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企业需求;模块化
0 引言
许多调查已经表明。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大量的初级人才,而且这种计算机初级人才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应用领域,但这些岗位要求这些初级人才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必须抓住时机,迎合企业需求,培养相应人才。应如何顺应时代主流而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呢?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简要阐述。
1 中职学生定位及应具备的技能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很显然属于IT初级人才行列之中。从2008年,我们开始对中职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走访企业、跟踪人才市场。并进行了各大报纸招聘版的取样调查分析。从调查结论分析,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掌握以下核心知识技能:网络技术与Intemet、快速准确的文字录入及处理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平面设计、网页设计技能等。
同时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职业情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树立企业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个性能力发挥的场所、谋生的利益共同体、生活和竞争的场所这样一种正确职业观。所以,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发展必须抓住时机,迎合企业需求,培养相应人才。
2 教改的思路与目标
我们基于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并确立和形成了以“学期项目和模块化”为指导思想的现阶段计算机专业教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实用、有效”为方针。并围绕这种模式进行专业改造和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不能停留在大而全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适应当地社会的需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动力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新一轮的教学计划的修订,初步将主干课程分为五大项目模块:高级办公项目模块、玩具包装设计项目模块、企业网建设项目模块、网络工程和硬件维护项目模块、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项目模块。项目模块开设“采用阶梯式”模式,项目难度逐步推进。这种项目模块化的发展将迎合本地企业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发展。
3 学期项目和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
3.1学期项目和模块化培养目标
在实施各个学期的项目课程之前。要确定各个项目模块的培养目标。
(1)高级办公项目模块。培养目标:掌握当前流行的各类文档处理软件、信息检索、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应用,并学会功能强大的桌面排版软件,以及学习项目管理软件及速录工具。
(2)玩具包装设计项目模块。培养目标:针对专业设计公司及玩具企业的需求,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技能的平面设计人员。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不同职位需求的专业设计技能。并初步具备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的能力。
(3)企业网站建设项目模块。培养目标:掌握当今最流行的网页制作软件及动态网页制作技术,并可广泛应用于建立企业网站并能够进行日常的维护。
(4)网络工程和硬件维护项目模块。培养目标:针对中小型企业网管及网络维护及施工人员。使之能够掌握局域网基本知识。独立组建网络并进行相关的管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组成,熟悉各硬件的作用及组装方法。学生学习后能组装电脑和维修、维护电脑。
(5)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项目模块。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在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学生掌握网络营销专业知识和能力及市场需求分析的能力。
通过这五个项目模块,要求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做出接近企业项目的作品。这样一来每个学期学生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技术成果,解除了以前学生每个学期下来“不知所学”的困惑。同时在第二、三学年安排学生在对口的不同企业各进行2个月的生产性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在学校学习的项目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同时自己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总结、改进并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同等条件下。有了这五个学期的项目作品,也提升了学生在毕业时找工作的含金量。
3.2注重上机实训,实行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操作较强,为了解决计算机机房紧张,要求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自己带电脑进教室。
(1)理论以够用为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我们实行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利用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平时在计算机机房紧张的情况下,实行在教室上理论课而在机房上实操课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周期轮换制,同时坚持理论课与实训课1:1的课时比例。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安排,比较适合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均衡发展。
(2)对实操性强的专业课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
我校坚持对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课实行模块化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操一体化,做到边理论边实操,例如对于企业网、综合布线、网站建设、Photoshop、Corel-Draw、Flas以及3DMax等课程,我们采取每周4节加1周或2周的全天实训教学安排,在学期过半或临近结束时利用整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并利用整周时间做出该专业课的大型作业,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模块化教学。
(3)开发项目教材
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想推行项目教学必须要有一本通俗易懂的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教材,所以在校内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尤为重要,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中等技术人才,所以开发校本项目教材,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好好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4 强化生产实习,架起形成职业能力的桥梁
(1)提前参与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由“自然人”向“职业人”的过渡,中职学校必须发挥技能人才主渠道培养作用,笔者认为综合技能形成阶段应在学校里完成。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第二学年安排2个月的生产实习,以提前了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过程,体验企业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为第三学年企业项目顶岗实习积累生产经验,进一步提高技能和增长见识。真正与企业做到“无缝对接”。
(2)对学生实行职业资格“双鉴定”
实行职业资格“双鉴定”是对学生复合技能培养的有益尝试。在保证学生完成生产性实习的同时,学校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考取第二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不仅能考取中级计算机操作员、局域网管理等技能证书,还要考取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技能证书。学生在综合技能形成阶段可以取得两个工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另外,“学期项目与模块化”的教改理念在具体实施中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企业聘请各项目的高水平技术人员作为客座指导。
(2)尽量能保证从企业收集一些有效实战的项目。
(3)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教材选取。
(4)定期做专业项目讲座、研讨。
(5)研究企业需求。
同时,逐步进行师资优化、调配规划:
(1)教师进行分模块、定方向。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2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会计文化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作为会计人员的后备军,理应具备诚信品德,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现状如何呢?
1 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
笔者一朋友公司要接待较大型的会务,需临时聘请数十人在各宾馆收取会务费,于是委托笔者组织了三十多名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有的参会人员报到较晚,部分学生收班后回校时已无公汽,会务组就让学生乘坐出租车回校,然后再凭车票据实报销。但在报销车费过程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作法。作法一:虚报费用。学生们回校的出租车费用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但有学生来报账的车费大大高于估算数;作法二:重报费用。一学生由于当天没带钱,于是会务组一工作人员先预付了车费,但该生却拟再报一次费用;作法三:分报全费。有两个学生分管的宾馆离的较近,于是会务组安排他们合坐一辆出租车回校,但两人却分别来报销全额车费。
这本应算是一次非常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却成了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毫无疑问,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没能顺利通过这次考核。除了这次“偶然”事件外,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如编造谎言请假请假、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毕业论文从网上下载、恶意欠费、编造履历等等。学生们的诚信缺失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2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危机原因分析
2.1 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误读
自1999年试办高职教育以来,对其培养目标的表述虽然在不断更新,但基本定位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高素质”三字成了修饰词,总被人忽略,而且“高素质”到底有什么内涵,也没给予解释,很容易让人认为只指业务素质。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只看重业务素质,而忽略了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最终导致了学生重技轻德、急功近利、道德水准低、抗压能力弱、责任意识差、不讲诚信等。
2.2 社会大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各行各业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在会计行业,会计造假案频频发生,会计人员贪赃枉法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对学生们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在进行“专套本”的学习,以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这些学习和考试本来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但由于很多社会团体将“专套本”和考证当成牟利手段,只管收费不管教学质量,不仅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直接且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诚信观。
2.3 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与诚信教育脱节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对会计专业而言,讲授任何一门课的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也有可能将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们都能找到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却仅仅将自己当成了“教书匠”,为上课而上课,缺乏育人意识,认为只要按时上下课,不出教学事故就行,所以即使讲授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也只是机械性地讲授条款,没能融入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时也只是死记条款,根本没内化为自身修养。
3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建议
3.1 完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未来各个职业战线上的主力军,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走向职场后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否则,一个具备高技能但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反而会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更大危害。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予完善,应将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并明确表述,因此,建议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扭转当前人们重技轻德的偏颇认识,并指导高职教育实践。
3.2 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
文化是立国之本、固国之基、强国之魂。文化不仅表现为对经济活动中各种丑恶现象的谴责,而且包括对某些合法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的扬弃,特别是对经济活动所指向的价值目标的矫正。会计文化作为文化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应是主体,它在实践中发挥着对会计人员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诚信的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在步入职场后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
3.3 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会计专业更应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而且都能找准切入点。在入学环节,可通过军训、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毕业环节可通过就业教育对学生强化诚信教育。通过各个环节的配合教育,诚信观念一定能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3.4 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养成离不开一定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对社会环境难以控制,但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学校首先要营造一个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氛围良好的大环境,再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营造诚信氛围,可采用黑板报、校报、广播站、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可以将国内外典型的会计舞弊案例材料进行整理后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真实而鲜活的案例中去感受会计舞弊对国家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感知舞弊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后果。另外,学校应加快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工作,扎实推进大学生诚信建设,在校园内形成了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姚苏芮,论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与职业[J],2010(14)
[2]张劲松,浅论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科学咨询[J],2012(12)
[3]许绍定等,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融入课程的思考,统计与管理[J],2013(5)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3
论文摘要: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之中,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从学生入学开始,直到学生毕业离校走上工作岗位,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同遍历假说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一段时期以来,从国际到国内都相继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会计舞弊、造假事件。国际上有“安然事件”、“世界通信公司案”、“施乐公司案”等;国内有“银广厦”、“麦科特”、“中天勤”等事件。一时间,会计诚信危机成为困绕大家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上至国家总理,下至普通投资者;从会计理论界到会计实际工作者;从会计教育者到会计管理者都十分关注会计的诚信下降这一现实问题。朱鎔基总理在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写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校训,要求全国所有会计学校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绝对不做假帐。作为一个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回避问题,“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我们抱着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勇敢地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遵照总理的指示,把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育的体系之中,并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重塑会计诚信应该为时不远。
如何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呢?本人认为,应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之中,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从学生入学开始,直到学生毕业离校走上工作岗位,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同诚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我以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或许能对会计诚信建设有一些益处。
一、学校应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我们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更注重环境育人。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服务工作都应围绕培育学生的诚信意识这一主题而开展。只要有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诚实信用的原则并把诚实信用作为人生的信条。
1、教职员工要成为学生诚信行为的榜样
在教师、班主任工作中贯穿诚信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职员工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言行一致,信守诚诺。教师、班主任要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要教导学生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守信的人,更应该以自己的诚信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2、学校规章制度要成为诚信教育的保障
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应体现对诚信的保彰。鼓励学生的诚信行为,否定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把学生的诚实信用与否同学生的奖学金、奖励金等各种奖惩相挂钩,同学生的操行成绩相结合。把诚实信用与否同学生在校的社会公德的培养相结合。
3、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要体现诚信意识
学校要教育学生树立诚实信用的意识,学校的行为必须体现诚信的意识。在日常的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中严格遵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做到令行禁止、言必行、行必果。尽可能避免朝令夕改,出尔反尔。
二、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培育诚信意识
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后所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一般包括军训、纪律教育、校风学风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教育等。学校应该把入学教育看成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一个良好的时机,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入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把诚信行为作为入学教育考核的内容。
1、在学校纪律教育中强调诚信意识
学生的违纪行为有很多是不诚实、不守信用的行为,有时看似一件小事,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天长日久,就可能使学生养成不诚实、不守信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态度。因此在纪律教育中,强调遵守校纪校规,诚实守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在专业教育中培育诚信意识
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安排有不同的专业教育内容。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意识的培养上。会计工作是一件严谨细致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诚实信用、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立信会计学院的校训应该成为会计专业每个学生的人生信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三、在学生作业、测验、考试中强调诚信意识
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较为严重,如何杜绝考试舞弊成为学校的一道难题。任课教师在会计专业学生第一次测验时,就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对待学习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守信的表现,欺骗老师就是欺骗自己。如果谁要是考试作弊,就请他不要读会计专业,因为诚实信用是会计职业的生命。
四、在课程学习中强化诚信意识
1、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的基础课学习中,教师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向学生灌输诚信的意识。如在语文课、法律课、政治课等有关课程的相关内容中强调诚信的可贵之处,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民法中的基本原则问题就有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如政治经济课中有关市场经济的内容,要强调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不守信用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破坏。
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在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就开始学习有关的会计专业课程。从这时开始,在每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应时时刻刻向学生贯输诚信意识。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在有关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一般原则、会计的记帐方法、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等内容中,都强调会计工作的客观真实性,要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就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绝不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如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中,首先要强调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经济业务是否确实发生,发生的时间、地点、数量、金额、经手人等等都必须真实可靠。在《财税法规》的学习中,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偷逃税款。特别是在对有关行为的法律后果的教学中,把各种不诚实信用的行为,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运用各种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讲深讲透,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震动,从而刻骨铭心。在《审计》课程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在《审计》教学中,对有关内容如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发展、审计的原则、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等的讲授中,要强调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讲到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更应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意识。要强调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只有保持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要强调注册会计师必须按照客观事实——审计证据出具审计意见,不能弄虚作假。
五、在学生模拟实习中确立诚信意识
在学生学习完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后,就进入模拟实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确立诚信意识的关键阶段。要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模拟实习整个过程之中。从建帐环节就强调建帐要真实,不能搞帐外帐,两本帐。在凭证的审核编制、过帐、报表的编制中都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做到事事有据,绝不能做假帐,编制假报表。
六、在就业指导中养成诚信意识
在学生的模拟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即将告别学校,走上社会工作岗位。这时学校会专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请进来,走出去,除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外,还专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最后的终告:即将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们,从你们踏上会计工作岗位这一刻起,就要将诚信二字时刻牢记在心。养成诚信的习惯,形成诚实信用的工作、生活原则。
七、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诚信原则
对走上会计工作岗位的毕业学生,要进行跟踪教育,对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聘请为学校的专业顾问,请他们抽时间回校对在校学生进行有关专业方面的教育,特别突出会计诚信的重要性,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讲解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实际案例的形式,现身说法,让在校学生明确诚实信用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的一次再教育,更加牢固地树立诚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胡生夕,胡森林.论会计诚信教育,会计之友,2007年第32期.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学习需求; 偏好; 人才培养目标
一、研究背景
学习需求分析是指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过程。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分析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学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是根据既定的模式,按照教育者的思维来进行,很少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不考虑受教育者的感受。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在于高等教育多年处于卖方市场形成的思维定式,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观念的改变并不容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重要环节。研究学生学习需求偏好,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已经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实现教育目标的迫切需求。
二、文献研究
需求源于心理学,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它反映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并促使人们进行一定的活动,以消除这种不平衡或紧张状况(林崇德,1993)。偏好则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具有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需求分析在经济界比较常见,在教育界的运用则较晚,“对正规教育需求的评估是在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舒尔兹,1981)。
在知网“篇名”搜索中输入“学习需求”,可以查到230篇相关文献,其中有近一半的研究与英语学习有关(这大概与有关学习需求的研究源自英美国家及英语学习在我国的普及有关),另有很多论文和中小学教育有关,有关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少之又少。孟艳华(2009)调查了某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需求,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实用性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和沟通技巧方面存在偏差。陈福军和刘其立(2011)针对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发现“课程现实性因子”方面学生满意度最差,而且该专业学生具有强烈的差异化教学需求。陈悦(2012)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调查了某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校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指出定期分析学生的需求,并调整相关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文献研究发现,从知识结构的角度专门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偏好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文针对某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偏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调研对象和调研时间
为提高本次调研的普适性,特选择了一所在专业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比较规范和健全的院校,该院校具有50多年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历史,其会计系目前拥有3 000多名全日制在校学生,可以为本次调研提供充分的样本。为了系统了解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不同年级之间的偏好,本次研究确定该校会计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时间选择在2012年6月份。调研对象和时间选择的原因是:大一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摆脱了刚入学时的迷茫,对会计专业的了解日渐加深,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梦想,但在专业知识结构上的想法比较单纯;大二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专业学习,专业认知和追求更加清晰,职业生涯规划和定位更加明朗,学习的自我需求意识增强;此时的大三学生,刚刚经历了半年的顶岗实习,对行业背景和专业需求已经相当了解,并面临着求职择业,在现实工作中反思自己的知识需求,其学习偏好可能与社会需求更加贴近。
(二)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的需求及偏好,其中知识结构需求调查包括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教育五个模块的需求。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调查问题类型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但考虑到收集更全面的资料,因此在每个问题后面辅助增加了开放式问题。
(三)数据处理工具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知识结构需求分析
1.基本文化素质需求
2.专业知识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年级学生对会计专业认知清晰,对该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在回答“您认为哪些专业理论课程对您的专业素质培养最重要?”的问题中,一年级的学生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排在了前五位,大二学生则用经济法取代了基础会计,相对于学弟学妹们,大三学生在税务会计上的需求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各年级学生均准确地选出了核心专业课程应作为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专业认同度较高。除了专业知识认知和需求外,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高”在另一个调查问题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有95.3%、98.6%和100%的学生愿意为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牺牲自己的课外时间。
3.职业技能需求
在职业技能需求方面,大一学生认为财务分析、会计核算、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职业技能对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最有用,三项技能的认同度均超过了93%。除了认同财务分析核算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外,大二学生还青睐于财务软件应用方面的技能,9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经过半年顶岗实践的三年级学生更是把财务软件应用职业技能对就业的作用提高了第一位,100%认为拥有该技能对就业很重要。与此同时,大三学生对财务分析技能的需求下降,将该项技能在就业方面的作用剔除三甲之外,这可能是因为在顶岗实践和就业之初,学生接触到的会计工作主要是最基础的记账工作,财务分析技能尚无用武之地。相比大一和大二学生,大三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也显得更加现实。各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前三种职业技能及需求比例如图2所示。
4.人文素质需求
5.职业素质教育需求
(二)教学方式需求分析
(三)职业资格证书需求与学习意愿
五、启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该校会计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的需求情况,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对今后会计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一)基本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合理安排
基本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应根据学生需求,在学生需求强烈的学期安排,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内容上应充分与现实相结合,大学数学应重视经济建模的教学,思政课应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重视实用性,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完成必修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应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和引导学生需求,避免“修而不学”现象。
(二)重视入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专业认同度是个体对于所学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Henning,2001)。大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面临明确的专业划分,对自己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样本学校会计系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入学时都接受了专业介绍、专业发展概况、职业发展前景等教育,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无形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向一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也出现了生源结构多样化、素质状况多样化和成材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可以极大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三)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课程应视学生需求偏好安排
一般情况下,人文素质课程属于选修课,在每个年级都安排有固定的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修够既定学分即可。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上的需求偏好,安排合适的可供选择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教师无课可教、学生无课可上”的现象。从调查结果看,所有大学生均渴望提高自己对外交往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应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增强师资力量。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增加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文素质课程,满足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求;到了三年级,面临从学生到员工或老板、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学校应增加有关商业伦理和针对性更强的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了解会计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缓解学生内心的焦虑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知识与技能并重
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近几年里,“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在传统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偏离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忽视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很多高职学生“有技能、无高端”的结果,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当然,深圳等地广为流传的“本科生毕业后又读技工学校”的故事也值得深思。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并不意味着放弃理论知识的传授,本科院校注重学科教育也不意味着抛弃职业技能的培养,毕竟大部分的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通过调查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渴求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也更注重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的考证需求,以便为以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遵循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是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会计专业课程复杂难懂,尤其是像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这样的课程,为了能让学生听懂学会,很多教师习惯在课堂上满堂灌,不遗余力地讲解,认为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调查结果看,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主动的学习方式,在自我探究和小组协作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获得知识,是他们更向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探究多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
[2] 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
[3] Henning,Salling,Olesen.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1(13).
[4] 田海燕.学校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3(12).
[5] 孟艳华.高职大学生学习需求偏好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英才高职论坛,2009(3).
[6] 陈福军,刘其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需求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2011(4).
[7] 陈悦.学校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J].科教导刊,2011(4).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 其技术应用性较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们面对新的会计工作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能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会计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基于对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近几年来,高职会计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才会增加学生的竞争力。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1.1混淆会计教育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育内容改革的研究”负责人将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相关学科的原则性知识,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被界定为会计教育目标,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则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者一种标准,这个目标包括多方面,有专业的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和要求等内容。其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一种职业培养目标。
1.2专业培养受局限,就业适应面狭窄
之前的会计人员仅仅只是单纯的簿记人员和财务信息的制造者,现在,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以及会计职业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应转变为给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的服务者。随着会计专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专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为迎接这个挑战作出相应的准备。会计专业的培养仅局限于专业的领域,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会计职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岗位的新要求,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可发展性。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要求会计人员要增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岗位。
2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高职会计预备人才(学生)欠缺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职会计办学的发展。
(1)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缺乏针对性。高职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高等会计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性文件。其计划的优劣程度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多比较传统,基本上都是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死板教条,缺乏独特性、时代性。这是目前我国高职会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针对性的高职人才培养计划。
(2)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都比较“法规化”。其所采用的教材只是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作一般性的解释,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创新性,它主要表现为理论性强、规范、抽象,缺少应用案例,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改革,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与理论。
(3)据调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手段仍很落后,其会计教学模式仍采用以“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缺乏一定的操作性,特别是上机操作能力,这将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不相适应。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之类的先进设备,同时,还要多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4)会计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其原因大概是受会计教材的影响,会计教材的法规性会使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这样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思考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列,所以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一些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理论、会操作的应用技术性技能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在组织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观念;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显得有些不一样,它主要是在组织教学中更应重视一些实践教学上的东西。高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它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的,课程设置不仅是简单的各门课程的汇总,它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从而设计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思路。如果要具体谈到高职会计专业的话,我们更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统计和财务软件等方面知识并具有相应操作技能的高级会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会计专业这一培养目标,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
4解决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与办法的思考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要主动地适应会计信息化的需要。会计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会计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实施者和主要组织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高职院校会计师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师资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师资队伍培养应从多方面考虑,例如:师资引进、人才选拔、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去考虑(最主要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虑,最好要广泛,要全面。) ,从而造就具有高素养的会计师资队伍。
4.2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是研究型学者;而是技术性人员,要求具有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需要采用多种先进性的教学模式。例如:(1)实验室案例教学模式,这是最基础的形式,以业务项目模块为依据,在模拟环境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2)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多就是以多媒体CAI 课件为主体,以计算机互联网络空间为手段的实践教学形式。该模式现代化,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通过动画、音乐、图像等手段的使用, 表现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4.3加强学生职业理想培养
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对会计教学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新生入学时的心态,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使他们树立更远大的目标。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新生职业教育的培养,在入学教育中要重点加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最终养成合理的职业理想。这些将会使进入职业院校、感到前途无望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计专业本身就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很枯燥单调 ,为了更好地有效地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除了需要强大的师资、良好的教学方法之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一旦学生有了职业理想,就有动力之源,学习起来便事半功倍。
5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点想法,具体地阐述了会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以及改进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设置,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有计划地开展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望为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理论支持。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陆沛年.高职财会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培养探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6(12).
[2] 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5(09).
[3] 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04).
[4] 孙琼.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7).
会计专业入学教育范文6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利弊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T”型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T”型实践教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就会计专业而言,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仍以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为主线,即采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课程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的模式。这既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也不符合企事业单位对“T”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就难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在我国大、中专学校中是一个很普遍的专业,它之所以在众多的专业中可以不分学校层次、不分学校性质而广泛的存在,是因为许多办学单位认为它的办学成本低,不需要太多的设施投入,只需要一间教室、一块黑板就可以实施教学。虽然也有部分办学单位进行了会计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探索,比如开设实训课程、聘请校外老师到校内进行实训课程指导,以此推进工学结合,但实践教学体系始终没有摆脱按会计学科理论体系进行教学的圈子,存在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
问题一:学生对在实践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每门课程所学技能在以后工作中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够明确;
问题二: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突出会计重难点技术及关键技术的培养;
问题三: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仅关注会计核算技术而忽视财务管理技能,难以解决企事业单位对“T”型会计专业人才的技术及能力需求。
再有,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所研究的范例基本是以工科为主,会计类虽然办学的多,但由于专业上的特殊性,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进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可以参照的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会计教学中的职业教育类型,主要针对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利弊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提出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T”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思路。
二、会计专业“T”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笔者所在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办学历史的财经类院校,五十年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成就了会计专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诚信培养、实践培养、合作培育的“三维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引领下,通过企业调研、教师脱岗实践、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对企事业单位基层、中层会计岗位用人需求进行了剖析,得出用人单位对“T”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结论,即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考虑到会计专业人才的后续发展,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知识和能力。
基于对市场需求和教学对象的深度剖析,学院着眼于“诚信重责、精算善管”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学院会计系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体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T”型会计人才理念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专业纵深到横向拓展的“T”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一)在专业纵深方面,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按照“企业会计认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专业项目(课程)实训会计关键技术(岗位)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分行业实账操作顶岗实习”的顺序为学生开展实训项目,以达到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目的。其中:
1.企业会计认知:该实训项目安排在学生刚入学阶段。面对对企业和会计毫无感性认识的会计专业学生,一方面学院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感性认知;另一方面,以展示厅形式设计建设企业会计认知实训室,主要包括会计史料、会计工具、会计文化、学院会计专业发展、历届学生优秀作品、国内外发生的会计、审计与税收的违法违规案例资料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会计记账方法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2.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作为日后科班出身会计专业学生,数码字书写、点钞、真假币的鉴别、小键盘录入等是其必备的财经基本技能,也是其日后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保证。
3.专业项目(课程)实训: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每一门专业课程,开发了相应的项目实训并形成软件,理实一体,强化专业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4.会计关键技术(岗位)实训:该实训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突破会计技术中的重点与难点,如原始凭证的识别与审核、出纳岗位、库管岗位等关键技术(岗位),这正是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术,日后胜任就业岗位的关键一环。
5.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学完所有专业课程以后,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检验。该实训项目与成都南光机器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完善实训资料,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操作形式,三位学生一组,分设出纳、成本会计、财务主管三个岗位,分上旬、中旬、下旬轮岗,共同完成公司一个月的会计任务。
6.分行业实账操作:学生三年的专业学习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就业于中小企业,且分散到不同行业。基于此,学院设立“会计实账项目中心”。该中心依据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四川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的要求,选取学生就业去向较多的物流、商贸、建筑安装、旅游饭店、房地产等行业建设会计实账项目中心,一方面,聘请行业的实践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将自身企业的“实账资料”带入学校,并且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并考核,从而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并输送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进行财务制度设计与咨询,开展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构建企业财务人员的终身教育体系。
7.顶岗实习: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院与新希望集团、路桥集团、丹马士集团、好利来集团、成都南光机器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共建“四川财经?众锦会计学院”;与成都市记账协会合作,共建“四川财经?记账会计学院”。并以学院成立的“四川财经职教联盟”为基础,与多家企业合作,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保障。
(二)专业横向拓展方面,考虑到会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学生的后续发展将走向管理岗位,由此,相继为学生提供了erp实训、模拟企业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等项目,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达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管理能力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培养“T”字型经营管理人才的理念。
其中,ERP 沙盘模拟实训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有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模拟企业实训更加具体地让学生熟悉企业内部操作流程;多专业综合实训由企业内部拓宽到企业外部,提升学生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及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如银行、税务、工商、事务所等)的沟通协调能力。该项目由于其创新性与有效性,得到了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并且由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相关报道。
三、会计专业“T”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T”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给会计专业改革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依据该思路,会计专业教学设计中应努力做到: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渐进式发展,也注重学生通用知识的辐射式拓展;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既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既注重单项课程实训,也注重会计综合实训;既注重工业企业会计的学习,也注重其它行业会计知识的学习。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首创性地提出会计专业“T”型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并不断优化完善。2012—2014 年,在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中,该校会计专业四位选手在四川省选拔赛中三次脱颖而出,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赛团体金奖第一名。该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的辛勤付出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更离不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相对完善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一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证明了会计专业“T”型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新T型人才需拥有与世界互联的能力[J].广州日报,2014-08-21.
[2]李青青.T型人才将是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W].中国经济网,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