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食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范文1

食品的来源广泛,涉及环节众多,所以其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食品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就主体而言,食品安全问题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等关系最大。

一、食品安全简述

我国《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实,食品安全还有“质”和“量”的区分,对于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而言,食品供应量不足,温饱问题困难,是食品安全中量的本质;在供应量无问题后,由于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损害,规模较大,造成公共问题,这是食品安全中质的本质;在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食物的获取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注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是食品安全中发展的本质。

二、食品安全问题浅析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履行

食品企业应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维护公共安全。然而企业不是社会公益机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求利、个人求财,无可厚非。正如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也是生存之道。但是当食品安全与利润产生矛盾时,企业往往会选择后者,而忽略前者。纵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因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无一不是追逐利益的后果,无一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无一不存在道德的丧失。

(二)消费者购买观念的不正确

消费者是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消费行为对食品安全也有一定的责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欲望在不断增长。食品的外观最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产。有的企业为了迎奉消费者的需求,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去生产,形成不良竞争,乃至恶性竞争,损害其他企业合法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如有人喜欢红心鸭蛋,苏丹红就应运而生;有人喜欢瘦肉多的猪肉,盐酸克伦特罗横空问世等。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忽略食品的安全和原生态,一味的追求美观和口味,这就让不法企业有了肆意发挥的空间。

(三)国家法制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中国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各项强化措施未上升到法律体系建设层面,缺乏操作性,无法形成长久的有效机制。

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国家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依法分别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这也再次确认了“分段监管”体系的继续实施。一方面,级别高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虽组建完成,参与“分段监管”的各部门之间的平行关系,使得食品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与链接;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文件尚未出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未完成,基层政府的卫生监督、药监、质检等有关机构如何分工合作、执法监督,还有不明确之处。

三、食品安全问题应对举措

(一)加强企业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企业是产品生产及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企业要本着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质量和安全摆在企业现实及未来发展战略第一位。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贯穿食品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从经济责任到法律责任再到伦理责任,都离不开质量管理及食品安全。

质量的保证离不开企业领导和实施员工。企业领导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决定了质量管理的效果。加大对企业家质量管理、责任、诚信等培训和监管力度,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及其实施,提高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时,质量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所有员工。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的成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要对员工履行相关的伦理责任,做到没有就业歧视、保护员工隐私、保障工作安全、定期对员工培训,从而保护了员工的权益,提供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引导消费者安全健康消费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必要的认识,在以“低价位”为导向的消费观念的驱使下,忽略了食品的安全性,导致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教育和社会各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第一,普及全民性的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用自己正确的消费方式引导企业合法生产。另一方面要强化消费者责任和维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权,使假冒伪劣企业无处藏身。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

鉴于发达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验,我国应加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领域的工作力度,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为制定和实施标准、检验检测等活动奠定法律依据。重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监控食品安全卫生,对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次监控,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为使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垂直监管体系,强化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初加工、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整合质检、卫生、工商、食药、商业等部门职能,形成一个负责预包装食品加工、制造、流通全过程以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综合性部门。强化食物质量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要逐步实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资源共享、检测结果互认制度等,畅通食品安全信息,降低管理成本。

食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1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透明度的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的被曝光。农、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安全。

食品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分析国内外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更好的服务我国食品行业。

一、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HACCP、GMP、ISO9000、ISO22000和 QC/SQS等应用于食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体系或标准。主要从食品安全控制和食品品质控制两大方面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管控,其中GMP、SSOP着重于食品卫生危害控制,HACCP着重于食品安全显著性危害控制,而QC/SQS则关注于被消费者认知的关键食品品质特征控制。这些体系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应用。

(一)HACCP体系

HACCP是一种用来确保食品安全的现代科学体系,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危害的体系方法[1]。因此,HACCP体系出现后很快成为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首选。HACCP的七项基本原则: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识别、确定关键限值、建立监控体系、建立校正措施、建立有效的档案体系、建立验证体系,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认可HACCP为安全食品生产、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90年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了《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使HACCP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欧盟的93/43EEC和94/356/EC指令也明确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基于HACCP原理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积极推广使用HACCP体系[2-3]。与此同时,HACCP通用软件与HACCP员工培训软件、HACCP计划制定软件、HACCP生产过程控制软件、HACCP全程追溯软件、HACCP记录软件、HACCP审核软件等专用软件的研发也应运而生,通过信息化推动HACCP的实施[4]。

我国卫生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HACCP体系进行了必要的宣传和培训,中国的罐头食品行业已参照美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但大部分都没有将HACCP的管理理念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体系。从1991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对食品行业应用HACCP体系进行了研究,在引进的基础上,制定了冻猪肉、蜂蜜、冻对虾等出口食品的HACCP模式[5]。

食品各主管食品企业的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倡导食品企业建立HACCP体系:(1)国家认监委根据相关规定明确了6大类出口食品必须强制建立HACCP体系;(2)国家质检局鼓励企业建立相应的HACCP体系,在QS审查过程中,对已建立HACCP体系的企业予以制度性放宽;(3)农业部要求在农业生产示范园内积极推行HACCP体系[6]。

总体来说,我国对HACCP的应用并不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普及,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大多数尚未建立。大企业和出口型企业因为国际贸易的需要是目前我国通过HACCP认证的主体[7]。

(二)ISO9000和ISO22000体系标准

20世纪80年代,美、英等均实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并制定了不同的国家标准,但由于要求的程度不同,不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国际社会普遍要求建立世界统一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于是ISO 9000和ISO22000应运而生。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了ISO9000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它的特点是规范化、程序化,强调企业的内部管理,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人,并有严格的文字记录[8]。

ISO9000认证在大多数国家得到认可和推广,但获得该证书的企业并不能避免质量事故发生。因此,美国FDA认为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并不能代替HACCP 计划,欧盟也要求把水产品运往欧盟的加工商必须实施HACCP。鉴于形成统一的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支撑HACCP体系认证的需要,ISO于2005年颁布了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文本构架与ISO9001:2000标准一致,而且覆盖了CAC关于HACCP体系的全部要求,并更关注对体系有效性的验证,以保证体系不断改进。

ISO22000的出台提供了一个关于HACCP观念的国际交流平台,并进一步确定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适合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共性要求。自该标准颁布以来,其在全球的国际化影响力和反响是巨大的,据统计,全世界已有60个国家的700个组织建立了ISO22000[9]。

对ISO9000系列标准,我国一直及时追踪并等效采用,形成了我国的GB/T 19000族标准。同时,ISO22000在我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截止2012年5月30日,我国目前已认可了29家机构可进行ISO22000认证,总共有5186家食品企业通过了认证,占我国近20万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总数的约4%。

(三)GMP

GMP即良好操作规范,是美国首创的一种保障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10]。GMP源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需要,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次较大的药物灾难之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以成品抽样分析检验结果为依据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不能保证药品安全并符合质量要求。美国编写了第一部药品GMP,并与1963年在美国国会得到通过,第一次以法令的形式予以颁布。1969年美国FDA又将GMP的理念引进到食品的生产法规中,制定了《食品制造、加工包装及贮存的良好工艺规范》,即现行的GMP。

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某类食品企业的GMP,作为强制性法律条文或指导性卫生规范。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1988年起先后颁布了罐头厂、白酒厂、乳品厂和肉类加工厂等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共15类,并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列于技术法规中,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借以促进食品企业卫生状况的改善。在中国食品企业的整体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后,1998年我国制定出《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4―1998)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首次全面体现GMP的完整内容。

(四)QC/SQS

感官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历史由来已久,但以感官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1900年后才基本成形。直到产品感官质量控制体系(SQS)被纳入到企业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之中,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感官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QC/SQS),强化以为市场导向的,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偏爱为终极目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如今多元统计方法、控制图例展示法与信息化技术的采用推动着QC/SQS在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企业中的应用。

在我国,虽然不少食品企业也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规范,但其重点一般集中在理化分析和产品安全控制之上,感官分析虽然也用在质控和新产品开发环节,但尚未融入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与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阶段有关。只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才会去注重品牌建设,有意识地去建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偏爱为市场导向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仅仅是通过控制生产出合格产品,而更重要的是生产出消费者接受和满意的产品。

因此,在我国产业快速发展和逐渐壮大的今天,通过研究建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偏爱为市场导向的食品感官质量控制体系,对引导行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是产业科技创新和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品牌知名企业往往代表着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引领和实践着技术进步。这些企业不仅对应ISO 9000和ISO 22000等国际标准基于通用准则并针对食品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的运营建立其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注重应用GMP、HACCP和风险评估与预警。另一方面,强调质量管理从产品研发阶段就开始,强调品质的控制,并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努力方向。此外,信息化技术在这些大型企业广泛应用,来保证数据共享和体系的有效实施。总体来看,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呈现出以下三大方面的发展趋势:

(1)质控体系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专门化,推动了体系的有效应用;

(2)质量观念变革,面向市场保证品牌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市场接受性的质控体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3)体系、制度、法规、标准更加配套完善,系统性解决方案从不同层面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三、对策措施与建议

我国食品企业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操作简单,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对普及质量认证较为困难。出口企业为了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理解质量体系和工作的关系。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企业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对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认证,同时,随着技术进步,新的有害物质的出现,食源性疾病的增加,使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建立可靠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1)分层次全面推进企业的HACCP或ISO22000认证。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制定通用和专业食品GMP,建立适宜的SSOP,并将HACCP、GMP和SSOP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2) 建立和完善多级互联互通的可追溯网络,开发推广普及多样性食品可追溯终端[11]。选择重点产业链开展示范性研究与推广,对率先实现全过程追踪,产品质量可追溯的企业配套市场准入与激励措施,从而引导企业和行业建立覆盖面全、链条完整的追溯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食品标准相关研究,完善我国国家标准,鼓励国际标准突破,更好 地将标准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凸显和保护我国食品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强特色食品质量评价与特色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推动我国特色食品产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牛智有, 韩鲁佳. 食品安全管理质量体系(HACCP)及其应用发展现状[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4, (4).

[2] Bertrand Gagnon, Vance McEachern, Shelley Bray.The role of Canadian government agency in assessing HACCP. Food Control, 2000, (11):359-364.

[3] Richard Souness. HACCP in Australian food control.Food Control, 2000, (11):353-357.

[4] 钱和, 汪何雅, 钱长华.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其HACCP工程[J]. 江苏食品与发酵, 2004,(2).

[5] 马微, 付丽, 刘世福等.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12.

[6] 单之纬, 佟建明. HACCP应用现状及前景[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 5(1).

[7] 陈丽华, 李光宇, 王世琨. 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5(1).

[8] 徐为民, 荣远德, 昌胜等.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与认证体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4.

[9] 钱富珍. ISO22000-全程食品供应链安全的护身符[J]. 中国标准, 2007,(12).

食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范文3

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严格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和检测,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查处和打击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严格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研制管理。(各有关部门按分工分别负责)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开展蔬菜、果品、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中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检测。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鲜乳收购站(点)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坚决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站(点)。加大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加强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强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兽药GMP(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打击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检测。(农牧局牵头,粮食、林业旅游部门配合)

(三)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整顿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的食品行业,建立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质监局负责)

(四)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顿。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工商局负责)

(五)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行为,提高餐饮服务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验工作计划,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点、小食摊点为重点,加大对熟食、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其采购的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卫生局负责)

(六)加强畜禽屠宰整顿。严把市场准入关,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厂(场)、点的日常监管,查处违法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猪(牛、羊)、出厂未经品质检验或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猪(牛、羊)肉产品等行为。强化活禽和生猪(牛、羊)产地的屠宰检疫,查处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的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打击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进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加大生猪屠宰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相关应急处置机制。(商务局牵头,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七)加强保健食品整顿。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查处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的行为。(卫生局牵头,食药监局、工商局配合)

二、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进程

年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年,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进程。要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制约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坚持治理整顿与机制建设相结合、依法监管与诚信自律相结合、风险防控与严格执法相结合,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通力协作、企业严格自律的全县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制定长效机制各项制度,重点抓好全程监管、风险预警、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六大机制,促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建立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重点建立健全政府统一负责、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统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组织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强化综合协调权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堵塞监管漏洞,增强综合部门合力。(各乡(镇)负责)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组织制定并实施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建立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乡镇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体系,系统收集全县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其他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检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及时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较高风险的食品及时预警;各有关部门要加大食品特别是乳品等高风险食品检验检测频次,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根据食品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情况,确定我县重点风险监测品种、检测项目,做好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工作。(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机制。按照《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要求,帮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员工培训、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生产过程控制、问题产品召回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内部生产经营档案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并在食品行业推广。督促行业协会组织对食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安全岗位专职人员。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有关部门按分工分别负责)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明确食品安全监督员的聘任条件、工作职责、考核评议方式和工作报酬标准,提高监督员素质,增强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现有群众举报投诉网络的作用,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县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焦点问题进行追踪,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进行曝光,引导人们科学消费、安全消费。(各乡(镇)负责)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国家、省、市部署,对现有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落实政府“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要求,健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按照新的职责划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有关监管部门要指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落实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坚持有权必有责、失职必问责,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形成全程监管、全程负责的责任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

三、有关要求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责任。县政府要对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县的食品安全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分解整顿工作和长效机制建设任务,将专项整顿与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突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提高行政效能。

(二)切实加大食品安全隐患清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本系统的重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清查、梳理排队,明确风险来源、整顿措施、治理目标、时限和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并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食药监局)备案,进行限期治理。经过治理仍不能达标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到年底全县所有重点食品安全隐患要全部消除。要将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风险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作为重点。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组织行业协会对个别行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各部门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对各类食品安全隐患进行举报、投诉。要加大案件和事故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食品企业员工培训制度范文4

DZCSR30000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可操作性

DZCSR30000在中国第一次把社会责任细化为责任管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文化责任等五大类,25项、82个细项及很多指标,这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很多原则性的指南不同,这个标准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操作可行性。

另一方面,这个指标第一次全面融合标准、评价、管理体系为一体,是一次将ISO26000中国化的有益尝试。DZCSR30000把ISO26000中的一些精华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完成吸收过来,因此,它是符合中国国情并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个标准。

第三方面,这个标准突出了责任管理、品牌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做社会责任,如果不把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管理体系,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一般不能做好。对于文化建设,现在中国不少企业设有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企业文化不光是给员工培训、建图书馆,而是整个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企业的制度、精神行为等,强调文化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

2.《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作者、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清:

DZCSR30000会成为我国推动CSR标准实施的里程碑

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企业开始主动来考虑如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处于一种应付或被动实施的层面上,在这种背景之下,DZCSR30000的出台,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推进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套标准充分结合了我国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生态文明的国情来构建这一套标准体系,其中“五位一体”模式与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不谋而合。DZCSR30000从规范层面、实践层面、操作层面全方位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性。

DZCSR30000这套指标最大的亮点是指标的选取,它有量化指标也有定性指标,特别是定性指标可以逐级分解到最低一级的指标,最大限度地分解了指标的含量,为我们的绩效评估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还有,在权重的选取上,权重如果不恰当的话对企业社会责任概括的表述就是不精准的,但这套指标中评估值更贴近实际,这是值得我们赞赏的。这一指标也许会成为我国启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实施的一个里程碑。

3.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会议办公室主任郑一方:

CSR工作要多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去年浙江省经信委下发了三个文件,一个是关于号召进一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文件;第二个是印发了《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指南》;第三个是《浙江省工业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的责任指南》,它的导向作用比较大。

引入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将其贯彻到社会责任当中,这对提高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对社会责任的下一步工作,我认为应该淡化政府的作用、背景、影响,多发挥机构的作用。同时,积极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我希望鼎尊公司在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当中能够更多地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今后,我们也会给予鼎尊这类机构更多的支持。

4.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

DZCSR30000标准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

企业社会责任的这种提法,包括相应的社会或国家层面上的组织,关于制定CSR标准在中国还是比较滞后的。华立跟鼎尊很多年前就开始讨论、探讨以及合作,包括在我们企业里面开始推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那么,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首先要制定标准,因为标准可以规范企业的各种行为。因为我国没有CSR标准,所以我们以前都是参照了国际上和国外一些大公司的标准来制定规则。但是,毕竟其他国家的国情、社情和企情与我们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很多东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比方说量化标准的问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法律,包括劳动合同法,其实我们与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照搬,差距可能就非常大,所以这一直是困惑我们的一种做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政府、社会组织,都开始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像今天由鼎尊公司主导起草的DZCSR30000标准以后,我认为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在企业推行社会责任是有很大帮助的。它不仅很大程度上进行了量化,而不是定性的界定,而且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并且是在大量的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包括像华立、海正等公司履行了多年以后慢慢总结完善起来的,这样能进一步贴近实际。

5.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对外事务与公共政策总经理、博士蒋仁才:

DZCSR30000是一套特别全面、综合的标准体系

对DZCSR30000这一标准体系,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我通观了一遍,我想到的、要做的基本上都有了。

戴姆勒公司最早做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做点募捐,比如在文化、教育、音乐、体育方面的捐赠项目,我们当时有三个报告,一个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一个是环境保护报告,第三个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来,我们觉得把经济跟环境、社会分离开来并不可取,因此我们把这三个报告合成一个报告,理念也相应改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在叫戴姆勒发展报告,现在除了总部一个报告外,在中国每年也一个可持续发展报告。

当然,每个企业都有重点要做的地方,比如食品企业关注食品安全,汽车企业更关注交通安全、节能降排,这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里面体现的重点也不一样。

怎么才能让企业主动来做这些工作,而不是通过政策来压他做这些事情,我们企业有一个可持续发展指数,每年都会对一些大的公司进行评价,哪些企业能够列入可持续发展指数,这样每一家都希望列入指数里面,企业自然就乐意去进行针对性地实践社会责任了。

6.吉利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封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