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生态系统;进化;标度;
一
一、对电子政务既有分析范式的批判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性在于:政府机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建设,并为公众提供贴近式优质服务。尽管这一目的性已非常明确,但是,从已有的文献上看,随着建设的深入,学界对它的认识越是深化,对电子政务的界定也越是不同。这一方面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兴盛,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认识上的分歧。
1.对电子政务的不同理解及其研究分野
(1)作为政府再造手段的电子政务
从这个视角看,电子政务首先是一种管理创新,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对自身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目的在于提高内部协调与管理的效率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以此来审视电子政务,它将成为政府再造的一种手段。Aicholzor和Schnmtzer看到了电子政务将为政府带来两方面的挑战:其一是改变政府事务,改进服务传递的速度和质量,降低费用和重建行政流程;其二是改变政府自身,政府需要重新测试是否具有民主实践和过程的机能 。Prahalad和Ramaswamy则根据企业管理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认为政府组织应当创造一个包括顾客在内的延伸的网络以产生竞争力,进而提出了一个“政府机构― ― 网络型组织― ― 增强价值网络”的电子化政府的三阶段发展模式 。与此相类似,Janice和Greg Robbins提出了一个基于消费者价值的电子政务模式,为了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政府组织转变,他们构建了一个基于价值― ― 联盟的虚拟组织形式,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实现政府的价值增殖过程。这一模式在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个民政部门进行了实践,目的是与公众进行电子沟通的管理变革 。相似的研究还有很多。
在这个视角下研究电子政务,重点是讨论信息技术背景下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和业务流程的重组。这类研究中尽管也提到电子政务概念,但其内涵却仅仅是信息沟通技术(Information and ConmmnicationTechnologies,即ICT)。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此类研究没有区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了政府的再造,还是电子政务与政府再造之间存在着关联。进一步而言,他们并没有区分电子政务与信息技术有什么不同,因而不是将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实体,而只是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政府组织变革问题。一言以蔽之,电子政务无非是这种变革的一种结果。
(2)作为网上办公模式的电子政务
如果从应用手段的视角来审视电子政务,可以将它作为一种网上办公模式去研究。实际上,这类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或技术支持。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因此一些学者直接从电子政务应用的角度来界定电子政务概念。Milford就认为,电子政务作为政务管理的一种简单化和自动化的技术手段,被用于帮助处理政府和委托人、商业或其他政府之间的事务 。
其实,在这个层面上,电子政务的内涵是最容易与“政府上网”(或政府网站)相混淆的。可以说,作为网上办公模式的电子政务仅仅是电子政务的外显形态,其实质是政府业务流程重组之后的服务终端,这也是公众对政府改革进行感知的最佳、最便捷途径。在这方面,学者们更多地倾向于探究电子政务服务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
2.电子政务研究中的认识论局限
以上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种倾向:一是技术工具主义,一是管理主义。所谓技术工具主义,是将电子政务定位为政府再造的一种技术工具,是一种技术化手段。所谓管理主义,就是将电子政务看作是政府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再造的结果。该范式强调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层级传递信息和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使政府行政组织的金字塔结构转变成扁平式、无中心式的网络结构,从而使政府与公众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都变得十分容易,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回应、决策、沟通能力,并从根本上把政府治理从封闭的行政系统中拓展出来 。与技术工具主义相比,它重点在于政府组织结构的重组。然而,当我们对以上研究进行认真审视,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尽管信息技术具有一些优秀的特质和社会意义,但试图借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打破条块分割体制是徒劳的。另一方面,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当政府业务流程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后将对电子政务下一步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当信息技术成为电子政务物质基础的时候,它就不再仅仅是政府的工具性手段,而成为了电子政务的一个子系统,它特有的技术逻辑将不断地通过影响政府和公众的方式得以发挥,加之政府和公众的能动作用,这种影响会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新生成的社会关系才应该是电子政务下一轮发展的基础。可见,单一线性的分析范式不利于把握电子政务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为此,本文提出电子政务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将电子政务置于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框架下进行分析。
二、电子政务生态系统与系统进化
电子政务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府职能服务化 网上参政渠道 政府运作透明度 建设策略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遍应用,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建设电子政务,成为各国政府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和基本国策。政府作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的远远不止是这些信息环境巨大变化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这种支撑平台转换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任务,不仅要提出应用技术搭建技术平台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更为重要的,也更具挑战性的是,要把技术的组装和应用引向建设新型政务平台,提出建设政务新环境,新平台的路线图和基本理念。
1 电子政务的概念和作用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具有丰富的内涵,但由于它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有所不同,因此,它的概念内涵也有所不同。电子政务是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形式。从实践出发,我们把电子政务的概念概况为:电子政务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新型技术手段为平台,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它基本包括三层要义,第一,电子政务它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否则它是传统的政务而不是电子政务,第二,电子政务必须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相联系,否则他可能是电子商务,第三,电子政务就是要由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政务过程进行改造,而不是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政务过程进行简单的复制。
1.2 电子政务的作用
电子政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服务化是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方向,向公民提供信息服务是政府职能之一。像政府信息这样的国家资源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资源。最大量的公众信息被政府掌控着,同时,政府又是许多法规、规章、规范的制定者,凭借互联网强大的技术支持,政府能够为公众提供有关政治、经济、社会一切公共领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信息在网上是易于检索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政府可以开发网上服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向公众提供更迅速、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政府服务平台从传统的办公室、窗口、柜台转向简单的网络平台。政府还掌握着80%以上的公共信息,政府往往与普通民众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往往会为政府腐败现象提供了条件。采用电子政务,便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全天候互动式服务,使政务工作变得廉洁高效,减少社会腐败行现象的发生。
(2)扩大民众网上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电子政务拓宽了公民的网上参政渠道,通过民意调查,民众电子投票、电子邮件、电子选举等方式,公民进行利益诉求和表达,以影响政府的利益决策,政府倾听民意,作为决策的参考。实践证明,电子政务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新桥梁”。民众可以借此表达意见,以增加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政府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更广泛的了解民众的意愿,有利于集思广益,进行正确的决策,让决策更多的体现民意。
(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政务公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是的一剂良药,公开还可以提高政府在民众中的可信度。因此政府机关应当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及时地向公众政务信息和接收群众意见,从而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告、公共信息,提供有关政策和重大事件披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公共管理、市政建设、医疗、就业、环保、物价、人事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让权力在“电子眼”下进行,在民众的电子平台上运作,是看的见、摸的着的“阳光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后,我们可以把某些工作交给机器来执行,载人操作机器的同时,也让机器管人,从而把人为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削减某些公职人员的机会。除此之外,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在联网运行之后,内部的决策过程就显得更加清晰透明,而且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案,民众在这一过程中有据可查,这也大大控制了某些腐败行为的滋生。
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策略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策略问题,主要有三个观点:一个就是你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首先要打消一种误解,电子政务没有经济效益,只有社会效益,不是的,电子政务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要注重效益、要防范风险,要给它提供体制保障。
2.1 注重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
这个效益表现在三个层面: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管理中经济效益、服务中的经济效益。我首来看一个宏观的数据,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有很多专家进行了很多测算,对于网络信息化这块,他们做过一个测算,他们说,现在,中国每百人中接入互联网的主机,我们现在不到是1.9台,美国每百人中接入互联网的主机已经达到了62.5台,专家们测算说,再过7年,到2020年,我们大体上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小康社会的时候,中国每百人中接入互联网的数目有可能上升到3台,从这个数据来看,就感受到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距了,到那时能拉动多大的产业发展呢?所以我们看到,电子政务的建设,要通过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一步拉动中国软硬件产业的发展。服务效益,从国外来讲它有一个评价指标,政府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网上服务以后,企业在政府的办事缩短了,企业在政府办事的成本降低了,这样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有了竞争能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了,就是电子政务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这叫服务中产生的效益。
2.2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风险防范
(1)政府部门在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一哄而起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有可能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2)把电子政务建设看得过于简单,只关注国家的“硬投入”,而忽视行政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3)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急于再上新的项目,使未来的整合更加困难。(4)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重监管、轻服务,重视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忽视政府对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5)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制度、规范建设以及对公务人员进行培训的倾向,有可能导致失败。这几方面的问题都是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有可能遇到的风险,所以我们不要看每年国家投入很多,这个资金投入得防线是非常大的,一旦用不起来,这个系统就瘫痪了,这个钱就浪费了,所以我们说领导信息化建设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数字鸿沟;行政效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5亿。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电子商务活动当中去,同时,对电子政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而在更早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大幕。经过2O多年的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快速增长,我国电子政务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抓住历史机遇,使电
子政务再上新的台阶,正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研究者们的新课题,本文拟在梳理我国电子政务过去的发展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相关问题的分析,对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征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而兴起的政府工作方式的一种转变。但它并不仅仅只是工作方式的一种转变,从政府开始用上电脑,进行单机版的办公自动化,到组建政府局域网,进行联网协同办公,再到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和开展政府服务职能上网,电子政务已从一开始的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升级为一种涉及政府组织结构转变的深刻变革。1993年,在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首倡“E-government”以后,全世界对电子政务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各种电子政务研究机构也纷纷建立,对电子政务的概念也各有理解,甚至对电子政务的提法也各式各样,如信息化政府、网络政府、数字政府等。
总体上来说,电子政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1.电子政务类型多。政府是整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是国家的统治机构,是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职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四个大的方面,具体又分为若干小项。每项职能的实现都属于政务的范畴,而电子政务正是要通过电子化的手段来实现政府的一些职能,因此内容也非常广泛,总体上来说,包括以下几个类型:《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简称G2G,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等;(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简称G2B,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简称G2C,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等。电子政务繁多的类型对应了政府繁多的职能,不同类型的电子政务通常由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来完成。
2.电子政务发展具有渐进性。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与美国公共管理学会曾将各国电子政务的网站建设划分为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事务处理以及无缝链接五个阶段。电子政务能够达到的阶段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与整个社会的网络环境、网民的数量、政府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处理能力等都有关系。其发展阶段是一个综合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经历了这样五个阶段,政府不能脱离自身情况和当地社会环境直接开展最高级别的电子政务,由起步阶段到无缝链接阶段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更新,政府组织结构的配套变更,政府服务对象的习惯引导和形成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政府,因为如果真正是一个符合需求的系统,政府服务对象会自然选择,而几乎不需要引导,201 1年6月上线的铁道部网络订票服务即是一个例子,在2012年春运一开始,该网站就创造了每天1O亿次点击的记录,虽然网站不堪重负,致使网民订票体验极差,但足以说明网络订票业务是一个符合公众需求的事物(铁道部网络订票应不属于电子政务范畴,本文不讨论这一问题,仅作一相似例证)。
3.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政府工作电子化。电子政务需要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不能简单理解为把现有的工作完全照搬到网上。在网络环境中,时空限制被打破,可以使原有的一些复杂的程序变得简单,也可以使原来难以操作的一些流程容易实现。例如,工商登记的名称预核准,可以使申请者预先自行在网上通过数据库比对,查看所拟名称是否已经被使用。在传统工作条件下,这一点是难以实现的,而在电子政务中则会比较轻松实现,这一微小变化也会使政府行政效率提高,申请者得到方便;又例如,在电子政务条件下,交警处罚不用当场收钱,只开罚单,由银行代收罚款,这种工作流程的变化在传统工作条件下也是难以实现的,是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程创新。
4.电子政务包含政府内部工作电子化和服务职能电子化两个层次政府本身是一个组织机构,其内部的管理和协调同任何组织内部的管理都是类似的,为了更高效率的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办公也是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通常情况下,要实现对社会服务的电子化,首先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办公。这与一个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是类似的。在实现政府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之后,再开展对社会服务职能的电子化。通常一个政府的电子政务需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如此安排实现这两个层次的电子政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状况
电子政务的概念范文4
伴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在五大应用领域中分别被列为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它们在信息网络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与政务两个不同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各种商业经营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利用Internet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企业对企业(B2B)的电子商务;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电子商务;四是企业对政府机构(B2G)的电子商务。
1.2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也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政府部门内部(G2E)的电子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G2G)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G2B)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与公众(G2C)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
从以上基本概念可以看到,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而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主体的经济效益。从一开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就相互关联,之间有着交叉的应用领域(B2G或是G2B)。
2.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推动作用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电子政务而言,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它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发展是辨证的统一。
电子政务的概念范文5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关系初探分析
引言
伴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在五大应用领域中分别被列为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它们在信息网络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与政务两个不同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各种商业经营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利用Internet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企业对企业(B2B)的电子商务;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电子商务;四是企业对政府机构(B2G)的电子商务。
1.2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也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政府部门内部(G2E)的电子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G2G)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G2B)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与公众(G2C)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
从以上基本概念可以看到,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而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主体的经济效益。从一开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就相互关联,之间有着交叉的应用领域(B2G或是G2B)。
2.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推动作用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电子政务而言,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它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发展是辨证的统一。
2.1 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撑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一方面其发展有助于巩固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为政府对企业的政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如电子密钥,电子认证系统的开发,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这些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为电子政务所利用。另外,伴随电子商务活动建立的法律法规等,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保障。
2.2 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应用上,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些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应用或移植于电子政务。
3.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21世纪,随着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不但要求当地政府具有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要介入电子商务,参与有关的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
3.1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经济交易领域中,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是大型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也容易实现,并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目前,政府进行网上采购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开展的一种电子商务活动,如果有效的将电子商务引入到这个活动中,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交易的发展。这种利益引导比理论劝导更直接、更有效。所以为了推进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政府应该采用网上采购,以此来带动企业的网上采购。
3.2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电子政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等。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之外,它会成为Internet与Intranet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开展后,也能推进公众网上采购行为的发生,继而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
3.3 电子政务对企业电子商务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带动了我国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模型中,一方面,企业电子商务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获得政策信息,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踪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政府政策数据,并及时将政策的变动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反映出来,保证了企业决策的适时性和现实性。
3.4 电子政务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监督与服务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它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同时它也具有监督企业的商业行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关系界定如果不清楚,企业就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通过在电子政务的支撑下,不仅获得许多免费而及时的企业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拓新的市场。
4.结束语
电子政务的概念范文6
一体化的协同电子政务是未来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种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的实现形式。
政务协同首先是管理的协同。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过程中,相对集中的管理要向松散型协同管理转变。政府需要对固定(规范)流程、可变(非规范)流程进行统一管理。打破固定模式,在“动态”中完成分工与协作,作为解决“组织内与跨组织、紧密与松散、固定与变化”三大矛盾的新形式,“动态协同”从管理上提出需求,按照整体架构,应用协同信息技术,使这种动态的“协同”最终得以实现。
从政务工作模式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有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G2G,是政府对政府的应用。第二种模式是政府对企业的G2E。第三种模式是政府对民众的G2C。这三种工作模式使政务协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构形式特点。G2G应用协同主要是内部业务梳理实现协同OA,通过内部数据梳理实现数据共享;G2E应用协同一般采用虚拟工作大厅的模式,协同各部门业务办理,并提供企业Web service接口;G2C应用协同结构形式复杂,具有多层监督立案转办答复过程,实现包括门户网站、信箱、便民电话、呼叫中心、视频采集中心等和群众利益相关的服务。
综合以上体系结构特点,以区县政府为例,政务协同体系架构注重流程整合,淡化部门概念,强调业务协调和统一,通过四层体系来体现大政府的概念。政务协同框架应该包括:1. 服务门户层,实现政府各部门的业务和服务,以服务为导向,以完成公文会签、并联审批等政府服务为目标;2. 政务网关层,实现数据整合和应用整合,提供系统应用中间件和数据挖掘工具,转化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差异,提供业务系统调用接口;3. 基础协同架构层,提供目录服务、消息与协作服务、数据库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基础协同服务;4. 核心业务交换层,提供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业务访问。
实际上,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部门割裂的做法难以取得更好的绩效,必须对业务进行整合实现协同工作。电子政务首先是一种技术,技术管理上政务协同体系通过四个层次实现服务器运行管理、客户机运行管理和集群及负载均衡管理,控制政务协同的正常运转。工作流、应用集成、知识管理、信息门户等软件功能,是协同软件消除信息孤岛的几个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