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运维一体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电运维一体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电运维一体化

水电运维一体化范文1

关键词:小型水电站 全程安全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TV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031-02

相对于其他大型水电站来说,小型水电站对应的级别容量小,所需的成本低,在大多数企业工厂中得到了应用。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一系列小型水电站安全管理问题出现。该文主要对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进行创新与探讨。

1 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研究

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EPC,也可以称为小型水电站项目“交钥匙”模式。工程总承包公司,主要负责和落实小型水电站项目质量、造价管理以及工程进度等工作,且完全遵循合同当中的约定要求与事项[1]。总承包企业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选择分包商,分担和负责总承包的小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工作。工程总承包能够有效发挥小型水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的指引作用,确保项目设计以及事实方案的可行性与最优化,促进小型水电站项目工程各个阶段的交叉互补[2]。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在进行模式创新的时候,也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以总承包商作为设计单位。针对总承包商来说,往往具备较强的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能力,且拥有满足项目设计资质与要求的小型水电站项目设计院,总包商往往可以独立落实好小型水电站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不需要对外分包。总包商除只负责小型水电站项目工程设计工作和核心水电设备采购工作,其他工作都由各个分包商来落实。

第二,以总承包商作为施工单位。通常来说,总承包商往往对应的是那些足够成熟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或者是资质比较高的施工公司。工程中标之后,主要选择对外分包的方式,将小型水电站项目设计工作分包给符合要求的水利水电设计单位,相应的小型水电站工程施工工作则交给承包商的内部子公司[3]。

2 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在小型水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变电运维和变电检修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要想实现这两大工作的有效融合,必须创新与完善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下面主要分析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2.1 加大对“运、检双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想不断地优化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培养出足够多的“运、检双能”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要先加强对小型水电站运维工作人员和检修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在他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在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小型水电站检修、运维专业培训“双向渗透”的方法。只有不断提升检修工作人员的检修技能,才能真正使得大多数工作人员满足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的工作要求。

2.2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装备管理

要想创新与完善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还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实现相关装备的一体化管理,各个部门必须紧密联系、协调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共同解决,促进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只有确保小型水电站运检设备配置足够完善、管理到位,才能确保小型水电站各运检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小型水电站施工质量。

2.3 建立健全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制度

针对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工作来说,实现了相同部门承担运与检两大职责的目的。因此也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规章制度。必须合理分配和确定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规范,确定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职责范围,进而优化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制度管理俗肌⒑诵囊滴窳鞒獭R根据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重整业务流程与技术标准,创新与完善现代化运检一体化制度体系,并合理编制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4]。此外,还要健全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项目风险评估。

3 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研究

如今,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开发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相应的梯级电站统计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得到了创新和应用,其按流域(河段)实现了梯级电站的集中管理和自动化管理,是小型水电站全程安全管理的必经之路。下面主要分析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的改善措施。

3.1 消除思想障碍

如今,阻碍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进程的思想障碍如下:相关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缺乏重视;规划设计部门往往忽视梯级电站全程安全管理的长久发展问题;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不够新。因此,必须消除这些思想障碍,避免小型水电站梯级开发和统一管理相脱节,促进现代梯级电站向统一自动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过渡。

3.2 列入规划与设计程序

要想完善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避免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开发与统一管理相脱节,必须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实现梯级电站统一管理和河流规划以及勘测设计工作的有效结合,将小型水电站梯级统一管理工作列入流规划法的内容当中,确保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的有效应用与实施[5]。

3.3 分步实现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的统一管理

第一,针对那些已经建好的小型水电站梯级,最好依靠足够稳定的队伍,实现编制卡死,并加强技术改造,循序渐进地调整电站统一管理方案。最初要避免已有队伍的不断膨胀,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已有装机设备的科学性改造,不断地增容扩建,从根本上提升集中化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计划与方案调整小型水电站统一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基地。

第二,针对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小型水电站梯级,相关部门人员必须及时针对梯级电站的统一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加强通盘研究,并充分利用已经具有的条件,严格结合小型水电站梯级统一管理的要求,及时完善和应用管理模式、机构以及相关管理设施,根据不同梯级电站的相继投产,从各个环节入手来实现全程安全管理[5]。

第三,针对那些新建的小型水电站梯级,最好采用现代化、高水平的新设施,并有效地统一管理的新方法。要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适当抬高技术水准起点,为此后的小型水电站梯级开发和集中管理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水电站可以为产品生产提供必需的水电资源,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当前的小型水电站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要想促进小型水电站的有效运行,必须不断创新与完善小型水电站全程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强.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58-160.

[2] 王向东.小型水电站设备技改的技术与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112.

[3] 朱菊芳.如何做好小型水电站建设中的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36):243-244.

水电运维一体化范文2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电需求骤增,电网规模随之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文章对比分析了传统的配电站管理和配电运维一体化专业管理两种模式,并针对配电运维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技术改进措施。

关键词: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0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标准化,它同时也是衡量现代化生产技术、经营科学管理水平的主要尺度。加强标准化管理对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体制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十二五”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网规模日益扩大,各供电企业延用传统的营配分离、输配电管理分开、变电运检分离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力事业需要[1]。为了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需求,电力企业努力寻求管理机制创新,竞相采用配电运维标准化管理模式。本文分析讨论了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

1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

1.1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以目的性、系统性、层次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为原则[2]。简而言之,目的性原则要求在实施标准化管理之前建立一个具体化的标准化体系,避免企业盲目性工作;系统性原则要求注重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避免厚此薄彼导致全局无法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层次性原则要求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同时兼顾个性和共性标准,指导和通用性比较强的标准置于上层,细化的和专业性比较强的标准置于较下层;协调性原则是指个性标准和共性标准相协调,上下层级、同层次不同类型标准相协调,以及设定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相协调;科学性原则要求企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标准与当时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协调一致,同时,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创新。

1.2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概述

传统的配电站管理模式中,变电和运检分离,开展电路检修工作时需要多个部门同时参与,效率较低,时间成本高,人力、物力资源造成浪费,出现管理脱节现象。该模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亟待改进[3]。电力企业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多数电力企业的追捧。该管理模式是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企业的具体应用,围绕设备的管理为中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作业流程,统筹电力企业人力、技术及装备资源,有效实现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层次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四大目标,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电网发展。可见,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意义非凡。

2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意义十分重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2.1标准化意识薄弱

管理层和员工标准化观念淡薄,未能透彻理解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性、系统性、层次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五大原则,从而对标准和标准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制定了标准化制度却没有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在现场工作时员工不按照标准化流程要求进行操作,未真正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实际上并没有把标准化工作作为提升现有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2.2标准化人员素质不高

走访各大电力企业,发现标准化人员多为兼职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缺少等问题尤为明显,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各班组人员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学历有高有低,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各部门标准化建设水平和实施情况不均衡,未能有效发挥标准化规范班组工作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运检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人员素质提高迫在眉睫。

2.3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

标准化管理模式虽然已经提出,标准化制度已建立,但是对现有标准实施监督考核力度不够,实施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缺乏现场监管,只能通过各班组内部完善并加强管理。由于标准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部门标准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导致单纯依靠各班组内部规范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因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工作尤为重要。

2.4标准化工作与实际工作脱节

不难发现,多数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和执行过程存在“两张皮”现象[4]。所谓“两张皮”现象指的是制定标准的员工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制定标准与实际工作不协调;而进行现场工作的员工不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对制度理解不透彻,现场工作时未按标准化流程要求操作,未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一致。要解决此问题就要做到标准化制度与各岗位工作的有效融合。

2.5现场作业的安全问题

电力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员工生命安全相当重要。与传统的生产作业不同,在配电运检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的运维人员承担电力工作的职责,故维护人员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均会增加,造成一线工作人员进行配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降低。电力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更应加强现场作业安全保障,采取安全可靠的科学保障措施。

3改进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3.1创新标准化概念,提升标准化意识

为保证各电力企业在生存的同时谋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标准化观念进行创新,制定一套符合国情和市场发展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的理念有,企业自身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超前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差别优势,从而获得更大收益。企业管理谋求进步的同时,还要注重全体员工标准化意识和素质提升,杜绝标准化工作和现场工作脱节现象发生。使之大力支持、重视标准化的运行工作。

3.2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成立以领导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制定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及目标,对生产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针对实施监督考核力度不够,设立专门维护和运行人员进行现场监管,保障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同时,对电力企业现场作业的安全问题加强监督管理与保障。现场作业前,对交底工作进行安全保障,对电力企业中的带电机械设备进行隔离及补充说明。

3.3建立常态机制

各电力企业进行具体工作时,采取加强计划管理、开展内部评审、强化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完善企业的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计划管理。根据上级标准化有关安排和公司实际工作,实施“双计划”推进管理,企业管理协会通过统一计划管理,明确安排部署工作方向和内容,各专业主管或班组标准化负责人按计划落实标准化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应工作目标,定期报送工作总结,公司工作例会以计划完成情况为重要报告事项,对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的部门单位,纳入企业月业绩考核,从而达到统一工区标准化建设步伐。开展内部评审,主要是为了加强监督评审。挑选经验丰富人员,成立公司标准化专责检查组,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的标准化有关内容进行评审,填写《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记录单》,及时向相关上级部门反馈,引导相关人员针对本专业标准化内容进行整改,精益求精,完善各项工作。强化整改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有步骤有策略的进行整改。第一步由本岗位人员根据《评审记录单》记录的问题进行自行整改;第二步,对于整改中的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可上报给各专业主管、班组,共同研讨解决找出有效方案;第三步,对于仍有争议的问题可提交给企业管理协会,由标准化主管或相关专家负责指导进行答疑解惑。

3.4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

组织工区全体员工,与岗位实际相结合,参与制定标准、优化业务流程,将工作考核指标、要求及目标等进行定量描述、逐条细化,将方法、经验与技术记录到标准中,保证各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切实做到“事事有据可查、事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监督、事事有人负责”。同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计算机水平、写作技能,从各方面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进。为谋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多数企业的基础工作。延伸到电力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探讨配电运检的标准化管理,较传统的配电站管理模式相比有很大创新,为了谋求更快更好发展,必须立足于配电运检标准化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不断探索,进行体制改进与创新,使电力企业的发展逐步加快,确保配电网运行安全可靠,为建设智能化的优质电网夯实基础。

作者:沈睿 代小燕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昌县供电公司 国网孝感供电公司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江兴.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电力科技,2013,(36):131-133.

[2]李妍,张冲.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电工,2015,23(6):131-132.

水电运维一体化范文3

1.系统基本功能及配置

目前,尤溪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2011年1月份竣工投运的山大集成电子IES600P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以县级电网一次系统的规模、结构以及运行管理的要求为依据,与一次电网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已接入4座110kV变电站、13座35kV变电站、以及4所10kV开关站的遥测、遥信信号。

尤溪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双机双网结构,主要硬件设备采用冗余配置,避免单点硬件故障导致系统瘫痪。主系统由两台终端服务器、两台前置服务器、两台双屏调度员工作站、两台监控员工作站、两台运维工作站以及两台维护及报表工作站组成;设置一台物理隔离装置、硬件防火墙和WEB服务器实现信息的安全功能。

为适应福建省公司2011年提出的“三集五大”调控一体化的要求,尤溪公司积极响应,对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加快高级应用软件和变电站第二通道的建设,以满足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及变电运行管理的发展要求,确保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2.系统基础应用

从调控中心值班员的使用上看,调度及监控人员可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的实时信息,及时了解电网运行情况,包括频率、功率、电流、电压、变压器档位等遥测量,开关刀闸的遥信状态,保护动作信号,通道故障信号等,并及时对电网运行进行控制调整,优化电网运行水平。目前,尤溪地区已对4个110kV变电站,2个35kV变电站进行遥控、遥调以及视频监控信号的调试,实现对变电站开关分合、电容器投退、变压器调档的遥控操作,完成这6个变电站的无人值班站改造建设,精简了变电站值班人员配置,并成立调控中心,将电网调度、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等职责纳入调度工作范围。

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调控人员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到各变电站内的设备运行接线情况、可通过自动化系统对线路负荷电流、母线电压进行报警限值的设定,一旦越限、系统根据设置发出分级报警,提醒调度员提前对电网做出调整。同时,在线路停电检修时,调度员可以在厂站图上以挂牌形式对停电检修间隔做出醒目的标示,有效的防止了带接地线误合刀闸的恶性事故发生,使以往经验型调度运行管理向技术分析型转变,有效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从运维操作站人员的使用上看,运维人员可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变电站运行方式的监视,可根据调度指令通过遥控操作调整变压器档位、电容器投退,有效提高变电站母线电压和力率考核合格率,优化电网运行水平。从2011年的遥控、遥调统计分析数据表明,在通道运行正常的情况下,通过IES600P系统进行的遥控、遥调操作,开关动作正确率均达到100%,遥测数据齐全准确,开关刀闸状态、保护动作信号与变电站综自系统相一致。通过自动化系统采集显示的保护动作信号、报警信号,运维人员可以快速发现变电站一次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故障,及时处理,缩小事故范围、缩短停电检修时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调控一体化”的实现以及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基础平台和技术保障。

3.高级应用软件的应用

高级应用软件是建立在IES600P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应调控运行管理要求对系统的升级改造,并于2011年底在尤溪公司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它主要由网络拓扑、状态估计、AVQC、调度员潮流、负荷预测5部份组成。

网络拓扑是高级应用软件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模块,通过网络拓扑,将电网各元件根据设备实际的运行方式连接起来,并在图形上展示其带电状态。调度员可根据线路负荷、变压器潮流等量测实时值与计算估计值的对比,辨识出系统中存在的坏数据或者断路器状态的不对应。并通过对状态估计结果的越限检查、量测误差分析以及进行遥测准确率的统计等功能,快速发现电网中存在的异常数据以及母线和支路的功率不平衡,由调度员人工将异常量测有功或无功单独从可用量测中移出,实现正常监控。

在状态估计计算收敛,遥测数据合格率在95%以上,调度员还可启用潮流计算功能,了解电网负荷的潮流和分布,在电网并列、合环或变压器停电检修等大型操作之前,在系统上进行开关分合、变压器停运等模拟操作,并计算电网负荷分布情况、潮流方向,为调度员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相比人工计算能更真实、准确地反应电网状态,从而制定正确完善的检修及转供电方案。

AVQC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是高级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压合格率是衡量供电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AVQC功能模块对采集到的遥测量、状态量、保护信号进行在线的分析和计算,根据调度员设置的电压及力率上下限值,给出相应的电网控制策略。在尤溪公司,还未实行AVQC闭环管理,调度员可根据系统提供的策略,在人工监督判断下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和投退电容器,实现无功就地平衡,使得输出电压以及无功功率在合格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保证供电质量和减少网络损耗的目的。

因受数学模型、气象条件、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负荷预测值与系统实际负荷还存在一定误差,在应用中并不广泛。

4.应用前景及几点建议

(1)通过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利用,使尤溪公司的调度监控管理网络形成了一个通道畅通、信号处理完善、应用软件功能多样的统一整体,使电网的安全监控和经济运行管理有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实现了电网优化调度,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调度、监控人员能够有效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这个平台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控,并做出正确的调整和控制,实现从经验型调度向技术分析型调度运行管理方式的逐步转变。

(2)信号传输需要稳定的通道,目前尤溪公司只有4个110kV变电站具备光纤通道,还未在县内18个变电站间实现光纤通道环网,应在“调控一体化”建设的机遇下加快变电站光纤通道的建设和改造,实现双通道互为主备,利用调度数据网络,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同步上传。

(3)调控人员对系统的应用仅限于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基本功能的使用,对试运行的高级应用软件了解不多使用不深。只在线路停电检修、系统合解环操作中,通过对开关分合的模拟操作,使用潮流计算功能,对系统坏量测的辨识剔除仍要依靠自动化人员维护。而自动化维护人员对电网不熟悉,难以查找出电网中存在的坏数据或者错误数据,这使得高级应用软件的运行维护和使用存在供需矛盾,应加强调控人员对系统使用的培训,强化使用频率,做到熟能生巧,通过对电网监控、高级应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开关不对位或误差数据,提高状态估计合格率和潮流计算的准确性。

(4)AVQC还未实现闭环运行,调控人员仅根据系统提供的策略作为参考,主要原因是地调对电网力率考核严格,供电服务对电网电压又有严格的要求,尤溪地区电压不稳定造成频繁调档、电容器频繁投退,达到系统当日可调最高限值,自动闭锁,无法实现变压器或电容器的远方遥控操作,使AVQC自动控制元件逐个减少,失去可自动调节能力,这就需要调控人员对系统充分熟悉,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高级应用软件的监视,及时发现电网中存在的闭锁设备,人工解除闭锁恢复系统对其自动控制功能。可在小范围内逐步实现闭环操作,选择地理位置较近的变电站,从少做起,并加强无人值班站的设备巡视、定检,确保设备运行在健康状态,逐步实现闭环管理。

(5)因尤溪地处山区,雨水多,小水电分布广阔;且厂矿企业丰富,生产缺乏规律,造成电网负荷变化大,负荷预测差异性较大,应缩短负荷预测周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003-2005.

[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王强 韩英铎.

[3]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典型设计.

水电运维一体化范文4

关键词:装配式装修技术;施工要点;EPC模式

目前,我国传统装修行业因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环境污染严重、维修翻新困难等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装配式装修的兴起与发展,便是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装修工程日益严苛的要求之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显示了装修行业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在传统装修工艺已走入瓶颈的背景下,装配式装修技术将使我国装修行业乃至房屋建筑行业的施工速度及工程质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1]。本文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对装配式装修技术进行剖析,总结其优劣势,并对装配式装修行业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1工程实践

1.1工程概况

某地块工程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滨海西大道以东,西福路以南,建设有4栋18~26层高层住宅项目,建筑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层高2.9m。该项目共包含5个户型,均采用装配式装修技术,装饰装修建筑面积约为55640m2。该工程是“厦门市装配式建造(装配式装修)试点项目”,装配式装修技术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户内装配式隔墙系统安装、装配式墙面系统安装、水电暖通施工、装配式吊顶系统安装等。

1.2装配式装修技术应用情况

(1)装配式吊顶系统与传统石膏板吊顶或木作吊顶不同,该工程的装配式吊顶采用组合式集成技术、独立支撑框架,面层则采用单元式拼接面板和不同造型跌级、灯槽和装饰线条,以满足造型选择多样的要求,如图1所示。同时,龙骨与饰面集成安装,可实现安装效率高,质量可控,满足高度集成、A级防火、多变造型、无醛等特点。(2)装配式墙体系统该工程装配式墙体系统包括墙面及隔墙系统,通过基板结合饰面膜的集成制造工艺和施工现场卡扣式拼装,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现场湿作业的工序,减少甲醛排放。而传统墙体装修需在剪力墙或砌体上进行抹灰、腻子、胶黏剂、乳胶漆/壁纸/墙布/木饰面等繁杂工艺,这些繁杂的工艺工序对建设单位及总承包单位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工程装配式墙面系统采用防气泡膜压技术包覆工艺和一体式阳角结构,可有效避免墙面开裂、空鼓、阳角缺棱掉角等传统装修的质量通病。同时,标准模块墙板间形成工艺缝,可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如图2所示。(3)装配式地面系统本工程装配式地面采用无机材料加合成高分子复合实木木皮制成,在保证传统实木地板的效果同时,产品内部不产生任何缺陷,低含水率、低膨胀率,零甲醛,安全环保。针对北方供暖需求和南方区域消费者对瓷砖地面的喜好,装配式地面系统可逐浙衍生出地面调平结合地暖模块和地砖超薄铺贴的两种不同的施工工艺,如图3所示。(4)装配式厨卫系统目前,装配式卫浴系统普遍采用一体式防水底盒,结合墙面框架与面层的结构式防水技术,可彻底解决传统施工卫生间漏水痛点。此外,独立支撑框架结构和大板块墙面装配技术,防水基板复合表面瓷砖,在实现传统高档瓷砖效果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卫生间装修安装效率低、瓷砖空鼓破裂、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在厨房场景中的应用,装配式装修则更侧重于墙面与水电集成技术,通过一系化设计,综合考虑橱柜、厨具及厨房家具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5)水电集成系统本工程通过装配式吊顶、墙体、地面、厨卫等系统的协调设计,充分利用空腔走管,从而实现水、电、暖通、智能化等设备系统管线与主体分离,预先排布,减少墙地面开槽预埋的高污染作业,同时也能使后期在使用阶段的检修工作更加方便轻松。

1.3装配式装修工程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装配式装修工程的测量放线一方面是要校核现场尺寸与设计图纸的误差,另一方面需针对门窗口、地坪做法、墙面装饰层厚度、墙面挂板分格尺寸、吊顶部位、吊顶高度等的精确尺寸进行定位放线,并以此作为装饰施工和加工订货的依据。相较于传统装修的边施工边调整,装配式装修的工业化加工、模块化安装方式,对施工前期的测量放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成为确保装配式装修工程质量不可缺少的工作。(2)水电工程安装本工程给水系统水管连接方式为快插入式连接,卡锢式紧锁,可做到不泄露、防震、防热胀冷缩,使用安全,耐用可靠。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加工螺纹或依赖管的壁厚进行连接,避免了难以控制的人为因素,是目前最简便的给水系统施工方法之一。在本工程电气布线过程中,特别需注意的是在顶面转隔墙布线时,装配式装修利用隔墙-吊顶软管转接模块,实现隔墙与吊顶内的线槽连接。将隔墙线槽根据施工图定位准确插入隔墙空腔内,固定线槽,后在隔墙线槽出线处及底盒安装处开孔。(3)装配式吊顶系统安装本工程的吊顶系统为中央下沉式双跌级吊顶系统。首先,需在地面上组装第一层跌级立框,后进行整体吊装,二级跌级则是通过顶挂角钢吊挂。而后,中央下沉式跌级是在地面上拼接平面板,用吊挂件将方钢钉接到平面板上,立框板围合组装,组装平面板拼接成整框。(4)装配式墙面系统及隔墙系统安装针对本工程的剪力墙,装配式墙面系统的安装需根据墙面放线。先将调平组件紧贴墙面,后检查竖龙骨外表面平整度,通过调平组件对竖龙骨进行调平后固定。墙饰面板由阴角处开始,根据编号逐一向外安装。窗套、门套等收口位置时,采用自攻螺丝固定。最后通过窗套、门套、踢脚线等作收口处理。装配式隔墙的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安装顺序及非标隔墙组件的处理。隔墙组件的安装顺序,应遵循尽量减少非标隔墙组件的原则,预先做好排版,将收口放在门洞位置。而当遇到非标隔墙组件时,须对标准隔墙组件进行裁切,并连接配套的侧封边卡件,使裁切后的隔墙板依旧可以跟安装龙骨、侧封边进行卡接,如图4所示。

2装配式装修技术利弊分析

2.1装配式装修优势

综合应用以上装配式装修技术的工程应用实践,相较于传统装修行业,装配式装修技术的优势突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环保装配式的核心理念,即为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装配式装修通过管线分离,面板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等方式实现干作业。同时,深化设计及工厂预制使得装修阶段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大幅减少。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与传统装修方式相比较,装配式装配单位面积的环境污染显著下降,节能环保特性突出[2]。(2)减少人工成本传统装修涉及包括瓦工、泥水工、木工、油漆工等数十个工种,而装配式装修只需专业安装工人,工作环境好、操作简单。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剧,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装配式装修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工种的简化,也带来了人工成本的节约和管理人员人工成本的降低。(3)降低首检缺陷率,工程质量可靠装配式装修重要特点之一,是通过工业化生产来解决传统装修高度依赖工人个人操作水平的问题,规避了人工操作的随机偏差,实现了整体过程稳定可靠,进而提高整体装修品质标准,用过程精品来实现结果优秀。对比装配式精装和传统装修的验收检验,工种及工序的简化,使得装配式装修的首检缺陷检出率比传统住宅精装修下降近一半。装配式装修通过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把事后修补返工损失减少到预期范围,确保了工程质量可靠。(4)缩短工期在工期方面,一方面由于装配式装修的深化设计以及构配件生产可与工程主体土建施工的同步进行,结合铝合金模板快拆体系,可实现N-10层左右的装修工程穿插作业,有效节约了工程整体工期。另一方面,从单套施工来看,以60m2的两居室为例,若使用传统装修,装修工期至少1个月,而若采用装配式装修,3位安装工人耗时10d即可交付。工期的缩短,使得各参建方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效节约。

2.2装配式装修技术存在问题

装配式装修技术作为行业新热点,无疑还存在一些问题:(1)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现阶段,我国的装配式装修技术系统呈现出若干企业各自为营、各自研发的状态,在技术上和组织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未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难以发挥技术应用的综合效益。因此,各企业应在各自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全行业成套统一的技术体系,互联互通,使这个新兴的行业健康发展,更具活力。(2)工程造价偏高在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及市场的情况下,造价偏高,无疑是目前装配式装修技术推广过程的最大的阻碍。目前,商品房的装配式装修成本,约2500元/m2以上的室内装修预算,才能逐渐显示出其品质优势,才能满足购房者对装修品质的要求。当然,若综合考虑当前人工费的逐年上涨、工期缩短、后期维修费用减少以及政府政策优惠等多方面因素,装修式装修的综合效益不可估量。

3装配式装修行业发展建议

3.1标准化体系建设

现阶段装配式装修造价偏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每个项目每一户型需单独开模,无法做到一次开模全面供应。装配式装修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边界条件、接口技术、几何尺寸等技术规则,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部品的通用率和互换率,打通各企业间壁垒,实现在全产业链上适用的标准体系。通过形成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标准,建立部品模块库,并通过统一模块,变化组合等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3.2应用EPC模式

在现今装配式装修技术体系尚未成熟的背景,工程整体管理模式更显重要。采用何种管理模式,直接影响装修式装修能否最大程度发挥优势。通过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管理模式,可实现工程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有效优化整合资源。由工程总承包单位统筹组织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环节,并对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快速反应。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在设计阶段即可解决目前项目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痛点。前期设计阶段即综合考虑生产、施工的需求,通过对装修图纸深化设计,反向调整建筑方案、主体土建开间轴线尺寸,以优化节点、实现标准化生产,进而降低项目成本。在生产阶段,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可按照前期深化拆分图纸,严格把控生产质量,配合施工进度及方案,深入控制生产顺序及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施工阶段,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可在土建施工时,即严格控制关键部位施工精度,以满足装配式装修实施的基本要求,在安装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生产方案,避免浪费。

3.3BIM技术深度应用

装配式装修技术的顺利实施,无法离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通过BIM技术,对项目从主体阶段到装修阶段的正向设计,建立标准部品模块系统,整合产业链,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信息化工作流程,全信息化测算、自动预警、智能审查、精准计算、无缝对接生产。应使用标准化模块正向设计、BIM深化模型快速出图出清单,缩短设计深化周期。在运维过程中,BIM技术更是能发挥巨大优势。依托BIM搭建的项目运维系统,让项目运维管理人员直接获取各部品部件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包括材料、尺寸、类型、安装位置、生产日期、生产单位、生产安装验收过程等信息,以实现装配式装修快速维修更新。

4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装修技术是行业的发展方向。其具有节能环保、质量可靠、减少人工成本、缩短工期等优点,能促使其不断推广和发展。同时,由于装配式装修技术系统不完善、设计标准程度低、行业管理不成熟等原因,造成装配式装修工程整体造价偏高,制约着装配式装修技术的发展。因此,装配式装修行业必须推进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化体系建设、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推广,以及BIM技术的全过程深入应用,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维护阶段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发挥产业集成优势,节约资源能耗,进而推动我国装配式装修技术的推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浅谈装配式装修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J].中国住宅设施,2020,207(08):86-87.

[2]王宇平.装配式装修与传统装修的比较[J].砖瓦世界,2020(03):142.

水电运维一体化范文5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引言

工程建设领域,几乎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都会根据工程实际,设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系统,增强技术活动的可检查性、可操作性。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复杂性高,制约因素多,而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十分关键的公共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讨其施工技术即管理策略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1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1.1施工技术的新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下文列举一些成熟的施工技术的新发展。

首先,工程测量方面,GPS定位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当中运用越来越广,常规的地面定位技术如测角、测水准、测距逐渐被GPS定位技术所取代。关于GPS技术的运用,首先应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适的地面测量控制网,包括应包括GPS控制网、精密导线网以及二等高程控制网三个部分。由GPS控制网起,利用三维坐标定位法进行定位,定位信息通过精密导线网点加密,由施工方根据加密控制点来放样。要注意的是,施工点要设立永久性的控制点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结合成附合导线网。

其次,计算机辅助设计,上世纪80年代初便发展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如CAD。在工程设计领域CAD已经普及,现阶段逐渐在普及BIM技术,BIM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三维数字技术,但是它与CAD等三维设计软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因为BIM实质上是在三维数据软件中集成了工程各种信息的数据模型,旨在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和传递。设计阶段,BIM能够实现多专业协同,更早地发现错误,一体化的信息模型能够帮助业主更好地表达自身的需求,而不至于陷入繁杂的二维施工图纸当中,从而可以有效地做出自身的决策。基于BIM软件进行碰撞检测,直观地解决空间关系上的冲突,优化设计,减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可模拟施工进度,展示施工技术,并在有效协同下,项目参与方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项目,减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1.2传统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很多个分项工程,如土方工程,砌筑工程,爆破工程,吊装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导流与截流、基坑工程、混凝土大坝、水闸工程、配套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施工,其施工技术也多种多样,下文罗列一些常用的传统施工技术作为参考。

首先,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当中的混凝土工程,几乎均采用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构建碾压重力坝,应用十分广泛。根据GB50496系列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混凝土结构物实际最小几何尺寸大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是可能由于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化引起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导致出现有害裂缝的混凝土。水利水电工程中,先利用填筑土方石大坝运输浇筑混凝土,利用振动碾压机械压实混凝土,逐层碾压上升。这种方法施工速度快、成本较低、最适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其次,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很多时候会运用爆破技术,这是在周围介质中用炸药爆炸来影响介质,爆破技术当中涉及几个十分重要的公式,包括爆破作用指数:其中r表示爆破漏斗半剑W为最小抵抗线,当r和W相等时表示r为标准抛掷漏斗半径,此时n=1表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根据n的值不同就有不同的爆破漏斗;药包装药量计算公式Q=KV,K为单位耗药量,V为标准抛掷漏斗内的岩石体积,公式为,可记为,如果爆破漏斗不同,计算公式也有差异,当加强抛掷爆破时以计算,减弱抛掷爆破以计算,若是松动爆破则根据计算。

2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

2.1工程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首先,在承接工程建设任务后,应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技术分工,明确职责,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度,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其次,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在于合同和设计文件,应向上级部门进行必要的资料交接,合适文件类型和数量,做好接收记录,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文件和设计图纸,尤其是技术文件和设计图纸,必须领会意图,做好技术交底的准备工作。对于图纸和技术文件当中的缺陷,应及时上报,提交业主、监理,制定技术防范措施,收集资料,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变更、索赔即预防质量事故准备技术资料。

第三,现场交接,技术部门和测量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接,落实测量放样成果。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工程技术特点进行详细介绍,技术人员根据研究图纸所得明确提出对图纸的疑问、建议或变更意见,探索问题。

第四,高度重视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结合工程合同技术规范要求,体现设计意图,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要求技术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工期、质量及安全有保证,结合现有条件和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方法、机械设备、施工顺序、安全环保技术措施等;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体现关键工序的组织设计,设立控制点控制关键工序质量,制定并落实相关责任制度。

2.2工程实施阶段的技术管理

首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一位参与施工的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熟悉合同要求的技术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的要求,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经总工程师审查签证后方能生效,被交底人也应进行签字确认,对关键工序或隐蔽工程应重点交底,明确所采取的技术和防范措施。

其次,现场为保证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关键还是要联合监理对施工当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执行情况,逐步优化改进,对有关部分的指标进行逐项补充、调整,进行动态管理,在施工中逐渐完善。所以本质上在现场要进行动态管理,例如水闸加固技术的运用当中,一是抓测量放样成果,专业人员利用经纬仪定线,用钢尺测量孔距,确定钻孔位置,打上木桩并标注木桩中心点,作为灌浆中心点。二是按照一定规程进行钻孔,钻先导孔,探明地质条件,然后进行后续钻孔,钻孔中心偏差必须保证在允许范围内,钻机必须布置平稳,立轴竖直。根据探明的地质,采取恰当的钻孔工艺,钻孔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孔径、孔深、孔斜以及孔位。钻孔时必须进行压水实验,获取透水率,按SL62规范进行操作。三是灌浆,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材料必须过审,控制水泥浆,水灰比。4小时内完成灌浆。灌浆时按照SL62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最后进行质量检查。

第三,管理好各项内业资料,尤其是施工日志、施工交底记录、技术质量问题报告、事故报告等原始记录,各项记录资料需要经严格检查、复核后由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才能有效并归档保存

2.3技术进步与创新

项目部应成立技术领导小组,主抓技术进步和课题研究工作,立足解决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有重大影响的课题积极进行技术开发,结合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修旧利废、技术质量攻关等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组织QC小组活动,落实QC小组的成果目标,逐步建立并推广以施工工法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本身复杂性高,所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加强其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策略,可能存在不足,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与业内同仁一同探讨进步。

参考文献:

[1]申建波,陆勇.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9:129-130.

水电运维一体化范文6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 实用化 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025-02

为了缩短客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升设备管理和资产运营水平,珠海供电局于2003年开始配网自动化建设。截至2014年底,珠海供电局公用线路已实现自动化终端覆盖率达60%。预计2015年,自动化终端覆盖率将达到80%。然而,覆盖率的提升并没有同步带来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水平的提高,配网自动化仍然处于建而不用、用而不准等低效能阶段,极大制约了供电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

1 术语与定义

(1)配网自动化覆盖率:含自动化设备的配网线路条数/公用线路总条数。

(2)配网自动化实用化: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应用、设备维护及运行管理等手段使配网自动化系统在故障定位、隔离以及快速复电等方面发挥出实际作用。

2 影响配网自动化实用化的主要问题

2.1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存在的问题

(1)配网GIS图模需手工维护,图模质量不高。

珠海局使用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许继产品,而营配一体化使用的GIS图和单线图是卓维公司。两个公司的系统接口不能自动对接,导致配网GIS图模不能自动导入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在主站后台手工维护。手工维护的图模不能实时更新,而且经常出现错漏和与现场设备不对应等问题,极大影响调度员事故处理时的判断。

(2)配网自动化主站运行不稳定,功能有待完善。

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现配网主站前置机问题而导致自动化终端大批不在线的情况,影响了故障信息的及时上传,而这种缺陷需人工巡视发现,不能系统自动告警。另外,配网主站在保护信号的类型定义以及开关变位与保护动作信号传至配网自动化主站的时间匹配上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配网主站自动定位故障区间。

2.2 配网自动化终端问题突出

(1)运行环境恶劣:户外配电自动化终端很多暴露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长期遭受日晒雨淋等天气的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差,容易出现设备老化等现象,很难保证设备动作的正确性。同时由于地处偏远、狭窄地段,运行人员巡视维护困难。

(2)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厂家和种类众多,运行维护困难。目前珠海局配网自动化的终端设备包括电压型负荷开关、电压型断路器、分界负荷开关、分界断路器、故障指示器、DTU等设备,而覆盖的厂家多大10几个,包括珠海许继、北京科锐、北京泽源、南京南瑞、江苏华夏、杭州圣道、山东积成、北京双杰、珠海盈源、康晋等。同种类型的开关,其控制器设备型号可能多达十几种。同种类型不同厂家型号的开关,三遥功能、保护功能、运维操作方法差异较大,特性各异,给主站系统维护和终端设备的运行维护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3)配网自动化设备可靠性不高,保护功能、电压型逻辑功能、三遥功能往往不能可靠实现,SOE记录不完整等各种情况会发生。物流订货的过程中,对各种自动化设备的要求门槛低,使得各种运行可靠性不高的设备进入配网,限制了配网自动化实用化的提升。

(4)自动化终端通信在线率不高,即使现场设备正确动作,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收不到正确的动作信号,影响调度员故障定位效率和准确率。

2.3 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存在问题

(1)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在实际运行维护中,会出现运行人员将自动化设备打至手动位置和自动化设备定值放置错误的现象,导致自动化设备不能正确动作。

(2)自动化设备消缺依赖厂家,供电局对自动化设备故障或异常排查缺乏检测手段,一切原因查找依赖厂家专业人员进行,没有主动权。自动化设备终端出现缺陷或故障后,需联系厂家现场勘察分析原因,再安排施工单位进行消缺处理。消缺的时间不能确定,因为厂家的响应速度无法保证。

(3)自动化设备没有备品备件,如果出现设备问题需要通过物流进行采购,采购周期长,影响消缺及时率。

(4)配网自动化终端通信运维难度大。区局没有配置专业的通信管理及维护人员,而市局通信班配置的人手又不够,很难对分布广泛且运行不稳定的配网通信终端进行维护。

(5)自动化设备动作分析和整改缺乏有效跟踪手段,不能闭环管理,导致自动化设备动作异常事件不能得到及时跟踪处理,自动化设备缺陷没有得到最终解决。

2.4 配网自动化技术问题

(1)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问题。配电网继电保护与主网继电保护的配置模式有较大差异。配网线路短、开关数量多、分支数量多,差动保护等较高技术含量的保护配置,由于资金短缺等各种因素,无法在配网中推广。目前电流型保护在配网中使用较为广泛,但基本只用于线路末端,难以与其他电流型保护形成多级配合;电压时间型开关是目前配网自动化建设中最常用的设备,可以满足低端配置的配网自动化建设要求,随着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还应考虑更加可靠、快速的配网自动化保护配置。除此之外,由于技术限制和现实考虑,珠海局配网联络开关的自动化功能未投入,即目前还没有实现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

(2)单相接地故障的问题。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往往比较小;而且受故障点接地电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接地电流无法进行精确的理论计算,这给零序电流的整定带来了困难。另外,现场一些分界开关没有配置零序CT,使零序保护不能投入,导致分界开关后段线路故障直接出门跳变电站出线开关。

(3)目前安装的所有配网自动化设备,均不具备录波功能。故障发生后,只能调取SOE记录等相关信息,因而对故障的分析及自动化设备动作正确与否的判断只能进行推测,无法获取准确的故障电流信息进行精准的判断,影响了配网自动化设备动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时间校核的问题。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时钟没有与主站系统同步,导致故障发生后,调取SOE记录进行故障分析时,发现动作逻辑混乱,难以进行正确的故障过程分析。

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主站系统、终端设备、运行管理及配网自动化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配网自动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提高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水平,需从以上问题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将基础打好,逐步提高配网自动化的实用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郭谋发.配电网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董张卓,王清亮,黄国兵.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