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试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考试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考试制度

初中考试制度范文1

出台背景

2018年经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基本框架。

第一,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第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12门科目全部纳入初中学考范围,实行全科开考、随教随考;

第三,各科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

第四,确定了各科分值;

第五,确定了中招录取成绩组成。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新方案从2018年入学初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毕业会考和中考首次两考合一。现在的初二学生按计划将于本学期末参加地理、生物两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市教委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2018年已公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工作要求,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考试安排

(一)考试科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二)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2门科目采用笔试方式,其中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外语考试采用笔试、听力和口语考试的方式,听力和口语考试与笔试分离,笔试时长90分钟,听力和口语考试时长30分钟,学生九年级有两次听力和口语考试机会。

3.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考试,采用笔试与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门科目笔试时长均为70分钟。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4.体育与健康采用现场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要求另行公布。

5.艺术(音乐、美术)依据学生平时表现和综合测评确定成绩,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依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确定成绩。具体要求由各区教委制定。

(三)成绩呈现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1.原始成绩。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分值均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践活动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4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分值10分。

2.等级成绩。等级成绩依据原始成绩划定,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每门科目成绩达到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满分的70%(含)至满分的85%为B等,满分的60%(含)至满分的70%为C等,满分的60%以下为D等。

3.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仅以等级成绩呈现。

(四)实践活动计分方式

实践活动包括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分方式。学生须在初中三年完成10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计3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分别计入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2.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计分方式。学生七、八、九年级每学年应完成10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共30次,每次计1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四舍五入取整,分别计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3.往届生相关科目每科成绩由笔试成绩加毕业时实践活动成绩计分。在外省市就读回京参加中招的本市户籍学生(以下简称外省回京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按笔试成绩(满分70分)乘以8/7,四舍五入取整计算。

考试实施

(一)考试时间

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该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学完即考。地理、生物考试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数学、外语(笔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末。

(二)考试对象

1.本市初中在校学生均须按年级参加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在八年级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本市初中在校生,须于毕业当年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于毕业。

2.外省回京考生应按年级参加本市中招录取相关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生物考试须八年级参加。

3.往届生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

(三)报名方式

本市初中在校生在学籍所在初中报名。

往届生、外省回京考生等其他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户籍所在区教育考试中心报名。

(四)考试组织方式

1.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区评卷。

2.体育与健康现场考试由全市统一考试项目、标准及要求,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管理,各区具体实施。过程性考核由全市统一部署,各学校具体实施。

3.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由各区按照市级要求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将各科等级成绩报北京教育考试院。

成绩应用

(一)初中毕业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合格方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区教委制定补考办法,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随班就读学生由学校认定毕业成绩,原则上完成9年义务教育即可准予毕业。

2.外省市转学进入本市初中就读的学生,若已参加过省级或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须经外省市相关教育部门认定具体等级后,到区教委指定部门申请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应科目合格认定。

(二)中招录取

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将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和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和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计入。往届生和未在八年级参加本市地理、生物2门科目考试的应届生,将历史、化学2门科目成绩计入。

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B等,录取总成绩须达到570分。

初中考试制度范文2

高中入学考试和录取办法对初中教育是最具导向作用的“指挥棒”,对初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从全省面上的情况看,现行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利于初中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弊端之一:单一的文化课书面考试,影响了初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片面强记资料、观点,忽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倾向。

弊端之二:“一刀切”按考试总分划线的录取办法,不利于初中因材施教,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四有”公民,阻断了特长生的升学之路。影响所及,初中的校长、教师被分数和升学率的“锁链”束缚住了手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宁使没有特长,务求门门全优”,已成为不少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实际遵循的“教学准则”和“教子之方”。不少学校的校长、教师不敢鼓励学生在专长爱好方面昌尖,而是违心地按“一个模子”去铸造平均发展的“标准件”。

弊端之三:建立在这一招生考试制度基础上的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质量评价机制,加剧了初中校际间的升学竞争,导致初中阶段分快慢班、招择校生、节 假日补课、复习资料泛滥等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课业负提普遍较重,德育、劳动劳技教育和艺术教育长期摆不上学校工作的应有位置。

由此可见,现行高中考试制度已成为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把初中教育引向“应试教育”的轨道,致使“两全”方针落不到实处,素质教育迈不开大步,义务教育的宗旨被人为地异化。如再不改革,则整个初中教育难以摆脱“教无宁日、学无宁日”的被动处境。

值得高兴的是,我省早在“八五”期间就开始进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试点,迄今已在两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实行高中段升学指标分配与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挂钩。这一改革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的北仑区已试行了五年之久。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淡化初中校际间的升学竞争,缓解社会对义务教育造成的升学压力;有利于调动乡镇政府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初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进行音、体、美、劳等方面的特长测试。这一改革先在省编义务教育教材的首批试教区试点,一年后扩大到龙游、龙湾、萧山、庆元等四个县(市、区)。

三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素质特长测试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有效地推动了初中按教学计划开课和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中考改革的紧迫感,并果断地付诸行动,切忌坐而论道,只说不做,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要转变陈旧的考试观和质量观,明确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高中入学考试只是选拨新生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不应成为检测初中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初中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在现阶段还没有普及高中段教育的情况下,高中招生通过考试入学,不失为一种现实可行的选拨手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旨在纠正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倾向,而决不是要取消一切考试,更不主张在现阶段就取消高中入学考试。

要认真学习、积极推广试点地区的改革经验。不但要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更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请神;学习他们为下一代着想、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学习他们不尚空谈、注重实干的工作作风。

要充分友挥中考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改革高中入学考试和录取办法,不仅要有利于高中面学校选择新生,更要有利于初中教育落实“两全”方针,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同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这是中考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是最终检验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我们务必牢牢把握。

初中考试制度范文3

2019年10月21日,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在其官微了《绵阳2017级(2020届)初中毕业生中考各学科考试预安排》,其中明确:2020年绵阳市中考时间定为6月11日—12日!而最明显的内容是:2020年绵阳新中考果然如约而至,中考满分由原来的800分正式调整为900分!

2017级初中毕业生中考各学科考试预安排如下

注:详细内容见《绵阳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改革方案》)。如有变化,以正式的考试通知为准。特别提醒,外地返绵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要密切注意考试时间,以免错过考试。有关具体情况,请及时联系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

Vison老师想指出的是,自2017年11月绵阳市出台《改革方案》后,曾经提到过自2020年开始将实施新的中考方案,被为绵阳新中考的元年,现在看来,这个方案正式付诸实施了!

初中考试制度范文4

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将从2018级初一新生起施行,今年9月份入学的新初一学生将是中考改革后的第一批学生。

下面一起看看有哪些重大改革吧~

重点导读

从2018级初一新生起施行,也就是2021年中考;

中考分值提高至660分;

校额到校得到大力发展;

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考招生式整合为统一招生、校额到校、自主招生三类;

实行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2021与2018北京中考改革对比

中考总分值提高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的基础上,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另外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成绩中择优确定2门成绩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

解读:

今年入学的初一新生在参加中考时,评分会选取8门计入总分,总分由580分增至660分,取消了2018年的核算方式,由5选3变成4选2。

物理和政治成为必考科目,地理、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二选一。

9科(语数外物化史政化生)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体育、艺术、信息区组织实施;生物、地理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期末。

必须计入总分科目:

语文(100)、数学(100)、外语(40+60)、体育与健康(40)、物理(10+70)、道德与法治(10+70)

择优计入总分科目:

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择优计入总分。

总分:100X3+80X4+40=660分

校额到校得到大力发展

校额到校得到大力发展

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政策,将全市优质高中5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一般初中校,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

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其中综合素质评价至少达到B等以上。

解读:

继续完善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政策,要将全市优质高中50%以上名额分配到一般初中校。

这对于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学校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福音,因为这样学生只需要和本校的学生竞争这些名额即可,不必和那些优质校学生在全区进行比拼。

在给孩子择校的时候,可以多关注有校额到校的学校,合理规划升学路,可以避开牛娃竞争。

但是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达到B以上,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的同时也要遵守纪律,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等级成绩依据原始成绩划定,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合格才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由各区按市级有关要求组织补考,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

政策改革分析:

将会考、中考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涉及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共计12个科目,前9个科目全市统一命题,各区自己判卷。

会考以ABCD等级出现,只要每个学科不考D就过关,地理、生物考试时间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末,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3门各区自行安排,其他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初三第二学期末。

总之也就是说,两考合一考之后,所有学科都需要考试,中考选择其中几个学科计入中考成绩,会考必须要全过关才可以发毕业证。

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结果以《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试行)》的形式呈现,设A、B、C、D四个等级。

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淡化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初中考试制度范文5

12月27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即:中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将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实施中考制度改革,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

一是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二是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三是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四是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五是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

一是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

二是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开卷与闭卷、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必考与选考等不同的考试方式。

初中考试制度范文6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践;思考

在目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我们许多教师只做到了教学的灌输者,而没有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帮助者,往往事倍功半。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老师,我整理了近三次的政治模拟考试卷,通过对主观题得分情况的调查发现:我们的莘莘学子面对大量的材料是何等地“不知所措”,丰富、广泛的专业词汇就在他们的手里,但他们不知道挪用到试卷上来;一些情境问题的答案就在书本的某个角落,但他们仍“众里寻她千百度”;平时能够用自己语言说出和表达的思想,而对新的材料他们却显得“无话可说”等等;经过平时的教学观察和仔细分析发现:学生接受了许多思想品德知识,缺少的是自己的生成性知识;他们抄袭了太多的知识原理,缺少的是对课本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吸收,平时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太少,解读材料的能力太低了。为了解决学生在思品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呢?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1 努力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享受思品阅读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1.1 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自学能力。

1.2 粗读教材法。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1.3 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法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画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他们阅读课本的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思想品德教材都是由丰富的教材和原理有机的组合,让学生阅读那些枯燥的概念和原理,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阅读那些小的案例或者有启迪意义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例如:在《欢快的青春节拍》课中,我讲第二部分“成长的烦恼”时,首先请学生听《小小少年》歌曲,音乐导入体现了青春欢快的节拍,也唱出了成长的烦恼,同时点明了本节课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小少年“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他有哪些烦恼?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敢于提问。我用听音乐的情景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既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此作为教学切入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和学生主动能动性的发挥。

3 突破课本束缚,教师给与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本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并不是教学唯一的依据,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突破课本的束缚,多读课本以外的书籍,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要学透课本知识,还要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与课本有联系的具有拓展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能较好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