询、建议征集、接受投诉为一体,从与群众关系密切的12个部门抽调懂技术、懂业务的人员,经过岗前业务培训后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为群众进行电话服务。
一网式政府门户网站则集中了各级政府机关网站的信息资源,对外一网式展示政府公务信息,增强政民互动,进行在线咨询、下载表格,将政务大厅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上网。
衡水市一站式、一网式、一线式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政府部门与行政服务中心的信息交换和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促进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有效利用和政府效能的大幅度提升。2005年,衡水市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了行政服务和审批事项约17万件,完成事业性收费7 000多万元;另外,基于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系统整合的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也为市政府每年节约近600万元的链路费。
中心纳入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未来的电子政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规范模式,本身是现有的各种职能机构及其服务设施与信息网络技术、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紧密结合与综合体现,而行政服务中心则是这种结合和体现的有形载体,是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汇聚场所,因此,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应该特别地注意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这种枢纽作用。具体地来说,各级政府在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深化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该将行政服务中心明确地纳入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将两者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克服以前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各自单独发展的状况。因为无论是按照传统思维建设行政服务中心,还是独立地实施电子政务计划,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可能实现应有的效益。
实际上,之所以说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因为其后台业务处理平台作用外,还与以下的两个问题密切相关:一是政务处理的数字化及其网络化的程度。一个政务流程,总是有很多的环节必须要以物理内容或过程作为依据和保障的,为此必须要有个相应的实体来实施。二是当前的数字鸿沟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数字鸿沟将一直存在,大多数群众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政务环境,还必须经历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电子政务的制度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这种现实的需要。
建立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应该明确未来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目标是建立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流程主体、三项业务要求。四个流程主体为各政府部门(以及由其业务网络所构成的内部网)、行政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及其服务界面);三项基本业务要求为集中、整合以及互动。该模型本身是一个系统流程,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部内容几乎均能涵盖其中,而行政服务中心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衡水市的实践表明,电子政务前/后台服务体系不仅理论上科学合理,而且实践中切实可行,完全可以作为地方电子政务的规划目标。
多中心不可取
应该根据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确立行政服务中心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行政服务中心应该在一级地方政府序列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协调和整合各部门对外服务方面具有更大的权力。这是电子政务能否发挥效益的关键所在。目前,各地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做法千差万别,有的将其看作是一个临时性派出机构,没有编制,没有经费预算,其工作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停顿状态;有的将其看作是一个事业单位,本身不能处理任何行政事务,仅仅是一个“政务中转站”,实际上给群众又增加了一道手续。今后,应该将行政服务中心看作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内容,彻底改变这些弊端。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还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凡事都要设立中心,中心存在着过多过滥的趋势。这种现象在一些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城区政府当中非常普遍。实际上,这种中心根本就不是这里所强调的行政服务中心了,它根本就起不到集中办理群众事务、方便群众的作用。每个中心所能整合的政务事项很有限,群众为办理一件审批事项还是必须在各个中心之间跑来跑去。其结果是,公文由原先的在政府部门之间的流转变成在各中心之间的流转,整合作用根本发挥不出来。
机构集中还要业务整合
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一定要与政府门户网站的业务整合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这种关系越紧密,电子政务的效益也就越明显。在构建这种前/后台关系时,一定要考虑到两种具体情况。
一种情况是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过程与程度。就很多地级市政府而言,要像衡水市那样将几乎所有的具有对外办事职能的机构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当然最好,但是却不太容易做到。这就有个逐步集中的过程,以及选择哪些机构和哪些业务先行集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将行政服务中心看作是一个与其他政府部门等同的部门,一定要给其赋予更多的职责、更大的整合权力,不然的话,行政服务中心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政府门户网站的门户整合程度。一方面,能够整合的业务越多越好,另一方面,这种整合最好与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程度相对应。为实现耦合,各级政府应该就此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与步骤,保持其整体作用的协调一致。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潮安区 电子政务 政府网站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以其多功能、开放性、时效性、适应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公众交流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深化“创新服务型”发展理念,优化和梳理电子政务流程,切实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成效,为建设服务型、责任型、能效型和创新型政府做出新的贡献。
一、潮州市潮安区基本情况
潮州市潮安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东邻饶平县,南连汕头经济特区,西与揭阳市揭东县交界,北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下辖18个镇和一个国营林场,共有461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面积1238.77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3.5万人。根据《广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2010)》,潮安县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居全省第八位,发展活力排名第四位。
二、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潮安县区民政府网站建设运营至今的区政府门户网站共有一级栏目9个,二级栏目86个,信息总量超万篇。除此之外,全区10余个部门和16个镇开通了子网页,区政府门户网站近两年的点击率已达15万次。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网络问政等栏目每天都在发挥公开信息、网上办事、在线交流、网上监督的功能。仅以区长信箱为例,平均每两天就一封群众来信,咨询投诉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网民的建言、投诉、举报。相关信息内容每日一更新,当日境内重大政务新闻、重要文件、重要公告等可以在网上浏览,体现了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实用性。
三、潮安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结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潮安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笔者从市民的用户体验出发,对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亲身体验和统计,发现其界面整体简洁而友好,整个网页在排版上翻页不超过3次即可浏览到全网页的内容,其服务也趋于人性化、实用化。然而,笔者在体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一)缺少无障碍功能建设。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没有类似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看似微不足道,其中却洋溢着人性的关怀和温暖。无障碍通道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人民政府网站面向的是广大市民, 形形的民众,无论是健全还是残障人士,都有权力有机会享受政府的优质服务。
(二)网上在线交互程度较差。由于潮安区政府透明行政理念还不普及,导致其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狭窄且不够深入,大多点到为止,缺乏载入公众所需要了解与特别关注的政策信息;在线办事的能力薄弱,在线服务深度十分有限,在线办事功能的实现程度较差,跨部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有待加强,不能实现“一站式”服务;政民交流缺乏互动性和回应性,在线办事与公众参与模块功能薄弱,更新率、回复率较低。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需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制度没有充分落实,工作流程仍需进一步严谨。多数部门信息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一些领导者认为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更是权力的象征,“公开越多,做事会越难”这种思维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水平上,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四、提升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无障碍功能建设。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无障碍功能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相比于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笔者注意到广州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设置了无障碍功能入口,能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语义化的语音服务,可以让他们在门户网站上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享受相关政府服务。为此,应及时加大建设投入,比对完成无障碍功能指引。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体系。对政府信息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标准及工作流程,加大公开力度,拓展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工作,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深入纵深,切实以信息公开取信于民,以决策公开问政于民,以电子政务服务于民,以改革实际造福于民这一目标为准绳,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丰富公开内容。
(三)电子政务云平台上统筹协调。为了资源集约共享,在电子政务中应用云计算。作为潮州市一部分的潮安区应该协调潮州市乃至广东省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统盘规划,即电子政务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协调建立合理高效的网络结构、保密要求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云框架,明确不同层级电子政务云的布局体系和关系。切实做好云系统和原有的系统的相应接口对接和同步工作,实现服务对接,从而不同部门、地区在云层上的数据能共享、业务能协同。
五、结语
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缩短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实现政府信息的透明化,促进监督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潮州市潮安区政府网站架构清晰,把各网上办事入口和政务信息公开专栏设置在最显眼最方便市民群众的位置,体现行政为民理念。但是,其网站内的内容仍然不够充实,系统不够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入电子政务,实现向信息经济时代的政府转型,将持续成为考验各级政府智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3).2014年2月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建议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概述
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结束之时,审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涵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不同的认知将会导致不同的战略部署。总体上来看,在我国特有的转型期社会特征下,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涵义:
首先,必须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看作是对电子政务一切投入和产出的动态过程进行的评价,这种过程即包括对电子政务硬件建设的评价,也包括对在电子政务硬件基础上的政务活动进行的评价.
其次,必须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当作一个开放系统,而不是孤立系统。要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总体框架中去思考,明确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地位。
再次,必须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互动的关系。
二、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程度不平衡制约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和完善
对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估,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体系中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从过去局部推进的状态,进入了整体规划、网络整合、数据集中、应用层交互的时期,其绩效评估内容、评估方式以及引导方向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逐步推进”[1]。然而,时至今日,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评估过程中依然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其实,电子政务,关键在政务,即利用电子技术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与公众互动,而不仅仅在于政府部门单方面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总的来看,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分流出不同着眼点的多种绩效评估体系,“其中包括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政务平台系统、信息安全系统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等要素的绩效评估体系,但大多数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仍然停留在围绕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估”[2],严重阻碍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二)、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脱节以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不科学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的定性评估主要包括两部分:基于政务的评估和基于网站建设的评估。对政务评估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政府机构、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效益产生的重要影响;对政府内部的运作效率、政府外部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宏观的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政府网站的建设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该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因此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定性评估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过程中固然占有重要地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叧一重要手段—--定量评估也不应被我们忽略。所谓的定量评估即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项目投资决策前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就是权衡项目启动开始到最终结束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总收益与花费的总成本之间的关系。电子政务所具有的高投资、高收益及高风险的特点,使得估测电子政务实施的经济效益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综上,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是电子政务绩效率评估最理想的方式,也是获得科学的评估结果的最理想方式。然而,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要么以定性评估为获得评估结果的唯一手段,要么以定量评估为获得评估结果的唯一手段,使得电子政务成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科学化与法制化程度不高
首先,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科学化程度不高。这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估主体构成不科学,相关评估主体的缺失。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主要是上级行政机关,社会公众、社会组织还没有成为评估的主体。客观地说这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其往往是为了组织内部控制的目的,有时甚至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或公众的呼吁,为了树立表面的形象。其评估的结果往往具有欠客观、欠公正、欠科学的特点。影响我国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法制化程度不高。我国在实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管理的过程中,虽也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但这些法律条款大都零星分散于其它法律体系中,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自成系统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管理体系和框架。从而使得“有法可依”相对来讲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领域成为空谈,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法制化程度的提高。
三、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几点建议
(一)、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制订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统一规划和标准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飞速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与我国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吻合的绩效评估的规划和标准。在各地区、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已陆续都建立起来后,这一问题将会严重障碍电子政务的发展。因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这不仅会引发条块利益之争,而且会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国家要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评估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实际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所有问题的基础。实际上,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之所以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一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决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而是强调其在未来的可连续性和整体布局,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方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我国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既要符合中国国情,能反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状况,考虑前瞻性,也要考虑能与国家间电子政务进行比较、相接轨的因素。总的来讲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应具有计量性和可操作性
可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指标,将难以测量的电子政务状况转换成为可以量度、计量和比较的符号、数字和数据,它是电子政务状况与规律的一种具体而明确的再现,并尽量做到在定性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式来衡量电子政务的运作状况。在设计电子政务评估指标时,同时应充分考虑所用指标的可操作性,在采集过程中的可获得性。
2.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应具有导向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体现电子政务各方面的具体状况,指示出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差别,引导政府清楚认识自身建设的情况,与其他政府的差距,未来发展的目标,甚至发出预警信息。可见,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将对电子政务实施起到导向作用。所以,我国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可靠和可行的基础之上,以便更好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应具综合性和全面性
首先,要求指标的设置要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的情况,而不是局限于局部或某些具体方面;其次,应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要有较强的逻辑关联。
(三)、坚持内评估与外评估相结合,促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以及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理念的提出,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注重民意,并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纳入群众评价政府绩效的内容。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开展的网上评价政府绩效、委托社会调查机构实施的电子政务环境评价、政府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评议等等。客观地说,这对树立以顾客为导向、推动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仍然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绩效评估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是因为,地方政府主导的绩效评估往往是为了组织内部控制的目的,有时甚至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或公众的呼吁,为了树立形象。然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往往是由民间自发进行,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基金会的资助下,由一些大学、研究机构或媒体来组织进行。而政府往往只是对由其提供经费支持的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社会自发成立的评估机构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由于其具有独立性,使得评估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而客观、公正是评估结果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今后我国还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更多社会评估机构,既可以鼓励大学、科研机构成立评估研究中心,也可以鼓励社会成立非营利性的评估机构,从而促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四)、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促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健康发展
“加强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想适应的行政法律建设,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目前,中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正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将与之想适应的行政法律法规应用于电子政务绩效率评估,将极大地促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健康有序发展。所谓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行政法律体系,就是要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所必须的一些外部条件和环境,包括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进行立法。现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立法工作:一是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化建设步伐。但从实际情况看,单独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比较困难,因为民众呼声高涨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完善与颁布都步履维艰。所以要使“政府信息公开”获得法制化保障,应例外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以考虑地方层面在不违反地方规定的前提下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其次,在其他新颁布的有关法律中加入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规定。二是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有关立法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立法捆绑起来,以加速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武晓鹏,陈海鹏.《绩效评估‘电子’与‘政务’一个不能少》[J].塞迪网-中国计算机网
[2]塞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年度报告》[R].2003
[3]王立华,覃正,韩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J]. 2005.2
[4]王键等.《电子政务与行政法律建设》[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网络政府;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37-01
1 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1.1 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政府电子网络构建做的比较好的,是美国、新加坡,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其中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做的比较好的,也最具代表性。美国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是1993年,由副总统戈尔提出一个国家资讯规划,国会通过了方案,提出到2003年10月,政府机构要逐步消除市场化办公,并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电子化的在线交易。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美国在推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甚至通过总统命令这样一种形式来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比如1997年12月,克林顿了一条命令,要求政府的信息不是根据机构进行组织,而是根据用户可能寻找的服务,或者是信息的类型来组织,即政府要帮助公民一站式地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
在应用领域方面,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开始时,也不是全面出击,而是重点突出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是有选择的,在推动电子政务应用时,更多关注的是政府对社会、对企业的服务,对公众的信息服务。美国确认了重点应用:建立国际性的贸易资料系统。建立政府部门的电子邮寄系统。这是美国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最初确立的一些重点应用领域。
1.2 欧盟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欧盟15个成员国目前绝大多数都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按照欧盟提出的目标,这15个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方面是统一步调的。他们提出在15个欧盟国家内部,重点或者部分推动20项几乎全部是面向社会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讲,有12项是面向社会成员个人的,有8项是面对企业的。而且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欧盟15个成员国大体都要能实现这20项应用,也就是说这20项具体应用都能在网上办理。通过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化的力度,推动电子网络政府的建设,说到底他们的本意是要提高本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2 当前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存在的困难
从政府管理体系和机制方面看,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子政务应用体系的构建受制于庞大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或者说,行政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构建的复杂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绝不能过于简单,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这是因为政务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级政府都设了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职权,各自行使独立的权力,但是他们又绝不是孤立的一个系统,它要左右配合、上下连动,这是政务管理,政务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企业运作的重大差别。在美国,大体是自由市场经济,这个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管理的模式总体是管理的比较间接,很少直接管理,而且各个政府部门的设置也比较粗放,不像我们机构设置的那么多,那么细化。美国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机构设置,我国相对的是一种细化的机构设置,在这样一个大布置的行政管理体系下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②如何改变传统政府的政务管理流程和程序。我国的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现在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这套传统政务流程是相当难的,而这个流程不改变,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不适合、不符合信息化的要求,所以政务信息化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要对传统的政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比较复杂,也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③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管理行为。公务人员在长期的传统政务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一种观念、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要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按照信息化的手段使他们的行为、观念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要求,两者之间应该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管理要求,重要的在于公务人员管理理念的转变,只在管理观念转变了,管理行为才会随之改变。
3 西方电子政务发展得到的启发
吸取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网络政府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①要关注应用,首先在重点应用领域进行突破;②要立足服务,面向全社会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③要循序渐进,政府及各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府”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建设。
(1)国家要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 首先重视的问题应是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以此来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国家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努力贯彻落实。规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子政务作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其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且还涉及到党政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的调整和协调。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从而能够对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一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性, 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了方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2)建立功能完善的政府信息网络信息库。政府信息化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整个社会所需要决策的数量越来越多, 政府决策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信息社会中,政府更开放,公众的参与性更强,决策更趋科学合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检查更具体直接。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①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经济结构、信息系统及社会文明的其他特征相适应;②建一条能将所有部门连在一起并让它们协同工作的安全的政府内部网和中央数据库;③提供满足公民特殊需要的服务, 公民能够从网上方便、安全地得到这些服务。
当电子网络政府逐步构建完成之后,政府的网上应用会越来越多,如此便会产生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在建立电子政府的初期,应对数据库的建立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要加强政府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从而既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又能互相连接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3)建立和维护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立关系到实际的应用,是发挥整个电子政府的功能的一个具体表现,在电子网络政府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一般应与数据库的建立同步或更早一点,但它也必须在信息数据库系统建立得比较完整之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应用系统的范围较之数据库系统更为广泛,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工作协调和内部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政府对城市和社会的管理工作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电子网络政府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可能会影响整个政府存在的形态,这对于传统政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过去、行政管理人员实际更多是一种管理职责,那么未来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公务人员逐步要成为一种知识管理的提供者。
参考文献
[1]胡小明. 电子政务效益从何而来[J]. 天津科技, 2005,(03).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范文6
――南京市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桑菁华
当前,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政务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总体而言,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孤岛”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政务应用难以深入;二是局部与整体的发展不协调,综合效益无法体现;三是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投入产出比率不高。云计算、物联网、无线宽带等新技术的涌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手段。为此,南京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意见》,开始了以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集中和共享建设与应用进程。
缺乏顶层设计
近年来,政府运营机构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加上政府机构内部每个部门独特的业务结构,各种有效信息资源的急剧膨胀,形成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但是,由于技术发展水平和对信息化认识上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散建设、数据异构、资源独享等问题,建成的系统自成体系,信息共享性差,造成大量政府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大大影响了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的发挥,成为制约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规划,建设不同步、不规范。
由于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相关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大都为分散建设、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建设时间也前后不一,造成重复建设严重。
2.各单位机房条件不一,导致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抗风险等级差。
由于各相关单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大都各自单独建设机房,各机房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安全因素较多,从而导致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抗风险等级差。
3.信息共享困难。
由于各系统分散建设,导致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相对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信息资源面临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一些电子政务关键业务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从而造成了许多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电子政务功能的发挥。
4.管理制度无统一标准。
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成功建设、规范化运行及后续推广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是对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有益补充,管理制度建设也促进了整个政务机制的逐步完善。由于各系统分散建设,各自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自成体系,无统一标准,造成管控困难。
消除“信息孤岛”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导向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在政府内部,强调业务和数据的整合;在服务体系方面,强调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要求政府在职能管理和服务中,对各类事项与问题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应对。因此,对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综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随着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以信息整合和信息安全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建立统一的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成为南京电子政务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深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与推广应用,重点推动跨部门应用,促进信息资源交换和集成工作,营造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综合应用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1.助力节约型城市建设。
现有的政务系统建设模式下,各相关单位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系统的维护,造成人员成本的浪费,无法实现基础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共享,造成各系统基础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通过对电子政务的统一管理可大大减少维护人员数量,从而减少大量的维护成本。同时,通过统一规划,并引入云计算平台,可大大提高基础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省大量资金。
2.加速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
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通过打造基础平台系统,建设南京市中央数据库系统,实现电子政务项目间的资源交换和共享,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实现了对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与统一管理,为最终消除“信息孤岛”奠定了基础。
3.促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