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1

一、××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基本情况

××区认真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该做法是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过去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由各级政府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从而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提供了依据。今年来,××区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20.3亿元。其中审批项目9个,计划投资0.8亿元;核准项目7个,计划投资7.1亿元;备案项目12个,计划投资12.4亿元。

同时,为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重复建设较多、投资过热行业的控制,××区在对项目审查过程中,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行业准入公告,认真执行有关行业准入条件,对项目的规划布局、技术工艺、节能、节排等方面进行审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一律不予立项,切实规范行业发展。××区审批、核准、备案的28个项目中,有超审批权限项目1个,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了转报,对于不符合准入条件的3个项目,坚决不予立项。

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为控制投资过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次清理整顿工作,虽然我区没有国家控制的项目上马,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开工手续不全。虽然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但由于企业不清楚项目建设有关手续或急于开工等原因,部分项目未完成前期手续就开工建设,造成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项目稽查难度大。由于中心城区市直、油田、地方单位交错,客观上影响对投资项目的掌握。

三是部门协调有待加强。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也是造成项目手续不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力度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落实。加大对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投资于国家鼓励的产业。加强对行政部门相关人员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培训,提高对相关政策的掌握程度。实行重大项目建设公示,提高项目审批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落实。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2

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倡导节约型社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其中,实现政府办公的资源节约也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一大重点。笔者系机构编制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观察到,组织、人事、编制、财政部门都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自己独自的报批审理软件系统,每年年底,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向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报送大量的年报数据,数据内容大都重合,可是向不同部门报送,不管是对于报送单位,还是对于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等接收单位,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重复劳动和浪费。即使这样一年一报,在实际应用这些数据时,也不能完全保证这些数据的实时准确性。由此,笔者想到,几大部门应放长远目光,组织、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应实行联动机制,可由一家牵头,整合几个部门的人员信息数据库资源,实行网络联动机制,掌握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实时变化,最大限度节约办公资源并防止吃“空饷”现象发生。这也是实现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最有效途径。

一、现状分析

目前,以笔者所在市为例,组织部、人事局、编委办、财政局各用一套人员系统,更新也各自为政,不同步的现状不仅造成上报单位的多头上报、资源浪费,也为部分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提供了可趁之机。对于管理财政供养人员第一道关口的机构编制部门本身,虽经过多年努力,机构编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管理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机构设置,编制配备日趋合理科学,人们的编制意识越来越强,可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反规定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上级业务部门干涉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等现象,使机构编制部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限的工作只能停留在决策过程中的数字核定工作,对于机构编制的使用执行情况无法发挥监管作用,机构编制管理失去权威性,严肃性。机构编制即使掌握人员使用编制情况,也是“两层皮”,与财政、组织人事的人员信息库不吻合。而对于其他几大部门来说,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审批人员与实际应享受财政供养人员数字不符等情况,人员支出超出人员编制核定范围的现象经常出现。

二、实现联动机制的意义

1、实现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联动机制是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效能的有效途径。长久以来,机构编制一直处于人员管理的源头地位,却忽视自身的回路管理,仅仅致力于宏观管理、静态管理的机制,重审批、轻监管或只审批、不监管的问题普遍存在。在日常管理中,只重视职能和机构编制的调整和优化,而忽视对机构编制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问效较少,造成审批与监管“一手硬、一手软”。实现联动机制,为机构编制的落实问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联动机制实行之后,机构编制的管理就不仅仅停留在数字审批阶段,而是延伸到机构编制的使用阶段,编制落实到具体人员的情况得到明确掌握,对于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人员结构也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2、实现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联动机制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职称管理、奖惩考核和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监督的有力保证。在目前全国大部分范围内,机构编制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职称管理、奖惩考核、财政预算管理之间没有相互协调约束的机制。编制、人事、财政、劳动保障几大部门独立审批,所掌握的人员信息不尽相同。如能在这几大系统之间实现人员管理联动机制,共用一套平台,做到人员信息共享,政务公开,无疑为财政供养人员的联动管理机制开创先河。

3、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联动机制是为国家财政实现开源节流的得力举措之一。编制、人事、财政、劳动保障几大部门对财政供养人员的划分标准不一致,掌握人员数据各不相同的现状为部分人员吃“空饷”提供了可趁之机,在20xx年由中央编办发起的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开展的吃“空饷”检查中,各地均发现大量吃“空饷”的人员。倘若几大部门之间实现了人员管理联动,一个编制对应一个实有人员,从源头上为超编、吃“空饷”等违规把好第一关。人才规划也可以从人员管理系统信息库中获得准确的数据分析资料。

三、联动机制如何实现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联动机制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开拓性工作。笔者认为,实现联动机制的关键在于组织、编制、人事、财政几个部门共用一套人员审批系统,对应同一个人员信息数据库,系统运行之后,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限额内,组织、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才能调配人员、核定工资和核拨经费,才能办理社会保险、户口迁移等手续。笔者认为,整个联动机制的实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构建一个统一的人员审批管理网络平台

这套人员审批系统首先保证建立在网络上,对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各开放一个进出口,保证各部门都可以按程序接收和审理业务,形成“一条龙”网上审批服务。

2、财政供养人 员入库审批流程

机构编制部门主要负责确定能够纳入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单位,审核单位编制和实有人员数字,并对各类编制和人员进行分类;确定财政统一发放工资人员的信息,并录入统一的联动机制数据库。

组织人事部门在库中接收到人员的编制信息后,对纳入财政统发工资范围的人员工资标准进行审核,核定工资数额,在人员信息库中就增加了人员的工资发放信息;职称部门也可以录入其职称的变化情况,充实人员信息的全面性。

组织部门根据领导干部配备情况对系统中人员使用领导职数情况进行变动更新。

财政部门对人员信息库中核准的实有人数和应发工资数进行资金审核,工资预算的安排和资金拨付,建立工资预算档案,并负责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等代扣款项的代缴工作。

3、新进人员与人员部分事项变动的操作方法

新进人员、任免干部应先到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编制后,凭组织、人事部门的行政介绍信或任免通知到编办办理人员进编手续,由机构编制部门建立该人员的人事信息数据。

如果在信息库中的人员发生使用领导职数、职称变动、职级变动等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在信息库中进行修改,修改过后,机构编制部门、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实时均可获知。

4、制定按月审核制度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目标,采取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等措施,运用经济、行政、法律、舆论宣传等手段,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一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攻坚战,依法缴费,做到应扩尽扩、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彻底消除“零参保”企业,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年社保扩面征缴任务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统一申报核定,实现“一票征缴”,做到应核尽核,应保尽保。具体目标是:全年五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1.5万人次,实际缴费人数比去年增长10%以上,征收社会保险费比去年增长15%以上,实现参保率、缴费率、征缴率“三个净增长”。

三、扩面征缴的范围和重点

全县范围内未参保或未全员参保的私营企业及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重点是酒店、餐饮、娱乐行业从业人员、未参保的用人单位、已参保单位中的未参保人员。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根据前期企业自查和人社部门稽查情况,全面建立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分类管理,确定扩面重点。

(二)实施阶段。县直各部门依据本实施方案,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扩面征缴工作。扩面征缴工作专班要按所划片区和单位,逐户清查,督促用人单位全员参保、全险种参保。

(三)总结评价阶段。年底,县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领导小组对各部门工作和部门联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任务完成好的进行通报奖励;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五、主要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县人社局、地税局要将扩面征缴计划及各项内容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要抽调专人,组成若干个扩面征缴联合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组”。

(二)建立稽核监察联动机制。人社、地税部门要建立稽核监察联动机制,将拒不参保、欠费以及缴费基数只达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用人单位作为重点稽核监察对象,督促应保应尽;对拒不整改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三)规范核定,应核尽核。要严格按照“两表两签字“要求,对用人单位申报的参保缴费资料进行严格审核,严把参保人数、参保险种、缴费工资申报审核关,实现五险一单统一申报核定,推动各险种平衡开展。

(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能,督促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各部门在履行职能时,必须首先查看用人单位或个人是否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对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按县政府有关规定采取措施。

人社部门要切实履行社会保险综合管理职能,加强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督促指导、基础管理及社会保险申报核定工作。

地税部门要加大征缴工作力度,强化征缴手段,确保应收尽收;对新理办税务登记的单位,要督促其及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手续。

财政部门要加强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基金安排,为社保扩面征缴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对预算内单位,将社保费征缴与单位经费挂钩,实行同比例拨付,促使单位按时缴费。

工商部门要及时向人社部门提供企业登记情况,在对企业进行营业执照年审、办理变更登记时,督促其依法履行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义务,将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作为《营业执照》年审的重要内容。

公安部门要向人社部门及时提供外来人员有关资料,督促流动就业人员参保。

住建部门在核发施工许可证及建设项目招投标资格认证时,对没有按规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建筑企业,要督促其办理社会保险;否则,暂缓核发及认证。

安监部门在初审《安全生产许可证》时,要查验《社会保险登记证》;否则,暂缓核发。

审计部门要将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参保缴费情况纳入年度审计工作重要内容。

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社保政策法规宣传减免收费并播放公益广告。

工会、个私协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宣传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发动和组织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依法参保。

各镇要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主动加强与人社、地税部门联系,配合工作专班开展工作。

(五)开展社会保险诚信守法企业评比活动。对积极参加社会保险,按照足额缴费的单位,由县政府进行表彰,并发给“社会保险诚信企业”荣誉牌,达到表彰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六)广泛宣传,加强监督。新闻媒体及人社、地税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律意识,为扩面征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工商联和个体协会要向民营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进行扩面工作宣传,促进其尽早参加社会保险。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整合力量,全面加强对辖区道路交通事故的联动管理,落实责任,提高效能,让市民满意,让领导放心。

二、实施机构

市区综治办

市交警大队

市法庭

三、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对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做好基层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衔接,完善基层诉讼与仲裁、行政调处、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解决社会矛盾纠纷。

四、实施措施

(一)整合管理资源。

在管理过程中,综治办、交警、法庭三部门联合行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战斗力。通过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执法管理工作效能。

(二)加强沟通联动。

实现联勤联动机制,关键是构建一个畅通高效的联络网。综治办、交警、法庭将通过各自部门,将情况通报给联勤单位,联合管理、及时处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双方要加强沟通,了解相互的管理职责,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三)互补管理职能。

根据管理职能和有关法律法规,综治办负责辖区各单位的治保部门出面协调本单位当事人之间关系;交警部门主要负责道路交通事故事故认定、赔偿调解等工作;法庭主要负责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调解及判决等工作。实施联勤联动机制,综治办、交警、法庭三部门除严格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责外,还要注重相互的协调与配合。

(四)实施步骤

1、无缝对接,人员机构联动,确保处理交通事故案件工作机制

为解决交警部门和法庭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机制、程序不畅等问题,由区综治办、交警大队、法庭共同成立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分管综治的管委会领导为组长,综治办主任、法庭庭长、交警大队大队长为副组长,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设为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联动工作中的沟通、协调工作。成员单位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联动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新情况、新问题。交警大队定期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制培训,提高人民调解的调解能力和法律意识。

2、调解联动,确保交通事故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交警部门的调解不再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案件数量下降。由于交通事故案件通常争议大、当事人人数多等各种原因,诉至法庭的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率也不高。因此虽然相关法规未将调解作为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必经程序,但为了更好的化解矛盾,交警部门要尽可能组织调解,每宗案件调解不得少于2次,两次调解时间间隔3天以上,并制作调解笔录。交警部门在处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民事调解过程中,针对被告人积极理赔的情形,可书面建议法庭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法庭应充分考虑交警部门量刑建议。在调解过程中三部门均可邀请对方相关人员协助调解。为了统一执法力度,法庭制作了《交通事故调解中各项损失计算标准参考》,供交警部门调解时参考。对于经交警部门调解成功的案件,若当事人申请法庭制作民事调解书,法庭在收到申请后2日内审查并制作民事调解书。

3、工作联动,确保处理交通事故案件工作效率最大化

提前收集证据材料,确保案件准确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常出现肇事司机与车辆所有人之间存在挂靠、借用、租用、车辆转让未过户、被盗等复杂情况,这给法庭查明事实、确认责任主体造成很大困难。为此交警部门在处理事故发生时,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及时、全面收集相关证据,查明车辆实际所有人、支配人及流转情况。

提前财产保全,保证权益实现。有的肇事方在事故发生后转移、藏匿、毁灭财产,致使法庭判决难以执行。为此,交警部门对无法达成调解的案件就直接告知受害人向法庭提请财产保全申请,并将法庭制作的格式化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交给当事人填写,并告知其诉讼相关事宜。法庭作出保全裁定后,送达当事人及交警部门,由交警部门保管查封车辆至法庭对查封车辆作出处分为止。

协助查扣车辆,多领域合作。为了充分发挥交警部门在查扣控制车辆方面的有利优势,对非交通事故案件的其他执行案件,法庭如须查扣车辆,交警部门在收到协助查扣通知书后予以配合。

4、救助联动,确保事故受害人最大限度地得到救济

为加强对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救助力度,交警部门保管法庭查封车辆时保全期间的停车费用原则上由肇事方承担,但若肇事车辆依法定程序处理后所得款仍不足支付赔偿款的,可由交警部门减少或免除停车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重大交通事故案件受害人,综治办、交警部门和法庭应分别从各自职能方面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尽可能的减、缓、免受害方预交诉讼费用。

5、宣传联动,确保交通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普及

为了增强大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综治办、交警大队与法庭定期共同举行交通安全宣传,并将宣传教育范围拓展到社区、工厂、单位、学校和家庭。

五、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对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宣传,切实抓好内部动员部署工作;对目标任务的实现,要充分调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加强社会舆论宣传,获得市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犯罪;市场秩序

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势来看,随着各项经济指标的不断攀升,使我国国力得以实现显著提升。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的产生,诸如近年来经济领域的犯罪数量处于上升状态。为此,本文将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市场经济与经济犯罪的必然关联

市场经济表现为依托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模式,同时市场经济推动了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并且在商品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因此市场经济与经济犯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关联。

(一)市场经济表现为依托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模式

市场供求关系实则表现为由社会整体供需关系最终决定,并且在此种关系下,资金与产品实现向热门领域集中。通过此种市场自发调节,实现了对以往计划经济垂直分配体制的颠覆,进而实现不同生产要素的横向转移。但是,因内市场经济体制尚且处于完善阶段,因而无法规避其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弊端,所以难以避免经济犯罪者利用这些弊端实施犯罪行为。

(二)市场经济体制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

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处于同一竞争平台,同时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的竞争结果便是末位淘汰。在此种竞争格局之下,利益的矛盾无法避免,具体表现为企业同政府、企业之间生成各类矛盾。因一些行政机关同企业均致力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因而在其通过正当竞争方式难以达成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时,便会铤而走险,依托不正当的方式进行逐利,进而破坏了正常的市场机制。

(三)在商品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

商品经济环境下,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其不再珍视道德,而是完全沦为拜金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逐步向重利轻义转化,为经济犯罪创作了罪恶滋生的温床。

二、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性阐释

经济犯罪活动会侵犯经济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正当秩序,破坏市场外部环境,因此其危害不容忽视。

(一)侵犯经济活动主体权益

《刑法》分则中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其犯罪构成客体表现对公众的合法权益的不当侵害,同时亦对采取正当竞争方式的生产与销售者的权益构成了侵害;“金融诈骗罪”不但对筹集资金的公众构成了侵害,同时亦侵犯了正常经营的金融机构的权益;“侵犯财产罪”则规定了侵犯公司法人财产的情形。前述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对象均造成了对参与经济活动主体合法权益的侵害。

(二)影响了市场的正当秩序

《刑法》中的“扰乱市场秩序罪”表现为对破坏市场正常秩序行为的规制与调整;“走私罪”则表现对走私商品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行为的规制与调整。

(三)破坏市场外部环境

“贪污贿赂罪”中包括了“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十二种罪名。前述犯罪行为未必对市场正常经济运行秩序形成直接破坏,但其构成了对市场外部环境的破坏。对于前述经济犯罪类型对市场经济侵害性的分析,均是基于特定角度进行的。然而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任何经济犯罪行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与影响通常是多个方面的。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应对经济犯罪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重发挥舆论导向效用,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路的现代法制体系,依托多部门联动机制规制经济犯罪。

(一)注重发挥舆论导向效用

我们应当依托有效的渠道,发挥舆论的导向效用,在推动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推行法制建设,进而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公众进行德育教育,使公众的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得以同步提升,进而将各类社会矛盾扼杀于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地规避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适宜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路的现代法制体系

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创设契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法制体系,从而确保市场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并且借此实现对破坏市场经济体制犯罪行为的有效规制与震慑,最终推动相关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有序竞争。

(三)依托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经济犯罪的效度化规制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犯罪行为的跨区域性、网络化等特征,应当依托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经济犯罪的有效规制。第一,公安机关应当健全经侦协作网络,通过经济犯罪情报信息共享强化公安机关之间的信息联动;第二,公安机关应当注重在执法过程中同多部门实现协同配合,互通有无,借此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利用;最后,针对一些跨国经济犯罪行为,国内公安机关应当同境外警务机构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如建立引渡机制、追逃机制等,通过有效的境外跨国合作,将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犯罪行为对国家、集体、公众的财产损失,进而形成对跨国经济犯罪行为的有效遏制。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经济犯罪,治本之策在预防和管控,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健全相关领域、行业的管理机制、建立常态的监管机制,逐步遏制经济犯罪。

参考文献:

[1]王世卿,杨富云.论大陆打击跨境经济犯罪合作机制的完善——以电信诈骗和银行卡犯罪为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杨晓培.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间的辨证思考——以社会转型下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为背景[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6

继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之后,中山镇党委政府迅速召开会议,认真部署,快速行动、严密摸排、形成声势,扎实开展一场扫黑除恶的正义行动。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高度重视,认真安排。按照县委政府要求,2月11日镇上主要领导参加了“秦安县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会议”,立即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2月20日组织机关干部、村干部召开“中山镇扫黑除恶工作会”,制定《中山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对全镇的扫黑除恶工作进行在部署。

2、强化领导,狠抓落实。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干部为成员的“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扫黑除恶”日常工作及部门协调;各村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小组,确保扫黑除恶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镇上先后3次召开镇村两级干部会议,及时推进扫黑除恶工作。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标语、横幅、村喇叭、微信群等深入广泛宣传,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氛围。向全镇每户群众发放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的宣传资料共300余份,在全镇主要道路和各行政村显著位置悬挂横幅2幅,对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工作的意义、打击重点进行宣传。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了信息渠道。

4、加强排查,突出重点。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突击检查,坚决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中山镇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由班子成员牵头,组织派出所人员驻村干部、相关负责干部对所驻村、分管领域、重点群体开展“问题”和“苗头”的双重梳理和摸排,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清晰,切实为社会大局稳定“保驾护航”。

5、综合治理,重在治乱。扫黑除恶办会同公安机关健全和落实规范管理,重点监控街道、学校周边、对黑恶势力容易滋生的餐饮和娱乐场所,加强跟踪督查,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期走访,安排各村群防群治队伍及时掌握各村重点对象情况,并及时反馈。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二是与各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宣传力度,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喊打的氛围,加大群众监督和举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