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消费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消费环境范文1
一、消费环境的涵义
消费环境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和消费质量的现实状况,又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否良性循环。所谓消费环境,是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制约因素。就其内涵而言,消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如大气、水、土壤、生化矿物和阳光等)、社会环境(如消费的基础设施环境、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等)和人文环境(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中面临的价值观、消费习惯和历史传统等)。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测算,当前农民消费每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因此,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二、当前农村消费环境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医疗教育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理念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观,农村消费环境有所改善,有了比较高速的增长势头,但相对于城市,农村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生产和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农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破坏严重。2014年6月4日,环保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土地状况被归纳为“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其中耕地环境质量堪忧,遭受重度污染耕地已占1.1%。一些地方在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占用耕地、城郊菜地甚至基本农田的现象。二是农村污染日益严重。由于不注重环境保护,城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都对周围农村的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农村地区存在“垃圾往水里倒,牲畜死了往水里扔”的陋习,加上生活生产污水的任意排放,企业废气废渣污染大,导致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村多数沟渠淤塞、水质恶化、畜禽粪便污染加剧了白色污染。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农村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长。当前,农村地区的道路、生活用水、通讯和用电等设施仍存在诸多问题,全国仍有将近百个乡镇不通公路,即使在一些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村庄,村内部的道路基本上是一种无人状态;大型耐用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难度大;广播通讯设施也很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仍有部分农村没有通电。
3、流通市场体系不完善,延缓了农村市场化进程
当前,大部分的消费品生产和完善的商业网点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农村的商业网点较少,流通市场体系也不完善。首先,商业网点少,购物不方便,加上农民缺乏必要的商品知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农村市场,坑农、骗农的现象经常发生,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屡禁不止,把农村当成了“消废市场”,把农民当作“消废者”,致使农民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不敢消费。其次,农村市场布局比较分散,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新型的营销方式未能很好建立起来,农民“卖难”和“买难”的问题突出。最后,农村市场的服务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
4、农民消费观念落后,整体消费水平低
农民的“量入为出、攒钱养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传统观念对其消费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导致农村整体消费水平较低。客观上来看,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天气,农产品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农民收入随之波动,所以大部分农民不敢消费。就消费观念来说,一些传统的消费观在农村仍根深蒂固,农民消费动力不足,小富即安,缺乏超限消费意识。同时受科学文化素质、商品知识等因素制约,农民在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消费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路径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农村市场建设、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积极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优化消费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要积极治理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消费环境。
首先,遏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从严把好环境准入门槛,强制淘汰关闭一批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的“五小”企业。其次,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引导群众采用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代替化学农药,使农药施用强度逐年减少;严禁向水面投放化肥或过度投放有机肥;优化设置生活垃圾存放点,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最后,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和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消费潜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政府必须坚持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宏观上调节好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改变以前在利益关系处理上重工轻农和重城轻农的做法,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上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吸取和集聚部分资金用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同时,要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领域,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其次,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
3、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
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特征和经济要求的新型购销网络体系,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对提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拓宽农村市场流通渠道,开发多种市场形式,改用现代高效的流通方式,优化农村市场的资源配置,建立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渠道,推动农村商品营销体制的创新。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的商业网点,构建现代商品市场,在农村地区推广连锁超市和专卖等一些新型流通组织,将现代流通网络伸入到农村,搞活搞好农村市场建设。其次,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村消费者需求的了解,根据农民的需要,作出预测来指导企业的生产。同时,针对农村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更多地研究农民的消费心理和特点,关注农村市场,适时调整生产战略,从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不同农村消费者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最后,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深入农村开展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
4、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消费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要农民转变消费观念,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以此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消费能力。
首先,农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应充分认识消费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积极消费并不矛盾,树立现代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行为;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最根本的就是加快农村经济体制转换,改变以往落后保守的消费理念,摒弃那种不重视生活质量的不科学的消费习惯,在收入增加、有能力支付的前提下,自觉拓宽消费领域,积极地进行发展型消费,提升消费档次。其次,应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促进农村居民进行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提倡科学、进步、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培养其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
四、结语
当前,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居民储蓄率比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如何让消费需求撑起经济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农村消费是国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方法。因此,要积极改善新形势下的农村消费环境,全面提升农民消费能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湖:优化我国农村消费环境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06(10).
农村消费环境范文2
1、推动消费维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需求
3、优化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4、“315”不能天天喊口号
5、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6、好消费指导工作,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
7、净化农村消费市场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9、天天“3·15”不只是一句口号
10、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1、积极关注民生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12、构建和谐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3、优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需求
14、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
15、全面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6、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不能只在315
17、改善消费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8、敢于善于维权 坚决打击不法经营行为
19、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20、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1、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22、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3、维护农村消费者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4、宣传贯彻好《消费与责任》年主题
25、优化消费环境,服务经济发展
26、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27、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8、学习消费知识 科学合理文明消费
29、以推行信誉卡的使用为切入点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30、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31、企业是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
32、贯彻十七大精神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33、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34、有效化解消费纠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农村消费环境范文3
[关键词]辽宁省农民家庭消费
一、辽宁省农民家庭消费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民家庭消费观念较为落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上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农民家庭一方面平日里不舍得花钱,另一方面却在人情往来上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同时,农村残存着一定程度的迷信行为也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进一步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张。
其次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农村消费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假冒伪劣产品使得农民在消费时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另外,农村市场体制建设滞后,延缓了农村市场化的进程。
最后,农民家庭不确定因素较多,储蓄意识过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天”。生活的不稳定压抑了他们消费的欲望,转而将钱储蓄起来。同时没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工面临着工作难求,生活不稳定的负面因素,这更加剧了他们的储蓄意识。
除此之外,农民家庭“储蓄-消费-储蓄”的消费模式,使得农民家庭常常为了一些不确定的支出提前做好储蓄的准备。
二、影响辽宁省农民家庭消费的因素分析
从辽宁省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上分析,我们可总结出以下影响辽宁省农民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消费体制因素和产品因素等。
收入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尽管从1999年到2009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63.6%,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率特别低。农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很少,购买力差,消费能力弱。这些都限制了农民家庭的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民家庭消费,提高农民家庭生活水平的前提。
心理因素: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消费心里特征的差异形成了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和消费需求的层次性。心里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农民家庭的消费观念。首先在实际生活中,天灾人祸、伤病、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给本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上的压力,强化了农民家庭消费的谨慎心理,从而预防性的储蓄就会相应提高,减少了当期的消费,也正因此而阻滞了农民家庭的消费。其次,农民家庭的消费行为过于保守,消费观念过于陈旧。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提升,然而农民家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所以消费观念比较落后,农民们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无力承担消费信贷,从而导致他们辛苦一生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享受生活。
社会环境因素:消费者所属的社会阶层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各个阶层的收入、职业、教育等差异形成了他们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上的不同表现。较低阶层常以高收入阶层为参照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了趋同和攀比心理。农村消费环境差,信息闭塞,但内部的信息交流相当活跃,这使得农民不自觉的跟从大多数农民的行为。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会盲目的购买一些高档产品来炫耀和显示自己的财富与地位。
消费体制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需要承担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快速攀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家庭不得不增加储蓄,压抑消费欲望。虽然近几年来国家控制了高校收费的上涨幅度,但高校费用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还是在不断上升,导致农民家庭不得不为子女的教育经费进行长期的储蓄。
产品供应因素:受农民家庭的消费观念和农村消费环境的影响,农民在注重质量和耐用性的同时,更看重消费品的价格是否实惠。但由于农民消费量少且分散、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高、货品单一和质量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家庭消费的实现,束缚了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
三、促进辽宁省农民家庭消费的对策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鉴于辽宁省的地方特点,促进农民家庭的消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家庭的购买力。加强对广大农民家庭进行农技知识的培训,推动科技下乡,建设现代化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放宽农民信贷政策。
其次,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民家庭合理健康消费。要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农民家庭缺乏合理消费文化的问题。让农民从恋旧、节欲、跟风、攀比的消费情节中走出来,树立起求新、务实、科学、文明的消费文化新风尚,彻底消除农民家庭有钱不会花的情况。
再次,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在市场环境上,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规范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布局农村商业网点,形成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解决农村市场产品质量低劣,假冒品次品多的问题,营造一个讲诚信、反欺诈、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消费市场,为农民营造一个放心方便实惠的消费环境。
最后,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落实相关政策,通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时刻困扰着农民家庭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为农民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消费政策,努力拓展农村市场,积极改善农村的消费换进个,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民消费。
参考文献:
[1]王阳 李兴权:辽宁省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分析.辽宁经济,2007,(4)
[2]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3]程顺林:影响农民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金融与经济,2009(3)
[4]吴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景与制度创新.现代经济探讨,2003,(7) :20-22
农村消费环境范文4
关键词:平顶山;农民;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平顶山农民消费结构变动特点
2012年平顶山生活消费总支出为4131.4元,2013年平顶山生活消费总支出为4875.9元,增幅达到1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739.3元,增幅14.2%;衣着支出427.8元,增幅8.7%;居住支出951.3元,增幅24.1%;家庭设备支出479.7元,增幅42.5%;交通和通讯支出423.4元,增幅5.9%;文化娱乐支出292.5元,增幅11.1%;医疗保健支出439.7元,增幅34.1%;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23.2元,增幅1.5%,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食品消费比重下降,食品消费质量提高
食品消费比重(恩格尔系数)下降,2013年平顶山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7%,虽然较平均水平还是很高,但比起2012年降低了1.1个百分点,同时在平顶山2013年食品支出的1738.3元中,副食增长了57.6%,主食下降了21.5%,副食当中肉禽蛋类和水产类的消费支出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衣着消费金额增加
现在的农村居民在衣着消费上更加注重质量、款式、时尚和个性的展示,随着农村收入的增加,农民会更加注重服装,2013年平顶山农村衣着消费427.8元,比2012年393.5元提高了8.7%。
(三)住房质量提高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用于改善住房环境和条件的支出有了大幅度的增加。2013年平顶山市居住支出951.3元,比起2012年的766.5元增幅24.1%。
(四)家庭设备用品拥有量增加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消费者对于家庭设备用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抽油烟机、微波炉、计算机、摩托车的拥有量迅速增加,平顶山农村2013年家庭设备支出479.7元,比较2012年336.5元增幅42.5%。
(五)交通通讯消费支出迅猛增长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的普及,通讯的发展必定飞速。同时,现在的农村道路通畅,四通八达,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旅游等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方式,这些都决定这交通费用的支出,2013年平顶山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支出423.4元,比起2012年增幅5.9%。
(六)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快速上升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消费支出,同时农民也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健康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必定快速上升,2013年平顶山农村消费文化娱乐支出292.5元,增幅11.1%;医疗保健支出439.7元,增幅34.1%。
二、当前平顶山农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恩格尔系数仍然比较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太大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的恩格尔系数稳步降低,这是农村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变化的综合反映。2013年平顶山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7%,比起2012年降低了1.1个百分点,但是依然在比较高的水平。
(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严重不足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单一,二是保障人数少、水平低,三是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严重落后。社会保障的严重不足会影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农村居民会因为有各种后顾之忧而不敢消费。
(三)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不佳
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严重者还会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虚假广告的肆虐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影响消费环境的主要症结之一;
三、优化平顶山农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一)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
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扎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农民的当期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是优化平顶山农村消费结构的关键因素,可以扩大就业,就业增加能有效增加农民稳定收入;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大部分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参合率达到90%以上,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所以要强化和规范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另外,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农民可支配收入将减少768亿元,然而可以得到2688亿元的养老保障,与农民自己储蓄养老相比,可以减少储蓄1880亿元。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消费环境的优劣决定着消费质量的高低,如何改善消费环境,是优化平顶山农村消费结构的关键因素。第一,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第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第三,拓展营销渠道,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第四,加强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
参考文献:
农村消费环境范文5
关键词:消费需求;农村居民;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F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经济运行中的原始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而持久的推动力,而农村居民消费是整个国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同城市居民相比,受收入、环境和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比较低,消费水平的发展不均衡是不争的事实。湖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4.9%[1],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湖南省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群体。因此,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拉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由于总体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湖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升级缓慢,消费方式不断发展但仍不够健康和文明等。在目前条件下扩大湖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笔者在调研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影响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农村居民收入低且不稳定
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等可知收入是决定消费行为最主要的变量,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虽然目前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带动了一定的消费支出,但由于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又不容易在城里找到较高收入的工作,导致了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且不稳定,并且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湘西、湘南等偏远地区较其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也制约了湖南省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所以出于长远考虑,农村居民的谨慎消费意识不断增强,消费倾向较低,他们把收入的大部分拿在手里或者存入银行,来应付未来的一些大额支付和未知风险。
2.消费环境差
消费环境是指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制约因素。[2]近年来,湖南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湖南农村消费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体现在电压不稳、有线电视信号和有线宽带网络未覆盖全部农村地区、村村通公路没有到达所有的村组、农村居民用水不方便、不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对空调、电冰箱、电脑、洗衣机、热水器和车辆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其次,农村市场体系仍不完善,便利超市少,商品价格高,售后服务差,农村居民购物不方便等也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再次,由于农村市场分散,市场管理缺失,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多,坑害农村居民的现象时有发生。较差的消费环境不仅严重制约了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也影响了湖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3.消费观念落后
湖南是一个内陆省份,湖南省的农村居民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有些农村居民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这也制约了消费的增长。“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谷防饥”的消费心理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3]并且农村居民普遍存在低档消费心理,表现为消费上偏重住,忽视吃、穿、用、行和娱乐;偏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消费观念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由于传统或攀比心理,面子消费也比较严重,婚丧喜庆等大操大办,人情消费也成为中低收入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资源的铺张浪费,另一方面抑制了对其他商品的消费。同时,有的农村地区赌博盛行,有人甚至会将一年在外辛苦打工赚的钱在过年的时候全部输掉,而不用于正常的消费支出。再加上农村居民在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支出压力,使农村居民害怕消费,谨慎消费,而将所增加收入的全部或大部分存入银行,只将其中小部分用于消费。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缺乏强有力的财政和制度支撑。如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只简单地对低保对象、低保标准作了一些抽象规定,使保障对象的鉴定难以摆脱人际关系的影响,有时候低保没能落到最需要的人身上,而且低保的金额过低和覆盖面较窄,也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了实惠,但对于某些重大疾病和一些重大意外事故来说也可谓是杯水车薪,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湖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全省农村居民,但由于养老金数额较少,对农村老年居民的生活改善作用也有限。所以,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然而就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加上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领域过度市场化,导致其价格问题日益突出,这就促使农村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消费倾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要发展农村的经济,就要改革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现阶段,湖南省的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一些农村金融改革没有完全贴近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金融改革在机构建设和产品服务上还没有“因地制宜”。农户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户的资金需求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小规模的工商业发展。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客户风险信息掌握不够准确,因而资产质量不高,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发展上强调做大做强,而忽视做精做细,更忽视农村地区真正所需要的服务。所以对农户而言,以个人身份向银行贷款很难。与此同时,保险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不完善不全面,没有针对农村居民的合适的保险产品。总之,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金融部门消费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及门槛太高,加上消费信贷宣传不到位,农村居民缺乏对消费信贷政策、信贷业务和信贷产品的了解,农村居民难以进行大额的消费,导致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二、扩大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1.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根本。湖南省的农村居民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只有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才能加快农村社会的发展,进而提高整个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首先,要大力转变湖南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格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增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其次,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扩大非农就业机会,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真正发挥地方本土企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再次,要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广大农村居民的不动产如房屋和土地等很难为他们带来财产收入,同时,由于理财方式和观念落后,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多数储蓄起来,投资理财意识淡薄,要创造条件让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让农村居民的财富保值增值,让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财富。因此,多渠道开辟农村居民增收领域,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是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
2.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优化农村的消费环境。首先,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对电力、供水、公路、有线电视、宽带等的建设,这样才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从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其次,要大力拓展流通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市场,商务部2005年2月开始启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是为了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这一工程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偏远农村地区的市场建设。第三,要大力整顿农村市场秩序,强化商品质量监管,要严厉打击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行为,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和保护的能力。第四,要调整商品供给结构,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工商企业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上的产品,同时也要扩大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使用,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有很大的作用。
3.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
目前,湖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对其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制约着湖南省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所以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湖南省农村居民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鼓励农村居民随着生活的改善,由数量需求消费向质量需求消费发展,由生存需求消费向享受需求消费和发展需求消费发展。改变农村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和谨慎消费心理,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由传统的消费领域向现代消费领域转变,把消费重点放在教育、文化、卫生和交通通讯领域。从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要转变湖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就要加强农村居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农村居民文明、理性消费,彻底改变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愚昧落后的消费观念。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最终才能优化湖南农村消费结构,提升湖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扩大湖南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重了农村居民对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担忧,同时制约着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因地制宜的加大农村社保力度,改善社保征缴方式,提高社保标准。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湖南省要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规范化。其次,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内容较多,但规范这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因此,健全这方面的法律体系急不可待。第三,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要加大,要加大对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另外,要强化宣传,提升农村居民对社保的认识,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和意愿,当然,相关措施也要做到位,这样才能使农村居民真正的从社会保障中得到实惠和好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能够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的富裕程度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5.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以金融带动“三农”持续发展,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各级政府和相关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促进银行与农村经济的合作,如对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定存款—贷款比例,减少农村资金的外流,实现金融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其次,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的资金、服务优势来为农村市场服务。要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促进农村居民提前消费。要简化手续,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在信贷的方式、利率、抵押等方面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优惠,加大金融创新,如发展小额信贷、开办家庭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贷款、车辆消费信贷、大型生产工具贷款等等,以此来扩大农村消费信贷规模。
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掌握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发展的状况和制约因素,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把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缪海.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1(6):26-28.
[3]杨婧,周发明.以优化消费支出结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以湖南农村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09(4):81-83.
农村消费环境范文6
【关键词】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漾濞县 农村居民
漾濞县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7%,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47.3%。漾濞县也是云南省73个国家级重点扶持县之一,大理州9个国家级重点扶持县之一。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也逐年攀升,消费结构有所改善。居民消费倾向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变化和社会经济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进行实证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并探寻出对策。
居民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平均消费倾向及边际消费倾向的统称。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APC),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MPC)。
一、漾濞县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分析
1、漾濞县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1)边际消费倾向随时间推移呈递减趋势。表1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漾濞县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近年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上呈现出递减趋势。
(2)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呈递减趋势。不同收入户边际消费倾向差距较大,高收入户边际消费倾向远远低于低收入户。凯恩斯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在漾濞县农村居民的消费中得到了验证。
(3)生存性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享受性和发展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吃、穿、用、住等生存性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反映在食品、衣着、设备及杂项、居住等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用于满足享受需要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边际消费倾向递增,说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正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用于满足发展需要的文教娱乐边际消费倾向高居不下这一方面说明了居民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反映了中低收入户教育负担过重。
2、漾濞县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1)平均消费倾向随时间推移呈递减趋势。从表1分析漾濞县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递减趋势。
(2)消费需求支出顺序分析。按照2008年平均消费倾向数值大小排列,各类消费需求的支出顺序为:食品、居住、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和运输、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
食品平均消费倾向最高,2008年漾濞县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总支出的27.17%。但消费比例不断下降,2008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比2000 年的35.67%下降8.5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食品是农村居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消费资料。特别是在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不高时,农村居民首先考虑的是购买食品,增加食品的消费数量,满足吃的需要。二是食品消费水平及结构发生变化。粮食消费所占比重基本趋于稳定,食油、猪牛羊肉、家禽、蛋及制品、水产品、蔬菜等所占比重趋于提高,居民开始注重饮食结构。
居住消费支出较大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一个显著特征。2008年漾濞县农村居住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总支出的5.31%,在各类消费支出中居第二位。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特别注重“住”。二是农村新一轮的建房业正在逐渐兴起,许多农房已陆续进入翻修期,使农村市场上对砖、瓦、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和瓷砖等装修材料需求逐年增加。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也逐年快速上升。2008年漾濞县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总支出的13.24%,在各类消费支出中居第三位。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居民开始追求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文娱耐用消费品消费支出和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趋于增加。二是随着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农村居民教育消费支出趋于增加。
漾濞县交通和运输消费支出占总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2008年交通和运输方面的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总支出的4.87%。原因有:一是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增加,加速了交通和运输消费支出。二是城乡经济日益繁荣,商品流通更加活跃,增加了交通和运输消费支出。
2008年漾濞县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总支出的5.18%,主要用于耐用消费品、日用杂品和家务服务等方面的消费。
二、漾濞县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
1、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为主的分配方式,由于居民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2008年漾濞县农村居民高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2000元,同时由于高收入者消费倾向远远低于低收入者,使得消费倾向不断走低。收入分配向高收入者集中的趋势和高收入者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共同作用,导致了整个社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支出预期增加,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农村居民养老、子女教育、购房、医疗等预期支出增加,同时由于收入的不确定性,居民防范性储蓄心态加重。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当储蓄增加时,消费必然减少。因此,由于对未来预期的悲观导致防范性储蓄增加,使得整个社会消费水平下降,最后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3、不良的消费环境制约消费增长,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在类边际消费倾向中,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得最多,从2000年的0.23减少到2008年的0.12,几乎减少了一半。如果市场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使食品等消费减少部分实现有效转移,保证消费水平的稳定和增长,则边际消费倾向不应下降。但是,不良的消费环境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如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不合理的价格和收费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假货横行损害了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导致了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三、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对策建议
1、继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尤其是中等及以下收入阶层的收入
当前,要坚持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当地优质高效核桃种植业。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合理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和就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加大对中等及以下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税收、社会帮扶、就业培训、低收入户子女上学费用减免等多种手段,提高其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奠定基础。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在加大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时与这些改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却不完善,这是导致农村居民预期心理落差和即期消费支出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而减少其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即期消费的安全感。同时,要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让他们能看病、能上学,无消费后顾之忧,农民才会适度释放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3、工商企业应该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发产品和组织货源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供给与需求具有同一性。可见工商企业应该根据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偏好的变化进行全面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农民需要调整农村市场商品结构,增加农村市场有效供给,发现和培育农村新的消费需求点。同时,也要对农村居民中各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货源,开发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4、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的软硬环境
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也制约着消费。因此改善其消费的软硬环境也是提高农村消费倾向措施之一。首先加强硬环境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的用水、供电、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及售后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家用设备及服务方面的消费奠定环境基础。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要保证农村市场物流、商流、信息流的顺畅,加快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加大对生产生活两用型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对农民用于交通通讯等生产生活两用型消费给予利率优惠、优先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将有助于引导农民合理消费,为农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条件。
(注: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Y0371。)
【参考文献】
[1] 秦顺乔、周永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