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心理帮扶计划

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文1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勤学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一

为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本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构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经过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趣味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

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构成。

五、工作资料

(一)总资料: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一样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忙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忙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二)分阶段资料:按照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本事;热爱团体,乐于与教师、同学交往。

——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本事,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本事;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学会沟通,与教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了解自我本事、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

(三)进取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六、方式及途经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一样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资料经过情景设计、主角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忙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开设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忙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学校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的本事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七、组织实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进取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评估力度,确定评估指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要有年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报告。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须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加以认定。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保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①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54321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见另一表格)

②分工负责,确保措施落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方案实施

①制定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各班主任,领导成员人手一份,确保按方案逐步实施。

②定期召开会议,每月讨论一次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班队工作手册》中,每周要有工作安排,有关爱行动的记录。

④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绩效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在关爱行动中做出优秀成绩的,年终给予优秀班主任的优先评选。

⑤年底各班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写一份关爱行动的小结。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实施“54321”关爱行动:五即要做到“五个清楚”: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清楚。四即“四个优先”: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有限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三即“三沟通”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二即双管理:实行班主任与第二监护人协同管理。建立一即“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党员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强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成为主要内容。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文2

如今,我校成功地探索实践出了一条“成功教育”的育人新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树立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问题学生”也能感受到深切的关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积极探究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观、客观、内在、外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挖掘问题,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伟大的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教师要发挥他们教书育人的作用。

1.一视同仁

正确认识“问题学生”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前提,如此,培养良好习惯的措施才能得以奏效。教师在认识上要对“优等生”和“问题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都将严与慈、师与友融为一体。

2.变换角色

教师应该树立新的师生观,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将自己定位为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角色。由对“问题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要成为“问题学生”工程的设计师,为改造“问题学生”创造环境、条件,精心设计方案,全过程管理,以达到预期目标。

3.发挥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问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固然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但事实上,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真正的主力军是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家校一体,携手共进

从中小学的成长阶段来说,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受的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一种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补充的延伸。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因此,转化和矫正“问题学生”,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1.言传身教

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而“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来自家庭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作为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长期的、深刻的影响。家长的人格、品德、行为习惯等对孩子的人格、品德、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培养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2.协同共进,加强指导

学校要定期召开“问题学生”家长座谈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座谈会中,学校教师要和家长共同找原因、寻差距、求方法,与家长签订育人责任书,明确家长的职责。

三、因材施教,重点帮扶

学校要将“问题学生”的转化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成立专门的教育领导小组,全校各类人员共同架设起转化的桥梁,齐抓共管。落实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扶,对重点“问题学生”组成帮教小组进行帮教。

1.做好帮扶计划

制订详细的帮扶计划,计划要具体、可实施。帮扶计划中要罗列清楚“问题学生”的现状、培养目标、帮教步骤、帮教措施与建议、帮教效果等,并由教导处存档。

2.做好帮扶计划登记表

学校每周至少帮扶两次并做好记录,登记表由各年级组组长保存,年级组长做好具体督察工作。

3.开设转化奖励

每学期对“问题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以结对帮扶活动登记表为依据,对转化工作表现突出的结对帮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更多的结对帮扶小组。

四、循序渐进,逐步转变

一个好的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关于“问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更是要一步一步地慢慢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方法无疑会让事情事半功倍。

1.真诚期望

期望是一种特殊的鼓励。教师对“问题学生”传递自己对他的期望,实际上就是将自己对他的爱传递给他,这种爱被学生接触到,会令其自信心不断增强,与教师达成一种“你看好我,我也会表现给你看”的默契。当然,期望太高也会成为一种沉重的压力或者负担。所以,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要求不宜太高,不要急于求成,“问题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习惯出现反复时不能失去信心,要注重量变,因为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

2.激励

每个“问题学生”都不会是一无是处,肯定有某方面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个“闪光点”,因为“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往往可以成为他转变的源泉。根据问题学生大多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多搞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好比找到了“催化剂”,能有效地催化问题学生身心发生良好的变化。

3.培养长期的好的习惯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给“问题学生”指定每堂课、每天、每周应该做哪几件事,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重复,而一个习惯的稳定需要90天的重复。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养成的习惯包含着长期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就不需要他人的指定、督促,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用集体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进而“内省式”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迈出转化的关键一步。

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文3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帮扶;校地合作;“四点半课堂”

一、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的做法

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团队是由该校团委领导,为玉林市经济相对落后及困难地区提供以教育帮扶为主的志愿服务团队。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是校地合作的新载体。自成立以来,先后赴南观社区、北流罗政村、茂林长望村等10多个乡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3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600多小时,参加的大学生达300多人。该项目以理想信念教育、兴趣培养、心理辅导、科普教育为主题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是该校加强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探索,根据学生的多样性、层次性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实施教育帮扶工作的成效

1.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开展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梦深入人心。比如,每周举行的励志成长故事讲坛,以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2.学业辅导

志愿者借助图片、游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小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提供专项辅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促进学生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又能为学生解答一些在课堂上遇到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兴趣培养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提高自信心,针对部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志愿者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武术、篮球等活动,以此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

4.心理辅导

该活动针对乡村及社区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扰。通过开展系列心理团队辅导活动,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加强沟通,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成长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鼓励他们乐观向上,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5.常识教育

通过进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辅导,以讲座、游戏互动、展板等形式,开展防火、防电、防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采用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

1.关于经费投入的问题

在教育帮扶工作中,用于活动的经费主要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和教育局下拨的少量经费筹集而来,由于经费极为有限,所开展的交流活动次数、程度也受到了限制。我们认为,合理的专项经费投入,是高校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将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

2.关于教育帮扶任务的制订

在实施教育帮扶的过程中,乡村与社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而且学生的发展是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因此,在开展教育帮扶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心理团队辅助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来制订教育帮扶服务计划。

3.善于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的研究工作

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自2013年启动至今,实施时间不长,发展历程较短,许多工作的开展都处于探索阶段,表现为“重输血而轻造血,重实施而轻研究”现象,因此,如果要使该项目产生更大的效益,应该在教育帮扶工作中,安排相关的科研指导团队,针对帮扶工作中的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具体工作,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指导,总结经验,将该项目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文4

12月德育处工作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湖南育才中学踩踏事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使全校师生增强安全意识,排除安全隐患;二是抓德育工作常规化管理,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具体深入,不断向纵深方向有效开展;三是德育工作注重严格规范管理与有效监控、及时帮扶相结合。

二、本月德育工作的主题是继续深入贯彻、切实推行学生礼仪教育。

(2)组织策划相关活动,让学生加入到德育管理工作之中,在活动中体验德育教育成果。本月开始德育处与高一年级组组织高一学生开展“争当环保志愿者”实践活动。453班全体学生带头身体力行,规范制止同学们的边走边吃、随手乱扔行为,并主动拾检道路上的垃圾、纸片等。随后454、455、456……466等班级都依次积极投入到此项活动中。高一学生以自己的行动为我校的“争当环保志愿者”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带动了全校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爱护校园环境,争当文明天使”的活动中。此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全校学生当中。

三、考核奖惩与教育引导相结合。

自从实行中学生行为奖惩考核条例以来,我们的校风、学风发生了根本改变,教育教学成绩蒸蒸日上,令人欣慰。但高兴之余也有令人感到难过和惋惜的地方。比如实行条例以来共有27名同学因违纪超过40分而被迫离开了运中。每一位同学离开时,都是恋恋不舍、悔恨不已,家长更是善伤心不绝。截止12月20日我们全校共有47名同学积分已超过了20分,为了对每一个同学认真负责,更好地帮助和教育每一个同学,德育处相关同学和部分老师召开了违纪学生帮扶教育现场会议。目的是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并制定帮扶计划,希望每一位同学能从中得到启发早日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帮扶计划是对1+1好朋友计划的延伸,他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生活上表现优异的同学主动帮助你身边行为有缺失的同学,结成好朋友,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帮扶计划同时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奉献爱心,对暂时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对同学在心理上、行为上、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同时将帮扶效果计入教师的业绩考核内容之中。

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文5

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查阅。

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本学期,为了更好地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生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继续开展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同时,针对上一阶段的辅导情况,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学期的“学困生转化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九、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要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学困生帮扶工作,并长期坚持下去,让学生在帮扶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认真地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且制定了“学困生工作计划”。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语文学困生转化对象有:杨鹏、张青青、赵秀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做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三、工作任务

(一)确定学困生名单,并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二)针对各类学困生,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使其提高。

(三)认真做好学困生提高工作的记录,以便日后总结经验、教训。

四、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次单元检测后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二)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两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他们的进步。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三)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该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该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四)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五)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六)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环境。努力把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

过程。如试行“今日我当家”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一个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

(七)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次持续性讲课控制在10分钟以内。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至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八)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希望通过上述帮扶措施,经过我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使他们日有进步,学有所获。

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情况分析

学困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今学期制订出转化计划如下:

二、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发现闪光点。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的字很漂亮”、“你坐得很好,老师喜欢你……”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二)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后进生,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面对调皮掏蛋的学生时,教师要有涵养,不要急躁冲动,要机智地巧妙化地让问题留到以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三)教给方法,提高兴趣

后进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做。例如:自我复习时,定时检查复习效果,及时在班里表扬鼓励。亦可求助于成绩好的同学或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老师做做小事。叫他们做,亦即从侧面说明老师重视他们,看得起他们,没有遗弃他们。他们的心里总会有小小感激。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吧!”在谈心、交往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过来,可进行有关学习的交谈,用行动去证明你作为老师的是从心里面想他们学好。

(四)结对帮助,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其进步。另外,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选择一个学习尖子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地帮助,并且做到教师在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

(五)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学生心理帮扶计划范文6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17―03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原因

就业困难的形成既有个人、家庭层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因素是指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形势等,这是宏观的,是学生、学校都无法轻易改变的。

1.个人、家庭层面

(1)个人层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城镇低保家庭、失业家庭以及偏远山区家庭。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学生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几乎大学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教室―图书室―宿舍”,所有的精力几乎都用于学习相应的专业书本知识,而不太参加学校的社团、集体等活动,自身的沟通、组织等综合能力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得到提高,毕业后还和高中生一样,只是个会学习、会考试的学生,缺少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又或是缺少实践、动手能力。第二类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大学与部分地区、部分家庭经济优越的同学住在一起进行接触后,发现贫富差距太大(如:有的同学一餐费用就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或者发现不同的成长背景导致他们先天条件落后(如:有的同学从小学习乐器获得相应证书,或者高中毕业就已经取得雅思等成绩),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社会不公、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课业敷衍了事,对学生社团活动没有热情,虚度四年的大学光阴,有的甚至没有达到学业的基本要求,由于挂科严重没有取得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

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原因的限制,尤其是女大学生,在形象体貌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个人长期的积累导致他们中部分同学产生了自卑或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平时表现,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就业,而且在求职过程中直接影响他们的求职表现,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2)家庭层面

对于高校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在社会资源背景等方面,他们的社会关系能够加以利用的比较少。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他们无法给予子女相关就业发展和信息渠道的帮助,使得这类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比较狭隘。此外,缺乏家庭经济的支持,导致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错失相应的培训机会,与其他人相比这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失去一些需要投入较多求职成本的工作机会。

2.学校层面

(1)专业相关的实践内容较少

目前的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一纸文凭对用人单位已经没有吸引力,他们更看重的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实践性能力。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有效的环节就是学校开设的专业实践内容课程。然而,学校往往因为专业课实践学时太少,或者合作的实习单位少等原因,对这一环节的设置并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才会出现本科生找工作反而没有专科生好找的情形。

(2)帮扶后置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职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之中不间断地锻炼和加强,因此,就业帮扶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培养全过程。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帮扶工作都是在毕业季通过校园招聘会的举办、招聘信息的、就业讲座的举办等来进行。这样开展的帮扶工作显然是滞后的,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了家庭经济困难中的就业困难学生后再采取相应措施,一般都收效甚微,几乎不可能短时间取得好的成效。

二、学校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

1.做好基本的经济资助

经济困难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它不但会直接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错失部分需要一定成本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机会,还会间接影响到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学校通过“奖、助、贷、减、免、补、勤”这样的资助体系来做好基本的资助工作,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这样才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打好基础。

2.提高资助结构中勤工助学比重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带来的经济上的贫困差异,以及由于见得少、锻炼得少形成的能力差异。在传统资助方式上增加勤工俭学的比例,借用罗斯福“以工代赈”理念,高校中多设置些有技术含量的科研辅助岗位、行政管理辅助岗位,在工作成绩方面增加一定的奖金项目,吸引并从实际角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高校各部门工作中来的同学,除了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减少经济压力,还能无形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能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考方式,形成成熟的社会职业认知感和责任心,这将是他们未来人生规划和发展中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尽管在社会上兼职也能获得报酬,但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在社会中饭店、娱乐场所打工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同时,通过这种资助方式也传递着“劳动光荣,按劳分配”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意识到通过积极参与劳动可以获得报酬,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改变。

3.设立就业资助资金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由于一般学校和国家给予的补助都不会特别多,只能帮助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而毕业季找工作时期的花费比较多,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补助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找工作。比如正装补贴、求职交通补贴、培训补贴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

4.构建长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帮扶机制

(1)人员配备方面

形成以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院团委、班主任一起参与的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队伍。由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院团委开展相应的能力提升活动,提升就业困难学生的能力;由辅导员、班主任多和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大学生沟通交流,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对于那些心理和能力特别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关注,对他们的短板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2)能力培养方面

在大一入学初就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档案,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中,利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对每位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方向做测试,对学生成绩、综合能力做记录,对相应的职业能力做评估,找出差距,引导他们形成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并引导他们多参加学校和社团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组织等综合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只会学习。在大三学年中随着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多设置些实验课、实习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可以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如会计、CAD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提升他们的综合就业竞争能力。在大四学年,进入毕业季,要重点培养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多种渠道,如网络、报纸、新媒体等收集各类就业创业信息。另外,还需要进行求职技巧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重点进行简历制作技巧、求职礼仪、面试技巧、就业政策介绍等内容。多创造机会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拓宽交际圈,增加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主动进行职业探索,对就业形势、职业态度、职业心理、职场经验等相关内容的生涯资讯进行学习了解。

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清晰明确的创业意识和坚定的创业信心,了解制订计划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相关书籍的阅读,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方法,争取获得创业计划支持。

5.建立心理帮扶机制

心理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想法和情绪,进而对人们的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所以要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帮扶机制。

(1)建立以学校心理指导中心、学院心理专项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联动机制。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心理帮扶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力量,在多开展常规的自强教育、自信教育、挫折教育、激励教育等内容的活动或者讲座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指导和服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存在心理敏感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形成强大的心理支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存在的自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问题,多进行沟通谈话,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教会他们相应的自我调节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正能量,提高他们的责任心、感恩心、宽容心、进取心,从而形成开拓性、耐挫性等人格素质。并及时干预负面情绪,缓解他们的敏感性和自卑心等负面情绪。积极关注,不仅关注学业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肯定他们的进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合作等职业能力。

(3)利用好新媒体进行宣传。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定期简短的“心灵鸡汤”等正能量信息,不断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开设微博、微信群、QQ 群等,为同学们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分享相关就业信息、实习信息。

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1.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在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是否完备、成绩是否优秀是许多企业在录取时候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所以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知识,有一个优异的毕业成绩是获得一份好工作的重要筹码。另外,国家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在找工作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2.参加学校活动,提高综合竞争力

大学生活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学校社团活动。积极参加,融入到各种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工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心、沟通组织等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有些企业会更加看重这些方面的能力,在面试过程中这些能力的体现直接影响到能否成功就业。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持久奋斗力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不断提高自己,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临到毕业时,使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都能达到岗位的要求。

4.充分认识自我,增强心理素质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发现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一些成长环境优越的同学比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在大学四年中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而非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只会怨天尤人。其次,在进入毕业季时,可能会发现找工作的时候与一些家庭背景深厚的同学比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基础。此时应当积极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学习基本的就业技巧,努力争取就业机会。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前进,经济的新常态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伟大的民族梦、中国梦的实现更依赖于目前正在高校接受教育的莘莘学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正是莘莘学子中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好他们的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应当不断去探索实践和总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他们培养为家庭、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11-23.

[2]刘特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8).

[3]冯云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