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格化运维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格化运维管理范文1
关键词:网格化;配电网;基础设施;规划
前言
由于全球经济下行,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高能耗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冲击,停产规模不断扩大,受此影响,电网企业售电量增速不断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提质增效成为电网企业面临的第一问题。而电网的投资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所以电网企业在新形势下应以“投资、成本、效益”为核心,以投资全过程动态管控为主线,采用精益的管理理念进行电网建设。中压配电网设备众多,接线复杂,线损所占比例高,建设投资大,如若对配电网进行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规划,定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传统的配网规划虽是根据相应技术原则进行,但存在着管理混乱,与区域规划衔接不足等现象。
网格化管理是随着时展出现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管理和各种数字化平台,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倡导将其运用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为实现配网规划管理从“技术导向型”向“价值导向型”,从“规范化管理”向“精益化管理”的转变,必须开创全新的配网结构,使其同城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相适应。对此,网格化规划不失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规划方式。
1 关于网格化的相关介绍
1.1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方法,通过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1.2 网格化管理特点
网格化管理具有信息化、精细化、图形化等主要特点。
1.2.1 网格化管理有利于收集完善的基础数据
在网格化管理的情况下,通过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人口信息、民政救济、党建纪检、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工会工作、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治、乡镇特色、志愿者服务、市场商铺、安全生产、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1]。
1.2.2 网格化管理具有精细化的管理特点
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真正实现对各类用户资源的全覆盖、全时空、立体化、动态化管理,把基本的网格琢磨透、分析透,运行好,符合电网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需求。
1.2.3 网格化管理有助于形成方便的地理信息平台
网格化管理的情况下,地理信息平台支持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房屋等信息的标注,也支持在二维地图和卫星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等信息的标注。可以和已经统计完毕的基础数据进行直观的比较,也能够显示所有楼栋、房屋、和家庭的相关信息[2]。
2 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
所谓网格化规划就是参照一个城区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等的开发程度、建设水平、负荷需求量等来重新布设网架,最终目的是打造出“网络清晰、联络有序、负荷均衡、安全可靠”的网架,以此来全方位提升配网系统的运行质量,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2.1 总体思路
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思路就是将配电网供电区域划分为多个供电分区,依据配电网现状评估及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开展规划区域空间负荷预测,按照供电区域差异化的规划标准,确定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接线模式,以供电网格作为中压配电网规划、项目管理和用户接入的基本单元,实现网格化供电。
2.2 打造合理的空间布局
在进行空间布局规划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居民区、商业区、教育区、医疗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行政办公区、其他地区板块,以此为基础,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再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变电站、开关站、配电室等相关具体建筑的位置。
2.3 在建设前先进行模拟
利用目前云计算、电子模拟等科技,在虚拟环境中规划好的空间里进行线上配电网模拟建设,计算用电量、电消费指数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做相关可行的调整,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
2.4 以实用性作为重要指标
配电网的建设和更新,本质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因此,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实用性,要在注意布局的合理性的同时,尽可能的涵盖大部分目标用户,同时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如小区扩建等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2.5 在规划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设备更换
配电网的应用由来已久,很多设备出现老旧的情况,在进行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对老旧设备进行部分更换,对可能出现故障的区域进行重点排查,重要部件要储备至少一个备用件。
2.6 充分考虑新能源电源建设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光伏发电都属于新能源产业,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看,其商业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十分可观的,在规划配电网建设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提前规划和建设相关配套工程,使配电网的建设更加完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7 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
从配电网的发展历程来看,更新换代是必然趋势,在现有网格化条件下进行的改造工作,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无法继续满足用户需求,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在建设时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相应准备。
3 开展网格化规划的相关建议
3.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10kV及以下配网面广量大,变动频繁、不确定因素多的情况,对外与政府部门建议有效沟通机制,对内完善配网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保持信息畅通,形成部门合力,将政府重点市政工程、电网运行维护、项目建设等有用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规划人员,以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完善配网规划业务流程,保证规划工作的规范和有序开展。
3.2 提前开展电力布局划
针对某些跨越式发展区域,以及国际化新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提前开展变电站布点及廊道资源的合理规划,结合政府规划及建设步伐,积极开展重点区域的电力专项规划,对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空间饱和负荷预测,对远景年的站点及廊道情况进行规划,并建议政府部门在土地总体规划修编中预留出变电站和高压线路走廊用地,确保配电网规划在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顺利实施。
3.3 加强各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充分挖掘系统功能
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多部门、多系统、多数据的支撑,而配电网质量的提升也需要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水平共同提高。建议公司加强各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充分挖掘系统功能,实现与规划部门的数据对接,以便减少收资工作量,提高规划精度,同时进一步加强配电网建设及运维管理水平,集全公司之力全面推进配电网质量的提升。
4 结束语
随着供给侧改革、售电量增速放缓等因素,电网企业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必然走上精益管理之路,而网格化中压配网规划通过网格划分、理清现状、饱和预测、确定目标、开展规划,为项目推进提供了进行精益化管理的有效路径,也为设备主人的运维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网格化运维管理范文2
第一、我从2004年参加公司举行的至今为此唯一的一次技术专业考试,被公司破格提拔为宽带维修主管,到如今任分公司经理从来没有离开过维修岗位,从面对用户的上门服务到运维管理10多年以从来没有离开过公司这张网络一天,对我们的网络状况、网络结构非常的熟悉,同时对用户使用我们网络心理和与用户的沟通技巧也都非常的了解,我很有信心今年的运维工作一定能做的非常好。
第三、本人扎根于运维工作的工作经历,让本人养成了能吃苦耐劳,一丝不苟和责任心强的工作作风,养成了敢于担当,勇于承担一切压力的拼搏精神。
以上是本人谈到为什么有信心做好分公司经理这个职务,下面我就谈一下本人的工作方案。
秉着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极级性,多劳多得,让每一个努力工作,极级上进的同志都能充分享受到完成创收目标所得的经营效益r的思路,而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运维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运维分为五个大片,十个小片,每个大片再分两个小片,每个小片两个主管两个员工,每个大片内两个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节假日、周末片区内两个小组轮班,保证节假日有人值班,故障多或大型故障两个小组可以一起处理故障,’故障少时两个小组可以抽出一个小组在自己网格内开展营销工作。
2、网络整理,用户的统计管理催费,上门营销,续费率、故障率、创收任务都包干到各片区。每月对各片区的用户续费情况,和创收情况进行统计,保定完成每月创收任务和85%的续费率。实行每天对已完成的故障进行抽样回访的制度,并对未回完成的故障进行统计跟踪。实行用户报故障直接与片区运维人员联系的机制,做到与用户零距离服务和零距离营销。每月统十故障率,其中只统计呼叫中心故障,与运维人员直接联系的故障不计入故障率统计。运维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需每月考核续费率,故障率,用户投诉,创收任务。实行5个片区争优创先制度,对一个季度综合考核排名第一的片区进行奖励。
3、大力提高服务态度和提升服务效率,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面对如今电视和宽带市场的竞争白热化部门制定详细的《运维人员维修行为准则》、《客服人员文明服务规范》。现实制度管人,每个员工必须无条件遵守部门的各项制度和规范,并且保证绝对公平、公正。促使遵守制度、极级工作的同志就能多得到利益。不遒守制度,懒惰怠工的员工就肯定要少得到利益。
4、抓紧做好网络整改工作,各片区对自已网格范围内不合理的网络做地毯式的清理工作,对线路老化、级数太多、箱子破烂、箱内设备零乱,网络不合理、老网没切割等现象进行切底处理,大工程量做图纸交工程技术部 ,小工程自已处理 。我们的网络就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要想把我产品推销给,就必须把我们的产品优化好。
5、各片区要做好网格内用户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实时跟踪自已片区用户的网络使用情况,到期时间,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勾通与联系。建立抽样回访制度,让用户感受到我们在时时关心他们的使用情况。
网格化运维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力配网抢修;电力系统;抢修快速响应;电力市场;优质服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9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95
1 配网抢修发展背景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对优质服务的要求日益强烈,然而服务协同中解决客户突出诉求的机制制约、手段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客户服务整体的规范化、体系化运作亟需加强,营销、运检、调控等相关专业之间协调联动仍需改善,纵向与横向服务协同体系尚待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配网抢修指挥工作效率的提升,迫切需要通过创新班组管理模式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改进服务短板,提升客户感知。随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三集五大”和“五位一体”建设到位,城西公司同步完成多系统数据集成的配网全过程管控平台建设,提出了一流供电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初步完成了南开区运维网格化试点工作,以“台区为单元”的营配一体化管理模式显现了配电运维一体化、网格化抢修、网格化管理带来的信息流、服务流、业务流的资源整合优势,为抢修指挥管理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
2 配网抢修指挥管理提升手段
城西调控中心抢修指挥管理是在加快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任务背景下的创新研究,在调研、实施过程中注重把握全球能源互联网内涵,紧紧围绕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移动智能、和谐共赢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把“以用户为中心、开放透明、高效协同”作为核心观点,以“匹配能源互联网特征、适应公司发展、提升班组核心能力、激发员工活力”作为基本思路。具体通过以下措施实施:
第一,紧密围绕“始于客户报修,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要求,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对当前配网抢修指挥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整合不足、抢修过程管控手段缺乏、协同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通过修编、细化10余项班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故障抢修的职责分工,避免工作盲区和推诿,协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通过规范服务行为,确保制度与流程、岗位配套,保证制度标准协调统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供电服务能力。
第二,以“安全第一、快速响应、综合协同、优质服务”为原则,应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实现配网抢修工单精准研判、资源优化调配、过程实施跟踪、效果及时评价反馈。借助城西开发建设快响平台和抢修辅助APP等信息整合,助力抢修指挥高效运转。协同运检部积极推进PDA的开发和部署,将故障研判信息、线路拓扑信息、GIS地图等辅助信息固化至作业终端,开发PDA补写电卡业务,提升运维抢修、营销服务协同能力。同时以3分钟为节点将抢修人员轨迹进行在线监控,将工单接单时间、到达现场时间、故障勘查时间、故障修复时间等关键节点进行GIS定位+系统时间上传,并对现场故障修复前后照片采集、服务录音、用户满意度评价等抢修信息进行一体化采集,依托配网抢修大数据分析,优化抢修网格、抢修队伍的合理布局。
第三,强化配网抢修指挥互备应急机制建设:(1)建立紧急状态下抢修指挥梯队值班制。按照抢修工单量分级启动相关方案,通过配网抢修指挥各值人员互为备用、班组长及专业管理人员二级备用的原则,保证紧急条件下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值班力量的充足;(2)建立包括本地备用、异地备用的应急备用机制,保证在场所、电源、网络等设施故障情况下,备用单位能够快速启动,处理事故单位配抢指挥核心业务;(3)协同运检建立抢修梯队及预警响应机制,从抢修指挥及服务指挥方面分别从抢修态势、故障事件、服务差错3个方面开展抢修服务预警,协调开展人员调配、服务补救和舆情控制。全程监控工单运转、快速抢修复电、客户满意度评价,并通过快响平台进行全方位展示,从而在组织架构和机制建设方面保证了抢修体系高效运转。
第四,强化过程管控,强化后评估与考核。对应抢修流程关键环节从工单态势、流转效率、人员能力和抢修服务4个方面提取关键指标,形成抢修体系指标库;通过快响平台和移动作业APP开展关键指标在线监测,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提升。根据配网故障抢修工作类型,组织对配网标准化抢修工作进行后评估,并依据抢修流程及抢修服务时间定级制定奖惩管理办法,对驻点进行考核,以考评促提升。
第五,借助营配调信息集成,精准把握客户诉求。快响平台研判功能通过客户地址、客户来电号码等关联条件,对客户用电历史服务记录进行智能匹配分析,得到客户历史服务诉求记录中的客户编号,通过客户编号自动与停电计划、停电信息、用户欠费状态、用户诉求反馈信息、实时召测电能表状态等信息的相关关联分析,按支撑功能辅助研判执行规则设定的条件,对上述关联关系顺序执行研判信息,自动地研判出一个结果,并将执行结果在人工辅助研判工单界面进行综合展示,快捷地为研判人员提供研判信息,为指挥人员提供信息,指挥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
第六,加强配网抢修指挥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石。创新城西调控配网运行人才的培养模式,着力培育配网综合管理人才,对调控实习人员采取轮岗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开设配网抢修指挥业务专题授课培训。积累配网实际工作经验,初步建立由实习人员配网抢修岗位锻炼-电网监控-电网调控员的运行人才晋升通道。同时健全考核评价和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引入工单规范性审核正确率、故障研判正确率、工单合并率、派单超时率等多项配网抢修指挥业务指标,着力搭建公平、公正的业绩对标平台,量化考核工作成果。
3 工作成效
城西配网抢修指挥在围绕“加快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任务下的班组建设创新模式”工作中,紧紧抓住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移动智能发展的理念,以创新为要、以实干为本,积极开展配网抢修指挥班组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配网抢修指挥业务流程的规范执行,城西配网抢修指挥接、派单及时率剔除系统故障原因均达到100%。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也由2016年1月份的20.33分钟降至10月份的15.66分钟,到达现场超时工单数量保持为零。通过故障研判与定位,实现抢修服务“快速响应”,有效减少客户投诉,优质服务水平得到持续提升。2016年6至10月份,工单回访满意率为99.93%,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优质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4 结语
城西配网抢修管理以提升抢修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为目标,以达到保持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建立班组智能化作业为主体,围绕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移动智能发展的业务模式下的班组建设创新研究,通过抢修指挥流程优化、协同和应急机制建立、考核措施的完善、快响平台和现场APP等手段的应用,实现配网抢修指挥服务高效、优质。在整个过程中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树立抢修过程“快速、主动、协同”核心观。基于互联网思维,对内打造资源统一调度的抢修指挥平台,对外打造面向客户的24小时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搭建营销、运检、调控的桥梁和纽带,有效解决客户报修诉求中的热、难点问题,实现成果积累和短板提升,实现配网抢修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创新型服务转变。
参考文献
[1] 贺燕,刘一航.基于PDA的实时电力抢修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1,(4).
[2] 杨成月,林扬宇.基于GIS的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关键功能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
网格化运维管理范文4
城市管理信息化趋势
当前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城市管理概念不清,造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城市的管理者还不能理解城市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认为城市管理就是城市交通、环卫、绿化、水务等的专业管理。随着城市系统的日趋复杂,以强调分解简化和专业化,将城市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以专业职能部门为基本单位强化专业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城市网格化管理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推进,信息化有效的支撑了“一平台、两中心”的业务需求。并且各地方城市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信息采集、传输、调度、指挥和反馈等方面创新应用,不断形成新的应用亮点。
现代化推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相对于乡村而言,是便捷的、联系紧密的,但城市生活同时隐藏了更多的风险。城市规模越大,生活系统越复杂,风险就越大。水、电、热、通信、垃圾处理、公共卫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社会混乱,影响城市的运行效能。由于这些城市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和不可确定性,无法完全从源头去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加强对非常态事件的监控和预警,以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有相应的应急策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和风险。而信息化技术正是能够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及时监控和预警,未来信息化技术在控制城市管理风险源头上,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发展,未来与城市管理业务必将更加深入的相互融合。同时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必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物联网建设的推进,它在城市基础设施监控、城市管理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管理城市所产生的海量且多样的信息,目前,多地正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安城市、医疗卫生、环境气象监测、农业监测等领域进行物联网应用试点。预计在今后的5-10年内,物联网感知技术在这些领域还会有飞跃式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GIS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在智慧城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市政规划、应急联动、平安城市等方面,都有GIS的身影,通过GIS图层的叠加可以直观的将城市的资源在电子地图上展现出来,便于用户查看。
在城市管理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要推动“智慧城市管理”的建设,就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深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研究,将物联网、GIS、云计算、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和高性能数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努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的建设,即实现城市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各业务单元的协同联动、快速反应和精确管理,全局统筹指挥、独立全面过程监督考核,面向行动、支撑一线,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
智慧城市管理总体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总体架构,以实现智慧城市的幸福、平安、宜居、创新和畅通等目标,包括智能服务层、智能应用层、数据层、传输层、感知层,以及相应的运营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
根据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层的建设要求,将服务层架构体系设计成具有完整的多层架构体系,在数据接口层、应用支撑层、门户展现层都能提供丰富的功能。
通过对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各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城市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实行综合管理,并进行引导、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优良的秩序、一个优质的服务、一个优化的管理。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窗口地区管理、湖泊水域环境管理、违章占道、违法建设、环境卫生管理等。
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层就是要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城市运营管理、市政实施设备运行管理等全部生命过程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智慧的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内水、电、气、热、管线、道路、照明、绿化、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管理的基本要素,城市管理就是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并进行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优良的秩序、一个优质的服务、一个优化的管理。
智慧城市管理将集成公安、环保、民政、水务、卫生等城市综合管理组成单位的城市信息化手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主要通过泛在的市政设施、环境数据感知网络,以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网格系统和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利用,形成数字化、层次化、立体化、网格化、协同化的一体化城市管理平台。使城市管理由被动接受投诉解决问题,改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不知不觉中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天大的小事”,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智慧城市应该从智慧的城市建设开始,也就是说在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项目的验收、项目建设的承建单位开始就要进行智慧的管理,确保城市建设的成果具有智慧城市的基本素质、基本属性,符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城市供水智慧管理系统。利用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对水源地、城市水网进行监控,达到节约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的目的。推进智能水表应用。实时监测企业和居民用水情况,控制水资源供给,实现供水的智能调度,指导管网改造。
城市供气保障系统。对供气重要参数(压力,温度,燃气泄漏等)进行连续实时监测,集中显示监测参数、图表,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和控制。推进智能气表应用。对企业和居民用气情况可以实时数据采集,实现对城市供气智能调度,有效指导供气管网的改造及升级。
将传感器、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相结合,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在线实时监测,有效破解地下管网监测难题,提高地下管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地下管网监控能力和水平。建立城市管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管网信息在相关部门的共享,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保证已建系统的生命活力和管理有效性,辅助各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涉及的数据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库等。基础空间数据主要以城市基础地形图、遥感影像图、城市市政管理专题图、城市市政管理部件专题图等形式存在。专题业务数据主要以各市政管理部门文档、案卷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有一定结构,可以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要素,以表格形式表达的数据,可用关系数据库的表、视图表示;而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明显结构,无法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元素的数据,主要是一些多媒体数据。系统运行支撑数据是指系统运行过程中用到的辅助数据和配置数据。
根据数据的用途和内容,从逻辑上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划分为多个子库,不同的系统根据需要存取不同的数据库。在物理存储上,根据性能需求,将不同性质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表空间中。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由基础空间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库等组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单元网格数据库、城市部件和事件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视频位置数据库等子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包括不同业务专题工作流管理库、案卷管理库、多媒体文档库、综合评价库、共享查询库、系统维护库等子数据库。
智慧的城市管理就是指通过对城市管理的基本要素进行“透彻的感知”、“全面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化”处理,达到城市管理的“灵活便捷、安全有效、协作高质”的目标。“透彻的感知”是指将智能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网络互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水、电、气、热、管网、道路桥梁、绿化环卫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的监测中,实时对各种声生产、消耗和运维数据的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全面的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远程完成;“深入的智能化”是指运用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和职能部门的数据和信息,以更好地支持决策和管理行动,提供预警预报、实时响应、协调调配等优质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要将所有城市维护管理部门管理系统统一组网、实现数据、操作的互联、互通,更方便、准确、快捷、合理地调用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各种可能的特发事件、自然灾害,把各种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人民财产不受损失。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涵盖城市网格化数字管理、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城市供水、排水管理、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地下管道管理、城市照明管理等若干部分,统一智慧城市管理服务门户运行机制,可提供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市政办事环节,方便政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运行成本。
智慧城市管理的典型应用
双轴心的城市管理功能。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督平台(负责监督和评价)和指挥平台(负责指挥、调度、协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作为监督轴,成立城管监督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作为指挥轴,成立城管指挥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负责城市管理问题处理任务分派指挥和协调的专门机构。
城市单元网格管理功能。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定面积的单元网格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信息采集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单元网格的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精细化管理。创建了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城市部件定位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将原来的管理层面延伸到责任人,使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为实施精确管理提供了保障;在管理空间的划分上,由原来的共同式管理,缩小为网格式管理,使城市管理人员由“游击运动式管理”,转变到精确管理;为规划、国土、建设、公安的拓展应用提供了依据。
城市部件管理功能。城市部件管理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对接,形成一个多维的信息体系,使对城市环境的精确管理成为现实;二者的结合为新模式奠定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
信息采集功能――“城管通”。信息采集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智能手机为原型,为信息采集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城管通研发和使用可以使信息采集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城市问题的快速反应,为实施敏捷管理提供了信息采集和传递的保证;利用GPS技术和LBS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同时可以对信息采集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信息采集员的科学管理。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和整合了多项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施采集传输手段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的协同,是现代城市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与创新。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城管通”,主要供信息采集员、城市管理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使用。既可用于信息采集员采集与核实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又可用于城市管理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移动办公。通过“城管通”手持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与城管监督平台、指挥平台的通信。“城管通”基于智能手持终端进行开发。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城管通”、移动通信网络等组成,其中城管通是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定位技术采用“GPS卫星定位+基站定位”的方式。“城管通”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把自身位置信息上传到监督指挥平台,监督指挥平台能随时或定时掌握信息采集员的位置和巡查路线轨迹,并能了解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的位置。
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提供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市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链接
城市应急管理平台
城市应急管理平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城市管理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支撑。在平台的可视化方面,将用户关心的数据用易于理解的点线图、直方图、饼图、网状图等来表现复杂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在统计和挖掘方面,进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汇总、排序等各种统计分析。
预案管理系统预案是系统针对各种不同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制定的应急措施或办法,它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多,涉及面最广、最复杂,也是所有应急储备中最重要的储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不同性质、分类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科学的制订和管理预案,是应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指挥调度系统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在事件相关下属部门对事件级别预测预警数据基础上,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衍生、次生灾害后果分析,结合事件前期处置进展情况,对事件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后果进行综合研判。突发应急事件级别研判的结果决定预警的级别、的预警内容。必要时必须通过应急主管领导的批准后才进入预警状态。
网格化运维管理范文5
关键词:运营管理;工位管理;运营管理平台
作者简介:王利(1984-),男,汉族,山东省诸城市人,工程师,在职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1.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乏力,全球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的科技创新浪潮正在形成,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艰巨的挑战。在此局面下,要想突破重围、赢得利益、实现战略目标,需要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其中不可或缺的是坚实的管理基础为后盾。本方案中体现了两大核心要点,一是要素的工位管理。理论上而言,“内部市场”的经营体制是能最大程度激发作业积极性的运营管理模式,这是运营管理的优化方向。二是集成的信息化系统。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极速发展,大容量数据的收集、存储、运算分析等专业信息处理能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由此大幅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2.运营要素工位化及实现平台
运营管理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其核心是实现价值增值。运营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统筹和整合各种营运资源,不断优化业态组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保持公司的运营活力,提升项目整体价值。
2.1运营管理要素
运营管理要素分为投入要素、中间要素和产出要素。公司运营是销售订单、设计工艺、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职能协同作业的过程,量化的运营要素反映了整个协同作业过程的效率和效果。运营管理则是对量化的运营要素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分析,以促进整个运营体系的持续改善。
2.1.1投入要素是指一个生产运营流程为了生产产品或服务所需的人力、物料、设备、能源等资源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
2.1.2中间要素是投入要素的货币化体现,是对运营过程中的投入要素做进一步明确。运营管理的统计分析过程是整个系统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过程,为便于投入产出过程的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将投入要素按照投入的作业程序,转化成具体的成本费用,即中间要素,其明确了投入要素在不同环节的形式、数量和价值。
2.1.3产出要素是以中间要素为表现形式的投入要素经过整个运营系统环节的相互作用,最终输出的成果,产出要素通常是以产量、收益等形式予以体现。其中,体现公司整体产出的要素有总产量、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经济增加值;体现项目产出的要素有项目产量、项目边际收入、项目毛利润、项目边际贡献、调整后的项目利润等,公司运营管理主要分析以项目为载体的投入产出水平。
2.2运营管理要素的工位化
对量化的运营要素进行以工位为最小单元的分解,并基于每一个工位进行运营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形成一整套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工位作为生产过程的最小作业单元和成本管理的最小核算单元,作为最基础的作业中心和成本中心归集成本费用,按照费用属性,工位级成本费用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直接计入某个工位的生产成本;二是归集与某个工位作业直接相关的制造费用。前者是指可通过准确的统计与计量,直接计入该工位的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后者是指需通过分摊分配方式计入工位,并与该工位的作业活动有直接关联的动能成本及相关成本费用。
2.3运营管理平台
运营管理平台是运营管理要素在整个投入产出转化过程中以最小工位进行测算、收集、监控与分析的反映载体。通过运营管理平台相互功能支持,一是实现投入产出所有数据的全过程可追溯;二是提高投入产出分析评价效率;三是实现目视化的指标预警展示,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营问题。公司承载运营要素的管理平台主要涵盖以下七个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四个数据库、制造执行系统、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产品运维管理系统、供应商协同平台、质量管理系统。
3.公司运营管理模式
3.1运营管理程序流程
公司的运营管理是以投入产出要素的分析与管理过程为对象,通过策划以工位为最小单元、以订单项目为载体的运营评价体系。在公司运营管理程序中,投入要素在运营管理平台中以中间要素形式体现,通过要素与运营平台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投入要素配置管理、制造资源的网格化管理、投入产出分析管理的三大基础活动。公司运营平台相互支持,依靠信息化手段,使得大量过程数据的积累、以及实时报表统计变得可行,不仅实现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并使“一日结算”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总结,实现运营管理的持续改进。
3.1.1承载要素流动的三大主线平台
(1)通过BPM预算计划指导要素配置(2)ERP是运营管理要素记录、存储、加工与分析的核心系统(3)通过MRO补充公司运营平台的厂外部分,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
3.1.2促进要素精细化管理的四大辅线平台
(1)MES与ERP的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的交互(2)供应商协同平台与ERP的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的交互(3)各系统与QMS质量管理的交互(4)BW四个数据库的目视化展示
3.2要素配置的信息化管理
公司的要素配置管理是从BPM的预算编制为出发点,形成以时间与项目(动因)两个维度进行细化的预算编报表为依据,以组织目标为导向的预算计划。公司实施全面预算与项目预算两级预算管理体制。并综合运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预算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依据财务管理关系,层层组织各级预算的编报工作。并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BPM、BW、ERP系统的有机交互,实现中间要素在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全过程可追溯,切实做到预算从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的PDCA循环改进,指导投入资源遵循组织目标进行优化配置。
3.3制造资源的网格化管理
广义的制造资源是指完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生产活动的软硬件元素,包括了设计、制造、维护等相关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狭义制造资源主要指加工一个零部件所需要的物质元素,是面向制造系统底层的制造资源,它主要包括原材料、机器设备、人工、动能、工具等。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归属性等原则,将一定地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信息化、实时化的管理模式。公司施行的制造资源的网格化管理是基于公司信息化运营管理平台,以工位为最小核算单元,对制造资源进行精细化、规范化、准确性的管理,实现工位级成本核算,是反映更加真实合理的项目效益水平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实现“内部市场”经营体制的基础工作。
3.4项目投入产出水平分析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是根据管理需要,以财务核算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后再进行分析评价的统计方法。由于统计口径与核算口径不尽相同,对于项目的效益分析结果也有不同。
3.4.1项目投入产出要素的分类构成
以制造资源网格化管理中最小核算单元的成本为基础,按照成本费用与项目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综合按ERP中WBS元素归集与按制造过程关键组成归集的横纵两个方向确定项目的成本构成层次,并分为以下三级:工位级、分厂级、项目级。
3.4.2项目投入产出水平的分析过程
根据管理分析的需要,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在公司信息化系统中设定法则与公式,得出各项目投入产出的计算明细表,用以分析项目投入产出水平。在分析项目投入产出时,需要进一步合理地指出中间要素在项目之间的归集与分摊分配法则;再根据统计口径进行调整,按照与项目关系紧密程度将项目要素构成分层次体现,以该投入产出计算表显示项目的盈利过程。具体过程是以核算数据为基础,按照统计要求进行调整,形成统计口径的项目投入产出计算明细表。
3.4.3项目投入产出水平的评价方法
通过增减项目直接、间接的相关成本费用构成,形成相应的工位级中间要素明细和项目投入产出分析表。根据计算情况,对投入产出要素进行盈利性指标比率的分析,客观反映项目总体的投入产出水平。并能通过计算该项目的损益平衡点,为市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对标数据、历史数据、同行业数据以及预算数据为指标值的标杆。对标评价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的。计算出的指标必须与一定的标准值进行对比,才能判断经营状况的好坏。通常所用的对标值是指集团公司、行业标准数值。定期开展公司内部、国内同行业企业、国际可比企业对标工作,建立月度、季度及年度对标管理制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地做好对标分析。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评价模型,对公司竞争力、经营运行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和分析,找出影响竞争力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探索增强公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将项目分析评价体系具体分为一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增减需要体现在评价体系中的成本费用模块,体现不同口径、不同考评需要的情况下的评价结果。将某个评价对象与标准值、同类项目之间进行横向、纵向的比率分析、趋势分析、以及因素分析,分析公司整体及部分与行业标准或预算目标之间相较的优势与差距,并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量本利分析,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反映项目成本构成效率,完善项目决策依据。同时,建立以财务指标分析为主,业务专项分析为辅的投入产出全面分析体系。通过专项分析、专题报告的形式加强项目存货占用情况分析、项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深入剖析财务指标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及时解决并制定预防措施。
3.4.4产能利用水平分析
为了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跻身国际化竞争行列,打造“轻资产”运作模式,公司运营管理的目标不仅局限于一定产能条件下投入产出水平的优化过程,还引入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概念对产能利用水平进行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方法是通过计算公司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预算金额、核定标准金额之间的差异,分析公司核定产能、计划产能与实际产能之间的关系。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可分解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又称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不因业务量而变,故差异分析有别于变动费用。在考核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以原来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与生产能量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4.结语
通过对公司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实现了公司精益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为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措施。(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映晟.精益管理理念在轨道交通车辆产品研发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9):5-8
[2]陈建伟.信息系统在香港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9):1-5
[3]王茂祥.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衔接及战略执行力提升路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5,(1):49-51
网格化运维管理范文6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面对面交流,这样的机会很宝贵,要珍惜。今天的主题是“愿有前程可奔赴,也有岁月可回头。”很美的一句话,富有诗意,极具内涵。我觉得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希望在未来有美好的前程,亦愿岁月可以重新来过;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更加明朗自己想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围绕这个主题,结合我自己的感知,与大家互相交流,如有说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包涵。
人生路上,有些决定,带我们遇见最美的风景。只是时间过去这么久,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走上这条路的。或许是因为对法律的热爱,对检察工作的执着;或许是因为家人朋友的鼓励让我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迈进检察队伍。无论当初是因为什么,我们如今都不禁感慨:多幸运,成为一名检察人是我今生最美的决定。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检察院就像一座围城,或许从某方面来说这样形容有些不合时宜,但它的的确确是这样存在的。外面的人似乎对围城之内的世界很感兴趣,却又不知道它真实的面目。我们很幸运,能够进入到围城之中,感受着它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我们也成为围城的一部分,与它同呼吸、共命运。在座的各位,虽然同在围城之中,职业分工又大不相同,有埋头于各种案卷化解纠纷的、有奔波于琐事保障后勤的、有致力于统计数据管理案件的、有醉心于咬文嚼字苦心研究的,大家的通力合作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检察院。可以说检察院就是我们所有人的代名词,而我们每一个人代表的就是检察院的形象。
我是XXXX年考入XX人民检察院,先后在控申科、检察室和信息科工作,虽然没有直接办理过案件,但是通过间接的参与和日常的观察,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检察人的职责所在。以我所在的信息科工作为例,主要就是负责全院网络的日常维护、硬件软件的运维调试以及网络安全。虽然平日里干的都是繁琐枯燥的工作,但每当解决一个小问题,帮助大家恢复网络环境时,我们的心里是欣慰的。有时候同事们还会亲切的说声谢谢,而我在心里默默的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觉得正确的职业定位认知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面对怎样的工作,都要有积极的心态并且付诸以行动。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就是我毕生所求。我不会说一些华丽的辞藻,也不会信誓旦旦的保证明天,我只想继续这样默默无闻的、脚踏实地的、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推动运维保障工作步入自动化、流程化、网格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为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真切的意识到学海无涯苦作舟。随着各类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增多,维护任务越来越重,对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加大学习力度,增强信息化技术人员对网络设备运行原理、维护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增强用心学习、举一反三的工作作风,认真钻研技术难题,做到真明白、会解决、不出错。学无止境,学习既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素养,也是能够更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时不待我,学习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