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训决算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训决算报告范文1
第一,做好资产、负债的核实盘点工作。决算前,公司各机构应对各资产、负债项目进行认真核实,真正做到账实、账证相符,账账、账表相符,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主要包括:一是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的核对。对库存现金及有价证券进行盘点,保证账款相符,并使年末库存现金控制在最低水平。对银行存款、存储保证金应索取并核对对账单,编制余额调节表,并调节使之相符。二是往来项目的核对。主要包括内部往来和其他往来的核对。通常,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应要求总、分机构往来账务分别核对相符,不允许存在单方入账现象,上划资金与开往来单都应在年度内及时处理,不得跨年度出现未达账项。其他往来(包括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应付款项、预收预付款项、存出分保准备金、存入分保准备金等)双方在年终决算前应主动对账,对超期的应收款项需查明拖欠原因,加强催收和清理。
三是实务资产的核对。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进行全面盘点,并将实物与账、卡分别核对。年底前需对盘盈或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进行相应账务处理。第二,做好各项收入的核实工作。各项营业收入,包括保费收入、追偿款收入、分保费收入、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其他收入、摊回分保赔款、摊回分保费用、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等,均按《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保费收入除按保险合同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缴纳,应于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外,对于已出单的保费收入,通常以起保日为界,起保日为下一年度的,不应计入当年收入。第三,真实、准确反映与业务经营有关的各项支出。一是严格审核赔款支出。对理赔收回的各种财产必须以公允合理的价格予以变卖,或按规定经批准后转作固定资产、物料用品,变卖净收入或资产入账净值应冲减赔款支出。
二是严格审核各项费用开支。凡不属于本年的费用不得以预提或待摊的名义调节利润。对实际入账的各项费用支出,必须确保各项审批手续完备,附件齐全。“理赔费用”项目的财务支出,应该与业务系统中的该项目保持一致。三是各项经费的计提比例符合国家标准。第四,做好各项准备金的提取工作。各项准备金的计提主要包括计提坏账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提转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等。
第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各保险机构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其中,企业所得税项目属于汇总纳税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在总公司汇总缴纳,年度决算时分支机构不再预提企业所得税。第六,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地处理所有截止年度末(12月31日)的会计事项,对所有损益类科目进行损益结转,对净利润以内部往来的形式上划总公司并进行账务处理。账实、账证、账账、账表间核对无误后,生成年度财务报表,打印各类总账、明细账等,与内容填写完备的账簿封面及账簿启用表一起装订成册,归档保存,同时,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基础上完成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二、保险公司年度财务决算问题及解决措施
(1)保险公司年度财务决算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险公司年度财务决算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既涉及到业务层面,也涉及到管理层面,反映出公司日常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年度财务决算的全员意识不强。在进行年度财务决算时,许多保险公司的全员决算意识不强,片面认为那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导致财务决算的前期工作难以开展或者数据统计不完整甚至有误。如进行资产盘查时,会涉及到资产管理部门或使用部门,如果相关部门不重视则会影响财务部门资产清查工作并最终影响到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工作。二是会计基础核算不够准确。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日常会计核算时,由于差错或人员素质等原因,存在错记、漏记等会计核算不够准确的问题,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影响年度财务决算质量,进而影响公司决策。三是财务分析质量不高。许多保险公司出具财务分析报告模板,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作为例行公事,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公司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解决,对于“模板”中未出现的事项不予分析,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作用。四是部分资产管理存在漏洞或监控力度不够。每年进行资产清查时,经常会出现个别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有多种,如:新采购资产入账不及时,有些没有用或已经不能用的资产未及时报备清理还在财务账上反映,有些应收款项因公司未有相应管理措施而长期挂账等。五是财务信息的审核监督作用不强。从年度决算报告来看,各种财务信息都有经过审核环节,但是审核后依然存在不同原因的差错,这说明很多时候“审核”是流于操作形式的,并未真正起到审核监督的作用,而每一个环节或岗位的细小疏忽都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年度财务决算宣导和培训,提高公司全员决算意识。在年度即将终了前,可以召开年度财务决算宣导及培训会议,布置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强调全员参与意识。二是注重会计人员日常素质培养,规范会计核算。保险公司应定期进行财务会计知识培训,学习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规范日常会计核算方法,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年度财务决算的质量。三是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资产流失风险。对于公司资产管理,应建立管理责任制并落实到人,完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应收款项,应定期清理,查明拖欠原因,如有些保险公司专门成立了应收保费管理小组,对公司应收保费进行专项清理,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对公司资产的保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加强财务数据的审核监督力度。对于财务数据的审核一方面需要明确各项数据信息的审核方法;另一方面也应落实责任,审核监督的力度加强了,也会促使公司各项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增强。五是结合年度财务决算分析报告,及时调整公司工作重点。一份好的年度财务决算分析报告可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财务深入企业各条战线,就像医生号脉,看财务问题就能知道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高企业运作能力。
三、结语
培训决算报告范文2
关键词:竣工财务决算;建设项目;建设对策;建设财会
一、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认识不到位导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意识薄弱。建设单位较重视项目建设,建设期间往往比较抓紧,工程完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建设工作已取得业绩或成果,因此项目完工交付后普遍存在松懈状态,忽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竣工财务决算的及时编制。2005年中心成立之初,建设单位移交给中心核算的214个项目中相当大一部分已经竣工,有的项目甚至是2002年已建成投入使用,由于项目建设资金没有保证、资料不齐全、管理不规范及工程超概算超计划等原因,影响竣工财务决算的及时编制。
(三)项目办、临时机构等机构撤销、基建管理人员变动加大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困难。基建机构承担着工程建设的重担,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工程交付使用后,项目建设单位机构撤销、人员解散调离后,无人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而时间拖得越久,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工作难度也就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久而不办的现象。
(四)会计人员素质影响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质量。由于项目建设往往是短期的一个过程,单位负责人不太重视基建财务工作,忽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如学校往往会启用总务处主任之类的非财会人员做为报账员,即便是财务人员,也有相当部分的报账员对基建财会知识不了解,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质量。
(五)项目建设期和使用期限划分不清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一些项目在投入使用几年后尚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基建贷款、管理费等待摊费用不能准确界定成本期间时限,建成后未长期办理交付手续前发生的各项费用继续列入成本,多项目同时共建情况下各种公共费用的摊销方式也存在较大争议等问题,都影响着竣工财务决算数据的准确性。
(六)公益性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接收单位难以落实。建设单位往往认为自用的固定资产应该入自己单位账,但公益性的资产,如城市道路、管网、桥梁、康庄路等使用人为民众,虽然是国家投资,但不应属自己单位的资产,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中的接收单位也就难以落实。
(七)工程规模小(如小巷工程)或使用专项资金建设的项目有不同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这类项目往往规模小、金额少,未做立项、可研、初设等,未经发改部门批复建设,仅依据资金文件或预算、计划实施,项目非单纯建设,有部分为培训、维护管理等等的专项费用发生,项目结束后,部分项目甚至无实际资产交付。这类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与审批都难以按正常办法进行。
二、解决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问题、困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在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经批准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对受历史原因影响未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项目,应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进行深入调查,对完工项目进行清理,研究解决困难的对策,补办竣工财务决算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二)出台制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建议政府出台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制约机制,将工程建设单位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予以考核,把工程财务决算作为工程整体绩效来评估,作为工程评优的一项硬性指标。同时明确建设单位、管理监督部门的职责,明晰责任,并责成各部门清理建设项目,管理监督部门要切实负起管理监督职能,加大督促力度,指导、督促各建设单位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办理好固定资产交接手续,促使建设单位积极做好项目完工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三)寻求部门帮助,加强内部协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批复之前,临时指挥部或基建办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也不能调离,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应积极寻求发改、财政、建设、主管等部门帮助,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间的配合,单位内部基建、财务、总务等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认真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四)加强人员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各部门各单位应切实抓好财会队伍的业务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会计人员基本建设财会知识的培训,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力度,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定期开展工作交流,通过学习、交流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质量,强化核算和监督,完善和落实各项基建会计管理制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五)夯实基础工作,提高决算质量。强化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基础工作,在编制报告前进行合同清理、债权债务清理、资产清理及竣工结余资金清理;对概预算与会计核算口径对应分析;确定项目竣工三个月后为竣工财务决算基准日;采用按概算分配率或按实际分配率的方法分摊管理费和借款利息等无法直接计入项目的公共费用,准确计算建设成本,提高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编制的质量。
(六)合理列支投资,落实接收单位。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基本建设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不能形成交付使用资产而等待核销的特殊支出,如城市绿化等应列入待核销基建支出,而城市道路、地下管网、桥梁、康庄路可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应最终形成固定资产。资产可交付国资公司等,确定其为业主的地位,由国资公司进行管理或由国资部门授权(委托)其他职能单位代管,一方面落实资产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推进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七)政府投资项目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地方立法或出台政策,完善、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绩效。针对规模小、非纯粹建设的工程项目,可考虑出台竣工财务决算特殊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简化编制方法,降低决算审批权限,20万元限额以下的,可考虑由主管部门审批,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作者单位:龙泉市会计委派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培训决算报告范文3
【关键词】部门决算 编制 问题 对策
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以实际会计数据为基础,以会计报表形式反映的一种书面报告。在实际工作中,部门决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加深,部门决算的工作也越来越向规范化、复杂化、细致化发展。我国会计工作者在长时间的摸索过程中,对于部门决算工作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部门决算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会计从业人员要更好地面对和发现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使决算工作能够更加正确而高效地开展。
一、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人员对决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会计活动中,历来都有着这样的一种潜意识:“重预算、轻决算”、“重分配、轻管理”。应该说,决算工作和预算工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决算工作可以对预算工作进行分析、匹配,检查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从而使预算工作的进行能够更加合理,准确,从而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但在现在的财务工作中对决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决算工作的会计人员流动也较大,这就导致决算编制会计人员对部门财务处理的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对一些会计活动理解不足,甚至只是上报一些非常基础的数字化报告,敷衍了事。这对部门决算工作,对决算数据作用的发挥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会计基础工作可进一步强化
在会计工作中,对于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应该具备专业财务方面相关知识,还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时了解,认真掌握并且能够把所会的财务知识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在实际的财会工作中,对于会计的基础工作掌握不扎实,不牢靠,有些会计人员对于新出台的制度、规定,特别是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目变化较大、每年决算报表编制新的要求等,不能及时了解并掌握,在报表编制中对于细节不注意,缺乏责任心,常常出现错误,从而使编制出的决算报表在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方面出现偏差,直接导致了决算报表出现错误和失真的情况。在这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一是报表填报的技术性差错,如漏填、错填报表项目和功能经济支出分类科目代码,漏填、错填附表、补充资料表等情况,二是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财务数据缺乏,有的是决是报表与财务报表严重不符,有的部分附表及补充资料表数据属于单位辅助财务数据,如单位资产收益上缴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表中的各项资产变动情况、用途情况都需要单位建有完备的辅助财务资料,但部分单位财务管理薄弱,导致相关数据缺乏,三是实际资产情况和报表中的列示相比严重不符,价格和数量方面严重失真;四是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部分经济支出的所对应的财务科目记录不正确,直接记录到一些其他项目,从而导致在最终决算的分析和财务报表编制的时候造成较大数额的出入[2]。出现这些错误对于会计部门的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需要进行重新的编制,同时导致部门的决算效率不高,使决算报告失去严肃性和真实性。
(三)相关报表与数据在衔接上可能存在偏差
目前部门决算报表与财政布置的其他报表间,尚有部分重复或关联数据,如部门决算中的单位人员、编制信息与财政预算布置的“地方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的人员、编制数据关联;部门决算中的基建资金收支及基建资金占用、来源数据与财政经建布置的“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部门决算中的资产管理信息与财政部布置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系统”存在一定的数据关联,但目前这几套报表系统中相关数据的口径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或是工作人员理解误差,部门预算编制和决算编制口径也不太匹配,既造成部门重复报表报数的工作量,也加大了部门决算数据审核的难度,因要和相关报表数据相匹配或一致。
(四)决算编制审核与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决算活动中,审核人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有的地方,对于审核的培训不规范,不系统,不能够在决算编制的审核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而且,对于计算机系统利用较多,报表审核时间短,只对技术方面的审核重视,而忽略了政策上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分析,忽略了一些相对于财务活动中来说重要的事项,缺乏说明和解释。在核查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性方面,主要是侧重在与财政相关的收支的资金流通数据上,对于其他性质资金的真实性、准确有所忽略。在报表编制过程中和编制完成上报,财政及上级部门监督检查都缺乏,报表批复后公开不及时。
二、解决部门决算编制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决算编制的重视力度
《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要求:“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在会计工作中,首先要明确领导的责任意识,建立责任机制,从部门领导开始就要强化经济职责,强调会计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各部门要按照“决算比照预算”的原则积极推进部门决算公开工作;要加大收支及“三公”经费公开力度;要主动解疑释惑,跟踪舆情反应,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决算公开的正面效应,在这些方面部门领导都应承担责任。
(二)加强会计人员建设
加强财会人员的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就是财会活动中要一直强调的工作,在决算报表编制中更是如此。对于基层的会计人员,加强再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来加强会计人员素质,要定期组织培训,聘请专家教授来对会计人员进行讲座,切实提高会计人员水平。挑选懂财务及掌握单位经济运行情况的人参与决算报表的编制,确保基础财务数据准确。认真组织好每年决算报表编制及审核的培训工作,减少报表填报的技术性差错。年终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核实好实际资产情况和报表中的列示,在价格和数量方面确保真实,有效[3]。支出经济分类和功能分类所对应的明细科目记录正确,详实。
(三)强化决算编制的审核监督检查
在如今的财务活动中,对决算编报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在编报内容、方式以及填报口径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这对审核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审核人员在审查过程中,要坚持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要对新的要求更认真地进行把握,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总结。在方式上要坚持人机结合的方式,即计算机审核和人工审核双管齐下,不能偏废。重点审核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数要与财政的数字相符,与决算报表上年核对数相符,决算报表收支要与年终财务报表收支相符并合法合理,对不相符的要调整并说明,决算数与预算数相匹配并对差异做出说明,检查基金的增减状况,固定资产的增加数额是否于其他资本性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相匹配,核对决算报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审核部门要在审核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对下属的决算部门进行指导,最终提高决算数据质量。要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个别事项抽查等手段,通过在部门决算软件中设置数据查询分析表来加强对决算数据的常规性和合理性审查,同时在数据查询分析表中,对于审核中涉及到的单位管理规范性的审核内容要有所到反映。在报表编制过程中和编制完成后,财政及上级部门要及时监督检查,报表批复后及时公开。
(四)确保相关报表数据相匹配
部门决算报表与财政布置的其他相关报表如“地方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系统”,需要顶层设计,明确相关报表口径及关联性,在计算机软件功能方面,要强化决算数据和预算数据、其他相关报表在数据共享方面的作用,在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决算和预算、其他相关报表之间的关系,联合、对比起来编制,减少重复编报,尽量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五)加强对决算报表的分析应用
如何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资金的使用收益是财务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加强决算报表的分析应用,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编制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又是部门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算编制中,要充分发挥部门决算报表分析报告的作用,在决算的时候,加进对与部门预算相关的项目,并进行分析、比对,充分发挥好部门决算的指导作用,提高与部门预算之间的可比性。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将决算数据作为我们进行下一步活动的参考和依据,来对部门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对重点难点的问题进行探讨,最终得出符合部门发展的正确的经济决策。而对决算数据的分析工作,我们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过去只是对数字的统计汇报。要分析决算数据,深挖决算数据价值,对部门的资源配置应用合理比对,分析收入和分配对部门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合理建议。
三、结束语
部门的决算编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在经济活动中,从提高认识与领导重视、加强会计人员建设、确保相关报表数据相匹配、加强审核和监督检查、提高对部门决算报表的分析应用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决算数据质量,为整个部门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卢进华.垂直单位编制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1:30+25.
培训决算报告范文4
关键词:部门决算 特点 问题 完善
部门决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相关编审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的,用以反映本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管理状况的总结性文件。部门决算是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科学收支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部门决算的工作程序和主要特点
(一)工作程序
根据省财政厅的部门决算工作要求,及时下发数据、软件和参数;各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报表数据的填报;各级财政部门对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和上报。最后财政部通过审核后,将最终数据返回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决算最终完成。
(二)主要特点
一是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编报单位类型多,范围广,且涉及预算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多方面内容,专业性很强。二是综合性强、技术性高。报表内容非常多,包括财务、基建、资产管理和财政供养人口等多方面,同时还要求熟练计算机操作和有较强的文字分析能力等。三是时间性强、工作量大。从工作布置、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和上报信息,都有很强的时间性要求,再是单位数量多、报表内容多,工作量相当大。
二、部门决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决算报表与部门实际财务情况相脱节
从目前部门决算报表情况看,部门决算数据趋向完美,相关报表的衔接趋向一致。但部门决算工作并没有以“全面披露单位信息、深入反映存在问题”为编报的主要目的,而更多的是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普遍以相关报表的衔接作为审核标准和主要目的,仅仅满足于部门决算与总决算等数据的配比。结果是预算单位部门决算报表与单位账套脱节,部门决算报表仅用于上报,部门决算工作未能促进报表编制单位的核算规范化。
(1)与总决算衔接问题。理论上部门决算财政拨款收入与财政总决算财政支出一致;部门决算财政供给人员与预算部门人员编制数据库一致。
财政总预算核算按要求使用收付实现制,但实际工作中,总预算会计年终使用权责发生制,虽然部分项目列了支出,但实际未拨款到预算单位,提报暂存处理;而预算单位基本上是以收到财政拨款来确实收入,实行严格的收付实现制。这种情况到了第二年就成了钱拨到预算单位,但总预算会计只能冲上年提的暂存,不能列支出,造成部门决算收入数据与总预算支出数据不一致,最后只能人为调整或者代列表。
(2)与国资报表和人员工资数据库衔接问题。财政部门在审核各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时,固定资产和财供人员严格与国资报表和人员工资数据库衔接。如是单位报表不能衔接一致,一般会要求预算单位调整、改表。
(3)机械的审核性要求。部门决算报表系统的审核功能很强大,但过多审核参数的设定大大降低了决算系统的适应性。很多时候,单位的实际数据必须服从软件审核结果,造成单位数据的失真。不断强制核对和调整就是在不断的削弱数据的可用性。反映真实情况、说明突出问题的原始数据在不断的适应性审核调整中逐渐消失。
(二)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责任问题
从目前财政决算编制情况看,财政部门为推动规范、完整的决算编制付诸了积极行动。但部门决算的质量并没有因为财政部门甚至相关单位和人员不懈的努力而提高;部门决算工作成果客观上并无有效的促进相关工作的提高和完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责任不明确。
决算编制并没有明确部门单位作为报表填报的责任主体,目前财政部门主要负责部门决算报表编报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组织部门决算工作,各预算单位被动的接受财政部门的布置和审核。预算单位作为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主体,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三、完善部门决算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对部门决算的重视程度
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编制的最终结果,是年度预算执行的总结。以“全面披露单位信息、深入反映存在问题”作为部门决算的主要目的和标准。不再强调与总决算、国资报表、人员工资数据库等相关系统的衔接。通过与总决算、国资报表、人员工资数据库等相关系统衔接中出现的差异,反向促进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和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二)提高决算分析水平,充分运用决算成果
决算分析要反映预算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以促进单位的规范核算。各级财政部门在决算分析中要善于发现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下年预算的编制提供可用的参考。
(三)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
由于部门决算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相关人员需要在日常学习积累、提高认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定期地集中对财政、会计及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更新培训,以熟练地掌握部门决算工作的各项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进而提高部门决算工作完成的质量。
(四)尝试并推广审计部门对部门决算(草案)的审签制度
通过审计部门对部门决算(草案)的审计,反映部门决算真实与否,以及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各部门公用经费支出是否均衡合理,各项定员定额的确定是否合理,从而促进部门预算的编制更趋规范和完善。
部门决算是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提升部门决算编报质量的同时,注重部门决算分析成果的运用,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培训决算报告范文5
工程预算中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尚未健全,经常性的出现借用定额或者定额调用的做法,但是由于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所用的标准不同,预算、材料等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工程预决算内部控制系统也需要适度调控,因为目前预决算内部系统失控现象尤为普遍,再加上建筑工程是由立项、汇报、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多个部分构成,工作量大且繁杂,这便使得预算、决算工作之间极易出现失衡,导致预决算工作衔接无法切实做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
2.1加强工程预决算专业的管理队伍建设
要尽快适应新颁布的预决算计算方法,加强人员预决算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好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建设。在工程量计算之前,要对定额说明、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工程施工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预算编制分项和对应工程量计算工作,对单价进行合理套用,避免出现漏记、错记等情况,同时结合计算机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来汇总各项费用和利税有助于减少预决算工程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人为错误的出现,但是由于机器操作,因此更注重工作人员操作的正确性,要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才能有效使用计算机来汇总计算。相关单位在遵循相关经济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编制预算,以求预算方案能真实体现工程造价各具体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编制人员也应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做好经验总结工作。施工单位方面也应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合理报价,并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合同条文的基础上组织安排施工事项,做好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工作,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预决算工作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并非是静态的、局部的,只有全过程的跟进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促进施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真正意识到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预决算人员队伍的必要性。比如对内部造价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切身到施工现场考察学习,通过多方面地了解建筑工程,使得其业务处理能力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同时,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调节力度的加大,建筑设备材料价格和人工劳务费用方面较之以往都有所上升,行政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将市场经济中的动态因素和工程造价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管理,使工程造价预算的各项依据和标准均能紧跟市场经济发展。
2.2健全科学的工程预决算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来共同合作完成,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体系,促进各相关部门交流合作。行政机关方面就应该发挥其在建筑工程预决算中的指导作用,对工程造价定额、材料设备价格等方面做好动态管理,结合当地工程项目开展实情,健全各相关经济法规,全面审查部门上交的预算计划书,跟踪监控已批复的工程投资项目。此外,也应做好预决算编制和管理的学习交流工作,比如可以举办工程预决算培训班,来对各单位的优秀预决算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或者不定期召开编制管理的各学术讲座、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推广预决算工作方面的先进办法及经验,做好及时分享、共同进步。设计单位则应在遵纪守法的情况下做好工程造价工作,充分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收集各相关资料,比如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和地形测量图,以便工程施工计划能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可行。同时也应掌握一定的工程预决算编制办法及规定,促进预决算编制质量的提高。建设单位则重视好合理合法地开展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而且应杜绝一人多职现象,设置专门的预决算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预决算工作人员,促进人员预决算工作的切实开展。
2.3注重对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审核
培训决算报告范文6
(一)沿革
日本近审计制度确立于明治维新时期。 1869 年,日本财政部设置了负责检查工作的监查司 ( 后改称检查局 ) .此后,其审计体制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一是, 1880 年,将原设在财政部的检查局更名为会计检查院,直属总理大臣,独立于财政部;二是, l889 年,将会计检查院直属天皇;三是,根据 1947 年的会计检查院法,会计检查院独立,不再隶属天皇。该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 二 ) 会计检查院的地位
日本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对于内阁,具有独立的地位。”国务大臣对此进行说明时称:会计检查院不属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具有特别的地位。
会计检查院的独立地位主要表现在:(1)人事权相对独立。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官的提名须经两院同意,由内阁任命,并须得到天皇的认证。会计检查官在任期内非因法定特殊事由不得免职。(2)规则制定权。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在没有内阁政令依据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制定会计检查院规则,各部门必须遵守。会计检查院制定的规则包括会计检查院法施行规则、会计检查院审查规则、证明规则等。(3)根据 1997 年新修订的会计检查院法第 30 条的规定,国会可以要求会计检查院对特定事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报告国会。(4) 财政法有专门条款对会计检查院的经费予以保障。但是,在实践中,会计检查院的独立地位只是相对的,主要表现在:(1)会计检查院的财政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要报首相,由首相提交国会。首相不能修改财政决算会计检查报告,但可就其中的一些事项向国会提出“辩明书”、作出说明。(2)会计检查院的检查官由首相提名。虽然要经过国会同意后首相才能任命会计检查官,但国会从未否决过首相提名的检查官人选。 (3)会计检查院的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员制,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一样,按照公务员法规定的录用、晋升等制度执行。
按照日本宪法和地方自治法的规定,日本实行地方自治。中央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无领导权,但可以与地方审计机关进行业务交流,对地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 三 ) 会计检查职责和报告制度
根据日本宪法、会计检查院法的规定,会计检查院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宪法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决算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确认国家收支的决算;此外,也可以进行法律规定的会计检查,如依法对国家出资占50 %以上份额的进行会计检查,对国家出资占50 %以下份额的企业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会计检查。会计检查有明确的要求,即财政收支的正确性、合规性、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依据日本会计检查院法、财政法、会计法、国有财产法、物品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各被检查单位应当将有关财政预算执行的资料、会计计算证明资料、有关重要事项和例外处理事项、签订的重要合同、发生的经济犯罪等事项报告会计检查院。在每一财政年度末,财务省汇总部门决算后编制国家财政决算并呈送首相,首相将财政决算报告交会计检查院审查。会计检查院审查后,将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连同财政决算一并送首相,由其提交国会。国会参众两院对首相提交的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进行审议,并作出决议。决算会计检查报告在送首相的同时还向新闻界公布,报告中与被检查单位有关的也送相应的各被检查单位,由其自行纠正。会计检查院将各单位自纠情况和改善情况于下一年度汇总后向国会报告。
( 四 ) 会计检查院的组成及其决策模式
日本会计检查院由检查官会议和事务总局组成。
检查官会议是会计检查院的领导、决策机构。检查官会议由 3 名检查官组成,并由他们推举其中1人,报首相任命后担任院长。按照惯例,3 名检查官分别是财务省的代表、国会事务局的代表和会计检查院事务总长( ,国会已削弱财务省权力,财务省不再派代表出任检查官,新的检查官产生机制尚不明确 )会计检查院决策时,不采取首长负责制,3 名检查官地位平等,重大经过充分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可以采用表决方式决定 ( 实践中尚未出现用表决方式作出决定的情形 ) .事务总局为执行机构,下设5个业务局具体执行会计检查工作。
根据日本地方自治法的规定,地方设立监察委员会负责会计检查工作。监察委员由地方行政长官征得地方议会同意后任命,地方监察委员会也实行类似合议制的决策方式。
( 五 ) 审计机关的经费保障
日本财政法第18 条、第19 条规定,国会、法院和会计检查院是3 个特殊的预算单位,其支出由国家财政予以保障;财务省和内阁要削减会计检查院提出的部门预算,必须征得会计检查院院长同意。会计检查院按照工作需要编制其部门预算,送财务省列入国家预算,内阁和财务省一般不予以削减( 其他部门的预算则由财务省和内阁确定 ) ;如果财务省确实无法保证会计检查院经费预算时,应当向会计检查院院长说明并协商;双方协商后,如就经费问题仍有争议时,则提交国会决定 ( 实践中尚未出现此类现象 ) .
二、韩国的审计体制
( 一 )沿革
韩国上沿袭我国封建的监察御史制度。 1948 年摆脱日本统治后,曾设立了相互独立的审计院和监察委员会。由于审计和监察工作十分密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1963 年,韩国开始实行审计与监察合一的体制。根据《第三共和国宪法》和《监查院法》的规定,韩国合并审计院和监察委员会,设立监查院,主要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决算的检查、对规定的特定社会团体的会计检查和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务监察。该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 二 )监查院的组成及其决策模式
韩国宪法和监查院法规定,监查院直接隶属总统,院长由总统征得国会同意后任命,监查院由监查委员会和事务总局组成,监查委员会是决策机构,事务总局是执行机构。依据宪法和监查院法,监查委员可以设 5 — 11 人 ( 监查院院长是当然的委员 ) .,监查委员会由院长和 6 名监查委员组成。监查委员会采取合议制的决策方式,体现了公正重于效率的原则:凡重大都要经监查委员讨论,达成一致;如果达不成一致意见 ( 实际中尚未发生过此类情况 ) ,则通过表决方式形成决议。
( 三 )会计检查的对象和范围
韩国监查院法将会计检查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分为两类:一类是监查院法第 22 条规定的必要的检查对象和事项,包括国家或者地方自治团体的会计,韩国银行和国家或者地方自治团体出资占 l / 2 以上份额的其他的会计,法律规定应当进行会计检查的社会团体的会计等。现在,这类单位约 38700 余个;另一类是监查院法第 23 条规定的选择的检查对象和事项,如对国家或者地方自治团体出资只占较小份额的团体的会计检查等。现在,这类单位约 29300 多个。
( 四 )审计报告
韩国财政体制与日本有所不同。企划预算院负责编制财政预算,财政部负责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监查院负责财政收支决算审计。每个财政年度末,财政经济部汇总各部门决算后编制中央财政决算报告,经政府国务会议审定后由总统交韩国监查院审计。监查院审计完毕后,将决算审计报告 ( 含年度内开展的公务员职务监察报告,下同 ) 分别向总统和国会报告。监查院财政决算审计报告经国会预算决算特别委员会初审后由国会审议,审议结果送政府和监查院。
( 五 )监查院的经费保障
韩国预算会计法第 29 条规定:国会、最高法院、、监查院、中央选举委员会为独立预算部门,如削减上述部门提出的年度支出预算数额,政府国务会议须征得上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企划预算院将韩国监查院提出的经费预算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经政府国务会议、总统审核后报国会批准。政府和企划预算院削减监查院经费预算的情况尚未发生过。
三、两点启示
( 一 )审计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循序渐进,逐渐完善
从日、韩历史看,审计体制的每次改革都与其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相适应。 日本 1889 年将会计检查院直属天皇,是在确立天皇制政治体制的背景下作出的改革; 1947 年确立现行的会计检查院体制,是在二战后政治体制由天皇制改为三权分立制的重大变革情况下作出的。韩国 1948 年设立审计院,是摆脱日本统治后重建国内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3 年合并审计院和监察委员会,实行隶属总统的监审合一的审计体制,是全斗焕总统推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下的经济重建和高速发展时期,全面加强对政府监督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的经济体制仍处于改革过程之中,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被审计单位不提供资料、不配合审计工作、不执行审计决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单位和个人干涉审计工作,审计经费不到位等现象,不仅仅与现行审计体制有关,也不是改革审计体制本身就能够解决的。改革现行审计体制,需要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循序渐进、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