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婴护理培训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婴护理培训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形态学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74-01
淄博职业学院的护理专业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其教育性与职业性高度统一的办学理念成为山东省最富特色的专业之一。我院护理专业的临床课程中,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等课程已开办校企合作教学,渐趋成熟。学生在第二学年可直接进驻合作办学医院进行实训学习,培养出了一大批医护行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相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群的学习,则缺乏相应的实训实习教学,而国内亦无成功案例可参考,成为困扰我院教学发展的难题。
1 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实习实训需求
课程群主要是指由若干个专业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课程组成的一个集群。在理论教学上,组成这一课程群需要具备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或专业的基本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在大专业方向下的各小专业需要在同一个实训体系内完成实践课程的教学。
医学的基础形态学课程包括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都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广泛的课程实践积累是学生掌握医学护理技能的钥匙。同时,学院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而学校受教学经费、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为学习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实训基地。以上诸点都是促使我院开展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校企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
2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模式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结合体,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2.1 构建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我院形态学课程群的教学实际需求,依托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平台,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临床研究,满足了我院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提升了我院培养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水平。
2.2 制定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正在向“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技能为本位,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转变,而医学这一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教学中亦是本着“需求驱动”的原则。由医院参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删减了原有的机制等学生难予理解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偏向操作技能的强化。
2.3 构建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技能评价标准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一大好处在于可对学生的实践技能采取双重评定的方式,即在教学方面,满足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实操方面,依照中心医院的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予以评定。这样有助于学生夯实实践技能的基本功,尽早适应岗位要求。
2.4 开发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实践教材
医院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参与教材的编审工作。为配合这一特殊的办学模式,我院与中心医院联合开发了形态学课程群的实践教材,重点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操作难点进行详述。作为理论教材的有力补充,教材偏向实际操作,打造成为学生实际操作的规范手册。
2.5 打造形态学课程群,升华护理专业的特色、加强护理专业品牌优势
医学基础形态学课程群内各课程具有类似的行业背景、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实践操作需求较强,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等课程,需要大量的检测实践,中心医院的细菌室、细胞室、病理室、免疫室都属于检验科室,为学生的实操培训提供了场地。这样的培训模式强化了我院护理专业教学的品牌优势。
2.6 进行有利于技能提高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使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医院的实习实训中验证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增长了实操技能,也使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同时,由于医院处于医学应用的前沿,而医学又是经验科学,每个个案都存在个性问题,学生在实训中往往激发出创新的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7 开发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基础医学教学研究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模式,为学院教师与医院医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机会和学术切磋空间,作为临床医学应用的前沿,医生的实践经验丰富,会促进教材及教学研究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推进课程群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教材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2.8 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起偏向双素质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人员的甄选上,学院教师为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的专职教师,参与过多项实践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医院专家为高级职称、科室负责人,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这样便于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满足护理岗位群的需求,从而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资源互补、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模式。合作医院成为学校的校外实验基地,而学校成为医院的人才培训基地,为我院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优秀人才又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培训教学计划范文2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
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母婴护理培训教学计划范文3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母婴护理培训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 创新型学校;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R19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128-03
Innov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ve school
DENG Yi-zhi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100,China
[Abstract] Innovative school should have strong innovative ability in teaching,reasonable structure of innovative talents,advanced talents training mode,a good campus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create innovative school,the key is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therefore, carrying out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school background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in our school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①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etting up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comprehensive"education,innovation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practice ability;②the innov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oncept,reflecting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market,the ability of intelligent and talents specialization;③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increasing course conformity dynamics,embodying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strengthen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urses,projecting the features of individuation,spec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④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develop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of happy teaching,PBL teaching and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⑤improv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perfecting practice system,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skills competition;⑥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practicing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diversified forms of examination,assessment content being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nurse licensing examination.
[Key words] Innovative school;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Innovation
十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因素就是人才问题,而高级护理人才目前被国家列为四大紧缺型人才之一[1]。本院为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摇篮,积极构建“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建创新型学校。创新型学校应有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结构合理;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良好的校园管理环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创建创新型学校,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在创建创新型学校背景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期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许多院校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创新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专业化方向不明显,目前的培养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护理行业对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影响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2];护理教育国际化理念缺乏;职业教育培养特色不够突出;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明显等,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 号)、《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湖南省、长沙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为本位、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方向多样化、育人过程人性化、教学内容岗位化、护理教育国际化为专业特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区域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创新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创新:
2.1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先导作用,应从以下5方面转变教育观念。
2.1.1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强调教育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性。
2.1.2 树立“全面”教育观念 教会学生岗位所需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认知、做人、做事,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素质性。
2.1.3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个性品质的培养和责任意识,强调个性发展,促进其特长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可以按照自我特点和意愿设计发展方向的愉悦学习环境,使其自主选择课程和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的创新性。
2.1.4 树立重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和专业化倾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岗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2.1.5 树立护理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护理教育国际化是护理教育三大发展趋势之一。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护理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适应护理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形成护理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的国际性。
2.2 创新人才培养观,确立培养目标
2.2.1 人才培养观 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个人和职业的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观,根据护理专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特色化人才;体现能力本位观,将整体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整合能力,体现能力的智能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更重视对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2.2.2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涉外护理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业后能在城乡医院、社区、预防保健机构、养老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紧缺人才,也为发达国家输送护理紧缺人才[3]。
2.3 课程体系的创新
2.3.1 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 教学内容要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以应用为主。整合的原则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课注重“基础性”与“应用性”,专业课要突出“针对性”。增加新型研讨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精炼教学内容,删减重复的内容。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平时教学的融合,教学计划要增加“柔性”,减少“刚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2.3.2 体现实践与理论并重 理论与实践比例达1∶1以上,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其次,课程设置体现能力整合观。课程设置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逐步与国际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接轨。
2.3.3 突出个性化学习 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的设置体现全局性、适应性、精练性、可行性。给予学生自主确立目标发展方向、自主学习、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能力、兴趣、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时间,让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培养和发展。
2.3.4 增加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类课程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是21世纪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交融,善于与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护理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各院校增设的人文课程主要有护理礼仪、护理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与法学、护理管理学、人际沟通等。通过将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做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
2.3.5 突出国际化培养特色 将国际公认的外国护士结业委员会资格认证标准引进并融入课程设置中,作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学生创造直接参与国际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护理教育及培养环境,以迅速实现本校的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4],提升本校护理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
2.3.6 专业化方向的设置 除开设内外、妇、儿、急救等专业课程以外,还可开展护理专业方向培训,如ICU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新生儿护理、老年护理、透析护理、社区护理、肿瘤护理、手术室护理、美容技术、涉外护理等。
2.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快乐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导教学的重要性。
2.5 提高实践能力的创新
2.5.1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习、社会实践、课内试验、课间见习、教学实习、实习前强化训练、毕业实习等,院内开设护理技能操作流程,设置护理实践教学中心,设置专门的护理技能训练室,模拟病房、模拟ICU病房、模拟手术室、形体训练室等。
2.5.2 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开放实验室 创造一个宽松的实验教学环境,让学生能进行自己喜爱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研学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等,为学生创造自主研学的机会并能够获得达到毕业要求的相应学分。
2.5.3 健全实践教学制度 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手册》《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学生实习管理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5]。
2.6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
2.6.1 实行教、考分离 考试命题突破从学科到学科的观念,改革考试题目是教学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和简单重现。考试命题向记忆、理解、应用和综合分析转变,把大纲所规定的核心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测试能力为主,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革以笔试理论考试为主的方式,实行教、考分离。
2.6.2 考核形式多样化 对学生考核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常规考试和学期抽考相结合”的方式及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
2.6.3 考核内容与国家护士执业考试接轨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最易引起医院重视的证书[6],为让学生顺利通过,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应随时更新试题库、充实题库内容,加强考试考核组织的管理,保证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质量。
创新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人才培养的终身教育、全面教育,终身发展、个性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性、职业性、素质性、创新性、国际性。课程设置突出了选修模块、个性化模块,人文社科类模块,首次将护理操作大赛内容单独列入模块中,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并在学校首次开展快乐教学法,在愉悦中促学习,在学习中促发展,更加凸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实践与理论并重,突出对学生创业能力、自主研学能力的培养[7-8]。
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得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自主研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建萍,陈丽莲,牛建华,等.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4):171-173.
[2] 王宁,邢爱红.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71-73.
[3] 罗玉清.“三突出一提高”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5):167-169.
[4] 张连辉.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护理研究,2012,26(10):929-930.
[5] 皋玉蒂.国际视野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9-11.
[6] 饶和平,徐旭红,吴忠勤,等.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30):2743-2744.
[7] 林永富,荣,颜晓星,等.构建护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