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中采购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中采购意义

集中采购意义范文1

关键词: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

一、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现状和效益分析

效益是指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提高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集中采购的效益不仅体现在节约预算资金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集中采购的“阳光操作”有效抑制腐败、推动廉政建设方面带来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明确了集中采购的组织管理、操作流程、验收结算、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使集中采购有章可循。设立了集中采购组织机构,成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及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设立了评审人员库,按照人民银行总行每年下达的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实施集中采购。人民银行推行集中采购制度以来,操作流程不断严密,监督体系不断强化,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每年资金节率在10%左右,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效益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采购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实施集中采购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的工作流程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规程》在个别方面的规定不适应基层人民银行实际,应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规程》中没有制定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流程,导致各基层行采购流程存在差异;二是缺乏人民银行系统自行编制的统一的采购合同格式文本,基层行对合同难以实施有效审查;三是规定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在基层行的可操作性不强;四是未明确纪检部门负责对集中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的内容。

(二)采购意识相对薄弱

集中采购不仅是节约财务资金的需要,更是推进廉政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由于集中采购的手续繁琐、操作复杂、时间周期长,一些基层人民银行的采购人员还没有转变思想,还习惯于以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采购操作方式,对集中采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采购部门人员不足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没有专门的采购部门,都是由事权部门人员兼职实施集中采购,因此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采购人员明显不足,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实施采购的事权部门除采购活动外,日常工作也比较繁重,难以在政策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采购活动中注重所有环节,往往只重视具体采购过程,对于计划编制、台账、信息统计分析、跟踪问效、采购效益的综合评价等无法全面兼顾。采购人员不足,影响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性,也给工作带来了被动,影响了采购效益。

(四)采购计划与实际执行差异较大

采购计划报送与预算指标下达时间不一致,造成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执行差异较大。按照相关规定,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年初编制本年度的采购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但是本年预算资金指标批复往往等到五、六月份以后才能下达,往往年末还有调整,因此,年初编制的采购计划缺乏针对性,往往造成基层行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执行资金两者之间的脱节。

(五)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人民银行采购评价机制的建设仍是一片空白。个别基层行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还没有在整个人民银行系统制度化。

二、影响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效益因素的分析

(一)管理理念

集中采购是人民银行基层行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集中采购被政府和各部门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如果固守旧有理念,管理意识薄弱,势必影响集中采购效益的发挥。

(二)管理制度

未按要求执行集中采购制度,或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后于集中采购管理实务的发展,将影响集中采购管理的效益。如未按照集中采购目录随意采购,未按照制度规定流程实施采购,都将对采购的规范化造成影响。因此,推行标准化的采购程序,能够大幅度提高集中采购效益。

(三)管理责任

管理的任务是对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整合,如果各要素配合不当,必将影响集中采购的高效运转。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责任不清晰就会造成实质上的管理缺位,影响集中采购效益。

(四)管理环境

从内部环境看,集中采购是全行性的工作,不仅涉及事权、财权部门,同时与行内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如果协调配合不到位,就会影响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外部环境看,部分省(市)地方政府未建立协议供货商、定点采购供应商或电子商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集中采购活动的便利性,从而影响了集中采购效益。

三、提高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途径

(一)完善管理制度,为提高集中采购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订《规程》,对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实施的操作过程、验收及付款、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合同的审定等各个环节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如增加人民银行系统统一的各类采购合同范本,统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流程,画出集中采购工作流程图。制定一系列与采购管理和运行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如《集中采购实施细则》、《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评审人员管理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采购制度体系,为提高集中采购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集中采购工作效率

推行标准化采购程序,即各业务部门年初统一向事权部门提出全年采购计划,由事权部门确定采购方式,汇总后报会计财务部门初步审定,由管委会审核通过,再由会计财务部门根据本年资金安排情况及采购需求缓急,安排事权部门按照规定采购方式组织采购。事权部门进行市场考察,向管委会推荐供应商;管委会经集体讨论表决确定供应商后,授权事权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组织采购;会计部门根据合同条款约定内容付款。在采购所有事项完成后,事权部门将相应档案资料移交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统一整理、归档。

(三)引进采购人才,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综合能力

人民银行在保证引进金融、会计人才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吸收采购管理人才,优化采购人员结构,促进采购工作良性发展。强化业务培训,举办集中采购业务培训班,对集中采购制度、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专题培题,使采购人员进一步了解采购制度、熟悉采购程序。加强现场操作指导,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开展检查,对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开展监督,并加强现场指导,使采购人员熟悉采购流程,成为集中采购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集中采购预算编制水平

借助人民银行及政府采购系统平台,并充分考虑本年度资金预算及全年业务需求,科学编制采购计划。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为采购管理委员会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充分发挥采购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计划编制的质量。

(五)建立采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综合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集中采购意义范文2

关键词:一次性低值医用耗品;分类;分层;质优价廉;遴选;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公立医疗机构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遴选现状

目前,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几百种,市级公布的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成交产品目录高达5万多个[1]。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加强医药费用控制的精神,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结合公立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要求,如何在众多的中标耗材中遴选出适合医院业务和发展需要、患者满意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是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的课题。

二、“ABC分析法”在公立医疗机构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遴选中的应用

“ABC分析法”(平常我们称之为“80对20规则”),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把“ABC分析法”应用于公立医疗机构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遴选中,是首先把医疗机构日常使用的一次性低值耗材按耗用总额进行分类,然后逐级找出重点,针对性地进行遴选,从而提高遴选效率的方法。

1.把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分类

确定分析总体为上年度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品种和使用量,用“ABC分析法”按年耗用总额进行分类,对消耗金额占75%的医用高分子及制品、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二大类确定为低值医用耗材的管理重点。第二步把医用高分子及制品、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两类耗材按可否收费分层。对不可收费耗材,总原则是从严控制价格,由使用科室、管理科室在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前提下,选用低价格物品,特别控制进口物品使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例如检验耗材中的大便、小便杯为不可收费耗材,采购是单价从1元到0.1元不等,价格相差10倍,而且小便杯用量较大,如果从选用将近1元的小便杯改为选用每个0.1元的小便杯,以年用量壹拾万个计算,可节约成本将近壹拾万元。

同样地根据“ABC分析法”找出这类不可收费耗材耗用总额85%的部分,作为管理重点,如手套、纱布、棉枝、胶带、换药包、床单、口罩等物品年消耗总额占医用高分子及制品、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不可收费耗材的85%,对这七类物品,由耗材管理科室与临床使用科室共同根据年使用用量历史数据、临床使用科室工作量制定消耗定额,同时设立物资消耗的奖罚标准;分析不可收费耗材构成,使用替代材料,以达到降耗的目标。如PICC置管换药包购入成本每个26元,其中只有透明敷料9.9元可收费,使用换药包耗用材料费用合计31.62元/例,不使用换药包而使用替代材料费用合计21.11元/例。不使用换药包进行PICC置管换药每例可节约耗材成本10.51元,节约幅度达33.2%。

2.耗材管理科室科学选择医用耗材备选项供进一步遴选

把可收费医用高分子及制品、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按ABC分析法分类,把累计品目百分数为10%而年耗用总额累计百分数达70%的物品分类为A类,是这两大类耗材耗用总额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遴选的重点项目。对型号不同的同种物品,如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型号分别为5ml、2.5ml,提供的备选厂家基本一致可合并在一起遴选,达到简捷、便于对比不同厂家之间同类物品价格的效果。

由医用耗材管理科室根据日常耗材管理经验和使用科室意见,在保证临床需要,无耗材不良使用事件基础上,对纳入遴选对象的品目,根据“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找出适用的备选耗材;还可根据使用科室需要,考察实际样品,由临床科室对比试用后选用质量好、价格低的医用耗材,把好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质量关、价格关。如带针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单价是一次性输液器单价的5倍多。据向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了解,使用精密过滤器,最重要的是滤膜细密、不易脱落,如果过滤器排气不畅,必要时会把滤膜拆下来,此时就等同于普通输液器,失去了精密过滤器的意义。临床科室认为,通过试用能充分了解滤膜是否容易脱落。

3.采用分组、分专业遴选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ABC分析法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遴选方法。 医用高分子及制品、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主要由临床科室使用的主体—护理人员遴选;手术室常用医用耗材主要包含缝线,手术刀片、监护电极等,由手术室、外科手术室等常用科室医护人员遴选;麻醉科耗材主要包含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及附件,由麻醉科医师遴选;对年用量不大、品种较少的物品,可考虑由相关科室组织论证后提出申请,上报耗材管理委员会审批。

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品目繁多,同类中标产品价格相差甚远,以患者为核心,选用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临床需要,降低医院成本,降低患者诊疗费用,是公立医疗机构遴选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的主要目的,运用“ABC分析法”可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集中采购意义范文3

通讯作者:孙立冬

【摘要】 目的 提高医院药品采购及库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 利用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分类数学模型确定医院最佳药品采购、库存计划,在实施中与原来的采购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本方法设计制定的医院药品采购计划在保障供应、保障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 ABC分类法在基层医院药品采购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ABC分类法; 药品采购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采购和储备药品是降低药品资金占用,药品仓储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确定合理的药品数量,是医院药品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总相关成本降至最低。

在我国的许多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已经占到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sup】[1]【/sup】,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了规范药品采购行为,加强药品使用监控,合理控制药品使用比例,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sup】[2]【/sup】。

ABC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医院的采购、库存按其占用资金的多少,依次划分为A、B、C三大类,强调重点原则,将重心放在重点药品上,增强其针对性,提高采购、管理效率的目的【sup】[3]【/sup】。

1 目前笔者所在医院采购成本现状分析

由于医疗体制、药品加价机制等深层次的原因,药品集中采购的成果尚难真正惠及老百姓,其成果往往被各种畸形的方式所削弱。没有数据的精确统计,如药品常用量、每次订购的固定成本、平均每次库存的费用等,更无法做到经济订购批量(EOQ)模式,就难以得到理想的最佳订购批量;缺少准时(just in time)制库存管理模式支持。所谓准时制库存管理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进行药品的订购和发送,且保证成本最低,药品既不会积压,也不会缺货【sup】[4]【/sup】。

2 ABC分类法的步骤

2.1 收集数据 根据药库原料库存情况,提出具体的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对库存原料的平均资金占用额进行分析,了解哪些原料占用资金多,便以实行重点管理。首先药品分为三类。价格便宜且较为常用的品种为一类药品,价格较为昂贵的划为二类药品,价格昂贵的药品为三类药品。本院的常规供应药品(西药)品种为600种左右,一类药品约为420种,占总品种数的70%;二类药品120种,约为20%;三类药品60种,约为10%。

2.2 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各种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

2.3 ABC分析法统计 通过对每一类药品年周转次数、年周转品种次、每月采购品种数占购药经费比例,月采购品种总数等因素分析,找出每一类药品最佳的批采购量和采购次数。通过对每一类药品的消耗金额进行统计,算出一类药品占总消耗金额的30%;二类药品占20%;三类药品占50%。确定一类药品批采购量为6个月消耗量,二类药品批采购量为2个月消耗量,三类药品批采购量为1个月消耗量,可作为本院最佳的药品采购计划。

3 结果

3.1 药品采购及时,库存情况减少,抢救药品、紧缺药品及各种常备药品不断,保证临床药品供应。

3.2 掌握药品信息及医疗信息,随时了解掌握新药情况,能配合和满足医疗及患者的需要,避免新药库存积压的现象。

4 讨论

ABC分类法,又称巴雷托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指导思想是,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事件中,重要的因素常只占少数,影响、支配着整个群体或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而不重要的因素则占多数,即“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

4.1 医院使用的药品一般都在几百种以上(仅西药而言),每次采购品种及数量将是一个复杂甚至是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策略,就有可能造成需要采购的药品没有及时采购,影响对临床的供应,或者是暂时不需要采购的药品而做了过多的采购,造成库存的积压【sup】[5]【/sup】。为了使药品采购、库存更合理,笔者建议用ABC分类法进行研究,并应用科学的理论数据采购工作,定能使库存量趋于合理。

4.2 不足之处 ABC分类标准过于单一,主要按库存物品所占资金数量进行分类,没有考虑到采购难易度、采购提前期、供方垄断、生产依赖性因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改进扩展ABC分类法,结合采购难易度、采购提前期、供方垄断生产依赖性等因素,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分析。

综上所述,ABC分类法不但适用于药品,而且还适用于其它物资。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重点物资管理上,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流动资金占用量,对医院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栾潇潇,陈盛新.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模式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药学实践杂志,2008,26(6):415.

[2] 钟小斌,黄振光.我院药品采购管理及使用监控中国药房,2010,21(21):1934-1936.

[3] 张俊才.ABC分类法在医疗用品库存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装备,2004, 1(1):8-9.

[4] 陈静,陈盛新.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与库存控制.药学实践杂志,2008,26(6):476-479.

集中采购意义范文4

一、当前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职责认识不够清晰

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工作开展以来,少数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对实行集中采购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仅仅把集中采购仅仅当作一种采购方式的变更,没有将其提升至深化军事经济改革,更新完善预算制度的层面来看待,造成思想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的情况。还有的财务人员认为集中采购是物资采购部门的事,与财务部门关系不大,财务部门只要把账目管理好,审核好票据凭证,按规定拨付好采购资金就行了,没有认识到集中采购需要财务、采购、纪检、审计等各部门的共同监督管理;再加之集中采购程序复杂,部分财务人员对于采购的计划制定、招投标程序、效益分析等敏感问题更是不愿过问,财务监管意识不强。还有一些基层财务部门还错误的认为实行集中采购是上级部门揽权,所以在集中采购工作中配合不够,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私下自行采购、化整为零规避集中采购的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对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的效率及效益等问题造成了影响,增加了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预算管理薄弱

由于采购预算编制的要求较为全面细致,且需要在年初纳入部门预算编报完成,编制要求整体较高。但由于各部队的情况不尽相同,有时执行突发任务较多,且所需装备物资大多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强、需要量大,因此很难在年初确定准确的采购计划,给采购预算的编制带来困难。其次,业务部门在编制采购预算时往往只集中在办公用品、生活物资、常规储备等通用物资上,而对于营房设施建设、车辆装备购置、专项建设、药品采购、医疗器械等大项采购项目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再次,编制采购预算时因为缺乏专业人员,往往编制的质量不高,过于粗放,不能对采购支出进行合理的测算,也没有进行项目详细说明,仅仅将采购项目预算笼统列在部门预算中。预算执行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实际采购时擅自改变资金用途、随意增减采购项目、超预算采购的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的采购项目游离于公安现役部队采购预算之外,严重影响了部队物资采购的统一性、计划性和时效性。

(三)财务监管机制不够严格

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内部财务监督薄弱等问题。虽然按照相关规定,财务部门、纪检部门、采购业务部门及审计部门都应该对集中采购实施监督,但“多头监督”造成的管理“真空”仍然存在,容易引起监督机制执行低效。有的单位采购监管部门与采购实际执行部门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有的单位甚至缺少相应部门及相应监督人员,造成监管工作积极性不高、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的效率。同时,在采购行为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财务监管的缺位,合同的签订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疏漏,一些合同内容缺少对供货方的制约条款,索赔事项不清,合同签订的程序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监控,导致对违反合同行为的供货商无法实施有效的处理、处罚,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部队集中采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财务监督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财务监督能力

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此要求各级单位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一是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培养财务人员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观,要求财务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遵照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并能督促采购业务相关部门贯彻执行好国家和军队的采购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二是要强化业务素质建设。要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对集中采购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经济、建筑工程及装备设施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优化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实现从“单一型”财务人员向“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转变,从源头上化解和防范军队集中采购财务风险。三是可以聘任地方专业人员作为公安现役部队的采购财务顾问,因为地方专家更熟悉市场,部队采购人员更熟悉单位实际需求情况,二者结合可以各自发挥其专业优势,降低采购财务风险,提高集中采购效益。

(二)加强预算执行,细化采购预算

一是要进一步细化采购预算编制。财务部门要与需求编报业务部门充分沟通,要将符合集中采购的项目全面纳入预算编制范围。业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必须详细列出预算科目、采购数量、采购金额、采购时间、性能参数等相关内容,并附有采购计划详细的情况说明及经费测算依据。财务部门在审定采购预算时,应以市场调查为基础,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审查经费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如有一个业务部门涉及到编制多个采购项目预算的情况时,业务部门还需要对申报的采购项目预算按照轻重缓急进行评定排序,把最重要的采购项目预算排到首位。同时,财务部门要从全年预算经费总量上考虑,对采购项目预算建立项目库进行管理,合理确定开支顺序,优先安排保障重点采购项目,暂缓或搁置次要采购项目,保证把有限的经费集中投入到部队最急需和最重要的地方,有效杜绝重复采购、盲目采购,提高采购效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未纳入单位年初预算安排的采购项目,财务部门不予办理审核支付;已通过预算批准的采购项目需要进行实际采购时,应按照程序报财务部门审核,再经各级党委研究审批后方可执行。在实际采购时,采购部门需严格按照预算安排进行采购,不得随意变更采购内容及采购金额。

(三)加强财务监督,规范采购行为

一是对采购方式的监督。财务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军队的集中采购相关政策规定,对采购项目的具体采购方式进行监督。主要是根据采购项目金额的标准来确定该项目的采购方式,监督采购项目是否存在金额符合招标标准而不采用招标采购的情况,杜绝采购部门任意变更采购方式的现象发生。二是对采购过程及合同订立的监督。财务、纪检、审计等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采购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级是否严格执行采购预算,是否存在无计划、超计划采购的行为,有无挤占、挪用或截留转移专项采购资金等问题。在对采购资料的审查时,重点对招标文件中涉及经费的部分及采购合同进行审查,确保合同相关条款与预算、采购计划相符;认真测算各类相关费用,对涉及到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公安现役部队集中采购相关政策执行,确保部队利益不受损害。三是对资金结算的监督。在经费审核上,对未纳入年初预算安排的采购项目,财务部门不办理审核支付。对符合程序的采购项目,应按照合同规定,由采购部门提出付款申请,由财务部门审核后,实施专项核算。在凭证审核上,财务部门必须仔细审核原始凭证的规范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重点审核发票的真实合法性,票据内容、金额、数量及验收记录等是否与合同内容相符,经费支出是否经各级党委审批等,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财务部门不予结算。在资金的支付上,为提高资金保障效能,减少采购零星支付,应尽量减少部队资金的预付数额,在确保符合国家、部队有关规定及合同文件的情况下,收取履约保证金或质量保证金,降低财务支付风险。

参考文献:

集中采购意义范文5

关键词: 集中采购;基层央行;建议

近年来,为切实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层人民银行对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保障基层央行职责的有效履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当前基层央行在集中采购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亟需进一步改进。

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采购人员专业性不强,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集中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采购相关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能按照有关要求成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建立评审专业人员库,但集中采购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专业评审人才匮乏,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采购项目评审把握不准,影响了评审工作质量,难以满足采购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以某市中心支行评审人员库为例,集中采购评审人员库共有评审人员30人,其中中级专业职称26人、高级专业职称4人,高级专业职称人数占评审人员总数的133%。从专业技术职务上看,经济师27人、工程师2人、会计师1人,工程师仅占评审人员总数的67%。在无外聘专家参与评审工作的情况下,评审人员都为兼职,大多未经过集中采购评审工作专业培训。目前一般的集中采购人员对采购物品的性能、质量、技术指标、功能等不熟悉,特别是缺乏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的专业知识,导致评审工作出现评审人员打分难或简单应付现象。

从另一方面来看,集中采购人员在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时,对招投标、合同条款、谈判技巧、市场调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仅凭普通社会经验谈判,再加上采购额度小,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多数采购价格在供应商的报价下浮10%范围之内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购效率。

(二)采购活动中还没真正实现“管采分离”

基层人民银行虽然成立了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但由于受到机构编制、采购规模和次数的限制,尚未建立独立的集中采购实施部门。以某市中心支行为例,后勤服务中心和科技科是集中采购活动的实施部门,科技科负责电子设备类项目的采购,后勤服务中心负责除电子设备类以外项目的采购。在实际工作中设在会计财务部门的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身兼采购组织和日常管理的双重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顾此失彼,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独立性、监督的有效性难以体现,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采分离”。

(三)集中采购年度计划缺乏准确性,操作性不强。

根据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的要求,集中采购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在实际工作中,集中采购的数量和金额与年度采购计划有很大的偏差,主要原因有下三点:一是人民银行实行部门预算,预算指标下达较晚且不可突破,部门预算和批复指标存在偏差;二是项目需求部门不能按规定要求及时向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上报集中采购需求表,致使部分采购项目未能纳入采购计划,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计划追加减,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某市中心支行集中采购4次,其中两次是通过计划追加形成;三是集中采购周期长、程序繁多,难以满足临时性采购需求,只能通过计划追加的方式纳入集中采购管理。

四)采购信息方式单一

从目前集中采购工作实际看,缺少信息的网络平台,据了解,即使是公开招标也仅限于本地的媒体公开发表,通过其他采购方式进行的采购单位信息仅在本单位张榜公示,未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方式,导致集中采购相关信息透明度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中采购的效率。

五)集中采购供应商信息偏少

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实施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供应商信息、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多局限于本地区和本行业,有时候会出现由于参与供应商不够集中采购规定的个数,不得不放弃采购或者重新启动采购流程采购,降低了采购的效率。目前的集中采购以地市中心支行为单位,人民银行各地市中心支行之间缺乏供应商信息的互相沟通,不能很好地发挥兄弟中支已经中标供应商的作用,无形中增加了采购的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

六)集中采购方式单一

《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规定,集中采购的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等五种,由于金额限制,目前地市中心支行的集中采购没有采取公开招标进行,大多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如某市中心支行2011年开展了10次集中采购,根据采购方式划分,询价采购方式占60%,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占40%。2012年开展了3次集中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占67%。

七)监督部门职责不清削弱了监督效能的发挥

根据总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内审部门负责对采购过程、制度执行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采购人员行为的监督和查处,看似管理严格,实则具体执行时,由于缺少具体实施办法造成了无据可依,降低了监督的有效性。

二、基层央行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提升集中采购队伍综合素质

集中采购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参加采购人员既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还要有一定的采购专业知识。首先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责任心强、素质高、能吃苦的采购队伍。其次提高现有采购人员整体素质。一方面,可以采取上级行培训、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强集中采购政策、程序、过程、管理的培训,使采购人员熟悉采购流程,成为集中采购工作的行家里手,促进采购工作规范化和采购质量的提高。其次要加强对采购人员业务技巧、谈判技能的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再次要对采购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法规法纪和警示教育,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全面促进廉政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组织架构

基层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建立独立的集中采购部门,使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财权与事权彻底分离。确保组织机构之间、参与采购活动的人员之间既要相互协作,又要相互制约,以分解权利,真正实现管采分离,从源头上切断商业贿赂的触角,压缩和减少权利寻租空间。

(三)建立集中采购部门协作机制

基层行应出台具体制度,要求各部门要按时向采购实施部门报送采购需求,对逾期未报送采购需求或者临时增加的采购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安排集中采购或者推迟到下一季度采购,有效降低计划临时追加的风险,提高采购计划的严肃性。

四)建立省级供应商信息平台

对于已在兄弟中心支行中标的供应商,可在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内公开,其他地市中心支行如有同样的需求,可以优先选择已中标的供应商,或邀请该类供应商参与投标,尽量降低采购的风险,提高采购效率。

五)明确“中国金融集中采购网”、“省府采购网”的地位。建议上级行明确地市中支可以利用“中国金融集中采购网”、“省府采购网”,集中采购需求信息,提高集中采购的公开性,提高供应商的参与程度。

六)优化集中采购方式

根据基层人民银行采购工作特点,建议实行“抓大放小”的采购模式,对基建维修、批量办公设备等金额较大、易出现腐败行为的采购项目,应严格实施集中采购。而对于采购数量少、金额小、时间要求紧的采购项目灵活选取采购方式,可采取协议供货采购或分散采购方式,既可缩短采购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采购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议郑州中支在全省范围内对除计算机、打印机以外的电子设备供应商、车辆保险、加油、发行库务用品托盘、装款袋、捆钞绳、铅封等)进行一次集中采购,地市中支在中标的供应商范围内进行按协议供货,减少地市中支的采购压力,提高采购的效益,有效节约资金。

集中采购意义范文6

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同其它一切物体的色彩设计一样,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与文化性等许多共同性质,同时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应用特性,其中最主要的有如下三个:

1.1识别性:色彩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现个性、特点、身份、地位与领域,这是由色彩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所以就色彩的识别性而言,色彩的作用有些类似于记号与标志,其目的在于视觉传达。一个成功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作品,能够很好地突出建筑的功能、个性与特色,并能成功地让人们识别、发现。例如举世闻名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那洁白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与优美、独特的建筑造型,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就酷似一组乘风破浪的帆影,给予人们一种分外夺目的视觉冲击力与悦目的识别效果,以使人们能够一见到这个特异的白色造型物体,即可想到悉尼乃至于澳大利亚。

1.2象征性:色彩具有象征的作用,特别是建筑的外部环境色彩,常常用来象征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例如北京故宫中金碧辉煌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处理,可以说在世界建筑的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上达到了极至,红色的宫墙、汉白玉色的石台基与精致富丽的建筑彩画色彩,特别是建筑黄色的琉璃屋顶,更是使得故宫建筑外部环境色彩的运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筑外部色彩还可用来表示方向,青色象征东方,赤色象征南方,黄色象征中央,白色象征西方,黑色象征北方;而且它还能用来表示等级差别,正色象征尊贵,间色象征卑贱,在使用上是经纬分明、不可逾越的。

1.3装饰性:不同的审美观念,对色彩装饰美化的评定标准也各不相同,诸如设色多样而不单调、统一而不零乱、和谐而不突变、细致而不粗陋、明快而不晦暗等。然而如何应用,则有赖于寻求到人们共同的审美感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色彩往往用来作为装饰与改善建筑物体功能和审美感受的手段,如将建筑某些部位涂上纯度很高、色彩鲜明的色块,可用以装饰建筑外观,改善建筑的视觉形象,丰富建筑的空间环境,增加建筑之间亲切、欢快的感受。

2、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1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独立构形作用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外观色彩构形手法。它与其所在物体的形体构形无关,是相对独立于形体构形来说的。它可以在形体形象既定的情况下满足人们对色彩构形的各种要求,包括式样的创造、性格的象征、个性的展示、风格的表现及气氛的渲染与烘托等。

首先是式样的创造:比如中国传统建筑上的梁柱彩画,就在梁枋本身体形造型既定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彩画样式,并通过色彩构形的手法既可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设计效果。其次是性格的象征:比如红色代表热烈、喜庆、庄严、权威、绿色象征温柔、安宁、优雅、和平;黄色表示高贵、豪华、兴奋、光辉;蓝色显得清净、纯洁、深沉、飘逸等。所有这些,跟建筑构形中所谓的雄伟、亲切、庄重、轻快、严肃、活泼之类关于形体形象性格表现的描述则是同属一个层面的东西。再者就是显示个性和表现风格:这是色彩在建筑构形中展示巨大潜能的地方。即不仅通过色彩要素的变化可以产生无限多样的色彩调子,而且还可通过色彩构形创造无穷丰富的色彩图案,从而对视觉对象的形象个性与风格的塑造提供色彩表现的一切可能。如荷兰风格派建筑的代表作乌特勒克的施罗德住宅设计,就是利用色彩丰富与塑造建筑内外形象的典范。建筑外观色彩利用矩形阳台板、支架的翠绿色彩和其它构件的红、黄、绿、蓝、黑等色彩对建筑进行构形塑造,从而产生出构成主义的雕塑效果来,而色彩在这里起到的就是独立构形作用了。另外建筑外部环境的情调气氛渲染与烘托,更是色彩独立构形的优势,甚至是它难以分享的专利。在建筑内外空间的艺术处理中,只需稍微变更其周围实体环境色彩的冷暖调子与明暗调子,便可立即使那空间的情调气氛大为改观,而这种优势几乎没有任何其它的设计手段能够取代的。

2.2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协同构形作用

这是一种既发挥色彩构形自身的表现功能,又配合与借助形体来共同完成美学使命的色彩构形手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那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同样展现了色彩与形体协同构形的鲜明特征。如白色的台基、红色的柱子、黄色的琉璃屋顶与青绿点金的梁枋彩画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成就中具有自身特殊地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位。又如澳大利亚悉尼如帆影的歌剧院,同样是色彩与形体协同构形的一个典范,而歌剧院如帆影的建筑形体在白色的衬托,使其设计大师的构思理念更是发挥与表现的淋漓尽致。

2.3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辅助构形作用

2.3.1强化:是指运用色彩构形手法进一步增强和突出形体造型的表现力。比如在阳台、柱子、墙面线条或其它需要着重表现的凸出或前突部分,色彩明度与强度相对提高,而在其余凹入或后退部分,色彩明度与强度则相对降低等。

2.3.2调节:是指通过色彩途径对形体形象中某些不利特征或非希望效果进行改善或隐化的处理,以使其产生不利的或所企求的视觉效果与形象特征来,比如在高层建筑,尤其是点式高层建筑的立面,常常在色彩构形上利用"横向分割"与"竖向分割"的构形手法,从而达到调节形体的作用。如现代建筑大师设计的马赛公寓,因是一幢高层的板式建筑,尽管在开窗处理上力求获得变化,但由于建筑的功能和材料所限,带给空间环境的影响仍然显得缺乏生气。为了调节形体上的这种不足,勒·柯布西埃在建筑凹廊两侧的墙面涂上色彩明快、纯度极高的色彩后,这幢表面粗糙的混凝土建筑立即大放异彩,并为周围的整个外部空间环境增添了无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