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文1

(一)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史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各单位职工在个单位的体育需求受到限制,出现了自发性的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了街道联合体协。于是在天津出现了社区体育这个概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制法规,主要有《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1997年后,社区体育发展迅速,随着国家对社区体育的重视,全国各个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轰轰烈烈,并在@一阶段以“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为标志,推动了城市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

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为代表的学术团体进行的体育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社区体育作为城市文化的研究对象,这时揭开了社区体育研究的序幕。真正深入开展社区体育研究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1991年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部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主要讨论社区体育的概念问题;在1993年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上,共7篇涉及社区体育的论文;到1995年《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完善了社区体育的性质、功能问题;1996年举行首届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整个推动了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发展。在第五届体育科学大会全民健身专题论文报告会上、第二届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上以及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群众体育专题报告会上,有关社区体育研究的论文达50%,标志着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已上升到一定阶段。

到了21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构想与计划;2003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关于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的通知》。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加速推进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研究和建设。

(三)国内各学者在社区体育研究中的表述

1. 李建国把社区体育当作群众体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特点为:活动范围的区域性特点,活动设施的公共性特点,活动组织的民间性特点,活动方法的服务性特点,活动指导的平等性特点;

2. 肖叔伦认为社区体育主要具有体育组织的民间性,体育活动的区域性,更加广泛的群众性和体育设施的共享性等4个基本特征

3. 李明认为经济转型期社区体育有指向性、社会性、有偿性、经营性和经济性等基本特点;

4. 周晓东对福建省城市社区体育做了调查,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模式,体育人才的培养,社区体育活动的类型,活动经费和场地设施到等等,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

5. 刘明生在上海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调查中,发现目前社区体育组织中,以居民自愿参加、自发组成的组织最具有活性。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着某些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组织管理存在缺陷、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紧缺。

二、国外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文2

>> TAFE学院师资模式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建设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的“共同治理”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治理结构中校长权力的制衡及启示 美国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社会资本视域下美国社区公民参与的衰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 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及启示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复合应用型人才建设 美国公立社区学院治理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美国公司治理缺陷及对我国国企治理的启示 对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探索 社会参与治理下的公共政策范式研究及启示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治理:社区公民参与的发展状况及问题浅析 美国治理学生顽疾的方法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危机的治理对策及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里奇兰社区学院[EB/OL].http://richland.edu/board.

[11]圣地亚哥社区学院学区[EB/OL].http://sdccd.edu/public/district/trustees/.

[12]洛杉矶社区学院学区[EB/OL].http://laccd.edu/Board/Pages/default.aspx.

[13]圣地亚哥社区学院学区[EB/OL].http://sdccd.edu/public/district/trustees/.

[14]于守海,李漫红.美国社区学院董事会的权力均衡及其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126.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郑州;外部环境;社区体育;对策

郑州是河南省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社区群众体育事业方面发展更为迅速,已经取得较好成果。所以,本研究将结合郑州市的具体情况,认识外部环境与社区体育的关系,认识社区体育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寻求“以人为本”、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区体育服务模式,无论对于推动群众体育,还是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部环境概况与社区体育关系

(一)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城市的数目的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复杂,给人们的体育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郑州是地处中原腹地,全市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6.6万公顷,建成区面积328.6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年末总人口74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3.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2.3%。研究发现,郑州城市化进程中,经济比较发达,物质条件优越,休育场馆、设施、器材、经费相对(农村)充足,为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郑州城市化水平较高,为当地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有利条件。

(二)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是社会事物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经济的持续增长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要求我国的体育事业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对体育的作用日益明显。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新世纪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以开展大众体育活动为主导、全面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为目标,其建设与发展更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与社区经济密切相连,受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郑州市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40617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659.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52.9∶43.9调整为3.2∶55.2∶41.6。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802亿元,增长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充足的资金是城市社区体育得以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城市社区体育一直是福利性公益事业,主要经费由政府提供,造成单一依靠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社区体育体现出新特点,由政府办逐步过渡到政府管的宏观控制上,社区体育的三大经济支柱:政府投资、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及社区体育产业收入利用,将向社会化、产业化转化,经费主要依靠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实现。从郑州市经济生产总值一系列资料表明,已经能为社区体育建设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物质保障。

(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水平是影响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和健身的重要因素之一。郑州市区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1~9月份,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9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市区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继续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1~9月份财产性收入人均11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8%,其中利息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1.3%,而股息与红利和出租房屋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6%和40.8%,也是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原因之一。同时,伴随经营环境的改善和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使人们就业意识不断在改变,1~9月份人均经营性收入435元,比去年同比增长7.7%。另外,由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达288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另外经调查显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人群经常参加和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偶尔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比例最高的是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参加”和“从不参加”比例最高的是月收入在2001~3000元人群。这说明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体育锻炼曲线便会出现下降趋势,追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第一需要,健身的重要性下降。只有经济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人们方能自觉不自觉地体会到健身重要性。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财富才能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生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由此可见,个人收入水平,会影响社区体育建设。只有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引导群众追求健康,把健康放在第一位,那才是社区体育建设关键所在。

(四)社区体育社会化

社区体育社会化的含义包括这样几层含义:从社区体育事业的兴办主体来看,它强调政府、社团、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而不是政府包办;从社区体育设施的服务对象来看。它强调面向各类社区成员;从财力、物力的投入来看,它强调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资金,多方面开发社区体育资源等。

目前,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对基层政府的依赖性很大,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在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途径上,主要渠道是政府投入、税收和社会集资,而在依靠政策支持、权益出让和乡镇企业方面,响应率并不高。

发展社区体育所需人力、智力、财力、物力、场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发展社区体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多方面的工作任务,需要较多的人力、智力、财力、物力投入和适当的活动场地。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单靠基层政府、居民委员会,或者单靠某一社区内单位,都很难圆满地解决这些困难。如果各类社区成员(包括基层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群众等等)广泛参与,共同努力,亦即通过社会化途径或共驻共建,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区体育面临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体育社会办,社区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一种相对合理的现实选择。

(五)社区人口老龄化

国际上,通常把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7%作为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此标准,我国已经在2002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区体育作为国家公益性体育事业的一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利用自身的优势,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造成的压力。新形势下的社区体育建设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的指导思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郑州市总人口为743.6万,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1.1%,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6.2万,占总人口的8.9%,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针对存在问题,根据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制订科学的战略对策,解决好社区老龄人的体育活动问题。首先,建立、健全保证老龄人参与社会生活和体育健身活动的政策法规,合理布局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并完善其设备条件和服务;其次,树立老龄人体育健身意识,各级政府与宣传机构要关注老龄人的体育健身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再次,有计划地培养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科研和指导的专门人才,不断充实到老龄人社区体育服务的事业中,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积极性,以此弥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不足;最后,鼓励和加强对社区老龄人体育的科学研究,加强经验总结、交流与推广,定期举办全国性或省、市、区直至街道里弄的社区老龄体育的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

(六)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在对城市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治安、城市负荷、交通、能源、环卫、住房、计划生育和子女就学等,都给城市社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郑州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机场的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流动人口密集,2008年初步调查显示,郑州市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首先,工作和生存的艰辛与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体育活动。由于绝大多数民工都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低下,缺乏体育运动的基础,更难谈体育意识,很难自觉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在各个城市中,民工超需求的盲目流动和不断的因跳槽、解聘而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由于流动的无序性,基本上是游离于单位体育活动、生活小区(居委会)体育活动和街道社区体育活动之外的。

其次,流动人口居住分散,各居住地又尚未将此部分外来客纳入组织化的体育活动对象的范畴之内。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工在城郊结合部搭建了许多简陋的棚屋,形成了无人管理和难以组织体育活动的“特殊小区”。有些三资企业特别是外资独资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劳动时间长,不注重外来工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是在个体小食店、小杂货档口、小饭店乃至小商店中打工。像这些人群是较难通过政府行为去组织他们的体育活动的。

另外,民工在城市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文化冲击。这种文化冲击,一方面表现为迁移者难以融人城市生活的圈子,另一方面表现为物质的改善和精神的缺失形成强烈对比,构成了一种矛盾。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他们融人城市社区体育的难度。合理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将对社区体育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二、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

(一)社区体育服务组织系统化

要加强领导对社区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社区体育意识,真正把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这需要各级领导思想革新。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领导要在新时期转变观念,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把社区体育工作列入各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中。通过转换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基层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这是实现属地化的社区体育工作管理的必然趋势。街道工作的重点将向社区管理和服务上转移,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多建立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针对社区体育工作责任重,与现有的组织设置之间不配套的矛盾,积极建立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创建、发展和加强社会体育的横向组织系统,与从上而下的政府系统以及归属于政府系统的所有群体、组织、个体,相互交叉织成一个全面而稳定的体育组织管理网络结构。

(二)社区体育服务人员专门化

建议委托社会、体育院校以及和发达国家联合培训的方式来培养体育服务人才;还可通过引进人才,将那些懂经营管理、热爱体育事业的各种人才招聘到体育产业部门,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献计献策。另外,要培养熟练掌握外语、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交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提高我国承办国际重大赛事的竞争能力,使我市体育服务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更大的作为。

(三)社区体育服务形式多样化

公益性体育服务形式是满足城市社区居民基本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在社区实施的基础工作,但是单纯依赖公益性体育服务形式,反而可能因领域的狭窄和档次的局限使全民健身战略失去长久的支撑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建议现阶段社区体育发展中应以福利性为主、以经营性为辅分步分重点地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首先,对那些普通居民的体育服务则可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来保证他们能享受到应有的体育服务;其次,对于一些已经有良好市场需求有发展潜力的运动项目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逐步返还扶持资金并对其他体育服务项目有所帮助;最后,对于那些制度公益利性的体育服务项目则可以通过“基金”方式维持其正常运转.这样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突出发展优先通过市场机制为不同的社区体育服务项目创造一个统一公平竞争的发展氛围加快社区体育发展的步伐使社区体育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二是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市场调整和政策引导切实保障普通社区居民基本体育需求。

(四)社区居民体育参与普遍化

建设适应不同人群、具有小区自然特色的亲民、便民、利民的生态化体育活动设施网络系统,并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提高参与率,满足不同需求。体育相关部门在体育服务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和社区稳定特色的合理形成,如中青年男子和妇女运动形式的稳定特色,老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儿童少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婴幼儿体育的启蒙和开发,残障人的活动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项目,季节和节日传统项目的形成等,不仅克服“马鞍型”体育人口分布现象,而且形成了各类人群都能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和而不同”的和谐局面。

(五)社区体育资源利用合理化

近年来,随着体育彩票的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经费短缺问题,但由于我国社区经济基础薄弱,社区众多,有限的收入难以支撑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需求。从长远发展看,城市社区体育要持续发展须社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状况是: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下岗职工增多等现实问题存在,成为影响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不利因素,就城市社区体育而言,走产业化道路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由社区体育的专门部门及非社区体育专门部门负责开展的体育产业经营,在为社区体育创造外部环境的同时,为社区体育更好的发展积累投入。

总之,外部环境的发展,已经对社区体育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由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体育成为当前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J].体育科研,2006.(4).

[2]苗大培,王蒲等.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周典明,阮云龙.海淀区乡镇社区体育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4]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5]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全民健身服务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群众体育的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文4

【关键词】社区诊断;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4-02

Investigation on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in A District in Luzhou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the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provide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 for a district in Luzhou. Methods: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3125residents were surveyed.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community geography, community economic and relevant policies and documents were gathered. Results:;the top three morbidity of chronic diseases were hypertension, diabetes,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In the married women aged 50 and below, only 16.6% had cervical cytology smears, 27.8% of the women know breast self-examination. in the minors , bad eating habits were choosy in food and partiality for a particular kind of food. Conclusions: The major health problems in the community resident were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married women aged 50 and below,health knowledge generally lack, the rate of gynecological and breast regularly check were very low. health knowledge also generally lack in parents of minors

【Key words】community diagnosis; health status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得以迅速发展和成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和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较为完整的社区诊断[1]。通过开展社区诊断,可以达到明确现状与问题、评价和改善服务等目的,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1-2]。为促进泸州市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该街道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法

通过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社区等机构结合文献资料,收集调查社区自然地理、社区经济、文化设施、社区建设、人口资料、卫生资源、社区机构、疾病防治以及相关政策等资料,数据资料时限为上1年。

1.2 问卷调查法

1.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泸州市江阳区某街道城市社区人群为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户为抽样单位,从泸州市江阳区某街道所辖5个社区中抽取1100户进行调查。共调查了1131户,共3215人。

1.2.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卷采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中附件1《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一入户询问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家庭人口数、家庭经济情况等;社区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人口学基本特征;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情况;基本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内科系体检;老年人、儿童、已婚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情况等。

1.2.3 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统一收回,经质量核查,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pdiData3.0双人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资料的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家庭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家庭户籍人口数为3人;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占58.2%,其次为主干家庭30.1%、联合家庭6.9%、单身家庭2.0%,其他类型为2.8%;家庭生活周期以青少年期(28.3%)和孩离家创业期(21.7%)为主,其次为学龄儿童期(20.2%)、学龄前儿童期(10.6%)、空巢期(8.0%)、新婚期(6.9%)、首孩出生期(4.3%);住房类型以非电梯楼为主,占82.3%。98.8%的住户有室内冲水厕所,居住环境卫生及室内通风普遍较好。使用燃料以天然气为主,占94.3%;家庭月收入以500-3000元最多,占61.2%,低于500元的占2.3%,高于3000元的占15.4%,93.0%的家庭未出现支大于收的情况。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3215人,其中男性1594人,占49.6%,女1621人,占50.4%;调查人口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0~6岁人口158人,占调查人数的4.9%;7~17岁315人,占9.8%;18~44岁1260人,占39.2%;45~59岁704人,占21.9%;60岁及以上778人,占24.2%。

调查对象99.9%为汉族,88.9%的调查对象无明确;婚姻状况中以初婚为主,占调查人口的76.4%,未婚占12.3%,丧偶占6.1%,再婚及离婚各占5.2%;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29.5%,其次为高中(18.1%)、小学(15.7%)、大专(12.6%)、本科(9.7%)、中专(7.3%)、文盲(6.6%)、本科以上(0.5%);职业分布中以离退休(24.8%)为主,其次为无业人员(11.8%)和专业技术人员(13.2%)和工人(10.0%)。居民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有10.9%的居民无医疗保障制度。

2.3 调查居民的健康状况

2.3.1居民两周患病情况

调查人群中有两周患病或不适者为108人次,两周患病率为33.6‰,其中男性52人,患病率为32.6‰,女性56人,患病率为34.6‰,前三位主要不适感为头痛、腰腿痛、胸痛/发热。

2.3.2 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15岁及以上人群中,慢性病患病排在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慢阻肺),患病率分别为5.7%、2.6%和1.1%。其他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2。

2.3.3 调查前一年住院情况

过去1年,住院人次数为98人次,住院率为30.5‰,其中男性40人次,住院率为25.1‰,女性58人次,住院率为35.8‰,平均住院天数为13.34天。

住院原因中,疾病住院为主,占84.5%。出院原因以病愈出院(47.0%)为主,有42.2%的患者自己要求出院,其原因主要是自己认为病愈。

2.4 特殊人群调查情况

2.4.1 50岁以下已婚妇女自我保健知识和妇科病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50岁及以下已婚妇女中,88.9%的已婚育龄妇女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60.9%的妇女近2年接受过妇科检查,26.6%的妇女近1年接受过乳腺检查,仅有16.6%的妇女进行过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27.8%的妇女知道乳腺自查方法,该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大医院、宣传资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处获得;

在调查对象中,妇科病患病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患病率分别为29.1%、11.4%和11.2%。

2.4.2 18岁以下少年儿童健康情况

2.4.2.1 3岁以下儿童情况

在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中,63.8%的儿童参加了系统的儿童保健管理,管理机构主要为预防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在健康知识方面,23.9%的家长对孩子添加辅食的月龄有正确认识,78.6%的家长认为孩子爬行很重要,31.9%的家长会偶尔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保健品或药物。在不良行为方面,调查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挑食和偏食,分别占调查儿童的19.1%、23.4%

调查对象中,平均开始清洁牙齿的月龄为2月,孩子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为2.0小时,每日累计看电视时间为1.0小时。

2.4.2.2 3~6岁儿童情况

在调查的3~6对儿童中,64.3%的儿童参加了系统的儿童保健管理,管理机构主要为妇幼保健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调查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挑食、偏食、边吃边看电视,比例分别为31.3%、14.5%、36.1%。47.0%的家长会偶尔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保健品或药物。12.2%的孩子有过意外伤害史。

调查对象中,平均开始刷牙的年龄为3.0岁,每日累计看电视时间为2.0小时,平均入园年龄为2.2岁。

2.4.2.3 7~17岁学龄期未成年人情况

在调查的7~17岁学龄期未成年人中,调查对象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挑食、偏食、边吃边看电视,比例分别为20.0%、19.8%、11.1%。

在健康行为方面,83.9%的青少年睡眠良好,59.1%的孩子与同学关系较好,多动为主要不良表现。77.6%的青少年遇到问题会主动与家长沟通,1.7%的调查对象有早恋的异性朋友。平均每天刷牙次数2次,每日累计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为2小时,平均每周吃早餐次数为6.64次。

3 讨论

3.1社区人群及家庭基本特征分析

调查及现有资料结果分析显示,某街道社区居民老龄化明显,居住条件较好,家庭周期中以青少年期和孩子离家创业为主,空巢期中老年人也有一定比例,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应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及开展相应的健康服务工作。

3.2 社区人群健康问题分析

居民调查和机构调查数据均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该街道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是该人群前三位慢性疾病,其患病人数远远多于传染性疾病,因此,这些慢性疾病也是该人群的主要健康威胁;此外,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六位慢性疾病,该病为退行性疾病,这一结果与该人群老龄化程度严重有关。

在特殊人群调查中发现,在调查的50岁以下已婚妇女中,卫生知识普遍欠缺,妇科及乳腺定期检查率很低,使其患相应疾病的风险提高,早期发现疾病和争取较好的预后的机会大大降低,不利于该特殊人群的健康,也应是关注的重点。

在调查的6岁以下儿童中,大部分儿童已参加了系统的儿童保健管理,但是仍然有36.5%左右的儿童未参加,提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该部分儿童的管理率。同时,父母健康知识普遍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儿童不良行为中,主要体现在挑食、偏食、边看电视边吃,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也不利心理发展,这些都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的重点。

4 建议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及慢性病危害的认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大筛查措施及管理力度,控制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负面影响;第二,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对50岁及以下妇女加强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同时对家庭有6岁以下儿童父母加强儿童喂养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董燕敏,陈博文主编.《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

[2] 徐枫,傅人姣,姚宗蓓等.上海市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示范社区诊断报告[J].上海预防医学,2009,21(8):411-413.

[3] 魏来,孙建虎,丁静等. 2007年中石油东方公司社区诊断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3):258-259.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文5

【关键词】成都市;社区体育;现状

Chengdu City Community Spor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Wu Xuebin Feng Chuanguo

【Abstract】The study on Chengdu city community sports organ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ommunity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Chengdu City; community sports; current situation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目标。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的最基础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成都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成都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成都市的石羊社区,武侯祠社区,春熙社区,龙江路社区等8个社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CNKI期刊数据库、广泛查阅信息以及统计数据作为研究依据。

2.2.2 访问座谈:

随机对参与锻炼的人群进行访问座谈,交换意见。

2.2.3 问卷调查法:

针对所研究的社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有效回收112份。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都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3.1.1 成都市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和时间

据调查结果显示, 晨晚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每个健身点在10到50人之间,体育活动的频率为每周一次, 一般以小规模活动为主。体育活动有的安排在节假日、双休日, 按照季节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因人、因地, 就便而宜。日常活动的主要项目有健身操、健身舞交谊舞、扇子舞、秧歌舞、太极拳、木兰拳、等。这与参与社区体育健身的人基本上以中老年为主有直接关系。在练习的内容中参与的项目有其性别差异, 男性的活动项目以太极拳最多,女性的活动项目以健身操、健身舞为主,女性参加人数多于男性人数, 中老龄人多于青少年。这些项目都有明显的非竞技化的韵律性、表演性、传统性和文体一体化特点。

3.1.2 社区体育的指导情况

目前, 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 以兼职为主, 专职为辅。体育指导者, 以义务为主, 低价有偿服务为辅。调查中还发现, 从事指导者仅部分受过较低专业培训, 而很大一部分都是无证指导, 未受培训的占52%。这种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有待进一步完善。

3.1.3 社区体育健身场所

成都市社区体育活动主要在6种场所进行。在社区周围的场所、广场、公园、学校、企业、体育场活动。可见人们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取决于健身半径大小。作为社区体育,健身人员的流动和个性选择往往会给社区的体育甚至是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活力, 使得社区的健身活动始终处于动态的交流和进步中。而健身人员健身半径的大小则可以透视出社区体育的活跃程度。由此可见, 成都市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相对较为固定, 活动半径较小, 基本上以生活区或居住区为中心进行锻炼和健身。

3.1.4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据调查, 成都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依次是“ 现代社会工作繁忙、压力大、易疲劳, 加上家务也繁忙, 导致没有时间锻炼” 的占71.2.%“ 没有场地设施开展体育活动” 的占34.20%“ 家庭经费受限制影响了体育活动” 的占16.50%“ 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困难” 的占11.80%其它原因的占6.20%。这说明现阶段场地设施和经费仍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成都市社区体育组织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制度不健全也是制约成都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成都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

3.2.1 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化

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呈现出数量多、种类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为满足社区中各种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 并逐渐使人们形成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城市社区应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

3.2.2 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考核制度

社区体育指导员是开展社区体育的骨干,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好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更多水平更高、专业素质更强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是必然趋势。街道要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熟悉热爱体育工作的同志充实到组织中,对到达一定标准的合格的学员,颁发国家认可的“健身指导员等级证书”,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使社区的体育活动的效果迅速的提升起来,从而实现体育指导员的资源共享。

3.2.3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建设完善体育设施

在社区内投资兴建运动场所并以适当的收费维持它的正常运转。这些社区服务机构主要是物业公司、居委会、街道办或商业投资实体。通过政府投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社区体育建设,各大城市都相继出台了加大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投入的文件,为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3.2.4 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全民参与

而目前成都市社区群众参加的人群还比较少,政府应该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使成都市全体人群都参与到社区体育的锻炼中来。

参考文献

[1] 沈建华: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3

[2] 沈梅: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3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范文6

一、研究背景

织里镇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演进,已从一个小乡镇演变成了中国童装名镇,湖州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第二个试点镇,城镇规模、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织里镇存在因童装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城市空间矛盾,制约着该镇城市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对该镇进行进一步规划。而对于这些城市空间矛盾,大多只是停留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探究该镇由于童装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空间效果。

因此,本文需要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协调经济发展、城市人口与就业、环境、资源保护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实现该镇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示范。

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城市人口与就业、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城市空间规划所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获取更高精度和更大尺度的时空数据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并且,运用GIS空间数据模型研究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比较稀少。本文对织里镇的童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进行相关调研。运用软件绘制该镇童装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现状图,分析童装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建立GIS的空间结构数据模型。该镇的区位和现状范围如图1所示。针对最终调查结果,提出优化织里镇空间结构的建议,从实践研究中建立基于GIS的织里镇空间结构模型,从而形成规范有效又成熟的技术。同时对解决现存的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城市空间上的矛盾在提出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意见和建议,促进城市空间的功能分工合理化和综合化,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基础。(见图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城市空间的变动,其主要力量来源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因此,在以城市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时的学科及其理论流派中,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

西方国家的学者认为,“虽然区位理论拥有长久的历史,并且做出了许多曾经带动经济学一般发展的令人瞩目的贡献,然而公正地说,与时间不同,空间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能够被成功地结合进经济理论的主体之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经济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空间分析学派对城市产业变化与空间变动的研究侧重于现象的描述与总结,停留在居民和企业的个置选择上。到了20世纪70年代,激进的政治经济学派则认为决定城市空间分布的真正主要因素是隐藏在空间分布背后的生产方式与社会权力结构。其中,在产业结构与空间关系的研究上颇有建树的有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该学派强调经济自由竞争对城市空间的作用,注重城市功能的变化。其早期的理论,例如伯吉斯同心圆理论、霍伊特扇形理论、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至今仍是研究城市空间问题的基本分析工具。另外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城市已经不是地方性的,他们从全球化出发,侧重于全球经济体系和世界系统解释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丝奇雅・沙森认为,“世界经济塑造了城市的生活”,那些正在走向全球化的城市空间会大大扩张,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在空间上促进了城市中心的发展。“我们正看到城市经济活动在空间与时间方面的重组。”

西方国家学者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全球城市现状的描述,对于城市产业的空间分布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较少。例如丝奇雅・沙森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的论述是从全球城市、生产者服务业和跨国公司出发的。而这三个条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充分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城市经济学者的相关研究综述

在城市经济学界的学者中郭鸿懋认为,市场原则决定的竞价租金模型推动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形成。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利润率生产者服务业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江曼琦认为城市经济活动最终要落实到空间上。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空间结果是大分散、小集中的结局。洪银兴认为,我国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必须注意产业支持。这样,城市功能提升伴随着产业的升级与空间布局的调整。

此外,左学金对产业发展下的城市空间发展进行探讨,认为紧凑型与高密度的城市社区有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对上海城市空间要素的均衡配置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空间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方面,梁琦、詹奕军、陈建军等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了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作用。

2、城市规划学者的研究综述

在城市规划学界的学者中,陶松龄认为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空间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知识经济主导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不同于过去的城市空间结构。传统城市的功能分区思想在城市新的产业结构条件下可能已经不再适用。武进系统得总结了我国城市形态基本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对我国当前城市产业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我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城市规划学者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论出发,依据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对产业发展导致的城市空间变化进行研究,侧重于城市空间布局研究,使城市空间内部结构达到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