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电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电商论文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1

1基础设施薄弱松阳县地处

浙江西南山区,隶属丽水市,以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是盆地,全县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6%。虽然这几年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等都在全面建设中,但就公路的通达度和路况来说,整个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仍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松阳县政府对信息化产业非常重视,但受财政能力所限,网络设施投入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全县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村网络宽带仍然较低,该县农村网民数量和网络覆盖率较低。

2文化素质偏低

大东坝镇一些农村网商的成功案例,使得其它地区农民也对网络销售农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由于其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有些农民缺乏基本的电脑常识和上网操作技能,再加上没有专业人员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撑,根本无法网上开店和网上支付,最终导致他们只能放弃“网上做买卖”的想法。因此,这就需要县地方政府对农民在政策面和资金面上予以扶持,定期开展农民电商技能的培训班,以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

3农业电商人才紧缺农业电商人才紧缺是制约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当前许多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农产品电商人才既要了解农业、农产品知识,又要掌握电商技能。松阳县的农民对农产品虽有充分的了解,但却缺乏产品摄影、网店美工、信息采集与处理、在线客服、营销数据分析、营销推广、促销活动策划等电商操作技能,而拥有电商技能的专业人才对农业和农产品的认知却又严重匮乏,而且受地域的经济水平、企业文化、人文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电商人才普遍不愿意去农村发展。据调查统计,有70%的中小农产品电商企业反映招聘和留用电商专业人才都非常困难,人才供需矛盾特别突出。

4物流体系待健全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性

日益突出,已成为电商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品种多、级差大、保鲜难、易腐性等特点,对物流过程中的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都有特殊的要求,物流经营难度大、成本高。一方面,受成本因素限制,快递行业在农村的网点还不够普及,物流大多还不能到村一级,部分边远地区甚至没有网点;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道路状况不理想,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耗和毁坏。截至目前,松阳县已在19个乡镇(街道)建立农村物流网络服务站139个,乡镇(街道)物流服务的覆盖率达到100%。但纵观松阳县整个物流体系,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健全,例如农村物流网点数量、物流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效应。

二、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

1政府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缩短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每年松阳县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该县农村电商的扶持、奖励、培训以及相关的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同时,各网络运营商也要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努力实现“网络村村通”、“网站乡乡有”,争取全县农村宽带开通率达到100%,农村上网速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并显著提高农村整体的信息化程度。

2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内容。松阳县政府每年在农村电子商务引导资金中安排培训经费,用于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为此,可以采用分集中培训与订单式培养两种方式来进行。

1)分区域集中培训

由松阳县政府牵头,农村电商协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举办电子商务专业论坛、电子商务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村青年进行分区域分批次的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电子商务操作技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电子商务培训班直接开进村里,借鉴一些农村网商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激发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的激情,并聘请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指导。据统计,2013年1-9月,松阳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农村青年网络创业培训6期,择优挑选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并拥有一定的电子商务基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农村青年作为培训对象,共免费培训网络创业骨干312人。免费精英培训一般每期4天,培训内容涉及网店推广、美工、客服三大方向,邀请淘宝大学知名讲师从各个维度深入授课,同时通过沙龙、店铺诊断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面向全县范围内的所有大学生村官每年定期进行免费的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从而发展了一批从事电子商务的精英。在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下,涌现出一拨拨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热潮,进一步促进了松阳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

2)订单式培养

松阳县政府可以积极与丽水市内的职业中专、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开设适合松阳县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订单班,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出一批适合该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电商专业人才。这样,从可以长期在源头上解决了农村人才紧缺问题。丽水市目前有:丽水市职业中专、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青田职技校、遂昌职业中专、缙云职业中专、松阳县职业中专等20多所职业学校。其中,遂昌职业中专的电子商务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3打造农民+协会+合作社+平台模式

一个农民,他作为个体的议价能力和市场完全不对等,只有先把规模做大,代表一个团队议价才有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松阳县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建设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构建农业产业化优势带和特色产业区,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为此,可以打造一个农民+协会+合作社+平台模式,在区域上由点到面到片,业态上由单一信息到综合协作运营,最终形成产业优势,促进松阳县区域经济发展。

1)农村网商(电商)协会

2011年8月,由县政府牵头,多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发起,松阳县网商协会成立。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20多名,该协会密切联系会员定期举办各类沙龙、联谊活动,如举办县网商协会“助力创业”活动暨2013年会,吸引了大量回乡过春节的在外网络创业青年参加。2013年8月,松阳县电子商务协会在古市成立。2013年底,该协会与松阳县广播电视大学共同推出“淘宝网”网络创业课程培训,旨在提升农村网络创业者的创业与就业能力,系统、高效地培养优秀的网络创业人才。“网络创业”课程培训以网络零售流程为主线,注重实战与分享,通过课堂传授、平台操作、实训分享等提升学员零售平台和店铺运营的实训能力。通过农村网商协会和电商协会平台,加强了松阳县农业电商企业和人才的凝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促进电商企业抱团发展,同时也可以号召农民网上创业,积极开展农村青年的电商技能培训学习,进一步推动松阳县农村电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在松阳县各镇都可以分别成立多家农业合作社,吸引当地农民加入合作社,采用公司化管理,由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生产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并统一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环节。农业合作社可以利用区域优势和规模效应,逐渐树立起农产品的区域品牌,这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合作社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有效形式,对接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3)农产品电商平台

由松阳县政府牵头,鼓励各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松阳本地产业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共同开发一个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对松阳县农产品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全方位的商贸网站信息系统,按照Web0标准构架“松阳特色农产品网”,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实现商品管理、信息管理、交易管理、会员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该网站既是交易平台也是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的运营与推广将松阳县特色农产品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4规范物流体系建设

1)建设“三位一体”的低碳农村物流网络松

阳县继续建设以“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客货运站场为载体、乡村物流服务站点为节点”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低碳农村物流网络。以原有的19个农村客货运一体站作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枢纽站,以农村集贸市场、中心村为节点,继续建立农村物流网络站,并鼓励农村各类小超市、代销店以委托模式从事农村物流,并将店老板聘为农村物流服务寄递员。据不完全统计,自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以来,到目前为止累计配送和寄递物品960多万件,发送量达310余万吨,为农民节约成本4500余万元。

2)实现内外物流资源有效整合

浙江路路发物流有限公司和松阳县友谊配送中心是松阳县的两家农村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他们改变单打独斗的区域农产品物流方式,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他们与中通、汇通、全际通、速通、快捷、全峰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小件快运联盟,还与永康的浙江顺天物流有限公司、任氏物流有限公司以及温州鹿富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大件物流合作联盟,实现车辆和站点的共享,线路和结算的统一,大大减少物流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实现了县内外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使松阳县农村物流网络真正实现了城乡间、区域间的无缝对接。

3)加快培育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2

关键词:快递业;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Express 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mmerce ecosystem,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express is mutual support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express log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express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oordination with E-commerc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merce and express industry, the importance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express industry, the general idea and relevant measures, and so on.

Key words: express industry; E-commerc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internet plus

目前商物流行业一片繁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电商物流行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用户满意度较高;开放、融合、共享、创新将会成为电商物流发展的新常态;而且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迅猛,跨境电商物流也呈现出高速长态势。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1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20%。然而正是电商物流支撑了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新兴经济方兴未艾,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综合来看,不管是从经济层面还是行业需求以及政策红利的角度来看,电商物流行业将会在2017年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1 电子商务与快递业之间的关系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产业,主要是针对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电子化,不仅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渠道和支撑平台,更是促进现代服务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利器。而物流快递,作为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具有带动产业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经济附加值高、技术特征显著等特点。它将信息传递、物品递送、资金流通和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关联生产、流通、消费、投资和金融等多个领域,是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

电子商务与快递,曾经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产业,因为现代消费方式的变化而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相辅相成。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移动电商将会把电子商务推上另一个,而作为电子商务支撑产业的快递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客户体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将大大增加对于快递物流服务业的需求,网络购物业务量的增长同步带动了快递业务量的增长,而快递物流服务业出色的服务也会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可见,没有快递行业快捷配送,电商难以发展;反之,没有电商的支撑,快递行业也不可能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服务好比天平的两端,任何一端的发展滞后,都会造成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发展失衡。只有双方联动发展,协同共赢,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有力促进了两个市场的发展壮大。

2 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战略新兴产业与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快递业与电子商务相互依存、互为支撑,业务合作日趋紧密、关联领域不断拓展。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3 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各地党代会和人大会议的会议精神,坚持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和突出特色为导向,以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物流快递管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政策集成为手段,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的优势,探索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管理方式改革,为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在创新驱动、规模发展、设施建设等方面创造协同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破除行业发展瓶颈,着力解决产业融合发展、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协同规划等问题,建立与协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4 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目标

规划布局科学化:将电商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展完善快递服务网络,完善骨干节点和末端投递服务站点建设。

信息平台开放化:建设集“数据采集、信息互联和政府监管”于一体的快递电商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用户、电商、快递、政府等多方信息的汇总与共享,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

车辆配送标准化:建立和完善配送车辆标准体系,实现配送车辆规范化和标准化运营。

人才培养专业化:建立快递和电商从业人员服务和考核标准,完成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产业发展融合化:形成一批运行规范有序、示范作用明显的协同发展项目,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全市,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和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制度体系创新化:通过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起适合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物流快递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快递、电商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培育壮大一批辐射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社会效益好的快递、电商企业,努力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5 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5.1 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

鼓励快递、电商企业通过“互联网+”手段,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服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面向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政府部门等多位主体共同使用,在社区、校区、产业园区等公共场所建设快递综合服务平台,或在乡镇、村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管理、对接、预测功能的信息化,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深化合作,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实现系统对接和信息交换,促进快递服务与网购业务融合衔接。支持共同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软件、手机APP等网络工具,发展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个性化定制、代收货款、订单生产等服务,打造信息化智能快递服务网络。探索建设集“数据采集、信息互联和政府监管”于一体的快递电商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用户、电商、快递、政府等多方信息的汇总与共享,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

5.2 加快电商快递物流园区建设

电商快递园区是指在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其周边沿线,以及在产业集聚区建设电商快递园,并为进驻的电商、快递企业提供道路、水电、仓储、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将电商物流快递需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完善通道与节点布局,保障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加快物流园区向“智慧市场+电商创业孵化区”模式转型升级,提供具备集中仓储、高效分拣、快速配送、商品展示等功能的仓配一体化服务。加快园区内部资源整合,引进金融、保险等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

5.3 化快递末端服务网络

按照《快递服务》、《快递营业场所设计基本要求》、《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等国家标准,引导快递企业推进营业场所标准化、分拨中心规范化、作业流程制度化建设。支持电商、快递企业结合主要商业中心、大型社区、产业园区、校区、写字楼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布局,规划建设快递配送站、智能快递箱等电商快递末端服务网点。推动快递企业创新收派模式,推广网订店取(送)、店内寄件等服务。同时规范快递末端网点备案管理。

5.4 推行快递配送车辆规范化

按照《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并结合实际制定城市快递配送专用汽车、快递专用电动车等车辆管理办法和临时停车管理措施,合理规划快递配送车辆通行路线和货物装卸地点,统一城市配送车辆标准、标识管理,消除非标车辆运营,鼓励采用清洁能源车辆开展快递配送业务,支持充电、加气等设施建设,并给予通行便利。

5.5 推进“快递下乡”服务农村工程

加大快递服务农村电商力度,积极推进快递服务网络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拓展延伸,提升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快递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地区物流快递体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快递网点、社区等对接,开展生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引导快递、电商企业广泛与农村邮政局所、村邮站、“三农”服务站、农村供销社、客(货)运站及超市便利店等农村市场服务主体开展快递业务合作,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5.6 鼓励电商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

鼓励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对接系统建设,统一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开透明快递服务价格,加强与快递企业的沟通协作,提供合理的、公开透明的、双赢的行业规则,通过系统分配和有效管理,解决递送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带动众多小快递企业的发展,促使电商与快递两个行业能够更好地深入合作,共建和谐生态链。

5.7 加大快递电商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政府、企业和院校三方建立合作机制,利用大中专院校资源,鼓励校企合作,推进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教学、实训相结合的快递人才教育培训实践基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和企业人才招聘。加强行业标准规范建设,推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执行,支持行业协会,支持快递企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提升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职业操守、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通过社会化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个人,享受人社部门相关补贴政策。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接收、院校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行业中、高级人才培养,打造多层次快递电商人才队伍。

5.8 强化保障措施

(1)落实组织保障

建立由财政、商务、邮政管理部门牵头,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公安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部门间工作协商机制,责任清晰、统筹协调、高效运行地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工作,及时研究处理突出问题,广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因地制宜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2)强化规划引领

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物流快递配送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出台电子商务和快递发展的相关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资源,推动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物流业中长期规划、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引导快递、电商企业合理布局城乡服务网络,不断拓展协同发展空间。

(3)强化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勇于破除现有管理体制对电商物流快递的束缚,积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财政资金和建设用地等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商的投入,鼓励引导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激发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有利于电商物流快递繁荣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推动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示范性工程项目建设。

(4)强化行业监督和协会作用

将有关邮政监管工作委托给当地交通运输部门,以推动寄递安全属地管理,提升安全监管实效。同时指导物流学会、电子商务协会、快递协会等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开展合作交流,提供政策建议,做好企业服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促进市场秩序规范,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5)强化新闻宣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论坛、微信多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推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工作的成功案例,定期举办相关论坛、新闻沙龙等活动,鼓励快递和电商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招商推介活动,促进行业内的互联网应用和沟通交流,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6 总 结

物流快f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与快递业是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关系,良好的电子商务模式和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快递业的协同发展必将促进产业融合和经济结构调整,甚至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武淑萍,于宝琴. 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管理评论,2016(7):93-100.

[2] 杨聚平,杨长春,姚宣霞. 电商物流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16-22.

[3] 酒景丽. 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发展的策略探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4):26-28.

[4] 覃伟霞. 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共赢发展策略探讨[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14-116.

[5] 李莎. 电子商务与快递行业协同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叶继艳. 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的协同发展分析[J]. 中国商论,2015(31):71-74.

[7] 韩军涛.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快递业发展与协同机制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8]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Z]. 2016.

[9] 国家邮政局,商务部. 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Z]. 2012.

[10] 罗琼. 电子商务与快递行业供应链协同发展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3

一、成果研究的背景、思路

1.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背景。受地区差异影响,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尤其是陕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陕北、陕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应用型专门人才匮乏;陕西还有许多军工、航空、电子等国营大型企业分布于边远山区,往往留不住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高素质人才。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显迫切。尽管陕西是个教育大省,但是在陕南、陕北这些边远地区、“三线”企业和广大基层单位、农村急需专业人才的地方,高校毕业生仍然是分不去、留不住。这些地方急需的人才,特别是广大在职人员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电大培养。电大也正是以“为基层培养大批人才”奠定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地位。陕西电大从2000年开办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后,抓住工商管理专业及课程应用型、操作性强的特点,以21世纪学科基本规范和发展趋势为出发点,敏锐捕捉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结合西部发展的客观需求,为提高西部边远地区生产服务能力,适应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发挥我校作为陕西省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主力的优势,确立工商管理类课程建设的目标:发挥开放教育的网络技术优势,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2.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陕西电大在借鉴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指导思想下,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体,在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心、五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导学指路、自学为主、助学支持、督学保证、测学反馈、多元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根据学校的“一个中心、五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深入思考、探索和改进,提出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面向西部经济发展,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具有特色专业方向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形成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工作实践三大系统构成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教学工作。

二、成果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制定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培养,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企业管理能力课程群针对工商管理工作岗位层次不同要求,我们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设计时,重点突出经济分析能力、管理实务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应用能力体现。

2.加大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完成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1)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解决经济管理教学中无实验室,实地实习条件有限、学生无法全面贯通经济管理知识的问题,陕西电大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工商管理实验软件《企业管理模拟实习系统》,将以往教学、辅导、考试诸环节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实现在计算机的引导下交互学习、实践并完成考核测试。目前的实验室能容纳50人同时上课,《企业管理模拟实习系统》软件是通过模拟迪宝乐有限公司这一加工装配型企业的运作,使学生在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品质、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熟悉各职能部门是怎样独立运作,部门之间是怎样相互协调关系。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并能整合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与方法。经过三年的应用已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在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2)开放教育应用型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是学生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工作实践三大部分构成。

A课程实践。工商管理类课程减少理论讲授学时,加大课堂实践学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涉及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多数都安排了课程实践。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与其支撑理论的联系上,训练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推广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应用型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纲挈领的讲述一些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资格考试知识,督促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考试、英语技能考试、人力资源、通用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职业资格考试。

B专业实践。开放教育的毕业实践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完成毕业论文,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工商专业教师非常重视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管理,论文指导初期主要教会学生如何撰写专业论文,如何登录期刊网搜索有价值的参考论文信息,并为学生提供参考论文题目,方便学生准确把握本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指导中期充分利用分校论文指导软件系统、QQ群、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定稿后帮助学生或指导学生按照论文写作规范及要求排版打印、填写毕业论文评审表;最后通过网络双向视频答辩完成专业实践环节。

C工作实践。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分布在各个区县,学习集中在学校、家庭和工作单位三个点上,并且以成人在职业余学生为主。学生普遍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是年龄差异较大,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上述特点,在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交流会,以学生为主,介绍学生工作单位,选择合适的企业为案例展开讨论,针对企业问题提出一些管理改革办法,既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3.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高网络教育竞争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搞好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设施服务、信息服务、资源服务、自学(修)服务、教(导、助)学服务等等。为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1)充分利用学校“天网地网合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有赖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完整的支持服务体系,对教学设施和条件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很大的投入。为此,陕西电大建成了校园宽带网和互联网站,少数分校建成了校园网或局域网,本科试点单位基本上都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视听阅览室,绝大部分试点单位建成了VBI数据广播接收系统,陕西省的远程开放教育形成了“天网地网合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根据学校的“一个中心、五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遵循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应用现代学习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印刷、音像和计算机网页教材等多种教学媒体与面授辅导、电话答疑、电子邮件、双向视频会议系统、BBS网上讨论等多种辅导手段综合应用的方式开展远程教学的稳定结构形式。并按照这一基本框架,充分利用“天网地网合一”的教学平台,选择、确立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基本教学模式。从总体上看,根据我省地域分布特点,我们认为在关中经济发达地区及各地区中心城市,应确立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与学的模式;在地市以下的县乡、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应确立以卫星电视、音像媒体为主,计算机及网络为辅的教与学模式。

(2)提供丰富的文本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工商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主编、参编了管理类很多的教材,如《现代经济学主要学派》、《财政学》、《政治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现代市场营销学》、《股份制经济概论》等教材和辅助教材;教师们还积极参加学校网络课程、CAI课件、IP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如《现代经济学专题》、《财政学导论》、《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电子商务基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每一学期教师都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更新这些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承担网络课程面授和网上教学辅导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化,简便、易掌握的学习资源。

(3)采取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非同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是尝试网上直播实时授课,通过实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授课老师在学校授课室上课,校外教学点的学生在听课室听课;二是VOD视频点播,教师上课的实况制成VOD课件,存放在VOD服务器上,校外教学点可在网上点播或下载到教学点的VOD服务器上,播放录像上课;三是Web方式,学生通过登录远程教育网站,浏览访问Web课件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进行网上讨论和辅导答疑。四是提供光碟,制作网络课程光碟、VCD录像光碟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辅助手段;五是开展网上答辩,通过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平台、金虎软件系统,教师在办公室就可以给基层分校的学生进行网上课程教学答疑和毕业论文答辩,提高了答辩效率、降低了答辩成本。

三、创新点

我们对工商管理类课程设计时,重点突出经济分析能力、管理实务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将这些理念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地打破陈规、创新教学。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放教育是一个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的新生事物,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一样,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在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本教材,而是要时刻关注其前沿动态,广泛搜集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由于教学计划学时有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内容新、范围广的知识。如《财政学》每章后的时政材料和国家最新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实施效果的材料提供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散思维空间;《电子商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电子商务教师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指导学生体验数字证书的认证、电子邮件的加密、文档的数字签名等。

2.教学过程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创新是教学创新中的重要方面,开放教育与网络紧密相连,而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这就要求其教学必须突出个性化和交互性。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管理工作实际展开分析、研究和讨论,穿插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个性化和交互性才得以实现。

3.注重实践操作训练。在对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基础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证券投资分析》课堂上,老师通过实时股票软件,把自己在这一段时间对大盘和股票的看法与操作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大量实战案例培养学生在掌握书本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一些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进行课堂股票买卖模拟实战,老师对每个人所推荐股票进行点评和后市预测,并在下一次面授课程中进行检阅,总结得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又使学生得到实战氛围的熏陶和锻炼。

4.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学生必须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比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业多为联系实际的计算、分析、研究问题,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开展解难释疑的讨论活动,完成课后作业。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改革,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财政学》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加大了形成性考核与客观分析研究试题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考核方式由闭卷考核为开卷考核,《电子商务》课程在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网上操作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增加案例考试和实践分析、论证试题的考核比例等。

四、应用情况和效果

1.校内应用情况和效果

(1)工商管理模拟试验软件经过三年的运作,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98%的学员在做过工商管理模拟试验软件实验和考核后都反映说很好,清楚明白了现代企业的整个管理流程,对实际工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工商管理类主要课程考试改革后的通过率比课程考试改革前有所提高且比率合理,符合课程教学实际。如《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政学》、《证券投资分析》和《电子商务》等分别为78%、83%、75%、50%、80%,说明我们的课程考核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3)《财政学》时政小论文写作、《证券投资分析》实盘买卖点分析,这一类试题的考核,促使学生在学期中间必须认真利用课程的各种教学媒体资源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注意查阅大量相关实证、实盘资料,从历年评阅试卷情况看,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析材料丰富、结论措施有许多创新思想与观念,证券买卖实盘操作的研判能力增强。一系列教学过程的创新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都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校外应用情况和效果

(1)陕西电大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工商管理实验软件《企业管理模拟实习系统》,为了尽快推广,工商教研室专门组织全省工商类教师实验软件培训会,手把手的教会基层教师如何使用软件,基层电大反映良好。

(2)工商管理教师开发的《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现代经济学专题》、《财政学导学》、《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课件和CAI课件分别被获得了教育部优秀奖、中央电大三等奖、省教育厅三等奖、校级一等奖。

(3)《财政学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获中央电大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奖,《市场营销》、《财政学》两门课程分别获得中央电大第一届、第三届教学创新奖。

(4)相关教师承担了省级课题,如李西凤教授主持陕西省2008年教育科研重大课题“陕西远程教育规模效益与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承担陕西省2008年教育科研重大课题“陕西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4

    一种给定社会资本形式的最终价值受行动者工作需要的影响。“强连带和弱连带,哪个更有价值?”是“社会网络的封闭性是社会资本的关键之源”(Coleman,1990),还是“充满结构洞的松散网络更有价值”(Burt,1992)?这类问题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一种给定形式的社会资本的最终价值受行动者工作需要的影响。如果把企业看作是组织意义上的行动者,那么,对企业而言,这类问题的正确答案取决于哪一种社会资本带来的好处更重要。只有实现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不断变化的资源需求的动态匹配,才能成就企业的绩效(Hite and Hesterly,2001)。进一步说,社会资本具有权变的价值(Ahuja,2000),理想的企业绩效来自于企业的战略姿态和其内部与外部连带构型的匹配(Stam and Elfring,2008)。不同的社会资本形式为企业提供了不同的资源摄取,而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取决于企业当下的目标。Krackhardt and Hanson(1993)和Adler and Kwon(2002)都认为,社会资本的特点和企业目标的匹配是理解社会资本价值创造的关键。

    农村微型企业是由农民创建,地处农村,以自我雇佣为基础,以家庭经营为主,雇员不超过9人,企业绩效和家庭福利息息相关的经济组织(黄洁等,2010)。受创业者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的制约,农村微型企业的目标与一般初创企业的目标有着明显差异,其创业大多是生存型创业,其目标是“求生存”,并且该目标具有长期性。在这样的目标下,农村微型企业的社会资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特点?这是本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对该问题的回答,对于深刻理解农村微型企业社会资本的特点与其“求生存”目标的匹配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指导农村微型企业主动培育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生存率,改善其创业者的生存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背景

    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其组织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企业的社会资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此,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过成果丰富的研究。

    Larson(1992)在研究创业背景下组织间网络结构的演化时发现,交易的社会维度是解释交换中控制和合作关系的关键。他把一个组织间网络的动态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交换的先决条件阶段、培养条件以巩固关系阶段以及网络整合和控制阶段。在第一阶段,已有的个人关系和声誉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相关各方建立起能够加强早期组织间合作的期望;在第二阶段,信任不断增加,互惠规范不断演化,于是产生了网络对新兴交换结构的控制;在第三阶段,在道义责任、信任和声誉的约束下,组织间将达成有效的控制和合作。可见,声誉、信任、互惠和相互依赖等社会资本分别在组织间网络的不同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

    Hite and Hesterly(2001)把企业诞生之初所拥有的网络称为“身份基础网络”,该网络具有三个特点:以社会嵌入连带为生、网络的内聚性强以及企业对网络有路径依赖。当企业进入早期成长阶段时,他们将此时企业所拥有的网络称为“算计性网络”,它更多的是基于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而建立起来的,这种网络也具有三个特点:社会嵌入连带和保持距离的连带(arm's-length ties)之间要保持平衡、网络充满结构洞以及企业对网络进行主动管理。

    Maurer and Ebers(2006)基于六个新成立生物企业的比较性纵向案例分析,揭示了初创企业的社会资本结构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其绩效。他们发现,在这些初创企业的创立和早期发展阶段,其网络具有内聚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即网络伙伴有着同样的专业身份。但是,他们发现,四年之后,不怎么成功的企业只是继续重视和关注它们与科学社团的关系,其社会资本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相对照的,更为成功的企业则不仅保留着与科学社团的关系,而且从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管理和重构,从而形成了以网络差异化为特征的社会资本构型。

    Smith and Lohrke(2008)认为,初创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关系连带的演化。第一个阶段是“个人之间的社会交换”。在这一阶段,创业者基于在商业背景之中或之外的交易历史,决定谁将获得相对的信任。创业者会筛选出第一个圈子,它主要由能够信任的强连带组成。第二个阶段是“双方社会经济交换”。创业者会在这一阶段积极主动地拓展其网络,形成第二个圈子(例如银行家、律师和会计师),其连带数量不断增加。此时,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弱连带不断增加。这些弱连带在提供非冗余信息方面要强于强连带,例如提供最有效的经济支持和市场出路。第三个阶段是“组织间的交换”。在这一阶段,创业者同主要企业之间的连带不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交换过程也不必必须和个人联系在一起,此时,组织之间会形成追求经济利益的、机构水平上的交换圈。交换圈中不断重复形成交换行为。圈中的连带通过形成资源提供者、事业发起人、市场开拓者和声誉强化者而支持着初创企业的行为,而此时的网络结构的特点是:由数量很多的弱连带而非强连带组成。

    在国内研究中,乐国林等(2006)认为,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的变迁与家族企业的成长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创业时,血缘型社会资本是家族企业成功创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随着企业步入成长阶段,血缘型社会资本在社会资本结构中的统治地位有所削弱,企业重点转移到友缘型、业缘型社会资本的建构上。孟韬、史达(2006)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变迁轨迹。他们发现,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人际信任、计算型信任向包括制度信任、契约信任、过程型信任等诸多类型的信任体系的转变。总体上看,国内对于社会资本特点和企业目标匹配性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综合国外学者的研究,不难看出,他们的研究结论具有相通之处。企业在创立之时或创立早期,其社会资本的特点是内聚、封闭、以强连带为主。当企业进入早期成长阶段时,其社会资本变得开放、发散、以弱连带为主。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是,开放、发散、以弱连带为主的社会资本能避免机会主义,达成有效的组织间的控制和协作(Larson,1992);能在结构洞之间架起桥梁(Hite and Hesterly,2001);能突破关系锁定和认知锁定(Maurer and Ebers,2006);能提供非冗余信息和多种资源(Smith and Lohrke,2008)。此外,这些国外学者研 究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隐含前提,那就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目标一般会由“求生存”过渡到“求发展”,于是,企业社会资本的特点随之发生了变化。

    中国大多数农村微型企业的目标是“求生存”,并且该目标具有长期性。农村微型企业目标定位的低端性和这一目标持续时间的长期性使其社会资本具有自身的特点。农村微型企业的社会资本有什么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比较少。因此,笔者试图借助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农村微型企业在“求生存”的企业目标下,其社会资本的特点及成因,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为了满足“求生存”的企业目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会积极主动地培养和改造其商业网络。商业网络嵌入是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与其商业网络中的商业伙伴通过历史交易互动形成的网络结构和关系,是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基于“求生存”的企业目标而构建起来的社会资本。“嵌入”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经济行为镶嵌于社会关系结构中的程度(Granovetter,1985)。为了深入探究在“求生存”的企业目标下,农村微型企业社会资本的特点及成因,笔者根据Nahapiet and Ghoshal(1998)、Granovetter(1992)对社会资本维度的划分,把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商业网络嵌入分为两个维度——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然后试图从这两个维度出发,通过案例研究来提炼相关的理论观点。

    三、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特别适用于以下三种研究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需要回答“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第二种情形是,研究者几乎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第三种情形是,关注的重心是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Yin,2003)。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程度地符合以上三种情形,因此决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可分为解释性、描述性和探索性三种(Yin,2003)。当现有研究文献无法提供合适的理论框架时,则适合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农村微型企业,是被管理学界所忽视的一类企业。对于这类企业的社会资本所具有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极少,因此,适宜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来提炼相关理论。Eisenhardt and Graebner(2007)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案例分析路径,即现象驱动型和理论驱动型。其中,现象驱动型案例分析就是在缺乏相关理论的情况下,基于现象来构建理论。

    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企业成员社会资本的总和(Tsai and Ghoshal,1998)。农村微型企业规模小,其创业者往往身兼业主、管理者和雇工三重角色,他们的社会资本和企业的社会资本高度重叠。因此,本文将案例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确定为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

    (一)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了14个案例,以便开展多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就像做了多个实验,这种设计能对相同的逻辑过程进行重复(Yin,2003;Eisenhardt and Graebner,2007),有助于保证外在效度。案例企业所在地区为湖北省黄梅县孔陇镇张塘村。选取这一地区的农村微型企业开展关于其社会资本特点和成因的案例研究的原因是:第一,张塘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亩,有很大一部分农民需要通过创业的形式改善生计;第二,张塘村位于孔陇镇,创业的商业环境相对较好,农村微型企业比比皆是,方便进行案例选取;第三,张塘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5500元,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该村因而能较好地代表农村中等经济发展水平。这14个案例农村微型企业及其创业者的基本信息见表1。

    

    (二)数据收集

    在正式调查之前,课题组先对受访者进行了筛选型面试,筛选的问题是:①是否是农民?②自身参不参与做工?③雇员有多少?只有对第一个问题回答“是”、对第二个问题回答“参与”、对第三个问题回答“不超过9人”的受访者,才是进一步接受半结构型访谈的对象。为了掌握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资本的特点,课题组设计了带有理论聚焦性质的开放式问题进行深度访谈。这些开放式问题分别从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去收集数据。

    第一次访谈时间是2010年8月18日至19日,持续时间为14小时;第二次访谈时间是2010年8月24日至25日,持续时间为13.5小时。两次访谈共计27.5小时,第二次访谈主要是对第一次访谈结果进行补充和核对。为了提升案例的建构效度,在第二次访谈结束后,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被要求对与其相关的案例研究报告草案进行检查和核实。每次访谈都有两名研究人员参加,且全程录音,从而保证了研究资料的信度。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分三步进行。首先,对单个案例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个案发现;然后,综合单个案例的个案发现,形成一般发现;最后,基于一般发现提炼相关理论观点。在进行个案分析时,本文研究采取的数据分析程序是:首先,按所提出的开放式问题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回答进行汇总,以找出其中的重要回答;然后,根据答案本身或其隐含意义归纳出个案发现,完成第一次理论提升;最后,对个案发现进行归类,形成一般发现,并找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完成第二次理论提升。每一次理论提升至少有两人参与,一人负责进行首次dylw.net 写作论文分析,另一个负责确认有关分析发现,如果存在两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则重复分析提炼程序,直到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本文大量使用了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原话,以便形成对某个问题的厚重而生动的描述。

    四、数据发现和相关理论观点的提炼

    为了深入探究农村微型企业在“求生存”的企业目标下,其社会资本的特点及成因,笔者把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商业网络嵌入分为两个维度: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然后,从这两个维度出发,总结提炼14个案例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8个开放型问题的回答并提出相关理论观点。

    (一)结构嵌入的特点及其成因

    1.结构嵌入的特点。结构嵌入是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与商业伙伴联系的总体方式。结构嵌入的特点可以体现为强连带与弱连带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强连带指那些持久的、联系频繁的、感情亲密的亲朋好友;弱连带指偶然认识的熟人(Granovetter,1973)。

    为了获得关于强连带与弱连带之间比例关系的认知 ,课题组拟定了2个开放型问题,分别为:①“为了企业的生存,与您来往密切、感情亲密的亲戚朋友多不多?”②“为了企业的生存,您偶然认识的熟人多不多?”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①的回答是“很少”,对问题②的回答是“很多”。这说明,在“求生存”的企业目标下,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结构嵌入特点是:强连带少,弱连带多。

    2.结构嵌入特点的成因。为了进一步挖掘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结构嵌入特点成因,课题组拟定了另外2个开放型问题,分别为:③“有无必要投入较多时间、金钱,和商业伙伴建立来往密切、感情亲密的关系?为什么?”④“有无必要花费不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多培养些熟人关系?为什么?”

    (1)强连带少的成因。绝大多数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③的回答是“不必要”。具体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农村微型企业生存所依赖的是农民群体而非某个个体,权衡成本和收益之后,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不会投入太多资源与个体消费者建立强连带。农村微型企业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其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耐用消费品,例如家装建材、家电等;另一类是日常用品或生活服务,例如副食、杂货、理发等。对于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为第一类的企业来说,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跟个体消费者建立强连带并不能有效增进销售,因为个体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周期较长且消费量有限。例如,编号为1的受访创业者谈道:“你就是跟别人关系建立得再好,别人家里也只能买一部(电动车)。”对于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为第二类的企业来说,其单笔交易细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利润微薄,企业更是不可能依赖个体消费者而生存。例如,编号为7的受访创业者这样说道:“不可能说,这次跟你搞关系,下次又跟你搞关系。这是小本生意,怎么经得住这么搞呢。不会为了做一个单,投入太高成本。赚的钱还不够搞关系的。”(1998)的“差序格局”理论认为,在中国,人际关系的内外边界是模糊而具有弹性的,基于工具主义的考虑,可以通过交往把“外人”变成“自己人”。而本文研究表明,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同样基于工具主义的考虑,才不把“外人”变成“自己人”。他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其企业生存所依赖的是农民消费者群体,而不是某个消费者或企业。当面对大量交易对象且每笔交易额非常小时,资源约束和收益预期使得他们不会试图跟其中某个消费者建立强连带。

    其次,农村微型企业不需要和供应商建立强连带。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普遍反映,他们进货渠道的选择空间大,不需要和供应商建立来往密切、感情亲密的关系。例如,编号为8的受访创业者是一位理发师傅,她这样说道:“洗发水的供应商好多,他送过来,价钱合适,就买,觉得赚不了钱,就不买。”可见,洗发水供应商之间的高度竞争性使受访创业者觉察到,无需投入额外资源与供应商建立强连带,从而能实现关系成本的节约。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对大多数农村微型企业而言,其供货市场以保持距离的连带为主,较少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再次,强连带的建立受既有关系(例如血缘、学缘和业缘等)的制约,短期努力难以突破这一制约。编号为5的受访创业者表示想和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建立强连带,但是,他也谈道,“关键是我没有办法去弄这些关系。别人是跟‘上面’的关系好,他已经有了关系,这是相互的,你现在钻进去的话,很难,因为我是个陌生人啊。”

    最后,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具有兼业性,同时进行着创业、打工以及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三种经营活动,因此,他们缺乏建立强连带以推动企业成长的动力。编号为10的受访创业者是位酿酒师傅,他说道:“农村人喝得多。没有说少了谁,dylw.net 写作论文店子就不生存了,不存在。再说了,我老婆可以帮人家打工养鸡,我没有事也可以帮人家装水电。”

    当然,极少数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③的回答是“必要”。持这种观点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其企业面对的消费者是企业,而非个人。例如,编号为7的受访创业者谈道:“有必要和企业客户建立密切关系。”这位创业者提供电机维修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的纺织企业(张塘村盛产棉花,当地有许多小型棉纺厂)。这一个案从反面说明,大多数农村微型企业对农民群体的依赖性是造成其不选择建立强连带的重要原因。另一种情况是,他们愿意与处于结构洞位置的联系人建立强连带,以获得更多交易机会。例如,编号为3的受访创业者这样说道:“做装修的到我们这儿来,有的是朋友介绍过来的,有的是自己找到我这儿来的。我们的关系一旦建立,就是比较固定的关系。他要是有一点生意,都是打电话跟我联系,叫他的朋友或亲戚到我这里来。”但是,农村市场小、资源少、商机有限的现实,又抑制了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想与处于结构洞位置的联系人建立强连带的动机。例如,编号为14的受访创业者埋怨道:“我们镇没有大的搞建筑的。要有大的建筑、大的开发,才会去搞关系”。因此,总体而言,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建立的强连带的数量还是偏少。

    (2)弱连带多的成因。绝大多数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④的回答是“有必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弱连带有利于增进销售。例如,编号为2的受访创业者是一位经营木料和板材的老板,他说道:“熟人多是有必要的,认识的人越多,关系网就越大。关系网,说白了,就是一种商机。关系网大一点,商机自然就大一点;商机大一点,商业利润就多一点,带来的效益就多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极少数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已经意识到,和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人建立弱连带能有效增进销售。例如,编号为13的受访创业者是张塘村目前唯一经营鲜花和提供婚庆服务的女老板,她承认自己会有意识地多认识一些在影楼、宾馆和酒店工作的人员。她这样解释道:“在农村,(花车装饰)超过300块(“元”的意思,下同) 时,就没有人会消费,这就要人家去推广。这个推广(花车装饰)的人,我一定得给他好处。他多说一句话,这个事情就变了(实现销售的意思)。一般我们做个花车,100~200块钱吧,给他提成十几、二十块钱。”第二,弱连带便于各方讨论利益而不受紧密关系的束缚。编号为7的受访创业者谈道:“做生意嘛,为了赚钱。关系太好了,反倒不好谈利益,一般的熟人还好说些”。

    极少数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④的回答是“不必要”。通过进一步分析持这种看法的创业者,可以发现,其企业所面向的消费者大都具有成熟、理性和以男性为主这些共同特点。例如,编号为1的受访创业者(经营内容为电动车、三轮车销售以及维修)这样说道:“我们接触的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对农村来说,2000多块,也不是小数目,不会因为关系好就买你的(商品),而是需要才买。”编号为3的受访创业者(经营内容为渔具)则说道,“一个东西,价格高,他也不会看关系到你这儿来买。他主要看价格和东西(意即质量),看实惠不(实惠)。”这说明,如果消费者成熟、理性且主要为男性,交易将更多地建立在经济交换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此时,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接近为保持距离的连带,而不是弱连带。

    通过分析还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不仅认为有必要建立弱连带,而且所建立的弱连带的内部结构有着明显的特点。这些弱连带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弱连带”,指能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商业信息的熟人;另一类是“消费者弱连带”,指实施重复购买的熟人消费者。从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其弱连带的描述看,后者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所建立的弱连带的内部结构还具有“信息弱连带少,消费者弱连带多”的特点。“信息弱连带少”制约了弱连带的信息优势(Burt,1992);而狭小的农村市场又抑制了弱连带的数量优势(Granovetter,1973),这是因为,当地市场如此狭小,“消费者弱连带”也有其上限,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凭借“消费者弱连带”增进销售。

    (二)关系嵌入的特点及其成因

    1.关系嵌入的特点。关系嵌入是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所拥有的影响其商业行为的特殊关系。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商业伙伴主要有消费者和供应商两大类,关系嵌入的特点可以体现为其分别与消费者和供应商所建立信任的程度。

    为了获得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与两类商业伙伴所建立信任的程度的认知,课题组拟定了2个开放型问题,分别为:⑤“为了企业的生存,您认为您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程度高不高?”⑥“为了企业的生存,您认为您与供应商建立信任的程度高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⑤的回答是“很高”;对问题⑥的回答则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人的回答是“很高”,另一部分人的回答是“这个不重要”。这说明,在“求生存”的企业目标下,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关系嵌入呈现出以下特点: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程度高,与供应商建立信任的程度不一。

    2.关系嵌入特点的成因。为了进一步挖掘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程度高而与供应商建立信任的程度不一的原因,课题组拟定了另外2个开放型问题,分别为:⑦“有必要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吗?为什么?”⑧“有必要和供应商建立信任吗?为什么?”

    (1)与消费者建立的信dylw.net 写作论文任程度高的成因。几乎所有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⑦的回答都是“有必要”。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任是交易发生的前提。例如,编号为14的受访创业者说道:“用赵本山的那话,尽量不要忽悠客户。说的跟做的,要一致。说一套,做一套,那不行。在本地做坐店生意,都要实在,不实在的话,很难生存。”其次,在交易过程中和交易完成后,信任有助于解决共同问题。编号为9的受访创业者(经营内容为铝材加工和水暖器材)强调道:“我们做这个东西,信用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帮他们做的时候,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使用后,避免不了有维修的。他打个电话来,说我家浴霸灯泡不亮了,他上午打电话,我下午就去帮他维修一下。人家肯定说,你还是可以。你要是拖个两三天、三四天,人家就不高兴。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及时地解决,服务态度好啊,信誉好啊,这是最重要的。”第三,随着交易结束,信任不仅可以巩固现有消费者群体,还有利于形成良好声誉,获得更多消费者。例如,编号为4的受访创业者就说道:“做生意就等于做人,要讲信誉,讲诚信,然后你服务要好一点,价格好(合适)了,服务好了,回头客就多了。”相反,不信任会产生负面声誉,对企业产生极大危害。例如,编号为2的受访创业者谈道:“农村的亲戚朋友一大圈,不是(在)一个乡镇,(而)是(在)几个乡镇,亲戚朋友遍布各个乡镇,骗了一家,就给自己造成无形的隐患。”

    此外,笔者还发现,狭小的农村市场会促进双方建立较高程度的信任关系。例如,编号为7的受访创业者谈道:“外面的生意哪能来你这儿做啊。还不是本地的生意。”编号为14的受访创业者很懂生意经,他谈道,“我们只有本地固定的消费者。没有其他来往的客人。大城市,人跟搅拌机一样的,流动性大。大地方,人流量大的话,带有一种忽悠性。我们这个地方不行,消费者是固定的,信誉相当重要。不讲信誉的话,一下子都生存不了。”

    有学者把信任的理性或经济的维度叫做“认知信任”(Lewis and Weigert,1985)。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非常重视培育消费者对自己的认知信任。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在狭小的市场环境中,无论对市场如何“精耕细作”,消费者的数量也有其上限。在市场空间明显受限的情况下,只有转向挖掘市场深度,通过价格和服务质量优势来争取消费者重复购买,才能维持利润。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市场越是狭小,机会主义行为越容易被发现而受到惩罚,因此,越应该珍惜已经建立起的认知信任,并通过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 合理定价,把认知信任推向更高层次。

    (2)与供应商建立的信任程度不一的成因。大部分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⑧的回答是“有必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信任有助于解决共同问题。例如,编号为2的受访创业者特别强调要跟供应商建立信任关系。他说:“我们跟供应商是这样的,这个板材是什么价位,里面是什么结构,他必须要给讲清楚,我好告诉顾客。如果质量确实存在问题,他一般会退钱给你,因为你长期跟他做生意”。编号为9的受访创业者也讲道:“像我开店几年了,基本上也是在固定供货商那里拿货。中间有点什么小事情啊,也好解决。有时候,比方送货的时候啊,单子上拿少了(与货单上的货物数量相比,提取到的货物数量少了),(给供应商)打个电话,就补齐了。”第二,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信任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例如,编号为13的受访创业者说道:“刚开始的时候,是先打钱,后拿货,像现在做熟了,就先拿货,后来再补钱。”这样做显然有利于降低利息费用。

    小部分受访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问题⑧的回答是“不必要”。至于为什么不必要,编号为12的受访创业者解释说:“供货商上门来。你跟他销货,他笑眯眼。货卖不动,就退他,进别家的。”他的表述中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竞争使得供应商必须讲诚信,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也就是说,如果供应商之间竞争激烈,作为供应商下家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就无需专门投入资源与之建立信任,只要规范自身的商业行为,彼此间的信任就能自动得以建立。从编号为12的受访创业者“货卖不动,就退他”的表述来看,和供应商之间的信任仍然是顺利实施退货的基础。所以,即使供应商之间是高度竞争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仍然存在并且重要,只不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行为削弱了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投入额外资源与之建立信任关系的动机。

    五、结论

    本文研究借助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农村微型企业在“求生存”的企业目标下,其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成因,主要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农村微型企业在“求生存”的目标下,其社会资本的特点是:强连带少,弱连带多;与消费者建立的信任程度高,与供应dylw.net 写作论文商建立的信任程度不一。

    第二,农村微型企业对农民群体的依赖性、供应商之间的高度竞争性、强连带关系建立的受制约性和创业者的兼业性质导致其建立的强连带少;而弱连带有利于增进销售,便于各方讨论利益而不受紧密关系的束缚,因而农村微型企业建立的弱连带多。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定价 农村 电信套餐 资费策略一、中国移动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研究

同时中国移动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上具有绝对的垄断优势,各项指标者都远好于其它三家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2006全年总销售收入远超过另外三家之和。从资金角度来看,中国移动是唯一拥有净现金的运营商。所以未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仍然要由中国移动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来决定。2010年,中国移动(0941.HK)公布的营运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大城市目前的手机服务渗透率相当高,几乎已经接近100%。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渗透率只有12%。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就有九亿人为农民人口,中国未来的移动通信市场的大开发在农村,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新的发展市场更在农村。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亟待开发的市场就在手机普及率普遍较低的农村市场。那么采用何种移动套餐资费策略才能一举夺得广大的农村市场,为以后中国移动新的增长点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支撑。

二、中国移动未来在农村市场的经营目标研究

谋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当然是中国移动最主要的经营目标,但是以最大利润作为经营目标的中国移动所制定的套餐资费,并不是要去导致其套餐资费定位为高价的套餐价格。因为从长远开发农村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中国移动只为了盲目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润,而致使移动的套餐资费定价过高,不仅不会打开农村的移动市场,而且会引起各方面的对抗行为,如中国联通等其他移动运营商所推出的低价位替代品,而导致移动通信农村市场竞争的加剧,同时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消费者必然会对中国移动的套餐需求减少,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会都迫使价格回到正常合理的水平。在经济学理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准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因此中国移动也必须按照这个准则,再根据投入成本,来调整套餐的资费标准,才有可能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移动在开发农村市场的时候必须从长远出发,应着眼于追求长期利润和整体利润的最大化,而不应局限于眼前所有单个业务的利润最大化。

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移动未来在全面深入开发农村市场的时候,遵循以往的营销经验和方案,还是应该先与其他移动通信运营商抢占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分额。总体来看,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基站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化、合理化,相对于中国联通等其他移动通信商而言,中国移动主要基础投资是以网络设施为主的,其经营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占有绝对的比重,因此在对农村移动通信市场开拓时,中国移动自然就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所以在抢占未来大的农村移动通信市场份额时,中国移动应采取以扩大销量、增强市场分额作为定价目标,这样有利于中国移动在开发农村市场时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从而使其实现在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规模经济,获得规模经济的巨大效益。

三、中国移动农村市场套餐资费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对于中国移动任何一种品牌套餐资费的制定,都是由移动市场上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应对竞争的双重作用下,来制定出即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承受能力,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并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的套餐资费。因此对于未来中国移动开发农村移动通信市场而言,农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阶层的划分至关重要,从某省统计局调查总队了解到,2010年某省农民的人均在手机话费上的支出最高应该在每月70至100元,最低在每月20元左右。同时中国移动的网络机站建设已经在该省都已覆盖得较为完善,而且据中国移动高层在谈到进军农村市场时,尽管农村每月每户平均消费(ARPU)偏低,但经营成本亦较城市低20-30%,公司已推出低至300元的手机,可配合农村市场。所以未来在开拓农村移动通信市场时,中国移动的运营成本必定会比省会市的运营成本低。在价格方面,中国移动某省移动省会分公司在做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套餐资费时,应该将套餐的资费标准降低到农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总体来说,中国移动省会分公司在开发农村移动通信市场随着某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民在移动通信服务领域内消费支出的资金不断增大,而同时某省农村中国移动的运营成本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在未来农村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竞争,中国移动只要首先抢占住大的市场份额,后续呈几何级数的利润增长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喻红艳.《移动电子商务 拓展农产品流通好帮手》.《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24期

农村电商论文范文6

关键词:渠道下沉;农村信息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7 -02

一、研究背景

“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当心花钱淘假货,正品省钱来苏宁”……这些有关电商的口号式广告语开始出现在各个省份乡村的墙面上。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2%,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169万人。与此同时,在各类上网终端中,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促使京东、苏宁和阿里巴巴电商巨头实施农村电商渠道下沉的战略,抢占三、四级以下的农村市场,苏宁更是把农村电商的发展作为核心战略。

二、方法和数据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京东、苏宁和阿里农村电商模式多个案例的研究,集成农村电商战略、渠道下沉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站的对比等嵌入式分析单位。案例分析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记录和观察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普遍性研究结论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管理咨询的行业报告分析、访谈录音资料的整理和媒体新闻资料。文献资料包括政府政策文件报告,电商专项研究报告,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等。

三、农村电商的渠道下沉的商业模式

(一)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模式

“京东帮”服务店采取第三方合作开店模式,对合作商的基本要求是具备大家电宅配、安装维修能力和相关资质。“京东帮”服务店店内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块区域是虚拟产品展示区,一般用来展示商品广告,悬挂几面商家宣传海报;,第二块区域是服务受理区,是店内的服务台和京东的形象墙;第三块区域是网购的下单区,顾客在选定自己的商品后可以通过自己手机客户端下单,或者不懂网上购物的可以借助店内的导购员进行代下单或者进行指导下单。除了具有营销的功能以外,“京东帮”服务店可以作为一个配送站承接大家电商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而县级服务中心主要是京东小电配送站的一个升级,属于京东自营。除具有“京东帮”服务点的代客下单、商品展示功能外,还设立农村项目组,农村项目组设立两个乡村主管的职位:一个负责物流配送;一个负责乡村推广员,招募乡村推广员,管理培训乡村推广员。通过发传单和“刷墙”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推广通过口碑传播和品牌宣传,激发乡村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通过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协同合作,解决农村居民购买家电的价格高、不送货、安装难、品类少和退换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地区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且将工业品和农资产品卖到农村地区,让农村人享受城里人同样的消费服务。

(二)苏宁:苏宁易购服务站模式

苏宁易购服务站是由苏宁在三、四级市场的代售点、售后服务网点升级而来,主要是苏宁自营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自营的苏宁易购服务站对分散的加盟苏宁易购服务站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使得苏宁农村电商体系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形成扁平化的有效管理网络。首先苏宁易购服务站是苏宁在乡镇农村地区的一个品牌形象店,承担了对加盟的管理职责。其次在物流方面,担任了商品中转仓的职能,农村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东西可以在服务站网点进行自提,或者送货到家。与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模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苏宁易购服务站除了具有金融理财、招商、商品展示、代客下单、承担物流配送和商品自提的功能之外,还为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其中包括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贴膜、免费充电、免费雨伞租借、免费热饭、免费网购培训等。建立苏宁易购站的目的在于打造两个维度:一个是如何通过苏宁易购服务站让农村社区的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商品、服务和价格;另外一个是从下往上,如何将农村特色产品推销出去,帮助农村地区的居民解决物流、包装和金融问题。比如苏宁和江苏一家经营龙虾的企业达成合作事宜,并协助对方入驻苏宁易购线上开放平台,并在线上推出8.18促销活动,取得不错的效果。苏宁展开与政府合作的形式,针对扶贫地区,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全面摸索扶贫电商,采用农产品公益众筹的模式,打通农村市场销售与农产品进城的通道。

(三)阿里巴巴:淘宝村和农村淘宝服务站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启动“千村万县”计划,目标是在全国各地建立1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村级淘宝服务站一般位于村中心,接入自有的专用网络和电脑设备后,通过大屏电子屏幕显示商品的基本信息,比如说价格、优惠活动、买家评价等。目前村级服务站提供网上代买、网上代卖,网上缴费、创业培育、本地生活五大服务项目,对于那些不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农村居民,在服务站的人员帮助下完成农资农具的购买,提供一站式服务。农村淘宝可以概括为“五个一”:一个村庄中心点、一条专用网线、一台电脑、一个超大电子屏幕、一帮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农村淘宝通过建立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打破“最后一公里”信息流的瓶颈,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先期资金均由淘宝投入,技术人员也由淘宝指派,接下来他们会对每个村确定的网店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人参与。淘宝村方面,淘宝村主要是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阿里研究院认为:一个镇、乡或街道出现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即为淘宝镇。淘宝村的出现,使得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农村居民开始返乡创业和就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农村地区传统的小农经济格局;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淘宝村的协同效应,直接对接全国市场,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的商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四、农村电商渠道下沉模式对农村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方面

首先,在阿里巴巴的“千村万县”的计划中,阿里巴巴会根据农村淘宝和淘宝村发展的需要,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县域运营体系,创新农村金融、农村代购服务、农资电商;阿里巴巴将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与政府达成合作,同时提供技术、理念和商业生态资源的全面支持。其次,由于淘宝村的发展逐渐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小商品的上线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例如产品摄影、图片设计和快递物流行业等其他配套服务机构;同时一些淘宝卖家为了能够顺利在网上开店出售商品,纷纷开设百兆宽带甚至接入光纤,有些村落甚至实现全村WIFI全覆盖,一些买家为了更好地享受购物体验,纷纷开通宽带服务,利用手机或者电脑购物的农村居民比例逐渐上升。中国IT研究中心的《2014年Q1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调研报告》表明,2013 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对网购商品模式的接受率达到了84.41%。农村淘宝和淘宝村的模式使得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居民越来越愿意在网上进行购买商品从而改变传统的去实体店进行购买的消费观念。

(二)物流方面

对于“京东帮”服务店和苏宁易购服务站,京东和苏宁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提供先进、稳定、高效的配送、安装管理系统保证服务店信息管理规范化,将自己的物流体系覆盖农村地区,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三家电商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全国农村都覆盖物流网络的中国邮政进行合作,京东把合作重点放在联手打造三四级城市及乡村市场的电商平台,通过中国邮政的快递员将智能终端,为农村客户网上下单,并为他们投递配送。苏宁方面,由于中国邮政网点渠道多、服务种类全,长期扎根城市社区及广袤的农村区域,苏宁首先在物流寄递平台与中国邮政实现对接,携手打通农村地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使城乡地区投递网络的范围及速度得到质的提升。阿里方面则是更多的强调与中国邮政地资源互补,互通有无,互为补充。例如在仓储搭建方面菜鸟网络有着独特优势,但是在某些地区中国邮政的资源可以共享。阿里与中国邮政合作的目的是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区网购都实现24小时送货必达。

(三)在涉农网站建设方面

苏宁开通金融众筹频道,通过扶持农村建立高效农业基地、定点采供基地带动农产品在苏宁易购上销售,帮助当地中小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经营和管理规范。京东在2015年8月11日,京东农资频道正式上线为广大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具等农资产品的电商服务。农村居民可通过京东商城网站或手机客户端登录京东农资频道,从国内外农资品牌中挑选正品农资产品,同时享受京东物流的送货上门服务,以及分期付款、京东白条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村居民购买农资产品提供便利。在2015年的7月份,淘宝网农资频道正式上线。通过该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农民可“一站式”购买种苗、化肥、农用器械,以及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在后期阶段,淘宝还根据区域种植情况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让农户种养殖更加贴近市场,为发展新型农业探索出一条新路。

(四)电商人才培养方面

苏宁发动原有的工作人员或终端服务人员返乡创业,同时计划自主培养大学生团队,将大学生放到农村电商市场去锻炼,打造成为互联网零售时代下苏宁人的孵化器,成为电商人才。淘宝村和农村淘宝的出现则吸引大量的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盟农村淘宝服务站或者自己在网上开淘宝店,对于这些阿里巴巴会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电商方面的知识培训。作为乡村推广员,成为了“京东帮”进行品牌宣传的媒介之一,同时乡村推广员要接受县级服务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学习电商知识和沟通技能。京东、苏宁和阿里的农村电商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息化人才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俊.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管制:挑战与展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81-83.

[2]杨丽.探究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下半月).

[3]陈越.抢占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蓝海”[J].浙江经济,2014,(20期):40-41.

[4]罗文丽.打通电商下乡通[J].封面故事,2015,(07):37-39.

[5]梁玉庆.渠道下沉的优劣势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77-78.

[6]张卫.京东下乡进村加速渠道下沉[J].中国食品,2015,(01) .

[7]顾云峰.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331-333.

[8]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R].

[9]陈玉良,陈爱峰.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方向[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2):70-71.

[10]余蕾,雷体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2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