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1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1 新生入学教育的组织与时间
目前一些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在组织形式上,主要是由学生工作处制定大体的教育计划,由各系(院)组织落实。在时间上,大多集中安排在新生开学前几周的课余时间。
2 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目前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坚持正面的人生理想教育,坚持以正确的信念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把握自己,促进学生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进步与成熟。
开展校规校纪教育,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学生须知》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校的校规校纪及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
开展专业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专业思想,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养成,保障学生在学期间的人身安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各系(院)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辅导、咨询和课堂教学等工作,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开展诚信教育,把良好品质、诚信为人、诚信做事作为教育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目标,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 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一,专题讲座、论坛。邀请学院领导、资深教师、杰出校友等就大学学习或生活的某些方面进行专题介绍,帮助新生迅速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
第二,各种典礼或者仪式。通过入学典礼介绍学校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使学生全面了解学校情况。
第三,互动交流和座谈。通过老生与新生,专业授课老师与新生的互动交流活动,使新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将要面临的生活和所学的专业情况。
第四,专项培训。通过军训、安全防范、学习方法等的培训,增强新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1 入学教育组织缺乏系统性
入学教育是项系统工作,必须依靠学校全盘考虑、整体部署,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但在现实中,入学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仅靠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唱“独角戏”,加之系(院)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导致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常常陷于学校教育边缘的尴尬境地,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差。
2 入学教育时间缺乏连续性
目前我院开展入学教育,普遍较为集中在开学的前几周进行,而且时间较短,缺乏连续性,当新生对大学生活有所认识、感触的时候,当他们真正遇到问题时,这种教育却早己停止了。显然不利于新生认识自我,认识大学生活。从实际情况来看,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较长而且连续的过程。
3 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入学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规章制度学习教育和专业介绍,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系(院)的优势,新生了解到的并非全面的情况,即使能涉及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某方面,但由于时间关系也仅停留在表面,内容明显缺乏针对性,效果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对于大学入学教育的分析与认识,本文认为大学入学教育不应只简单归类于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的学生活动,而应看作是一个需要集合高校多项资源,涉及不同部门,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占用较大精力的大型综合性工程。为更好地引导新生,帮助其以最快的方式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本文提出了以课程的形式开设《新生教育课》,旨在系统化、规范化地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
1 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系统化
从新生入学教育所包含的几大内容来看,他们虽然都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不同方面,但是同时他们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统一整体,涵括了从理想信念到价值观的引导、从纪律观念到专业教育、从学习方法培养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方面,因此,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新生入学教育的各项内容,并挖掘其内在的联系规律,形成体系。
2 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规范化
即在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化的前提下,将《新生教育课》纳入学院专业选修课范畴,通过课程教学并完成课程学习计划的新生将能够获得相应学分。学分制不仅使教学本身实现规范管理,同时也使新生对于入学教育课更加重视。
3 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化和规范化后对于入学教育体系本身的内在要求,也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形成教材(课程讲义),而标准就是统一,其本身也是新生入学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新生们对于入学教育才有了学习的指南和方向,才有统一而完整的认识。
4 实现新生入学教育的延续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和高中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离开过父母、家庭的新生来说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处处充满挑战。如何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就是入学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丰富而繁杂,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教育、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新生都是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拼搏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大学的学习为他们的兴趣和知识的积累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对专业及课程设置的了解和认识是他们今后在大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他们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学习目的,他们才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才能正确认识所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学院可以让有经验的教师介绍有关专业知识,课程设置的想法,以及每门专业课教授的内容;也可以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给新同学做专业知识报告或专业前沿介绍,让新同学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使他们坚定专业思想,热爱所学专业,乐学自己专业。
二、学习方法教育
大学的学习由高中时的老师讲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一下子变为讨论、多媒体、讲座,甚至是脱离课本的大量信息的介绍、启发,以及教师科研领域、成果的介绍,对这些方式方法有的同学会陷入一片茫然,不知道如何学习。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甚至出现多科不及格被迫退学的现象。因此,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让优秀的老生介绍学习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开展讲座、辅导员老师勤督促、同学之间交流体会等方式都是新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三、校规校纪教育
让大学新生了解和掌握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并认真遵守执行,是他们能够顺利在校学习生活的保证。在入学之初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哪些做法是学校允许的,那些是不允许的。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有些同学就是因为缺少对校规校纪的了解而糊里糊涂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校规校纪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发放《学生手册》自学,也可以组织班会集体学习,组织校规校纪知识竞赛,找出本校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更可以自编自演小品、话剧等活泼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自己综合职业能力,促进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学校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能力培养;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如今,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大,而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将来学生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已经由国家分配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为了将来能顺利就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到将来就业有计划,不盲目。学校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让他们一踏进校门就要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避免“直接告之学生适合什么职业,不适合什么职业”的误区,更多地是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职业和选择职业,如何根据市场需要去定位职业,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切忌把职业生涯设计简单化。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并配备专门机构和教师加以指导。
五、心理健康教育
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难免产生焦虑不安、无所是从等心理问题。大学生虽然从年龄上已经成人,但他们的心里还远未成熟,难免在处理一些事情时遇到挫折,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因此,从新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网络文化教育
出现与发展,引发着人类社会生产、思维、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面对这种状况,作为接受新知最快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此时如果对他们不加以正确引导,听之任之,长此下去,他们就会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甚至会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毒害。对大学新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懂得利用网络学习和娱乐,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还要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和现实的关系,教育他们遵守网络道德和国家法律。
七、安全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3
关键词:大学新生 交往教育 必要性 内涵 途径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性格和习惯的差异,往往会让他们出现交往上的困难与障碍。如何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群体,交往教育就成为了必修的第一堂课。但是根据对广东省内外几十所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调查,当前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种类繁多,但是却没有交往教育,只是在其他教育中偶有提及。当前大学生交往问题的日益增多,有些同学由于交往障碍产生了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在大学新生中开展交往教育意义重大。
一、高校新生交往教育的内涵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指出:“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他还把教育定位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雅斯贝尔斯对交往和教育所作的独到分析,对于我们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交往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交往活动,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他还指出:“如果存在的交往成为现实的话,人就能通过教育既理解他人和历史,也理解自己和现实,就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
新生入学,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环境的变换必然带给学生心理压力。如果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交往教育,正确引导他们,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新生们就能够既理解他人和历史,也理解自己和现实。也就是说,首先他们能够理解他人、认识他人,在交往和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更加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他们也能理解自己和实际状况,发现自身在不足,分析自己和现实的差距,从而尽快作出调整。
综合对交往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新生交往教育就是运用交往教育的理念,针对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开展的,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提高交往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人际环境,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高校新生开展交往教育的必要性
要减少大学生中的交往问题,为将来的交往树立良好开端,就有必要在新生中开展满足新生需要、符合新生情感的交往教育。因为新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素质,正确的交往教育不仅能帮助新生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新生的成长,更能够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的质量。
1.交往教育能帮助新生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新生成长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交往,交往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有效地引导、组织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在心理上都有交往的渴望,但在行动上却缺乏主动性,交往能力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对交往存在畏惧心理,甚至自我封闭。
如果能通过交往教育正确引导新生,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培养合理的交往动机,提高交往技巧和交往能力,这样他们就能在新的人际环境中掌握、协调好交往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新生迅速消除对环境的不适应,而且对心理健康状况起着任何因素都代替不了的作用。
2.交往教育能促进大学质量的提高
交往是大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大学理想缺一不可的重要条件,交往教育对大学质量的提高也就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新生交往教育又是整个交往教育的重要开端,如果能通过交往教育来提高新生的交往素质乃至高层次的综合素质,那么在提高大学的质量上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3.交往教育能克服精神堕落的表现,促进学术的交流
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在这个追求真理、弘扬学术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交往的方式”。作为大学新生就更要关注交往,学会追求真理的基本本领――彼此交谈和讨论,“不要简单重复自己的意见,而要听听别人怎样去进行哲思活动的”。要走进真理光照之源,在学术上有所成绩,必须能在思想上、精神上进行交流。
三、新生交往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1.交往教育的内容
(1)系统化、专业化的交往理论教育
新生只有一些过去在小学、中学和家庭生活中积累的人际交往经验,但是这些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没有在他们的思想上形成一个体系,他们也不会自觉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系统和专业化的交往理论教育目的就是让新生把在生活中掌握的零散的交往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学会分析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状态,提高交往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及控制能力。
(2)从观念和意识出发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与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既交往的基本形式就是竞争与合作,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需要这两种意识。对新生进行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动机、团队协作精神等。
(3)交往语言的学习
“交往具有语言性的特点,交往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具有意义的符号,是人的思想的物化表现,也是人们彼此间进行交往的媒介和工具,是表达自己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语言不仅是交往成为可能的逻辑条件,而且是交往成为事实的现实条件”。哈贝马斯也指出:人际交往中的“话语”、“言说”、“表达”、“参与”等,在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与“认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发生着具体而复杂的实质性联系。任何交往行为都是以语言作为中介的,不管是体态语言、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而新生在语言上的欠缺往往阻碍了他们交往的进行。因此,对新生进行交往语言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交往的语言艺术,则能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和谐。
(4)交往礼仪知识的学习
交往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和涵养,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和交往技巧,往往在办事和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不能只认为只有职业人士才要讲究交往礼仪,作为大学新生同样需要懂得和掌握,这不仅有助于学习和生活,更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交往教育的实施原则和途径
有了交往教育内容,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把这些内容传递给新生,而在这一个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实施原则
有交往就必须有交往的规则、理念和意识。否则,交往就会失去航向,无法进入和谐、有序、完美的理想的状态。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观启示我们,教育活动应是在身心敞放、相互平等的氛围中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在这种对话关系中,交往教育要求双方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要共同参与,相互敞开胸怀,相互接纳,达到精神的共鸣。因此,对新生进行交往教育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2)实施途径
新生交往教育要打破过去其他教育“满堂灌”的形式,不能一味采用讲座或者报告,而要采用体验式的交往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能使新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交往中的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和交往技巧等,从而为交往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所谓体验式的新生交往教育就是以体验式学习为理念,从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依归出发,以新生为教育主体,学校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采用一系列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的教育方式。这种体验式的活动是对新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良好措施。通过对各种活动的参与,新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交往技巧的掌握会亲身去体验,认真的去学习,以达到自身的提高。
例如,“认识你真好”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第一,让新生站成两排,相隔1米距离,并且两两相对;第二,新生相互鞠躬,身体要弯腰成90°,高喊“××你好”;第三,向前迈一步,交会于队伍中央,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你好”;第四,相互作自我介绍,要求每人四句;第五,请对方填写“认识你真好”的卡片。要求:在20分钟内,至少找到十位非本小组的同学签名,看谁能签得最多。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则。
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交往,指导老师只是负责把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告诉新生,并且发给他们所用的材料,之后新生就要按游戏规则主动去认识身边的新同学。他们用鞠躬和高喊对方名字(新生身上都挂有姓名牌)的方式打破彼此之间的陌生和拘束感。之后双方做自我介绍,并填写卡片。几轮之后,新生都打破了被动感,主动积极地去认识了不少的同学,他们之间的陌生感消除了,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只是体验式交往教育实施的一个案例,此案例通过小小的体验式游戏,以小见大,把交往教育的内容(主动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语言、礼仪等)诠释的淋漓精致。新生们通过此游戏体会到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要积极主动地去多交朋友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更多的朋友交往,还能够开拓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为学校应该重视新生的交往教育,创新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真正发挥交往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联通作用,使精神和心灵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德]哈贝玛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方煜东.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特点及其针对性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5]刘惊铎.交往之教育价值的理论解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4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目前大学生中道德滑坡仍然十分明显,表现在诚信缺失上有以下几个突出表现:
(一)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诚信却十分严重。尽管各大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要求,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规定。但是学生作弊的形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有的还制定了一套详密周到的计划,偷盗试卷,手机、传呼机遥传信息,“”代考,真是无所不及。而抄袭作业、抄袭论文更是在许多大学生中习以为常了。
(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教育改革后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但是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加之学生开出家庭困难的证明非常容易,这就给有意欠费者可乘之机。学校虽然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众多困难学生,学校并没有摆脱困境。不少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及本金、借钱不还、借多还少,甚至赖账等。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了“三证扣押”等措施,但仍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又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三)情感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在人们的印象中,校园里的友谊是最纯洁的。然而,当前不少大学生在交往中缺乏诚信,同学之间的交往动机不纯,甚至有些人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裸的利益关系之上。另外,在大学里,大学生谈恋爱很普遍,但不少大学生对待恋爱不真心,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在大学生恋爱的动机系统中,性满足的动机、情感亲密的动机、自我确认、自我证明的动机,比结婚的动机占有更大的比例。而且,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呈现非责任化,不少大学生对恋爱态度不严肃,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恋爱不成,轻生自杀、伤害对方,几乎每个高校都有经历,这其中,女大学生受到的伤害尤为严重。
(四)求职中的诚信缺失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惜制造虚假材料。诸如涂改成绩、伪造证书证明、虚构经历等。许多学生多家签约,有的甚至撕毁就业协议。有的学校也在帮助学生造假,为了帮助学生就业,学校也参与了包装学生的行动中,假证书、假成绩单、实验假数据、假实习有的竟然出自学校或老师之手。这种趋势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学校的社会信誉度。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教育者的诚信缺失
教育者首先是一个社会人,他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也必然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还是较高的,但这并不能排除少数人行为上的偏差。试想,如果一位大学教师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他怎能要求自己的学生考试不要作弊;如果一位教育者或管理人员帮助学生在入党、评优中弄虚作假,又怎能让学生相信他的正直与诚实;甚至学校本身在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中都存在虚假行为。虽然这些现象只是大学中少数教育者的行为,但这些行为所引起的社会负面效应及对学生的心灵震撼却是大而长远的。所谓“德高者师,行为正范”,如果教育者为人师表尚且不讲诚信,那么大学生的诚信更无法保障了。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诚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育人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特别是在青年成长时期要帮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私、欺诈及各种虚伪现象造成的后果和危害,正确地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学会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然而,在高校中,思想道德课程教材大部分以“两课”为纲,其内容虽多,但诚信教育内容却没有体现。某些学生虽学习了一些知识,却因缺乏诚信意识,不相信世界和真实的生活而误入歧途。
三、诚信为本,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
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是系统学习、
全面认识诚信的良好途径。而且,诚信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充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主动适应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至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己,言而无信。同时,校系党团组织和宣传部门要认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校报、校园网、广播、宣传栏舆论阵地广泛宣传“诚信”;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范围,使全体学生积极投身到高校诚信建设中去,自觉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争当诚信文明的大学生。
(二)倡导大学生的“自律”精神,变诚信思想的灌输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针对大学生诚信确实严重的情况,要积极倡导“自律”精神,让学生认识到,面对诚信的缺失,不能过分强调社会原因,推卸自身的责任,而是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认识,努力改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同时,对于因不诚信行为受到处罚的学生,要教育其铭记教训,振作精神,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学校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增强感染力和渗透力,加强宣传,形成争做诚信的合格人才的大气候,让学生们把诚信行为发展成为自觉的行动。
(三)加强诚信制度建设,规范诚信行为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单靠课堂教学和舆论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以制度建设。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5
关键词:“90后” 入学教育 “六种能力”
“90后”大学新生成长于我国面临社会化、国际化大背景下,他们的思想及心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给大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适应“90后”学生的新特点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对于其今后的成长成才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自我意识强烈,带给大学教育新挑战
1.时代感强,但价值观较为功利化
在互联网带来信息爆炸的今天,“90后”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丰富,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各项信息。他们更能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现实化,将个人的经济利益看得较重,对物质的追求较强烈,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但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2.目标相对明确,但合作意识略显缺乏
“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生活方式多样化,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崇尚创新精神。进入大学后,他们希望在大学里全方位地展现自己,自我提升愿望强烈。他们学习意识强,目标相对明确。但由于绝大多数新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亲人的宠爱中成长,习惯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因此,他们的集体意识淡薄,团结精神缺乏,协作能力较差。
3.思维能力趋向成熟,但理性思考略显薄弱
“90后”大学生理想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性格的发展也已进入塑造成型的关键阶段,但其性格的可塑性、理想中的不现实、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犹在。由于受时代的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缺少热情和理性思考、判断能力,在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主观、容易迷失自我。
4.竞争意识强,但应对挫折能力明显不足
“90后”大学生对社会问题关注度相对较高,面对人才济济、就业困难的形势。个人目标非常明确,竞争意识十分强烈。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业上或者家庭上遇到些问题,就会心理矛盾深化,心理问题加剧。
二、应对“90后”大学新生新特点新需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1.新生入学教育坚持“三转变”
(1)转变教育理念
自我意识是“90后”大学生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要求高校在进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单一性的整齐划一需要转变为兼容并包,因材管理,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每个学生个体,学生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每位同学的生理、心理和家庭情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努力开发其个性潜能,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勤奋和创新思维去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转变教育手段
对于网络的依赖是“90后”大学新生的又一特点。如何让“90后”新生合理的使用网络是目前各高校紧迫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方面,我们在入学教育时加强对网络使用的教育、监控和引导;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载体打造思政教育的平台,利用QQ、微博、BBS、人人网、飞信、邮件等途径与新生交流增进了解,指导新生健康成长。
(3)转变教育模式
由单向权威转向双向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建立便捷、通顺的反馈渠道,及时全面的了解新生的诉求,改变过去一味灌输,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在主题班会上、在宿舍中多于学生交流,争求他们的意见,从而增进学生对学校、老师的了解与信任,进而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2.新生入学教育发挥“四方面”的力量,实现全员育人新局面
(1)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同伴教育”的作用
相比于“80后”,“90后”新生与学长的交流比较顺畅,更容易接受学长的建议。坚持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同学担任新生的班主任助理、大学导师,不单单是让他们负责部分管理工作,更是一种有效的榜样教育作用,可以帮助“90后”新生更快地适应到大学生活,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2)发挥班主任专业优势,推动学业规划
新生入校后与专业老师的接触较少,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学院聘请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以自身研究的课题给新生作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等,加强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大学规划。
(3)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进入大学后,“90后”新生更容易在生活、情感上产生不适应,对此辅导员应采取多种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再采用“我说你听”的方法,而应让学生真正参与,形成互动式的交流学习。通过年级大会、学生军训、班会、走访宿舍、旁听课堂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
(4)加强“90后”新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能力
引导新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将为大学新生的人生设计打好基础,也是个人生涯规划的起点。主体意识已明显增强的“90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喜欢独立思考,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接受事物,对于事情的认可往往需要内心真正接受。因此,在教育中,学校不能再用硬性的方法去强迫学生接受,而是在教育中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3.创立“六种能力”培养体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六种能力”是指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英语实用能力,培养这六种能力,是笔者所在学院对于学生培养的总体方针和目标,是当今大学培养精英型人才的需要。围绕六种能力建立一套新的、符合当今“90后”的入学教育体系是教育系统化的迫切要求。
为鼓励学生不断加强这六种能力的学习,我们应当为大一新生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参加一次优秀学长交流会、完成大学学业安排以及人生各年龄段学习规划,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至少在班会、课堂等公开场合演讲一次,锻炼沟通表达能力;参加一次素质拓展训练或其他团队合作项目,检验团队合作能力;主动去了解一项以上专业相关的近年科研重大成就的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学院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创业情况,完善其创新创业能力;参加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其对大学进行规划,预想大学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开学半年内完成一项特定的社会实践项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一期间所有学生同国际班的外国同学或外教进行1次5分钟以上的谈话,参加一次以上学校的英语角活动,锻炼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90后”的新特点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做好“三个转变”,充分调动“四方面”的力量,围绕“六种能力”的入学教育体系是我们应对新问题的必然要求,会使我们的教育目标更加的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更容易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侯仲.“立体导向式”新生入学教育的三年探索[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6).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6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较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已开展始业教育来积极应对新生适应问题。
始业教育,是指根据大学新生特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新生及时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开展的教育活动。大学第一年通常是新生最关键的转变阶段,不仅关系到这个阶段内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适应,而且影响后续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环境,及时完成自身角色转换与定位,培养专业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始业教育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整个大学阶段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始业教育,我们也可以了解和掌握新生的状态,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为大学教育的整体规划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二、学校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它的工作对象涉及所有需要社会支持和社会帮助的人群,尤其是各种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特殊问题人群。而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及技巧应用于教育机构急其设施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构筑“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的服务活动,是有别于一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学校社会服务,对学校领域内有需求者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业、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于学习和“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社工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有效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并且使他们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就其功能而言,它除了可以协助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还能增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进教育的功能,而且在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人格的正常发展,获得应对变化能力以及生活中各种实用的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介入的可行性
近十几年来,始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较好的推行,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始业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一方面是教育对象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弱的生存生活能力,让始业教育任务变得前所未有的繁重和复杂;另一方面是教育主体人数不足,质量下滑,伴随着教书育人相脱离,也让传统的始业教育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因此,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纷纷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改善这些情况。在众多的探索中,笔者认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一)学校社会工作与始业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性,从而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始业教育具备了可能性。
第一,在目标上有很大的契合性。学校社会工作就其目的而言,在于实现学校教育,也就是协助学生准备面对现在及未来的生活。换而言之,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此时此刻的问题,更加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锻炼、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自身的成熟。同样,始业教育也立足于“让每个学生成长成才”,通过意识引导和行为锻炼,达到让学生充分发展的目标,这恰好与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学校社会工作始于预防和解决问题,但终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行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利益诉求也在大大增强。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与学生一起工作中,会重视这类的个性化意识和复杂化的利益诉求,并积极去培养他们自助的态度和自主的精神,尽可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成效的提升。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引导现行的始业教育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打破一味的学校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第一,在始业教育形式上,我们最为常见就是采取集中新生开大会,听讲座;在教育内容上,大多局限于学习教育和专业介绍,附加一些学校学院介绍,涉及大学学习、生活有关情况甚少且浮于表面,内容缺乏针对性,自然也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单从这两点上可以看出,现行的始业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教”和“管”,教育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而学校社会工作侧重于“协助”和“服务”,它可以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专业性活动,对于管理和教育能够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