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1

Abstract:The E-government impels the powerful engine which the service government constructs. In unifies in a big way 17 regarding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service government's related reques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 elaborated the E-government to constructed the service government to do uses, to point out our country E-government the question which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exi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service government advancement.

关键词:电子政务 服务型政府

Key words:E-government service government

作者简介:杨 一(1986-),女,辽宁人,西南交通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

一、 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

1提升政府服务理念

推进电子政务可以满足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所需要的,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功能环境。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得以贯彻。

2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以服务行政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方法论深刻内涵,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改进的重大创新理论前提,它本质上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实施以服务为目的,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可以为政府提供新的理念,引导政府组织机构进行积极的调整与变革,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电子政务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和应用工具,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节约了原来靠人脑处理文件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高效。

二、我国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些地方或部门过多地重视了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和政府对社会监管的信息化,而忽视了政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

2缺乏合理规划和统一标准,缺少统一的组织机构。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至今都尚未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3重硬轻软、重电子轻政务。主要表现在:对电子政务基础架构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应用开发。目前存在一个明显的观念误区,即认为设备越先进越好,一些地方或部门出现了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档次、甚至相互攀比的情形。

4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目前仅仅出台了一些简单的行政法规用以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而在具体的电子支付、信息安全和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还比较欠缺。

三、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发展我国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对策

1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方式

随着2008年5月1日,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施行,电子政务建设自身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将得以实现,而设立便于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门户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方式。

政府门户网站最基本和根本的是实现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图3-1)。通过门户网站将信息集成,并在前台自动处理,然后通过后台传递给相关业务部门办理,待业务处理完后,系统自动将结果通过实时电子邮件等形式通知用户。

图3-1电子政务服务模型流程

通过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一方面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将传递集成在服务端。用户根据要求在最初录入一次信息后就不用再提交信息和涉及该流程的运转,只需等待最终的处理结果,这实质是在服务端集成。用户端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大大简化,大大降低了他们在享受服务、办事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成本。

2发展我国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对策

(1)定位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模式。政府信息化和网上办公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整体上进程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进一步暴露。其中最主要的是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目标模式定位问题[3]。在现阶段,把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定位在“服务导向型”,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公众需要的。

(2)确定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电子政务建设机制。服务顾客机制,顾客服务导向的确立,使得公共部门得以打破垄断、公开目标和结果以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感,在给予公众更多、更好选择的同时,也给电子政务的引入创造了便利性前提条件;鼓励参与机制,政府立足于服务,但是提供何种服务需要公众来决定,参与是民主政府中公民表达利益的途径。创新机制,一方面要着重于制度创新。另一方面着重管理上创新,它将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明确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其次,要统一电子政务标准。最后,推动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4)提高公共服务型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与质量[4]。第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政府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第二,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政府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开发便民的服务项目,建立和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第三,注重客户关系管理。鼓励公民和企业参与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更切合他们的需要。提高行政体系对外在环境的敏感性和回应性,更好地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增加顾客满意度及对政府的信任。

参考文献:

[1]王长胜.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J].信息化建设,2008(4)

[2]董靖.杨瑾.刘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创新服务型政府〔J〕.江淮论坛,2005,(4)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评估模式 指标体系

一、前言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绩效评估,这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因而,要不要绩效评估已经不再是争论的焦点,而评估什么、怎么评估才是目前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并形成了五种主流的评估模式。然而,这些评估模式都是针对各自关心的电子政务需求问题、面向各自关心的评价对象以及采用各自的价值理念而设计打造的。它们有的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估,有的是对电子政务发展程度的评估,有的是对电子政务实施后社会影响的评估。尽管这些评估模式各有优势,并且都归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范围内,但都很难做到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估。

在政府的责任和绩效日趋公开的情况下,电子政务建设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投入资金的产出效益,还会影响公民对政务的信任度和支持率。结合公民知情权高涨因素和“不可测量,则无法管理”的公共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只有通过科学、全面、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正确指引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上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道路。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电子政务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提出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系统的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的问题,以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估。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及意义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电子政务的实施存在着风险,电子政务项目属于高风险项目。联合国在2003年《联合国2003年全球公共领域报告:处于十字路口的电子政府》的报告中,就直接把电子政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浪费的电子政务,即“有投入,无产出”;第二类,无目标的电子政务,即“有产出,无效益”;第三类,有意义的电子政务,即“有产出,有效益”。该报告对全球电子政务的调研表明,经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失败的概率达60%~80%之高。鉴于电子政务的高风险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

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政府信誉和形象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是提高电子政务绩效的必要手段。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种主流模式及其对比分析

在当前开展电子政务研究的机构中,OECD、IBM、世界市场研究中心与布朗大学、埃森哲(Accenture)、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at Harvard University)、INSEAD等机构的研究最具代表性。这些国际机构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和指标体系。基于目前国内外的具体做法,本文引用上述机构的实践成果和研究思路,根据这些指标体系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五种绩效评估模式:模式一,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如美国Brown大学、埃森哲咨询公司;模式二,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如IBM公司;模式三,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如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模式四,关注全社会的网络绩效,如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模式五,提出基本的评估准则,如OECD。

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种主流模式进行的对比分析见表1。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几种评估模式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既各有优势,又各有缺陷。这些模式都是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多样性产物,各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都是针对各自关心的电子政务需求问题、面向各自关心的评价对象以及采用各自的价值理念来设计而成的。因此,这五种模式对各自所关注的电子政务特定层面或对象的绩效都能很好地完成评估,但都难以独立地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多维的评估。不过,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之时,上述每一种模式都有其可以借鉴的优势和特殊价值。

四、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构想

⒈集成评估模式的由来和定义

本文运用集成化的研究方法,借鉴每一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先进经验和特殊价值,以及各评估指标体系的共同特征,希望能够提出一种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系统评估的集成模式。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它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和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集成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完备性、参与性、成熟度、产出、结果、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多维的评估。

⒉集成评估模式的框架

根据定义,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包括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完备性、参与性、成熟度、产出、结果和影响的评估,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集成评估模式具有多维性,它从多种不同角度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进行评价。但电子政务建设内容的相对确定性决定了集成评估的对象和内容也是相对确定的。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集成评估模式能对电子政务这一相同的对象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纳入评估内容后的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框架如图2所示。

⒊集成评估模式的实质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实质应当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⑴产出(Output)层次

电子政务的绩效可以表现在建设的“纯产出”方面,例如:政府网站,光缆、电话、电视等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操作平台等成果。

⑵结果(Outcome)层次

电子政务的绩效可以表现在建设结果的经济(Economy)和效率(Efficiency)两方面,也就是说,提高电子政务建设能否节省政府的经济成本,能否加速工作流程,能否提高工作效率。

⑶影响(Impact)层次

电子政务的绩效还可以表现在建设的社会影响方面,最重要的有两方面:其一,效益(Effectiveness)和公平(Equity)方面,考察电子政务能否促进社会的整体效益和社会公平的进程;其二,责任(Responsibility)、回应(Response)和代表性(Representation)方面,考察电子政务能否提升政府的责任,对公民的回应力,扩大公民对于政务的代表权限。

根据以上界定,我们对五种主流评估模式和集成评估模式的实质进行对比分析(参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五种基本评估模式在实质上各有侧重,但又无法在三个层次上统筹兼顾,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集成评估模式综合了“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是比较全面、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它不盲目应用“产出”层次的指标来衡量整体的社会效应,而是突破“产出”层次的评估,向“结果”和“影响”层次的评估发展,并以此为重点而形成综合性的绩效评估。

⒋集成评估模式的意义

除具有其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所具有的意义外,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还具有以下特有的意义和优势:

⑴更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从过去局部推进的状态,进入了整体规划、网络整合、数据集中、应用层交互的阶段;从过去硬件主导、技术驱动的阶段,进入了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业务需求为动力的发展时期。过去那种单纯评估政府网站或硬件建设的绩效评估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新特点,已经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绩效评估在电子政务当前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方向引导和及时监测的双重作用,其评估内容、评估方式以及引导方向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集成评估模式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和多维性的特点,更能适应电子政务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它科学、全面、系统、准确、多维地评估电子政务的绩效,以评促建的方式,可以使电子政务建设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⑵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更加科学、全面、系统和准确

纵观五种基本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它们既有各自的优势,又各有缺陷。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模式虽然便于测评和量化分析,并且突出了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思想,但其测评是针对政府网站的外在表现,而非全程的管理实况,因此有可能出现误判;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评估模式有利于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硬件方面的绩效提升,有助于政府在长期建设过程中的资源节省和硬件的可持续发展,但其采用“技术决定论”的理念,重“电子”轻“政务”,容易忽略公民对电子政务的期望,使电子政务的建设误入歧途;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全面考评电子政务的绩效,得出总体上的结论,但在汇总和加权时存在人为增加误差的因素;关注全社会的网络绩效评估模式能够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全面的社会整合,得出更加全面、综合的结论,但其评估的面广、类多,因而面临着评估数据的来源困难、精确性差、相关性低和整合困难的问题;提出基本的评估准则的评估模式有助于强化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的建设思路,但比较笼统、宽泛,无法直接进行定量分析。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是借鉴上述各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特殊价值和各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它采用优势互补原则全面整合了上述五种主流模式,从不同角度对电子政务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因此它既有各种基本模式的优点,又很好地避免了每一种基本模式的缺陷,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更加科学、全面、系统和准确。

⑶更有利于正确引导和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检验体系,而事实上更是一个指导体系。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估能及时发现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地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效率、成本、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电子政务进一步向前发展,有利于提高电子政务产出的质量,获取公民的支持和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标准化指标,可以全面、系统、多维度地指出各级政府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内各级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差距,从而吸取先进经验,修正自身不足,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引领正确的方向。因而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更有利于正确指引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改善政府治理水平。

⒌集成评估模式的原则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需要在不同层次间操作,需要将各类人群的工作和其所在的组织职责连在一起,评估必须切实可行。为顺利执行评估,客观反映现实,正确引导方向,集成评估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⑴高屋建瓴原则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好战略管理,通过绩效评估,引导电子政务为行政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一高屋建瓴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全员参与。将绩效评估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一方面动员政府部门全员参与到电子政务质量提升的全流程中,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和公民的力量,使之以电子政务使用者的身份,提供革新的建议,甚至积极参与到改革进程中来。②保持沟通。将绩效评估视为传递改革建议的通道,建立起政府与公民、企业、社会组织保持沟通的机制,及时、准确、真实地掌握社会方面对于电子政务的意见和预期。③可持续发展。将绩效评估作为电子政务和政府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绩效评估作为推进改革最强势的外部动力之一,将积极和持续地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府的可持续发展。

⑵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①科学性的评估体系。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的评估体系必须准确体现出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电子政务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绩效集成评估体系要能够反映电子政务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平衡,体现电子政务不同时期的目标。因此,如何准确理解电子政务目标,如何将电子政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客观反映到评估体系中,是评估时需要首先注意的问题。②科学性的指标体系。电子政务集成评估模式的评估指标体系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注重指标的明确性。每个指标的选取都要有明确的含义和目标导向,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电子政务建设的客观情况;其二,注重指标的全面性。建立指标体系时,应筛选具有高度代表性和概括性的指标,注重指标的全面性、主导性,各个指标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力求全面反映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其三,注重指标的实用性。实用性指的是指标要易于理解,操作简单,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并且定性指标要尽可能转化为定量指标。

⑶一致性原则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要始终保持外部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①外部一致性是指集成评估模式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时,必须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目标等保持一致,准确体现出电子政务的建设任务和目标。符合这一原则,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才兼具可行性和指导性意义。②内部一致性是指评估体系、指标和数据要易于理解,要有统一的解释,不能够一个人用这种方式解释,另一个人用那种方式解释,不同的理解会带来不同的评估标准。

⑷客观性原则

评估具有主观性,评估是事物价值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因此,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评估中的差异性是无法排除的,只能尽量将其缩小。在评估中,要尽量减弱和消除主观因素,使获得的评估信息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在市场经济中,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政府和市民都非常重要。评估结果既是政府绩效的有力佐证,又是市民选择的依据。评估的背后隐含着民主监督的意识和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客观的评估可以引导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方向,改善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不完善之处;不客观的评估则可能误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引起公众的不满。因此,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必须坚持客观性的原则。

⑸透明性原则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过程与评估数据必须透明,评估需要公开让接受评估的对象进行跟踪了解。如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方法与过程不透明,大家就看不出评估什么内容,也看不出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透明度势必削弱评估的执行能力,甚至会葬送评估体系。

⒍集成评估模式的指标体系

⑴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①综合性和全面性原则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的指标体系的综合性、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对政府电子政务水平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指标的设置要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的情况,而不是局限于局部或某些具体方面;其次,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要有较强的逻辑关联;第三,在进行比较时,特别是在进行国家间比较时,如果指标过细,会带来许多模糊问题,难免会产生许多误差,而选用综合指标能够很好地规避误差问题。

②可操作性原则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所用指标的可操作性,以及数据采集的可获得性。另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政府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以便于数据采集。

③独立性原则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指标应可以独立地测评电子政务建设的某项具体内容,但不能与其他指标的内涵交叉、重叠,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评议,防止最终的分数含有重复增减的偏误。

④可比性原则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使评估结果能实现客体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

⑵集成评估模式的指标体系

依据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框架,遵循集成模式评估指标构建原则,结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构建出科学、全面、系统、多维的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参考指标体系(详见表3)。

五、结论

在电子政务理论和实践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绩效评估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识。本文将集成化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研究,在研究和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种主流模式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需求,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涵盖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完备性、参与性、成熟度、产出、结果和影响,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框架。

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更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更加科学、全面、系统和准确,更有利于正确引导和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它遵循高屋建瓴、科学性、一致性、客观性、透明性、综合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是一套科学、全面、系统、多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古汀,刘培一.中国电子政务2005年九大评价[J].电子政务,2006(1/2):56-75

胡大平,陶飞.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6):41-43

雷战波,姜晓芳.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综述[J].情报杂志,2006,25(12):13-17

李晓燕,孙晓娟.国内外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及评估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哈尔滨),2006(9):99-101

吕景刚.电子政务的模型与绩效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5

马连杰,胡新丽,张晓莲,等.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38-40

佟岩.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王德蓉.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及其指标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王立华,覃正,韩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2005,23(2):9-13

王雪华,葛冬雪.电子政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07(1):101-103

徐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5

杨云飞,白庆华.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8):61-65

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5):21-23

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J].探索,2004(02):36-40

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05(24):38-44

周慧文.基于应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2):89-90

周慧文.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的评估与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6

朱慧涛.基于“民众本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6

作者简介: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3

[摘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必要性、意义和发展前途毋庸置疑。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进展和趋势进行归纳和探讨,可以保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健康持续往正方向发展,减少发展过程中的失误,提高进展速度。本文从人们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意义的认识过程,电子政务和绩效评估这两个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基础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们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影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和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与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进展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阶段转移,强调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手段,更为人性化地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目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规模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急需研究提出科学的绩效评估理论,以规范、指导和评价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研究已确定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政府的行政理念、价值追求和职能责任等来确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制度机制制约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电子政务作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评估,通过对

各地区的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投资收益、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以及整体发展状况的对比,来了解差距和机会,激发变革勇气和发展信心,使政府在弥合“数字鸿沟”和消除“信息孤岛”的变革努力中不断地完善电子政务需求的政府基础,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以保持电子政务的生命力并符合公众要求与期望,同时为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建设指导。我国还制订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长期固定下来,帮助政府更好地控制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重视和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以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和缺乏效益,保证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电子政务建设预期目标的达成。

目前,国内已经有广东、江苏、青岛等省市开始着手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启动了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纳入政府日常管理活动的破冰之举。有关学者也开始就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总的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我国已在学术和实践领域提上议事日程。

二、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实际上,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还处于政府日常行政工作之外的一种边缘性地位,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也没有通过法律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为制度安排固定下来。如何实质性地、有效地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可专家学者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以前对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主要从政府网站外部特征入手,进行外评估。电子政务绩效的外评估无需制度建设,但基于国内非政府的评价机构发展不成熟,政务公开程度不理想,公民参与度不足等原因,即便是外评估,在我国恐怕也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障碍,使得评估方式只能局限于网站分析。如何使外评估提升到“公共满意度测评”的阶段值得研究者们深入思考。同时,仅仅评估电子政务的外部绩效是不够的,评估电子政务的建设绩效时,还应包括流程优化、制度建设、成本投入等内部绩效。

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内评估是建立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项目费用-效益分析”、“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这三大制度基础之上的。然而,这三大制度基础在我国几乎都不存在。首先,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尚待启蒙。如果说美国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正在破解XYZ的话,中国则还在呀呀学语ABC。从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开始政务改革,大概落后于发达国家百年以上。《政府信息开放法》即将颁布,专家们建议尽快制定《隐私保护法》,逐步实现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跨越。其次,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形同虚设。《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86年获国家计委采纳。《方法与参数》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评价方法,也就是国际上通行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它要求从国民经济全局对项目的投入及产出进行识别、计算、衡量。但是我国政府的投资极少受到约束,率性而为是家常便饭,且政府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世所罕见,即使财务评价也常以“可批性研究”对付项目审批而已。结果,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极少应用,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形同虚设。再次,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刚刚提上日程。值得高兴的是,针对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已经提上日程。目前财政部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做到把政府的全部资源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也未能准确地把握完成绩效目标需耗费的成本,还不具备科学地确定由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履行一些公共服务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不具备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的条件,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有待规范和完善。

这三项制度中,最难的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次难的是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因此,有关学者提出从政府项目费用-效益分析入手,建立粗略的项目评价制度。以费用效果分析暂代费用效益分析,用定性的、非货币化的“效果”对政府项目进行简单评价。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薄弱,难以在近期内实质性地推进内评估。如果不顾及制度基础,把政务绩效评估单纯视为一项技术、一种方法、一套指标体系,那就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研究如何以法律制度规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然后在实践中渐渐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

目前,有关研究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还没有形成同意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价结论无法横向比较。对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何种评价方法,评价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绩效,以上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研究成果中仍找不到答案。也就是说,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存在严重的缺失。其中,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尤其不足。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涉及到的职能部门日益广泛,面向的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化,产生的社会影响十分深远,其绩效构成更加复杂,应用环境更加多变。曾有学者试图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但在我国当前制度缺失,技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完整可行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强行建立指标体系无补于事。当前提出的指标体系大多指导思想是计划思维的延续,不能确定由谁来推行体系,指标设立本身也欠科学。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关键点,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指标体系将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此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其他方面,如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绩效确定方法等也是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和不断前进的实践经验获取中,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前途明朗。

同志曾指出,“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这才有意义”。电子政务建设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不只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从政治的高度进行考虑,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国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功执行的要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07-20.

[2]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渐进战略[J].电子政务,2005,(24).

[3]张锐昕,吴江,杨国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重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4

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是县政府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努力打造"数字富顺"的具体行动。前面,罗思远同志就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和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都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县正处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时期,处于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关键阶段,电子政务作为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先导工程,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增强行政透明度,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直接,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执政理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

总之,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突出重点,确保进度

(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一是要规范网络建设。要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发挥好公共网络平台的效率,推进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网站建设。在20xx年3月底前,依托电信网络,各镇乡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建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门户网站)。三是要确保网络安全。各镇乡、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确保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政府专网)的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等公众网络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专网专用。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要抓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梳理。各镇乡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全县规范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重梳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政府部门职能、业务事项的信息。二是要抓好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各镇乡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信息的填报工作,按照"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审核把关。三是加快政府信息平台的建设。各镇乡政府要按照省、市、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依托政府网站建设好信息平台。

三、强化措施,加强领导

(一)要高度重视。县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县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确定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尽快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和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要精心实施。要严格按照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和今天会议精神,尽快落实经费和人员,及时组织实施。同时,县政府电子政务办和电信公司要深入各镇乡、各部门、各单位,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督促制定实施计划,切实把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工程;信息化工程监理;电子政务工程监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信息化、电子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及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出现了空前热潮,由于电子政务工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其成为信息工程监理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一、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国家机关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政务管理与服务的行为。一方面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建立基本的服务工作平台,实现政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另一方面采用交互式手段,通过电子化渠道实现与政府内部各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达到由传统政府管理职能向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服务职能转变的目的。从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G to 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Business,G to B),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Citizen,G to C)。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信与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网上实现,目的是打破现行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和时间、空间以及条块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服务。

二、电子政务工程及电子政务工程监理

电子政务工程一般可分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应用以及系统管理等部分,电子政务工程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电子政务应用可分为面向办公的应用系统和面向公共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安全支撑平台可为网络层、应用层支撑和业务应用层,为电子政务工程提供安全支撑服务。

电子政务工程是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是科技含量较高、资金投入较大的工程,也是风险较大的工程。一是该工程的综合布线、网络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安全子系统建设等,涉及信息系统建设各个方面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如果缺乏有机衔接,容易造成工程隐患;二是该工程要实现政府之间、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众的信息切换与交流,其安全要求高,如果不慎,将会造成安全隐患;三是该项工程需要许多掌握政府办公与管理业务知识且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工程的设计、研发与实施,这样才能使工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而此类人才的缺乏,容易造成工程在今后应用上的隐患。

除了技术、安全和人才的因素外,管理不当也是造成工程风险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1世纪初,美国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中,按照预算、质量、工期3个指标来衡量,大约28%是成功的,23%被撤销,其余的工程只能算是部分成功。类似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质量不达标、工程超预算、工期延误等问题,致使有些工程迟迟不能交付使用,或者已经建设完成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资金,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工程管理(监理)跟不上,缺少建设经验,不能严格按工程建设规范办事应当是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化工程建设中,通常强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同理,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打破承建单位或系统集成商在工程建设上“一统天下”的格局,合理规避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确保业主单位的利益。借鉴国内外信息工程监理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形成由业主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三方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三、通常电子政务工程监理

作为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工程监理具有通常意义下的信息工程监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监督,协调理顺业主和承建方之间的各种关系,对建设项目实行高效的管理。其监理的核心在于“三控两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使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双方的关系。“三控”是监理工作的目标,“两管”和“一协调”是控制手段和措施,是为实现“三控”而服务的。

一般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要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特别在工程出现重大变更时,严格审查和核定资金使用,确保资金投入、维护和管理的合理比例,避免资金的浪费,使其得到合理的使用。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项目监理过程中,不要把投资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将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投资控制在计划投资的范围内,应当认识到,投资控制是与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相关联的,它是实现整个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所实施的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现投资控制的同时需要兼顾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进行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一般要掌握整个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特点,了解工程强度,掌握较确切的工程量,周密分析施工步骤和方法,通常采用事先控制、全程监督和事后纠偏的方法,使建设的实际进度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确保项目建设工期;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在监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根据关键性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点,确定其质量控制的目标和任务,严格审查关键性过程和阶段性结果,检查其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要求。一般采用事前控制、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估的方法实现质量控制。同时,还要对所有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人员的资质、素质、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对个体工作的质量进行测评,这也是工程项目质量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个体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之初,要在监理单位的协助下,业主单位与承建单位签订科学规范的合同,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及时分析合同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妥善处理工程变更、工程延期及延误、费用索赔、合同争议和违约等纠纷;进行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是指要妥善管理在监理过程中监理方输出的文档资料和承建方、业主方提交监理方的文档资料,对三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和活动作监理记录,并要求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妥善保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文档资料,与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共同对工程中其他方的重要信息保密,尊重其他方的知识产权等。为此,要保证信息收集的渠道畅通,保证工程项目监理信息能及时地存储到计算机系统中,并做到目录完整、层次清楚,结构严密、表格完备,且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报送监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使得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工程建设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信息资源;进行工程项目全面组织协调主要指建立业主方、承建方和监理方的三方沟通机制,如例会制度、专题会议制度、里程碑会议制度、文件传送制度等,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更、争议和索赔等。要把全面组织协调工作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使工程建设各方充分协作,有效地执行工程建设计划,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四、基于电子政务工程特征的监理

1. 电子政务工程特征

与通常意义上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相比,电子政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自身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突出强调系统的安全性、重点体现“政务”的特性、整体系统建设具有复杂性。

安全性原则是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灵魂。为此,在施工监理时,应着重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审查、督导和监控,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涉密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和要求做好项目的监理,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可靠。

电子政务工程是一个大型综合应用系统,以“政务”为主,即政务办理、政务服务、政务管理。因此,工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应遵循软件工程开发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工程在基础网络平台、安全系统平台等建设中,又具有“电子”工程建设的特性。因此,在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监理时,应兼顾这两个特性,按照相关的监理方法和手段开展监理业务。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涉及综合布线、网络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安全子系统建设等,几乎覆盖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工程监理中应充分认识,针对工程中不同的项目和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监理方法,考虑不同的监理重点。

2. 电子政务工程监理

根据电子政务工程模型,电子政务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为:①基础网络建设监理。其中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集成、服务器平台集成的监理;②安全支撑平台建设监理。其中包含证书认证服务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服务系统、授权管理服务系统、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基础安全防护系统的监理;③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监理。其中包含统一接入层、门户解析层、Web服务层、集成/交换层、应用服务层、基础服务层的监理;④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监理。其中包含面向办公的业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网上审批系统、网上申报系统、政务信息系统、政府决策支持系统、政府会议系统的监理。上述监理中,基础网络建设监理与普通计算机网络建设监理相似,但应突出抓好系统安全方面的监理。此外,从电子政务工程的特点来看,监理的重点应放在安全支撑平台建设监理、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监理、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监理这3个方面。

3. 电子政务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理要点

结合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以及电子政务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在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的各个阶段,电子政务工程监理工作应当有自己的侧重点。

工程实施前:①应对设计需求进行监理。包括总体方案监理、项目建设施工批复检查、承建单位资质审核。重点是总体方案中的网络体系结构、工程涉密、系统安全体系设计的监理。②应对施工准备进行监理。包括项目实施人员审核、现场环境保密条件检查、施工方案审核。重点是监理实施人员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具有安全保密资质,施工场所、设备的保密措施与保密制度等。

工程实施阶段:①应对产品与设备的选型进行监理。重点是接入设备选型、运行状态观测、产品安全性检测等。②应对设备、材料进场检查。重点是对系统中的信息安全设备(如防火墙、物理隔离设备等)、关键设备、进口设备等的品牌、类别以及行业或国家许可证书进行检查,并对上述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③应对综合布线工程监理。重点是政府内网和政府外网是否进行各自独立布线,线材是否为达标的屏蔽线材。④应对网络系统集成进行监理。重点是,若属于涉密信息系统的电子政务工程,其建设标准应符合《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系统审批暂行办法》(中保办发[1998]6号)的要求。⑤应对安全支撑平台建设进行监理。包括平台的安全保密性能,各安全支撑子平台系统的技术性能等。重点是系统的建设安装应符合保密要求,平台的各关键设备应有合格的防泄密、防窃密装置,保密措施应与信息的密级相一致。平台下的各个子系统应具有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等措施。

工程验收与交接阶段:①应对系统初步验收及试运行监理。包括初步验收、安全性能验收、试运行等。②应对竣工验收进行监理。包括向有关部门提供系统用途、软硬件配置、安全保密技术措施、涉密系统运行状况的报验材料,配合主管部门进行现场考察测试,接受专家组的评估与鉴定,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改进后进行再验收。③该阶段还应对工程建设的相关文档进行验收。

工程验收后,为确保各项安全技术的实施与管理,还应协助、督促业主做好安全管理与安全制度建设工作。

五、结束语

电子政务工程多属于大型信息化应用工程项目,其投资大、周期长、意义重大,与业务应用紧密结合,与政府能力的塑造息息相关,项目的成败或关系民生,因此确保此类工程的建设成功必然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目前,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引入信息工程监理机制,并有效地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监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电子政务工程监理过程中,应遵循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普遍规律,较好地把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特征与原则,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使工程建设按照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以及设计方案有计划、按步骤实施,对工程建设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对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度、保护政府在工程建设上的投资、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电子政务工程成功率和回报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业主方的投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宁家骏. 电子政务工程实务概论[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6.

[2] 谭伟贤. 信息工程监理设计、施工、验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王玮,刘宏志,徐全平,等. 电子政务与信息工程监理[C]. 首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4] 刘宏志,徐全平,葛乃康. 我国信息化工程监理体制框架的探讨[J]. 标准与技术追踪,2004(9).

[5] 吴紫丹. 信息系统工程第三方监理模式探讨[D].福州: 福州大学,2005.

[6] 张洪石,陈劲,付玉秀. 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6) .

[7] J Art Gowan Jr.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IS Project Performance[J]. The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5,18 (2):235-255.

[8] David C Yang and Liming Guan. The Evolution of IT Auditing and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 in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s[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4,19(4):.544-555.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 电子政务 模式

电子政务的兴起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掀起了政府管理模式的革命浪潮。近几年来,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电子政务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政府部门使用电子政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平性、公开性提供了保障。一般情况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网站应用模式、微博应用模式和微信应用模式。

1 计算机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中的重要作用

1.1 确保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以居民身份证为基础,建立了能够掌握全国人民基本信息情况的数据库,像是各企业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国有资源的信息数据库、宏观调控的经济基础数据库等,在这些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又建立了以政府公文和政府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办公业务资源信息库,利用计算机对信息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与整合,确保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1]。

1.2 建立交Q体系的参考标准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对互联网技术进行研究,积极推动政务资源的信息化发展,建立合理的交换体系工作安排,组成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小组,专门落实与电子政务标准化相关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战略性的意见,推动政府政务资源的信息化发展。2006年,我国政府正式出台了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相关的文件,对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进行展望。近几年来,政府一直都没有降低对电子政务的关注程度,不断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研究与完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规模性的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体系。

1.3 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机构

信息安全管理具有涉及方面多、覆盖范围广的基本特征,所以在实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时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建立有效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机构,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面对危险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且及时的制定正确的防范措施,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提供基本保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行协调与沟通,确保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妥善的保障[2]。

2 计算机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研究

2.1 计算机电子政务网站应用模式分析

党政机关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对社会进行管理,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计算机电子政务网站作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在党政机关工作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建设“透明、服务、民主”的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趋势,应这一发展要求,政府网站的应用模式也应该逐渐完善。目前,我国政府正在提升电子政务网站的三大职能,分别是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3]。

2.2 计算机电子政务微博应用模式分析

计算机电子政务微博应用模式主要分为四种:政务微博的信息模式、政务微博的信息询问模式、政务微博的舆情信息搜集模式和政务微博的举报与反腐模式。政务微博的信息模式与政务网站的信息模式相类似,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政务微博的信息字数都是比较少,具有多样化、碎片化的基本特征。政务微博的信息询问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通过微博来征集广大网友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另一种是利用微博的“微访谈”功能。政务微博的舆情信息搜集模式是指对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找到其中与政务信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信息对社会舆论的走向进行掌握。

2.3 计算机电子政务微信应用模式分析

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常用的一种社交软件,每天人们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微信上面,政府部门也应该抓住这一特征,将电子政务与微信相结合,实现计算机电子政务微信应用模式的稳定发展。政务微信与政务微博最大的区别就是微信仅限于信息的收发,并且需要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才能够在计算机上登录,其沟通方式与微博中的私信功能类似。通过对政务微信应用模式的分析,我们能够总结出政务微信具有权威性、隐私性、标准化、互动性、低成本性、针对性等基本特征[4]。

3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我国电子政务进行的如火如荼,传统的政务形式也逐渐向信息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全面建设新常态下独具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政府在推行电子电子政务改革的时候,应该从网站、微信、微博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应用,充分发挥出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保障政务信息的安全性,为政府部门的政务处理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宋辰皓.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2]唐义飞.物联网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