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管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监管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监管办法

财务监管办法范文1

[关键词] 企业 体制 改革 流失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的供销企业集团和商业企业集团,粮食企业集团以及其他工矿企业一样。对处于停业,半停业状况,负债率高,扭亏无望的企业,采取由中介机构对其进行整体资产评估,在处置资产并安置员工后关闭注销,使那些早已丧失竞争能力的企业退出市场;对少数集团旗下的公司,则成功地转为股份制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对改制的企业实施财务监管,防止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流失的问题,颇为值得关注。

一、对改制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认真核实并建立资产公示制度

供销企业曾经辉煌一时,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旧的企业体制已逐步丧失了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普遍负债过重。为加强对改制企业监管,保证国有资本不会流失或减少流失,必须对其资产负债进行核实并实行资产公示制度。即拟改制企业在确定改制方案之后,必须认真审查企业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应收,应付款项等(含账外资产),在职代会上以“企务公开”形式向职工公示。企业在公示资产状况后如有职工反映公示资产与实际不符或有虚假行为的情况,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国资委反映,甚至向纪委,监察部门反映,并视情节轻重,追究企业法定代表的责任。为了核实企业资产,国资委协同有关部门对企业历届的法定代表人在离任时的账目进行重新审核,发现了不问题,追回了不少国有资本,这都有赖于资产公示制度的群众监督作用。

二、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

企业改制前,应将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非经营的闲置的不良资产进行清理和处置。但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应如何清理和处置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处理不当,将会给企业资产的流失大开方便之门。我们应借鉴商业银行资管理的模式,由市供销企业集团组建专门机构――资产经营管理小组,集中人才,物力统一管理和处置改制企业的不良资产。这个机构吸收了相关公司的得力人员参予经营管理和处置,保证了这个小组的正常运作。为确保所接收的不良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资产经营小组应严格管理这些不良资产档案,定期清理核实,监控不良资产动态,并提供处置不良资产的许多市场信息,为能及时,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创造条件。处置不良资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处置价格问题。所以处置价格只能在市场价格和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价格的基础上,由管理当局最后确定。有效地减少了处置过程的盲止性和随意性,增强了约束机制的效能。另外,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还可通过资产置换,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追偿,租赁,拍卖招标等方式。只要是有效,及时,妥善,公平公正程序清楚,都可以采取。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

国有企业改制中难免存在着低估贱卖,暗箱操作,自卖自买等行为。市供销集团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大部分由改制后成立的股份制公司购买,如果监管不力,就可能出现非法侵占国有资产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此,集团对改制企业进行全面审计,并要求企业自报资产(含帐外资产);对处置的国有资产,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做到手续齐全,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并要求企业在评估基础上对资产公开拍卖,加强监督管理。对转制企业处置资产后回收的资金,集团实行统一监管,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加强对账外资产的追查和清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还存在账外资产,小金库,账外账等,在这次企业改制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必须深入调查摸底,发动群众,尤其是历届领导班子的知情人员。不少企业长期从事账外经营活动,资金流向渠道复杂,经营情况千变万化,经营手段形式多样。这次改制,应采取有效措施清查账外资产的情况,积极追收入账,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实践证明,通过这次企业改制的追查和清收,供销企业集团下属的二十八个公司,追收了账外资产达数亿元,占总体企业资产的五分之一以上,部分企业则高达三分之一。

五、加强对应收款的追收

在这次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对应收款没有建立健全应收款管理制度,造成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变现能力差,资金周转速度慢等问题,可能形成坏账,呆账损失,影响整体资产质量。所谓企业资产,只得一盘数字,早已“源远流长”了。为防止企业在改制前将“应收账款”做成呆账坏账,改制后再从债务人处收回私吞,或者在改制前先将企业货款转移到小金库,计入“成本”或“其他应付款”,然后冲平“应付账款”,改制后将小金库据为已有等。对此类企业,应指定专人对往来款项追收和追究,并实行专户管理,还应有专人跟踪企业应收款项的执行情况,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改制后企业如何实施财务监管更为必要,还有待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企业改制前后的财务监管,都是政策性极强的一项工作,牵涉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原因,具体的行业企业有不同的客观情况,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放任自流,必审慎对待。企业改制的目标必须明确,改制的措施,办法,手段,制度,效果等都要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既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有效地促进改制企业的发展,监督管理和促进发展必须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财务监管办法范文2

关键词:财务内控 财务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平稳安全运行、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完善,各大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在这种形势下,大量的企业将会面临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的风险危机,而想要在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前提下获得长远发展,各大企业就必须重视对企业会计财务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自身的资本安全,提升企业的效益。内部控制是监督并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以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市场中稳步前行。

一、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节约资金

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企业节约使用资金,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利润是企业主要的经营目的,因此,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对抗内外压力的关键。对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既有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还有政府纳税和经济形式的压力。对内,企业员工待遇的改善和其他合伙投资人的分红压力,而解决这些压力最好的措施就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新科技从而达到增加销量创造大的经济效益的效果。而这其中降低成本是最实用的方法,成本的降低可以提高企业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使企业得以发展。成本的降低还有利于企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质量、创新产品、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成本的控制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二)有利于实现按劳分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员工的收入大多来自自己的产品销售业绩和劳务绩效所得,合理的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遵守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还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对财务的合理规划安排,还可以反映人力、物力、财力是否有效使用,以及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合理开展,并且发现其中的问题加以解决,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财务内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企业资金安全

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监督并控制企业会计财务人员对资金的使用工作,例如控制企业周转资金的数量、项目成本支出等。内部控制措施能够保证企业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并且内部控制能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和企业所有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管,确保企业的所有资金项目都是合理的。

(二)提供科学的财务信息

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的控制目标是企业财务的日常资金走向,从而为所有部门的日常工作安排和活动提供依据。这些依据是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为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有力支撑。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缺陷,其中就有会计财务信息混乱的问题,如果财务部门无法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企业就无法根据财务报告决定将来的走向,而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监管程序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为企业决算提供科学的信息。

(三)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够显著减少甚至杜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非必要支出,从而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升企业项目经营的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促使会计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准确做好市场评估,减少资金浪费,而这些对于提升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更多地抢占市场份额,企业除了寻求外部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不足之处。很多企业对财务会计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形同虚设,起不到关键作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保持优势。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设计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领域,包含有复杂庞大的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制度不严,并不重视培训工作,导致其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无法以国家最新的会计准则为工作依托,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差

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条件,是制度本身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迫使所有员工依照这一制度开展工作。然而,现在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这一执行力,制度落实并不理想,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也很弱,长期下去,就会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从而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四、企业财务内控下如何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给予足够重视,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企业自上而下地重视内部控制措施,进而提升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当企业全员都对内部控制足够重视后,内部控制的效果才能得以显现,比如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使企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内部控制也能够迫使企业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规范企业的财务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财管人员素质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够使其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心,准确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人员招聘时,应制定科学有效的选拔制度,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专业水准、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而不是单一考察其工作能力。要知道,一个有能力没素质的人,对企业来说是最危险的。

(三)强化内控监督工作

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多个方面,除了监督企业的常规工作以外,还要对企业的行政和内部审查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功能,能够保证企业呈现出来的各种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信,也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从而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保障了企业在将来的发展当中取得一定的先机。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有利于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的有关信息都能够被更加系统地整合并分析。科学完善的制度才能被广大员工所接受、认同,并自觉执行相关标准,并且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更有利于责任落实。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核算和处理,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度,又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内控的执行力

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执行力非常重要。内部控制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所有的细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使员工绝对服从内部控制的相关条例和规范。另外,企业也应协调制度间的合作,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影响力。较强的执行力是有效推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力保障,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其实际价值的最有效手段。

(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在进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并强化沟通和监督机制,保证财务的精准对流,有效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现象。

五、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财务安全、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稳步前行的重要措施。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也有利于为企业呈现准确的信息,更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减少资金浪费。由此可知,强化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章云婷.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6,(17):59-60.

[2]陆煜,詹骥.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J].新会计,2012,(4):27-28+20.

[3]王春鹤.浅谈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设[J].价值工程,2010,(24):7-8.

[4]章旭琛.试论企业财务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49-150.

[5]马先骅,房磊.以财务内控为核心实现财务职能转型[J].交通财会,2014,(2):14-16.

财务监管办法范文3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意见的通知》([2000]37号)精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制定了《福建省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对国家公务员的补助医疗保障,是保持国家公务员队伍稳定、廉洁,保证政府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各地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既要保障国家公务员合理的医疗消费需求,又要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注意做好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报告。

                               福建省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意见的通知》([2000]37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通知》(闽政[1999]15号),结合我省公务员医疗保障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公务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实行医疗补助。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医疗补助的原则

    (一)医疗补助水平要与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

    (二)保证国家公务员原有医疗待遇水平不降低,并随经济发展有所提高;

    (三)医疗补助经费要合理使用,厉行节约。

    二、医疗补助的享受范围

    (一)符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二)经省人民政府或省人事厅批准列入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三)经省委或省委组织部批准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群机关,人大、政协机关,各派和工商联机关以及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其他单位机关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四)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

    (五)原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可参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行医疗补助,具体单位和人员由各级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各地应结合当前的机构改革,按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人员编制的实际情况从严掌握核定,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扩大享受人群。

    上述人员均不包括停薪留职人员。

    三、医疗补助的经费来源

    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国家公务员按享受人数和规定的医疗补助筹资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原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事业单位由同级财政按单位性质及收支情况在事业费预算中予以安排或适当补助。中央驻闽国家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由中央单位向当地经办机构缴纳。

    医疗补助筹资标准应根据原公费医疗的实际支出、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当地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合理确定。具体筹资比例由各地(市)研究确定。

    四、医疗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

    (一)用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范围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医疗费用补助;

    (二)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个人自付超过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

    (三)省委和省政府规定享受医疗照顾的人员,在就诊、住院时按规定补助的医疗费用。

    补助经费的具体使用办法和补助标准,由各地(市)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作出规定。

    五、医疗补助管理层次

    地、市以下(含地、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管理层次由各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确定。地、市以下(含地、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以及医疗照顾人员的医疗补助等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市)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具体管理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离休人员、老的医疗费管理按省委组织部等六家单位下发的《福建省关于建立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的暂行规定》[闽委老综(1999)003号]规定执行。

    省、部属驻榕国家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的实施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省、部属驻榕以外的国家机关公务员执行所在地确定的医疗补助办法。

    六、医疗补助经费管理和监督

    医疗补助经费要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管理,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开核算。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医疗补助的经办工作,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并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各地(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考核与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制定医疗补助经费的财务和会计管理制度,并加强财政专户管理,监督检查医疗补助经费的使用。审计部门要加强医疗补助经费的审计。

    对国家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是涉及到国家公务员切身利益的大事,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劳动保障、财政、卫生、人事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财务监管办法范文4

摘 要 自以来,大量的中小企业成立并快速成长,现已发展成为活力最强的经济群体之一。中小企业因其自身发展时间较短,资本积累有限信誉较低,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由此,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经过近几年发展,融资性担保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卓有疗效的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融资性担保公司高财务杠杆的经营特征就决定了其自身相比其他企业拥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同时与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很可能使得融资担保财务风险转化为全国性金融风险。所以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融资担保公司 财务风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的大部分企业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在上述背景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立法层级低。2010年由中国银监会牵头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主要规章,《办法》在法律层面上效力较低,只是作为一部部门规章,到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律。

2.监管责任不明确。国务院于2009年《关于同意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同意建立由银监会牵头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地方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风险处置和监管。国务院2009年《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的要求,负责本地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审批、关闭和日常监管”。根据以上两部文件可以看出,我国对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是一种两级双层监管模式,对其监管缺乏统一标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大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规模较小,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相当脆弱。例如岗位分工不清,不相容岗位未分离;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没有建立,超越审批权限的审批现象时有发生;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建立,尚未对承担担保业务时的重大决策失误以及不执行审批流程的部门或个人的责任进行追究;保后监管制度尚未建立,未及时对担保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等。

2.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和专业人才。近几年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公司规模也不断壮大,公司内非常优秀的金融专家和法律顾问也不在少数。但是具有的财务风险意识却相当缺乏,懂得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能够真正的意识到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防控财务风险的公司不多,只利用风险控制部去协助防范诸多财务风险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往往不在少数,其实并未看到在源头上降低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二、降低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立法层级,明确监管责任

由于《办法》在法律层面上效力较低,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承保行动约束力并不强,一些担保公司仍在进行违规担保,同时由于监管责任的不明确,对违规担保的惩罚措施不统一,并未形成应有的法威。为此必须提高融资性担保的立法等级,一部专门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律文件,以此来规范担保公司的承保行为,降低财务风险。

(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要参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并依据《关于同意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结合公司的业务范围,确定上述人员的任职资格,一般工作人员除要参照上述规定外,还要依据融资性担保公司岗位职责要求,确定具体的任职资格。

(三)做好对受保公司的保前调查及保后风险控制

企业在担保前要充分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保前客户信用评级,这种方式可以直接避开为其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既然承担了对受保公司的担保业务,那么也就有可能承担被担保公司无法偿款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对受保公司的保后风险控制就非常重要。

财务监管办法范文5

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正在或打算进行IPO,去年以来已有三家成功上市。面对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IPO之前企业应做什么样的准备?新三板企业需充分关注财务与会计、规范经营、信息披露等方面,洞悉自己的问题所在,以顺利通过监管审核。

IPO提速同时监管趋严

2016年以来,企业上市周期缩短,已过会企业的挤压情况得到缓解。2017年加速趋势更明显。新股发行虽然被提速,但企业的过会率却在下降,2017年首月企业IPO过会率由2016年均值93%降至82%。统计显示,2016年共有268家企业申请上市,其中18家未通过审核;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2日共有49家企业上会,7家未通过审核。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综合发行条件中对主体资格、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的相关要求,统计这一期间发审会审核结果公告中对企业提出的87问题可以发现,财务与会计、规范运营问题最为受到关注,占比超过70%,信息披露次之。主体资格方面,2016年仅有锦和商业存在发行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化受到发审委发问的情况。分板块来看,信息披露问题询问中主要集中于申请主板上市的企业中,财务与会计、规范运营方面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中均为主要问询点。

而从此间发审委审核公告中对每个企业提出的审核回复看,企业被问及的问题涉及的监管方面中,2015年为2.07个,2016年为2.11个,截至2017年2月8日,2017年平均涉及2.14个方面,并且该数据有保持上升的趋势。

财务与会计问题问询占比最高

根据对发审委的审批公告分析,发问主要关注点集中财务控制、报表规范、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关联关系和持续盈利能力六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可归纳为财务规范问题。

公司内部财务内控制度完善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一条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简称《创业板办法》)第十八条的相关内容,财务控制指的是在审核公告中主要包括企业在劳务、采购、关联交易等具有法律效应的流程控制等重大方面所涉及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结合发审委的会议审核公告,将对应企业面临的监管要求列出如下:

公司财务报表规范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三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七条中的规定,该项主要是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会计核算符合规定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会计核算主要关注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财务报表信息真实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财务信息真实具体指企业在披露信息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随着发审委审委愈加细致、企业IPO现场检查工作的展开,信息披露的准确和真实将越发重要。

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发审委要求申报企业在申报材料中对有大笔资金往来或交易占比较高的担保方、客户、采购方以及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的其他关联公司等,发行人应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公司应有持续盈利能力

企业持续盈利的问题主要包括经营模式、产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能力等。根据《办法》第三十条和《创业板办法》中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该项监管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以及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涉及方面较多,发审委主要从企业所处的行业、自身的经营模式以及企业外部关系三个角度剖析企业的持续盈利模式。发审委在审核中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活动,也对其他社会问题例如环保等有所关注。

把控企业规范运营

除了百合医疗存在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任职资格和实际控制人收入来源合规性判定外,规范运行方面所涉及的监管内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和操作规范两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根据《办法》中第十七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公司经营规范合规

根据《办法》中第十八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九条中的相关规定,申报企业不得存在以下情形:最近3年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或者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或者以不正当手段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或者伪造、变造发行人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盖章;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等。发审委关注了有违反相关规定嫌疑的企业行为,现将相关企业面临的监管要求列出如下:

公司控制人和董监高人员

满足任职资格

根据《办法》中第十六条和《创业板办法》中第二十条中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任职资格,且不得有相关违法行为。《创业板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的股份不存在重大嗍艟婪住0俸弦搅粕昵朐诖匆蛋迳鲜校发审委就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提出相关问询。

财务监管办法范文6

1.会计信息的真实度有待提高

由于很多医院内部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财务会计工作者自身比较松懈,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够准确和全面,真实性有待考证,十分不利于正常财务管理的开展。

2.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

在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造成财务会计管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医院的管理者对于财务会计的控制能力有限,部分管理人员,很难取得良好成效。管理能力和控制手段的限制使得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内部控制,使用的办法和手段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千万不能出现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

3.电子化设备的使用问题

随着高科技成果的逐渐推广,尤其是医院管理中不断引进的计算机和摄像头等产品,推动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电子化设备为财务管理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不小的风险。

4.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因为管理的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设备质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控制管理的实行都是采用最单一的评估方法,并没有将投资、筹款等活动纳入考虑范围,直接后果就是机构的发展很不全面;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本身能力水平有限,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和执行了解的不够深入,效率很低、效果很差。

二、改进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1.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实践中,要注意制度建设,通过制定有效措施,确保达到管理目的。在医院内部要实行严格的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做好管理工作,提高财务会计的控制效率,改善控制效果。首先,要注意从思想上进行真正的转变,使财务人员树立起控制意识,自觉要求自己;管理者对于控制工作必须加强重视,通过不断地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减少决策和管理的失误;其次,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样的,在外部风险的管理中也很重要,通过对风险的监控和及时采取风险规避措施,确保医院的经济安全;最后,将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医院管理稳定进步。完善控制制度有利于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能够落实实行,确保政策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协调性的提高;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控制可以确保医院财务和各项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加强稽核力度

加强财务的稽核力度,有利于降低医院的经济风险,同时也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很多医院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审核体系,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很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医院要做到就是强化审核和检查的力度,发挥稽核的作用。利用内部监管部门的权威,加强医院内部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管者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监管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稽核指标,为稽核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3.采用新手段实施全面监管和控制

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必须依靠高新技术的成果。新技术的不断使用,减少了个人原因造成的失误,确保医院的财产安全;根据医院的现状,拓宽信息流通渠道,健全实时控制机制,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对于各项应付账款项目实时监管,可以保证监管的范围更全面,对于整体过程的监管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财务会计现状,使制定的改进措施更有针对性;对工作者来说,可以及时的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