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存在问题范文1
摘 要 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是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设立,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理论及意义,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面临的问题,简单分析了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存在高估算情况。提出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整合 建议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实意义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指对分散在各部门和各单位内部的、专用于支持“三农”某项事业或某些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进行清理归并,统一规范管理、规划项目、有序集中投入,形成统筹安排的投资机制;广义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指对现行“三农”工作的管理体制及其相应的财政资金分配制度的调整归并。整合财政资金,就是将中央、省、地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下拨的支农资金与地方财政部门资金、农口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以地方和产业发展为平台,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本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问题,简单分析了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项目预期设定的目标和依据均不充分,存在高估算的情况,使实际项目执行与预期计划偏差较大,最后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对策,希望进一步丰富自身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有关知识,同时为我市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供参考。
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问题
(一)支农资金支出缺乏必要论证,管理实施效果较差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下指标、分资金,拨付渠道乱而多。支农专项资金依据一般是单位报告、领导批示等确定,至于项目的真实准确程度等, 缺乏必要的论证,没有一套规范的各项支出执行标准。各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的执行由县乡政府或事业单位自行联系设计、施工单位,项目设计、预算是否真实准确, 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审定施工单位是否有资质,致使项目执行中时常出现重拨轻管, 调整支出、频繁追加等情况,预算缺乏科学依据,存在较大随意性。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
例如表1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报告该项目作为扶持经济薄弱村、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壮大,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实事项目。但对该项目财政支出来看,的确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计划征地5.5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项目总投资653万元,而实际项目总投资404.59万元。二是在项目资金筹集方面,计划市财政补助200万元、街道财政补助150万元、村自筹303万元,而实际到位资金是市财政150万元、街道财政150万元、村自筹104.59万元。三是项目支出预期计划与实际支出相差很大,如:装修费实际支出占预期支出的5.83%、水电及场地费实际支出占预期支出的15.02%等等。
(二)支农资金挤占挪用,削弱了支农效率
现行的支农资金拨付渠道有两种, 一是财政部门渠道, 二是行业部门渠道, 不同资金来源的拨付渠道不一, 财政部门的拨付, 资金到位相对缓慢;行业部门的拨付, 资金在部门各环节内部运转,滞留与滴漏问题突出。两种渠道的资金运行存在过程长、环节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致使管理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形成。支农项目的选择缺乏客观标准, 拨付没有明确的支出标准, 用款单位的支出随意性较强, 一些农口国有事业单位受人员臃肿、运行经费不足, 再加上自利动机、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等影响, 都热衷于自己搞项目,上级部门对资金分配的截留资金越多,影响越大, 基层并用于农民的资金有限。
(三)支农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现行的财政支农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延续而来,科目分类、管理体制都是以部门块块为主。目前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良种补贴资金、农业科研推广资金、粮食直补资金、病虫害防治资金、农村救济费、动植物疫情防治资金、农村水土保持补助费、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培训资金等, 分属财政、发改委、国土、农业、科技、交通、民政、水利、教育等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在资金分配上都面面俱到、自成体系, 对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致使项目申报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不同渠道拨付的支农资金在项目布局、建设内容、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 资金管理方式多样等问题。
三、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对策
(一)顶层规划,抓好规划编制
一是按照有关要求,对项目建设内容、产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概算、支农资金整合方案、资金补助标准和具体用途、项目预期效益以及组织保证措施等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与实际执行要一致。二是严格方案编制。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要提高认识,按照“看得出、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的要求,合理、科学、细致、认真地编制好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方案编制内容。三是明确资金补助标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要细化和明确。例如图3-1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在项目实际支出时超出预算。所以在以后的项目建设中,要加强项目的前期调研预测,并运用充分的目标依据来合理确定预期目标,使项目实际执行与项目预期目标一致。
(二)高端推动,搞好配合
召开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联席会议和高层会议制度,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一是整合支农资金预算环节。根据事业发展、履行职能的需要,对预算中的项目支出进行部门清理,对用途相似、性质相同的项目支出整合归并,突出对重点现代农业发展的预算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要在部门预算环节安排,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二是与部门搞好配合,加大对涉农专项整合力度。三是对项目审批权限继续下放。
(三)主体监管,开展绩效评价
对资金运行各环节,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放权的同时对中期验收和评估考核要加大力度。同时,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联合监督,推行“立体”监督模式,村民代表考核打分,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审计。强化绩效考评,建立健全制度,是保障支农资金高效使用、安全运行的前提和条件。完善计划统计等方面基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申报、绩效考评、检查验收等方面制度。
(四)深度整合,突出粮食产业
调整预算编制,归并预算专项,并逐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体系。预算执行上,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各项资金统筹协调,形成集中投入,向主导优势项目区域投入机制。扩大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做大产业。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根据优势规划重点扶持,形成规模。
参考文献:
[1]胡振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整和、政合与整壑.当代财经.2009(05).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存在问题范文2
1.1搞好组织保障为顺利把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固始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领导小组。各乡镇高度重视农资综合补贴工作,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相应机构,明确3~5名业务骨干,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农业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补贴日常工作,协调、指导、监督全县补贴工作。固始县还制定了《固始县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发放补贴资金的范围、标准、程序、措施、责任等,保证了资金及时、顺利、安全发放。
1.2大力进行宣传为使农民清楚、明白国家各项补贴政策,固始县加大了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财政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条幅、设立政策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宣传补贴政策。如在直补发放期间,在县电台黄金时段将县直补办《通告》连续15天全文播放;采取电视讲话和答记者问方式对政策进行宣讲。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了解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成了项目区领导高度重视、政府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干部积极工作、群众涌跃参与等有利于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为补贴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1.3严格补贴程序严格按程序操作是保障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民手中的关键,所以,在制定方案时要详细考虑发放中的各个环节和重点,加以明确、细致规定。一是严把方案制定关。由乡镇财政所以村组为单位编制《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兑现底册》,并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无异议后,县直补办根据《底册》编制资金落实方案,报省财政厅批复。二是严把补贴资金分配关。根据省直补办批复的《实施方案》和省财政厅拨付的资金总额分配资金,县直补办严格执行省粮补办核准的每亩补贴标准。三是严把资金兑付关。直接将补贴资金拨入到在农村信用联社开设的“粮食直补资金”专户,营业网点将每个农户的补贴资金打到粮补专用存折上,农民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粮补通知书和“一折通”存折可在全县任何一家农信社营业网点随时办理存取款。四是严把资金管理关。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设立“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专帐,单独核算。
1.4责任督导到位在落实补贴政策过程中,强化责任,指定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把落实补贴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同时,加强督导,保证落实补贴政策不走过场,让农民得到“真金白银”。在农资综合补贴中,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直补工作第一责任人。县乡两级必须做到“四到户”、“七不准”,“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补贴兑现到户。“七不准”即不准降低补贴标准;不准由村组干部代领存款折(银行卡);不准借发存款折(银行卡)之机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用补贴款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特别是不准抵扣水费、修路等集资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违规向享受补贴农户以外的个人或集体支付补贴资金;不准拖延补贴兑现时间。财政、监察部门加强对补贴兑现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县直补办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和“四个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法,让群众满意、上级放心。《直补通知书》必须由财政所人员亲自发放,坚决杜绝村组干部代领,防止资金截留。对财政所直补政策落实实行“一票否决”。案件查证属实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补贴效应分析
2.1对粮食生产的效应分析自2005年以来固始县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单产及粮食总产基本呈上升趋势,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除2006年上升幅度较大外,其他年份上升幅度均较小(见表2)。毋庸置疑,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农资价格上升幅度较大等原因,虽然近年来的农资综合补贴的绝对值上升,但实际补贴却大打折扣,加上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远小于其他物品,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并没因为农资综合补贴而大幅度提升。当前,农资综合补贴基本上是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但补贴面积小于种植面积,种粮大户也没有得到更多的补贴,而且农民获得补贴现金后,较少用来购买农资,因此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2.2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自2005年以来,固始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5元,是2005年的2.26倍(见表3)。从农资补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主要是农民获得补贴现金的直接作用,但这种作用的贡献率较低,2011年补贴额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4%。由于粮食的比较效益远低于其他产业,并且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作用也不明显,因此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间接贡献率更少。
3存在问题
3.1补贴标准相对偏低目前,农资价格大幅上升,使农资综合补贴实际补贴额大打折扣。经调查,就小麦生产而言,除人工费之外,一亩地种子投入约40元,化肥约100元,农药约50元,浇水灌溉约40元,机耕、机收、机播约120元,合计约400元,而目前的补贴额仅有96.74元,还不到四分之一。与美、欧、日等国家相比,我国的粮食补贴幅度仍然较小。调查中,90%的农民认为,农资综合补贴对农资投入起到的补贴作用小,对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大多数农户反映“国家给予的惠农补贴,都让生产资料涨价给吃光了,甚至还不够”。虽然国家对农资价格进行了限价,但是效果不明显。河南省粮食综合补贴无法抵销农资价格增长带给农民的负担,政府的补贴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通过中间渠道从农民的手中流了出去,农民增收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3.2补贴对象有失公允一是农资补贴并没对所有耕地进行全覆盖。固始县的农资补贴面积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139.29万亩,这是按照2004年计税面积确定的,一直没有进行调整。实际上,固始县现有耕地面积175万亩,因土地丈量形成30多万亩耕地未享受补贴,因土地流转、逃避税费等因素形成的“黑地”有5万亩也未享受补贴。二是种粮大户没有获得应有补贴。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农户之间私下转包土地比较频繁,而粮食补贴仍补给了原土地承包户,真正种粮的代耕户却没有得到补贴。种种不公平现象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被挫伤,也使得农民失去了通过种粮实现增收的动力。
3.3补贴资金发放成本较高农资综合补贴是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核实面积、档案管理、资金兑付等各环节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势必增加相关部门的开支。2005年以来,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为执行农资补贴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2005~2010年发放补贴通知书、存折时,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一年几乎有大半年在找农户发补贴。近两年,存折丢失严重、挂失随意,财政部门通过原存折账号常常打不进补贴款。
3.4资金发放形式不规范经调查,有个别村农资补贴资金是由村干部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并且以签字的方式来证明。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也比较方便,但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补贴内容混为一体,补贴数额模糊。农户对政策缺乏了解,所以当他们能领到补贴时就觉得非常满足,当问他们领到是什么补贴时,98%的农民都是模棱两可;其二,降低了补贴额的实际效果。虽然领到补贴,但是对于国家的初衷并不了解,大大降低了补贴的实际效果;其三,容易滋生腐败。采取现金发放方式,不分条目,很容易造成资金不明流动,也会让一些蛀虫有机可乘。
4政策建议
4.1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个体生产者,如果直接补贴力度弱到不能够平衡粮食生产收入与非粮食生产收入,农户就会减少粮食生产或放弃粮食生产。因此,直接补贴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程度。政府应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加大补贴力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最低限度的补贴水平要达到农业资源的平均收益临界水平,因此,建议每亩耕地补贴达到物资投入成本的50%。应建立和完善粮食综合补贴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以便进一步发挥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促使农民收入增加。同时,要对以前计税时漏报的耕地以及近年来重新开垦的耕地重新核实,并给与农资补贴,达到全部耕地的全覆盖。
4.2加强对种粮大户的补贴扶持可以借鉴四川的经验,出台针对种粮大户的农资综合补贴措施。粮食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户或者合作社,自行向耕地所在的乡镇政府提出补贴申请。种粮大户或合作社提供第二轮土地承包证明、租种耕地合同书原件和身份证原件以及相关复印件,村委会在申报表上签注审核意见。各乡镇核对后,将原件退回种粮大户,补贴资金由县或乡镇财政部门于9月底前通过农民“一折(卡)通”账户发放,建议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在农地流转管理过程中,对农地流转用作粮食生产的农户给予奖励。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典型的种粮大户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例如对种粮大户的水利、道路、土地质量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
4.3加快粮食直补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网的农民补贴信息网络,整合各项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及时各种惠农政策信息,尊重粮农的知情权、监督权、申诉权。建议建立粮食补贴发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财政与涉农部门和中国邮政储蓄的联网操作,发放“涉农补贴专用存折”,将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集中整合、打卡发放,并通过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对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补贴效果。这样也有利于杜绝补贴资金被截留、挪用或克扣,方便各级政府与农民群众对补贴政策与补贴资金的监督与查询,减少补贴的行政操作成本。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存在问题范文3
为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增加农业投入,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农业资金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政策分析――长期的“奉献型”系列政策造成“三农”资金日趋缺乏,农业基础十分薄弱
1、“奉献型”的财政政策。国家实施长期的超低的农业投入政策低于国际最低标准。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NP在300~1200美元期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用于农业的比例应在10%左右。我国长期以来远远低于这一标准。
2、“奉献型”的金融政策。主要表现为信贷资金的明显非农化倾向,长期以来,城乡信贷资金与农村信用社资金的贷出结构呈现明显的非农化倾向。
3、“忽视型”的农民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待农民问题的政策上,客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宣传性重视与经济性忽视的二律背反现象。①政策性忽视。一是长期以来实行重城轻乡的“二元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城乡相差悬殊;二是农工有别的金融信贷政策。长期以来,农民极难获得必要的银行贷款,尤其是农民从事农业方面的贷款,直到最近几年,才在一些地区出现对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②执行性忽视。这主要是指一些地方政府和执行部门对执行中央“三农”政策的折扣与走样。集中表现在: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这些忽视性政策或行为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结果是,农民支出增加,负担加重,积累减少,创业启动资金缺乏。
(二)产业分析――低值性高风险的农业特点,导致农业的投资动力不足
农业是一个天生弱质的产业,其弱质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性和农产品普遍的低值性。这些特点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农业的投资动力的普遍不足。
1、农业对自然的高度依赖性直接导致投资农业的高风险性。与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对气候等自然性因素的依赖尤大,而这些因素迄今为止人为控制十分有限。我国又处于比较典型的季风气候带,旱涝频繁,灾害性天气发生率高。
2、农产品的低值性直接导致投资农业的低效性。①低附加值导致投资利润低。农产品一般是需求量大的初级产品,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宽加工与深加工明显不足,导致其附加值的普遍低下。这种情况下,投资农业极有可能得不到社会平均利润。②低供求弹性、非商品性加大了投资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许多农产品尤其是粮油棉产品的市场开放度低而且供求弹性小。如果产量大幅度增长,现实中其产量增长的幅度往往赶不上其价格下降的幅度,这也就是我国近些年来农民常常遇到的增产不增收的原因。
3、农业技术的低保密性导致对农业技术研发投入的热情不足。生产者是由千家万户的农户组成,这种生产方式使得科技成果的保密成本明显加大。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农村技术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农业知识产权体系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或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将驻足不前。
(三)环境分析――我国国内的信用现状与加入WTO后面临的剧烈竞争加大了农业投资的困难
1、现实的信用欠佳状况是农业信贷不足的重要原因。①部分农户的信用存在问题。农村市场普遍存在农户数量大、分布广、居住分散的特点,而信贷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少,对农户的资产负债、道德信用等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出现了一些赖帐或资不低债的情况。②一些基层组织甚至政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信誉问题。
2、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短期冲击可能加剧农业投资的困难。大宗农产品受到重大影响。如我国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国内市场批发价比进口到岸价高出10%~30%,入世后国内市场一开放,那么这些产品的主要产区如吉林的玉米、黑龙江的大豆、新疆的棉花等生产将受到严峻的挑战,相应的投资可能大幅萎缩。
二、加大融资力度,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宏观层面――确立和完善以国家为宏观主导的多元化扶农投融资体制
党和政府要强化制度创新,建立和用足“扶农金融绿箱、黄箱政策”。所谓“扶农金融绿箱、黄箱政策”,意指在资金上保护、辅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具体说,在解决农业投融资问题方面,要确立和完善以国家为宏观主导的多元化扶农投融资体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4个基本投融资指向:
1、增加国家投入。即转农业奉献型政策为农业受哺型政策,切实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据目前的情况,无论是依据历史状况还是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都还有很大的上调空间。加大国家投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增加国家、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专项资金体系,各级财政都要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农村电力、水利、交通、环保等公共物品、基础环境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加强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的检验检疫以及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根据WTO有关条款,这些方面的国家投入是规则所容许的(亦即绿箱政策)。我国必须把这堂课补足、补好。
(2)加大政府对农业政策性补贴的力度。研究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贴分配的激励机制,可依据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确定农产品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的政策体系。如国家可以给农产品更宽的价格支持政策;可以减免税收;可以建立农业保险体制;可以成立政府直管的农业信贷公司,为从事农业的农民提供全方位的资金信贷支持等。
(3)尽快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基金体系。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运用科技、瞄准市场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但是,调整需要大量启动资金。在当前农民的困境与国外强势农业压力的情况下,国家必须予以支持,即建立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结构调整基金体系。它包括两大基本内容:一是信贷基金。即为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低息和无息信贷资金。二是补偿基金。也就是提供给农民的因结构调整而使农民当前利益受损的补偿资金。
(4)指导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资本供给。这里关键是制度、体制创新的问题。要尽快建立与完善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大力发展农业贷款保险业务,从而为商业银行扫除进军“三农”的信贷障碍。当前,应该在完善配套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对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在这里,尤其要尽力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2、积极鼓励民间投入。即国家通过宏观政策,牵引、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当前,全国居民存款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国家与地方政府要起一个称职的搭台人与吹鼓手的作用。
(1)搞好环境建设。尽快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制度,以营造优良的农业民营投资环境。通过这种环境,让这些投资者的权利、义务得到有力保护,让民营资本享受国民待遇,让他们有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的机会。这是吸引民间投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国家、地方政府要做的首要工作。同时,也要出台相宜规范与约束办法,以防止带黑社会性质的高利贷现象滋长。因为目前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已经出现类似的现象。
(2)引导管理创新。对于民间资本,国家要引导其与先进的金融管理范式结合起来,避免其落后的封建家族式管理;国家要引导其与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结合起来,避免其夕阳式的农业项目经营。例如,浙江省鼓励城市工商业者投资于“三高一优”农业、绿色环保农业,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他们对农业的民间投资早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既给投资带来了利润,又极大地带动了浙江“三农”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的民间融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3、设法吸引外资投入农业。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要大力发展、开拓现有多边和双边的外资利用渠道。①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一般规模较大,而且能带来最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出口市场。②大力进行国际证券融资。如可以利用农业高科技企业搞境外直接上市或造壳上市;还应该充分利用我国自己的某些先进农业技术,直接寻求国外资金的合作。还可以借鉴BOT等当前国际先进的融资方法。③继续致力扩大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迄今为止,我国已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的最大受惠国之一,但对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利用显然不足。
4、促建新的各方联合的融资平台。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急需建构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迄今在农业发展上的风险投资整体上太碎、太弱,必须切实加大建构力度。①由政府带头组建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这个公司可以由国家与各级政府参股控股并直接管理,一方面对农业高科技项目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其他风险资本市场提供必要的示范与引导。②由有关政府与部门牵头组建股份制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这种公司完全引进市场机制,由金融机构、大中企业、农业科技单位按股份组合而成。它应成为今后农业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主流。
(二)中微观层面――建立以农发行、信用社为主体的全息型贷款机制
作为服务“三农”的政策性与业务性金融机构,无论是从服务“三农”的宗旨出发还是从加入WTO后自身的立足出发,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都应建立一种全息型的贷款机制。所谓全息型,主要以全面性、动态性、主动性为基本特点:
1、全面性――以“全方位”为信贷服务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信贷对象为全体农户,而不应只是某些富裕农户,当前尤其要扩大对广大贫困与较为贫困农户的扶助贷款,努力推广、完善对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贷款用途不仅包括和农业有关的生产、流通,还应涵盖农户的生活领域;信贷服务不仅只在贷款的贷放回收上,更应包括政策、信息、科技等知识及其相关服务上。还要彻底改变那种信贷垄断工作作风。
2、动态性――以“灵活高效”为信贷运作特点。反对一切僵化作风,建立动态递进的运作机制。(1)建立“业绩与收入挂钩”的业务激励机制。坚决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努力提高业务员、信贷员拓展农户贷款的积极性;(2)建立和完善操作性强的“动态信用等级放贷”模式。要建立农户动态资信档案,建立规范农户信用评估标准,进行定期的农户信用评级,按信用等级确定放贷标准。积极发展和创新农户联保、有价证券质押等多种贷款方式。
3、主动性――以“主动出击”为服务立身方式。①主动“走出去、走下去”。要主动为各类农户、涉农机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主动寻求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和发展贷款担保机制,发展贷款保险业务;对各类农户、涉农机构建立调查监督网络,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②主动进行扶农信贷的机构创新。如辽宁北票市帮助农民成立“农户信用联合体”就是很好的机构创新。实践表明,主动创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大额贷款难的问题,而且也为信用社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稳定增长。
(三)执行层面 ―― 财政支农资金形成合力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整合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将各种渠道、各部门管理的支农资金进行深度整合,适当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使用,使原先分散的资金把握成“拳头”,形成合力。
1、合理统筹管理财政支农资金。要着重寻找资金整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构建资金整合的载体。其中可将农村基础建设设施作为一个整合载体,把农业基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基金、农村小型公益设施等方面的资金,按照统一的规划投入到重点区域,统筹安排使用。也可围绕农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或扶贫开发重点进行整合。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兴安盟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兴安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包括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汉族在内的20多个民族。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全盟常住人口数为1613250万人。汉族人口为874393人,占54.2%;蒙古族人口为665828人,占41.2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73029人,占4.53%。其辖区内共有853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6.5万hm2。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农村、牧区人口占多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有助于兴安盟更好地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推进城乡的一体化。笔者通过对兴安盟农村社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并就加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提出相关的对策。
1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村容、民主自治、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兴安盟农村社区建设虽有明显差异,比如说有些社区建设注重村容整治、有些社区下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等等,但总体上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对于农村社区建设认识不足
1.1.1从政府的角度看
对于社区的功能给与了错误的定位,管理多,服务少。许多政府部门把社区当做了办事机构,把“无利、费力、不讨好”的职能强加给社区执行,政府任何涉及社区方面的职能部门都有权力对社区发号施令,造成社区工作无所适从,卫生收费、村容管理、普查登记、数据统计等行政性事务繁多,而针对农民的服务性工作很少。
1.1.2有的乡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在认识上仍有偏差,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
1.1.3对于农民自身而言
作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评判者和受益者,他们并没有成为社区管理的主体。同时,村民们不知道社区建设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所以导致农民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府工程,与自己无关,“等、要、靠”思想严重。
1.2社区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有些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根本没有规划先行的意识,想怎么建怎么建,今年铺铺路面,明年规整一下街道,没有统筹社区建设当中的各要素,比如街道、绿化、美化、房屋建设等,缺乏合理的布局。还有些村的建设属于无序状态,尽管有些村进行了规划,但由于长期形成的老村建设格局,一时间也难以达到规划目标。同时,由于村民的不能积极配合或是没有征求群众意见导致的规划但实施不了的情况也客观存在着。
1.3社区建设资金紧张
钱从哪里来,这是社区建设的关键。一方面,社区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资金缺口大,筹资难,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建设的重大难题。这集中表现在:
1.3.1政府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没有把社区建设纳入到财政专项支出中,而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1.3.2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为可用收入不足而无法建设,即使建设好了,也存在后续资金和经营管理费用的缺口,导致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1.3.3社会投入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经济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赞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
1.3.4农民自主投入少。一方面农业产业不发达,农民生活还不富裕,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投入基本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到位,村民对社区建设认识不清,缺乏自治的意识。对于社区的政治表现出冷漠、被动和无所谓的心态。所以,对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公共服务,也不愿意投资投劳。
1.4社区服务功能不强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农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社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从整体上看,农村社区居民与城市社区居民享有的服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服务层次低。城市居民通过城市社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综治警务等公共服务、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的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而农村社区还不能享受城市社区待遇。大多还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服务项目,比如在卫生服务方面,打针、吃药倒是有,但体检、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几乎没有。而这种低层次的服务也难以保证它的质量过关,乱开药、滥打针的现象并不少见。
服务设施不健全。比如说文化设施的紧缺,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有的虽然有这些设施,但真正开放的并投入使用的却很少。书屋中的书更新也比较慢,有些书不能引起农民的兴趣,所以利用率很低。村民的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外,喜欢打牌的比较多,因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社区文化的形成。
服务领域窄,相比城市社区的服务,农村社区缺乏一些满足农民群众新需求的服务项目。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农村出现的大批的留守儿童和大量空巢老人,他们有的需要生活上的关照,还有的需要精神上的关心,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导致这些农村的弱势群体无人照顾。
1.5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总体不高
1.5.1社区建设 需要一批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但现有的大多数社区工作者都是些学历不高、年龄较高的中老年人。他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措手不及,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差,反应速度慢,缺乏应对能力。
1.5.2社区工作 者待遇低,在职的积极性不高,年轻有为的又不愿意参加社区建设。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断档。
1.5.3对相应人 员的培训不够,大多数在任职前都没有接受过社区管理和建设方面的培训,有的虽然参加过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是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而为社区村民服务的培训内容几乎没有。这直接导致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和职责的空位与缺位。
2加强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既看到了兴安盟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综合国内一些省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案例,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农村社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对于政府和社区干部而言,要清楚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
而作为农村社区的直接受益者,农民更应该认识到,农民不仅是受益者,还应该是重要的参与者。社区的建设单单靠政府和社区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己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2.2制定科学的规划
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配置情况统筹进行空间布局,结合历史沿革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明确规划内容,包括住房、街道、用地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把社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纳入到规划范畴。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规划设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要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依法查处违规建设行为。
2.3形成多元的投资机制
政府多投一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立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平台,按照“项目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对能够整合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政策免一点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各种证件办理、各类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或是免收这些收费项目将会大大降低社区建设的支出。
吸纳社会建设资金。积极动员有实力、有需求、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把解决社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互利双赢。
群众自筹一点儿。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和找与本村有关联的名人、能人募捐,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实行市场运作,把村集体资源通过公开拍卖、承包加以开发利用,获得的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
2.4改善人居环境
2.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抓好村庄综合整治,搞好农村道路、水电、通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五改”“五化”“五整治”工程,建设村容整洁的宜居社区。即“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布局优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污水净化、垃圾无害化”“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染整治、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疏浚污染整治”。设立生活垃圾回收点,成立农村社区清洁队和农民志愿者环保协会。依靠农民自己来改善生活环境。
2.4.2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
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逐步构筑起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经营为依托,志愿互助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
对照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项服务,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农民的需求出发,拓宽社区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比如说,定期为农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管理,突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信息收集与报告等服务。再比如经常性开展具有农村特点,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文体活动,比如说大秧歌、围棋等。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居民的凝聚力。
2.5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建立一个“愿意来、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机制。要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通过“派选聘考”等渠道,选用素质高、能力强、对社区建设感兴趣的人参与社区建设。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和开展必要的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的生产生活。
2.6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存在问题范文5
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目的是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依法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促进全市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刚才,玉清、海凇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正确估价我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从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战略高度制订的一项法律制度,从法律的高度,国家鼓励依法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此后,又出台文件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渠道,稳定资金投入,20__省人大又年出台了《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各个环节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可以说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和资金保证。
20__年以来,通过市、县的共同努力,共争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__万元,新增加耕地__公顷,使__万农民直接受益。近几年来,__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仅20__年耕地损失量__亩。我市近五年来还因生态退耕减少耕地__万亩。按照国家规定必须要实现占补平衡,要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其主要手段就是土地开发整理,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因此,可以说,土地开发整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充分体现了服务“三农”的精神,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较好地实现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为__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市委、市政府是肯定的。
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事业。目前,一些地方对这一法定制度的内涵理解不深,存在认识不够,管理不规范,宣传发动、组织协调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国土资源部门一家唱戏,尚未形成一个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队伍和专业技术支撑等问题,需要不断地在工作中予以完善和加强,更好地服务__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认真组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督查
这次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督检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真正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市重点工程规范好,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最大效益,使土地开发整理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做到群众满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此,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处理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在自查自纠阶段,既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又要发现和总结好的做法。对存在问题要根据产生的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解决办法,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县区,解决在__,不能把矛盾和问题上交;对好的做法,要认真加以总结和推广,促进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上台阶。市在进行抽查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先认真分析各县区上报的自查材料,结合平时了解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抽查,重点检查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过程管理、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抽查结束后,要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指导县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的通报,作出分类指导,并督促各县区将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从而提高我市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
三、要统筹谋划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其本质,把握规律性、赋予时代性、勇于创造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创造条件。要利用省里出台的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庄整理、村庄废弃地和腾退宅基地整理,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用地指标。要紧扣耕地保护目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各县区与市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书落到实处,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要结合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今后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向基本农田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倾斜,要整合涉农资金进行集中投入,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拓展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内涵,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基本农田整理基础工作、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均衡发展。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对策;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29-0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区委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阿城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高阿城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全区蔬菜产业形成规模[1-2],加快建设城郊型、安全型、出口型、特色型、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阿城区决定到2015年发展蔬菜1.73万hm2,重点打造“一园三带四十个基地村”蔬菜产业基地,2012年,计划新增蔬菜面积2 000 hm2,使阿城区蔬菜面积达到8 666.67 hm2,重点扶持蔬菜示范园区建设,建设区级蔬菜标准园5个,新建大棚2 000栋,新建温室500栋,蔬菜产量达到50万t。现将阿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总结如下。
1 阿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全区菜田面积6 666.67 hm2,播种面积1.2万hm2(含复种面积),新增菜田面积1 333.33 hm2,全年蔬菜产量45万t,产值5.17亿元。其中春菜面积733.33 hm2,产量1.65万t,产值5 500万元;夏菜面积4 600 hm2,产量17.2万t,产值3亿元;秋菜面积6 666.67 hm2,预计产量32万t,产值1.62亿元,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2 666.67 hm2,产量8万t,产值4 800万元。已认证无公害蔬菜面积5 333.33 hm2,认证产品216个品种,产量40.6万t,产值41 360万元;有机蔬菜认证面积20 hm2,认证产品9个,产量900 t,产值540万元。阿城区现有大棚蔬菜面积520 hm2,温室蔬菜面积(含食用菌)74.67 hm2(2012年阿城区山水新城建设拆除棚室200 hm2)。有规模储菜窖1 600个,窖贮面积258 252.4 m3,贮藏量14.21万t,主要贮藏大白菜、马铃薯、萝卜。外销蔬菜5.5万t,外销主要品种有番茄、白菜等,销往上海、吉林、辽宁及黑龙江省大中城市等地。全区现有蔬菜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白菜1万t。
全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 114.33 hm2,总产量10.83万t,产值24 179万元,其中,果树面积500 hm2,产量7 100 t,产值5 869万元;两瓜播种面积333.33 hm2,产量1.53万t,产值2 100万元;食用菌56.67 hm2,产量1 330 t,产值1 430万元;其他560 hm2,产量4 500 t,产值6 780万元。
全区有蔬菜专业合作社21个,有50位农村经纪人使用挂车运输蔬菜,每车可装蔬菜15~30 t,全区有1 000余辆农用车运输蔬菜。
2011年,阿城区投入资金4 756万元,其中政府投入资金1 00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 756万元。重点打造了4个基地工程:33.33 hm2温室、66.67 hm2大棚、666.67 hm2露地菜、2 000 m2蔬菜恒温贮藏库。
新建大棚生产标准园4处:一是哈尔滨市金果农业生态园区。规划面积66.67 hm2,建设大棚700栋,已打机电井127眼,完成了水、电、路(白色路面)、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90万元,2011年建设大棚281栋。二是城建村大棚蔬菜标准园。面积33.33 hm2,建设大棚300栋,2011年建大棚210栋。三是新农村大棚蔬菜标准园。面积66.67 hm2,规划建设大棚700栋,2011年建成大棚132栋,温室6栋,打机电井16眼,修田间路2 km,已经投入生产。四是亚站村大棚蔬菜标准园。规划面积46.67 hm2,2011年建成大棚168栋,投入生产。
温室标准园1处:南红现代生态农场建设,地点在料甸乡南红村,面积35.33 hm2,建设温室220栋,2011年完成2栋温室建设,15栋温室地基建设已完成。
新建恒温贮藏库1处:规划面积2 000 m2,2011年完成面积1 024 m2的恒温库建设,可贮藏蔬菜500 t;建设办公室100 m2;电力增容1项;修水泥路0.4 km;购置冷藏运输车2辆。
2 对策
2.1 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基地乡镇为成员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由区农业局牵头,各部门及基地乡镇共同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将任务落实到基地乡镇、村屯、农户和田间地头。
2.3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区政府整合了各类涉农资金,由区“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重点解决基地内配套基础设施及温室大棚建设等问题,切实加大对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区政府制定和出台了《2011年阿城区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引进业主、大户来阿城区投资进行蔬菜基地产业化开发与建设。
2.4 明确目标,兑现奖惩
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城市基地建设
任务纳入年度农村工作单项目标考核,对在蔬菜基地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业主、大户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上给予奖励。
3 结语
蔬菜生产与种植大田作物相比较,产出效益明显,以阿城区新利街新农村大棚蔬菜基地为例,在面积相同时,大棚的纯收入是旱田的16倍,是水田的10倍。当地政府在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帮助协调贷款,每栋大棚贷款2万元,小投入、大产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农产品,发展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对蔬菜需求量的刚性增大,蔬菜消费量还将不断增加。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和潜力,真正把蔬菜产业作为阿城区现代农业的一个大产业来抓[3-5]。
4 参考文献
[1] 周贤东.景宁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233-234.
[2] 卿树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种业导刊,2008(8):33-34.
[3] 文广轩.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