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源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财源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财源建设

地方财源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我国出现了一批由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升格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在满足大众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担负着为广大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培养大量实用型或技术型人才以及振兴地方经济的任务。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是 “合并”建制的高校,且在地域、经济、政策、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劣势地位,这支新生的教育主力在发展中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诸多问题。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师资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缺乏

由于客观原因,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结构较之同类本科院校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从职称结构来看,由于大量引进新教师,中级初级职称占大多数,高级职称数量少;从学历层次结构来看,本、硕学历人数较多,博士比例偏低;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职业思想不稳定,经验不足,对教学质量及学术水平提升有一定负面影响;从学缘结构看,师资主要来自省内高校,缺乏各种学术流和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从学科结构来看,出现师资总量增长,而关键岗位教师缺乏的“结构性短缺”。“老学科专业”教师数量大、职称高,而一些急需发展的面向应用领域的新型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却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具有原始创新和国际影响的大师、名师极少或没有,在许多新增专业能担任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的也很少。

(二)机制不健全,人才的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现象较为普遍,且呈上升趋势。

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地处非中心城市,交通、信息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这些客观因素使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自身办学时间不长,观念陈旧,机制不完善,资金匮乏等因素,未能营造吸引人才、成长人才的积极环境。如绝大部分高校都还没有为教师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考核结果平淡失准,失去应有的激励价值。

   近年来,尽管各地方本科院校都纷纷出台提供住房、安家费、解决家属工作等优厚待遇来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但真正需要的具有研发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及热门专业的人才仍很缺乏。在校内的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教师为主)流失较为严重。尤其是学校极为需求的热门专业人才、新兴学科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三)教师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高校相比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水平偏低,职称学历上也不达标。另外由于学校投入教师培训经费非常少,大量中青年教师队伍中,得以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不多。大多新建本科高校在人员定编中没有留出一定比例的“轮空”编制, 教师“工作任务重”而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提高。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高校发展观,注重制度环境建设

部分高校由于利益驱动,不顾自身办学条件,贪大求全,盲目发展。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造成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教师疲劳应战。另一方面,盲目追求“综合”,四处招兵买马,降格以求,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降低了高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定位,特色发展。

新建本科高校的持续发展更应注重制度环境建设,构建公开的、相对稳定的、又适度超前的师资建设制度,为吸引和稳定高层次师资提供保障。具体策略如下:(1)建立提高优秀人才待遇的制度保证。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承认优秀才的劳动价值。(2)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为优秀人才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持久全面的支持。 (3)尊重人才个性,进行感情投资。学校领导要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对引进的和原有的高层次的师资,在生活上包括住房安家、子女就学、家属安置等方面给予优待。并按不同条件不同标准,明确条文制度化。地方高校流失的人才多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对他们来说,能不能干出事业,干事业的客观条件如何是最重要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建本科高校仍要继续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高效科学合理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编制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教师薪酬制度等,激励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外引与内培并举,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队伍稳定的师资队伍,对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师资建设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辅相成、同时并举的方针。

1.人才引进

(1)严把教师入口关,高起点选聘教师。在人才引进中,要突出人才引进重点,坚持高学历、高职称、高效益的原则,切实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优秀的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把这个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各种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方法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结合实际、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外部引进是新建本科院校在一定历史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和有效举措。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与名校或条件较好的高校人才竞争中总处于劣势。所以,我们不能仅限于现有的引人途径(一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二是兄弟院校,三是科研机构),必需进一步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从工商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聘请兼职教师。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贯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实现引进手段科学化,引进形式多样化,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人才智力引进体系

2.内部培养

地方高校为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吸引优秀人才。但如果只 重“外才”轻“内才”,会挫伤校内人才的积极性,从而会影响高等院校人才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内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可以使人员满足组织特定的需求,从而能更好地为组织的目标服务。引进是暂时性的工作,培养才是长期性的工作。因此,要充分重视自有人才的开发。对原来长期从事专科教学的教师,要区别情况,分层分类制定培养提高计划。对教学经历不长或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可以采取校内岗位培养为主的方式。选聘高素质教师作“导师”,在教学第一线培养,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建设教师梯队。对学术梯队中的青年教师,要优先安排国内外学术交流、访学进修。同时,学样要加强与企业合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大中型企业中实践。

(三)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教育教学是个永无止境的流动过程。任何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顺应本职工作的发展要求,以不同的方式、反复多次地进修提高。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引进”的“三高”教师,还是原来的专科教师,都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学校都要为他们制定长期培养计划,创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继续教育促使教师更新理论、更新知识、更新技能。学校可根据学校培训目的及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便利的进修渠道与方式。

参考文献:

[1]潘娟华.孟现志.专升本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5).78-79.

[2]邝邦洪.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5).68-69.

地方财源建设范文2

关键词:仿生色彩;福建高校;铺地色彩设计

高校校园色彩是校园的生态、审美、文化和特色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包括建筑色彩、植物色彩、雕塑小品色彩、设施色彩和铺地色彩等。福建高校多集中在福州和闽南地区。目前铺地色彩一方面受师生的审美意识支配,另一方面又受以材料为中心的物质条件制约。经过调研发现,福州和闽南地区的很多高校铺地景观色彩和形式近似相同,缺乏色彩景观的多样性和协调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色彩设计方法。

1 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的现状

1.1 尊重校园的地域特色

地域性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大学文化建设追求先进文化生存境界的基本立足点[1]。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深受海洋影响,有近40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自然地理景观色彩丰富。福建的地方建筑材料主要是红砖和花岗岩,被广泛应用于校园铺地中,为校园色彩景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陈嘉庚先生自创的红色“嘉庚瓦”,把“出砖入石”的工艺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红色”的砖至今还用在校园的铺地当中。天然的灰白色的花岗岩融入校园的自然环境。这些本身就是典型的福建地域色彩特征。

福建的人文地域性更多体现的是民族性,特别是闽南地区。厦门邀请中山大学郭红雨色彩工作室进行了色彩设计,总结其色彩特征为“大色淡渲、彩墨画意”,其中“大色”是借用闽南传统建筑在无檐瓦脊上常用的强烈装饰色的概念,表达厦门传统建筑的色彩偏好,“淡渲”则阐述了色彩艳度控制的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闽南彩墨画韵的色彩氛围[2]。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等高校校园中部分建筑色彩的设计就是“大色淡渲、彩墨画意”。铺地色彩就延续建筑色彩而成。如图3,图4。

1.2 尊重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

和谐是校园色彩设计的核心原则。校园色彩设计的基础是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尽量保护突出了自然色,使自然色成为校园色彩的底色,校园铺地色彩设计大面积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和石砖的色彩,小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校园铺地色彩达到了和谐统一。同时也注意到建筑立面的色彩与铺地色彩的过渡与统一。另外,注重在相关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进行有组织的专项分区色彩设计,达到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色彩和谐。如图5,图6。

1.3 使用者的“世代论”原则未达到完美体现

根据中国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人口学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的世代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世代即红色的一代(1949―1965),第二世代即的一代(1965-1976),第三世代即为独生子女的一代(1977年以后) [3]。尊重“世代论”理论的同时,要了解和熟悉各世代群体对色彩的追求和向往。总的趋向是:第一、第二世代的群体,对色彩倾向于冷色系列、喜欢稳重、典雅、高贵的品质感。第三世代即新生一代,色彩的特征表现在:多彩、个性、奔放和随意,充分表达我行我素的自我理念。世代论对色彩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三个世代就包括学生和老师,又是校园色彩的观赏者,积极鼓励学生和老师参与校园色彩设计,尊重学生和老师对色彩的理解和建议,搭建与规划设计专家的沟通平台,鼓励第三世代个性化色彩设计。目前,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多数都趋同第一世代和第二世代的稳重和典雅的色彩,缺少第三世代的多彩、个性和奔放的色彩设计。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

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完美地结合了地域性特色,以人为本,遵循了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运用了美学的设计方法,向师生展示了和谐的校园空间色彩。但是随着师生对色彩审美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升,还需要注入新的设计方法和思维。

2 仿生色彩与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

仿生色彩设计是以对应论为其认识论基础,以人类色彩视觉机能,色彩图像视觉识别、分析、处理机能与自然界生物系统的优异色彩功能、现象和形式为研究对象,从中提炼出有益于改进色彩设计功能与表现效果的原理与方法,同时运用移植发明法等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人工色彩设计的设计方法[4]。

通过色彩形象与形式美仿生设计方法模仿动物和植物平、立面图案实现两色、三色和四色概念色彩方案[5],应用于校园铺地色彩设计中,并建设相应的概念色彩方案库,通过数字化方式把相应的概念色彩方案库进行储存和整合,可以浏览、修改、添加和删除概念色彩方案,也可以通过语义[6]和主色的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在设计过程中从概念色彩方案库中查询概念色彩方案,进一步应用于实践。

2.1 完全仿生法

完全仿生法就是将有仿生价值的植物和动物的形体当作一个平面或者立面,用平面扫描的方法扫描其平面或立面,对其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采取点、线、面的方式抽象为一个概念色彩图案的方法。积累概念色彩方案,建立方案库。例如将植物的形体当作一个平面,对其色彩和图形进行整合设计。首先扫描整合叶片,由于叶片疏密程度和质感(革质和纸质)的不同,扫描整合后呈现了高明度和低明度点的大小和密集程度不同的效果,构成了以点为形式的概念色彩方案;然后扫描整合枝条,由于枝条长短、色彩、柔韧度的不同,扫描整合后呈现了线性界限范围和线性曲直不同的效果,构成了以线为形式的概念色彩方案;然后扫描整合植物的整体,呈现出整体图案的形状斑块面、色彩斑块面和质感斑块面的不同,构成了以面为形式的概念色彩方案,为我们色彩设计提供创作来源。不同的植物品种可以提炼出不同的点、线、面构成的概念色彩方案。动物形体色彩形式也很丰富,特别是海洋动物形体的色彩形式更值得我们去仿生。如图8,香樟树木从上向地面投影的完全仿生,可以应用到校园广场的盆树空间的铺地,也可以应用到校园广场的整体多彩个性的铺地,使树木与场地有延续感。图9,植物叶片的形象和形式美完全仿生,可以应用到大学生活动空间的铺地设计中,进一步与第三世代的色彩审美观吻合。这些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也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填充成另一种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形式以创新色彩设计。

2.2 局部仿生法

局部形式仿生法就是将有仿生价值的植物和动物的形体最具代表特征的局部进行放大,使其色彩和图案脱离出来,用平面扫描的方法扫描其平面或立面,对其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采取点、线、面的方式抽象为一个概念色彩图案的方法。积累概念色彩方案,建立方案库。如图10,香樟树立面的色彩仿生,取其局部进行放大,应用于人行路的铺地色彩设计中。这些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也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填充成另一种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形式以创新色彩设计。

2.3 叠加互补仿生法

叠加互补形式仿生法就是将两种仿生形体的优势结合起来,用平面扫描的方法扫描其组合平面或组合立面,对其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采取点、线、面的方式抽象为一个概念色彩图案的方法。例如:不同品种植物叶片脉络的叠加,组合成新的网络图案和色彩图案。积累概念色彩方案,建立方案库。如图11,可以应用在校园人行道铺地色彩设计中,打破现有常规化单一色彩单一图案式的铺地设计。可以在步行道十字交叉口处、起点处和终点处利用叠加仿生的动物和植物图案色彩进行标识和趣味铺地色彩设计。这些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也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填充成另一种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形式以创新色彩设计。

4 结语

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探讨了仿生色彩设计方法在福建高校校园建筑和道路铺地色彩设计中的应用,为今后专业和系统的色彩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是由于上述的设计方法是将色彩仿生抽象为概念色彩方案库,难免遗漏许多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在方案库中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设计的自由度。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该设计方法应拓展策略,进行方案扩充,最大化的丰富色彩方案。

参考文献:

[1]薛菊.新建大学校园设计的地域性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8):242-244.

[2]郭红雨.厦门城市色彩规划[J].建筑与文化,2009(8):55.

[3]周钧.色彩设计理论概述[J].江苏纺织,2010(1):35-40.

[4]王晓昕.仿生色彩设计应用研究[J].视觉艺术设计研究,2011(1):89-90.

[5]初建杰.基于概念色彩方案库的自顶向下色彩设计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5):112-114.

[6]陈登凯.基于三维语义空间的色彩设计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44(7):106-108.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09HZR21)

作者简介:

刘仁芳(197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地方财源建设范文3

关键词:团队;体彩;发展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14-02

从1984年中国诞生首张体育彩票开始,中国体彩事业经历了早期起步、近期发展,并逐步向大改革、大发展迈进的成长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体彩事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考验。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总局体彩中心提出了“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中国体彩事业也由此真正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重心下移”就离不开中国体彩机构的基层组织。市级体彩中心作为体彩机构的基层组织,是管理体彩市场的“前沿阵地”。市级体彩机构的强弱,关系到市级体彩机构发挥作用的大小,更直接影响着体彩事业发展快与慢,体彩市场培育质量的好与坏,是市场竞争中存亡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我们应该努力把市级体彩组织和队伍,塑造成一支素质过硬的钢铁团队,使体彩事业永保活力,永续发展。

一、激发创造,全情投入体彩事业

热爱体彩事业并正确认识体彩事业是投入体彩事业的前提。工作在一线的体彩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要有将体彩事业当做公益事业来做的信念;要转变观念,树立体彩不仅是市场行为,更是文化产业的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才能把体彩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1.领会精神,把握时代脉搏。领会上级精神,要把握“四性”:一是把握总的政策方针与具体落实执行的一致性。二是把握关乎体彩方向和命运的公正性。比如,要坚决打击私彩和赌博,因为能造成多于彩票销量数倍的资金流失,严重影响彩票市场发育和社会稳定,不可含糊。三是把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活性。四是把握各个阶段调整变化中的连续性。

2.摸清情况,掌握发展方向。从广义上讲包括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与之相关的情况。既要了解现象,又要把握本质;既要了解现状,又要掌握历史;既要了解静态数据,又要研究动态变化;既要了解优势情况,又要分析劣势条件。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整合资源,实现创新突破。全国有几百家市级体彩机构,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发展层面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上级政策同基层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转化为符合实际的操控方法。首先,对那些已明确要求的政策条款,只制定实施细则,认真组织落实;对只提供了政策思想和一般原则的,就要结合实际完善补充。其次,要考虑体彩站点、彩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实施不同的方法步骤。再次,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搞机械性照抄照搬,在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本地特殊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协作共赢,凝聚团队向上力量

市级体彩中心对上有国家和省中心需要沟通协调,对下有县(市、区、乡(镇)以及大面积的体彩销售站点需要沟通协调。对内有各个部门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对外有相关部门、行业如财政、城管、工商、税务、福彩以及社会渠道等需要沟通协调。各个环节通畅,协调通力合作,方可凝聚团队力量,创造和谐共赢局面,促进体彩事业持续发展。

1.明确沟通意义。沟通协调是维系社会关系和处理社会活动的关键所在。对市级体彩站长和团队建设及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就更显重要。其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在面对工作环境、任务日常繁杂的情况下,有效的沟通协调,可强化自身职能作用及在各种关系中的定位,提高团队整体组织、领导水平。二是利于决策落实。高效的沟通协调,有利于充分把握决策条件,避免失误,也有利于决策、任务的顺畅落实。三是适应组织模式变化。体彩工作无论是事业性组织,还是企业化运营,市级体彩中心都将依赖于发挥沟通、协调、控制功能。四是利于管理措施的推进。针对体彩管理的服务性、扁平性特点,加强沟通协调,树立良好形象,是落实管理措施的保障。

2.区分沟通类型。一是上级沟通。要充分发挥团队核心作用,就需要市级体彩中心加强与上级组织沟通。既要从全局出发,领会上级指示要求,做到上情下达,又要及时反映本地区本单位意见想法,做到下行上达。二是下级沟通。是指与下级组织和本组织中工作人员的沟通。要针对服务对象或被管理对象的综合因素,采用合法权威性与人格亲和力良好结合的方式,保证在增强双方了解的基础上,调动起积极性。三是平行沟通。在与相关联的部门交往中,以平等配合的态度,以积极协商促进合作,解决问题。四是传媒沟通。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准确性和易受性,是我们体彩展示形象的窗口,宣传的途径。加强传媒的良性沟通日益重要。

3.掌握协调方法。一是通过团队目标协调。使团队的每一成员都朝向同一目标,齐心协力抓落实。二是通过制度协调。制度的效用就体现在提高效率上,使每个人、每一方都按自己的职责和行为规范行动。三是通过会议协调。要取得互相理解和协作,就需要通过会议来及时沟通信息,研讨问题,解决矛盾,从而同一思想和行动。四是通过人际关系协调。即运用人格威信和人格魅力,实施人际沟通做个别人的工作,通过这种具体的一对一的协调达到与团队协调一致的目的。

三、重视人才,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团队建设的成功,靠的是团队里不断聚集和持续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市级体彩要想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销售队伍;要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人才立业的理念。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理念是“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我们也应树立“建团队先培训一流人才队伍理念”,无论是对于提升团队品位,提振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团队文化,树立团队形象,使团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2.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恒心和意志,实施“有远见的投资”,结合体彩中心的实际情况,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培训内容、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和经济合理的培训周期,使培训形成常态化,机制化。

3.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在团队里要营造出互帮互学,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尤其是团队的管理层、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培养人才的园丁,不断地为员工浇水施肥。而不要有“下层培养起来会压过自己”的想法。

4.激发学习兴趣。要注意激发团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要努力营造一种“鼓励个性、倡导质疑、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来激发学习兴趣。要启发大家的质疑意识,倡导主动参与,互联互动和乐于深究问题、勤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把培训搞成死记硬背,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式的“死水潭”。

5.借助外力培养。一要送出去学,轮流到先进单位去观摩学习。二要请进来教。如牡丹江市体彩中心经常请彩票业务培训师开展培训,还专门聘请了企业管理培训师进行团队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及提高执行力等课程的培训。不仅吸取了新的业务知识,而且拓展视野,增强了综合素质。

6.注重复合型知识结构培训。人才知识结构既应有必须掌握的,也应有一般了解的,还可有根据个人兴趣广泛涉猎的。集合起来就形成了个体的综合素质、团队的综合能力和实力。

四、奖惩结合,充分激发个人潜能

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衡量一个团队好坏的重要标志。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团队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过度的压力可以让天才变成,适当的激励却可以让变成天才。”这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激励方法十分重要。因此,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人的需要与动机原则。当团队人员相信高水平的努力可以有较高水平的业绩,有高水平的业绩就可以获得期望的报酬时,激励的效果就更好。因此,激励要从人的需要动机出发,从满足团队不同需要入手,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2)因人而异原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因此要注意把握团队成员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动机的复杂性。(3)奖惩适当的原则。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目的,确定适当的标准,保证奖惩的适当。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奖励的效果,同时也会增加激励成本。(4)公平性原则。团队成员常把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的报酬(结果)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如果相当,就认为公平,心理上感到满足。否则,就认为不公平,出现心理失衡,产生不公平感,就可能改变原来的工作动机,降低工作积极性。

五、垂范管理,发挥领导表率作用

地方财源建设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自主创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按照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升级的要求,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鼓励扶持成长性好、贡献大的企业,不断提高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则。将财源建设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环保政策,科技含量高,提供税收能力强的项目。

2.坚持提高财源质量的原则。针对省会经济特点,立足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财源,壮大主导财源,培植新兴财源,优化区域财源,从不同方面提高财源贡献能力,优化财源结构。

3.坚持财源持续增长的原则。在国家和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内,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体制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扶持机制,确保我市地方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设立市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每年预算安排8000万元,作为全市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对我市财源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且依法纳税、成长性好、安全生产与节能减排达标的单位。

(一)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财源大户的发展。每年选择部分对地方财政贡献大且增幅(按集团汇总计算)超过全市财政收入平均增幅的龙头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推进自主创新和名牌战略、增加对地方财政贡献的企业单位,给予积极扶持。

(二)支持金融业财源大户的发展。对在我市新设立或迁入的金融业法人总部,按照注册资本规模,一次性给予200万元——2000万元补助;对新设立或迁入的金融业地区总部,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凡当年上交地方税收达到一定规模且增幅(按济南地区总部汇总计算)超过全市财政收入平均增幅的金融业纳税单位,可申请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三)支持总部经济企业的发展。鼓励总部在外地的有税源的企业单位,将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入我市并在当地汇总交纳企业所得税,或将其在济南的分支机构改组为非全资子公司,对上述企业单位,根据其每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情况,可在5年内连续给予财源建设专项资金扶持。

(四)支持成长性好的财源单位的发展。凡成长性好,对地方财政贡献增幅超过全市财政收入平均增幅2倍以上的纳税单位(上缴地方税收总额标准可适当降低),均可申请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五)支持其他纳税大户的发展。凡当年上缴地方税收达到一定额度且增幅超过全市财政收入平均增幅的其他纳税单位,均可申请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比例分别从当年财政预算中安排。

三、建立财源建设表彰奖励机制

(一)*年上半年,根据上一年度企业单位的纳税及财源贡献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给予表彰;对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突出贡献的纳税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给予适当奖励。

(二)对当年新进入全省县级财政收入前一定名次的县(市)区,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在全省县级收入年度排名中实现位次前移的,给予一定补助;对县(市)区级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增幅的,实行分档补助;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的,实行分档补助;对财政困难县区,当年收入比上年增长部分全部返还,用于保障工资性支出和解决民生投入不足问题。

以上各项奖励性资金由市本级财政从预算超收中优先安排。

地方财源建设范文5

一、收入现状及财源特征

2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60万元,较上年378**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22万元,占预算的111%,同比增长22%,其中国税局完成2103万元,地税局完成58**万元,财政局完成919万元。从收入构成来看,其中: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65.1%;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13.1%。分行业来看,财政总收入中第二产业:电力提供17540.5万元,占43%,煤炭开采3556.6万元,占8.7%,建材(水泥)业1898万元,占4.7%,建筑业2912.6万元,占7.1%,纺织业287.6万元,占0.8%;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提供1050.9万元,占2.6%,住宿和餐饮业444.7万元,占1.1%,批发和零售业2560.9万元,占6.3%,信息传输(电信)433.1万元,占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6.5万元,占0.9%,房地产业218万元,占0.5%,金融业71.3万元。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农业主体财源消失。20**年我县的农业“四税”达到4220多万元,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37.6%,由于国家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20**年起取消农业特产税,此后又停征农业税,直接导致了我县财政收入锐减,而农业财源的主体地位也随之消失。

(二)重点企业对财政收入起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企业转轨重组、规模扩张,同时加快国退民进步伐,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救活和诞生了一些骨干企业。如陕西华电**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税收总额分别达18606万元、16973万元;蒲白矿务局2**6年及20**年分别为1393万元、1806万元;银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20**年及20**年分别为196万元、217万元。此外,一些重点企业已走出低谷,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呈增长趋势。

(三)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年,全县民营企业总户数发展到733户,注册资金6.5亿元,投资人员1259人,从业人员13146人,民营经济对财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如陕西尧柏集团**分公司2**6年上缴税收总额645万元,20**年实现1192万元。

(四)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过大。20**年,财政非税收入达719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2%,财政收入增长质量不高。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源建设的总量不足。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年,全国是20%,全省约19%,而我县仅为8.3%,这一差距充分反映了我县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很低。从我县财政自给率的对比情况看,20**年地方财政收入计划为792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33449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23.6%,而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这些都说明我县财源建设的总量严重不足。

2、财源建设的效益不高。近几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很大,而全县财政收入同口径相比,每年都有所下降。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与转化为财税收入的下降极不协调。培植地方财源的作用短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3、财源建设的稳定性不强。近几年,比较稳定的税源主要集中在电力、煤炭、建材、纺织、电信、交通运输、建筑业及饮食服务业,原有比较稳定的农业税收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已不复存在。同时,我县主要是群体财源,现有工业企业中,年提供财政收入上亿元的有1个,上千万元有2个,上1**万元的仅有6个,多数企业都是以“小作坊”式经营为主,产品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更没有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能拿得出手的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知名企业,加之,我县资源性开采和加工企业受政策性和市场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如曾是我县主导税源的“五小”企业,由于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和环保条件差,被相继关闭;号称中华一绝,被国家列入“星火”计划的烟花爆竹也因生产运营不规范被停产整顿。特别是我县电力、煤炭、水泥等优势行业企业受限制生产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难以正常,税收任务更加难以保证。

4、财源建设的亮点不多。在农业产业上,目前,我县已建成的几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之中,未形成财源“气候”,工业上,新办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在建设期和投产初期要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石羊集团和尧柏集团,虽然投资巨大,产值也很大,但税收比重很小。其它在建和扩建的项目对财源的贡献目前还不能显现,财政缺乏支撑,财源缺乏亮点是财源建设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支柱财源的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

1、在思路转变上求财源。

一要强化工业财源的观念。欠发达地区财源建设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农业财政、工业财政、第三产业财政。三个阶段的依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财源建设带有规律性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县财政还处于农业财政向工业财政的转型过渡期,必须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的观念。工业兴、百业兴,工业强、财政强。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的工作思路,抓住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财源。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按照“一园一策、各具特点、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三园三区一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和软硬件设施,把园区建设成为商家抢滩登陆的投资宝地。同时,充分发挥园区的载体平台作用,逐步构建政府集中管理、集中服务、业主集中开发新机制,促使工业项目向园区有效聚集,提高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水平,促进项目集群、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二是精心培育市场,集中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大力扶持电力、煤炭、建材、花炮、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促其向大规模、高科技方向发展,形成工业骨干财源。二要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即在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方面,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在新引进项目和招商引资中,既要考虑对经济的促进,也要考虑对财政的贡献。三要增强长期抓、两手抓财源的全局观念。搞财源建设、发展经济,是政府部门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任何短期行为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效果。同时,要增强全局观念,“两个财源”一起抓,实现财源建设的协调发展。即中央财源和地方财源都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互为发展基础和前提。没有中央财源的发展,地方财源要想长期突出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财源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财源”一起抓。

2、在非均衡发展上求财源。立足本县实际,统筹兼顾,分类指导。一是要巩固现实财源,壮大骨干财源。我县现有的9户年纳税在1**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是我县重要的现实财源,其中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更是我县财源建设的关键。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要倾斜力量,通过全方位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充分发挥其对我县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二是要拉动梯度财源,注意可持续发展。要结合经济发展,制订科学的长期财源规划,对已建成的重点财源项目企业加强财务跟踪监控,实行分类管理,随时掌握经营状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产、供、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快速成长。三是培植新兴财源,增强发展后劲。主要是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实际,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断积蓄经济发展后劲。要把招引、新上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大项目、生产性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项目建设超常规发展的局面,增强工业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的能力。如我县20**年在建的卤泊滩涉农化工项目、1**万吨二甲醚生产线项目、罕井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生产线、天源6万吨多品种果蔬加工生产线及2**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财源项目的培植,将为今后财政增收注入新的活力。四是要挖掘潜力财源,促进财政增收。重点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堵塞收入漏洞;搞好人文宣传,挖掘旅游资源。

3、在多元投入上求财源。一是要向上争取资金培植财源。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和资金帮助,确保每年有3-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争取纳入省、市计划盘子,尽快培植成后续财源。二是对外招商引资培财源。招商引资是我县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性措施。要牢固树立“无外不活、无外不快”的思想,大力推行“全民招商”。要充分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绿色生态产品多样、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引进有效投资,吸纳民间资本和团体资本,促进项目建设,培植长效财源。三是要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努力扩大乘数效应,以此带动社会投资跟进增长。四是继续发挥银行信用社的投资主渠道作用,尽力支持给县域经济发展贷款较多的金融单位,合理引导存款流量,尽量为银行业放贷创造条件。

地方财源建设范文6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壮大财政实力、切实改善民生,客观分析财税工作形势,明确财源建设着力方向,落实财源建设政策措施,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前段时间,省政府召开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财税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长林同志就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财源建设奖励政策作了说明,国税、地税就加强税收征管、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我都赞同。下面,就全面加强财源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我市财源建设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我市财税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推动了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和财税质量的提高。也要清醒看到,我市财政实力、财源后劲、调节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源建设仍然还有很大潜力。

成效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财政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8.44亿元,比2005年增收22.28亿元,增长20.99%,完成年初预算的105.36%。今年1-9月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超过预期目标大有希望。第二,财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和税源,地税型产业和骨干税源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贡献率达55.83%。济钢、将军等一批重点企业成为税源的中流砥柱,对全市财政收入起到强劲拉动作用。县域税收占全市税收半壁江山,章丘、历下、历城、市中等县(市)区税收收入超过5亿,增幅均超过20%,历下今年有望超过12亿。第三,税源结构更趋合理。2006年,金融、房地产、钢铁、烟草工业和机械五大行业交税占全市重点纳税人的62.48%,成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上半年,房地产、钢铁、机械、贸易服务和交通运输业增幅较大,均超过40%,初步形成结构调整与财源建设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06年分别占整个税收的34.51%、19.46%、14.08%,今年上半年又有快速增长,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综合效益。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和各级各类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纳税人,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差距和潜力主要有:一是财政实力还需增强。我市财政收入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2位,增幅第9位;省内与青岛差距逐步拉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5.31个百分点,居第16位。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发展的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二是税收比重有待提高。2006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6.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青岛(85.16%)、莱芜(90.36%)等市相比差距较大,低于国内许多省会城市85%左右的比重。三是税源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一些纳税大户,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力对地方财政支撑力较弱,市属企业财政贡献小于中央和省级企业;许多建成的工业项目尚未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第三产业一些优势行业税收贡献潜力没有充分发挥。这种过于集中的税源结构,特别是过分依赖资源型行业,遇到宏观形势和市场供需变化,将会引起我市财政收入大幅波动,不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四是财源建设仍不平衡。部分县(市)区经济基础差、收入总量低,非税收入比重大,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保平衡压力依然很大。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财源建设上的不足和差距,也反映出财源建设的潜力和压力。我们要正视困难和差距,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于挖潜,广植财源,推进全市财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财源建设的着力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税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收入结构,依法科学征管,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财政增长建立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围绕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事关结构升级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生产业,突出发展软件、文化、教育培训等知识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业,显著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市金融业无论从增长率还是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都表现出强劲势头。金融业对基础设施和环境依赖小、产出大,聚集财富迅速,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外部性极强,做好金融业发展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取向,加快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增长模式,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自主品牌,形成名牌效应,实现规模实力、质量效益、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四个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显著提升园区承载力,培育高聚集度产业区,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互补和协作能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三)培植中小企业发展。在继续发展、巩固、壮大骨干财源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培植后续财源,形成多元化财源结构,分散财政风险,增加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空间。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行公平待遇,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使中小企业平等获得各类政府性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部广阔市场。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之间均衡发展,缩小县域发展差距是财源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在投资、金融、财税、外经外贸、技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贫困县区适度的政策倾斜,营造县区的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县区后发优势。通过做扎实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更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困难县区财政转移支付和重点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县域经济造血功能,提升县域经济规模、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把县域财政做大做强。

三、完善和落实财源建设的激励政策

会上印发了我市加强财源建设意见以及财政局出台的实施细则,长林同志也作了说明。会前财税部门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研究论证,会后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总的来说,这次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导向明确。《意见》围绕保障科学和谐发展的主线,突出三个导向:一是鼓励转变发展方式。重点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更多的用于科技创新,支持循环经济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防治力度,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二是鼓励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鼓励财源质量提升。针对县域财源建设、税收收入比重提高、财源贡献大户、财政困难县区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政策,都是为加快提升我市财税结构和质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个导向,就是财源建设的方向,也是各级各部门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

第二,力度加大。在目前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8000万元专门设立财源建设扶持资金,而且每年都列入预算安排,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金融业的奖励,一次性补助200万元—2000万元,这个力度也是很大的。按照各财源单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和动态增幅,相应调整扶持奖励幅度和分类补助标准,奖励幅度从2倍到10倍,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保障扎实。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意见》从组织实施、实施细则、覆盖范围、资金来源都作了扎实而有操作性的要求。要求成立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市)区、各部门、综合治税部门责任,对支持政策作了详细分解,对奖励条件、标准、幅度作了明确规定,奖励面涵盖县区、部门、企业、企业法人代表;特别要求县(市)区要把专项扶持资金纳入预算,体现出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征管,依法治税

财税部门要加强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成果。

(一)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要立足增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在抓好大企业、大集团等骨干税源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零星分散税源控管力度;严格税收执法,严肃征管纪律,强化税务稽查,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在抓好内资企业税源控管同时,加大对外资企业税收征管,对优惠政策到期的企业及时恢复征税。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抓好征管责任区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强化税源管理,完善税源动态控管体系,防治税源流失;完善税务稽查工作机制,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发挥财税信息化功能,通过强化纳税评估,提高征管控制能力。深化综合治税成果,完善协税配合制度,加大区片管理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征管。要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征管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有潜力行业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

(二)严格非税收入征收。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各责任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既不准乱收,也不准该收不收,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健全非税收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实现各级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适应财税、资金管理新形势,财政部门要研究建立责任体系、监管机制和必要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按照“成熟一个,规范一个,重点突破”原则,把所有应当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管理。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分配,既要保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田开发整理,也要保障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权益。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水资源费征管,努力变资源为财源,增强支持发展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