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代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范文1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 历史 研究

一、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概述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指的是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仍在发展的一个文学进程。是古代中国文学到现代中国文化发展、演变并最终成为现代文学的完整过程。作为推动中国文学向世界文学格局并入发展的重要进程,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在中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与交流中形成了文学方面、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等民族意识,并且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折射出中国古老民族及文化在新旧交替中收获的成果和精神。现阶段,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类型:即将融入“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以“改造中华民族灵魂”的主题文学;以“悲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美感文学;从文学语言结构中散发出来的艺术风格现代文学等。

二、世界文学形成及发展进程

1827年,歌德大局性以普遍人性观点为出发点,对世界声明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随着世界各民族的开放及发展,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学汇聚形成了世界文学,因此,抛却世界文学单独叙述某一个国家文学的独自发展已经脱离了事实,由此可见,二十世纪的文学已经不再是国家封闭环境内发展起来的文学,而是世界共同发展而来的文学。

世界文学不断发展,直至二十世纪末期才达到上限。在融入世界文学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融入途径也不相同。首先,获得独立的拉丁美洲以《拉美文学史》这一著作的出世宣告了汇入世界文学。其次,具有丰富古文化的非洲大陆和亚洲则有所不同。二十世纪非洲的传统文化开始向现代文化转变。而亚洲日本、印度则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开始了自我现代文学的崛起,从世界各种文学成果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以推动本土文学的前进。

而中国,也在世界文学迅速融合发展时同步发展,尽管遇到了一些险阻,但是却从失败中学到了文学艺术、经济法律、政治观念等。其中,裘廷梁《论白话文为维新之本》将文学媒介中的问题清晰的提了出来。而这代表着中国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开始划清,包括文学观念、作家语言、表现手法及地位。时期,是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在极其痛苦、充满不堪的情况下融入世界文学的。

三、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悲剧感

在不断发展中,中国文学向世界展现了本身灿烂的东方文化,并且在世界中展现着自身发展中的创造性,对于世界文学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却一直停留在浅显层次,甚至无法明确二十世界中国近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上,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不如表面上的一帆风顺。因为,在落后的民族、文化极其贫瘠的亚洲,文学的发展环境过于动荡不安。

首先,这个时期的文学担当起了对大众启蒙的职责,并且企图通过民主、科学的方式来打击封建传统,鲁迅就是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发展中的代表者。文学围绕着政治形势做着一切宣传,并且不断服务于民族解放。其次,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斥着焦虑、危机的时代,因此,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表达中充满了对生命及社会的焦灼感和危机感,并且表现出与十九世纪激情、正义、理性迥然不同的文学气息,笔者将这种气息归纳为充满现代悲剧感的气息。其次,在世界焦虑的影响下,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在悲凉沉郁当中继续前进,但却少了真正意义上的号召力,号召内容严重空泛含糊,给众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错觉,充满了时代悲哀与悲戚。

四、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变异

单纯从表面内容上对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整体性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文学发展进程与艺术形式有着密切关系。而中国文学史上,也发生了以文学艺术变化为主体的形式变异,文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妥协的形式革命代替了传统上递增并存形式的兴衰变化。一直占有文学主要地位的古典文、曲、词、诗的主体文学地位也开始动摇,文言小说几乎消失,而现代短篇小说、散文诗、报告文学、话剧等前所未有的新型文学文体开始出现在文学领域。令众多担心的不是新型文学的出现,而是每一种文体都是新出现的,而且在文学表现上还不完全成熟,在发展中势必面临着更多更艰巨的挑战。

五、总结

总之,文学领域是一个新旧交替时常发生的领域,不断都新鲜热血流入文学领域,不可能得出更加定性的研究结论。尽管从整体对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进行分析,充满了变数,也缺乏更充分的资料支撑。但是,通过本文对世界文学及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多元化相融合将会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正确、最合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王成一,崔斌.《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道德'》[J].山东社会科学,2009,(1)

近代文学范文2

2、在文化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各国先后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学启蒙运动阶段,出现了一批忧国忧民的文学家和具有启蒙思想的作家。

3、西方殖民主义者带来了西方文明,为寻求民主和民族独立的亚非进步作家打开了眼界。他们积极吸取有益的营养,努力做到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学融合。

4、随着作品思想内容的需要,近代亚非文学突破了陈旧,僵死的文学形式,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并,此外,还积极地吸收了诗和西方近代文学的形式和手法。

近代文学范文3

[关键词] 章句 今文经学

作为一种与“经学”联系紧密的训诂体式,两汉经学对章句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经学章句是章句体著作的主体。75部章句著作,就有60部属于“六艺略”,占整个汉代章句著作总数的80%。此外,由于“经学章句”的影响,部分非经学章句也呈现出了明显的“经学”倾向,如王逸的《楚辞章句》[1]。其次,汉代的章句,其注者多为经学家,其中今文经学家共43人,古文经学家(含通学派[2])共22人,经学家占整个章句著者的86.7%。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章句的发展与经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章句的出现、发展和衰落都与经学的建立、繁荣和衰落一一对应。

经学最初是以后世所谓的“今文经学”的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章句对经学的稳固至关重要,因为“有无章句”是今文经学学者得以立为博士的前决条件。一方面,作有章句得以使经学家成为博士;另一方面,经学家成为博士之后,也为章句的普及和“再创作”提供了保障。章句的繁荣与今文经学在西汉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今文经学的经典阐释理念也赋予了章句不同于其他训诂体式的特征。今文经学的阐释理念却也是有渊源的,那就是孟子。陈桐生就直接认为:孟子就是西汉今文经学的先驱。陈先生还认为:孟子的有些观点有助于西汉今文经学走向体系化;孟子关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说诗方法对汉初今文三家诗多有启示;孟子通经致用的精神为汉代今文经堂家所继承;孟子的某些阐释观点多为西汉今文经学所吸收,因此孟子是西汉今文经学的先驱[4]。总的说来,今文经学章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在训释内容上,重义理阐发,轻字词训诂。

今文经学博士高举孟子“以意逆志”的训释理念,极为重视阐发义理。姜广辉认为:“(以意逆志)这种方法因为强调意义的把握,因而开始了一个重视义理、重视创造性的经学的解释传统。”[5]义理,既是今文经学的阐释重点,也是章句著作的阐释重点。

今文经学注重“微言大义”这一诠释理念体现在章句上就是:在训释内容上,注重义理阐发。章句体注重义理,从古至今,论者就很多。早在西汉时期,章句体就经常与词“义理”一词连用,如王充《论衡・程材篇》:“世间学问者……急欲成一家章句,义理略具”。又其《谢短篇》:“儒生之业,五经也。南面为师,旦夕讲授章句,滑习义理,究备于五经可也”。

虽是批评今文经学家之语,却也揭示了“章句”与“义理”之间的联系。

又《后汉书・徐防传》载:“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由此可见,章句是使“圣意”得以显明的体式,所谓的“圣意”大概就是“微言大义”(义理)。

以上是古人的看法,当今大多数学者也承认章句与义理之间的联系,近人张舜徽这样评价丁宽《小章句》道:“其为书但训诂举大义,则与当时繁琐之辞又异矣。实开后世专以训诂、义理说《易》之风”,“章句主疏明经旨大义”[6]。张荣明也认为:“章句乃释义,着重义理的阐发。”[7]此后,张先生更坚定地认为“章句必定包含义理阐发”。“没有义理便没有章句”[8]。

注重义理阐释有利有弊,其利是可以深化文献训释的层次,使读者不仅知其表面意义,而且理解经典文本所隐含的“深层意义”,所以单纯从诠释层次上看,章句是一种比“传注”先进的训诂体式。其弊一方面章句是不可避免要走向思想僵化。有学者指出:“由于过分强调义理阐释,在今文经学列为学官后,(今文经学)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思想僵化。”[9];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义理,甚至于出于功利的考虑,完全脱离字词训释而只作义理阐释的话,那么这些阐释也都是“空中楼阁”,这些阐释就已经不是为经典作解,而是在阐述自己的学术思想,这,严格说来,已经脱离了训诂学的范畴。

2.在训释目的上,强调诠释的功利性,因而对经典诠释的学术性注意不够。

潘德荣认为:“中国的解释传统一直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倾向”[10]p104。今文学家治经主要是为了治世。他们对经典的解释,多以实用为目的。正因为强调“功利”,其解释中常含有解经者对六经的意义进一步发挥和引申的,张荣明认为:“‘章句’就是义理体系和解释体系,是经义的现代化阐述,赋予经义以时代意义”[7]P236。其中所谓的“现代化阐述”就是今文经学章句所阐发的义理一般都是与现实紧密联系,是适应现实而作出的一种解释。因为要照顾“现实”,其所作的阐发就不得不杂以谶纬,且附会阴阳五学说,因此不免夹杂难以令人信服的臆测[10]P46。

将经典诠释与时代需求挂钩,无论是从文献保存的角度,还是从文献流传的角度,是非常必要的。至于西汉宣帝之后的今文经学博士只注重价值判断,过度强调实用,曲经而为己用而存在的误解,以及大量出现的空言虚说,也都是时代局限所致,正如杨乃桥所说:“哪里有阐释,哪里就有误读”[11],这是任何一个训诂学者都无法跨越的历史局限性。

3.在客观文本与主观注者之间,强调注者主观发挥,因而对文本的客观性重视不够。

今文经师说经时往往有借阐释经义来阐述自己学说的倾向,因而任意发挥的意味较浓。这样他们说经方式多为申发式的。既不重视经文本身的字句训诂,也不重视史实和名物的考证,而是重在从经文中申发出一定的理论,并以此指导现实行动,从而达到有用于当世的目的。董仲舒认为:“《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以一奉天”。他不承认经典本文中有固定不变的解释,而强调解释是随着人们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断变化的,不必拘泥于古义。为了从经典本文中发现原理,他创造了“合而通之,缘而求之,五其比,偶其类,览其绪,屠其赘”,即通过对经典本文的分章析句,综合把握经典的精神实质,大胆地抛弃不合时宜的具体结论。

今文经学继承孟子“以意逆志”这一阐释理念所具有的重视阐释者主观能动性的特征对经学阐释起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今文经学的繁荣,推动了章句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给经学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使得今文经学日益衰落,章句著作的学术质量也大大降低。重视阐释个人主观能动性,就是说阐释者在诠释文献时,要以己之意去推测诗人之志,而不能拘泥于诗句文辞的表面意义。汉儒说《诗》时不依傍前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纷纷破除旧说另立一家之言。西汉今文经学博士纷纷突破师法、家法,“大师众至千余人”,自为章句,其中固然有利禄的因素,但其刻意求新的开创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有学者指出:“(董仲舒)这种政治的诠释彰显了经典的时代意义,开发了经典的潜藏意涵,植入了许多前人未见的思想,从而使经典历万古而常新。”另一方面,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是有限度的,无节制地发挥就会形成经典诠释学所说的“过度诠释”,“过度诠释”的后果就是所谓“诠释的无能”,历史所载对章句的批评多集中在这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宝利,王逸《楚辞章句》的训诂体例和训诂理念[J].社会科学论坛,2009,6.

[2]皮锡瑞,经学历史・序言:经学的三大派[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汤其领.汉代经学论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4]陈桐生.孟子是西汉今文经学的先驱[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2.

[5]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0-51.

[6]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1990:14,26.

[7]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286.

[8]张荣明.汉代章句与《白虎通义》[J].学术研究,2004.2.

[9]马明策.典诠释中的两汉经学[J].兰台世界,2005,11.

[10]潘德荣.文字・诠释・传统:中国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近代文学范文4

视觉文化逐渐在中国现代文化传播过程中崭露头角,取得一定的地位和成就。但紧紧依靠传统的印刷作为传播方式的话,取得的成就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跨越国界以及现代文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视觉让大众深刻感受到该文化所要传播的主要思想,从而取得不错的成绩。举个例子,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他对电影的宣传作用从来都是毫不讳言,他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必须走向世界,并标明开启世界上中国文学先锋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与陈凯歌两位。由此可见,影视行业在中国现代文学传播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还会通过其中的文化、风土去了解该国家的文化,因此,影视行业可以被理解成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领导者”。

二、进一步加强对翻译出版的重视

在海外翻译出版的作品中,莫言是被接受与研究的最广泛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不仅被翻译成德语、法语及英语,同时,还被翻译成越南语、日语以及韩语等多种语言,可谓是当前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一位作家。更重要的是,莫言的作品还在不同国家获得了最高的奖项和荣誉,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显而易见,必须加强对翻译出版工作的重视。早先,歌德在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之后,提出了“世界文学”。由此可见,歌德之所以能够详细地了解中国的文学,主要是得力于他的翻译水平及能力。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状,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其实,很早之前,也就是中国时期,我国有过两次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的机会,可惜,最终被错过,却使得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翻译过来的国外著名作品,照此一来,我国文学所特有的文学价值及重要意义就此被忽略。并且,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有了专业的翻译出版社,比如,上海的译文出版社及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社等多个出版社。他们所翻译的国外作品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在业界具有很好的口碑。当然,在此告诉大家在翻译作品的时候必须坚持“保护该民族的文字和语言本质”,这样做也是对该国家文化的一种尊重。

三、积极吸取国外作品的精华作为己用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讲:相互不同的文明之间的接触是人们进步的最主要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著名作家莫言,在他的《红高粱》作品中,他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男主人公的战争生活,继而运用倒叙手法描述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表面上看,这并不是完整的叙述方式,属于集多个叙述方式为一体的叙述手法,把一段简简单单的感情描述得扑朔迷离,使其独有的魅力及吸引力大大地提高。更重要的是,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爷爷和奶奶”之间的情感故事及当地的生活历程,利用对其独具敢爱敢恨气质的自由个体生命的赞扬,展现出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及风情。与之不同的是著名作家福克纳,他擅长于写南方区域的一些事情,但是,莫言却将东北乡描述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王国。例如,在福克纳的作品《喧嚣与骚动》中,从一个的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描述这个周密、完整、独具特性及普通性的国度,将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得更动人。而利用班吉的角度出发看世界和了解周围所有的一切,即便是感受到了,最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能感受的只有对人类的悲哀,怜悯之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积极吸取国外作品中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同时,还必须对自身进行反思,放眼于世界。基于我国文化和民族的特色进行作品创作,吸取国外作品的精华,逐渐打破我国传统文化的枷锁,融入新的一些元素,促使我国立足于世界,向大众宣传我国现代文学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等。

四、结语

近代文学范文5

青词,又称青辞、清词,亦名绿章,是道教斋醮时敬献天神的奏告文书。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序》说:“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它表状文移之属,皆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者。”随着道教在两宋时期的繁盛,青词——这种融合了道教义理与文学审美的独特文体,也迎来了它自身发展的高峰。

从唐代开始,翰林院的翰林学士,就有为国家斋醮撰写青词之责。唐翰林学士吴融代唐昭宗撰《上元青词》曰:

维光化四年,岁次辛酉,正月乙酉朔十五日己亥。皇帝臣稽首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伏以时当献岁,节及上元,爰命香火道人,烟霞志士,按科仪于金阙,陈斋醮于道场。伏愿大鼓真风,潜垂道荫。俾从反正,永保无虞。四海九洲,干戈偃戢;东皋南亩,皆获丰登。冀与兆人,同臻介福。谨词。

北宋历代帝王对道教皆相当崇奉,真宗、徽宗尤以崇道著称。真宗在与辽立澶渊之盟后,为粉饰太平、神话皇权,仿效李唐,制造了“天书”下降、“圣祖”降灵等道教神话。他还命张君房、王钦若等校刊、编辑道藏。徽宗以“教主道君皇帝”自居,宠用林灵素等符 道士,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执行神霄道教,一度崇道抑佛。南宋时期,统治者吸取了徽宗崇道亡国的教训,对道教在长时期内均无特别的崇奉,实行严格的管理。但此时沉重的苦难使民间道教活动空前活跃。南北各地兴起了许多道教的新流派,民间的斋醮祈禳等道教活动,亦十分盛行。

青词创作在宋代达到高峰,与宋代道教斋醮盛行于朝野有关。明朱国祯《涌幢小品》说宋世尤重科醮,“朝廷以至闾巷,所在盛行”。在如此繁盛的道教斋醮科仪中,使用的文书种类很多,青词是科仪文书中最重要的一类。南宋金允中曾详细稽考古式,在《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四中指出:

斋醮自始及终,皆备词关申,是高功措辞者。独青词乃斋主之情旨,高功之所据凭,科所谓誊词者也。

宋代青词作为在斋醮科仪中敬献天神的词文,其实是表达道教思想的一种工具。因此形式上要求十分严格:青词须选用上等青纸,要求不能有玷污破损,一幅青词纸长一尺二寸,要使用小楷朱笔书写。每首青词书字不能超过十七行,每行不拘字数,前空一掌,后空两掌。青词开始部分是“启圣”,启圣以后的正文不得超过十六句,直述奏请事项。采用四六金书的骈文格式,在书写上比较讲究对仗、用典。因青词是表达斋主之诚切,要求辞旨简而不华、实而不芜,不可堆砌华丽词藻,行文以质朴为上,以收言简意赅、道韵深沉的效果,这是青词与世俗骈文风格之不同处。

宋代东京的学士院承袭唐代翰林院礼制。宋代学士院正厅称为“玉堂”,此名被认为来自道家,玉堂学士不乏具有道学修养者。宋崔敦诗撰《玉堂类稿》二十卷,载宋孝宗时的青词及制诏口宣批答等。学士院文士们撰写的供奉青词,一时间广为流传,以至青词成为宋代文士创作的常见文体。北宋杨亿《杨文公谈苑》“学士草文”条说:

学士之职,所草文辞,名目浸广。拜免公王将相妃主曰制;赐恩宥曰赦书、曰德音;处分公事曰敕;榜文号令曰御札;赐五品以上曰诏,六品以下曰敕书;批群臣表奏曰批答;赐外国曰蕃书;道醮曰青词;释门曰斋文;教坊宴会曰白语;土木兴建曰上梁文;宣劳锡赐曰口宣。

宋人文集中的供奉青词,就是文士们为国家斋醮所撰写。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九日,宋太宗准敕江州庐山举行春秋国醮,当年七月初十庐山太平兴国宫开建道场,“青词朱表系学士院降到,令本州永为定式。三年,郊祀礼毕,遣中使赍御名青词朱表,建道场五日,设醮谢恩”。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八月二十五日,庐山太平兴国宫为国家修设罗天大醮,普度在六月抗金之战中为国捐躯的英魂。《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三载仪式中拟写的青词说:

百战间关,见危致命,一忠激烈,虽死犹生。惟勇士不忘丧元,故敌人每为夺气。追念胡氛之甚恶,遂令国步之多艰。不贰尔心,岂与共戴天而处;勉出乃力,盖将置亡地而存。义重而形躯则轻,役同而瞬息即异。兴言钜痛深怆,至怀带剑之辞;尚新忍忘,楚野复矢之哀。曷挽空慨邾娄,虔修荐拔之科,庸写尽伤之极。伏望大垂慈鉴,俯挈冥途。壮节难磨,已可垂名于穹壤;英魂未逝,尚能效役于风霆。

此辞虽为应制而作,然文理章法、对仗用典极工。在以文治立国的宋代,文士撰写青词成为时尚。宋欧阳修《内制集序》说:“今学士所作文尝多矣。至于青词斋文,必用老子浮屠之说;祈禳秘祝,往往近于家人里巷之事。而制诏取便于宣读,常拘以世俗所谓四六之文,其类多如此。”如苏轼撰青词十七首、王安石撰青词二十六首、欧阳修撰青词四十五首、夏竦撰青词二十七首、王 撰青词一百四十一首、胡宿撰青词一百二十五首、张孝祥撰青词十三首、洪适撰青词四十二首、周必大撰青词九十首。学士们闲暇切磋青词的用语对仗,以

转贴于

至成为文坛流传的佳话。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丙集《史越王青词》载史越王写得一首青词,其中有:“反本狐邱,寓诚獭祭,念此阖门之多指,迫于投老之一身”云云,欲用“侵寻岁月,八十有三”,未有其对。讷斋冯端方在坐,应曰:“补报乾坤,万分无一”,王称赏久之。《四六话》中亦载:“谓其本于古人之联,未知前今所载孰是。”

为皇室撰写的御用青词,典雅瞻丽,具有侬郁的宫廷韵味,而民间的斋醮仪式中的青词,也因文士的记录而传诸后世。南宋叶适《水心文集》共有青词六首,其中《代子设醮青词》、《大祥设醮青词》、《谢恩青词》,词文的内容都是设醮祭奠亡母。宋王 《野客丛书》记载唯室先生撰追荐弟青词说:

气分父母,孰知兄弟之亲;痛切肺肝,无甚死生之隔。

明沈德符评价宋人青词说“其组织之功,引用之巧,令人击节起舞”实不为过。其实,“青词”发展到南宋,已经发展成一种文人创作的独立文体了,并不见得作者都是道教的崇奉者。杨万里曾作《祷疾青词》如下:

疾痛呼天,人以穷而反本;高明覆物,民所欲而口从。敢读告于再三,庶激福于万一。伏念臣某,发身空乏,窃禄满盈。上不切于王家,下无补于民政。不肖老而后止,乃于既止而进宫。君子居无求安,果以偷安而属疾。繁天赐之过分,致身灾之自招。步将一周,病尚未去。不堪极痛,屡祈死以载号;仰止盖高,何雍闻而未彻。深者薄尤之积,逃星耀之临,敬介黄冠,荐于丹幅。愿回哀眷毫,虽罪而不刑;律有夷廖疾,无妄而勿药。

杨万里集中诗文极少表现出对道教的崇拜,而此文只因病痛之折磨,故尔表现得极为虔诚,备极真挚。

对文人学士们撰写的青词,道门人士自有宗教角度的看法,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五说:

常俗斋官或非自己撰述,词又率多委之他人。而士人用力于功名,未免专心举业,又不复辞以不能。往往斋中青词祈一次,醮中青词又祈一次,间有善于作文者,不过形容斋之与醮而已。彼又安知道家斋后设醮之本旨?

在业内人士看来,学士们对道教斋与醮的区别,建斋设醮的本旨很难把握。但这也正说明了青词正在逐步摆脱束缚,从庄严盛大的科仪制度与宗教义理中走出来,向真正的纯文学创作靠拢。青词的创作主体从道士转向文人,从宫廷到民间,内容形式从单纯说理转向与文学表达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道教神仙思想得到仪式化的阐扬。从一定意义上讲,青词就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表达。

在宋人作品中,我们还能读到一些间接反映青词创作的例子(多以绿章代替)。南宋林景熙《送横舟真士游茅山》诗曰:

绿章夜彻九虎关,坐使业海生青莲。

瓣香持谒三茅君,上清秘籍开琼文。

近代文学范文6

关键词:教育教学;差异;不同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15-01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是教育事业的一次革命。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顺应时展的需要,积极落实新课标,大胆探究,锐意进取,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做到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技能等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使用时,应注意: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课件和电子教案。

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

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学生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是指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教室、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这现实生活虽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实物构成,但却可见、可动,甚至可吃,达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实验课件入机交互界面接近真实实验,学生可以操作任何东西,而不必担心损坏物品。

4、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化的网上教育”是世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远程教育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应用之一。这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教育,尤其是基于Internt的远程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语言组织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则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来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强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自觉采用幻灯、投影仪、VCD、课件、鹏博士、维美学堂等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

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吸引住学生。我在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CAI课件是近几年教学中涌现的最为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具有超文本的特点,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交叉链接。CAI课件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丰富地再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上《美“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前,让学生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的外形,熊熊的火球,坠毁时的火焰,麦考利夫的照片等。这样,加强了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邮件]、[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导读]、[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如阅读指导、形成性练习题的训练、单元测验等都可用这种教学模式。

上一篇文学欣赏

下一篇华文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