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现状及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2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早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盛的衡量标志。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共识。在我国,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电子政务平台,在推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已成大势所趋。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提高行政办公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为民众服好务,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果现阶段我们对电子文件管理滞后,规划不合理,既会阻碍电子文件在政府机构间的信息传递、利用和资源共享,还会造成涉及我国重要领域的重要信息资源的缺失和历史记录不完整,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在电子政务强劲发展的今天,由于电子文件的管理已无法回避,所以我们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既要服务于当前政府间业务活动的信息化需求,同时也需确保涉及国家重要领域重要信息的真实、有效、可信,且具有长久历史记录能力。

一、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的概念解析

电子政务,就是在因特网技术支持下,涉及国家政府机构间的日常办公、公共事务管理、信息收集与等工作内容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有序进行和开展的国家行政管理方式。由于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解、指导、监督和检查,这就带来了政府机关在新的办公模式和原有行政管理理念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各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既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又在节省政府开支、反腐倡廉、改变机关工作作风等方面起到了督促作用。

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有一类信息资源十分特殊,它们就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开展专项业务、日常事务及行政管理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用途的凭证性信息――“电子文件”。这类信息具有唯一性、权威性、说明性、可靠性、真实性、凭证性,因此它也成为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核心信息资源,对于政府机构间的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信息支撑和保障作用,是国家信息资源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之,电子文件是在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转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因此电子文件是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然,随着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推广,在网络新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文件信息正直接在电脑上操作、传播与,电子文件量也将越来越庞大,但与纸质文件相比,它还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如信息与载体分离将无法阅读,必须依赖软硬件的支持才能呈现等,这些客观事实都增加了电子文件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难度。

二、电子文件的特点及管理原则

电子政务中电子文件的种类十分丰富,形式多样,例如按照其形态划分有文本文件、表格文件、声音文件、图形文件等;按照电子文件登记载体划分有磁带文件、软盘文件、硬盘文件等;按照电子文件的功能划分有草稿性文件、正式性文件等。这些电子文件的总体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1)在计算机中产生和处理,以数码形式存在,文件保存部门必须配备专门的读取设备,通过特定的程序解码来读取识别。(2)内容存储位置不固定,可以从一个载体移动到另一个载体上,但内容不变。(3)文件存储密度大。(4)不能直观阅读,必须依赖计算机系统才能查阅,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大,没有计算机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5)随时面临被销毁、被盗窃、被修改等危险,内容具有可变性,不像纸质文件那样具有直观性。(6)由于受储存文件的电子载体的物理寿命、制造材料等因素的影响,电子文件的稳定性会受到冲击。(7)由于信息共建共享,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极高,若网络系统缺陷漏洞太多,对电子文件的应用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8)由于电子文件是一种虚拟状态下的文件格式,以电子形式存在且具有动态性,所以传统的档案管理和文件保存方法已不再适用于对它进行管理。

传统的文档管理,各自具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流程,但“文档一体化管理”则是按照文件生成与运转的规律,对文档管理流程进行重组,达到两者在管理上、程序上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的消除两者在衔接上的重复作业和管理真空。其中,电子文件管理的原则有:(1)“前端控制”原则,即将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后期阶段需要控制的内容提到前端,这要求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的管理要向前延伸,从文件生成时就开始控制文件的归档活动。(2)“全程管理”原则,即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归档或是销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可信、完整。

三、加强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已成为政府网上办公的主要工具和记录对象,在充分了解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特性后,既有利于当前从事电子政务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又能确保这些电子文件的有效利用、科学管理和长久保存。当然,这也是政府部门文档管理机构责无旁贷的工作,因此加强电子文件管理意义重大:(1)为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为民众服务的能力加强提供了技术支撑;(2)电子文件正在成为电子政务的主要工具和真实记录,是政府机构有效施政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质效,又为政府参政议政、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和保障;(3)有利于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开展,可确保档案工作为当前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记录;(4)使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时有了电子行政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和政治意义。

由上可知,有效管理好电子文件既是提高政府机构决策水平与能力的信息需求,更是政府必须承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四、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许多部门机构已开始主动加强与信息化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开展电子政务研究、建设与管理,提出明确的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并及时启动“历史档案数字化”工程等工作,大力开展文档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以特色鲜明、检索方便、内容准确鉴别的资源储备方式,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文档信息使用服务,使各级部门、机构“政务公开、管理透明、反腐倡廉”等管理目标得到实现。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平台上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模式主要有四种:(1)只注重电子文件的短期使用和效力,任电子文件分散存放于形成部门处,未及时归档,管理视角不长远;(2)采用“双套制”管理,即使得同一份文件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共同处于存档和可利用状态;(3)实行“双轨制”归档,即对文件同时开展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两套办理流程,归档时自动实现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双轨归档;(4)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融入一个系统,使办公自动化和档案自动化系统有效衔接,在对文件进行处理时,也自动对文件执行归档处理,使电子文件实现全程控制和前端控制。当前,我国政府对电子文件管理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实行“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电子文件既有效服务于当前机构、部门的专项业务活动,又确保其具有历史说明能力并能长久保存和利用。

虽然我国对电子文件的管理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和国外先进经验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主要问题表现在:(1)电子文件管理在电子政务中位置不明确,对电子文件使用和归档管理时缺乏统一规划和协同机制;(2)不少部门还未形成“电子文件”也是一种“文件”形式的意识,办公系统中电子文件未得到有效保管造成重要信息丢失;(3)电子政务中“电子文件”范围狭窄,只局限于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版本文件,而网络中许多有价值的业务活动记录或多媒体信息等都未被当成电子文件看待;(4)对电子文件的管理还照搬传统文档管理方法,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务中对电子文件管理要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导致电子文件和档案管理“分而治之”的管理弊端;(5)各单位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标准不统一,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够,内部管理模式落后,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和长久保存;(6)电子文件管理各环节充满安全隐患,缺乏对电子文件的安全保密意识,使许多重要文件和保密文件不能在网上流传,无法真正实现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各项业务;(7)由于电子文件对载体的依赖,导致电子文件在保存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8)电子文件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否则其工作就只能停留在对传统文档的管理而难以适应电子文件发展新趋势,无法主动参与到电子文件全程管理中。

五、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当前,我们要积极树立“理念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关键、制度完善是保证”的思想,三者合一,共同发力,保障电子文件的管理科学、高效、可靠:

(一)从宏观上对电子文件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积极构建和完善电子文件管理的政策、法律框架;将确保电子文件真实性、长久保管、社会服务作为管理目标,理顺电子环境中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制,实现文件和档案的专业化管理,促进机构业务流程和文件流程的重组,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指导文档管理的科学组合,减少文档管理的疏漏和摩擦;同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特点,研究出适合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有效推进对其的管理基础研究;及时启动“国家数字档案馆”计划,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并适时建立馆际互联共享体系,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电子文件的有效归档。

(二)在政府部门内部全面实现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即:要对电子文件产生到归档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实现统一、规范、标准化的管理和全程控制,并保证将文件属性的需求融入业务流程中,使文件流程和有机结合,在文件办理结束后还能借助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技术将电子文件移交至档案中心,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有效、完整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因此,电子文件的管理既包括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管理,又包括了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维护和归档等阶段的管理。所以实现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要坚持“前端控制”和“全程控制”。

(三)要对电子文件管理各环节加强安全监管。因为政府电子文件在形成、办理、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环节都存在信息可能丢失或被篡改等情况,因此不仅要有先进的网络技术做支撑,还要加强电子文件在网络中处理、流转、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防护工作,以堵塞电子文件信息失真的漏洞,确保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要积极制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办法;做好文件的开放和控制上网的界定工作;要实行内外网“两套制”,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要做好网络防火墙和过滤器等防护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并做好电子文件的备份;做好电子文件载体和载体内文件信息的安保工作,保证电子文件的可读性。

(四)继续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信息时代造就了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管理系统也需要高素质的文档管理人员来操作。由于在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中,档案工作和文件工作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且这一融合性还将继续发展,加上电子文件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和来自与这方面专家的沟通与联系,文档形成者在直接参与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其具有高素质。当前,要积极促进来自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处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信息研究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不同专业人员的有机配合和紧密合作,加速以上人员在观念上、知识上、技术上的更新。在从纸质环境向电子环境的转变过程中,文件、档案管理人员从台后走向幕前,要积极在理论和实践中建立文档管理新方法。

总之,电子文件具有传统文件不可比拟的优点,而且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文件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中的深度和广度还将得到更大拓展,我们必须着眼于电子文件规范管理的发展趋势,大胆实践和吸收这一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不断壮大电子文件管理的整体实力,使电子文件的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从而适应信息化时代文档管理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肖文建.论电子政府及其文档管理[M].档案学通讯,2002.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文2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互联网络技术的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务办公的主要形式,但由于网络中信息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所以当前的电子政务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网络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组织管理三方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基础建设、安全管理、自主研发、统一技术标准等方面探讨了应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相关策略,来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现在工作、生活对于网络变得更为依赖,希望借助网络来帮助自己接受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互联网正缺乏有效的监管,所以信息安全面临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危机,而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尤其重要,因其涉及到政治、国防、经济等多方面的信息,一旦遭到黑客等不法分子的攻击,导致信息泄露,那么整个国家的安全都将受到威胁,所以及时关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对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定义

1.1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部门工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的约束力,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公众参与度的行政方式。我国的电子政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有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种类型,政务内网主要是储存核心信息,安全性要求高,基本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安全系数高。政务外网信息相对公开,主要是对外服务,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2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中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随着大众对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一般用户的信息正在面临着威胁,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再因为政务部门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困扰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问题较多,本文主要从网络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组织管理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2.1网络安全技术

我国的互联网起步相比西方国家较晚,虽然近些年得到很快的发展,但是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相对落后,核心技术仍然受到国外厂商的制约。同时,国内的网络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方面也存在着很多欠缺,没有相关的较完善的安全理论,大部分是借鉴国外的经验,缺少自主研究。

2.2软件技术

我国电子政务的软件方面也是现存的一大问题,主要是因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得依赖别人,所以缺乏主动性,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来使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关键软件的主动权受制于人,使得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更大的隐患。

2.3组织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与相关组织的管理不到位有很大关联。在电子政务组织系统的管理过程中,组织不够清晰,责任分工不明确,管理的主体分散,各个管理方之间的关系又不够明晰,从而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变得错综复杂,很难做到集中、全面、有效的进行管理。

3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结合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形式,和我国电子政务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保障性,提出了以下对策:

3.1同时加强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

(1)整合信息安全防御资源。对信息防护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清理、整合,制定统一的信息防护战略目标,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还应该与符合国家标准资质而且口碑较好的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公司签订相关的服务合约,使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有技术方面的保障。

(2)促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管理机制的完善。这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出覆盖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借鉴国外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管理经验,引入优质的设计理念到我国自己的信息安全系统开发中去,来加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同时,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维护阶段的安全管理,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此外,还可建立相关的政务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信息安全管理员等,让整个政务部门意识到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仅要得到重视,还应该落实在实处。

(3)加强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从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来看,制定出适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才能使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4)培养和引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保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不仅需要相关体系建设,还需要专业人才的运用。培养和引进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全体的具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专业素养,让信息安全操作成为政务工作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

3.2加强自主研发,统一技术标准

(1)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是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关键是要有核心软件、技术的自主产权,这也是我国所欠缺的。所以从现存情况出发,加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集中相关的人力、物力进行专用芯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安全评估和质量认证体系,摆脱受制于人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向前发展。

(2)对电子政务统一的标准进行分层设计。在设计紧急需要的标准的同时,规划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再根据目标来进一步设计电子政务的标准。我国行政区域辽阔,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水平程度高低不一,不平衡性表现得格外突出,这些客观因素都是我们在设计电子政务标准时应该考虑进来的问题。如根据各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大的特点,可以按照信息化水平从高到低逐步覆盖,同时加强信息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互联网普及。除此之外,还可根据电子政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其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标准,来更好地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

3.3提高政务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加强政务部门的组织领导,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政务工作者的保密意识尤为必要。在这一过程中可采用信息安全知识讲授、座谈会、竞赛等多种方式。此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政务工作者的安全责任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网络安全、软件技术、组织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问题,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对此总结了加强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促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管理机制的完善,加强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自主研发,统一技术标准,提高政务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等多种应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在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构建以后的电子政务系统中,注意信息安全问题十分关键,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给电子政务的重要作用时,应该最大限度的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

作者:洪茹 单位:广西经济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常永新.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分析[J].人民论坛,2011,14:234~235.

[2]陈晓芳.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156~157.

[3]侯亚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03:19~21.

[4]山浩哲,彭晓明.探究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5,15:9.

[5]陈身洪.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1,01:80.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文3

>> 如何走出电子政务信息孤岛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获取方案研究 知识管理视角下电子政务信息工作流程再造研究 分析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探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现状及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改进 浅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初探 浅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探析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中心的研究 VFT视阈下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路径构建 电子政务云信息安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公开问题调查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安徽80万企业质量信用实时可查消除“信息孤岛”[N].广西新闻网,2014..

[7]Michael Armbrust,Armando Fox,Rean Griffith, et al.A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4):50-58.

[8]吕元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4):106-109.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安全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是我国政府部门构建的一个可以进行实践工作、实际管理的工作软件,它以网络平台作为自身依托,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出功能,可以对众多事务进行处理,让各个政府部分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水平获得提升。但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需要借助网络,目前网络环境较为复杂,有众多隐患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产生威胁,而且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也容易让网络病毒拥有可乘之机,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为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1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1.1信息安全方面

非授权访问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用户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进入网站,对网站内容进行访问,这些用户的行为存在着一定非法的性质,因为他们避开了系统中所拥有的访问控制机制,这些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对网络、网站进行访问是时会进行各类破坏活动,例如非法操作、网络攻击等,给电子政府系统软件的使用造成影响,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与信息丢失的情况,这些信息包括可以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的账号、密码,一旦有人掌握了这些账号、密码,他们就有了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所使用网络进行攻击的条件,造成网络内部攻击。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70%以上关于电子政务统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攻击来自内部,这充分说明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上存在着信息安全问题。

1.2网络安全方面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电子政务网络性能的优越以及规模的扩大,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增加了原有的通讯线路,通讯线路增加的直接结果就是改变了网络原有的环境,提高了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电子政务网络自身抵抗网络风险的能力较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很容易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网络在逐渐普及,每个人都有上网的权力,网络环境也因此而变得复杂,这增加了网络安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网络的威胁。在网络安全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面临的安全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网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网络结构会因此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导致网络性能出现问题,给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带来众多安全问题;其次,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存在着众多的工作模块,这些工作模块负责不同事务的管理,例如财务、人事,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不可缺少的,但正是这些工作模块降低了网络稳定性,很容易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1.3数据安全方面

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与其他软件、其他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很多进入到电子政务网络内部,被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使用的数据安全性难以确定,由于电子政务网络的不稳定,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很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如果电子政务软件使用的数据中含有黑客攻击或木马病毒,那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重要信息会因此而流失,部分机密文件也也会因此而泄露。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这一方面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较为严重,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时应该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2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

2.1控制用户访问

政府部门应该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对各类用户访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行为加以控制,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以及使用设置权限。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访问规范、使用规范进行编制,外来用户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行为以及操作都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减少外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应设置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对一些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减少因信息传输产生的安全问题。如果存在网络入侵问题,应及时警告入侵者并高职管理员,降低这些非法行为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造成的危害,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

2.2建设安全网络

有些政府部门过于注重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他们会选择建设独立系统的网络,这样的结果是网络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是无法实现与其他方面的信息共享。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建设安全网络,让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运行是最为重要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网关的建设,减少其他类型信息的进入,将自身的信息中心与电子政务网络进行合并,电子政务网络可以对信息以及电子政务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因此对网络的整体情况进行掌握,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及时的排除,对安全网络进行建设。

2.3保护数据信息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的数据信息与政府工作有着直接关联,如果出现问题会对政府工作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电子政务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安全防范,加强对自身数据信息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软件内部文件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其次,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建设数据库,对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再次,对数据传输通道进行管理,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篡改、假冒等情况,让数据信息的安全得到保障,让数据信息能够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巧玲.云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范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02):14-15.

[2]刘明良,涂涓.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及网络安全性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08):109-110.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政府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优越性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利,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第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第四,提高政府的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

第五,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政府官员可以及时并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这样可以广开言路,促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

在我们看到电子政务这么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不能为其优越性所迷惑而不去注意其存在的缺陷。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

所谓“电子”,主要是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主要是指政务变革的实现。多年来,我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政务”的实现方面,遇到了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本能够保证建设需求,技术手段的实现并不困难,而难点是“政务”方面的实现。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型”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问题和弊端,因为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

(二)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三)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

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一)借鉴先进经验

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第四,电子政务的实施应与国家当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紧密配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面对未来发展需要。

(二)加强宣传

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

(三)主动接受民众批评

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

(四)完善法律法规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五)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

(六)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小结

只有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8.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范文6

目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构建系统完善的电子政务的法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目标。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则是加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为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是我国政府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优化,将政府服务从人工服务转变为电子服务,以形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提高政府事务处理效率,以便为社会、为人民全方位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应当包括电子政务基本法、电子政务经济法、电子政务技术法、电子政务信息法、电子政务行政法、电子政务监督法等法律,从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基本内容、财政资金、技术与标准、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电子行政行为效力等方方面面对电子政务涉及问题作出规定,形成体系化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电子政务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利于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为人民服务,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

3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主要经历了2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90年-2000年)是电子政务的产生,包括各级政府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转变传统的信息方式,将信息在网上公布与实现网上办公与办公自动化。第二个阶段是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电子政务立法也可大体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要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维护网络安全的法规。在这一阶段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电信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也取得了有意义的突破。主要表现为较高阶位的立法,例如《电子签名法》、《行政许可法》肯定和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此外,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广州市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首次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2004年天津市颁布了《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这不仅为天津市当地电子政务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为我国将来电子政务立法具有借鉴意义。[2]

4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4.1电子政务立法效力层级较低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层级较低,缺乏国家层次的指引性法律。由于法律法规的立法层级低,这就导致电子政务建设中经常出现法律冲突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因为利益问题,会选择于本地方有利的法律法规,各级各地政府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尽相同,造成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秩序的混乱。不仅如此,低效力的电子政务立法还会导致地方政府执行力度减弱,由于地方政府政策与法规办法的规范性与效力弱,因此不利于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规范电子政务更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电子政务立法效力层级较低,不仅影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我国目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阻力。[3]

4.2电子政务立法散乱,无法形成体系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网络建设缺乏统一、建网不规范、办公应用系统割裂、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浪费严重、信息孤岛等普遍问题。这对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统一构建形成阻碍。[4]电子政务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5]电子政务立法应该先做出统一的规划,系统的确定其他方面的与电子政务配套的立法。我国除了在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外,并未制定对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立法。此外,地方政府所制定的许多法规之间互相存在冲突,不便于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形成。

4.3电子政务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但是由于强制性和规范性不够,各地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发展建设情况不同,因此各地政府参照实行情况各不相同,不能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问题。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各地电子政务的参照标准不同,因此导致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共享,许多设施存在重复建设的浪费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5构建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对策

5.1加快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的相关立法

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并不完善,很多地方一味注重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信息黑洞”等不良情况。从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对于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应该考虑实用、避免重复建设、多重利用等问题。然而,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在实际建设中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因此我国相关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应涉及财政资金的来源、资金预算、使用情况等,引导地方政府对电子政务资金的正确使用,力争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此外,还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来解决我国电子政务方面“数字鸿沟”的问题,将资金扶持等政策列入电子政务相关法律中,例如可以将财政资金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加大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培训方面都予以资金支持,将一系列办法政策写入相关法律条文中。

5.2完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法律法规

电子政务使得原来科层制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中间层被大大压缩,底层出现横向融合趋势,其规模日益扩大。[6]我国对于精通电子信息方面的高技术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大;此外,随着政府业务的转型,智能化业务更多的取代了传统手工业务,传统的政府工作人员对新型业务也很难适应。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有效推行电子政务的前提,因此政府可以对传统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新型业务的定期培训,普及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知识,将传统的政府工作人员转变成新型政府所需要的电子政务人才。另外,我国政府要想壮大电子政务人才队伍,还要向社会招聘具有一技之长的专职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政府的转型。所以,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子政务人才的培训、资格认证及上岗制度。设立专职电子政务人才资格认定及培训上岗制度。因此我们急需在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方面制订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确保电子政务人才能脱颖而出。

5.3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如今各国都在运用市场机制来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通过发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直接投入的传统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长足发展还需降低与节约电子政务的成本,而电子政务的市场化能够带动企业与民间的投资,使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当然,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基础之上,也就说,企业既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促进了本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与相关产业发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将电子政务建设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法律政策、加大投资、减免税收、市场引导等方面的手段来扶持与培养本土信息企业,发展壮大本土信息企业,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后方保障。

5.4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国外电子政务在这一方面做的就比较好,他们关注电子政务的实效,双向互动式的电子政务网络配合效绩评估机制,更好的为群众提供服务。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并不是简单要求实现政府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将电子和网络作为手段,去实现政务工作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因此,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方式简单地搬到网络上。国外电子政务立法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电子政务的指向是为公民服务,并且这种服务方式相比传统方式而言更加快捷、便民、节约。电子只是一种手段,而在很多地方我们还秉持这错误的观念,仅仅把电子政务建设当作应付上级的“门面”。因此,建立我国的效绩评估机制有利于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向良性方向发展。例如我国各省市可以按级别设置相应的绩效评估委员会,设定合情合理的评估标准与评估程序,进行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方面的绩效评估,以此促进各级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点必须是不能忽略的,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务,而提高政务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因此,不能只顾发展电子政务而忽略了政府的根本宗旨。[7]

6结论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在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构建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推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构建并不十分完善,构建我国良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仍需在实践中继续探讨。

作者:吴凡 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健.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构建与实现——有关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5:224.

[2]黎建勇.国内外电子政务立法现状及比较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27:147-148.

[3]吴银雪.小议我国电子政务法率法规体系建设[J].办公室务,2013,05:249-250.

[4]于.服务型政府视域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5]曾军.电子政务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