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设计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贴近生活,目标具体而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应贴近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面对的不同心理问题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小学生的感恩父母,入学新生的环境适应,以及初中生、高中生阶段的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等。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这门课更有吸引力,更有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避免大而空的目标和内容。

(二)精心设计活动,使活动形式多样,且具有层次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应避免过多的说教,多以活动为主。但活动内容不宜过多,要做到“精”。活动整个过程及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要有所考虑。活动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形式过于单一,比如,只是写或是说,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活动失去兴趣。应多种形式相结合,各种形式之间紧密相连,且具有层次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从而达到活动目的。活动形式设计应适合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小学生比较适合以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而不适合辩论赛的形式。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既要避免活动的时效性,又要避免活动的单一性。要考虑学生是否做过,以及是否对活动感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征,在原有活动设计上进行创新,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设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活动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同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设计备用方案。在活动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突发因素的出现,如室外活动的设计则要考虑天气因素的变化,如果下雨则应采用第二套方案,使活动设计方案具有灵活性。如实施一个活动方案时,在发现有不足之处时,则可以用另一个活动方案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整体效果,实现预设目标。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注意事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和体验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做好这两个因素的最大体现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师应摆正自己的角色,在心理活动中是参与者、引导者与启发者。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活动前参与设计,活动中担任主角,还体现在活动后参与评估。教师积极接受学生在评估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活动课程。

(二)合理分配时间,讲好规则,做好示范。教师在控制时间上应灵活把握,不要在某一活动中浪费过多时间,而影响下一个活动,导致整个活动无法完成,无法达到应有的活动效果。在讲解活动规则时,要思路清晰,语言简明易懂。可以自身做示范或请学生示范,这样,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多进行开放式提问,减少封闭式提问。心理活动课注重的是心理体验与自我表达,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感受,而封闭式提问,其答案具有固定性,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在学生不断地表达与倾诉中,可以不断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四)多关爱鼓励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甚至自卑,在言语表达中缺乏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与支持。提高其自信心,使其敢于表达自我,不断强化自我意识。在活动中多用表扬与赞美的语言,使学生增强愉悦感与自我效能感。

(五)教师将积极乐观的情绪带进课堂。心理健康活动的活动气氛对于整个活动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将积极乐观的情绪带到课堂之中,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从而避免消极的情绪对活动氛围的影响。同时,教师应注意在活动氛围出现压抑时,及时调整,促进良好活动氛围形成。教师的言语应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使课堂气氛更愉悦。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笑话、演小品的方式调节课堂气氛。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2

【论文摘要】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怎样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认为,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历程是生涯规划逐步迈入心理健康视野的历程,也是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的历程。个体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继而影响着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生涯教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笔者认为应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为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开辟新的思路。

一、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的心理教育缺失

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很多心理教育因素尚未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本身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需要由专业人员来从事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过专门职业训练和心理教育的人员,结合学生性格、兴趣和特长,来帮助大学生们逐渐认识自我,确定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在很多高校,职业教育只是以就业指导课的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低年级做起,利用测评工具进行全程辅导。要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认知、自我提高。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特征,通过参加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活动考察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活动等能力。同时,结合他们的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高校应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或理测评软件,初步了解本人的职业发展倾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大三大四的就业指导课中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帮助分析相关专业和他们感兴的一些职业,对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3.在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短期行为。如果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缺少前瞻性,将会导致不少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或走上社会后出现在心理偏差,一旦遭遇挫折,这种偏差很容易转化为心理障碍,例如一些毕生一旦就业理想受挫容易使毕业生产生无能和无助感,一些学生在暂时找不到工作或理想岗位时,会在心理上产生负面果估价等等形成了认知障碍;找不到理想工作,大学生易产生对未来的担忧、烦躁、自卑怯懦、愤世疾俗等情绪障碍;少数人把无名之火发泄到公共财物上,甚至酿成刑事案件,有的毕业生产生自我贬损,自我封闭,甚至自杀等行为障碍,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活动,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

二、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自我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情感管理教育、学习辅导抑或网络心理辅导等,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1.应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念教育

使学生掌握择业心理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大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有针对地解除心理困惑,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现实生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的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职业观,对生活形成恰当的期望值。

新生进校后,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估,做到自我认知、自我提高。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特征,通过参加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活动考察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活动等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明确自己适发展的职业方向。高校应引导学生通过就业指导中心专业的人力资源或理测评软件,初步了解本人的职业发展倾向,明确职业展目标。在就业指导课中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帮助分析相关专业和他们感兴的一些职业,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对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2.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学生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学校不能搞统一规划,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在全面了解社会现状及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除各个方面的干扰,以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投入到择业活动中去,去迎接社会环境和就业现的挑战。根据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的择业特点,通过课程、讲座及研讨会,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的机会有针对性地传授择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正确认识职业状况,不断充实大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得以充分发展。  3.应将全程化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

全程化指导是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的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贯穿于一年级到四年级大学生活的始终。高校基本都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就开始,而不仅仅是针对大四阶段的工作与任务,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与任务,分阶段、分任务逐级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针对性。

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类型、气质类型、人职匹配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等个性特征,并客观地进行环境分析,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对自己了解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了解就越深,其自我塑造的计划就越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择业对许多大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冲突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仍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心理辅导员要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除个别咨询以外,也可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团体咨询。

三、高校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效机制

1.要在制度上支持生涯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改革

现在很多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具体教学和业务工作都由由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学校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只有教学要求没有科研要求,在教学上只有量的要求没有质的标准,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因此,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长效及追踪机制,构建符合本校情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合理科学地利用宝贵的大学生涯,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形式上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发展心理学、成功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职业咨询,真正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普遍教育与分类指导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高校要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配备专业老师进行有效指导,要有专门的工作场所如多媒体教室、资料室、信息收集室,配备充足的职业生涯教育书籍、教材和培训工具。并且学校应建立多元素、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体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进行测评,另外,还应当增加有关书籍藏书量、利用校园网络开设网上专栏、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力求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全民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氛围。

2.要系统开设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建立学生就业测评机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除开设必修课之外.就业指导还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要教授专门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其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原则。

高校应为学生建立职业探索档案,在学生入学初可以运用有关测评工具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引导他们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以团体辅导或个体辅导的形式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即使在学生毕业之后,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动态的反馈和循环系统,以进一步提高生涯辅导的质量。

3.着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超越了就业指导的层面,包括学业、求职、就业、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宏观性和战略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应当是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由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辅导员共同组成,他们不仅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过硬,而且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必须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如具备法律知识、管理学知识、公共关系知识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大学生自身条件,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选择,进而规划整个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路海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市场,2006(Z2).

[2]杨一平.以生涯发展辅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职业设计,2004(10).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情绪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71-01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健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仅仅包括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指人在生活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力、愉快的心境和具有适应性的心理状态。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都具有“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等特点。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心理,就很难做好一件事情。因此,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受到了世界广大人们的重视。

当今社会许多人的心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近年来,我国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各种心理障碍导致有自杀的心理、精神失落、情绪郁闷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如何培养现代人的健康心理,成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增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表一点粗浅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同样的环境和挫折下,能否具备健康的心理,不一样的人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人遇到难题和挫折时,总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奋发向上的激情;而有些人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耿耿于怀,从此一蹶不振,非常悲观。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一定要具备时刻掌握学生、懂得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时刻提醒他们,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否对社会做贡献,能否使自己的生命发光和发热,一个人能这样想,就说明他拥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心理。曾有过这样一位女同学,因学习立定三级跳远而扭伤了脚,便认为搞体育“危险”,不再参加任何体育项目。上体育课时总是装病或者找一些理由躲起来。我和她谈了许多次,告诉她上体育课扭伤脚是件正常的事,我还跟她讲了一些有关国家女子篮球队员郑海霞的故事:尽管她的年龄有些大,有许多伤病困扰她,但是她仍然坚持不懈的努力,继续参加各种比赛,为中国人的荣誉,克服一切困难,勇敢顽强地拼搏在篮球场上,为中国女篮夺取九六年奥运会银牌。足坛新秀杨晨,他宁愿放弃在德甲赛进一步巩固自己位置的机会,也要回来加盟国家队,参加曼谷亚运会为国家出一点力。最后我和她说:“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退缩,可见你很软弱。而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可以使你变得更勇敢,克服一切心理障碍,就能够改变这名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后来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越来越喜欢体育了。

二、让学生学会用意志调节心理状态,学会解脱

情绪低落的人,思想就不积极,既影响健康又影响学习。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治疗 “情绪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改变不良情绪的最佳方法是合理的体育锻炼,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树立良好的健康心态。

其实,人的心理并不神秘,自己的心境、情绪和意志都是可以控制的。例如有的同学说:“当透过镜子看到自己苍白的面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此时此刻想到广阔的操场,心情顿时感觉很好。”于是毅然跑出门去。通过户外体育锻炼,分散人的注意力,磨练其意志,使自己尽快从不良的情绪中摆脱出来,消除情绪障碍。

三、保持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学研究,人在适度的紧张情绪中更能调节智慧,学习效率高、思维敏捷,并感到非常充实、精神十分愉快。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适度的紧张情绪十分必要,有利于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人际关系友好的人总是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对任何事情充满兴趣,既能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又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心情苦闷,对生活缺乏兴趣,必然危害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学校老师的关系,走出家门和校门,还经常会与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那么怎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除了父母对孩子关心和爱护、多鼓励、多从正面引导、切记过分溺爱以外,在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配角”的位置上,应主动地经常地与学生接触,要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保持正常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引导同学之间在交往中给他人更多的是信任、关心、爱护和谅解,而不是怀疑、冷漠和斤斤计较,那就一定会提高与他人、与集体之间的“相容度”,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从而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相处。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能够自立自强、善于交往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东喜.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4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特点,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对中学生身心潜能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开发。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我评价过高、自负、目中无人;自我评价过低、自卑、自弃,轻者对生活无信心,重者易自残、自杀;自我评价不稳定,常带片面性;渴求理解,又自我封闭。时有因老师(父母)的批评而离家出走,或者跳楼、卧轨自杀;又或者将老师(父母)杀害等见诸报端。这正如斯普格所说:“没有任何人会象青年人那样怀着憧憬,将目光从个人小天地转向宽广的社会,没有任何人会象青年人那样会陷入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理解,没有任何人会象青年人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吸。”

    那么,应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正视现实,乐于学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期望值,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参照体系,形成正确的评价方法。教师以积极、肯定的方式,保护、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方法,使学生的评价方法既融汇于符合时代潮流的社会评价系统,同时,又是具有个人特色的个人评价系统。

    再次,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写日记,自我测验等方法进行自我坚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作用,通过集体帮助个人,形成自我评价的方法。

    最后,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作为素质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加以科学分析。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职场;职业适应

一、大学生初入职场的不适应表现

1.对职业角色的不适应表现

①没有脱离学生角色。有的同学初入职场,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仍然觉得自己还是学生,从潜意识里非常留恋相对单纯的学生时代。领导给什么工作,就做什么,甚至老是依赖老员工,没有养成独立的工作观念,也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学生惯有的行为模式是不能帮助他完成这些社会人该担负起的社会责任的。他们应该在行为模式上有一个转变,否则将很难适应这个社会。②过强的自我优越感。有些大学生与生俱来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他觉得自己毕业于名牌大学,接受的是最正规的教育,学到不少东西,已经是人才了。眼高手低,同样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工作中受挫,无法调整。③消极退缩,轻言放弃。现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较低,遇到问题不是想该如何解决,如何弥补,而是马上放弃。这些同学的心态很消极,面对新坏境,缺乏自信心也缺乏敬业精神。

2.所学知识和职场要求的不适应表现

①学校教育与社会的严重脱节。我们的同学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成长,学校教授的知识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比较起来显得比较滞后。同学们手里的教材,学到的知识都是非常局限的。学校里的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也是非常不利于同学们走进这个社会大环境的。一旦置于社会中,大家迷茫了,困惑了,却无能为力。②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有的大学生不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面对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时,出现偏差。同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和智能的发展。

二、大学生如何适应职业

1.有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由于在校大学生之前没有真正进入过职场,在校期间顶多做做兼职,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心态方面往往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也是现在普遍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很多同学认为自己读了很多年书或者出身名校,对初入职场的事务性工作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自己应该在工作中发挥独挡一面的作用。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大学生初入职场,虽然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职场技能都欠缺很多。对于大学生初入职场应持有的心态,专家指出:“大学生要意识到的是:工作是很朴素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哪怕只工作了三天,哪怕做最琐碎的事,也能够有三天的收获。朴素的态度是这样的:只要以开放的心态用心学习,学习细节、流程中的知识,分析和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每天踏实做事,那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平凡工作,都能够有很有价值的收获。

2.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和协调

工作中最难处理的无非是人际关系,这也是非常复杂的。要从菜鸟变老鸟,首先要积极主动地认识你的团队伙伴,要接触一下部门负责人或者重要的决策者,透过这些人,你可以发现如何与上司互动,如何获得人力资源以及各式各样的禁忌话题和行为。

有的新人很怕上司,其实你应该主动告知上司你的工作进度。有时候你也不能完全依赖主管来告诉你该做什么,你要主动出击把目前你负责的工作以及你完成该工作的期限直接反映给你的主管,目的在于为你自己量身打造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工作内容。虽然要求你完成一些实际工作,但是同时要提醒你,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要精确选择可发挥的工作,不要为了出风头,选择一些难度高、连办公室前辈都觉得难以完成的工作,那样会让你自己吃力又不讨好。在职场中还会遇到一些公司有派系之分,这时就要保持平常心,一切从工作出发,从组织利益出发,按公司的规则和程序来判断、处理工作中的是是非非。

3.新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一个企业职员所必须遵循的业界普遍认同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包括职业理想、技能、纪律、和作风等方面,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企业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利益。

职业理想: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我们的职业目标。每个员工都憧憬自己有美好的未来,但自己的未来必须和公司的未来一致起来。

职业技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本钱,没有与职业相应的技能,是谈不上职业道德的。

职业纪律:除了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属职业纪律外,还有其他一些纪律,如保密要求,竞业要求等。纪律往往是法规的上限,超越一步,就会是违法违纪了。

职业作风:包括实事求是、雷厉风行、创新精神、学习氛围等等。

总体而言,在校大学生的求职前景还是乐观的,不管学历高低,最终大家还是会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职场新人只有及时提高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的能力,尽快适应职场环境,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才会不断的成长和成熟,才能尽情流汗,拼搏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6

那么,如何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结合我个人的工作实践,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上好心理健康课

现在,不少中学都把心理健康课排进了学校的课程表,但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使这门课程起到应有的作用,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广泛收集材料,确定心理课题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别的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从搜集材料到确定课题,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做。而要搜集第一手材料,教师就必须深入学生,了解他们有什么心理需求。

2.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心理课堂可引领学生踏上心灵之路,发展心理素质。因此,要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形式也要新颖活泼,要多一些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开好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从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学会宽以待人,与别人和谐相处,我设计了一节“学会宽容,留住快乐”的主题班会,课后,我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宽容感言”,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这节班会课对学生的触动很大,此后,学生之间变得宽容友好,即使出现一点小矛盾也能很快化解。

三、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活动除了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之外,更多的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些小型的、灵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一些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这些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比较高,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是针对学生个体心理进行疏导和引领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这方面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宣泄情感

在心理咨询中,对主动来咨询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在倾听中给予适当的同情、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引导;在倾听中,要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被认可。

2.要充满热情,热爱学生

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来访学生由于受心理问题的长期困扰,往往会产生一种被忽视、被歧视的心理,从而对他人有一种防御心理,甚至有一种对抗和抵触情绪。要消除学生的这种不良情绪,教师就要有足够的热情和爱心。

3.要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