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践调研总结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践调研总结感悟范文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为响应“一学一做”,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开展“湛江市民图书阅读情况”调研。我们顿功累学队走进湛江市各大图书馆、购书点,了解湛江市民的阅读情况,及湛江市民现今的阅读情况下,对当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且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我们团队实践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后期宣传和总结。我们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开展“湛江市民图书阅读情况”调研。线上,采用投放电子问卷到网络平台、网络访谈方式;线下,我们走进湛江市各大图书馆、购书点,通过纸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在调查活动中,我们对湛江市不同年龄段的人展开深入调查,调查不同年龄段的湛江市民的阅读情况、阅读方式、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了解。
书籍,有着它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面对现在国民阅读率下降的现状,我们组织了顿功累学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试图找出一点点原因。
在对广大市民进行调查后,我们得出的结果与预期有些不同,大多数的市民除了平时工作学习需要安排阅读,其他时间都不再接触书籍。而且即使在生活的时候,很多人也是不看书的,大多在玩手机,当然,也有用手机看电子书和有声读物的。市民不看书或者说不喜欢看书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最突出两个原因:
一是缺乏兴趣,看见文字就烦;
二是压力大,空余时间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在我们小组成员的辛苦努力下短暂的调研实践圆满结束了。但是实践活动内容的感悟让我难以忘怀,感触很深。我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
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负责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认识到了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这之前,虽然在书本上多次看到过这个词语,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团队的精神,但没亲身经历的东西毕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回想起问卷调查开展那天,无处不体现我们团六人的力量和团结。在庞大的工作面前我们没有人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责任心的人,问卷调查虽然做着很累,但是我们做的很开心,很快乐,流了汗,也收获了成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协作,在炎炎夏日,我们历练了自己的内心。从中我也学到了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吸纳他人的想法,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相信自己小组成员,建立双方的互信。
第二,做事要有计划,我们开展调研活动之前列出合理的线路表,耗费时间,所需资金,我们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这次调查实践,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深刻地思考,才能找到智慧的源泉;读死书是没用的,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实践调研总结感悟范文2
企管科 孙琴琴
8月24日至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统计局举办的2015年第1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来自全省煤炭系统的统计人员共196人参加了培训,国家统计局能源司司长文兼武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
本次培训班准备充分,培训课程针对性强,授课专家规格高,除了省统计局的专家,还有相关统计行业的专家,讲授的内容都是授课专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该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让所有参训学员受益匪浅,本次参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思想认识
从事统计工作多年,觉得统计数据水分多,工作压力大,感到从事统计工作很困惑、很痛苦,有时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各专家系统的讲解,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统计数据并不像财务数字那样精确,只要方向对、趋势正确就行;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二、强化了统计理论知识
此次培训组织严密,学习扎实,在培训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系统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能源统计基础知识与主要内容》、《煤炭企业能源统计》、《节能指标评价》、《能源统计分析》等内容,此次学习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统计理论基础,而且明白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眼睛,分析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统计分析起到参谋和预警作用。
三、提供了互相交流平台
培训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同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机会。通过此次学习我认为在统计工作中要做到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抓实统计基础,搭建管理平台、吃透文件准确业务处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努力提升工作协调能力、挖掘数据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开拓视野重视统计调研分析、善于思考总结,做企业管理的多面手。
四、指明了工作方向
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工作,我觉得统计人才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是经济主管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工业统计人员,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践调研总结感悟范文3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矫正、不断成熟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办公司综合服务部个人工作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来,在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诸多前辈、同志的帮助鼓励下,我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派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些进步,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将工作感悟简要汇报如下: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矫正、不断成熟的过程。对我而言,20xx年尤其如此。
一、学习+思考,在学习中提升“领悟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是生存的基础、服务的前提、进步的阶梯、成长的途径。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服务部门,如不加强学习,就参不好谋,服不好务,办不好事。因此,在工作中我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要勤学习。要在掌握上情上下功夫。我坚持认真学习中央、省、市的重要会议精神,及时了解时事政治,仔细吃透上级单位的工作决策和有关文件精神。要在了解下情上下功夫。坚持多多学习各业务部门知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扩宽和掌握自己的知识库,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要勤思考。切实把调查研究纳入经常性的工作之中,突出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具体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主动深入开展调研,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的参谋服务。
三要勤总结。吾日三省吾身,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作为办公室的同志,忙完一个会议,参与一次接待,完成一项工作,都要在脑子里转一转,想一想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定位能否准确把握,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能否及时解决,文字硬伤可否坚决克服,工作作风可否再干脆利落些,工作效率可否再雷厉风行些?
二、忠诚+服务,在工作中享受“获得感”
做好现阶段的办公室服务工作,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把忠诚贯穿在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一要搞好主动服务。主动服务就是要趁早、宜少、参透。趁早,就是要树立“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理念,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事不隔天、文不过夜;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强化超前意识,做到常规工作超前考虑。宜少,就是参政设谋建议要求精不求全,求优不求多,力求参到点子上,参到关键处。参透,就是要领会上级精神,把握领导意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想得全、把得准。
二要搞好精致服务。精细服务就是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许多细小的事情看上去都是举手之劳,但最容易疏忽出错,必须一丝不苟、周到全面。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把握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确保综合科做出来的就是样板、就是标杆。三要搞好科学服务。科学服务就是要科学发展,要加大统筹的力度,认真把握工作规律,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抓住主要矛盾,始终突出工作重点。一是要做“连心桥”。善于坚持原则,化解矛盾,架好领导与部门之间的“桥梁”,保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二是要当“油”。哪里出现故障,运转不正常,就用甘当剂,极力保持“机器”的高速运转。
三是要甘做“出气筒”。要吃得苦,哪怕暂时受点委屈,也要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身放在大局中考量。
三、实践+感悟,在历练中实现“快成长”
自从在政府办工作开始,尽管比较辛苦,但很充实很愉悦。在这样一个讲政治、讲实效、讲奉献深入灵魂的组织里,在这样一个上下同欲、戮力同心、携手同行的队伍中,学习借鉴是春风化雨的,锻炼提高是水到渠成的,身处其中是无比幸运的。每次组织会务时,每次集体研究材料时,每次领会领导意图时,都能得到很大的锻炼,深深地感悟到人需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一是实践才能出真知。这也是同事们以老带新传下来的,见任务不躲、有任务就上。包括工作过程中,主任经常是手把手教,从中可以学经验、攒经历、出成绩,把握更多机会,学中干、干中学。
二是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个人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关心、培养,正因为深知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这一点,工作上没有懈怠过,总有一股力量在感染着、在向前推。
实践调研总结感悟范文4
所谓“小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就是以学术思维和科研意识来审视和理性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行动研究。也是教师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具有“真”、“实”、“小”的特点[1]。“小课题”研究当前正逐渐走入一线教师的教育生活,成为一种深受一线教师喜欢的典型小问题研究。但是,我们教师也勿以它“小”而走入研究误区。
一、“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总结”吗
“教育总结”,即是教师立足于最真实、最普通的教育环境、教学状态、管理困惑,对“常态教学下的关键问题的思考”。但“教育总结”,重在对“做了什么”内容的呈现和就事论事的反思,大多感性有余而显理性不足。而“小课题”研究首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想清楚——写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思考、螺旋上升的过程。“做出来”就是脚踏实地地研究教学存在的问题;“想清楚”,就是对存在的问题思维加工的过程;“写出来”就是把问题理性地想清楚后写出,作为自己实践与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既不是呈现方案也不是总结,而是通过“确定的小课题研究的题目——设计出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反思小课题研究的进程——调控小课题研究的进程——收集小课题研究的效果——物化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的具体活动进程实现研究目的。这是从课堂教学出发,从教师的困惑点出发,从教学的关键点出发,从教育管理问题出发,对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理性地判断,“对策即成果,收获即效果”是对“小课题研究”成效的朴实写照[2]。笔者的“小课题”《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懵懂现象”的透视》[3]研究便是对教师“二次成长”中瓶颈与突破的“为什么”和“如何做”等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阐释。“小课题”《关于中职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问题分析与建议》[4]研究是笔者对某地市中职校近70篇参评论文写作问题作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的有规律结论。它们都是笔者将教(育)学工作过程到研究过程的一种转换,是把自己的实践对象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认知,是对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自身知识积累“三素”的有效融合。
二、“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随笔”吗
“教育随笔”,即对教育事件及时感悟的记录。重在记成功的教学方法、记教学中的失误、记教学中的遗漏、记教学中的感悟,思教育管理中不足,大多表现为零散的“豆腐块”。而“小课题”研究则是对这“豆腐块”式教育随笔的系统元认知,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并不仅仅停留于教育日记撰写、教育叙事叙述、教育案例的提炼、教育反思的记录。“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经验即成果”。笔者的“小课题”《当前教师教育“自”缺失问题的诊断与对策》[5]研究是关于对“教学主张”缺失对有关教师“自”问题产生影响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小课题”《中职校“四类”课程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6]是关于当前中职校专业教学,主要包括日常的专业教学(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课外技能兴趣小组辅导教学;国家、省、市技能大赛集训教学;单招高考专业教学(高职升学教学)四种课程教学方式呈现“四张皮”(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统筹性、融合性)问题的求解与论证结果。它们的研究流程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课题(问题即是课题,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实践中运用拟定方法)———研究过程(具体组织实施,问题得到解决)———研究结果(总结研究成果)”。这是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事件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自主提升、自动追求教育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持续过程。
三、“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故事”吗
“教育故事”,即教育案例当中的一种类型。它是教育活动中的“当事人”、“实践者”——教师以故事的方式来叙述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人、真事、真情感的短文。这种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教师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它既不直接定义教育内涵(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的应然(做什么),只是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故事”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呈现方式,但是“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叙事、案例的表述,更是注重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或话题进行持久关注和不断反思追问,并有效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其成果有完整的表述方式。一种是教育叙事研究,主要包括题目(简洁点题);引子(研究起因);背景(研究背景);事件(经过或调查的结果)[7]。笔者的“小课题”《我研故我乐——我的教科研之道》[8]研究便是对“教师教科研的成长之路”的困惑、路径、对策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叙事研究。一种是陈述方式研究,主要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等内容。笔者的“小课题”《中职校教学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调研》[9]研究便是参加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有关课题组调研内容完整的陈述表达。
四、“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论文”吗
“教育论文”,即教师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将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呈现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小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到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育故事、田野笔记,大到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可以表现为抽象文字(如教育论文),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教具、学具,还可以通过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表现课例、案例等。但关键的是,“小课题”研究还遵循自己的逻辑推理与研究规范。这是一个“研究——实践——调整——完善——实施”的过程。笔者的“小课题”《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以Y市为例》[10]研究,是对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一个“调研分析——辨明道理——梳理经验——归纳知识——最后得出成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它是一种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螺旋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小事、教育小现象、管理小问题入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反驳假设,产生新的问题,并不断修正已有的论题解释,形成新的见解,并使得研究的问题对象发生预期的变化,与此同时,研究者本身也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永和.将“个人课题”进行到底.江苏教育研究,2010(33).
[2] 尧逢品.微型科研课题价值及实现.教育科学论坛,2012(5).
[3] 周如俊.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懵懂现象”的透视.教育科学论坛,2011(5).
[4] 周如俊.关于中职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问题分析与建议.中等职业教育,2012(7).
[5] 周如俊.当前教师教育“自”缺失问题的诊断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10(16)
[6] 周如俊.中职校“四类”课程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103).
[7] 刘桂辉.教师如何做叙事研究.中国教师,2006(8).
[8] 周如俊.我研故我乐——我的科研之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
实践调研总结感悟范文5
一、“新路径”的基本内涵
以数据支撑教学与教研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数据分析看教学活动的改进;二是在教学活动中看数据的变化。
实现路径:
区域行政、教研部门,根据分析数据了解导致质量差异的各种原因及教学过程、方法、资源、教师素质、教育内容等方面情况,以便采取有关政策措施。学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分析数据了解本校的教育质量、各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从纵横两个方面分析数据,寻找导致质量差异的原因,改进教学。学生个人(家长),可以根据测量数据,清晰地了解本人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家长可以给予分析指导帮助。
二、“新路径”的支持系统
数据是“证据”的主要表现形式。要让数据的获得具有真实性和连续性,必须重视支持系统的建设。让数据说话,必须有一支善于运用数据来发现问题的骨干教师队伍。
1.建立学业质量监测机制
重视工具的研发,不断完善“学业质量诊断与评价系统”,对全区教学质量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尝试利用数据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用各种统计的方法阐述和解释教学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进而组织和开展基于证据的教学和教研活动。
2.组建实证研究课题组
课题“基于学生学业成绩分析的教学改进行动”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2013年度规划课题。建立“教育评价联盟”,培育研究种子,指导教师运用数据开展纵向、横向的数据分析和课堂增值行动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展示活动,如专题征文、项目评比、经验交流、《莲都风采》系列文集等。
3.建立“学校教学管理团队”
以项目研究的形式培养骨干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干部团队研修,以学校为单位,由教学管理链中的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组建团队一起参加研修,共同实践完成改进任务。整个研修基于问题,任务驱动,实践研究,共同提高,采用“四维”研修方式:主题研修、反思管理布置任务、践行改进总结经验、现场展示再学再思、实践推广。
三、“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教学与教研活动要关注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与瓶颈,实践探索中关注推广与应用。
1.用数据指导教研员下校调研活动
常规调研路径:以随堂听课、常规检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
改进调研路径:
2.单元测试知识点诊断与教学改进
研究思路:
例如,语文科张老师调用第1学期期终质量监测成绩雷达图(如下):
数据显示:在语文学习的五个领域中,问题最大的是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是下一个阶段教学改进的重点。
第2学期,张老师重点关注了阅读教学,并用自编软件对第一单元的阅读测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显示:学生失分点主要在课内阅读第3小题、课外阅读第1小题和第6小题,而同样是词语理解的课内阅读第1小题得分却很高。
张老师反思: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预习,要求学生自主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新词的意思,课堂上只作简单检查。但是学生的理解大多依赖《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很少在具体的语境中品词析句,未能联系内容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题的感悟,忽视了表达方法的指导。
改进教学策略:一是加强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指导,把词语意思理解和表达效果品味有机整合起来;二是从内容走向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加强表达方法的领悟与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第三单元的单元测试后,张老师又对学生的阅读测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如下表)。
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该班级学生的阅读标准分从24.43分提高到26.62分,相同知识点的得分率明显得到提高,如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得分率从原来的45.83%提高到72.92%,词语表达效果从59.72%提高到86.11%,表达方法从70.14%提高到81.25%。这说明张老师的教学改进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更有针对性了。
3.基于命题与数据分析的教研组活动
活动背景:①学校组织的交叉命题考试,总会留下一些遗憾;②评价方式单一,过分突出甄别功能,忽视了诊断功能,且考后的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③网络资源给命题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教师失去了深入研究试题的机会或驱动力,不愿或不会命制原创试题。
活动目标:①通过命题案例的研究,学会命制有效试题;②通过数据分析,学会怎样才能让数据发挥教学的诊断功能;③探索一种崭新的教研活动方式。
活动过程:①准备阶段:理论学习、命题技术培训、6道样题编制。②实施阶段:教师限时、独立写出每一道试题的命题意图,组长收集汇总信息;组织测试,收集答题数据,统计并作出初步分析;召开教研大组研讨(磨题)活动。③总结提升阶段:命题教师撰写命题前、后的收获,修改试题;其他教师撰写班级参试学生的教学诊断报告;教研组长撰写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总结报告,收集整理物化成果。
活动总结:在教研组研讨会上,组长通报教师、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抛出话题。以难度估计对比分析为例:
以上数据显示:①命题教师的难度系数估计出现了1.0和0.2,不符合命题的基本要求。因为难度系数1.0或0.2以下,意味着该题没有区分度,可见教师的命题技术亟待规范与提高。②全体数学教师的难度系数估计均值低于学生实际答题情况,这说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活动反思:这是一次让数据说话的学校校本教研成功案例,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提高了业务水平,真正体验了校本教研活动带来的实效性和务实性,激发了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
实践调研总结感悟范文6
关键词:课程内容 走进生活 情感 兴趣
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往往只注重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技能。然而,相关设计创意课程又不如软件操作课程那样能快速地使学生获得某种实际技能,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兴趣。但此类设计课程又处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地位,因此能否完成此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激发兴趣”入手,着力探索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应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1.课程内容应关注生活
课程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和过于“放任自流”都是不合理的做法,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要走进生活。学生不关心和自己没有过多联系的企业文化,却很注重自己生活中的个性化。在中职一年级的设计概论版式设计章节的教学中,引入校园内新开张的咖啡店门面为设计课题。首先通过对门面招牌设计的特点分析,将教材内容中关于版式设计的色彩搭配、各元素间的比例、字体选用等理论知识融入其中。然后布置阶段作业,让学生对该店面的设计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业上交情况良好,学生对店面的评价涉及范围广,不局限于对课堂所讲授的形式美感设计的评价,还包括该招牌与周边建筑的协调、与所售咖啡的味道联系等等方面,这些方面恰恰是设计所需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在作业讲评时,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深得体会。最后布置实际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对该咖啡店的门面中的各元素进行改良设计,从而体会设计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很高,始终以教材的理论知识框架为引导,既不会使学生产生迷惑的感觉,又能以学生所关注的事物为任务载体,从而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2.课程内容从自我引入
一些社会实践的训练课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原因在于社会的设计实践项目专业性较强,如果企业的属性又过于严肃,就会和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距离。所以我们选择社会实践设计课题时,应注重设计项目的属性问题。在参与社会设计项目实践之前,教师可以自行设计训练课题项目。比如在CorelDraw课程的标志设计环节中,作业任务为自己设计一个能体现个人性格和形象的标志。平时学生会在自己的课本上签上极富造型个性的名字,会在画板或桌面上画一些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图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这些图案和文字更具形式美感,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了,加之学生很希望表达一个有个性的自己,这样的课程作业就成为了学生施展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二、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长久兴趣,单纯依靠引用学生熟悉关注的教学案例和训练课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使学生感悟到本专业的真正内涵,并意识到设计练习与自己情感的联系,才能使专业学习的兴趣长久稳定。因此,在设计创意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时要投入感情。比如在一次插图设计训练作业中,因为初次接触,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训练任务无法开展。最后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将题目改成“送给亲人的一幅画”,确定了设计的情感题材,学生心中有了一个“情感述说”的对象,便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然而,投入情感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作业训练,还在于对设计创意深度的促进。设计创意的内容有了情感的支撑才富有生命力。基于以上两点,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引导学生投入情感。
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最后一个学期增加一个总结性的课程。该课程对前期完成若干个设计实践项目进行总结,将中职三年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所有设计作品进行汇总,编排成册,为自己制作个人作品专集;选取个人最为优秀的作品打印制作展板,进行校园展览。通过个人作品专集的设计制作,使学生感悟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用情感来总结三年来的得失。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讲,个人作品专集的设计制作旨在让学生体会,设计学习在这三年中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个人作品专集将成为回忆校园生活的载体和情感寄托,从而升华为对设计专业的情感和尊重,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做好精神准备,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