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特点范文1

关键词: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关键指标 发展阶段

一、引言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政治、社会等飞速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的龙头,不仅是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其他信息化领域发展的带动者,而且在促进各国政治理解、相互尊重,促进经济均衡、普惠、共赢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价值已经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

从欧盟、美国、加拿大等电子政务领先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绩效评估在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应用效果方面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欧盟对所有成员国的政府在线服务评估,共享了建设经验,推动了区域政务服务的网上统一,加强了成员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美国通过“绩效参考模型”和“电子政务记分卡”,评估联邦电子政务绩效整体水平,有利于政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建设思路。加拿大的“政府在线项目绩效评估框架”,从用户的角度评估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网上服务的公共价值,推动电子政务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

二、我国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通过研究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看到,以关键指标衡量发展水平是通用而客观的做法。因此,可以借鉴这种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特色,设立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关键指标。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发展水平的评估也应系统而全面。研究显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分别是网络环境、政府网站、应用系统、信息资源、保障环境,它们基本构成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全部内容。因此,选择这五个因素作为我国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可以全面评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总结建设经验,发现问题和缺陷,促进电子政务稳定持续发展。各关键指标及评估要点如表1所示。

⒈网络环境

网络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它将电子政务由一个个孤立的点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互联互通、提高政府协同办事能力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必须要建立起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为部门业务互联互通提供畅通的网络环境。设立网络指标,旨在评估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准备状况和利用程度。

网络环境的评估主要包括建设和应用两个层面。建设层面的评估内容指已建网络覆盖情况,分为两个评估要点:一是网络纵向覆盖率,主要评估所辖地区政务网络的覆盖范围;二是横向接入率,主要评估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络接入情况。应用层面的评估内容是已建网络的利用率,可以由两个要点进行评估:一是带宽使用率,根据网络带宽使用峰值与实际租用带宽的比值确定;二是承载应用系统量,通过政务网络上承载的各级党政机关的应用系统数量来衡量。

⒉政府网站

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通过登录政府网站获取所需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所偏好的方式。政府网站已经成为电子政务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主要窗口,它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重要平台。设立政府网站指标,能够反映出政府利用电子政务手段服务社会公众能力的高低。

目前,“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的中国政府网站三大功能定位已经被普遍接受认可,各级政府网站的建设基本依据此原则开展。因此,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信息公开功能完善程度主要通过领导与机构职能介绍、工作动态、法规公文、人事财务、办事规程等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来体现。在线办事功能完善程度主要通过网站在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人性化程度来体现。广度方面评估网站按用户对象生命周期全面整合办事资源的情况;深度方面评估实现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和在线办理等功能的事项数量和服务质量;人性化程度主要评估网站是否能够考虑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易于使用的展现形式和服务组织形式。公众参与功能完善程度主要评估信箱、访谈、调查、留言论坛等互动渠道的建设情况,以及政府网站在加强政民沟通、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⒊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发挥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设立应用系统指标,能够反映政府业务信息化程度,体现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支撑效果。

应用系统指标的评估要点,包括应用系统建设情况和发挥效果情况两个方面。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主要评估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支持各项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支持业务应用的广度指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政府业务数量比例;支持业务应用的深度指主要的政府信息化业务在线处理各项功能的情况。应用效果情况主要评估电子政务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带动信息化发展等四个方面发挥的作用。

⒋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是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信息,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

信息资源的评估主要包括开发利用情况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业务部门的信息实现公开、共享的比例,二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利用情况。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评估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机制、设施的建设情况,二是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措施、办法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⒌保障环境

电子政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现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健全的人才队伍。设立保障环境指标,旨在评估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规范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保障环境主要考察电子政务相关的制度规范、组织协调、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的情况。制度规范评估了地区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制度措施、标准的建设和实施情况。组织协调评估了电子政务领导、综合协调机制的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资金投入评估了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的投入情况以及社会化情况。人才队伍评估了公务员培训情况以及技术队伍建设情况。

三、我国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评估发展水平,而是为其进一步发展总结经验,提供借鉴。由于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一,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不一致,因此,应当对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阶段划分,针对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根据前述的五项关键指标的不同实现程度,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将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分为起步、发展、提升和普遍服务等四个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重点建设内容各有侧重,实际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⒈起步阶段

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以网络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内容。政府网站功能以信息为主,信息量较少,更新不及时。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办公自动化为重点,政府业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未起步。资金投入总量较小,制度、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等保障机制基本缺失。

⒉发展阶段

以重点应用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覆盖比较全面,但利用率有待提高。网站信息功能比较完善,具有较高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初步具备了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功能。部分部门和业务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所提升,但整体仍有待提高。资金投入力度较大,但运营维护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⒊提升阶段

以加强应用系统推广和业务协同为重点发展方向。网站信息规范、准确;在线办事服务丰富,资源得到了较好整合;公众参与程度高,互动效果显著。电子政务相关制度完善,标准应用水平较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资金投入力度大,且运营维护保障机制相对比较完善。

⒋普遍服务阶段

实现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体制融合发展,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惠及全民,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高。

各发展层次的主要特点参见图1。

四、地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操作实施

上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仅是一套通用模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关注。同时,要根据地区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水平,从加强建设和应用指导的角度出发,相应调整关键指标的评估内容和权重,要有所侧重。

⒈界定对象

作为一套通用模型,此套指标体系既能用于对省级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绩效的评估,也适用于地市级、区县级的评估。但是,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重点并不相同,评估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因此,要明确界定评估的对象,根据对象选择恰当的评估内容。

⒉培训动员

由于各部门、各地区的电子政务自查负责人对指标体系不了解,对调查问卷的具体填报内容等理解不一,以致相关信息数据填报的口径不一致,评估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在各部门、各地区开展自查工作之前,应对相关人员组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培训,统一评估思路和方法,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⒊采集数据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原始数据采集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地区自查,主要采用调查表和撰写自查报告两种方式。由于调查表是针对所有评估对象下发,具有统一模式,不能涵盖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多数有部门、地方特色的做法和应用效果难以在调查问卷中体现。因此,应组织相关部门和地区更加全面地检查自身电子政务发展情况,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总。

作者简介:

电子政务特点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心理;现代企业

电子商务具有Internet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已被各行业广泛运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以Internet为基础的贸易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已达工业化国家贸易总额的2%。由于网上“钱”景无限,众多现代企业都把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商务模式加以开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特别是制定营销策略的起点和基础。面对电子商务这种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微妙,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深入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具有重要意义。

1.电子商务中消费心理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营销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随着市场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转化,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1.1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消费动机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产品。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纳斯比特夫妇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人们将来用的是瑞典的伊基(IKEA)家具,吃的是美国的麦当劳、汉堡包和日本的寿司,喝的是意大利卡普契诺咖啡,穿的是美国的贝纳通,听的是英国和美国的摇滚乐,开的是韩国的现代牌汽车。尽管这些描写或许一时还不能为所有的人理解和接受,但无疑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全球性和地方性并存,文化的多样性带来消费品位的强烈融合,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尤其青年人对以文化为导向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购买动机,而电子商务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

1.2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多数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极为丰富,消费者能够以个人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和购买商品或服务。现代消费者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选择的已不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可见,个性化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的主流。

1.3追求自主、独立的消费心理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购买的风险感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传统的单项的“填鸭式”“病毒式”营销感到厌倦和不信任。在对大件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消费者往往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从中可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满意度。

1.4追求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

网上购物是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的行动,统称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网上的虚拟商店浏览、比较和选择。独特的购物环境和与传统交易过程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超脱和个人情感变化。这样,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挑战,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

1.5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在购物中即时、便利、随手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购物弥补了这个缺陷。200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基于节省时间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占网上消费总人数的49.29%。

1.6追求躲避干扰的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希望在购物中能随便看、随便选,保持心理状态的轻松、自由,最大程度的得到自尊心理的满足。但店铺式购物中商家提供的销售服务却常常对消费者构成干扰和妨碍,有时过于热情的服务甚至吓跑了消费者。

2.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网上购物具有形式方便、信息快捷、节省时间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消费者对网上消费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使之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敬而远之,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传统购物观念受到束缚

长期以来消费者形成的“眼看、手摸、耳听”的传统购物习惯在网上受到束缚;网上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些特定心理,网上购物很难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社交动机。

2.2价格预期心理得不到满足

据统计,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预期心理比商场的价格便宜20%~30%,而目前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便宜4%~10%,加上配送费用,消费者所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有限的。另外,由于电信行业的长期垄断,我国的电信费和网络使用费较高,高额的交易使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可望而不可及。2.3个人隐私权受到威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家不仅要抢夺已有的客户,还要挖掘潜在的客户,而现有技术不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保密性。隐私权不能得到保障,使许多消费者不愿参与网上购物。

2.4对网上支付机制缺乏信任感

现阶段,电子商务缺乏网上有效的支付手段和信用体系,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信用卡密码可能会被窃取盗用,有时还会遇到虚假订单,没有订货却被要求支付货款或返还货款,使消费者望而生畏。

2.5对虚拟的购物环境缺乏安全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有的企业在网上均表现为网址和虚拟环境,网络商店很容易建立,也容易作假,使消费者心存疑虑。另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目前仍缺乏适当的法律和其它规范手段,如果发生网上纠纷,消费者的权益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

2.6对低效配送缺乏保障感

我国现在还缺乏一个高效成熟的社会配送体系,商品配送周期长、费用高、准确率低。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而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离顾客的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电子商务中现代企业的应对策略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特殊心理给企业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摆脱以往传统的经营思维局限,在营销策略、方式、手段上有所突破,建立一套适合电子商务的运作机制。

3.1产品定制化

现代消费者对商品普遍求新、求美、求奇,渴望个性化消费。现代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时,要充分发挥Internet的优势,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划分不同的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海尔在我国率先推出的B2B2C全球定制模式,可以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消费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生产,目前可以提供9000多个基本型号和20000多个功能模块供消费者选择。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说就是“如果你要一个三角型的冰箱,我们也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海尔就拿到100多万台定制冰箱的订单,说明产品定制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3.2价格柔性化

只有实现价格优惠、价格公开,才能促使网络客户进行网上购物的尝试并做出购买决定。随着市场垄断性的弱化,价格垄断已被打破,这就要求企业选择定价策略时必须加强灵活性,建立柔性价格体系。一是自动调价体系,即根据季节、市场需求变化和同类商品价格等因素进行价格的灵活调整;二是智慧型议价系统,即允许消费者在网上直接与商家协商价格。

3.3营销互动化

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营销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网络的互动性,满足消费者自主、独立的购物心理。网络上的互动式营销,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消费者信息需求的即时反馈。如果在几分钟内得不到答复,商家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客户。二是在顾客阅读了在线信息后,企业必须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的方式,以便与之建立联系。而且允许顾客选择其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可以修改上面的内容。

3.4配送社会化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网络营销就要保证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最近的分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必须要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完成。像海尔已建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海尔现在完成客户化定制订单只需10天时间,而一般企业至少需要36天。海尔在国内已建成42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0000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000多个营销点。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辐射区域内24小时,全国4天以内到位。

电子政务特点范文3

关键词:网络虚拟货币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在线支付

广义上说,网络虚拟货币是指由一定的发行主体以公用信息网(Internet等)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化的形式(二进制数据)存储在网络或有关电子设备中,并通过网络系统(包括智能卡)以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网上等价物。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是专指由大型商务网站或网络游戏提供商发行的用于完成网上小额支付的网络虚拟货币,即时下非常流行的“网币”。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网络虚拟货币在网络无形商品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常见的网络虚拟货币有五种表现形式:

Q币。Q币是在QQ程序以及腾讯公司网站中流通的一种“网络虚拟货币”,借助它客户可以获得腾讯公司为其提供的各种收费服务。这是目前普及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网络虚拟货币,同时,其所能购买的增值服务也最多,有发展成为网络硬通货的趋势。

POPO金币。是在POPO里面消费时使用的网络虚拟货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获取途径同其他网络虚拟货币不一样,网民只能凭借POPO经验值获得POPO金币,使用POPO金币可以下载多彩的POPO表情,还可以参加POPO不定期举行的各项活动等。

联众币。在联众世界的网站,主要是使用联众币消费。使用联众币可以获取联众世界的会员资格,还可以获得一种类似于游戏币的财富,这种财富可以在联众游戏里使用。此外,联众币还可以用于购买联众秀等。

U币。U币是新浪公司提供的在其网站平台上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是在享受新浪公司提供的各种付费服务时进行支付的一种手段。使用U币可以下载新浪开发的各种小游戏,还可以在线制作精美的贺卡送给远方的朋友等等。

G币。是在17173网络平台上使用的网络虚拟货币,使用G币可以购买17173的游戏服务、阅读电子书刊、享受高速下载和在线杀毒等等。

网络虚拟货币的电子商务特征

高风险性。相比较于传统货币,网络虚拟货币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性。传统货币是以中央银行和国家信誉为担保的法定货币,而网络虚拟货币则由于是不同机构自行开发设计的,其担保要依赖于各个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那么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又如何呢?在网络市场这个竞争强、风险高的新兴领域,即使是类似于腾讯、联众这样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社会信誉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行机构的无组织化。一般情况下,一国的货币是由央行或特定机构垄断发行的,国家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对货币发行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具有很高的组织纪律性。而当前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机制与其不同,发行机构几乎是清一色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而且发行机构众多,其发行网络虚拟货币的目的和原则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即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它们各自为政、各行其责,几乎不需要接受任何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不具备最基本的组织纪律性。

形式多样化。在各大商务网站中,网络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并不是单一的。综合起来,网络虚拟货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虚拟等级,这是一般网站给予活跃会员的奖励,等级高的可以享受更高级的服务;虚拟货币,有些网站是通过向积极会员发放虚拟货币的形式进行奖励,会员在享受收费服务时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此外,还有积分、游戏装备、虚拟头衔等奖励形式。

兼具存款特性。由于网络虚拟货币可以按照客户指令在不同账户上转账划拨,网络虚拟货币就能够随时成为各种存款的生息资产,这是纸币无法比拟的。

地域无限性。一般来讲,网络虚拟货币只要双方认同,可以使用多国货币交易,而传统货币一般都只能在一定地域流通。

使用成本低廉。网络虚拟货币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和流通,故其造币成本和发行成本较低。而且客户进行交易结算的成本也远远低于其他结算方式,如信用卡、现金等。

网络虚拟货币的生存方式探讨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我国的网民正以近20%的增长速率在增加,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付费用户。据估计,国内每年的网络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近百亿元。目前,像盛大(泡泡点券、点卡等)、腾讯(Q币)、联众(游戏豆)以及门户网站网易(POPO币)、新浪(UC币)、搜狐(BB卡、校友录卡)等互联网巨头都拥有各自的网络虚拟货币。但这些网络虚拟货币的生存方式却不容乐观:它们基本是各自为政,各种网络虚拟货币大都只能在自家领域内使用,“发钞机构”都是清一色的网络运营商,没有一个类似与央行这样的统一机构来发行及管理这些货币,各网络虚拟货币不能通用,更不存在“官方”的相互兑换等等。

笔者认为,随着网络虚拟货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网络虚拟货币发行流通体系将会严重影响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81.4%的人期望出现“网络硬通货币”。2005年,百度率先与盛大、网易、银联、支付宝等24家公司签订协议,推出“百度币“作为可以在网络世界使用并且可自由兑换的通货,意欲构筑一个以百度币为中心的网络虚拟货币体系;而Q币、网易币已经凭借其雄厚的用户基础及受众的广泛性部分地充当了“虚拟货币硬通货”这个角色。

网络虚拟货币的电子商务功能

解决了网上小额支付问题。为了进一步挖掘每天巨大流量蕴藏的潜在商业价值,成千上万的ICP们大力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而绝大多数的网络增值服务都是1到2元的小额支付,如果选择通过网上银行完成支付,网民都普遍担心安全问题,而网络增值服务“小数额、高频率”的特点决定了网民不愿意选择邮局汇款的方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各大门户以及网络游戏提供商均推出了自己的“币”,这极好地解决了网上小额支付问题,网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网络虚拟货币,轻松完成在线小额支付。商家吸引人气的有效手段。对于商务网站来说,拥有人气是拥有利润的前提。为了留住老会员,吸引新会员,商务网站推出了多种形式的虚拟货币,通过向积极活跃的会员免费发放虚拟货币,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这对网站来说是划算的,同时还能满足会员的荣誉感。

商家掌握主动权的利器。虚拟货币或者虚拟奖励是吸引会员积极的在网站里进行各种活动的力量和激励,是会员忠于网站的动力,从网站的发展过程来看,首先是吸引会员,吸引到会员后,就是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为网站制定了虚拟货币后,会员就会积极地参与到网站的操作和活动当中,那么网站就能够把握主动权,并增强了会员对网站的忠诚度,使网站与会员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

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通过虚拟货币或者虚拟奖励,可以刺激会员在网站里进行大量的操作,虽然流量仍然是大多数网站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但是会员在网站中的活跃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阶段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困境

法律缺失。当前网络虚拟货币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家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央行发行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及《电子支付指引》均没有涉及网络虚拟货币方面的内容。没有法律的界定,整个网络虚拟货币的价值链根本不能建立。例如,如果一家网络运营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该运营商已经发行的大量网络虚拟货币将怎么处理呢?如果化为泡影的话,大量的网络虚拟货币也就一文不值,这样对网络虚拟货币持有者显然是不公平的。可见,法律对网络虚拟货币的认可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隐患。同现实世界一样,虚拟世界也存在通货膨胀问题。对于网络虚拟货币中的游戏币这种问题广泛存在,其主要罪魁祸首就是遍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造币工厂”,所谓的“造币工厂”即为玩家提供虚拟角色升级服务的“代练公司”,他们雇人专门打游戏“制造”游戏币,然后自己不用而直接将“打”出来的游戏币卖给其他玩家,这种没有上限的生产必然导致游戏币的贬值。而对于那些使用黑客手段生产的游戏币更是直接导致了虚拟世界的通货膨胀。至于由各门户网站发行的专用货币,只要能有效防止线下交易或者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商品,则发生通过膨胀的概率要小得多,因为这种网币都是在自家网站内使用,并且虚拟世界的“商品”供应几乎是无限的,只要人为设置一下就可以了。

监管缺失。作为在虚拟世界里代替现金流通的等价交换品,除发行不是中央银行之外,网络虚拟货币的实质同现实货币几乎没有区别。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虚拟货币的使用将会越来越频繁,如何对网币发行商进行信用管理?要不要对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商进行资格认定?各网络运营商要不要对网币流通量有一个总量控制?怎样实现网币与现实货币的对接等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合理解决,当网民及游戏玩家手中的网络虚拟货币达到相当规模时,其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及传统金融业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显现出来。因此,将网币纳入到现有的货币监管体系之内势在必行。

网络虚拟货币发展的对策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怎样突破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困境呢?笔者认为,国家在保证现实世界金融秩序避免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加快相关法律及规则的制定。尝试运用现实世界价值体系的方法来建立网络虚拟货币的相关法律及规则。

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受信息和通讯产业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力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网络虚拟货币,如广为盛行的利用“私服外挂”大量生产非法游戏币,众多的游戏服务商对此几乎是无能为力。因此,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以弥补网络虚拟货币的安全漏洞,是网络虚拟货币发展的当务之急。

电子政务特点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特征;产品创新;绩效影响

产品创新能帮助电子商务企业创造客户价值,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迅速,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受到影响。市场变化能够使电子商务企业依据市场信息有效的推动产品创新,从而创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并帮助电子企业了解同行竞争者的相关动态,而竞争强度较大时电子商务企业压力较大,虽然能够积极创新,但也会使得部分企业为求利益制作仿品,进而降低创新产品的价值。电子商务企业中市场信息及竞争强度对产品创新的成果有着严重影响,因而需要我们加以关注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其是否能为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绩效带来有利作用。

一、基于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

由于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不同,企业产品也应是满足客户需求而进行创新的,电子商务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为求提高销售绩效,必须创造适应市场的产品。产品创新不仅仅指销售产品的新颖,更是其技术、外观、产品质量、结构等方面的创新改变,而我们通过测算企业在某一时段的新产品数量或频率,判断企业的创新倾向。一般在新产品推出数量较高且其推出频率越高时,其销售绩效大多由新产品创造,在总销售额中新产品的销售额比重也更高,进而也推动企业产品创新。部分同行企业会通过仿制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一般当同行企业产品相似度越低时其创新程度越低,因而我们假设产品创新倾向对电子商务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企业逐渐增多,而由于各大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使得企业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但部分竞争企业在为找到新型的创新倾向时便出现大量的仿造品或替代品,使得市场份额和利润率降低,但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根据相关创新产品引入其他产品线上的创新产品,进行重创新,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可假设竞争强度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倾向具有正向作用。而对于产品创新倾向的变化过程中其创新倾向会依据竞争者的跟从情况、客户的需求情况及客户的从众心理不同而改变,因而其竞争强度也会加剧,但在一方面能使企业不过度长期依赖某种创新产品,使各电子商务企业能维持创新,且销售额和利润也能较好的维持或增长,因而假设其产品创新倾向与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关系之间的竞争强度调节不会受反向影响。而由于电子商务市场信息能够帮助企业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如何创新产品及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市场信息的研究越深入时其创新产品也越优秀新颖,因而假设其电子商务市场信息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倾向有正向作用。

此外,竞争强度提高时能够时相关市场信息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市场信息负载过多,无法有效处理分析,且在竞争中产品创新者增多,企业无法有效获取创新机会,无法引导创新产品。因而假设当考虑竞争强度增大时其市场信息对电子商务产品创新倾向的正向作用降低。

二、研究方法

1.收集样本数据

选择B2C开放平台上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研究,该企业在市场信息及竞争强度方面都能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的市场特征。首先是对电子商务企业在各阶段的网络环境下的市场信息、竞争强度及产品创新等方面关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外部环境、产品创新等变量问题。

2.变量测量

采用李克特量表及常用的简单算术平均法研究相关其涉及的指标值,并通过平均得到最终值。通过对电子商务企业绩效、产品创新倾向、市场信息、竞争强度、控制变量等指标进行研究问卷对比调查,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调查有关人员态度,从而评估其相关指标数据变化状况。

3.检验和数据分析

首先是对选择的电子商务企业各类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对受访者的性别、职业及其企业经营时间、年销售额、员工数量、产品类容等进行统计。之后需要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确定其样本中竞争强度、市场信息、产品创新倾向、企业绩效等数据的准确可靠,并保证其效度良好。同时对竞争强度与市场信息的的交互项及其相关性、竞争强度与产品创新倾向的交互项及其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

4.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设置相关分析模型,包括根据企业绩效的分析产品创新倾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竞争强度对产品创新倾向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控制变量对产品创新倾向的影响、竞争强度和市场信息对产品创新倾向的影响的几种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相关模型的分析验证,发现企业产品创新倾向与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明显呈正向趋势发展,从而说明电子商务企业产品创新倾向对电子商务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而竞争强度与产品创新倾向的交互项对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呈负向发展但不明显,验证产品创新倾向与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关系之间的竞争强度调节不会呈反向影响。竞争强度、市场信息与产品创新倾向的回归系数都明显呈正向趋势,因而说明电子商务市场信息与竞争强度都能够正向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倾向。同时需注意,通过相关模型分析发现竞争强度对产品创新倾向的变动的总解释所占模型比重更大,因而说明电子商务企业产品创新的主要为市场竞争所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情况下以产品创新的方式以求提高自身行业竞争力。回归结果分析中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强度与市场信息交互项的标准系数明显负向发展,从而说明当竞争强度增大后降低了市场信息对电子商务产品创新倾向的正向作用。

三、讨论

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包括其竞争强度及市场信息变化的特征,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及其企业绩效影响,企业绩效能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在电子商务外部竞争强度较大时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倾向,从而在竞争强度加大时企业绩效也不会降低。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及竞争行业的模仿行为刺激作用下反更容易激发企业进一步创新,且创新程度相对落后的企业也会根据市场竞争进一步调整创新倾向,从而调节产品创新倾向与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关系,当竞争强度越高时企业的产品创新倾向更强,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利润能较好增长。市场信息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统计企业的相关信息,而个企业能通过平台收集客户、竞争对手、产品等相关信息,从而依据信息进行产品创新。需注意在联合考虑市场竞争与信息强度对产品创新倾向时其可能呈负向影响,从而降低企业绩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企业中竞争强度及市场信息的特征对产品创新有着严重影响,企业能够通过对市场信息及竞争强度判断分析进行产品创新,实证分析判断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关系,对企业能够制定有效的创新行为计划有着重要意义,并通过合理的调节良好的提高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袁一宁,周南.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73-74.

[2]张伟.市场信息和市场竞争对电子商务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3.

电子政务特点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生态系统 演化路径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应用自1995年引入以来先后经历了从初步认识到广泛关注,继而广泛应用、爆发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集中表现为电子商务交易额的逐年攀升、在线购物网民数量的爆发性增长以及电子商务网站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移动购物日益便捷,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中的网络购物市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

除了电子商务网站喷涌式的增加以及网民数量的大规模扩张,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与互联网交易相关的贸易公司、生产厂商、物流企业以及广告、金融、软件公司等主体的加入,相关的增值服务机构也不断增多。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种类随之越来越广泛,囊括了一般零售业商品以外的服务、信息类产品。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产业中,各主体围绕核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相互关联和促进,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形成相对庞大的产业链和生态部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过程中集群化的现象标志着其产业链的日益成熟,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依存与互动、促进共赢局面的产生。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涵义

(一)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学理论应用于经济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熊彼特的经济进化论。商业生态系统最先由James F.Moore(1986)提出,Moore将其定义为“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将生态学观点应用到企业竞争战略中,为研究企业发展与市场运作提供了新思路,初步奠定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Peltoniemi和vuori(2004)在此基础上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具有一定关联的组织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系统,这些组织可能是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及其他各类与系统有关的组织。其后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复杂适应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关联、价值创造以及均衡发展展开了探讨,商业生态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梁运文、谭力文(2005)利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阐述了企业战略选择需要基于对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认识;而田秀华、聂清凯(2006)等人指出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同主体、不同系统之间的动态发展与共赢将是未来发展的主题。

从实际应用角度,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剖析了各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关系,显著优于供应链理论、战略联盟理论等。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当前以共同客户链为导向、共生关系明显的集群化现象,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相比价值链理论等能够更好地解释电子商务产业的集群化现象,强调成员共生关系及对环境的动态适应与改变。因而本文立足商业生态理论对我国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演进展开研究更为合理。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内涵

将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就产生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本文所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即为一系列密切关联的企业和组织机构,超越地理局限,利用互联网络平台作为竞争和沟通环境,围绕核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员各司其职,促进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交换和循环,共同组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复杂性,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既是企业的关键战略途径,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系统中各成员间应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创新的集成化商务模式和标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调整战略选择、培养核心竞争力。

(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成模型

根据前文所述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与运转模式的特殊性,笔者在整理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模型做了阐释,如图1所示,描述了各层次之间的依存关系。该模型自内而外、层次分明,包括由核心电子商务企业、供应商及客户组成的核心层;直接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各个相关组织,如包括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组成的支撑层;与电子商务交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延伸层以及最外层的支撑电子商务系统运作的外部环境。其中核心层的主体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在支撑层的关联企业的支撑下有效便捷地完成交易。各层次中主体之间的交流协作也促进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交换共享,保障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特征及演化路径

(一)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

1.系统更新迭代速度快。随着技术进步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整个过程中将会持续更新与优化,参与主体多样化、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而言,高速的更新特征只会在衰退阶段出现。

2.核心企业的领导地位。互联网所具有的正网络效应,使核心企业对其客户的价值随着客户数增加而指数型增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围绕一个核心电子商务企业的集群化现象明显,随着生态系统的扩大,更多的支撑性、寄生性因素涌入,围绕核心企业实现价值创造、价值共享以及共同进化。

3.系统边界的模糊性。由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参与主体与市场环境的不断扩张降低了信息共享成本,突破了地域限制,由此衍生出了与交易相关的各类增值服务。和一般的商业生态系统专注于特定领域不同,电子商务系统本身的多样性促使其系统边界随着生态系统的扩大不断延伸,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较高环境威胁。当前电子商务仍是上升势头迅猛的新兴行业,其发展模式、技术支持与政策环境等都没有定型,伴随着系统的高速更新,各种不确定性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相比,其面临衰退和死亡的威胁更高。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变化也将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

Moore从商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角度,将商业生态系统从产生并初具规模,到稳定发展最终走向衰退的过程为四个阶段。同样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作为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也必然经历这一生命周期的各演进过程。基于上文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特征的分析,结合其发展模式的独特性,本文在传统的对商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义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分别是初步形成、扩展、协调发展、进化革新四个阶段,如图2所示。

第一,初步形成阶段。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进化初期,核心电子商务企业以满足特定客户需求为目标,通过运营模式创新或提升附加值的方式吸引其他的参与者与协作者。若这种模式是有效的,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就将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张。通过开拓阶段后,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诞生并初具规模。

第二,经过初期的拓展过程且随着系统核心参与者的不断成长,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步入迅速增长的扩展阶段,参与系统的主体逐渐涌现。新的生态系统所形成的价值链条能够实现吸引客户、扩大生产的目标。与此同时,不同领导核心的同质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开始不断升级,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确定。

第三,扩展阶段业务的高速增长,使得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系统发展变得日益重要而复杂。此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多方利益冲突与价值分割,维持系统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完善生态系统的规则和标准。此时市场资源和角色会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演进而进行协调和再分配,各类认证体系、规则制度的完善以及大规模协作的产生是抑制系统内部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

第四,当既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受到新的模式或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冲击时,系统面临演进终止、被替代的威胁,转而进入进化革新阶段。进化阶段需要系统改变或颠覆原有的模式,进行模式创新或技术创新,进化成为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事实上,由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本身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威胁,使得电子商务系统在演进过程中的任意阶段都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刺激突发变化进入进化革新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本质上也显示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历程。作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参与者,能够明确其当前所处的阶段有利于帮助其有效的预测潜在风险,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对于领导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企业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

(一)初步形成阶段(1999-2002年)

在阿里巴巴集团初步发展阶段,也曾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威胁,通过大量的试错与探索之后,由功能单一的论坛转型为交易平台,助力中小企业的营销贸易,推陈出新得以生存下来。

(二)扩展阶段(2003-2007年)

随着网络设施的普及与技术进步,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成员规模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相应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边界不断扩大。2003年建立C2C网站淘宝网,2005年收购雅虎中国,2006年收购口碑网等举措充分彰显了其业务功能的不断拓充完善。

(三)协调发展阶段(2008-2011年)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增多,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2009年成立阿里云公司,2010年淘宝商城独立运营,都旨在为客户提供定位更精准的服务。这一阶段为了实现协调整合,作为系统核心的阿里巴巴敢于调整战略,实现从电子商务服务商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运营商的转型,以图加强系统的开放性,规范各类服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成长。

(四)进化革新阶段(2011年至今)

当前阿里巴巴公司成长势头正旺,但仍为潜在的威胁做好了准备。2011年,阿里巴巴开始着手建设仓储网络,2012年公司从香港联交所退市,生态系统持续良性进化。与此同时,各类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的应用也颠覆了一些传统的交易模式,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员也都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规避恶性竞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使系统健康发展。鉴于外部环境的高威胁性,虽然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正处于成熟上升期,未来也可能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促使阿里集团颠覆当前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6)

2.胡岗岚.平台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自组织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吕林,王然.浅谈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

电子政务特点范文6

虽然网络公证已经在一些国家开展了数年,并非我国独创,譬如美国、西班牙等国都开展了网络公证,但笔者强调网络公证对电子商务的特殊意义,是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而提出的,至少有以下几点理由:

其一,从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来看,网络公证将对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认证解决的是交易当事人之间的信用问题。由哪些实体来担任认证机构,则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电子商务时所必须做出选择的问题。西方一些大企业具有长达上百年的历史、上千亿资产数额,已经在消费者中取得了较高的信誉。并且它们有一套较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债券,甚至可以受政府委托发行货币。所以这些国家的企业在本国获得授权作为认证机构,而在电子商务交易者之间架起信用的桥梁,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我国的情况是,企业进入市场化竞争较晚,企业资产规模、信用度普遍较低,并且行业自治、自律能力较差。一些在西方发达国家可由企业所经营的业务,往往不能直接推广到我国的企业中。多年来,我国企业(主要指国有企业)的信用,往往需要政府予以补充,实际上就是以国库的财产来担保。尽管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上述情况已有所改观,但要让企业在无形的电子商务市场上充当交易信用的中介人,确实还要有一个市场接受的过程。而公证机构凭借其专职进行法律事实证明的位置与经验,以及被为大众所接受的优势,开展网络公证业务,对于我国电子商务的普遍推广而言,具有一般企业提供的认证服务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其二,从利益关系上看,公证机构作为中立第三方,有明显的优越性。

银行、电信系统或网络公司,本身是服务性营利企业,并且自身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是服务提供者,是广义的电子商务交易人,具有与其他电子商务交易人相冲突的利益。由它们来担任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很难出于完全中立之地位(金融机构内部的认证业务具有封闭性和行业自律性,另当别论)。加之,多年来我国银行、电信系统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其服务常常是价高而质次,消费者对之早已意见纷纷,虽说这些机构近年来转变机制,面向市场经营,但它们在社会大众中的印象尚未彻底改变。公证机构专门以法律事实的证明为己任,并不向电子商务交易人提供其他的商业化服务,不仅处于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而且从情感上也容易被网络交易各方当事人所接受。

其三,从职能上看,公证机构介入电子商务认证,有利于缓解我国现行法规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冲突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较为滞后,调整电子商务合同的专项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虽然合同法规定了数据电文条款,但涉及书面交易形式要件的票据法、证据法等相关法律并未修正,因而对于电子商务的推广,仍有许多法律障碍。如果公证机构开展网络公证业务,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困难。我国的公证业务与英美国家的公证有所不同,即我国实行的是实质性公证审查,不但要对事实的真实性做出证明,还负有对行为合法性的审核,要求比较高。这表现在公证程序的完备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方面。通常由我国公证机构做出的公证证明,法院都直接作为有效证据采信,除非有相反的证据予以推翻。尽管目前证据法尚未赋予在线公证证明与纸面公证具有同等效力,但法院在审查这些经过实质审查的证明时,其证据采信程度可能会更大一些。所以网络公证有可能从实践上为电子商务交易各方提供较为妥当的证据保障形式,从而弥补我国电子商务立法不足的状况,

本文绝不认为网络公证是我国电子商务认证的唯一可行方式,也毫无反对其他行业、或企业提供电子认证业务的意图,只是说明网络公证有其优越性,应当深入研究、积极试点,其成功与否,最终要由市场来决定。笔者必须指出的是,在研究、抉择我国的电子商务认证模式时,决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体制、人文因素,以及相关的配套环境。许多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行的事情,不一定就完全在我国适用。正所谓“桔生淮南则为栀”。譬如,我国期货市场(实际上是一种电子商务的具体形式)的盲目发展就是教训。92-94年我国从南到北商品期货交易所纷纷上马。从卫星通讯、路透社信息、电脑设备等硬件看,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条件很好,但是与之相配合的软环境不完善,未能使期货业走上良性运转的道路。尽管当时国内有几十家规模较大的交易所,但由于管理跟不上,操作不规范,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不够,从合同、支付、产品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到交货期都没有保证,欺诈行为屡屡发生。由于国内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交易技巧明显低于国际同行,致使中国成为国际期货市场最大的输家。短短几年间,我国在期货市场建设上的浪费和经营中的亏损达千亿元。再以最早使用电子手段的银行业为例,美国银行的硬件目前并没有我国的先进,它们大都使用的是七、八十年代的通讯、计算设备,但是由于有完善的个人信用和联行业务机制,其运作效率远远高于我国同行业。而我国银行业由于实行地域、行际业务分割,即使安装的是九十年代的新设备,却在低效率的运行中。这些例子都说明,任何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经营体制等软环境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