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执法类的申论

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范文1

2014年国考大纲对申论的新定义:固有基点上的再出发

一、《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基本定义高度简略

同以往各版考试大纲相比,2014版《大纲》对申论所做的基本定义十分简略,仅在首句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与以往的《大纲》表述明显不同,篇幅高度精简,内容高度原则化、概念化,很难从中得出具体信息。这一基本定义只有与下文的测查要素及其说明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对申论的新定义、对报考者的新要求。

(二)试卷结构首次明确

随后,《大纲》对申论的试卷结构作了说明:“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国考《大纲》第一次对试卷结构做出明确规定,而新版《大纲》中的这种表述,与历年申论考试试卷的实际结构基本相符。

(三)不同级别分卷考试

《大纲》申论部分的第三层,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信息:省级以上将与市地以下分卷考试,“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我们知道,过去历次国家级申论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职位是同卷的,试卷相同、试题不同,有些试题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做哪几道试题,与报考者自身准备报考的职位密切相关,有些题是副省级考生做的,其他考生不能做;有些题是市地级以下考生做的,副省级以上考生无须做,尽管部分试题不同,但卷子还是同一张卷子。而2014年《大纲》明确规定,将按照职位等级,分别设置两类试卷,意味着报考不同层次职位的考生,同科不同卷,所面对的申论试卷是不同的;报考中直机关公务员的主体——市地级以下职位的考生将不会在同一张试卷上看到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这对集中精力作答、防止超范围作答是有利的。这点试卷设置上的重要变化,值得报考者和研究者关注。

(四)测查要素重大调整

最后,《大纲》申论部分以主要篇幅介绍了省级以上、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的不同测查要素,每一类职位的测查要素都是4项,但具体要素的内容却有所不同,表述上也各有侧重。

在4项测查要素中,省级与市级以下基本相同的3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表述是常规性的,与以往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调整,前者增加了“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等新语句,后者增加了“指定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等新语句,分别体现出考试组织者对应考者适应机关工作能力的新要求。同时,不同层次考试的测查能力具体说明也有重要差别,如“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两项要求,只针对省级职位考生,市级以下考生则没有。

省级与市级以下申论考试测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1项:省级测查综合分析能力,市(地)级以下测查贯彻执行能力。这表明招考职位的级别不同,测查的重点也不同,报考者所具备的能力要与其职位级别相匹配,省级以上侧重考查分析能力,更强调分析的主动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与实际工作中高级领导者驾驭全局能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市级以下侧重考查贯彻执行能力,这也是由较低层职位人员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位置、在处理问题上所站的高度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专家认为,2014版大纲对申论的界定出现了以下几点本质变化:

对考试的重新审视。不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反观自身的发展,在新一年的考试中更加重视从考试的目的出发,重在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各项基本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各项工作。

考试规则的细化。详细规定了申论考试的各项基本形式和要求,是申论考试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最大体现。

对考生的重视。内容的大大扩充,使考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申论考试的各项要求,是对考生地位重视的体现,同时也表明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公开的力度。

二、更加明确的测查要素、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介绍部份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两类考试的不同能力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以往相比,申论考试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具体如下表:*

从以上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类考试的区别,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对能力的测查要求,是与考生报考的职位相对应的,从字面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能力要求显然要比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高出一个层次。从大纲的文字表述中,我们也可以对命题思路进行一些分析。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应为考生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从阅读理解能力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对阅读理解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且要求考生理解材料的含义。比较而言,“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的难度明显降低。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试题中可能事实类材料所占比例可能更大一些,这对考生的概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要求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要求的是贯彻执行能力,这是与报考职位工作性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能力要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大多是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制订政策时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各方的利益需求,全面、协调性强是其重要的工作特点。因此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大纲中看,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是考生在备考中需要锻炼的能力。对于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评价是以往考试中出现较少的考查方式,现在不可忽略,极有可能出现在考试当中。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而言,需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在做答中不能违背其根本原则。

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范文2

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最高年龄35周岁指18至35周岁,即1982年1月2日至2000年1月2日期间出生;最高年龄30周岁指18至30周岁,即1987年1月2日至2000年1月2日期间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点击查看详情

职位表

2018年深圳计划招考525名公务员,各招考单位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资格条件、考试科目等详见《深圳市2018年公开招考公务员职位表》

报名时间

深圳公务员报名时间:2018年1月2日10:00至2018年1月8日17:00,本次考试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报考人员可通过本公告或深圳市考试院网站(testcenter.gov.cn)上的相关链接登录深圳市人事考试考生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考生服务系统,网址为ks.sz12333.gov.cn/ess/或sz12333.gov.cn/ess/)报名。

网上缴费

深圳公务员缴费时间:2018年1月11日10:00至2018年1月15日17:00,选报职位成功的报考人员登录考生服务系统进行缴费。考试费为45元/科/人。

准考证

深圳公务员准考证打印时间:2018年1月11日10:00至2018年1月15日17:00,选报职位成功的报考人员登录考生服务系统打印准考证。

考试时间

深圳公务员考试时间:2018年3月11日

3月11日上午10:00-11:3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3月11日下午14:00-16:00 《申论》(A类)、《申论》(B类)、《行政执法素质测试》《社会保险执法素质测试》《地税执法素质测试》《食品安全执法素质测试》《特种设备执法素质测试》《卫生行政执法素质测试》《司法素质测试》《财务会计素质测试》。

本次考试仅在深圳市设置考场,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报考人员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两证缺一不可)参加笔试。本次笔试将实行雷同卷甄别鉴定,对作弊者严肃处理。

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范文3

2014年国考将于近日隆重登场。从今年的考试大纲来看,与往年相比,既有重大变化,又有不变之处。“变”体现在申论考试的时间,由传统的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不变”体现在申论考查的专业性和能力考查未变。

“专业性”体现在,分“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两类试卷。省级机关依旧是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以下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的变与不变

2014年国考申论延长30分钟,这细微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今年申论命题会有较大调整,具体可能发生的变化如下:

第一,话题选取与往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延长了考试时间。

针对这种变化,说明命题人的试题设计更加科学、全面,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考生的水平,避免了部分考生因为时间紧张,无法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值得考生注意的是,针对该种变化,考生应更加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作答时间,尤其加大对客观题的精力、时间投入。

第二,材料设计变化加大。材料设计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材料中信息点布局难度加大。一般情况下,申论材料中有明显信息点,提供可摘抄的部分占60%左右,而根据今年大纲的变化,有可能材料中直接可摘抄的信息点降低,提供较琐碎的材料增多,这就突出考查了考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二是材料的组合方式将有明显变化。以往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类型较多,而且案例较多,而今年有可能材料设置会增加一些极为琐碎的材料或某个领域的专业性材料。

针对该变化,考生要有针对性的应对,对于客观题考生须摆脱“抄材料”可以获得高分的传统思维,需要适当进行引申和发挥,对于一些问题要高于材料,对问题进行适当的主观引申发挥。对于公文写作、文章写作等主观题,考生需增加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申论素养,多关注国家事实,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认知和见解,体现在自己的申论答题之中。

第三,题型设计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其一,题目数量变化。题量如果有所增加,会在公文写作和文章写作部分得到体现。公文写作的数量会有所增加,文章写作会增加一些新的考查要素。

其二,题目难度变化。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将加大难度系数,将加强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评论类、观点类题目的考查,而且增加主观成分。

其三,作答字数变化。客观题的作答字数将由传统的200-300字,增加至400-500字,通过字数以更加全面、真实、客观的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申论“时间”的调整,实际上为了更好的将考生的“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区分,以选拔更加优秀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因此,考生应切记:大纲中“时间”有变,但申论答题之“道”不会有根本上的变化,做好基本功,练就过硬的技能,切实提高提炼加工能力,对事物的认知全面、客观、公正,尤其是有新颖独到的见解,才是赢得申论的王道。

行测的规范化和完善化

与上一年度相比,新大纲对行测科目未作任何改动。这反映了自2011年国考考试大纲较大幅度改动以来,能够比较好地提纲挈领,反映出考情与选拔的对应性。而这样的大纲对考生备考的指导性也呈现非常稳定的趋势,指导意义进一步增强,标志着国考命题工作更加规范化、完善化。

新的大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纲内容维持稳定,以加强并深化分小科目进行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形式。

大纲仍然将测验分成了五个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并且数字推理虽然不考,但仍然出现在大纲的数量关系部分中。这说明行测的题型没有发生变化,预测数字推理在2014年国考中仍然不会被直接考察。

二是各科目题型、题量体现了较为深刻的测查信度和效度。行测卷题量连续3年保持在135道,且一直保持在5个考察模块。考试时限一直是120分钟,满分是100分;全部为客观性试题。

但从2011年到2012年常识题目的减少、2012年到2013年判断部分新增的5道类比题来看,具体到每个模块部分,题量仍将有可能出现调整。这些也体现出国考命题将在分类考试的道路上进一步稳定和加深,而改革也一直在进行。

三是例证题目未做改动。国考大纲作为国考命题、各地命题的重要指南,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对素质和能力的考察。而例题这些细节的改动,说明在目前状态下,国考命题的思路没有发生变化。

具体到测试内容上来看,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不难发现,言语模块一直是题量大、分值高的一个模块,而在今年的形势下,言语可能会难度稍为提升,考察更偏重“准确”而非臆断。

备考三步走

对于2014年度备战国考的考生来说,心态上要岿然不变,而战术上则要灵活多变,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科学统筹、不懈拼搏,方能在今年的国考大军中脱颖而出。

首先要树立信心,调整心态。许多人对于公务员考试并不熟悉,甚至试图通过找关系等手段通过考试。但是,从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中可以看出,国家在通过更为科学的流程设置和更为严格的纪律规定,来保证考试的公平透明。因此考生务必要调整好心态,在规范严格的考试中,用实力说话,相信自己的付出必将有所收获,带着充足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投入一个月的备考之中。

其次,各个击破,整体提升。从历年考试大纲中能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重在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与职位的匹配性,不同专业的考生面临的是一场公平的竞赛,因此,考生无须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担忧,但也不能盲目备考,更不应寄希望于“裸考”时的运气。

在备考时间上,建议考生把备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步:真题自测,全面出击。

想要攻破国考难关,首先要对试题内容有全面的基础了解。当然,没有任何材料比历年真题更具有说服力,考生在备考初期,应先使用近几年的国考真题,给自己进行模考测试,这也是对于国考感性认识的第一步。此时并不要求考生追求准确率或速度,但要在这一阶段,对考题和自身有概括了解。在做题过程中,细心记下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长短板,以指导下一步的复习。

第二步:重点学习,扬长补短。将行测各个科目拆分为多个模块,根据做题的结果,保持自己在优势科目的状态,日常复习及练习中逐步加强技巧,提高速度,争取在考试中尽可能快速而准确地得分,对于不擅长的模块,重点掌握基本知识和公式,以大量的练习提升技巧、巩固知识点。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安排,避免在临场考试时,因为紧张而打乱节奏。

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范文4

[关键词]行政职业能力 培养现状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王勇(1978-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行政职业能力。(陕西 西安 71004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69-03

当今中国面临着巨大社会结构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政府必须提高行政效率,在加强各级公务人员素质及能力培养的同时,国家设置专门且系统的考试科目(公务员考试设置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考查《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选拔具有较高行政职业能力的人才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化。对此,承担为国家培养人才任务的各级高校应当审时度势,加强教学改革,建立有效的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来满足这种需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

能力的含义十分广泛,马克思曾说过“能力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包括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业务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从事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也各不相同,从事行政类职务的能力称为行政职业能力,这里的行政职务广义上不仅指各级行政机关职务还包括司法、立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涉及行政事务的职务,从事这些行政职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致的。我国关于行政职业能力的介绍最早见诸与《新唐书.选举志下》,“记载有选官择人之法曰:‘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虽然表述不一样,但本质上现代与古代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仪容仪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行政职业能力的基础,行政职业对于身体要求较高,因为只有具备了较为强壮的身体,才能满足繁重脑力劳动的需要,为高效获取、加工、表达信息打下基础。同时,公务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庄重的仪容仪表直接体现了国家公务人员应有的素质及修养。其次,快速、准确的文字阅读与数据分析能力。从事行政职业必然每天与大量的信息打交道,而信息主要以文字与数据为主要载体,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海量信息中归纳总结出重要内容是行政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能力具备与否决定了公务人员能否高效地完成日常公务。再次。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这是行政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分为单向的书面表述能力和双向的沟通能力,书面表述能力必须熟练掌握公务行文规则,双向沟通能力则要掌握一定的访谈技巧,需要具备心理学、礼仪学、演讲学、公文写作常识等基础知识。最后,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发散的创造思维方式。高效的思维方式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的核心,只有具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进行高效的总结,发现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及变化规律,使表达沟通更加有效和具有说服力。同时,发散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独立的头脑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的眼光与意识,这也是最应该注重培养的行政职业能力。

二、当今我国高校教学中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

我国高校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与核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政府所需要的大量行政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高校教学部门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也没有得到积极的研究与构建。

(一)缺乏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统一培养目标

行政职业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极强专业性的能力,虽然各类高校都强调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目标,但都很少从行政职业能力所特有的专业角度设置统一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笔者所在的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尽管涉及行政职业的专业众多,但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就丧失了使学生接受成系统的行政职业能力训练的基础。培养目标的设立关系整个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其他专业目标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即使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单独设立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应当将其融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中,将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活动与各个专业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增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扩展学生就业途径。

(二)“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比较单一

设置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根据能力的具体要求来合理设置课程,才可以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行政职业能力课程,但体系比较落后,一般都是参照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考试科目来设置课程,如《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简单和落后,应从行政职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对于能力的要求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设置,全面体现行政职业能力的特点与具体要求。

(三)“行政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尚不成熟

行政职业涉及面广,专业较多,学生素质高低不齐。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行政职业能力的教学需要。根据笔者调查,行政职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依旧局限在传统的依照课本进行课堂讲授的方法上,很难激起学生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仅靠单个老师是不行的,必须集思广益,做好充分的课前与课后调查,有针对性地了解所授专业特点及学生情况后,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行政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一)专业性是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立足点

笔者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培养应立足于高校的专业特点,根据高校自身专业设置及学生的需要来考虑该问题。对于一些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应加强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我校属于警察政法类职业院校,其行政管理、司法警务、狱政、行政执法、法律事务、文秘等行政相关类专业都开设了行政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这种有针对性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对此应该鼓励与支持。

(二)学科互促是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尽管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表述不同,但其根本都是追求素质教育,目标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通过行政职业能力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改善思维方式,提高认知、思考能力,同时掌握这些能力可以改善本专业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专业素质与技能。比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沟通谈话技巧后,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予以运用,法律事务专业学生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与当事人沟通,狱政管理专业学生要考虑如何教育改造罪犯,治安管理专业学生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进行现场案情询问等。同时,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需求,加深对于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改善教学环节,提升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水平。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增强专业能力,专业学习也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构想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从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及具体体现来看可以将其课程设置为以下几部分:

1.“速读训练课程”的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片段阅读部分与《申论》中材料阅读考查考生能否具有对文字资料所提供的主要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理解并归纳总结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设置“速度训练课”来教授学生的速度技巧,利用历年真题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该技能与本专业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与行政职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2.“简单统计训练课程”的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资料分析部分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文字资料、统计图表准确提炼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其在“量”“率”术语背后所体现的复杂关系及能否准确研判事物变化趋势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统计学常识,所以设置以简单统计学常识为内容的课程来训练效果较好。同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相关内容来训练自己运用统计学知识研判专业领域内事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3.“推理能力训练课程”的设置。推理能力是职业教育对学生要求的能力之一,即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对自然或社会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推理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的核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都在考查该项能力,数字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在考查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学生必须掌握归纳演绎的基本推理规则,通过真题训练大脑思维,提高其活跃度,使脑部得到充分的锻炼。

4.“心理及政务礼仪、演讲训练课程”设置。心理学研究揭示,不良的心境会影响逻辑推理的速度和准确程度。失控的狂欢、暴怒与痛哭,持续的忧郁、烦恼与恐惧,都会对推理产生不良影响。应通过心理学知识来训练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面对疑难、突发问题及在陌生场合下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使学生保持平静、轻松的情绪和心境,提高自己逻辑推理的水平和质量。政务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政务礼仪通常指“公务员在行使自己职责时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政务礼仪的目的是促使公务员更好履行自己职责”,该项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庄重的姿态和良好的气质,从而较好地完成沟通与交流。演讲的训练则可以训练学生流畅的外在表达能力,并与专业相结合,为从事行政职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5.“公文写作课程”的设置。《申论》主要考查文字表述能力,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对于公文常用规范模式的掌握。笔者认为该部分可以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来进行训练。

(四)行政职业能力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实现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高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充分结合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能力。

1.学习激励机制的设计。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强调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而如何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首先,功利性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激励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不必讳言,公务员职业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稳定的收入是刺激学生进行学习的功利性动机。笔者在讲授该课程前会明确学好该门课程所能带来的利益,从而使学生获得兴奋感与进取欲。其次,由于有部分学生并不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在功利性之外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个人能力。笔者通过王阳明“学以致用”理论的典故使学生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在当今社会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使单纯的知识积累丧失了原先的重要意义,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智慧。通过自我完善与成功的激励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分组互动来激起学生思考与表现欲望,行测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纯理论性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实现最大的活跃度。笔者将班级分为数个学习小组,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沟通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活跃度。

2.教学内容与步骤的设计。行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练”一体化,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搭建学习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对于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题型与训练材料,特别是在历年真题中选取最有价值最能激发学生联想的试题作为讲解材料,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实行阶梯式教学,每一阶梯设置最少三道讲解题、五道学生分析题、十道练习题,阶梯与阶梯之间必须留下充足的讨论时间。在每一模块结束时进行汇总分析,检查学生的试题分析记录,确保学生用心用脑,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所教授的内容。

3.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该课程所有内容均可制作成多媒体演示课件,通过多媒体在有限时间传输大量信息,增加教师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数量。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能使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将每单元课程中重要的技能要点做成纸质材料发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可以课后复习。最后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件、网站和视频资料在课下进行补充学习。教学方法可以采取主客体换位的方法进行互动教学。主客体换位即师生间的换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让课堂“活”起来。摒弃“讲授式”“满堂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4.考核方法及效果评估的设计。传统的考核方法以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这样只重结果忽视整个过程的考核方法是不公平的,最终的考核应当采用一种全面分析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将学生的整体效果表现出来。从卷面的设计到考试的标准都要对每个学生考核结果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教学的不足之处,引导教师改善教学,探索开发培养行政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特长,有利于以后的职业规划与自身发展。效果评估应与行政职业领域及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充分突出专业的特色,创设或模拟工作环境,与岗位需求相接轨,避免就业的“哑铃现象”。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项新问题,如何有效培养行政职业能力,并将其与专业领域能力相结合,共同提高学生职业修养,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项新挑战。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内,只有充分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内涵、不同行政岗位的要求,将实践需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才可以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金正昆.政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古桂琴.《行政职业能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