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联动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联动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联动机制

安全联动机制范文1

突出“人防”。一是明确学校安全责任和任务。学校、领导、教师实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汉台区学校安全事故责任及追究办法》,教体局、学校、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领导包片、科室包面、工作人员包校的安全工作一岗双责机制。二是健全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学校安全工作队伍。各学校、幼儿园健全了安全保卫机构,充实了安保人员,成立了护校队。300人以上的学校、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专门设立了安全保卫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建立校园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学校幼儿园的安全检查形成常态化。建立危房台账、不稳定因素教师台账、学校幼儿园聘用人员台账等。对突发事件研判和预警,采取明察暗访、安全隐患月检查月通报、责任追究等措施,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配齐“物防”。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就学条件。近几年,该区对新建的19所寄宿制学校全部按标准配齐基本安保设备设施。共配备2977套伸缩警棍、催泪发射器、警用钢叉、防割手套等防护装备。每年从教育经费中划拨10.45万元专款,用于薄弱学校的安全人员补助。二是加强校内食堂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规,要求食堂必须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服务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许可证,定期对食品卫生等实施监督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学校,杜绝各类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多次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深入学校对运送、储藏、加工、发放等环节进行指导检查、总结通报。因措施得当,防范有力,全区学校幼儿园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三是加强学校幼儿园消防设施设备的投入。在校园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在走廊、楼梯间和出入口设置消防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在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锅炉房、实验室等处张帖安全通道标识;有效杜绝了校园火灾发生。四是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学校是人群聚集区,为有效防控各个季节传染病,全区各学校不断完善防控制度及措施,各学校实行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随访制度、消毒制度以及上报制度等各项制度落实得力,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技防”。加大安全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配备了现代化强有力的安防技术装备,建立完善了校园监控、预警系统。截至目前累计投入579.17万元,用于聘请专职保安、购置三防设施、维修加固校舍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在校园要害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备432个,报警装置129个,建立预警系统和监控室,保证设备24小时开机并落实专人值守。

创新“心防”。一是安全教育多元化。各学校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结合校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时间季节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全区共组织15567人次参加陕西省中小学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编印了《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手册》、《小学生安全与健康常识》。一些学校印发了《安全知识100问》,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同时还以安全演练为途径,加大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仅2011年共发放安全教育传单89290份,开展应急演练252场次,参加演练8万多人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培训866场次,极大地提高了师生防范、自卫、自救能力。二是心理健康系统化。各校配备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扩大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他伤、自伤、自残事故,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法制教育常态化。大力开展法制长廊、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不断拓宽法制教育渠道。规范学校法律读本的内容和要求,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建设中的作用,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要到学校开展一次法制专题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师生法律意识。同时,深入开展“带法回家”和“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安全防范工作中来。

安全联动机制范文2

为了进一增强乘坐电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能力,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规范电梯使用单位应急救援的具体实施和处置工作,物业中心联合**市市场监督局和小区电梯维保单位在小区内组织开展电梯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暨电梯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诚邀广大业户现场观摩学习,活动安排如下:

1、活动时间:2020年6月16日(星期六)

2、活动地点:****小区内篮球场

5、活动流程安排:

① 15:30 —活动集合时间 

② 16:00 — 正式开始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③ 17:00 —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结束(活动持续约1小时)。

④ 19:30 — 电梯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正式开始,现场派发宣传单。       

⑤ 19:50 — 电梯知识有奖活动环节。

⑥ 20:00 — 与小区各业主交流电梯常见故障问题。

⑦ 20:30 — 活动结束。

安全联动机制范文3

【关键词】 中晚期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替吉奥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18

肝细胞癌进展至中晚期通常已不能行手术治疗, 目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临床姑息性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重要手段, 目的在于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但研究发现[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但术后可使肿瘤侧支循环建立, 因此, 单纯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远期疗效仍未达到理想目标。替吉奥是临床治疗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多种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用抗癌药物,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肝细胞癌相关诊断标准[2], 排除癌细胞远处转移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5例, 年龄33~72岁, 平均年龄(56.54±5.15)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6例, 年龄34~73岁, 平均年龄(56.71±5.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①常规经股动脉穿刺, 超选择性或选择性将导管置入肿瘤供血动脉, 经导管注入5-氟尿嘧啶1000 mg, 丝裂霉素10 mg、表阿霉素20 mg及0.5~20 ml超液化碘油;②每个月进行1次, 并定期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次数。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吉奥(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0019)治疗:40~60 mg/次(具体剂量由患者体表面积决定:1.5 m2为60 mg), 每个疗程为6周, 服用4周后, 停药2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2年内生存情况。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3]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①完全缓解:肿瘤标志物正常, 目标及非目标病灶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基线病灶(可测病灶及不可测病灶)长径总值缩小≥30%;③疾病稳定:肿瘤标志物异常或出现1个及以上非目标病灶, 基线病灶缩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 观察组部分缓解21例、疾病稳定8例、病情进展5例, 总有效率61.76%, 疾病控制率85.29%, 对照组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7例、病情进展16例, 总有效率32.35%, 疾病控制率52.94%,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5.903, χ22=8.336, P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各2例, 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 对照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各1例, 发生率8.8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 P>0.05)。

2. 3 两组1~2年生存情况比较 观察组1年内生存率为76.47%(26/34), 2年内生存率为50.00%(17/34), 分别高于对照组50.00%(17/34)与26.47%(9/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 多由慢性肝病演变而成, 具有较高病死率, 仅次于肺癌与胃癌, 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消瘦、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局部肿块等, 但该类表现为非典型性症状, 因此, 多数患者来院就诊时肝细胞癌多已发展至中晚期, 进而失去最佳手术时期, 预后较差,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目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常用手段, 肝动脉是肝癌供血主要依赖对象, 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可高达全身化疗数十倍, 且可有效阻断肿瘤血供,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成功者, 甲胎蛋白可迅速降低、肿块缩小, 此外, 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可靠安全, 对老年患者及合并某些疾病者均适用, 已作为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作用时间较短, 难以彻底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易形成侧支循环, 促进癌细胞转移;另一方面, 多次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易导致肝硬化及肝功能损伤加重, 进而直接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影响。替吉奥是肿瘤维持治疗的常用药物, 本品是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药物, 具有较高抗癌活性[5]。本研究提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 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且具有一定安全性。替吉奥是奥替拉西钾、吉美司特、替加氟复方制剂, 本品药力作用时间长、抗肿瘤效果良好。此外, 本品可通过抑制氟尿嘧啶磷酸核糖化, 有利于降低胃肠道毒性反应。

综上所述, 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基础上加用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 临床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臧唯, 崔大伟. MicroRNA、TIF1γ和乙肝病毒-DNA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复发中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12):2937-2938.

[2] 张呈, 陈昌南, 林云笑, 等. 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现代肿瘤医学, 2015, 23(17):2475-2478.

[3] 陈路锋, 苏洪英, 徐克, 等. 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1):33-36.

[4] 曲岩, 晏建军, 黄亮, 等.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4(8):835-838.

安全联动机制范文4

高效的应急救援已成为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那么如何建设更加高效的现代应急救援体系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王志坚。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什么是现代应急救援?其要素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王志坚(以下简称“王”):现代应急救援体系的标志,一是要上升到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二是要以法治为基础。2003年,我国提出应急救援体系要建立“一案三制”。2007年11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十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要求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现代应急救援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为:国家意志、法律法规、政府行为、企业责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现代应急救援理念,应急救援的红线是安全施救、拯救生命;“成建制、专业化”应作为投送救援力量的基本技战术指导原则,也是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基本经验;“高技术、信息化”是安全救援、科学施救的基础,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证;“科学、及时、统一、权威”的宣传报道,必须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此外,现代应急救援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还应该包括:民间组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机制等。比如美国的应急救援的硬实力,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救捞船等相当于我国的10~15倍,但是仅承担了应急救援任务的4%,其他96%都是商业化运作,靠社会救助或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严重透水事故,115名矿工被困井下,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民航局等应急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协调配合,迅速开辟绿色通道,救援队伍和装备千里驰援,6 000名专业救援力量,近700套设备及时到位、迅速展开,经过8天8夜,被困的115名矿工成功获救生还,成就了矿山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这起事故的成功救援,体现了现代应急救援的特征,也很好地体现了国家意志。

2013年3月29日,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普朗沟泽日山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援,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现场组织指挥,调集当地驻军、公安消防、中央企业、民兵、医务等救援人员4 600余名,大型工程机械及车辆200余台、搜救犬15条、雷达生命探测仪15台,投入抢险救援,是现代应急救援的经典战例。

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应急救援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应急处置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已成为治理国家能力的标志。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将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成熟的执政党必须有系统的应急理念,合格的政府必须有高效的应急构架。国家安全生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体系。

记:2012年4月1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请问这一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还存在哪些不适应问题?

王:目前,国家、地方和企业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成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大同队、平顶山队、鹤岗队、淮南队、芙蓉队、靖远队,配备了排水、钻探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救援装备,有能力承担起全国各大区域内以及跨区域重特大、特别复杂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

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救援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从国家队的建设情况看,硬件是投上去了,但是它的职能建设、能力提升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差距较大。以前人工救援看重的是一线队员的技术战术能力,现在的救援要看后方的科技能力支撑、技术的配套。第二,我们现在的应急救援建设还是要把路子走开,既要强调专业化,又要淡化事故的分类,建立大安全格局,走“大救援”的路子。第三,理顺体制机制。我们现在的救援队依托企业,有一个悖论就是,企业遵从于《企业法》,依法生产经营,终极目标是盈利。但是,要要求他们承担社会责任,而指战员本身是企业的工人,工人的立场就是依法依规,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发生事故以后自救互救。这个时候,凭什么要求救护队员往火海里冲?这个体制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第四,追上信息化、数字化的步伐。比如澳大利亚的应急训练就在一个废弃的矿井里进行,把一些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装备移植到里面,使训练更贴近实战。第五,如何做到救援中怎么作战就怎么训练,怎么训练就怎么比武。我们配备了很多训练装置,但是怎么把它们用起来,这也是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第六,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还没有深入人心。现在全社会整体上缺乏危机意识,专家们喻为“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乡村”。怎么样普及应急知识,很生动地把这些知识教给别人,这方面现在做得还不够。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应急救援能力关系执政能力的认识刚刚破题,总体上认识还不够,摆位还不够;全社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员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体制、政策不健全;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脱节,响应不及时等。

记:我国应急联动机制是如何建设的,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内容是什么?

王:中国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联动机制,以提升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我国应急联动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以下原则:生命至上、统一协调、提高能力、科学施救。

2006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担负全国应急救援综合监管、指导协调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行政职能,并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牵头建立了由公安、运输、气象、地震、海洋和军队等18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安全生产应急联动机制,在此框架下建立了预报预警工作机制。各省级政府参照这一模式相继建立了本地区的应急联动机制。

安全联动机制范文5

关键词:灾害;损失;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重庆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天气复杂多变,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人类社会目前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大多数都在重庆出现过。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寒潮冻害、连阴雨以及雷电等是重庆主要的气象灾害。除此之外,因气象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作物病虫害事件也时有发生。另外,市内大江大河的分割,交通条件差,事故隐患多,极易发生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通过对近年来的统计分析,重庆各地发生的无论是从灾害种类、影响范围,还是从破坏效应、危害程度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现代灾害成灾条件越来越复杂,灾害种类繁多。随着重庆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自然变异的加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今城市不但遭遇灾害的机会大增,新的灾害种类也是逐步增多。除了地震、寒潮冻害、干旱、暴雨洪涝、流行病等传统灾害外,水库地震、工程事故以及化学污染、食品药品质量、科技灾害等成为人类新的课题,对城市发展将会产生更加严重和深远的影响。

(二)灾害分布、受灾对象更广,损失愈加严重。伴随着生产活动,现在灾害的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广。凡是人类活动所及,均有受到灾害威胁的可能。同时,由于现在社会生产高度发达,商品化程度高,商业关联度强,所以灾害具有很强的连锁性和连带性。除了造成直接的损失外,因基础设施破坏所导致的停工停产、商品积压、资金链断裂等形成间接损失所占比例超过了灾害的直接损失,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愈加严重。以2006年特大干旱为例,除秀山、酉阳、石柱为严重干旱外,其余37个区县为特大干旱,受灾人口突破2,1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0万亩;当年全市秋粮作物减产30%,烟草、药材、商品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全市因特大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1.18亿元。除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此次干旱对自然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食物链的破坏、旅游、保险等相关产业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三)灾害的长期效应更为突出,对人类的影响更为深刻。现代灾害除了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还会对房屋、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其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将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等灾害将会对原本有限的资源再生能力和自净能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这种破坏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恢复,有的甚至永远无法恢复。这必将危害到后代子孙,削弱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和条件。

因此,建设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便于组织指挥的统一调度的协调联动机制平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减到最低,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切实提高公共管理能力的保证。

一、当前多部门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

所谓多部门联动机制,就是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有效地组织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互补,通过信息交流、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开展行动,从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综合救援系统的运作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将政府、财政、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医疗、民政、军队、公共事业等部门以及相关社会非政府、非官方组织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为各级领导提供可供决策的信息支持平台,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

国外在构建灾害危机管理机制中大都具有“核心小、法律全、信息灵、意识强”的特点。(表1)相对而言,我国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较晚,直到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才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之后,全国各城市陆续参与到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中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南宁、上海、北京三种主要的应急联动模式,这为其他地区相应机制体系的早日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重庆于2007年也颁布了包括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重庆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重庆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重庆市地震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社会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在内的多项应急预案。其中详尽阐述了系统建立的组织结构及职责、预防预警监测措施、处理程序、保障功能、宣传培训和演习等内容,以应对未来灾害的不确定危害。虽然重庆意识到了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目前该机制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部门之间责任不明,内部程序繁琐。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实质就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通过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点。然而,我国的行政组织存在分割,任何政策任务从决策、到实施必须自上而下的逐级通知,再自下而上的逐级汇报请示,时间可能被无限期拖延。由于各个部门局部利益抑或是不愿承担责任,往往以没有接到上级部门或领导的通知,而拒绝或不协助同级部门的请求,阻碍了协调联动工作的开展,耽误救灾的最佳时机。另外,缺乏完备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强制力度不够,使得联动机制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二)信息不对称,舆论监督不力。灾害应急危机管理的负责程度往往涉及的不只一两个部门,危机的快速反应需要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共享。但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团体或个人,因为担心上级追究责任,而掩盖工作中的过失,漏报、瞒报、缓报危机信息,社会各方不能及时地了解危机的真实进展情况,影响到相关部门处理危机的态度,进而降低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同时,还存在着部分缺乏道德,专门利用危机的来临,获取私人利益的团体或个人。他们要么肆意传播谣言,要么利用危机给群众带来恐慌和不便,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这种影响社会团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行为应坚决制止。

(三)专业队伍匮乏,专业设备落后。众所周知,危机处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危险性很高、时间紧迫的工作。因此,救灾救助除了需要牺牲精神,还应由经过专门训练、装备精良、行动迅速的高度专业化的人员来武装。多数参与协调联动的部门还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危机处理队伍,或者即使成立了相关队伍,但由于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缺乏实战演练等方面的原因而限制了救助的成效。

(四)社会参与度略显不足。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灾害的救援过程是不够的,市民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灾害应急管理的效果。国外一直以来将国民危机意识的培养看成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惜花费巨资对国民进行经常性、实战性很强的危机意识教育和培训,通过这些举措来掌握急救知识、逃生要领以及自救互助的本领。另外,相比国外非政府组织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重庆市非政府组织不多,其组织架构、运营模式还不成熟,宣传力、影响力非常有限。

二、构建灾害防治协调联动机制建议

(一)完备法律法规,组建联动中心。实践证明,将灾害应急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有利于保证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的正当性和高效性。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灾害应急相应程序、职权与责任,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制定战略性、全局性的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一般而言,法律具有强制作用,具有相当的约束力和震慑作用,一旦出现违规违法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同时,组建灾害应急联动中心,分为日常和临时组织机构,全权负责灾害应急响应,其负责人作为灾害应急指挥的第一责任人。临时部门是灾害发生时临时组建,随着救灾工作的完成而解散,人员编制由相关部门组成,灾害联动中心负责人为他们的第一领导者,日常办公从属于各自部门管理,只是在发生灾害时,无条件全力配合救灾工作的落实。日常组织部门主要负责灾害预防的宣传、人员培训、灾害救助网络的建立和联系、救援信息的等相关工作。

(二)保障内部信息通畅,加强舆论引导。要保障内部信息的通畅,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无线移动与有线通信调度指挥系统、政府视频会议指挥系统、电视图像监控系统、GPS/GSM卫星无线通信移动定位系统以及无线集群通信调度系统。这些技术手段都是为了让决策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灾信息,以利于决策人员做出正确的救助决定。同时,相关媒体应加强对救灾工作的报道,强化对救灾自救措施的宣传。一方面可以让广大市民了解灾害的进展情况,做好准备工作,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另一方面市民可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采取互助措施或者为受灾严重地区提供帮助。另外,还尽可能地避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在发生灾害时的恐惧心理,恶意散布谣言,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

(三)加强专业救助队伍建设,积极研发救援设备。重庆作为山城,城市空间采取组团式的发展模式,这使得交通组织相对困难,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对及时救援工作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组建一支集知识、技术、战斗力于一身的路海空全方位的专业化救助队伍是非常必要的。队伍除了日常的基本训练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实战演戏的机会,从实战中吸取经验,从实战中磨炼意志和团队配合。另外,精良的救援设备也是提升整个救助队伍战斗力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的设备将为救援者和受灾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可见,积极地引进和研发救援设备势在必行。

(四)鼓励社会参与,提倡多元化救助。众所周知,深陷灾害中的民众,在灾害发生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相关的生活用品和物资。而灾害过后,尽快的重建家园以及抚慰其受伤的心灵成为新的工作重点。因此,仅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建设单位、心理医师等专业社会人士的鼎力相助,同时包括企业家、社会名流在内的社会公众人物,通过成立慈善基金会的方式或者利用自己的号召力,鼓励和带动更多的有志之士通过有效的渠道有组织的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这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的空缺,更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超,凌学武.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4.

安全联动机制范文6

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使其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是进一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安全网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建立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联动机制势在必行。

制定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即在消费物价持续出现较大幅度增长,造成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支出明显增加,影响其基本生活时,向其发放临时生活补贴,使原来相对静止的救助标准变为动态的“水涨船高”式的救助标准。同时,通过构建联动机制,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共同构建困难家庭生活保障体系。通过制度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的不利影响,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城乡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的低保补助水平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扩大内需,有效刺激消费

近年来,我区在投资增长趋缓、出口依存度较低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增长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所至。最近,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从而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启动消费需求对拉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实施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联动机制,可以提高居民收入,保持收入增长预期,构建价格上涨与居民补偿机制,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制约消费的障碍,使低保标准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利,解决贫困人口生存问题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当享有基本生存保障的权利,而政府理应保障这种权利的实现。低保制度作为满足居民最低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贫困尤其是绝对贫困是对人的生存权的最大威胁,以保障贫困居民最低生活需求为目标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质上就是一条保障特困居民生存的生命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策,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联动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维护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三是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目前内蒙古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最迫切的任务是要解决“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即办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保障项目。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和关键,它所解决的是“生有所靠”的问题。因为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不管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障,或其他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都是有条件的或是以部分特殊社会群体为保障对象。较之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联动机制能够更为直接、及时、最大限度地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建立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联动机制,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够得以健全,内蒙古的社会保障体系才可能真正建立和完善。

四是有利于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