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镇污水检测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镇污水检测方法范文1
在实际应用中,污水的排放仍然沿用粗放式的计量模式,厂矿企业都是以上水作为污水处理费的缴纳依据,许多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计量也处于不受控的状态中,加强污水排放监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掌握适用于污水计量的方式的方法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污水;在线流量;计量方法
一、企业污水流量计检测的方法
目前,企业用于污水计量的流量计主要是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明渠流量计三种。这几类流量计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检测结果精度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但是此类流量计在现场检测时,被测流体情况复杂且流态不稳定对测量结果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检测条件的不稳定也给测量精度带来不利影响。其次企业排污管线的布置情况不一,环境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对污水进行精确计量一定要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二、计量方法的选择
流量计传统的计量方法是在实验室流量校准装置进行计量,但是污水处理流量计由于口径大,体积重,而且全天候在线运行,无法拆卸送实验室校准,在线计量是第一选择。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流量计使用现场的条件决定了计量方法的选用。目前为止,适合的检测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流量计比对法和容积比较法。其中比对法又分管道式流量计比对法和明渠流量计比对法,分别适用于管道式流量计和明渠流量计。
下面对这几种计量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具体计量过程逐一详细说明。
(一)超声波流量计比对法
1.适用条件
①流量计准确度等级一般为1级以内;
②管道式流量计(包括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
③管道材质传播超声波信号良好;
④应保证流量计在正常使用时,其流速在1m/s以上,对于较脏的污水,流速应在2m/s以上。
⑤在同一管道上有满足超声波流量计安装条件的直管段。
2.具体计量过程
将超声波流量计标准安装在符合要求的管道上,比较标准流量计与被校流量计的流量值,得出被校流量计的示值误差。
3.影响因素
①直管段的长度以及水流的稳定性;
②管道内壁的衬材、清洁程度、包括凹痕、积垢和起皮等现象都会影响到信号的采集以及校准的不确定度;
③管道外璧是否清洁干净,是否除去锈迹、油漆,是否选择了管材致密部分进行传感器安装;
④管道中水流有气泡,气泡会影响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
⑤管道是否满管(管道始终充满液体);
⑥管道内液体的杂质是否过多;
⑦探头是否和管壁接触严密,耦合剂是否涂抹均匀,保证传感器和管壁之间无气泡存在。
(二)明渠流量计比对法
1.适用条件
①明渠流量计的不确定度:1%--6% ;
②确保液位传感器标准段清洁,无淤泥、无杂物;
③过堰槽水流为自有流状态,即量水堰槽下游水位低于某一限制水位,使堰槽上游水位与流量呈单值关系;
④堰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要求,并按照要求的规格和尺寸安装;
⑤明渠流量标准装置及标准流量计的流量不确定度小于被检流量计流量不确定度的2倍以上;其流量测量范围大于或等于被检流量计的流量测量范围;
⑥明渠试验段长度应大于被检流量计要求的行近渠槽长度,被检流量计的有关技术要求,装置均能给予满足。
2.具体计量过程
将明渠流量计标准装置的液位传感器按照要求安装在堰槽的合适位置。明渠流量计标准装置配套的软件会根据液位计算流量。同时比较标准装置的液位、流量值和被校流量计的液位、流量值,得出被校流量计的示值误差。
3.影响因素
①明渠收缩段和扩散段的长度规格;
②明渠内壁的清洁程度,包括积垢和起皮等现象;
③明渠内水流的状态和温度。
(三)容积比较法
1.适用条件
①具有规则的处理池,且容积足够大;
②进出水可通过阀门控制,且处理工艺允许此处理池放空或者放满污水,而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
③处理池不渗漏;
④进出处理池的污水只经过被校准的流量计而不经过其他管路。
2.具体计量过程
将污水处理池中的一定深度(超过1m)的污水经出水流量计排出或者经进水流量计排入,忽略蒸发量,确保反应池中的水在到出水流量计之前或者从进水流量计进入后无渗漏,比较流量计在此段时间内的累积量和反应池中液面的高度差所的污水体积量,进而得出被校流量计的示值误差。
3.影响因素
①温度过高会使污水产生蒸发,所以要注意选择一天当中温度合适的时间段;
②计量过程中确保进出处理池的污水不经过其他管路。
三、结论与建议
(1)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主要是签封和流量计系数,要定时检查,确保校准后不会随意更改。
(2)企业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建设期应该充分考虑后期校准的问题,预留校准井或者位置。
(3)企业的流量计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安装,保证前后直管段的长度足够,这样才能保证流量计的基本性能。个别企业因为流量计安装不符合要求,导致后期的各项计量信息都不能完全保证,从而影响到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不能达标。
(4)要定期维护和清洁,保证流量计工作环境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波,冯晓虹,赵飞。浅谈污水处理厂电磁流量计的检测。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2]蒋宇晨,赵顺刚,蔡苑,袁雄鹤。超声传感器在明渠流量计中的应用。自动化仪表第21卷第7期,2000,7
城镇污水检测方法范文2
【关键词】王水冷消解;污泥;重金属
1 前言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污泥的产量随着污水厂的数量日益增多而不断增加,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日益困扰社会的问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中提出的污泥处置方式有土地利用、填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等,无论哪种方式均涉及到污泥中重金属的检测,因此准确测定至关重要。
火焰原子吸收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方法,但样品的预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影响很大,必须选择适当的前处理方法。笔者在前期王水冷消解法预处理土壤样品获得理想结果的基础上,将王水冷消解法运用于污水厂污泥样品的预处理,并与HNO3+H2O2+HCl法(源自我国建设部2005年12月的建设行业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221-2005))进行对比,根据实验结果研究王水冷消解法是否适合作为污泥的预处理方法。
2 试验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hermo M6)、石墨炉消解器、电子天平、烘箱;
硝酸(优级纯)、盐酸(优级纯)、过氧化氢(分析纯)、王水(硝酸:盐酸=1:3)、去离子水;
铜、锌、铅、镉、镍标准储备液,并将其逐级稀释至标准使用液;
土壤标准参考样GSS-1。
2.2 试样
源自两个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泥,编号为1#、2#污泥。
2.3 试验方法
2.3.1干污泥样品的制备
将湿污泥样品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后,除去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样品量,用玛瑙研钵研磨,过100目尼龙筛,混匀,放入105±2℃烘箱中烘4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0.5h后称重,重复烘干0.5h,干燥至恒重后保存入干燥器中备用。
2.3.2 预处理方法
(1)王水冷消解法
称取0.1000-0.5000g样品于100ml聚四氟乙烯瓶中,加入10ml新制的王水,混合均匀后盖上盖子,静置过夜。置150℃石墨炉消解器上分解1h,待溶液透明、液面平稳后(否则应补加王水继续消解),去盖,蒸至近干(不能干涸),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后倒入离心管,离心后待测。
(2)HNO3+H2O2+HCl法(以下称建设行业推荐法)
称取0.1000~0.5000g样品于100ml聚四氟乙烯瓶中,加入1ml去离子水湿润样品,加入(1+1)硝酸10ml,盖上玻璃表面皿加热10min。冷却后再加入5ml硝酸,盖上玻璃表面皿加热30min。重复此步骤,每次加入硝酸5ml,直至无棕黄色烟雾产生。冷却后加入少许去离子水及过氧化氢加热进行过氧化反应。持续每次加入1ml过氧化氢,直至反应不再剧烈。继续加热至溶液剩下5ml。冷却后加入10ml盐酸,盖上玻璃表面皿加热15min。冷却后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热煮沸至溶液剩下10ml。处理后的样品移入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标线,摇匀后倒入离心管,离心后待测。
2.4 样品的测定
污泥样品经过预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待测溶液中铜、锌、铅、镉、镍的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精密度试验
按照王水冷消解法分别平行测定1#、2#污泥样品各6个,样品中总铜、总锌、总铅、总镉、总镍的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由表1可知,Cu、Zn、Pb、Cd、Ni各元素检测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在0.18%~3.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1%~6.59%之间。
3.2 准确度实验
(1)加标回收率实验
称取0.1000-0.5000g 1#干污泥样品6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溶液,按王水冷消解法步骤开展实验,测得回收率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Cu、Zn、Pb、Cd、Ni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5.4%-106.7%之间。
(2)土壤标准参考样实验
称取0.1000~0.5000g 1#干污泥样品5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土壤标准参考样GSS-1,按王水冷消解法步骤开展实验,实验数据均值见表2。由表2可知,土壤标准参考样GSS-1的测定值均落在给定标准值的范围内。
3.3 相关性分析
按照建设行业标准推荐法平行测定1#污泥样品6个,样品中铜、锌、铅、镉、镍的测定结果的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列于表3中。在95%的可靠性下,通过t检验,对两种消解方法测定值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测得的 均小于t5,0.05(双侧),表明两种消解方法测定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4 结论
污水厂污泥经王水冷消解后,样品中铜、锌、铅、镉、镍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21%-6.59%,加标回收率为95.4%~106.7%;与建设行业标准推荐法对比,在置信水平α=0.05时,无显著差异。因此,开展污水厂污泥中铜、锌、铅、镉、镍的检测时,可采用王水冷消解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
参考文献:
城镇污水检测方法范文3
关键词:氯化物;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排放标准;水污染;环境安全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46-05
1引言
中国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试行阶段、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起步阶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行阶段、加强和完善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阶段[1]。随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性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根据行业特性或区域特殊性规定了某些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对于无排放限值的污染物,如氯化物等,国家环保部环发[2011]85号文件明确规定对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中没有规定排放限值的污染物,排污行为不得造成环境质量超标,不得损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如制革、制盐、石油化工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氯离子含量均较高。高浓度的含氯废水直接排放,不仅会破坏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恶化水质,污染地下水及饮用水源,用于农业灌溉还可能使土壤盐化,妨碍植物生长。因此,废水中氯离子的排放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未规定氯化物含量的排放限值,仅少数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规定了氯化物的排放限值。笔者分析了现有氯化物排放标准的特点,以期为后续氯化物排放俗嫉闹贫ㄌ峁┎慰肌
2氯化物国家行业排放标准
2.1氯化物国家行业排放标准特点
目前,国家行业氯化物排放标准有《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2]、《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2-2011)[3]及《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5-2006)[4]。这三项标准不仅规定了行业污水中氯化物浓度的排放限值,还规定了污水排水量的排放限值。
《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氯化物浓度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分别规定了直接排放限值、间接排放限值,同时还针对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规定了特别排放限值。该标准中氯化物浓度排放限值及基准排水量如表1所示。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分别规定了氯化物浓度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直接、间接排放限值。现有企业氯化物浓度的直接、间接排放限值均为500mg/L;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直接、间接排放限值均为20m3/t。新建企业氯化物浓度的直接、间接排放限值均为300mg/L;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直接、间接排放限值均为10m3/t。此外,对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规定了特别排放限值,氯化物浓度的排放限值为200mg/L,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为3m3/t。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规定了每吨产品日均最高允许排水量、氯离子日均浓度限值和每吨产品氯离子最高允许排放量。现有企业、新建企业氯化物日均浓度限值分别为600mg/L、300mg/L,氯化物最高允许排放量分别为360kg/t、120kg/t,日均最高允许排水量分别为600m3/t、400m3/t。
2.2氯化物排放限值的差异性分析
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中,由于其行业特性的不同,规定的氯化物的排放限值亦不同。三项国家行业标准中氯化物浓度排放限值对比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制革工业、毛皮加工工业及钒工业均规定了氯化物直接、间接和特别排放限值,而皂素工业仅规定了日均浓度排放限值;制革工业及毛皮加工工业的氯化物排放限值较钒工业及皂素工业的氯化物排放限值高。排放限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有:①不同行业废水中氯离子的来源不同,致使氯化物的浓度不同。制革及毛皮加工行业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作为防腐剂、浸酸膨胀抑制剂的氯化钠,作为脱灰剂、软化酶制剂、激活剂的氯化铵。大量氯化物的使用致使废水中氯离子的含量高,制革行业约为3500~5000mg/L,毛皮加工行业在6000mg/L以上。皂素工业生产工艺中涉及酸解工艺,其中的盐酸酸解工艺需消耗大量的浓盐酸,致使皂素工业废水中氯离子浓度高达30000mg/L[5]。钒工业生产过程中,氯化钠作为焙烧的添加剂,氯化钙作为浸出的净化剂,氯化铵作为沉钒的沉淀剂,都会致使钒工业废水中氯化物浓度较高。②不同行业含氯废水的治理技术不同。一般而言,氯离子的处理主要采用反渗透、电渗析、多效蒸发等工艺,其关键问题是经济性,相较之下,反渗透技术具有经济优越性。制革及毛皮加工行业废水中由于受到油脂、钙离子的限制,难度较大。因此《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氯离子排放限值相对较高。钒工业废水中氯离子的去除借鉴垃圾渗滤液处理手段,采用反渗透除盐,然后对浓缩液进行蒸发与结晶,对氯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此《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氯离子排放限值相对较低。《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氯离子的排放限值与《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相近。
此外,在节约资源、促进水重复利用率及防止用水稀释达到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废水排放量的限值是必要的。国家行业标准中,氯化物废水基准排水量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各工业企业氯化物废水的排放限值不同。制革工业、毛皮加工工业及钒工业标准中均规定了氯化物废水基准排水量的直接排放限值、间接排放限值和特别排放限值。间接排放限值与直接排放限值相等,特别排放限值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实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皂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水量,且远高于其他工业的基准排水量。此外,各工业新建企业的排放限值均低于现有企业。标准中确定每吨产品的排水量,其主要原因是行业种类和企业规模不同,产品产量和用水量相差很大。采用每吨产品排水量来限制企业的排水量,不会因行业不同或企业规模不同而产生分歧。
3氯化物地方综合(行业)排放标准
3.1氯化物地方综合(行业)排放标准特点
现行的地方性氯化物排放标准主要有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6]、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7]、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13)[8]、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190-93)[9]、河北省《氯化物排放标准》(DB13/831-2006)[10]、河南省《盐业、碱业氯化物排放标准》(DB41/276-2011)[11]、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DB42/168-1999)[12]。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所有淡水水域和海域划分为禁止排放区和允许排放区。禁止排放区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和直接排入污水,已有排污口的排水在确保达标的前提下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允许排放区允许设置污水排污口,但必须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该标准中氯化物的排放至针对淡水水域,从不同的排放去向规定了氯化物的浓度限值,直接排放的浓度限值为400mg/L,排入污水处理厂为1000mg/L,用于农田灌溉为250mg/L,污水回用处理反渗透膜浓水为1000mg/L。
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对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的氯化物并无规定,而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氯化物的限值为500mg/L。
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区域内所有水域划分为禁止排放区和允许排放区。禁止排放区为GB3838中的Ⅰ、Ⅱ类水域及Ⅲ水域中的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游泳区及其他需特殊保护区域;允许排放区为GB3838中的Ⅲ类(划定的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游泳区及其他需特殊保护区域除外)、Ⅳ类、Ⅴ类水域。氯化物的排放限值根据排水去向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排放限值为250mg/L,二级排放限值为450mg/L;对已建、在建和待建项目的污染源执行统一标准,对已建源给予一定时间作为过渡期,过渡期后c新(扩)建源执行相同限值。
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稀释自净能力和水质状况将四川省地面水水域分为A、B、C三类;排污单位分为新建单位和现有单位。氯化物的排放限值分为一、二、三、四、五、W等6个级别,并根据地面水域环境功能划类、地面水水域分类、排污单位性质和污水排放去向,对向地面水水域和城市下水道排放的污水分别执行不同级别的标准。氯化物的一级排放限值为300mg/L,二级排放限值为350mg/L,三级排放限值为400mg/L,四级排放限值为500mg/L,五级排放限值为600mg/L,W级排放限值为1000mg/L。
河北省《氯化物排放标准》是专门针对氯化物排放的标准,根据地表水域使用功能和废水排放去向,将氯化物的排放限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且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水域中实行不同的标准限值。氯化物排放限值如表2所示。
河南省《盐业、碱业氯化物排放标准》是针对河南省制盐和制碱行业氯化物排放的标准。该标准规定制盐、制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浓度含氯工艺废水应回用,不外排。当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时,氯化物浓度排放限值为350mg/L,制盐行业、烧碱行业及纯碱行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分别为1.0m3/t、1.5m3/t和2.0m3/t。
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根据府河各河段的水域功能和不同水期氯化物的环境容量及允许排放量,将氯化物排放浓度标准值分为三级。对排入城镇下水道的废水不论是否进入污水处理厂都按下水道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根据府河流域Ⅲ类以上水域的氯化物污染现状和环境容量,规定了水域新增排污口和排放量。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氯化物浓度排放限值与最高允许排水量不同,且1999~2004年执行的标准与2005~2010年执行不同标准。氯化物的排放限值如表3所示。
3.2氯化物排放限值差异性分析
七项地方标准中,前四项为综合排放标准,河北省《氯化物排放标准》及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为“行业+流域+特定污染物”型标准体系,根据区域内不同行业、地表水系的类别、水环境功能类别及企业性质规定了氯化物的排放限值。河南省《盐业、碱业氯化物排放标准》为“行业+特定污染物”型标准体系,根据区域内的地表水系的特点及不同行业类别规定了氯化物的排放限值。因此,各标准中氯化物排放限值有差异,但均存在最小值和最大值,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河南省和北京市地方标准中,氯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为350mg/L和500mg/L,不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他各省的氯化物排放限值均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尤以湖北省的最大值最大,为1300mg/L;河北省、贵州省和辽宁省的最小值最小,为250mg/L。各地氯化物浓度排放限值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有:①环境管理需求不同;②地表水域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不同;③产业结构及特点不同;④含氯废水的处理工艺技术不同。河北省是工业大省,尤以盐化工、皮革行业、制管等排放氯化物的企业居多,且氯化物的排放已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了危害[13]。湖北省的制盐、化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盐化工产业的发展,大量含盐废水排入府河,致使水质不断恶化,氯化物的浓度已大大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4]。河南省是制盐、制碱大省,排放的废水中氯化物浓度高,且河南省水资源匮乏,河流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地表水系更容易受到污染[15]。此外,由于各地的地表水系的环境容量及质量的不同,致使各地政府对各自区域内的环境管理要求不同。目前,氯化物处理工艺技术主要有离子交换技术、电渗析技术、蒸发技术及膜技术,各地根据其产业结构、行业性质及废水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4氯化物检测方法
目前,氯化物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常规化学分析法(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电分析方法(电位滴定法和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16],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容量法的操作简单,适用于高含量氯化物的测定,但其分析速率慢、分析成本高,且终点较难判断。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的特点,但其操作繁琐。电位滴定法不使用指示剂,能避免颜色干扰,操作快速,但重现性不好,对电位计要求高。电化学法使用范围广,不受共存离子的影响,但对电极的要求高。原子吸收光谱法不受共存离子的干扰,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要求满足氯化物先生成沉淀,另一方面样品溶液中还需有微量浓度的银离子供原子吸收检测。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及检出限,因此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应根据实际水样的性质合理选择。现有氯化物排放标准中,采用的氯化物检测方法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现有氯化物排放标准中采用的氯化物检测方法主要有硝酸银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及离子色谱法。硝酸银滴定法适用于不小于5mg/L氯化物的检测;硝酸汞滴定法适用于2.5~500mg/L氯化物的检测;离子色谱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准确性,但不适合氯化物浓度高的大批量水样的检测。滴定法能测定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但是测量的误差较离子色谱法高,易受其他离子干扰。
参考文献:
[1]冉丹,李燕群,张丹,等.论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现状及特点[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2):38~42.
[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3.
[3]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2-2011[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1.
[4]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5-2006[S].北京:环境保护部,2006.
[5]张燕,毕亚凡,梅明,等.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Ⅲ)-酸解工业选择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5):16~17,73.
[6]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S].北京:h境保护部,2008.
[7]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3.
[8]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13[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3.
[9]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190-93[S].北京:环境保护部,1993.
[10]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氯化物排放标准:DB13/831-2006[S].北京:环境保护部,2006.
[11]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盐业、碱业氯化物排放标准:DB41/276-2011[S].北京:环境保护部,2011.
[1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监总局.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DB42/168-1999[S].北京:环境保护部,1999.
[13]卢桂军,陈振飞.河北省氯化物排放标准制定研究[J].生态与环境,2010(5):130,275.
[14]吴丹,肖锐敏,李薇,等.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制定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2):6~8.
城镇污水检测方法范文4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取自上海浦东新区、嘉定区、宝山区、南汇区、金山区以及长宁区6个区的8个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水污泥(分别用S1、S2、S3、S4、S5、S6、S7、S8表示)。其中S1、S8接收的污水中大部分是生活污水,S2、S4和S5接纳的废水中工业废水占70%以上,其他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比例相当。污泥的保存及使用参照ISO5667-15:2009进行。
1•2试验方法
1•2•1污水污泥常规指标及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根据我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221—200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测定污泥湿样的含水率、总磷(TP)、VSS/SS以及6种重金属(Cu、Cd、Pb、Zn、As、Hg)。污泥中酸挥发性硫(AVS)采用Hsieh等[11]的“冷扩散法”测定,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采用颗粒有机碳分析仪,总氮(TN)的测定采用元素分析仪。根据Tessier等[12]提出的连续提取法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增加水溶态重金属的分析,其他条件见表1。
1•2•2污水污泥的浸出方法分别采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57—2010水平振荡法、荷兰NEN7341:1994[13]、美国TCLP法和欧盟EN12457-3:2002法对污泥湿样进行浸出试验。浸出液选用0•8μm的玻璃纤维滤膜替代0•45μm的混合纤维膜进行过滤。4种浸出方法的具体操作条件见表2。1•2•3浸出液检测浸出液中的Cu、Cd、Pb、Zn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As和Hg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14]。DOC的测定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在TOC分析仪上进行[14],硝酸根离子(NO-3)和磷酸根离子(PO3-4)的测定采用离子色谱法。
2结果与讨论
2•1污水污泥的常规指标
污泥湿样的含水率、TOC、TN、TP、AVS以及VSS/SS等常规指标见表3。由表3可知:污泥湿样的含水率为68•5%~81•7%;TN和T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80%~6•84%和0•052%~0•19%,与李艳霞等[15]报道的我国城市污泥中TN和TP的质量分数基本相符,但TN的质量分数偏高,可能与上海市对污水处理厂严格的脱氮要求有关[16-17];TOC质量分数为12•2%~21•8%,其中,S2的TOC质量分数最高,增加了重金属与有机物结合的可能性[18];表征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物总量的VSS/SS为47%~72%,该值的高低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工艺直接相关;AVS是指污泥中通过冷酸处理可挥发和释放出H2S的硫化物[19],污泥样品的AVS质量比为30•2~3760mg/kg,与武倩倩等[20]研究的湖泊或近岸污染沉积物中AVS的平均值相比,污泥中AVS的质量比非常高,这与污水中大量含硫物质的输入及在处理工艺中的沉降有关。AVS控制着许多二价金属离子在污泥和间隙水两相间的分配[21],在污泥倾海处理过程中,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会促进重金属硫化物的氧化,进而加速重金属从污泥中的释放[22],并最终导致海洋环境受到污染。
2•2污泥湿样中重金属总量及存在形态
2•2•1重金属总量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总量测定结果见表4。Zn和Cu在所有污泥样品中的质量比都比较高,之后依次是Pb、As、Cd和Hg,这与来自浙江省12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重金属总量的范围基本一致[23]。通过比较所有污泥样品中重金属的总量发现,S2、S5和S4样点中重金属总量较其他5个样品高,可能与这3个污水处理厂位于以钢铁和汽车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区而使得进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关。之后是S6、S3和S7,这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约有一半是工业废水,如染料、造纸和化工废水。S1和S8的进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因此样品中所含重金属总量最低。通过将污泥样品中重金属总量与CJ/T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污染物质量比限值进行比较可知,除S2和S5由于Cu和Zn超过B级总量质量比限值而不能进行农用以外,其余6个污泥湿样均符合B级污泥的要求,但要作为可能进入食物链的粮食、蔬菜等A级农用,必须进行处理。另由表4可知,所有污泥样品中Pb的污染最轻,造成除S2和S5外污泥不能作为A级污泥农用的主要原因是Cd污染比较严重。这与张增强等[24]调查发现常年施用污泥会造成蔬菜(大白菜、菠菜)中Cd严重超标、污泥中Cd污染较严重的结果基本一致。
2•2•2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重金属的生物活性、迁移性及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的形态[25]。水溶态、可交换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是相对不太稳定的形态,而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是较稳定的形态,残渣态是非常稳定的形态[25]。由图1可知:8个污泥样品中Cd的水溶态、可交换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质量分数在70%以上,且Cd是毒性最强的元素之一[26],因此,污泥中的Cd最易释放到水相中,对水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Zn的不稳定形态所占比例在20%~50%,在环境因子适宜的条件下,有相当部分的Zn迁移至水相;而Cu在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中的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残渣态,两者所占比例达90%以上,即Cu主要以稳定形态存在,迁移性较低;Pb、Hg、As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中,其中Hg的残渣态比例几乎全在90%以上,Pb的4种不稳定形态所占比例在20%~40%,As的不稳定形态比例在20%以下,这3种重金属在环境中几乎不会发生较大的迁移。同时,6种重金属在所有污泥中的存在形态不存在显著差异,仅S7和S8的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的As明显比其余6个样品高,这可能与S7和S8本身的AVS质量比最高有关。
2•34种方法浸出液的分析与评价
2•3•1重金属的浸出水平振荡法、NEN7341:1994法、TCLP法和EN12457-3:2002法4种浸出方法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浸出量见图2。由图2可知,Zn在6种重金属中浸出量最高(最大浸出量为2677•53mg/kg),其次是Cu和Pb,As、Hg和Cd的浸出量较低(其中Cd在除NEN7341:1994实际之外的所有方法中都没有浸出)。Zn的浸出量最高可能与其在污水污泥中总量本来就较高有关,且其不稳定形态比例高达20%~50%。虽然Cu在污泥中的总量与Zn具有相近的数量级,但由于Cu主要是以相对稳定的形态存在,其浸出量较Zn低很多。根据总量测定及形态分析的结果,Pb、As、Hg的总量和迁移性顺序均为Pb、As、Hg,这与图2中3种重金属的浸出量顺序是一致的。虽然Cd主要以不稳定形态存在,但其浸出量最多达0•49mg/kg。这与污泥本身Cd总量较低有关;还可能与Cd在固液相间的迁移转化有关[27],因为浸出液中的Cd可能由于吸附作用而被污泥固体重新吸附和截留。通过分析4种方法的浸出结果可知,NEN7341:1994法对重金属的浸出量最多,USEPA的TCLP法和欧盟EN12457-3:2002法大致相当,TCLP法对重金属的浸出量略多,而我国现行的水平振荡法对重金属的浸出量最少。这除了与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总量及其存在形态有关外,也与不同方法的浸出特点有关。有研究表明,液固比小,体系处于过饱和状态,浸出组分含量较高,浸出量低;液固比高,体系可能处于不饱和状态,组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组分的浸出量增加[9]。采用NEN7341:1994实际浸出试验浸出的Zn、Cu、Cd量最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此试验是多级浸出,除了可以在5次较高的液固比20∶1下浸出更多的Zn和Cu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污泥的吸附性浸出少量的Cd;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浸提剂呈酸性,初始较低的pH值有利于Zn和Cu的释放[28],而稳定的pH值条件(NEN7341:1994潜在浸出试验中浸提剂的pH值稳定在4)对迁移性非常低的Pb、As、Hg的影响较大。水平振荡法由于以超纯水为浸提剂以及采用较低的液固比、过长的静置时间[9]、相对温和的振荡方式[9],浸出的Cu、Zn、Pb、As和Hg量最少。将上述浸出液中重金属的浸出量与GB5085•3—2007中危害成分质量比限值进行比较,所有样品浸出液中重金属均未超过规定的限值。根据ECCouncildecisionof19December2002[29]中规定的限值,除S5在NEN7341:1994实际浸出试验得到的Zn浸出量超过限值以外,其余样品浸出液中重金属也均未超过限值。但上述判断仅是在基于对浸出液单一成分进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并未考虑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的叠加效应。如果能以水生生物或底栖生物作为受试对象对浸出液的毒性进行进一步评价可能更为科学。
2•3•2其他污染物的浸出溶解性有机碳(DOC)是一项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水质指标。污水污泥中浸出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并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30]。污水污泥中DOC和营养元素氮磷的浸出结果见图3。DOC的浸出量为185•1~66397•3mg/kg,其中EN12457-3:2002法和NEN7341:1994法浸出的DOC量相对较多。与ECCouncildecisionof19December2002中的限值相比,所有污泥样品的DOC浸出量均超过限值,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这可能与污水污泥样品中TOC质量比本来就较高有关。但我国并未对浸出液中DOC的质量比限值作出规定。另外,由图3可知,污水污泥浸出过程中也会有相当部分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浸出。NO-3的浸出量最多可达33532•7mg/kg,且以NEN7341:1994法浸出的NO-3较多;PO3-4的浸出量以EN12457-3:2002法最多,高达4020•6mg/kg。虽然我国GB5085•3—2007和ECCouncildecision均未对浸出液中氮、磷营养元素的质量比限值作出规定,但是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旦通过浸出进入水体会使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鱼类的生存空间[30]。我国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和范围已呈逐年加重和扩大的趋势,氮、磷含量整体上已超过我国海水二类水质标准,导致赤潮频发[31-32]。因此,污水污泥在倾海时应对其浸出液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严格控制,否则会进一步加重海洋的富营养化。
3结论
城镇污水检测方法范文5
【关键词】埋地压力管道;检测方法;腐蚀失效;原因分析
1.引言
油气工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支撑行业。油田发展恰似一个有机的整体,油、气、水三相介质好比机体的血液,而埋地压力管道好似机体的血管。经过40多年勘探开发,胜利油田已进入“三高”和中后期开发阶段,严峻的勘探开发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工作,保护好每一条“血管”,确保原油安全输送。
胜利油田现有各类埋地压力管线2万余条,总长1.4万余km。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础资料缺乏,埋地压力管道被压占、防腐层破损、管体腐蚀、穿孔等各种问题,引起了油田上下的高度关注。近些年,胜利油田开展埋地压力管道专项治理工作,补充完善埋地压力管道基础性资料,确保了埋地压力管道法制化管理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
2.油田管道检验情况
技术检测中心作为石油石化行业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技术检测机构,承担油田埋地压力管道腐蚀检测评价工作。依据国务院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列》、国质检锅[2003]213号《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国质检锅[2003]108号《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石油天然气领域相关行业标准、Q/SH1020 1740—2006《油田埋地管道腐蚀与防护状况检测检验技术规程》等法规、标准要求,利用PCM方法,视综合参数异常评价法(FER)及TEM等多种评价法,开展埋地压力管道非开挖管道腐蚀状况地面检测与评价。累计检测评价各类埋地压力管线1550条,总长度4千余公里。累计检出埋地压力管道防腐层严重破损点12000余处,查出盗油点或盗油后修补点2000余处;避免了盲目更换埋地压力管道资金投入上亿元。
3.检验发现问题分析
3.1 管线老化、腐蚀原因分析
1)管道基础资料管理混乱,原始资料严重缺乏。许多单位部分数据与现场测试不符,如管道规格、管道材质等,失去了对检验结果分析时的参考价值。
2)外防腐层选择不当,与其服役环境不匹配,造成防腐层老化、破损速度大大高于设计值,沥青类防腐层易吸水,导致充水剥离,不适宜胜利油田桩西、孤东等地下水位常年较高的区块;沥青、防腐胶带类的防腐层不耐植物根系,不适宜芦苇、杂草等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块;黄夹克类的外防腐层不但不具有自我修复功能,而且具有破损传递的效果,不适宜易遭人为破坏的输油、输气管线。
3)混输埋地压力管线输送介质腐蚀性强。单井采出液中含砂量高,直接汇入外输干线,引起埋地压力管线底部的冲刷腐蚀;埋地压力管线内防腐层缺陷处形成大阴极、小阳极的腐蚀电池,加速腐蚀穿孔;管线更换时,两种不同材质的管线焊接引起的电偶腐蚀[1]。其中污水管线、注水管线发生内腐蚀的比例较高。
4)管道覆土过浅,致使管道不仅易遭人为破坏,而且也容易产生自然老化。发生腐蚀的管段,绝大多数埋深较浅,防腐层易受气候和环境状态变化的影响。在雨季,许多管道甚至会浸泡在水中。
5)管道人为破坏、占压现象严重。由于地方工农业的建设,管道覆土经常被肆意取走,管体暴露于外界,加快了管道防腐层失效速度,取土过程普遍采用挖掘机等大型工具野蛮施工,防腐层直接被破坏甚至划伤管体。输油、输气管线因盗油、盗气打孔卡,导致卡子附近管线外防腐层破损严重,防护效果完全丧失。部分管道铺设环境人文活动频繁,外加城镇建设的不断扩张,许多管道被建筑物非法占压,这不仅加重了管道的载荷,降低管道的安全性,也给建筑物的使用者带来很大的生命危险。
6)施工缺陷现象较多。如部分管线接头、弯头、三通以及变径处的外防腐层缺陷;管线铺设时第一层复土中大的硬质颗粒的划伤、破坏,导致防腐层失去了防护作用;管线铺设时与另一条管线搭接,搭接处两条管线相互挤压,导致外防腐层破损,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管体形变;部分管线埋深较浅,外防腐层长期暴露在地表附近,受紫外线长期照射,外防腐层极易老化、龟裂,加之冬夏冷热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导致管线外防腐层破损严重。
7)管道维修不规范。随着管道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管道穿孔时有发生,然而管道的维修却十分不规范,许多维修仅仅是作简单的堵漏,并不做防腐处理,管道运行后,维修处仍然是管道的薄弱环节;管道局部更换时采用不同材质的管材,不同的管材会形成有阴阳极的电化学反应,加快了管体的腐蚀。
8)管道防腐层损坏严重。胜利油田管线大多投产年限较长,管道外防腐层综合评定等级低,部分防腐层已逐渐出现鼓包、发黄、脆化等现象,防腐层失效处管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
9)管体的均匀腐蚀相对较轻,局部腐蚀严重,穿孔现象时常发生,主要为管道外防腐层失效处。
总之,人为破坏与施工缺陷是埋地管道防腐层破损、管体腐蚀、安全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管体腐蚀程度正日趋加速,管道穿孔抢修的次数也而越来越多。
3.2 特殊腐蚀规律与现象总结分析
1)不同年代铺设的管道,其使用寿命方面不遵循一般规律,如1990年以前铺设的管道,需要维修或更换的管段比例明显小于1990—2000年铺设的管道(详见下表)。
2)不同输送介质类型的管道需要维修更换管道比例具有明显差异,如混输管道及天然气管道需维修与更换的比例远高于长输管道,要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管道运行成本,就要从减缓、控制混输和天然气管道的腐蚀入手。
3)黄夹克外防腐层的管道更换比例约为沥青外防腐层管道的3倍,应尽量不用或少用黄夹克类的外防腐层。
4)大部分被检管道无阴极保护系统或已经失效。
4.对油田加强管道检验及管理的建议措施
1)建议进一步健全油田压力管道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强压力管道技术数据统计分析,为压力管道科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建议严把管道的施工质量关,确保管道铺设过程中外防腐层不受破坏;在管道铺设完成后,应对其实施基线检测,确保管道无施工缺陷。
3)新铺设管道应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避免在水位较高或有生根植被的地区使用沥青、防腐胶带类的防腐层;易受破坏的输油、输气管道不宜采用黄夹克类的外防腐层。同时根据油田的现状,建议使用具有一定自我修复功能的防腐层,如PE类防腐层。
4)新铺设管道应预埋标志桩、测试桩,长输管道应加装阴极保护装置,以便于管道的维护管理和检测。
参考文献
城镇污水检测方法范文6
关键词:绿色 建筑设计 浅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的特点
1.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在设计、施工、使用中尊重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选材上优先选用环保材料,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在废物排放上尽量无害,并合理再生利用。
1.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考虑到建筑周边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将绿色和智能合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绿色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其基本体系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远程检测控制,并优化系统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及对环境的污染。
2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2.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场地选址:2)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原有规划建设条件要求容积率2.5的基础上升为3.0:同时将建筑覆盏率从规划要求的25.71%下降为18.4%:3)合理组织场地交通:室外场地的交通组织中,应对各种流线的通行需要,按照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交通体系。场地人行出入口的设置位置与最近的公交站点的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4)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2.2.节能设计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往往较重视一次性投入,而忽视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持续消费。但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已经普遍推广,目前深圳实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这就要求设计院必须按照相关要求、采取相应节能措施进行设计,以达到节能标准要求。
1)围护结构。建筑物的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高于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建筑立面设计中不采用玻璃幕墙,在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实墙面积、减少透明窗体面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量,以获得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构件,人为控制太阳辐射得热量,降低全年建筑物能耗。2)屋面、外墙防水保温工程的生产、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产品生产、施工,从而避免质量问题。否则就会造成系列问题:比如,屋面漏水、外墙保温材料空鼓甚至剥落:外墙保温接缝处理处出现热桥:外窗气密性不符合设计要求等。3)外窗。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框和低辐射中空玻璃,东、南、西三个朝向结合可调节外遮阳构件。空气渗透性能等级不低于国标《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规定的3级。
2.3节材与材料利用
建筑设计阶段决定了几乎所有材料的选型,所选材料的适应性、耐久性,生产使用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负荷,是否属于可重复利用、可回收使用或者可再生的建筑材料等问题均在设计阶段确定。1)废弃混凝土再利用。废弃混凝土产生于建筑物拆毁和维修过程中,经破碎后可作为天然粗骨料的代用材料制作混凝土,也可作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等,若进一步粉碎后可作为细骨科,用于拌制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2)废弃沥青混凝土再利用。废弃沥青混凝土可作为铺筑新沥青混凝士先对路面的建筑材料加以回收利用,回收方法主要有冷溶回收和热熔回收。
2.4节地设计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有关文件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要全面规划,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建设和乡(镇)村建设用地,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用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是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节约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城市中节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居住区,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在城镇、乡村建设中,提倡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多利用零散地、坡地建房,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保护自然环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互生共融,增加绿化面积;开发利用节地建筑材料。
2.5室内环境
建筑室内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熟湿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几个部分。比如声环境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动静分区、吸声材料及低噪声设备的使用,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热环境设计主要应控制温湿度调控和建筑的内表面温度,合理设计气流组织方式,条件适宜时可采用辐射吊顶、辐射地板、或地板送风的空调方式:充分考虑朝向差别,对大进深、大空间建筑进行空调内、外区的划分,在不同区域内,分别配置空调系统。
室内光环境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使用者的视野、功能房间自然采光效率及照明器具的节能设计。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办公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室内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
2.6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所占比例或基于现状建筑CO,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来定义太阳能建筑,是符合当今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2.7水资源的利用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不断完善,建筑师也可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即基于对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考虑,如何将城市景观环境建筑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建筑形态与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可持续性或生态在这里并不只是时髦的词语和概念,它们在建筑上的实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与资金支持上的;是严谨科学与建筑师创造力相结合的产物;走向真正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建筑的实践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
3结语
绿色建筑是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基础。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能源,从建筑现场设计、建筑布局设计、建筑配套设施设计三方面都达到绿色设计。使建筑既舒适、健康、高效,以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