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1
一、畜牧业灾后应对技术措施
1.及时修复被损饲养设施。受灾畜禽养殖场(小区、户)尽快组织力量转移畜禽,修复已损坏或倒塌的栏舍,及时排除积水、清理粪便及污物,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抢修用电、用水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饲养管理程序,让畜禽有良好生活环境。
2.强化灾后饲养管理。要强化灾后饲养管理措施,畜禽栏舍要保持通风控温、干燥、清洁卫生和安静的环境;饲料营养要全面且易消化,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添加量,绝不饲喂被雨淋湿或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要清洁卫生,最好饮用自来水或井水,饮水中可添加适量抗菌素,牛羊等放牧畜禽,放牧时避免饮用被污染水;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特是对一些栏舍倒塌严重的饲养场(小区、户),避免因养殖场地减少高密度饲养,影响畜禽正常生长。
3.切实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规范处理死亡畜禽。
指导受灾养殖场(小区、户)加强防疫管理,完善卫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对砸死、淹死、冲走等死亡及死因不明畜禽,要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全面开展消毒灭源。
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畜禽饲养、加工、交易等场所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要进行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对浸水、雨淋、受潮的饲料饲草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以免畜禽食用中毒。特别是曾发生疫情地区(场、小区),要反复消毒,不留隐患。
三是及时做好免疫防治。
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免疫和治疗,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等疫病高风险地区,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开展免疫,防止疫病发生。血吸虫病疫区,要加强耕牛等易感动物管理,做好查病治病。
四是加强疫病监测报告。
组织人员对存栏畜禽进行全面普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规定采样检测,及时汇总、分析灾区动物疫病动态和趋势,排除疫情隐患。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迅速果断处置。要强化检疫监督,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
二、努力拓宽灾区畜牧生产门路
1.大力种植饲料作物。引导、动员农户根据季节气候、土质等种植优质饲料作物,饲养草食畜禽,以牧补农,增加收入。一是播种青贮玉米,品种有中原单32、高油青贮1号等。栽培技术要点:开沟挖墒,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每亩播种2.5公斤,密度在4500株。青秸秆用于奶牛、肉牛、山羊等青绿饲料或青贮,青饲可在株高50-60公分时刈割,青贮以在完熟期收获为宜,如与豆科牧草混贮则效果更佳。二是夏播牧草,品种有皖草2号、杂交苏丹草、多花黑麦草等。洪涝后牧草田间管理,应及时开沟挖墒,排水降渍。
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2
【关键词】畜禽;免疫;免疫失败;原因;预防对策
“预防为主”是养殖场疫病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疾病预防除加强管理和搞好日常消毒以外,使用疫苗免疫也是关键措施之一。但有些养殖户有时使用疫苗进行接种免疫后,仍发生相应疾病,常常感觉免疫接种效果不好。其实,这就是常说的免疫失败,也就是接种了疫苗而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却得了已经预防的传染病。
1 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不但与疫苗的种类、性质、接种途径、运输保存有关,而且也与动物的年龄、体况、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活疫苗接种剂量小,免疫力产生快,持续时间长,产生分泌性抗体,易受母源抗体的影响;而灭活疫苗接种剂量大,不产生分泌性抗体,不受体内原有抗体的影响,疫苗的保存时间较长。给成年、体质健壮或饲养管理较好的动物接种,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而给幼年、体质弱的、有慢性病的动物接种或疫苗由于生产、运输、保存不当,尤其活疫苗,可使其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死亡,影响免疫效果。在近日用过大量磺胺类药物等抗生素的动物体内残存的药物可将接种的活菌苗的细菌杀死,故也能影响免疫效果。现将几种常见原因介绍如下:
1.1 疫苗因素
预防为主,主要就是通过使用合格的疫苗产品进行疾病的预防。如使用了过期的、保存不当的疫苗,或者使用了非国家批准的非法产品,或者疫苗毒株与本地区本场血清学和免疫原性不相同,这样免疫效果不确实,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1.2 接种因素
主要包括接种途径和注射手法等没有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操作,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不准确,有时注射器、针头和滴管没有消毒,自行配制的疫苗稀释液不规范,这些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1.3 免疫程序因素
制定的免疫程序不科学,没有认真考虑母源抗体、疫苗种类、接种途径以及免疫后产生的抗体保护期限等。如1日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易被母源抗体中和,因而达不到免疫效果。规模鸡场在常规经验的免疫程序基础上,要和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联系,定期送血清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实行科学免疫。
1.4 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善,在畜禽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下进行免疫往往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会降低畜禽的免疫状态;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和高降雨量给畜禽造成应激,进而导致家禽的免疫活性下降,如法氏囊病和马立克病也使家禽的免疫活性下降。
2 预防免疫失败的常见方法
要使疫苗免疫达到最佳的效果,就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畜禽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免疫。具体而言,一般要采取以下措施:
(1)要执行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的管理是任何疫苗免疫所不能替代的,卫生消毒等环节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
(2)要准确掌握本场动物疫病情况,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千万不要照搬教科书和其他养殖场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制定:①当地畜禽疫病流行情况。如果在1个饲养地区从未发生过某种疫病,则没必要接种某种疫苗,接种疫苗的种类应是当地比较流行或曾经发生并受威胁的病种。②不同用途的畜禽接种疫苗的种类不一。如育肥猪和母猪,母猪一般需要接种细小病毒疫苗,而育肥猪则不需要。③不同饲养季节应接种不同的疫苗。如秋冬季饲养肉鸡应接种鸡痘苗,而春夏饲养则不需要。④为了预防两种传染病,有时可用联苗或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但对当地流行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为保证免疫效果,其疫苗最好单独接种,在其产生免疫力之后再接种其他疫苗。⑤应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首免日龄。根据不同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时间、免疫期或抗体检测情况确定何时加强免疫。
(3)要检查畜禽健康状况。免疫前,要检查畜禽只是否有病,健康家禽应按照标准的接种程序接种,体弱、发病、处于疫病潜伏期的畜禽暂时则不宜接种,待机体恢复正常后方可接种(但感染一些慢性传染病时也可接种疫苗免疫,如传喉、鸡痘等)。
(4)要选购正规的疫苗。接种畜禽的疫苗应选购通过GMP验收的生物制品,疫苗应具有农业部正式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在选购时应仔细检查疫苗瓶,凡苗瓶破裂、无标签、标签字迹不清、瓶盖松动、苗中混有杂质、变色、灭活苗破乳层分离、已过期失效、未按规定条件保存的均不得选用。同时,要了解各种疫苗及其使用和保存方法,选择正规的、免疫原性相同的疫苗产品,严格保存条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疫苗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温度忽高忽低而造成反复冻融,以免失活或降低效价。
(5)要按规定使用疫苗。使用活毒疫苗时,一般用配备的专用稀释液,若无稀释液,可用生理盐水稀释,不能用热水、温水及含氯、消毒剂和清洁剂等的水稀释,且稀释后要立即使用且应尽快用完。疫苗临用前应升至常温,开封或稀释后充分摇匀。灭活苗一般在开封后8~l2h内用完,最长不得超过24h。活苗稀释后应放在冷暗处,宜2h内用完,最好不超过4h。
(6)要严格器械与注射部位消毒等。注射针头与器械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煮沸法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宜选用75%酒精或5%碘酊消毒,每只(最起码每栏舍)畜禽更换1个针头,以防互相感染;吸取疫苗时应使用专用针头,不得用注射过畜禽的针头吸苗,以防污染疫苗。吸取疫苗时,用酒精棉球消毒瓶塞表面,然后再用灭菌注射器圾取,每次吸取药液后疫苗瓶都要避光保存;使用疫苗后应把疫苗瓶处理掉;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力而把2种疫苗混在一起使用;如果使用的是活毒疫苗,免疫结束后要及时对容器等进行消毒净化处理。
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3
一、任务目标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进饲养设施现代化、养殖品种良种化、生产管理标准化、质量监管全程化、生态环境友好化、市场经营产业化,加快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建设步伐。具体目标是:2012年,在全市新发展(含改扩建和技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50处以上,其中,新建30处。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建设重点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主要形式。新发展的标准化养殖场区,以奶牛、肉鸡、生猪、蛋鸡、肉牛、肉羊等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现有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通过配套完善生产设施设备,推广统一的专用品种、统一的技术规程、统一的质量标准等技术改造升级为标准化养殖场区;新建设的养殖基地要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带动全市养殖基地向标准化发展。
(二)建设内容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饲养场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软件建设内容主要指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硬件建设内容如下:
1.管理区: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值班室、消毒室、办公室和技术服务室。场区入口设置消毒池,入口消毒室安装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
2.生产区:生产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兽医室、饲料库、畜禽舍和饲养员居住室。肉牛、肉羊和奶牛场区设有运动场和青贮池。
3.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设在下风向,距离生产区50-100米,采用围墙和绿化带隔开。包括病畜禽隔离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厂或沼气池、粪便堆积发酵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是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
4.猪场发酵床:发酵床建设根据当地水位高低选取地下式和地上式。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80-90cm,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高80-90cm的坑。床底均为土地面夯实,建成后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剂。发酵床的主体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由木粉、秸秆、稻壳、花生壳粉、玉米芯等按比例配合,加入原土、食盐、酵素菌剂、天惠绿汁、氨基酸、乳酸菌、汉方剂、矿物质等,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5%,经过2-4天发酵制成有机垫料猪场发酵床。
(三)具体要求
标准化养殖场区地址选择、规划布局、品种引进、日常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防治等要求,依照农业部畜牧业司下发的《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1.标准化场区建设地点必须距离生活饮用水源500米以上,距离镇村居民区、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500米以上,距离干线公路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
2.标准化场区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防疫条件,满足动物防疫监督与疫病监测工作的要求,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管理,积极配合并主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并持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防疫合格证》,从事种畜禽生产的应同时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3.具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布局科学合理,标准化场区周围有隔离墙和树木隔离带,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出入场区净道与污道分开,大门入口处有消毒设施。
4.具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中的粪便处理池须防渗漏、防雨淋、不外泄。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的有关规定。
5.引进饲养的畜禽如果属于在全市推广的主导品种,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非疫区种畜禽场引进,经产地检疫健康并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引进后隔离饲养观察不少于15天,经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测,无规定的动物疫病。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镇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区域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明确领导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镇政府要积极对接国土、畜牧、金融等相关部门,在用地、资金等扶持措施方面争取支持,重点扶持新建的标准化场区;争取的标准化示范项目资金、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扶持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
(三)加强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通过开展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大户、送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对标准化饲养场区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良种繁育、建场、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等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把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推广到每一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菌种制作使用技术、养猪场舍及发酵床建设技术、垫料筛选应用技术、发酵床使用管理技术,以及夏天通风、降温和冬天采光、保暖等集成技术,规范菌种使用,规范猪舍建设,规范发酵床建设,规范饲养管理。
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4
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小区内没有形成统一的防疫消毒制度,统一的免疫程序。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免疫注射。相反,有的养殖户报以侥幸心理,该防的病不防。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是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起不到防疫作用,给动物疫病控制造成隐患。同时消毒措施不得力,没有形成消毒常规化,制度化,未定期更换消毒药品种而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消毒药,致使某些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非生产人员可以随便进入,畜舍内外环境和公共场所也不进行定期消毒,有的虽然设有消毒池和消毒间,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无法有效阻止外来疾病的传播。管理和技术水平不高入住小区的农户,有的是在原来散养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的,凭借传统的养殖经验,有的是新发展起来的,缺乏养殖技术,缺乏必要的防疫知识和防病意识,短期投机意识强,普遍存在着重饲养轻管理、重治疗轻防疫的思想。小区养殖户多凭自己养殖经验自我诊断用药或根据饲料厂家、兽药厂家聘请的技术人员指点用药,诊断、用药欠科学合理,有时诊断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延误疫情,造成疫情扩大和蔓延。小区还缺少统一的防疫管理和专职防疫人员,防疫都是由养殖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饲料厂、药店人员的建议自我进行防疫,缺乏计划性、强制性,这就难免出现有时不防疫和防疫不全面的情况。检疫监管不到位不能坚持自繁自养、引种检疫程序不全。现在只有少数养殖小区坚持自繁自养,绝大多数养殖小区的畜禽都是靠从外地引种,引种时不执行申报审批、引种检疫、引入隔离观察等制度,以致引发小区疫情频发。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体制不顺,编制不足,人员素质不高,检测设备不全,加之养殖人员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难以对养殖小区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
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养殖户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疫先行,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疫病的危害性,不按法律程序养殖、经营造成疫情的法律责任,配合防疫人员做好防疫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好疫病防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防疫意识和饲养管理水平。科学规划设计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处、规范管理,单一畜种、便于防控”的原则,对养殖小区统一规划设计,健全设施,使整个小区树立“一家有疫,全区遭殃”的整体观念。在选址前应加强调查研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小区的选址、规模、生产、生活区的布局等进行多方面论证,做到环保和防疫条件审查先行。在小区内部设计上,要做到生产区、生活区、废弃物区严格分开,户与户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相对独立。小区要配套消毒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清洁道与粪便排泄道要严格分开。小区选址和设计图纸要经畜牧部门审定,对审定不符合要求应及时纠正。健全防疫制度养殖小区应建立定期消毒、疫苗注射、检疫隔离、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人员物品管理、畜禽出入小区、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等,并监督养殖小区切实落实。配备专职兽医技术人员,严格程序化免疫,兽医用药和疫苗统一供应管理,禁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和添加剂。严格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人员车辆进入小区内需要严格消毒。建立畜禽饲养管理等规章制度。科学饲养管理养殖小区的管理要采取协会或合作社的管理模式,要对小区内各养殖单元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打破过去一家一户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和消毒、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销售等“六统一”,要让养殖小区不仅在量上得到扩大,而且在质上也要得到提高。同时,在一个小区内,要做到饲养品种、饲养规程和投入品统一。一个小区内必须饲养同一个畜种,严禁不同畜种混养,否则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防疫;畜(禽)群的保健程序、断奶程序、免疫程序、消毒程序、无害化处理程序等要统一,如果大部分养殖单元都注射口蹄疫疫苗,个别养殖单元不注射,整个小区也收不到防疫效果;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要统一,这样生产出的畜产品才能整齐划一、质量稳定、销路可靠、价格上乘,否则,如果一个养殖单元使用违禁药品和添加剂,就会祸及整个养殖小区。强化检疫监督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疫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小区的监督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病死动物及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通过对规模养殖场的规范管理,实施严格的防疫、消毒等制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治水平,保证向社会提供的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本文作者:李海斌工作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畜牧兽医局
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5
关键词:番鸭;规模养殖;疫病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14-02
收稿日期:2014-06-15
作者简介:乔济友(1962-),男,福建建阳人,兽医师, 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肉禽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也带动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番鸭又称阳新屯鸟、阳新豚,是一种国内外少见的名特优产品,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但伴随着规模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鸭舍的环境问题,疫病防控措施不全面也影响了番鸭养殖业的发展,因此,笔者根据长期从事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几条番鸭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控技术,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1 强化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
在畜禽养殖业中,人们有重养殖,轻防疫的思想存在。因此首先应该加强养殖人员的防疫观念,通过培训让养殖户意识到防控疫病的重要性。二是要建立防疫制度,防疫制度是整个预防疫病体系的基础,是加强疫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做到制度条例清晰,重点分明,可操作性强、内容全面详细等。三是做好畜禽防疫法规宣传和指导工作,让养殖人员对其防疫政策及法规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便于在今后养殖过程中执行。
2 合理建设鸭舍
番鸭的生活和休息都是在鸭舍中度过,番鸭的生长受鸭舍的环境及卫生条件影响很大。目前在多数的养鸭户中,鸭舍的建设地基本在田野或者河边,由于舍内设施简单,光照不足,地面受潮严重,水质及卫生条件差,这样的鸭舍环境造成鸭群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疫病。因此,规模化养殖场应该利用木条或金属搭建网床,网床底部应距离地面80~100 cm,网床的孔径应该根据番鸭的大小进行制定。此外应进行合理分群。22日龄以下雏番鸭,每50羽为一群,22日龄以上的番鸭,每100羽为一群。网床上饲养的好处是能够有效解决鸭舍光照不足、通风不好、饮水质量差,地面潮湿严重、运动范围小等问题,因此,网床饲养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饲养场地又可长期重复利用[1]。
3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目前,在一些规模化养殖场中,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将番鸭集中在一起饲养,没有合理的分群,如果一旦疫病发生,传播速度快,无法进行隔离,导致传染加剧,另一方面如果鸭群过大,番鸭活动范围变小,争抢食物和水分的现象加重,这样健康的番鸭会吃的过多,而相对体质较弱的番鸭由于争抢不到食物而影响正常生长,抵抗力下降。此外,鸭群密度过大,容易发生拥挤,引发啄羽等疾病。
因此,在规模化养殖场应该对番鸭进行分群,分群的标准应该根据雏鸭大小、生长强弱,将鸭龄一致、生长发育良好的番鸭分在一个群,这样便于集约化管理。另外每个鸭群都应该有独立的水源和隔离栏。
4 坚持自繁自养制度
自繁自养是防止从外地购鸭带来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许多先进、成功的养殖场都会坚持自繁自养这一制度,结果很少发生或不发生传染病。因此,番鸭养殖应该自繁,如果要引进种蛋或鸭苗,应该来自非疫区,在运输途中要防止带毒或受感染,养殖场鸭舍应该坚持“全进全出”的制度。
5 加强鸭舍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5.1 卫生工作
鸭舍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对于防控疫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应加强鸭舍场地卫生清洁工作,保证鸭舍用水清洁,地面干净整洁,对于鸭场粪便、食物废料、病死鸭尸体等要及时清理并销毁[3]。
5.2 消毒工作
(1)日常消毒工作:对鸭舍场地、鸭床网、生活区每周用清水冲刷并用消特灵喷洒消毒1次。对于鸭场所用料桶、饮水器、运输车辆等设备,每天使用后清理干净,3~5 d用百毒灭,克毒灵等消毒剂喷洒消毒 1次即可。
(2)疫情消毒工作:当疫病发生时,用消特灵或高力洁消毒剂对使用过的用具进行喷洒消毒,鸭舍地面、过道、墙角及鸭床每天进行1次消毒,连续消毒1周。
(3)出栏后消毒工作:当成鸭出栏后,应该对鸭舍进行全面打扫和清洗,用生石灰粉洒在地上,一天之后再用水清洗,干燥以后,再用消特灵或高力洁进行1次全面消毒,然后等待下一批番鸭进栏。
6 几种危害性大的疫病预防工作
6.1 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一般表现精神萎顿,头颈缩起,流泪和眼睑水肿,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停食等特征。鸭瘟可通过病禽直接接触进行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该病的主要传染媒介。目前,对于鸭瘟还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这种方式能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接种具体方法,在番鸭成长至20 d时,每只肌注1 mL鸭瘟弱毒疫苗或0.5 mL鸭瘟高免疫血清,同时坚持一个针头只注射一只鸭,以免注射时交互传染。此外,如果一旦鸭瘟发生,还应该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死亡的鸭进行深埋,同时配合消毒等工作,以减轻鸭瘟的传播。
6.2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特征为精神萎靡、不进食、有的出现腹泻,剖检肝脏有血斑点及肝脏肿大症状,该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主要发生在4~20日龄雏鸭,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此外,鸭舍潮湿、拥挤,饲养管理差等原因均可造成该病发生。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一是要保证雏鸭饲料和水质好,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雏鸭抵抗力。二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当该病发生后,要立即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鸭血清0.5 mL/只,10 d后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
6.3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1~8日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或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病鸭消瘦、呼吸困难等。病理变化为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控制该病的方法应该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鸭舍的通风、卫生清洁、环境干燥、经常消毒,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另外,预防接种疫苗可以选择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活疫苗。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给1周龄雏鸭两次皮下免疫注射,其保护率可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7 加强畜禽养殖知识学习,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目前从事畜禽养殖的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畜禽养殖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和防病意识,对一些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也是造成疫病发生的一个原因,因此,养殖户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同时一些畜牧兽医部门专家也应该给予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饲养者的科学养殖水平。
8 小结
实践证明,番鸭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除了搞好免疫接种工作之外,还应该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消毒等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鸭群的良好生长发育,促进番鸭规模化养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彩云,余兆昌. 黑番鸭规模养殖中疫病防控的技术要点[J].福建畜牧兽医,2010,32(1):27-28.
畜禽的饲养管理范文6
【关键词】 生态养猪比对试验发酵床
生态养殖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物质能量循环、转换的“中枢”性作用来完成的。采用高科技手段优化特定有益微生物,通过筛选、培养、检验、提纯、复壮与扩繁等工艺流程,形成具备强大活力的功能微生物菌种,再按一定的比例将其与锯末或木屑、辅助材料、活性剂等混合发酵制成有机复合垫料,自动满足舍内畜禽对保温、通气、以及对微量元素生理性需求的一种环保生态型养猪模式。生态圈舍内,畜禽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其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或转化;而畜禽粪尿所提供的营养使有益功能菌不断繁殖,形成高蛋白的菌丝,再被畜禽食入后,不但利于消化和提高免疫力,还能使饲料转化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与料肉比降低。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选择健康、体重约为25kg的杂交猪(杜×长X大)60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和发酵床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l0头猪,自2007年10月22日开始,进行为期90天的生长试验,至体重100kg左右结束。
1.2 发酵床制作
1.2.1 生态圈舍的设计
猪舍的设计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舍净面积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15--20头。猪舍墙高3米,屋脊高4.5米,
注:饲料价格按2.40元/kg计,肥猪价格按15.00元/Kg计。菌种及垫料为一次投入多年使用。
屋面朝南面的中部设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要求在一天内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设自动饮水器。
1.2.2 发酵床原料
木屑、谷壳、麸皮、猪粪、君道复合菌种。
本试验所采用复合菌种由上海千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
1.2.3 发酵床圈底制作方法
本试验猪场采用地下发酵床方式,即向地面以下深挖70--90厘米,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
A.垫料准备:底层为疏松层,可用玉米秸秆、棉花杆,树枝、木段、树叶或杂草等,要压密压实;上层为发酵层,可用锯末、木屑、秸秆粉、稻壳或菌糠等。
B.制作菌床:君道复合菌种5公斤与25公斤玉米粉或麦麸或米糠混合均匀,分多层撒入上层发酵层垫料中,整体翻拌均匀即可。
1.3 试验日粮
日粮参照NRC(1998)生长猪营养需要配制,日粮配方的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1.4 饲养管理
试验在河南武陟马村种猪场进行,试验组猪饲养在发酵床猪栏,对照组猪饲养在水泥地面猪栏,按照生长猪的饲养管理常规管理,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过程中,发酵床猪舍每周用翻垫料盖粪便一次,翻盖深度为30cm。同时,每天认真观察每个重组生长猪的健康状况,并做好发病(腹泻)和用药情况记录。其他饲养管理,如免疫驱虫与保健等均按照猪场常规方式进行。
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1.5.1 生长性能
试验猪分别于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早晨空腹称个体重,以重复组为单位记录饲料消耗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量和耗料增重比,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5.2 猪舍环境卫生指标及营养物排放指标
由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监测教研室检测分析,2008年1月20-22日分别检测发酵床自然猪舍,传统猪舍及舍外的各项指标。气温、气湿、风速、照度于每天清晨8:00到下午18:00之间每间隔2h测1次,每天测6次;空气中的氨含量、硫化氢含量于每天清晨8点、中午12点、下午17点各测1次。记录所有数据并计算相应的平均值。
1.5.3 肉质测定指标与方法
饲养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对照组和试验组随机抽取5头猪,按照《全国肉质协作组修正方案》
(1987)的检测方法,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色、大理石花纹、嫩度、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嫩度等6个肉质指标,肉色和大理石纹采用5分制评分,嫩度用C-LM嫩度仪测剪切力,瘦肉率和滴水损失以百分数表示。
1.5.4 猪粪营养物含量与减排量
在试验90天后即1月22日采集猪粪样品6份进行检测
1.6 数据处理
所有的测定结果均以平均值和平均标准误表示,显著性统计采用SAS统计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用邓肯氏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床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影响的测定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组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提高,其中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1.8%(P
2.2 猪舍环境卫生指标检测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发酵床自然猪舍的环境卫生条件符合猪生长要求,检测指标的变化与管理操作(开窗、通风换气、垫料翻堆等)密切相关。
2.3 发酵床养猪与常规养猪的肉质性状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对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嫩度及瘦肉率等6项常规指标的测定,数据表明,通过发酵床饲养的猪,其肉质优于常规猪肉。
2.4 猪粪中营养物含量与减排量检测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发酵床自然养猪较传统养猪干物质及主要营养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其中,氨态氮及钙、磷含量分别减少53.45%、50.49%、27.59%。这表明,采用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能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减少营养物排放造成的损失及对环境的污染。
2.5 猪群行为及健康观察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采用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的猪群健康状况和生理反应良好,猪只皮红毛亮,性情温和,采食、排泻、活动及躺卧休息等行为舒适自然;无寒冷扎堆及狂躁兴奋等不良行为,无应激发生。感官评价显著优于传统养猪,且猪群生长发育好、整齐度高、未发生各类疾病。
2.6 经济效益分析
整个试验过程中两种不同饲养方式的成本投入及产出情况表明,采用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饲养育肥猪,可以多获利105元/头,详见表5。
3 讨论
3.1 省水省电省工,节省能源
利用生态养殖5-8年无需冲圈清粪,圈舍中的功能微生物可以在1-2天时间分解掉,无需清粪并且圈舍没有臭味,不用冲圈,更不必建设污水池,能节省80%左右的水;饲养管理上的人力支出相对传统养殖方式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支出,一个人可以轻松负责1000头育肥猪。另外,冬季圈舍温度能保持在20度左右,正好适合畜禽生长需要,无需再额外加热,省去很大一部分电力和燃料投入。水电,人工等综合管理费用能节省原有成本的10%
3.2 节省饲料
自然养殖法圈舍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将猪的粪尿分解合成成高级菌体蛋白,利用猪拱地习性又被猪拱食掉,可以节省1/3的饲料,平时饲喂添加饲料只需添加到原来的80%即可,不影响出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