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1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只有在了解了对方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知识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跨越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便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匾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那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西文化是有差异的,初中英语教材所涉及到的主要有下列二个方面: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例如:在饮食方面,英国人最喜欢吃的食物是fish和chips(鱼和薯条),而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往往有许多人喜欢吃饺子(dumpling)。就餐时英国人使用刀(knife)和叉(fork),在中国用的却是筷子(chopstick),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chopstick是什么东西。另外,与中国人不同的是英国人们还有喝午茶的习惯,而且往往喜欢在茶里加上coffee或sugar或milk。就交通而言,在中国车辆靠右行,而在英国则相反,那就是Traffic always goes on the left。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赞扬、致谢、问路、约会、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喜好当面赞扬对方,贬低自己,“You’re so good and wonderful and I’m so terrible.”在西方,当面称道对方,对方会认为说话者有某种目的或企图;另一方面,当别人称赞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往往回答说“不好,不好,比起你还差远呢!”而英美人则会说“Thank you”,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另外,因历史、文化、民族、国家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人名表示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姓和名的顺序上,如:英文:David(Given name Howe (Family name /first name) /last name) 中文: 郝 (姓) 建国 (名)。可见,用汉语表达姓名时,一般姓在前,名在后,也可说“郝先生”,“郝小姐”等。而英文表达姓名时与中文恰好相反,则名在前,姓在后,有时可以用Middle name(中间名),需要强调用Mr. /Miss/ Mrs. 称呼人时,后面用姓(Mr. Howe )不可用名(Mr.David),因为这是中国人通常犯的错误。在称呼方面还有“dear”(亲爱的)这个词,在英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以使用,在中国则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造成误解。可见,中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英语互译,这种方法往往会成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所学语言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还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二、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唱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如初中英语涉及Christmas内容,为了能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讲英语国家有关圣诞节的习俗,更好地掌握有关圣诞方面的专用词汇,我们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搞一次较为逼真的圣诞晚会,如装饰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在树上挂上彩灯、彩球,树尖上挂上星星、小天使等,互送圣诞贺卡(card),叫一位同学装扮成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给同学们赠送圣诞礼物(Christmas present),同学们一起唱圣诞颂歌、用英语表演节目等等。同学们个个如身临其境,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利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材料,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2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现状;要求;高职教育;问题;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34-02
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城市与乡村、工业和农业、城市居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运作、生态保护、社会事业等方面一体化发展,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经济发展上互补、居民待遇上一致,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文明和改革带来的实惠、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1-2]。
城乡一体化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一体化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然而,由于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内容滞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高、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不相适应。
1 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安徽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将城乡一体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必由之路,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安徽省自南向北分为皖南、皖中、皖北3个自然区域,全省建制镇908个,10万人以上人口的镇47个,20万人以上的镇1个。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1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加快
随着农村劳动力流转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转移速度加快,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逐步减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被打破,安徽省城乡一体化水平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根据2011年《安徽统计年鉴》统计资料,2010年安徽省城乡恩格尔系数相差度0.013,非农产业比重 86.01%,城镇化率达43.2%,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为0.2。
1.2 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明显
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大了安徽省城乡交通设施建设的力度;二是加大了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三是加大了农村社会事业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安徽省行政村通汽车比重达99.6%,农民生活信息化指数为0.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47.8%,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例为84.2%。
1.3 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
安徽各地政府应大力做好民生工程,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进而促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目前,全省已基本实施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并轨。1万人中农业科技人员数达3人,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7.6年,每1 000人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1.06人,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例9.1%,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54.8%,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6%。
1.4 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安徽省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目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64,城乡安全饮水卫生合格率93.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7.55%,森林覆盖率27.53%。
1.5 农村产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因地制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较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人口就业,农村产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2 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安徽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但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多要求。
2.1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从目前来看,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动生产能力还处于简单的体力劳动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对农村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严峻的形势和状况迫切需要加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结构需要与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使农村劳动力能够适应多个领域、不同的工作需求。随着农业功能的增多和强化,社会对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要求劳动力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面向增长型产业,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因此,必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面向市场、企业和农村的多种功能,培养、培训大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方面发展。
2.3 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3
论文摘要:基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现状和认同困惑,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的内容、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讨和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化,民族文化认同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威胁。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强势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造成了文化次序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失衡。英语已成为了全球通用语,美英等西方国家借此推行语言和文化霸权,借以影响和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已被英语同化,据估计下个世纪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将有80%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许多专家都开始呼吁通过教育来加强民族文化认同。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失语”的产生。川在各种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长期对西方文化接触较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学习的任务是打好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具备灵活应用该语言的能力,而达到此目的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他们需要从英语国家各民族文化中获取养分,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其文化素养及英语水平。在长达四年的英语学习中,他们热衷于追逐外国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缺少以民族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意识。西方文化逐渐左右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很容易使学生的文化立场产生变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产生困惑。大学生面临的这些种种文化困惑最终可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而中国文化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到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最终导致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这无疑是与我们国家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
二、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深人,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文化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方面得到了语言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外语教师的普遍认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我国外语教学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有种倾向是只注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不重视中国文化。而真正的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只重视外国文化而忽视甚至牺牲中国文化去迎合西方文化的需要。所以国内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语言中国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提出了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研究也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间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反思民族传统,从而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提高。而人的素质的综合提高则是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深层动力。在不断加深的国际交往中,中国人应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与其他民族平等对话。在外语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不但不会冲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相反它能使学生在中外语言文化的比较学习中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并可以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对策研究
(一)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大纲修订说明》指出,“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政治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把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确定如下:为了强化文化平等交流意识,避免外语教学成为西方文化统治的工具,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实施双向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立场。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更好的把握自身的文化特点。
至于具体的中国文化内容,季羡林先生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具有现实性,反映时代需求,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启发及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导人影响中国社会至深、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仍具有积极影响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当然,对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希望大学生能在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后,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使他们得到理论思维的训练,从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层面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原创性。
(二)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基本原则
1.文化创新原则
把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世界各族文化日益从原本封闭隔离的状态走向了与其他文化的交汇交流,并在这一融合中不断获得文化新质。在这种形势下,所谓的文化认同只能以文化创新的姿态出现。创新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认同,也是对文化糟粕最有力、最深刻的批判。我们应该坚持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兼取各文化之长,并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
2.对比性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对比原则就是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教师鼓励学生在中西文化发生冲突或表现相同时进行对比,并告诫学生实事求是,不进行优劣方面的评论。通过对比,让学生既可以深刻体会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差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又能够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这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持中国文化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导人的中国文化内容与大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联系。要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文化知识的实用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导人相关的文化内容。
4.循序渐进的原则
文化教学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讲授的重点、程度、方式、分量,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在初级阶段,多教一些普及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方面主体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到了中高阶段,则要多讲一些专门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民俗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5.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量和教学方法的适度。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中国文化输人的量和度。毕竟我们这是外语教学,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输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适量的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途径
1.中西文化对比法
英语专业教学中应把中国文化融人文化教学,合理配置文化教学内容,找出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根据课文话题直接利用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教师通过适当的形式对比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最终使学生理解交际行为各个层面背后所隐含的中西价值观念的异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会尝试用本族人的眼光看待目的语文化,从心理上认可其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达到文化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模式,保持跨文化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且促进有效的国际交流。
2.翻译法
翻译是语言的艺术。翻译的作品如果能够让读者的感受与作者写作时的感受达到近似或酷似的程度,才可视为成功之作。所以,译者须对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和变化规律都有很好的把握。同时,翻译也是两种文化的转换,文化意蕴的缺失牵制了翻译的水平。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与编码时,译者只有具备了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才有可能译出高质量的作品。任何外语文化的学习,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语文化为基础。
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除了在教材中通过现成的文章和译文反映中国文化外,教学中还要注意把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文说法的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如果处理好中国文化与翻译教学的关系,目的语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传承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认同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包容多元,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在译作中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
3.值日报告法
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课是学生必修的英语主课,学生也比较重视这门课程。综合英语课程上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英语值日报告已是老师们使用已久的方法,因为富有创意的值日报告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现在每次综合英语课前15分钟左右的中国文化报告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交流平台。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有关中国文化的PPT材料,各学习小组派成员轮流上台作汇报,汇报形式不限,大概10分钟左右。汇报完后,师生共同参与答辩和评论。这对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综合实戏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加强中国文化渗透是我们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一大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获取信息。为了更多地进行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聘请一些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课程教育。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英汉相辅,以扩大学生视野,获得更多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作品,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像著名导演李安的《推手》、《饮食男女》,收听收看中央电视9台英语节目,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中国文化英语演讲竞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知识。
除上述具体的教学策略外,英语教师自身内涵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在课堂上能注重两种文化的对比讲解,注意补充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势必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和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应立足本土文化,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特别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外文书籍、报纸和杂志,促使他们时刻注意吸取、积累有关母语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母语文化以及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法的自觉意识‘其次,英语教师作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中介者和传播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的修养和开放性思维,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本体的性质”。所谓本体性,指其有本质的、不可动摇的首要地位;它既是教学永恒的基点,又是教学不变的主题,还是教学根本的出发点归结点。离开或偏离该本体,也就谈不上外语教学。而文化教学则是外语教学的特有形式,并不具有一般语言教学所有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它在外语教学中属于第二位的或次要的或“辅助的性质”。它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语言教学之根本目的服务的,它从属于语言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摆正它们各自的位置,既不可用语言教学来替代文化教学,犯“文化缺乏症”;也不可“本末倒置”,以文化教学来冲击语言教学,犯“泛文化症”。
(二)正确处理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减少学生民族中心主义态度,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是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
(三)避免把英语文化教学变成中国文化课
毕竟我们这是外语教学,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因此,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这对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没有必要极端地阻止外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而在英语课上只谈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应该是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而且英语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适量的中国文化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点,拓展其视野,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但是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为节省课堂时间,直接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告知学生,导致他们受到教师的影响,自主阅读体验被限制。其次,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与作者能够顺利对话和沟通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教学境界往往难以实现。由于教学流程不规范,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有的教师则对课堂阅读教学干涉过多,忽视学生固有的阅读经验。再次,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不少高中语文教师虽然不再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材料仅仅局限于教师的筛选,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激发,无法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阅读。
二、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合理方法
1.明确学习内容,确立阅读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涵盖性,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他们的发展则是回归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应依据新课程教学的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在预习环节做好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明确学习内容,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提前阅读和预习,帮助他们确立阅读目标,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高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与每个单元,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都应事先熟悉和理解内容,并根据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促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向明确。另外,教师应明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有效整合资源,创设阅读意境
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设阅读意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并引领他们自主探索,筛选有效信息。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搜集、分析、整理与提炼语文知识和信息,然后与他们一起相互切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并从宏观上把握语文课程,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创设出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或序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创设特定的课堂阅读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理、境、情、形相互融合,渲染氛围,陶冶情操,引发学生情绪与心理上的共鸣,使其悦乎心、动乎情。另外,教师应注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语言应形象生动,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让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
3.运用课堂资源,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阅读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包括学习态度、爱好习惯与阅读方法等,引导他们在主动思考中探究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充分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其思维水平。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一起解决,或者由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或反驳,教师进行归纳和评价,促使师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与经验,教学水平与学习效率得以充分提升与发展,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另外,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杂志、报纸,以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与文学作品。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价值与重要性,全面发挥其教学优势和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5
语言是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础环节,同时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教学是基本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达到最大化的标准,是广大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之下,如何取得教学工作的巨大进步,同样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讲,在实践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首先对班级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则应当制定出明晰的教学目标,明确计划安排,最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质量增强目标。
1、加强班级情况的分析
班级学习情况是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化的特征,所以,教师在学习习惯的掌握、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养成等多个层面之中都应当有所不同。只有深层次地掌握了上述状况才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验证,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制定出详细且科学化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同样是当前教学工作之中的重点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我国广大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核心环节体现,其有效性具体地表现在教师对于目标的把控和理解等两个层面之中,且在实践课堂教学之中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在书本之中相关知识是死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知识学活,目标不能够定得太死,以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限制性的作用。高中语文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语文能力最为集中的体现则是学生的阅读水准,所以,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是最为核心的手段。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的深入引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阅读相关文本,最终提升其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真正意义上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广大教师在实践的教学工作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养成,以更好的使得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兴趣的培养。比如,诗歌,可以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走进诗境,赏析诗歌的美。
4、注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生动形象,简洁精练,富有启发性,有特色。
5、结束语
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当今社会,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当前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更新阅读教学的理念,探索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课改为导向,树立全新的阅读理念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试图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中仅有的几篇经典型的文章,以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在过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常常用课堂讲解来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感悟、自我体会、自我理解,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这些都是不符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不利于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以课程改革为导向,树立全新的阅读理念,尽量少留作业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要指导学生所应阅读的书目、书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督促学生通过高中语文阅读储备充裕的知识信息以及掌握自主的学习能力,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培养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兴趣不够浓烈的教学实际,高中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语文阅读的奥秘,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机会,深入揣摩、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多搜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阅读素材,努力创造一种全新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在自主性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阅读、品味段落字词涵义,深刻感受到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那种意境和情感,被课文中所营造情感氛围所深深吸引,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要求。
三、拓展阅读空间,重视课外阅读
阅读是一个涉猎广泛内容的长期知识积累的学习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材阅读,还应当引导学生逐渐摆脱教材的束缚,善于对课堂以外的阅读素材和资料进行广泛搜集并阅读,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渠道和阅读范围,督促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自主阅读,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泛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善读、乐读。另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平台,多向高中学生推荐优秀的语文读物和文学作品,教给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避免学生出现随意、盲目、无计划性的阅读。总之,拓展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课外阅读,能够满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信息的广泛普及,整个社会的信息含量非常大,变化也十分迅速,导致流行的许多读物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这些读物进行仔细甄别,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读物进行鉴赏、精读。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促使学生学会在语文阅读中真正去品味、体验文章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阅读计划和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对优美段落词句进行摘抄的阅读习惯,勤于积累和朗诵,边读边记,以力争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总之,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高度上开展教学活动,努力领会和实现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严格要求,深刻认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要注重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为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成明.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8,(09).
[2]何发言.浅谈如何搞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魅力中国,2009,(25).
[3]毕爱莲.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养[J].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