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条件范文1
随着深圳人口,尤其是来深务工人口的激增,公办教育资源显得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社会资本嗅着需求,民办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深圳民办中小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校生总量上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客观上缓解了公办学校学位紧张问题,并为政府节约了大量财政投入。民办学校灵活的机制和办学方式,也为深圳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了学校市场化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了市民的教育选择。但是这些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受教育状况一直是民办学校的核心要素,更是市民关心的焦点。
为了了解深圳特区民办中小学学生教育状况,调查在深圳宝安、龙岗两区随机选取了四所九年制民办学校,采用上门问卷的方式就目前民办学校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特别困难学生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民办中小学校在改善当地教育环境的同时又有新特点
如果说在罗湖、福田、南山这三个教育资源丰沛的老特区,民办教育是对公办教育的一个补充,但在宝安区和龙岗区,民办教育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解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大大改善了当地教育环境。
(一)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户籍构成复杂。调查的四所学校均为九年一贯制,有初中、小学,在校学生1600至2500人之间。其中龙岗区华龙学校在校学生36个班1700多人;宝安区振华学校在校学生33个班1600多人;宝安区冠华学校在校学生38个班1800多人;宝安区宝龙学校在校学生45个班2400多人。现在民办中学的办学规模有效缓解了就学困难是不容质疑的。民办中小学的学生户籍构成复杂,非深圳户籍学生占绝大数。调查显示学生均为非深户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而这其中约39%为城镇户口,约61%来自农村。学生相当部分为超生子女或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只占10%左右;另外学生戴眼镜的比例大,超过50%,身体素质状况一般,但呈现一届比一届差的状况,令人堪忧。
(二)民办中小学师资力量呈现增长趋势。就现在的调查来看,民办学校师资力量任然显得偏紧,师生比都高于国家的规定。其中宝龙学校教职工110人,师生比为1:23,其他三校都超过1:18。民办学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约一半是独自一人来深打拼,他们工资待遇低,包吃住平均每月3500元左右,教师队伍不太稳定。从2013年起,深圳市政府开始对民办教师实行补助政策,即根据在民办学校工作年限,教龄1-10年以上每月分别补助500-1000元,这一措施使教师队伍稳定性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以上,民办中小学师资力量的提高是学生教育状况改善的基础保障。
(三)民办中小学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学习动机也低。调查显示,在校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平时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10%以上,特别是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个别转入的六年级学生居然没上过英语课。学生学习不主动,自觉性不高,且越是高年级越表现明显,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老师要求必须完成的作业外,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57%以上的学生无法取得在深圳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资格,即使少数能参加中考,升普通高中也不到33%,其他只能读职高。
(四)民办中小学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复杂,以做工、经营小本生意的居多。另外家庭成员中,单亲家庭比例达15%以上。这些家长工作较忙,生活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即使有时间也可能在麻将桌上。这些家长认为小孩读书是学校、老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学校要求家长在小孩作业上签名都有点多余,很多家长在学习上从来没有辅导过小孩。
(五)民办中小学校学生流动很大。民办学校学生流动情况十分严重、且比例高,每年有超过20%的学生进出(宝龙学校平均每年有400-500学生流动;冠华学校平均每年有500-600学生流动),主要原因是父母流动到别的地方或回老家,学生也只能随之流动到其他学校,但真正辍学的极少。另外小学一年级及小学六年级转公办学校的相对较多。
二、调查结果发现民办中小学校面临发展的挑战
就现在调查结果看,深圳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学校的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
(一)学生的升学资格方面。由于深圳市政府对非深户籍学生入学及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有严格的规定,民办学校大部分学生在深圳读了几年书,不但考公办学校受到限制,甚至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宝龙学校2013年初中三年级150多名毕业生,只有40多人取得中考资格;振华学校2013年初三年级120多名毕业生,只有30多人取得中考资格)。学校、家长及学生都感到不公,但无可奈何,为此,学生普遍感到自卑、看不到前途、甚至自暴自弃;加之家庭经济困难及经常流动、社会的歧视等原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动力,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绝大部分学生对未来基本不抱希望,越到高年级越表现突出。
(二)学生生活方面。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均不提供住宿,振华学校连食堂也没有,其他学校也只能为部分学生提供简单的午餐,学生普遍较为节俭,大部分学生很少有零用钱,学生除吃饱肚子,不敢有太多的奢求,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诱惑大,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甚至走上偷盗、抢劫的道路。学校纪律管理调查显示每个学校都有相应的制度,管理较为严格,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在校期间的违纪现象更多表现为不交作业,迟到等。但是调查发现学生出了校门就问题多了,比如:抽烟、进网吧、谈恋爱,与一些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甚至打群架等。
(三)学校安管理全与校外活动方面。学校都十分重视安全教育,主管部门也有明确的要求,初一新生都要到教育部门指定的教育基地进行集中训练。学校也深感安全重于一切,通过班会、宣传栏、消防演习、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较强,学生在校基本能按要求做,安全事故极少。但在校外安全意识要差一些。学生校外以自己活动为主,民办学校活动场地、教师资源都有限,无法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因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参加兴趣班、特长班及其他辅班的人数极少。
(四)学校在关心特别困难学生方面。在经济方面,个别学生不能按时缴纳学费,极个别交不起学费。调查发现,拖欠学费的学生约占5%左右,没有能力交缴学费每校都有几个。宝龙学校每年拖欠学费达30万元以上,该校学生刘某春、刘某宝到上海参加了中国达人秀表演杂技,但学费一直靠学校减免;振华学校、冠华学校每年也几万学费拖欠;华龙学校相对好些,还为两名困难学生减免了几年学费。在学习方面,每所学校都有个别残疾或智障的学生,无法坚持正常的学习;也有个别学生成绩差,科科不及格,上学纯粹属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另外民办学校学生很少参加课辅导班、特长班,除了学点书本知识,知识面窄。
(五)与办学校差距方面。一是办学条件差。所有民办学校几乎是由某一老板或几个老板投资创办,调查的四所学校中除华龙学校是自建校舍外,其他都是租房办学,成本高,回报少,加之房租不断上涨,学校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二是师资不理想。老板名义是办学,实际是投资,主要是考虑经济效益,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因而不可能花高薪聘请好教师,相对差的待遇也只能请到水平与之相匹配的老师,老师队伍也因待遇差而不稳定;三是学生来源差。民办学校招的学生不但没有深圳户籍,大多父母也是生活在城市的低层,父母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不好,从小无法为小孩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及环境,远离乡土外出打工,只能找民办学校解决小孩上学问题;四是学生享受不到本应该有的公平待遇。这些学生因没深圳户口,不能上公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却享受不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学生由于超生或无法提供政府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绝大部分学生要交缴学费,小学每学期2050-2250元,初中每学期2700-3000元。能享受免缴学费的不多,冠华学校享受免缴学费的只有80多人,宝龙只有90多人,不到10%,振华、华龙相对好些,也不到30%)。
三、进一步提高民办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支持民办中小学发展,营造民办学校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宽松、优越、积极的政策环境,公正、有序、有力的政策舞台,是民办中小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民办教育是一种公益性事业而非赢利性企业,其产出主要是社会效益、公共服务,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对民办学校实行管理时要坚持适当免税政策、适当财政补偿和积极扶持政策。合理的民办学校税收政策,能有效地激发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的热情,能有效地解决民办学校的办学资金问题。制定的、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宽严,实质上是向社会表明了政府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程度,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坚定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或持续办学的信念,有利于民办学校的持续发展。合理的民办学校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教育领域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还可以优化民办学校的区域布局,从而把控区域内民办学校的数量和质量。
(二)立足顶层设计,创新民办学校持续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一种学习型、进取型、治理型的管理框架,是民办学校实现自我发展,迈入良性循环的科学路径。为民办中小学发展牵线搭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供给,是政府的管理责任。改进管理办法,对民办中小学不宜套用对公立学校的管理办法。主管部门须在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民办学校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检查、监督与指导的宏观调控职能。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把好审批关,重点做好办学基本条件和董事长、校长的资质审查。
(三)继续增强民办学校发展的师资力量。教师是民办学校的首要办学资源,是最具能动性和增值性的办学要素,优秀教师的培育与吸纳是民办学校的核心生存力所在。优秀教师是民办学校的脊梁,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其与公办学校相抗衡的核心资源。这就需要完善民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力缩小公民办学校教师间的待遇差距,积极构建公民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评优、赛教、培训制度,帮助民办学校建立安全、稳定的教师工作环境,全力为民办中小学发展提供一种优质的管理服务。
小学教育条件范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知信行
口腔疾病是我国人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身体有残疾的特殊人群,因为其自身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和执行能力有限,口腔健康水平也成为被关注的内容之一[1-2]。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是培养智力障碍、肢体障碍、听力视障、视力障碍、语言障碍学生的寄宿制学校,为比较该校特殊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和正常同龄人的差异,项目组对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和沈阳市广全中学同龄学生的口腔一般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比较,检查项目包括龋病、牙龈炎、牙结石等,同时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知晓程度及健康状况和正常人群的异同,从而把口腔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提高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关爱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中专生202名青少年人(A组)和沈阳市广全中学高中部202名青少年(B组)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思维清晰,能够自主回答问题并且配合口腔健康检查,男女人数均各半,年龄均为16~17岁。其中,A组智力障碍28例,肢体障碍8例,听力障碍46例,视力障碍68例,语言障碍52例。共发放调查问卷404份,回收404份,全部合格有效;并且对所有调查对象均做口腔健康检查。
1.2检查方法
采取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项目组自制口腔健康知信行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父母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等)、口腔健康知识(刷牙有益口腔健康、甜食对牙齿有害、横刷法有害牙齿、是否使用牙线、是否是用牙签)和行为(定期去看牙、餐后刷牙、每次刷牙时间≥3min、是否做过窝沟封闭、是否充填治疗牙齿)等。为保证现场调查和检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参加项目调查组的10名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统一培训,通过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每位检查人员都配备经过培训的记录员,配移动式牙椅、人工光源、口腔一次性检查盘和CPI探针。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和探诊的方法进行。龋齿检查方法:以CPI探针探指数牙的咬合面、颊舌面视诊判断龋病程度;牙龈出血检查方法:探针与牙面成45°角,力度在20g之内,探查11、31、16、26、36、46这6颗牙齿,先查每颗指数牙舌面,观察牙龈出血情况。若舌面有出血,此牙的唇颊面则不需检查。若舌面无出血,则按同样顺序探查唇颊面,观察牙龈出血情况;牙石检查方法:探查6颗指数牙,包括视诊龈上牙石和探及的龈下牙石[3]。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两组间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象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比较A组调查对象对刷牙有益口腔健康、甜食对牙齿有害、横刷法对牙齿有害、使用牙线有益口腔健康、使用牙签有害口腔健康的知晓率为87.1%、23.8%、11.9%、27.2%、7.4%;B组调查对象对上述调查项目的知晓率为94.1%、93.1%、72.3%、65.8%、41.1%。A组调查对象对定期去医院看牙、3个月更患牙刷、保证餐后立即刷牙、每次刷牙≥3min、做过龋齿充填治疗等口腔健康行为的肯定回答为27.2%、18.3%、31.7%、23.3%、35.2%;B组调查对象对这5项口腔健康行为的肯定回答为64.9%、56.9%、84.7%、45.1%、41.1%。两组调查对象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调查对象龋病、牙龈炎、牙结石患病率比较A组龋病、牙龈炎、牙结石患病率分别分61.4%、52.0%、31.4%,B组龋病、牙龈炎、牙结石患病率分别分33.2%、15.8%、12.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和沈阳市广全中学均为封闭式住宿学校,前者培养有智力、肢体、听力、视力、语言障碍等多种具有先天或后天残疾的学生,后者为培养身体健康无残障的学生。两所学校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均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进行个人卫生教育。由于残障学生在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和正常学生相比的不同,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调查和检查,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对两类人群的口腔健康提供指导依据。通过对两所学校学生的抽样调查,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对象对刷牙有益口腔健康、甜食对牙齿有害、横刷法对牙齿有害、使用牙线有益口腔健康、使用牙签有害口腔健康的知晓率的明显不如沈阳市广全中学的调查对象,并且对定期去医院看牙、3个月更患牙刷、保证餐后立即刷牙、每次刷牙时间≥3min、做过窝沟封闭、做过龋齿充填治疗等口腔健康行为和沈阳市广全中学的调查对象相比也有明显差距。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对象口腔健康状况不佳,龋齿、牙龈炎、牙石的检出率都比沈阳市广全中学的调查对象显著增高。身体和智力残障的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一样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毕竟有限,其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对口腔健康的日常保健习惯和正常发育的青少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4-5]。如何加强对残障青少年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如何降低和预防他们的口腔疾病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定期进行正确的刷牙指导。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是最常规有效的是预防龋病、牙龈炎、牙石乃至牙周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手段[6-7]。但是很多残障学生存在不知晓正确的Bass刷牙方法以及甜食对口腔的危害以及正确使用牙线和牙签等问题。他们生活中缺少督促和自觉。第二,身体和智力残障的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学生相比对口腔卫生、定期看牙、患龋病即就医行充填治疗等重视不够,这是他们龋齿、牙龈炎、牙石患病率较高的原因。因此,在校进行爱牙护齿知识宣传十分必要,尤其是加强残障人士的口腔预防保健意识,关爱他们的口腔健康,让他们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树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观念[8]。作为学校和家长最好能够督促其养成定期检查、及时治疗的习惯,而且要比正常青少年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培养其良好的依从性。对这类学生如同时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指导将增加口腔宣教的互动性和说服力,调查对象接受和欢迎程度普遍较高,期望能够在校园定期开展此类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泽键,赵月萍.智障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288-2290.
[2]侯玉妹,黄华,高碧云.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24(1):38-41.
[3]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2-85.
[4]吴学芳,奂忠平,但莉.宜昌市弱势儿童龋病及口腔卫生状况调查[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9):550-551.
[5]周向英,王教明.口腔卫生指导和有效刷牙方法对牙菌斑控制的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0,19(3):167-168.
小学教育条件范文3
一、研究意义
国家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农村学校英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村英语教育任重而道远。然而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的硬软件设施与城市学校的硬软件设施相差甚远。农村学校硬软件设施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体现,所以搞好农村学校英语教育硬软件设施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
表3.2:学校的英语教育设施和情况
学校作为农村儿童英语学习的主战场,教师作为农村儿童英语学习的主力军,其硬件、软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
三、发现问题
1、学校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从事人员,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调查走访情况来看,岱水桥学校总共5名英语教师,且第一学历均为专科。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侧重英语口语的为16%,侧重英语听力的为0%,侧重英语语法的为66%,侧重阅读理解的为18%。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进行学习,学习的目的应该侧重于运用,要求能开口来说,而调查显示,老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仍然是最原始的英语教学方法,他们侧重于英语语法的教授,而对于英语口语的练习甚少,对于英语听力,更是少之又少,几乎为零。在老师上课的授课方式中,全英语授课的为0%,大部分用英语进行授课的有29%,大部分用汉语授课的达到71%,对于这些教师而言,他们有一部分是的确不太重视英语口语在课堂上的使用;而有一部分,知道英语课堂全英文授课,用英语来解释英语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自身英语的程度,导致他们无法做到;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愿意用英语来进行授课,可是他们的英语发音或多或少受到地方口音的影响,语音语调普遍不太地道。
2、英语教学资源匮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英语课后学习资源丰富与否,选择丰富的为0%,选择一般的为29%,选择缺乏的为71%。在这一题中,选择课后学习资料一般的大多为初三的学生,相对于初一、初二年级而言,他们除了课本和配套的练习册之外,还会有些针对升学考试的书籍或者模拟试题,而对于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除去教材仅仅只有极少的英语课后学习资料或者课后阅读材料可用。三个年级在课堂上需要进行听力材料的播放时,学校基本还是能够做到配备可用的收音机,从其问卷中收音机的选项为100%可用看出。而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般会借助哪些教具这一选项中,黑板与粉笔的占据大多数,为64%,选图片的有1%,选择多媒体的为0%,口头教授偏多的有35%。在笔者的实地调查中,得知岱水桥学校是具备有一间多媒体教室的,但是这仅有的一间多媒体教室多用于公开课,或者合班上课使用,除去这些,再轮到老师授课使用,而其他语数等课程也同样需要,所以在排课上非常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英语授课不会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那么只能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一本教案再加上一本教科书就是英语老师备课的全部。偶有几篇课文正好有相应的挂图,这也是图片占据有1%的原因。
3、学校对英语教育不够重视
在学校或班上是否组织英语相关的比赛或者活动这一选项中,从来没有的占19%,偶尔有的占81%,经常有的为0%。对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一般性格内向,胆子较小,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不太敢开口说英语,学校如果能开展各式各样的英语竞赛或活动,增加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增强英语教育效果的一个方法,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基本很难组织此类活动,由此可见,学校对英语教育的不重视。
四、结论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经费严重不足,这样就致使一些必备的英语教具十分的短缺,农村学校英语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村英语教师收入偏低,且几乎毫无福利待遇,机会少,发展空间也有限,因此,有经验且素质稍好的英语教师一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跳槽离开。学校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并没有条件来特地关注英语教育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结果,能为农村学校硬软件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小学教育条件范文4
关键词: 中职女生 教育状况 调查 建议
中职女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其教育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已有研究把教育管理策略、职业发展前景、性知识掌握情况等作为研究主题,重视改善中职女生教育的外部环境。对于中职女生的教育质量、在校学习情况的关注很少。中职女生在校是否受到与男生同等的对待?她们所处的校园环境是否安全?中职女生的学业期望和成绩如何?传统性别刻板印象观念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她们的性别认同?怀着这些困惑,我们对中职女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前人的慧语总能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马克思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醒来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确衡量。”著名女作家张洁在作品《方舟》中写道:“女性的解放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独立和政治上的权利,还应该包括女性本人对她们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
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状况的调查问卷,我们联系到在两性教育公平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于康平教授,有幸被允许使用《中学生学校教育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这次研究。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样本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子女数量、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二是学校教育状况调查。这部分内容涉及校园环境、家庭教育投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教师期待、自我期待、性别特征等方面。
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汉族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现状,我们进行了大样本调查。此次调查我们采用整群抽样,以班级为抽样单元,选取许昌卫生学校19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涉及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剂、助产等中职专业。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在抽样时充分考虑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均衡。为了在分析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状况时有个参考,我们同时也把问卷发放给男生填写。
问卷全部采用封闭型问题。我们采用当场发卷、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一共发放问卷1024份,回收102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3%。在1011份有效问卷中,女生833人,占82.39%,男生为178人,占17.61%。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分别为698人、31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9.04%、30.96%。
总的来说,这次调查对象覆盖了各种户籍类型(城市、农村、县镇非农)的汉族中职女生,其中生活在农村的女生最多,占了64.50%。超过90%的调查对象生活在子女人数在2人以内的家庭。在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超过六成的父母具有中学教育程度,10%的父母具有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同时,父亲的学历普遍高于母亲,父母职业呈现出多元特征。以下将从家庭教育投资、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学业情况、教师期待、自我期待五个方面对中职女生学校教育调查情况进行逐一分析。
一、中职女生学校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1.中职女生的家庭教育投资。受“重男轻女”落后思想的影响,倘若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家长通常选择让女生外出打工挣钱,女生的受教育权利被剥夺。此次调查数据显示,87.61%的中职女生上学花费在300元以上,仅有4.62%和1.31%的女生认为家庭承担上学费用“比较困难”或“十分困难”。但是中职女生的上学花费比男生高,在家庭承担上学费用能力方面,中职女生和男生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经济因素不再是限制中职女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因素,而且自从2007年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在中职学校逐步推行以来,95%以上的中职女生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利好,这使得她们学习时的经济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
2.中职女生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中职女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校园安全、体育设施、学习活动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职女生对自己所处校园环境感到“十分满意”或“基本满意”,其中前者占了15.03%,后者占了52.67%,只有不足两成的中职女生选择“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总的来说,中职女生对校园环境感觉是较好的。校园安全问题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频发的校园暴力、性骚扰等使中职女生在校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但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感觉自己身处的校园环境“十分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中职女生比例分别占11.43%和67.80%,只有极少数中职女生认为自己在校园“不太安全”(8.57%)和“很不安全”(1.32%)。总的来说,中职女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是基本安全的。体育活动通常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性别差异的一种教学活动。此次调查数据显示,39.67%的女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由于生理差异,女生综合体能不如男生,加之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文静”、“端庄”的要求,中职女生成为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边缘群体,说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从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整体满意度看,大多数中职女生是比较满意的,共有68.35%的中职女生选择了“十分满意”和“基本满意”,只有4.26%和1.49%的中职女生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3.中职女生的学业情况。我们从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业成败归因三方面做了调查。此次调查数据表明,就学业成绩而言,中职女生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的成绩高于男生。学业成绩处于上等水平和中等偏上水平的中职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在学习表现方面,此次调查显示,45.67%的中职女生“总是按时完成作业”,51.37%的中职女生“基本按时完成作业”,53.50%的中职女生能“完全遵守”学校制度与纪律,11.61%的中职女生“基本能遵守”,这说明中职女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不错。归因模式影响中职女生的学习行为和成就动机,并影响中职女生的学业成绩及事业成功。在失败归因中,超过九成的女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在成功归因中,超过一半的中职女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努力”,12.36%的女生认为是“运气好”,极少有人将成功归因为“老师教得好”。可见大多数中职女生都将努力与否作为影响学习成败的首要因素,归因模式倾向于内归因。
4.教师期望。超过八成的中职女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十分满意”或“基本满意”,极少数对教师的态度“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九成的女生认为教师更喜欢男生。就教师对男女生的期望值而言,大多数中职女生认为教师对男生期望值更高。这说明女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偏见。
5.自我期待。我们从自我性别认同、学业期望和职业期望三个方面展开对此主题的调查。在性别认同上,超过半数的女生“感觉良好”,极少数“感觉不好”或“自卑”。在学业期待方面,超过六成的女生希望达到“大学毕业”以上水平,对“硕士毕业”和“博士毕业”水平几乎无人问津,可见绝大多数中职女生并未想过把自己锻造成学术人才。此次调查数据表明中职女生的理想职业依然打破性别界限,出现多元化三个特点,中职女生最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这在传统思想中往往被视为男性的专属领域。
二、中职女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中职女生的主体体验而言,中职女生的学校教育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职女生缺乏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性;二是中职女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三是性别刻板观念仍然影响女童的性别角色塑造。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将“性别议题”纳入中职德育课教学之中,提高中职女生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帮助她们摆脱性别刻板观念的束缚。中职教育过程中的性别不公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材、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中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化普遍存在,在校园环境方面,厕所的设计、标语、宣传栏、体育设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偏见,中职女生身处其中却浑然不觉。在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法律》、《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中职女生树立性别观念和自我意识,将“性别议题”纳入课堂教学体系,结果一定事半功倍。
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中职女生提供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和设施。体育是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的领域,这其实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并非生来如此。如果教师和家长对中职女生的“女汉子”举动多一些宽容,学校为女生提供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和设施,她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很有可能就会转变。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强海燕,郑新蓉,等.女童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小学教育条件范文5
[关键词]远程教育有效学习学习能力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李斌(1967-),女,四川邛崃人,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文法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陕西西安710002)徐波锋(1967-),男,陕西武功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陕西西安710065)杨令平(1972-),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管理。(陕西西安710061)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GH090222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58-02
有效学习是任何学习者学习的本质问题,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也不例外。目前,对有效学习研究多数是针对在校学习者,对成人接受远程教育的有效学习研究不是很多,特别是针对远程教育的有效学习理论不是很成熟,研究的内容、层次、方法也各不相同,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对远程教育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就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远程教育有效学习研究的背景
1.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远程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来自于学习者的主要困惑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面对面授课的辅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即对重点、难点的精讲,疑难问题的解答,复习考核的辅导等,基本适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学习者的指导与帮助的最大实现程度。另一个方面是在网上教学过程中,为了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由于学习者自身原因,因工作或家庭等事由没有时间参加面授课辅导,教师与学习者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这一载体,传达教师的指导意见,对学习过程中作业的指导、监控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在非实时阶段获取信息的最大利益化也是远程学习者的迫切要求。
2.自主学习规律的要求。远程教育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与动机,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超越时空的学习模式,自主获取和利用教学资源,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远程教育学习者在网络技术环境下,主动选择探究地学习,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成、拓展和迁移。在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获取教学资源,就此提出有效学习的观念。
二、对远程教育有效学习观点的界定
有效学习的理论界定是: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变化;也有人定义为:能够使动物的行为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所有过程,或者说是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有效学习的观点的提出正是基于成人学生的特点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成人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力,但总是困惑于怎样才能克服工学矛盾,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他们注重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学习。著名远程教育专家戴维·西沃特曾经指出,任何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支持服务系统都是独特的,其构建必须适应学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需要;其模式取决于所在地区和院校的教育理念,取决于学生群体的分散程度、资源的构成和课程制作子系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材料的状况,取决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群体的总体差异,是对学生有效学习发挥到最大限度的肯定。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我国远程教育的实际,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的理性认识,我们认为,有效学习是学习个体主动引发自身的学习动力,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个体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理想学习效果的过程。远程教育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远程教育学习者自我发展,应具备多种综合素质与能力,只有各种能力协调运作,才能促进有效学习。
三、远程教育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远程教育学习者首先应学会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关系,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基础知识、家庭状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在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克服没有时间上课和老师的束缚,约束自己按时参加学习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完成预定目标。自我管理能力也包含科学地管理时间,有计划地支配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效。
2.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是指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学习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到的知识内容,都是临时贮存在学习者大脑的记忆里,我们要把知识从临时记忆贮存到长期记忆中,一定要反复学习。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管理、规划、评价和修正;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
3.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包括图片、影像、文字材料等内容的专业教学素材库,使学习者能便捷地获取多媒体信息。因此要求远程教育学习者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具备能够敏感地捕捉学习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加工、传递和创新的能力,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鉴别和整理,然后准确地概括和表述。
4.网络技术学习能力。网络技术学习能力是指计算机操作能力、灵活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远程教育学习者在网络上完成作业的提交、接受教学内容的传递、网上发帖答疑等。这些能力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汉字的录入;文本的编辑与修改;因特网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使用电子邮件等。
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对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积极思维,能够运用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类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迁移到实际教学实践中。任何问题的条件、过程与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学习者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依据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具备相关的学习能力,远程教育学习者才会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寻求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概念,林崇德主编的《学习策略》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主观愿望是为了用较少的“能源消耗”,有效地实现学习的目标责任制。依据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学习策略可以理解为远程学习者为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不断调控适合自身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以期取得最佳学习成效的活动。
四、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策略
1.对学习材料的自我组织策略。书本教材的知识内容是以章节结构呈现的,知识体系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繁多,难以阅读,也难以区分重难点。这对信息加工策略贫乏的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之一。对书本学习材料进行自我组织,可以促进学习和对原有知识的兴趣,也可以快速而直接地接触到所需要的信息。学习材料的自我组织需要学习者对大量的信息体系进行筛选,将重要的、非重要的观念区分开来,从学习过程中建构一个学习意义模式。学习者便于对整合过的材料进行存储,方便快捷地找到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学习材料再组织的目的是突出知识的中心内容,同时缩减材料,去除非必要的材料,学习材料的再组织可以针对远程学习者个人的特性进行再组织。
2.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提问策略。自我提问的策略在现实中使用时,表述问:“什么是?为什么?”等。自我提问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答案。当问题与答案的呈现需要学习者进行质疑与推理时,就远程教育学习者的自身特点来说,单靠机械记忆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自我提问的策略适合于远程教育学习者。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材料的再组织,来检测自己的理解水平,最终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学习材料。自我提问对增加学习材料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提问是对客观现实的具体联想,可以促使学习者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为什么远程教育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什么是学习能力,即对概念或名词解释的被使用,问题能够激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观念与经验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这需要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对再组织的学习材料进行整合,最终产生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3.意志力的理性调整策略。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动机以解决问题为前提,这需要学习者内在的努力。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行为的发生与意志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远程教育学习者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自身的惰性。学习者对各种学习环境的适应,以及对自身情绪、情感的控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困难、工学矛盾、时间的各种问题,会产生心理挫败感。在缺乏外在的约束、监督情况下,学习者的动机、意志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意志力可以通过对学习的兴趣、态度、状态等进行约束与调整,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成效,激发自我,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者努力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积极的心理状态,坚韧的意志力才是决定学业成败的关键。有效学习策略不在于提出策略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对掌握知识与否有着实际的意义。但是任何的学习策略都需要时间与反复练习,只有学习策略被熟练掌握,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者的一种技能,成为学习者取得最大学习成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是研究有效学习策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秀梅.远程教育学基本理论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6(4).
[2]孙福万.有效学习面面观[J].中央电大时讯,2004(239).
[3](美)拉尔夫·W.泰勒.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M].吴文胜,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钱星常,王善良.远程教与学策略和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小学教育条件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前言: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的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开设了有关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整合”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小学数学课程综合与实践活动又是“综合与实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课程形态。在课程改革新趋势的推动下,不仅要整合教材内容,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要注重体验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1主题设计过于依赖书本
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资源和素材进行整合,这样更能体现综合性形式的出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的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内容编排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并没有把生活中的素材很好的运用到课程主题设计中去。
1.2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笼统
在新课标课程中,提出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第一阶段强调的是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切实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二阶段强调的是综合。学生首先要有目的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要有设计、有过程的相互合作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方法的理解,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教学活动经验。调查数据表明,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教师会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就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一个详细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的认识还不够严谨。不及时反思目标的实现情况,对于为下次在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时提供依据是具备很大的难度的。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对策
2.1、研究教学体系
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教材都是在学生在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再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是以单一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主要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置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掘教学素材。教学目标要关注数学本体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为基础,教师要挖掘实践活动的内涵,恰当的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切实可落实的活动策划方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2、优化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其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教学都要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在现实情境中开展教学。综合与实践是以学生实践体验作为主体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除此之外,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单纯的进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教学课堂向外进行延伸。教师要用心的准备和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切实根据活动目标和要求,尽可能合理的安排活动流程。
从本质上来讲,综合与实践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自主探索和合作研究的关系,合理的应用个体研究和小组研究。对于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情景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实践活动小组机制,对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引导,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解决问题。
结语:
综合与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缩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不仅可以从知识和技能上改变学生,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因此,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45-46.
[2]钟启泉,崔允螂.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18-19.
[3]张奠宙,孔凡哲,黄建弘,黄荣良,唐采斌.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