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文1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及社会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P5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P162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P294

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内容和信息,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P392

思想政治教育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P324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二】简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P9

1、按范畴性质分: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

2、按范畴作用分: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重点范畴、具体范畴

3、按范畴体系分:高层次范畴、中层范畴、低层次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P17

1、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2、思想与行为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

3、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4、思想与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P12

(一)特征:1、客观性

2、流动性

3、抽象性

4、阶级性

(二)功能:1、认识功能

2、方法功能

3、构建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P15

1、起点范畴:思想行为

2、中心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传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4、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

5、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构建的原则:P24

1、实践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创新原则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P35

思想政治教育以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作为理论基础。

1、以整体性的科学体系为指导

2、以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征:P45

1、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3、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P66

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

2、渐进与飞跃相结合

3、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

4、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八、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回应:P71

1、坚持以理论为指导思想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原则

4、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思想政治的着力点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视发展:P83

1、领域发展:向宏观领域、未来领域、微观领域和“生活世界”发展

2、功能领域:向超越功能、多样功能和创新功能发展

3、形态领域:向主导型、交往式、网络式发展

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P115

1、实践性

2、阶级性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规律:P127

(一)服从:1、受社会政治制约

2、受社会经济制约

3、受社会文化影响

(二)服务:1、为社会政治发展服务

2、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P130

1、导向功能

2、保证功能

3、开发功能

4、育人功能

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P136

1、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P149

1、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2、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

3、道德教育的基础

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P166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目的性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

十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结构:P169

1、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

2、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

3、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4、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5、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P173

1、引导政治方向

2、激发精神动力

3、塑造个体人格

4、规范调控行为

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P177

1、政治价值

2、经济价值

3、文化价值

4、生态价值

5、时代价值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规律:P189

(一)途径:1、灌输途径

2、接受途径

(二)规律:1、神行统一规律

2、真善美统一规律

3、虚实转化规律

二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本质表现:P202

1、对政治教育的主导

2、对思想教育的主导

3、对品德教育的主导

二十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客观基础:P205

1、社会经济基础

2、社会阶级基础

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功能:P207

1、规范功能

2、评价功能

3、控制功能

二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P209

1、教育主体的多样性

2、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3、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4、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5、教育考评的多样性

二十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P213

1、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两者辩证发展

二十五、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价值:P217

1、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对个体政治价值、信仰价值、道德价值选择的主导

2、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对社会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

二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P236(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

2、教育客体

3、教育介体

4、教育环体

二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分析:P241

(一)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

2、教育客体起主动作用

3、教育介体起纽带作用

4、教育环体起条件作用

(二)主客体的关系:

1、民主平等关系

2、双向互动关系

3、主导与主动关系

4、相互转化关系

(三)结构方式:

1、主体中心模式

2、客体中心模式

3、多元主体模式

4、等级结构模式

5、双向互动模式

二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P253

(一)个体目标:1、思想素质目标

2、政治素质目标

3、道德素质目标

4、心理素质目标

(二)社会目标:1、经济目标

2、政治目标

3、文化目标

二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P261

1、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

2、政治教育: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法、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3、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4、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

三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类型:P263

1、政治主导型

2、思想主导型

3、道德主导型

4、心理主导型

三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P264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核心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

三十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P271

(一)构成:1、教育者主体性

2、受教育者主体性

3、教育活动主体性

(二)层次:1、独立自主性

2、积极主动性

3、开拓创新性

三十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互动模式构建:P286

1、教育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2、教育伦理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3、教育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教育实践观:理论教育实践化

三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P295

1、按影响范围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2、按性质分:良性环境、恶性环境

3、按状态分:开放环境、封闭环境

4、按内容分:社会物质化境、社会精神环境

三十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功能:P297

(一)特点:1、多维性

2、复杂性

3、开放性

(二)功能:1、强化功能

2、导向功能

3、感染功能

三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方法、措施:P316

(一)原则:1、整体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二)方法:1、环境选择实验法

2、环境选择隔离法

(三)措施:1、优化传媒环境

2、优化单位环境

3、建设教育场馆和社会教育基地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三十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P321

1、集体学习情境创设

2、认知情境创设

3、人文感化情境创设

三十八、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P327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内在机制?)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2、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点等。

3、受教育出生者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另据、朋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7、现代大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记、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三十九、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P338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目标

3、拟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四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P367

1、疏与导相结合

2、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5、教育与自我教育

四十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发展:P373

1、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原则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主旋律教育,培养棉线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教育。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原则

3、自主性与社会化相统一原则

四十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P381

1、探索满足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咨询与辅导防范

2、发展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教育防范

3、推广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管理评估方法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四十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P386

1、针对性

2、综合性

3、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成立的基本条件:P393

1、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

2、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和控制

3、能够联系教育的注意和课题,并且能够促使两者之间发生互动

四十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和功能:P394

(一)特征:1、承载性

2、中介性

3、可控性

4、目的性

5、阶级性

(二)功能:

1、信息的承载和传导功能

2、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功能

3、渗透教育内容的蕴含功能

4、导向与养成功能

四十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P397

1、语言载体

2、行动载体

3、传统载体:谈话、开会、理论教育

4、现代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

四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准则:P422

1、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3、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4、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四十七、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特征、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P427

(一)特征:1、弱结构性

2、价值倾向性

3、前瞻性

4、动态性

(二)基本要求:1、决策科学化

2、健全决策组织体系

3、培养素质优良的决策队伍

(三)原则:1、目的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

4、预见性原则

5、可调性原则

(四)方法:1、专家研讨法

2、集体磋商法

3、经验谈判法

4、系统分析法

5、试点法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P444

1、职业形象:强健的体魄、兼任的意志品格、良好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

2、职业理想

3、职业技能:调查研究能力、思想宣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P45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P458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

2、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学研究; 人学视域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28-04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范式转换,对于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构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分支体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理论意义。笔者试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成果作以概括,以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意义和必然性

1.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意义

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张耀灿等指出,“关于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以及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人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想和信念等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只有以此为指导,以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为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才能在当今多学科体系发展中,扬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有相对稳定性和坚实理论内容、并为社会认同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1]

思想政治人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确立学科独立地位的需要”、“走出既有研究模式困境的选择”和“对当今时代要求的回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普遍存在“学科边界模糊”、“理论移植”、“借船出海”、“解题低效”等诸多问题,其症结在于:学界更多的是从政治和社会需要研究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的内在需要;更多地关注“为谁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的研究而相对忽视对“教育为了谁”这样一个事关教育本质的深层课题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要在鲜活的实践面前继续持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理论穿透力,要实现新的提升和发展,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从人学理论中找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理论和实践困境的方向”。“只有把人学原理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2]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是人学理论的生动实践,是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从二者的逻辑关系分析,人学是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人之现实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点,人之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方法和途径,人之全面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目标和归宿”。[3]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底蕴,体现着人性张力和教育诉求。“人的未完成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人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的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4]

2.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张耀灿等认为,首先,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是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其次,以人学理论为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基本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人学理论指导,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最后,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用人学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从“现实的人”出发,用符合人性的方法实施教育,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提升人、完善人。[5]对此,郑银娟等人也持同样观点。[6]

二、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追问

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主要从实践论和人的本质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从实践论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曹清燕等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乃是由物质生产、再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社会关系和意识五个方面或因素相互交织、相互缠绕的、共同组成的统一整体。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和人的一种精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的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人的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和现实化。人的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和人的生存性存在引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在于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存,其理想总是指向人自身存在的完善,其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生存的关切,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唤醒与提升。人的存在和生存的完善就是人的生成、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7]

从人的本质论入手,反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依据。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8]“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及与之相对应的需要构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三大人性基础,同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的哲学根基”。[9]从马克思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来说,“关于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逻辑方法,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出发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了目的。”[10]从人的本质来看,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实践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根源于人的本质属性之间的制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根源于人的本质的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根源于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11]当然,人的本质不是既成的存在,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存在。“人的本质生成性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多维性的人性依据,促进人的类本质占有和实现是人的当展的突出需要。”[12]

三、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是学科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科建构的条件和保障。学科理论的成熟和完善是学科体系确立的标志。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论研究代表性成果体现在万光侠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基础》一书,作者以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发展论,深入系统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不仅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而且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论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随后,他指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确立“以人为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把现实的人作为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把生活化作为现代人本思想的立足点,构建人性和谐作为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14]

雷骥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人性基础研究》一书,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书以六章加上导语和结语共八个部分结构全书框架,全面系统梳理了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脉络,坚持以人学为指导,多维度地论证了‘现实的人’是现代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本原性上全面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人性依据,深入分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具体规律、主要原则和方法的人性基础,为我们今天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15]

理论与时俱进才有恒久的生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生命力和实效性,就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础视野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性化和现代化超越。即:从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人格为本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的人性化超越;从单纯注重社会价值到坚持关注个体价值与关注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人性化超越;从片面的无个性的听话人到全面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完整人,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的现代性超越;从灌输模式到关心模式,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人性化超越;从单一价值标准到二元价值标准或多元价值标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超越。”[16]

四、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

从人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如下:

一是人学研究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张洪根认为,从人学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理论基础的逻辑完整性之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特殊性之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对象化活动之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功能科学之要求。”[17]同时,他还认为,立足于人学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必须坚持历史性原则,实施系统开放式教育;坚持对象性原则,实现主体、客体和环境的有机协调;坚持个性化原则,促进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坚持民主性原则,始终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8]

二是理论演绎和实践归纳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张增孝等学者认为,理论演绎和实践归纳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探究精神为依据力求体现四个原则: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力求展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学问题的特殊性;坚持点面结合原则,力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人学化方面有所为,进而以点带面,寻求整体突破;坚持贯彻指导理论为主原则,适当借鉴国内外相关进步理论,力求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有所建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力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能给部队以切实可行的指导,遵循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基本思路—要素人学化的逻辑框架进行研究。”[19]

五、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这一研究主要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

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建构研究。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目的,蕴藏着对人的生成、发展和完善的功能。“人是目的”这一根本法则应始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追求的至高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学为指导思想,以“人之生成”为切入点,以“人之主体性生成”为现实途径,从一个全新的视域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出以“生成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宗旨的本真的属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开放性与超越性决定了之生成的可能性,从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构建基础;如何生成主题性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构建途径,生成自由而全面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建构之目的。坚持理论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20]

人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部建构探讨。这一层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主体、方法、功能和对象等方面进行人学分析和转化。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由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创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价值中蕴含建设人本身的因素”,因此,“人是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大法”。[21]人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应体现不同的内涵和层次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的价值取向,现实性原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的基本原则,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定位”。[2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应从“道德本位向能力本位依次递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应达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内在统一”。[2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确立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新观念”[25]“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选择,应实现社会规范与激发创造的双向互动”。[26]“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个人与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双向建构”。[27]“人学视域下的德育对象不是抽象的人,是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28]

六、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强人意的原因,在于实践操作层面上存在着偏差。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片面追求社会目标价值,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异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于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且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的需要;曲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原则,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29]因此,用人学来指导,破除和纠正传统思想政治实践工作理念,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以人的本质二元性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中的一元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论基础之上,以人的价值的多元统一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单向定位,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论基础之上,以人的主体性双向互动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单向灌输,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同时,以人学理论为指导,注重现代人格的培育,注重人的独立个性重塑,注重从道德本位到能力本位的依次递进,注重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规范与自主创造的双向互动,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30]

总的来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值得肯定。研究涉及到教育目标、价值、主体、对象、方法和功能等诸多方面,学者在不同领域提出了创建性的观点,为我们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学科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意义重大。但是思想政治人学研究毕竟是一个前沿性课题,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薄弱,不够系统深入,主要问题如下:

其一,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尽管引起部分学者关注,但总体而言,学界关注程度不够,认识不足,参与不多,有代表性和创建性的成果自然也就有限。其二,理论研究欠缺。正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理论研究自然欠缺。现有研究比较分散,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基本理论、价值目标、主要内容、原则方法、运行机制、模式规程等系统整体性研究还非常欠缺。因此,对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人学教育”等问题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进行研究,表现在理论基础、对象范畴、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没有理论深度。其三,理论借鉴偏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学者大多以人学思想为指导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资源,而对于近现代西方人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学思想涉足较少,实乃理论研究的重大缺憾。坚持人学为指导,但不是拒斥和否定西方和中国传统人学思想,其思想精华理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只有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来审视、批判和汲取人类思想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才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论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视域。其四,理论与实践失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而相对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探讨和观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求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理论研究只有切实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6.

[2] 林伯海,李 堂.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微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11-13.

[3] 胡 凯,王灵芝.思想政治教育的之维[J].求实,2009(2):81.

[4] 刘翠玉.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41.

[5] 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2):38-41.

[6] 郑银娟,张凤阁.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1):302.

[7] 曹清燕,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J].理论前沿,2007(11):11-13.

[8] 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

[9] 吴惠林.从人学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与人自由全面发展[J].政治研究,2010(3):19.

[10] 温汉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审视——关于人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11):25-26.

[11] 侯玉基.论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03(3):56.

[12] 陈 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和多维目标[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1):170-171.

[13][31] 张耀灿,曹清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述评[J].理论研讨,2008(3):161,162.

[14] 万光侠.现代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建构的几个理论问题[J].济南大学学报,2007(6):30-31.

[15]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研究的开拓性力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评价》[J].思想教育研究,2009(2):93.

[16] 雷 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和现代性超越[J].济南大学学报,2007(6):40-42.

[17] 张洪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人学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01(4):19-21.

[18] 张洪根.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方法论原则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6.

[19] 张增孝,郭 政.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2003(1):87.

[20] 宋 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构建[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5:3-4.

[21] 曾长秋,曹清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兼从人学视角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J].湖湘论坛,2011(2):123.

[22] 张耀灿,曹清燕.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J].江汉论坛,2008(1):162.

[23][24][25][26] 张 立.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94-95.

[27] 孔祥华.人学视域下的个人和社会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6(8):83.

[28] 王宏伟.人学视界下的德育新探三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5(4):45.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文3

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思想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①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个体的发展,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受教育者个体各尽其才、各有所为,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才有机会将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文化的传播及政治的发展。例如,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受教育者个体具有性格、智力及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与区别,所以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不同类别的教育机构相继出现,满足了不同的受教育者个体不同的受教育需求,这便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一种很好的应用与发展。

1.2 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而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乐于接触新事物,做事情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方式,喜欢标新立异,这极易导致他们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因材施教”思想的目的在于结合不同受教育者个体不同的性格、智力与能力情况,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就要根据“因材施教”思想的要求,把握不同受教育者个体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确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人生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受教育者个体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③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能力,指引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思想要求教育者深入到受教育者个体当中去,把握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时发现受教育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引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品德与健康的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④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理想状态。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就要求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享受学习的过程,充分认识与了解受教育者,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帮助受教育者逐渐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以一种审美心态去瞰视人生,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2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2.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奋斗的方向;其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强大的动力;再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应该在一定目的的指导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没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是空洞的、既无灵魂又无主心骨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大杂烩,势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大混乱。

2.2 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缺乏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它所作用的范围是人的思想品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科技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应该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出发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在积极性,实现其思想转化的关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是教育者居于主体地位,而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承认。思想政治教育者难以走近教育对象,理解教育对象,感受教育对象的困惑与爱好,教育对象同样也是被动接受信息。这样做不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丧失其历史合理性,而且会缺乏教育有效性。

2.3 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够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及相对宽广的人文视野,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对受教育者做出正确地引导,只是一味地灌输课本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只注重于施教,无法做到向教育对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

2.4 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第一,忽视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理念的实践中套用理论。部分教育者不根据实际情况施教,盲目地实施所谓的新教学理念实践,大搞自主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育者对课堂的无法掌控,受教育者会感到无所适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忽视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规律。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一些教育者不顾其特殊的规律,一概实行合作探究方法,忽视个人的学习作用,显然是违背我们的新教学理念的,是不符合我们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仅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学业考试的成败中论英雄,也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的地位和薪水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极大限制了“因材施教”思想的施展空间。

2.5 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纽结,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中需要遵循针对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准则和要求。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形式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等方面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缺乏平等性理念。教育者往往让受教育者觉得他们高高在上,缺乏亲和力,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重“群体”轻“个体”。受教育者个体由于自身各方面条件的不同,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有的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不考虑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不区分受教育者的层次水平,不分析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是一味地灌输,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3 将“因材施教”思想贯彻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途径

3.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我们在进行“因材施教”之前,必须明确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目标。教育者采用“因材施教”,有的是为了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有的是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各类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有的是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培养成言听计从的乖巧的好孩子,有的是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养成自立、自主、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公民,有的是为了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在潜力、提升生命质量、彰显生命活力,不同的目的、目标选择,将会决定我们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个体差异的角度、“因材施教”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在决定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之前要弄清这样做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以及在进行“因材施教”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与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否一致。

3.2 透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注重个性心理差异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分析教育工作对象的整体性质和个别差异,把握教育工作对象内在的思想特征和外在的行为表现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及分析方法。分析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历史分析方法,即将教育对象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第二,动态分析法,即将教育对象及其思想行为看做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思想矛盾运动变化过程的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第三,立体分析法,即对教育对象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全方位分析。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并且要从多维度、多角度去了解、去研究,从而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立体认识,从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为“因材施教”寻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

3.3 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要做到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理解教育内容时,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第二,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在理解教育内容时,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第三,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时,要注意到它的层次性;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第四,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内容和每一项内容的理解,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五,重点要素原则。重点要素原则是指在理解教育内容时,把作用相对较大的要素放在主要位置上,把作用相对较小的要素放在次要位置上,从而突出重点要素。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自己所授学科有着较为深厚的知识和深刻的理解,并有相对宽广的人文视野,完全有可能在其所授学科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真正做好“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也是孔子所极力倡导的。

3.4 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者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教育者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的潜能为教育的资源,给予每一位学生尊重、信任和期待。其次,教育者要树立学生的发展观。作为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有着发展的潜力,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期望学生。再次,教育者要树立多元智能的观点。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3.5 采用灵活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绩效评价;政治思想;企业管理

油田企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正在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迈进。绩效评价以先进的方法、巨大的作用和精细的过程而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都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努力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也是绩效评价方法的开展的重要保证。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含义、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的梳理,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内容的模糊性和范围的不确定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1绩效评价的概念与作用

1.1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评价是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的系统整合,旨在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即通过采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归类和分析得出价值判断,其核心是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比较,达到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这也与当前与时俱进的“质量”新概念分不开,原来狭义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但要将工作质量包含进去,而且也涵盖了实现“追求卓越的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即我们所说的有组织的在科学体系运营下的“全面质量。”

1.2绩效评价的作用

绩效评价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助推剂。所谓企业战略是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即企业根据本身的资源和实力,客观分析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对经营领域和产品进行科学选择,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绩效评价通过层层分解、量化企业战略目标,使管理者、员工能根据绩效衡量标准,促进各个部门、员工按着企业预定目标努力,充分沟通,在部门和个人的绩效目标上达成一致意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途径,并将这些计划和目标作为对部门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从而在绩效评价上形成合力,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从而保证企业近期目标以及远期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企业形成优秀文化的助推剂,让企业拥有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使企业不断强化优化管理方法,从而给员工营造一种积极、团结、互相信任的工作氛围和和谐向上、适于发展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树立为企业利益服务的意识,绩效得到提高、团队及个人潜能得到开发,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绩效水平,使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进一步具体化和强化。绩效评价通过对组织指标、部门指标和个人指标的科学合理设定,指明了企业员工努力的标准与方向,从而使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到提升。通过多种方式客观公正评价部门和个人的阶段工作,使个人和部门对组织的贡献得到明确,使绩效部门和员工受到激励和督促后有了继续提升绩效的动力,找出低绩效的原因,积极进行改善。为了帮助被考核者找到长处和不足,鼓励下属扬长避短,促进个人发展,在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考核者通过与被考核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绩效差的组织和个人制定详细的绩效改善计划和实施举措。通过这种绩效评价活动的不断循环,全面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2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念及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指标整体结构,这个指标整体结构是由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各个评价指标构成。它是评价人员进行评价时所依据的准则,是由必须遵循的一定的价值标准和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转化而来的能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对象整体特征状态的一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因为内容的模糊性和范围的不确定性特征,所以很难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这种困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中所存在的评价内容的模糊性,由于容易评价,人们很容易注意那些直接的、显性的、近期的效果,而往往会忽视那些难以评价的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中投入和产出的模糊性,相比财物、时间、人力这些显性投入,已经确立的教育形象或者先期获得的教育效果,或已有的教育方面的无形资产等隐性投入则很难做到客观评价;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范围的不确定性,以高校为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培育,但是塑造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属于系统工程,是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后勤服务、课外活动,甚至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全部将这些成绩归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

3思想政治教育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及应坚持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决策 艺术 科学性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较为深入和系统,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的探讨则相对薄弱。虽然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但总的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的探讨还非常少。本文拟对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进行探讨,以期推动系统的理论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必须认真地研究和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中教育者如何灵活而巧妙地利用决策变量来影响决策对象,这就突出地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水平上。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是指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提出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并作出最优选择的过程。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提出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并作出最优选择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的各种决策技巧、决策方法和决策技能的总和。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学识、才能、智慧、经验、胆识和灵感的综合体现。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需要确立正确的目标,即要明确下一步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决策目标不明确或者错误,就会导致整个决策的失败。确立正确的目标不仅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状况而定,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经验、素质、才能和水平的影响,这一环节中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不同程度的感彩、气质形态和个人魅力等影响确定决策目标的方法和技能就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艺术。

二是对实现目标的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决策选择时要随机应变,针对实际情况和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在根据目标要求制订出若干个决策方案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由于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需要的丰富性,思想行为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按照先前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免会脱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道德的阶段化水平,这样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决策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也无固定的模式和规范,而要依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如定规划、作安排都要留有余地,以根据情况随时的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随时掌握决策的主动权,这种对决策方法和技能的灵活运用也是一种艺术。

三是决策方案要能够付诸实施,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目的,无法实施的方案是毫无实际用处的。把决策方案转化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决策的正确性及正确的程度能够得到检验,并依据实践检验的结果,对原定方案的长处加以充实、完善,对他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的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不仅是一种科学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科学性,也要讲究艺术性,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水平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运用决策艺术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水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还不够,必须加进“艺术”的成分。如,当选取的最优决策付出实施后,对该决策进行信息反馈需要运用一般原则和方法,此外,教育者还须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才能及时有效的对前期决策进行补救。至于每一环节中不确切的问题更只能靠教育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去敏锐地把握并作出及时处理,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讲的就是这一情况。总之,自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有助于教育者更娴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

第二,运用决策艺术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决策艺术内含着决策方法,决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决策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同一件事情常会有不同的决策方案,决策取得的成效相去甚远的情况颇多,除了其他外在因素以外,教育者是否注意并善于运用决策艺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的运用

决策艺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的始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决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因素和艺术因素相互结合、彼此交织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艺术性的问题。

(一)运用经验的艺术

经验在思想政治决策中有可取之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教育者需要依靠正确的思想方法、学识、才能、智慧及已掌握的信息和经验,在对未来进行有依据的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捕捉关键,掌握时机,直接选取方案、进行决策。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中,教育者有必要注意经验运用的艺术,以便取得较好的决策效果。但经验方法的运用需注意:一方面,决策的经验方法一般是以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方法,而不是从原则、从抽象的概念去认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运用经验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时,可以把以往的某些经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认识。

(二)善用决策团体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健全的、有效的组织体系作保证。而决策团体的运用能够为科学决策在民主平等的氛围内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广泛吸取专家和群众的集体智慧,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决策需要建立一支由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的素质优良的决策工作队伍,并且在科学观念的指导下发扬民主精神,坚持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善用“外脑”并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科学决策提供多种可行的备选方案。所以,决策的过程中善于运用决策团体发挥民主的作用也是一门艺术。

(三)选择时机的艺术

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各个环节,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教育者善于选择时机对特定对象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制定决策目标或对决策的实施及时的进行信息反馈等就会祈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时机的选择具体体现在当教育对象萌发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时,就应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引导,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其需要;当教育对象遇到重大变故或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时,教育者应立即介入,且对其进行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工作;当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初,教育者就应敏锐地感知这种变化尽快调整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应对环境变化的需要,并引导教育对象适应这种变化;当某些问题或倾向刚露出苗头时,教育者就应敏锐地抓住这种苗头,及早采取措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进行信息反馈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和方法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人们思想问题的产生通常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且变化较快,因而在作出决策时往往难以把决策目标精确地量化,决策在具有确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量的模糊性,即决策在付出实施后,再好的决策也会在实践中碰到一些原先预想不到的新问题。因此,决策的过程还必须随时将信息反馈给决策者,以便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及运用各种补救措施进行追踪决策。此外,对反馈进行评估、决定如何处理反馈等都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决策的成效,这些都有很多艺术可言。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式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不仅是一种科学性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活动,恰当使用经验、决策团体、选择时机、信息反馈等艺术,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的科学性。综合运用各种决策方式,首先就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各种方式相互补益、相互协调,同向起作用。其次,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检验决策效果,交替使用各种决策方式,并使它们恰当地配合,实现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鲍宗豪.决策文化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7.

[2]教育部思政司组编、郑永庭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华洲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作者简介:金荷香(1977-),女,甘肃临夏人,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甘肃 兰州 73003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97-03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和一系列挑战。在当前形势下,价值观的多元和学生思想的复杂、多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情况,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把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和技术有效、灵活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构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咨询原则和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是其有效融合与促进的必要条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两个教育虽然独立,但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紧密相连。

个体的心理过程是其思想形成的前提,是认知、情感、意志等一系列具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思想则是心理活动的进一步抽象和升华,思想一经确定,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尤其是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产生长期稳定的影响,并对人的心理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总体导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健康的心理作前提保障,从实质上看,二者在育人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咨询原则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恰当灵活地运用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技术,就是要尊重人性,加强人文关怀,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不单纯以理论教导,而是实施以思想教育服人和以心理教育引导人的双重教育影响,以情感沟通促进更好的理流和理性思考,以理性思维带动情感升华,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开展具体工作,不仅要完善其教育功能,而且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育性,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心理咨询原则的有效融入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既宏观又具体的工作,因此在内容上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但在形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应该从人的个性特点和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把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尊重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尊重”观点,并将其列为使来访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1]心理咨询中的尊重原则,意味着把来访者作为有思想情感、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尊重,应当体现为对学生的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如果忽视了这一原则,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居高临下地教育改造他们,很可能导致其因感到压力而拒绝表达真实的想法。

(2)平等原则。心理咨询中的平等原则强调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将平等原则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得教育双方处于相互平等的位置,平等的沟通方式能消除学生的阻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容易在谈话双方之间营造一种安全、信任和融洽的氛围,从而达到心与心的真诚零距离交流,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3)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是指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不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做出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而应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价值中立原则是不可能完全实现教育目的的,但是人性中的主观性和自我实现的倾向为价值中立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恰当地运用价值中立原则,会让教育者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教育中的不适应现象,必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面对学生失恋等情感问题,对学生不加任何评判,情感上表示理解,人格上表示尊重,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学生一起分享、探讨情感历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自助原则。心理咨询强调助人自助原则,自助原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自助原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们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如果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教育全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的单向灌输,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咨询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的最佳目的。运用自助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参与度,通过自我教育实现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真正改变,才能自觉自愿地接受正确理论的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心理咨询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积极促进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依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会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倾听

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比较注重理论宣讲和实践影响教育,往往忽略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倾听。在心理咨询中,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咨询技术。倾听是指能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倾听不仅要听学生直接表达的内容,还要倾听言外之意和非语言信息。倾听时要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因此,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也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边倾听,边通过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敞开心扉,真诚地表达自我情感,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这必将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共情

Mayeroff(1971)认为,共情指的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借鉴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就是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学生的喜怒哀惧,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体验学生的真实感受,使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谈话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即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不要用自身价值观做主观评价,更不要急于责怪学生。运用共情技术,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感受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理解和尊重,从而愿意向其袒露心扉,并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但是共情并不是要教师完全放弃正确的价值观,而是要暂时抛开传统的判断标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追溯问题的根源,最后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信每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存在,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一定会有所成长与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有助于建立良好、信任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发现自身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消除迷茫,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与力量。

4.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就是向交流的另一方坦诚地开放自己,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交流方共同分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不愿给学生透露自己的个人经历,喜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高度来做工作,显得大而空,容易陷入教条化倾向,学生不易接受。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适当地公开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和情感经历与学生分享,既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坦诚和真实,又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亲密感,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并能更深层次地探讨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进一步的觉察和反思,并且从中得到积极的启示,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

1.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效果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坚持“新、活、实”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变理论阐述为案例分析,变知识传授为情境模拟,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首先,改变单一的灌输式讲授方法,尝试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地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言堂”现象。

其次,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最后,不断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2.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链

在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合格人才的培养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殊途同归。当前形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要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体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想什么?学生真正的优势需要是什么?从大学生最根源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着手,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各种人性化技术和原则,尊重学生,加强人文关怀。这种教育性和人性关怀相结合的人格教育模式,一方面可作为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另一方面也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和渗透,会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阻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3.创新教育手段,加强环境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