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入学教育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1

随着研究生扩招,研究生在就业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然而,整体而言,对于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尚嫌不够,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如下:(1)理论研究不够。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新生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和和个性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教育者不断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用科学的理论意识观照和指导入学教育。但是,目前“没有专业队伍或专门机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4]。仅以中国知网(CNKI)搜索的结果为例,至2013年8月,在“高级检索”中,以“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为关键词,精确查找,在“主题”项下仅搜得相关文章4篇,讨论之匮乏,由此可见一斑。(2)意识缺乏。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长期以来,入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新生,研究生新生的入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这种意识导致两种结果:要么不开展或未能充分开展实际意义上的入学教育;要么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中继续温习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未能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无法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内涵。(3)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入学教育内容往往局限于校纪校规和专业介绍,缺少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事务的深度解析,现实关切度严重缺乏;(4)主体隐失,缺乏互动。入学教育组织者对研究生新生的诉求缺乏充分的认知,在教育中多数采取“填鸭式”教育,为“教育”而教育,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进行“我说你做,我讲你听”的一言堂式说教和单项灌输,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研究生体验式学习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5)教育主体单一,缺乏多元性。作为系统性工程,研究生入学教育从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日程安排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努力,以便在入学教育时将新生即将面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恰当的方式预呈给学生。事实上,当前的大多数入学教育缺乏组织协调性,教育主体工作绝大多数都由研究生学生工作队伍承担,“孤军作战”,导师、专家、学校相关部门参与力度不够,使教育内涵缺乏深度。(6)时间短促,缺乏连续性。以往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集中在新生报到日至正式上课前的2~3天内,时间安排过于仓促”[6],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效果欠缺。再之,入学教育和课程学习后的常规教育是“两张皮”,两者未能较好地衔接和融合,无法将“全程教育”的指导理念贯穿始终。

2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川外模式”

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自硕士招生以来,积极开展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笔者自2004年在川外从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川外模式”,并在2007级以来的历届研究生新生中实践,学生反映良好,教育效果明显。“川外模式”由保障体系和内容体系组成:

2.1保障体系(1)组织机构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成立了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研究生院院长和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在每年开学前一个月就召开协调会议,多部门、多层面团结协作,谋划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力求领导组织有力,筹备全面到位。(2)专业队伍保障。学校选拔学术功底深厚的导师、从业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专家、沟通能力强的政工干部和乐于奉献的学生组成新生服务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适应性培训,激励他们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发挥各自专长,实现“全员教育”。

2.2内容体系“合理选择入学教育内容、采取形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内容、形势与效果统一”,是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主题。“川外模式”包括以下内容:(1)校园文化认同教育:通过报告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等;通过参观校史馆和红岩魂纪念馆,让学生感受“军大”传统的川外历史沉淀;通过知名校友或优秀毕业生的报告会或成果展,让学生体味作为“川外人”的自豪。这一系列活动让新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2)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研一新生“面对新的学业环境心理适应性、平衡性以及协调性不强”的特点,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①由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问题学生”,以便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②由经验丰富并且获得心理咨询二级证书的研究生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特别讲座,主要针对四类问题:环境适应焦虑、人际关系焦虑、婚恋焦虑、择业焦虑,借助往届生的案例,为新生在读研期间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解读并支招,防患于未然;③团体和个别辅导:根据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由辅导员和专业心理从业人员深入学生宿舍,展开面对面心理辅导。(3)朋辈辅导教育:通过考察,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学习成绩突出,自我管理能力强,善于沟通,乐于奉献的高年级研究生组成朋辈辅导团队,担任新生入学教育的特别助理。为提高朋辈辅导效果,研究生院党总支在入学教育前就谈话技巧、方式方法、答疑艺术等方面对特别助理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深入到学生宿舍和班级,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新生答疑解惑,以其“亲近性、认同性和安全感等优势”,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新生对未来研究生生涯的陌生化和焦虑感。(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研究表明:目前,在研究生群体中压力源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就业压力。因此,川外在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展就业教育,凸显就业的导向作用。教育通过讲座和主题班会展开,向新生详细通报学校近几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包括区域选择和行业流向、专业就业差异、毕业生就业中的得失等等,旨在激发新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包括研究生生涯和职业生涯),要解决“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该干什么”的问题,帮助新生准确定位,在随后的研究生学习中,沿着自己的生涯规划方向,理性调整,奋进求存。(5)学术规范教育: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学习更多地体现在学术传承和知识创新上。川外通过宣传小册子(主要是警示案例)和名师讲座对新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写作技术规范”,等学术规范教育,促使他们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专业学习技巧,模范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的学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6)文化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最基础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新生一入学始,学校就向每一位研究生发放成册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安排专家队伍对相关内容进行导读,然后在一周内举行开卷考试;同时,由主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书记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案例的形式将行为失范等违纪情况加以分析,促使学生自律、自觉行为的苏醒。(7)情报(入馆)教育:图书馆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主战场,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作用举足轻重。知识传承和创新客观上要求研究生对本专业的情报信息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搜集能力。有鉴于此,川外图书馆专门开展研究生新生入馆教育活动,通过在线学习,馆藏资源讲座,宣传展板和说明手册等形式让新生了解馆藏资源,掌握图书馆内纸质和电子版等文献资源的搜集和检索技能。(8)自主管理教育:培养具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成才、自主发展的新型人才,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召开新生班会和党支部大会,每一位成员须得自我展示,民主产生班委会和支委成员;研究生会和各学生学术社团(如“川外学坛”、“翻译沙龙”、“语言学沙龙”、“文学立志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会”、“对外汉语教育协会”等)在新生中开展成员纳新和专业交流活动。老师往往隐身幕后,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让新生自我调适、主动选择,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现自主管理。传统上,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只是学业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集中教育。川外将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内涵加以深化,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筹备阶段,即在开学之前对录取考生进行电话或问卷调查,对新生进行分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做准备,以期教育实效、科学;第二阶段为真正传统意义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讲座、考试、竞选、座谈会、观影、主题班会等形式展开八个方面的教育,这八个方面互相联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第三阶段为升华或强化阶段,学习美国高校,推出“新生头年计划”将新生入学教育贯穿一个学期,适时开展相应教育。

3结语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院;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28-02

入学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第一环节,也是新生大学生活的开始。大学的新生们,往往对其所选择的专业一知半解。如何让一个毫无专业概念的新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培养专业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建立专业学习的整体规划,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1 现阶段各高校入学教育介绍及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认知教育走过场

现有的入学教育主要有学院专业认知教育,学院学生手册学习,大学生生命教育,现代职业人教育,校园生活介绍和社团等迎新活动。其中,专业认知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第一节课,基本上都是由系部安排专业负责人或系部负责人进行集中讲座,以讲解介绍为主,这种形式集中讲座时间短、单调缺乏互动,兼之涉及后续专业知识内容深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接受度低,错选率高等情况的出现,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引导激励作用。专业认知教育往往容易沦为形式化,走过场的情况,在新生调研时发现有一成多的学生需要转专业,其中将近40%学生认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另外将近40%学生认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

数据来源:麦可思对部分高校2012级新生调查

1.2 入学教育满意度较高,但是参与机会较少

数据来源:麦可思对部分高校2012级新生调查

1.3 新生期待加强入学教育

被调查的这部分2012级高职高专生最希望加强的入学教育是“专业认知教育”(28%),其后依次为“职业前瞻教育”(22%)、“迎新联欢会”(19%)、“社团招新”(14%)、“校园生活介绍”(10%)和“心理咨询”(7%)。

数据来源:麦可思对部分高校2012级新生调查

2 新生入学教育创新结构建立

通过集中授课和有计划、有步骤地分专题组织教育活动、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化入学教育的内容,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生入学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延续至第一学期结束。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让新生得到指导和帮助,实现角色的顺利过渡。新生入学教育应分为职业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两个模块:

2.1 职业规划教育

1)新生适应性教育

对于新生而言,因为高职教育和基础教育性质和特点上面存在差异,就要求新生这种角色转换适应性的挑战,所以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通过班会等方式对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熟悉所在自己上课的教室、实训工厂、宿舍、超市、银行、图书馆、食堂的位置和功能,指导学生使用学习学院的学生管理相关规定,指导他们使用学院crp管理系统等,另外通过学院、国家奖助政策的教育使得部门贫困大学生消除后顾之忧。使学生了解学院、了解系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初步形成大学三年的短期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成长成才。

2)专业认知教育

麦可思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2012级新生调研,经过大学2个月的学习后,有一成多的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产生了换专业想法。另外高考填志愿时报考的专业有30%多的学生认为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而是社会欢迎的或者是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新生的专业教育,通过专业负责人对专业的介绍、专业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宣讲,优秀毕业生成功经验介绍、优秀学生干部学习经历的介绍,通过素质拓展、团队合作训练等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引导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

3)现代职业人教育

每一位大学新生都渴望在三年时间里面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希望尽快成为“合格的现代职业人”的愿望更加强烈。通过我院学生调研,有将近75%的大一的学生希望大学能让自己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通过三年的大学学生能够学到。大二的学生希望通过平时的勤工俭学增加职业阅历,通过学院课程实训、企业生产实习强化职业技能,通过学院开设的讲座、对话沙龙、竞赛等活动的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大三学生把毕业定岗实习作为预就业,在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了解行业岗位发展方向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通过大学三年学习提升职业素质己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通过大一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岗位能力结构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就业岗位有一份清晰的认识,为未来三年的学习提前做好准备。

2.2 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突出就业导向和技能学习的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生命的关注严重缺失,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频繁出现,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令人担忧,因此也凸显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氛围心理健康、大学生安全、防毒防艾等方面:

1)心理健康

而高职院校新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保持健康的心理,

对其身心、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身心都在迅速发展着的高职生而言,生命教育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不但要从简单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做工作,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普查,通过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个人心理疏导等方式引导教育学生科学的面对挫折,通过发泄室的发泄释放内心的破坏性能量;通过团体素质拓展、心理疏导让学生能积极性、有创造性的、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冲突。

2)大学生安全教育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3

高等院校学生各方面教育工作的起始点是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指明教育方向,指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入学教育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从个体方面来讲,主要是为个体的成才创造内部环境。入学教育在某些地方弥补了大学生因应试教育中各个阶段德育的不足。有利于新生快速熟悉和适应环境,为自理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接受高校教育做好准备;帮助新生对大学的学习规律、方法和结果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大学的研究型学习奠定好基础;促进了学生掌握人际关系,形成合作的意识和想法。

2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方法

(1)进行学科入门教育,可以合理自我定位

入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结合社会、家庭等情况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明确奋斗目标。而且在社会化方面也有利于院风、系风的提高,促进班级、系部和学院的稳定发展,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也是入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入学指导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出新的学习动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容易经过入学指导教育从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改变对自己和学习的想法,再次找回自己的信心,实现合理的自我定位。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聘请各专业的资深专家对学生进行学科入门指导座谈会,专家们不仅讲解了学术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指导学生发挥潜能和提高综合素养的方法。辅导员在入学指导教育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大学社团活动、学习生活、人际沟通、成功就业等问题展开探讨并进行了总结,引导学生制订学习和大学生涯规划。有学生入学指导讲座后深有感触:知道了肩上的重任,明白了奋斗的方向,掌握了在这四年中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了解了大学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不能放松和懈怠,要学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人生舞台上激情热舞。

(2)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指导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立健全心理问题预警制度,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对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学校需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测试体系,对新生进行大范围的心理调查并进行分析,迅速向辅导员反应心理异常的学生名单,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对学生要做到全面的心理咨询,疏导学生负面的情绪。但仅仅依赖预警制度和心理问题的普查是不行的,身为辅导员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要学会提高完善沟通技巧,使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相互信赖;学生干部和家长的作用也很重要,要一起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另外,还应该保持警惕,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座谈会和相关的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板等方式向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为新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3)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打造和谐班集体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体中的各个成员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指导新生有效的掌握积极因素,从而产生正能量。第一,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推动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和班级文化浓厚的班级能为新生创造了更合适的发展空间,通过班级之间开展的各种活动,不仅满足了新生们的需求,还促进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班级、学校的环境,一举两得。第二,“模范效应”。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鲜明,与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会出现做人做事效仿他人的局面或者只关注个人的感受,没有考虑到其他人或事的事情,这就更需要在班级文化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树立起“模范”作为参考,让他们来以此衡量自己、规范自己,使新生更好的投身到学习、生活当中。第三,对新生班级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施岗位轮换制,从而培养新生的责任感,使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最大程度的发挥新生的主人翁精神。

3结束语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新校区;环境;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85-02

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是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黄金的成长基地。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一个合理的校园规划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新校区建设中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剖析大学生的生命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

一、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大学生思想现状

(一)调查设计及方法

本次调查内容围绕建设中的新校区周边城市功能、人文氛围、文化制度、大学生生命观、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等方面展开,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5份。笔者选择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的五所新校区在校大学生做调研,其中贵州大学为187人,贵州师范大学为190人,贵州财经大学为183人,贵阳中医学院为175人,贵阳医学院为180人。其中男生425人,女生490人,大一至大四各年级调研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6.45%、25.68%、24.92%、22.95%。

在调查中区分了不同的性别、年级和专业,使本问卷数据更具科学、合理、具有代表性。调研后期,通过EXCEL统计出问卷的数据结果,并结合SPSS软件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统计图表及结论。

(二)调查结果

1.高校新校区周边城市功能不足,学生满意度低

表1调查显示,在新校区周边设施如交通、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市区相比相对滞后。新校区周边交通服务普遍落后、供水不够稳定、通讯条件差、信号弱、环境卫生不良、周边经营市场混乱,这些不和谐因素使得学生对新校区的满意度不高。

2.高校新校区人文气息淡薄,学生思想压力大

通过对高校新校区学生对学校精神、科技创新、社团文化、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调查,学生普遍对这种多校区发展过渡过程中学校的人文精神认同感不高。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人文氛围不浓、大学精神缺乏等问题。行为是意识的反应,意识影响着个体行为,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任重而道远。

3.高校新校区服务保障制度不完善,学生安全感不强

表3显示,贵州省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效果不容乐观。新校区建设中的大学生对后勤保障制度满意度所占比率仍不高;社会服务制度比率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新校区建设亟须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4.高校新校区生命教育力度弱,学生生命价值观薄弱

表4显示,在针对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看法”的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杀这一极端行为不可取,但会理解这种行为,少部分同学表示有过轻生的念头。面对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如此不积极的态度,反映出的是对待自身生命价值的轻视,选择自杀无疑是对生命的藐视、践踏。

二、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的原因

(一)高校并未占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调查显示,虽然生命教育的内容在相关的课程中有所渗透,但大学生获取生命知识的途径主要依靠报刊网络杂志;高校中普遍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有限;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关爱生命健康”主题的社团,其规模、师资等方面实力薄弱,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影响范围有限。事实上高校没有占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二)高校生命教育停留在自然生命保存的教育层面

当前高校的生命教育,更多时候是在忽视生命的极端暴力事件发生以后提出,致力于生理层面生命个体的保护。然而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本,诸多忽视生命、危害生命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个体的社会问题、价值问题、心理问题。

(三)高校生命教育面临独立开展的困境

生命教育中将人的生命理解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四个维度,其中部分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已开始接触,比如学生所接受的中小学教育中人与自然、思想品德教育、体育与健身等。大学课程若独立开设生命教育会显得重复,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会使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产生偏颇。将生命教育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和开展,可以借助这一学科已有的内容,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补充和强化。“生命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不但不会有“叠床架屋”的问题,还能收相辅相成之效”[1]。

(四)高校缺乏具备生命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师资

教师是生命教育的关键,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育人能力决定了生命教育的效果。高校教师应转变观念,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珍爱生命。为了实现教育大众化,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部分高校新校区的活动场所和教学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大学生对高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下降。学生自身出现的心理困惑、迷茫,找不到良好的交流途径;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探求,得不到教师的关爱支持。

三、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挖掘两者之间在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上存在的共通之处,是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础,为两者构建教育合力创造条件[2]。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先生曾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3],他的教学理念肯定了大学作为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的功能;教育家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教育方针》中曾讲“办大学的方针,概而言之,可谓造就人才,以供社会建设之用”,后又进一步阐明“办大学就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问,二是造就人才”[3],大学的教育理念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服务社会人才的责任。应时展要求,大学的教育理念也应超越其本体性的阶段,站在个体生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人”及“人性”本质的关注,为大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二)融入中西方优秀生命教育思想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时展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逃避西方思潮所带来的冲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中西方思潮交融碰撞的大背景下,应提倡“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健康积极的关于生与死的态度,即生死教育”。[4]基于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之处,将西方生命教育的部分内容纳入进我国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并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为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支持。

(三)构建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课堂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可以将生命教育理念与哲学相结合,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课程中融入有关生命知识和生命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应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赋予个体时代精神,在把握这一点的前提下鼓励大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伦理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在积极引导正面伦理观的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对不同伦理思想出现成因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做出积极正面的观念选择。

参考文献:

[1]孙效智,台湾生命教育的挑战与愿景[J].课程与教学季刊(台湾),2009,12(03):1-26.

[2]陈飞.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5

文章结合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了目前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入学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实施过程等三方面进行协同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入学教育;协同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在帮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变,了解所学专业并制定今后的职业目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校今后开展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且需改进提高的地方。

一、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对象缺乏针对性

在高职院校中,生源类型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其发展趋势,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的生源类型主要有单招、普招、五年制等三种类型,并辅以少量的对口生和预录生。生源类型的多样化造成了学生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各类型的学生又凸显出不同的特点[1]。单招生:高中三年没有学习动力、纪律性较差,选择高职是他们避免高考的压力而提前做出的无奈之举,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综合素质不高。普高生:经过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其他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因为高考失利,对高职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自信心不足,对前途认知迷茫。五年制学生: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思想幼稚,没有经过紧张的高中生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升入专科阶段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两年,对学校环境、规章制度已经了然于心,所以生活较懒散,纪律意识不强。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所有的学生统一对待,因此每年的入学教育如同走马观花,甚至流于形式,仅仅是停留在较浅层次上,没有根据学生特点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实施过程缺乏延续性

学生集中报到的时间一般是开学前两周,之后是为期两周的军训。高职学生的学制年限只有三年,高职生在校注重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会安排外出实习,所以在校时间可能只有两年,因此学生的磨合期比较短。在这短短的磨合期内,学生要接受的内容很多,但是又有很多内容诸如安全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又不能仅仅局限在入学教育这一时间段,而是需要学工人员反复强调并贯穿大学始终,但对学生来说,有的入学教育内容抽象并且如昙花一现,还没有领悟真谛,便草草结束。所以,没有对实施过程进行延续,这也是入学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三)教育形式的单一性

入学教育一般以开大会、专题讲座等集中性教育为主,因为学生较多,主讲人一般以灌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形式呆板陈旧,师生缺少一对一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缺少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上学生的纪律性较差,自觉性不强,所以能认真听完的学生不多,教育结束之后能记住和深刻领悟的就更少了,因此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没有起到教学相长、互促互动的效果。

二、加强高职学生入学教育协同性的策略

(一)入学教育内容的协同性

在相对集中的入学教育时间里,教育的内容主要在国防教育、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法制安全教育、专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教育等七个内容的分配和协同中。国防教育主要通过军训锻炼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对学生普及国防知识、提高国防观念,增强保家卫国的意志、技能和体魄。适应性教育主要帮助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环境,融入大学生活。校纪校规教育主要通过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来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促进新生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2]法制安全教育主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来维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专业教育,是教学系部为加强专业宣传和教育,向新生介绍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目标以及就业的前景等,使新生初步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规划教育,新生入校后,必须尽早启动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三年的目标,设计毕业以后的发展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目的性地提高个人素质。心理教育,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组织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

(二)入学教育开展形式的协同性

1.育与多形式教育的协同。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的集中且时间较短,新生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口头的宣教上,而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才能实现其针对性和实效性[3]。例如,从学校层面来说,新生入学教育除统一开大会的形式外,应通过迎新晚会、调查问卷等统一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大学环境适应、校规校纪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从系部层面来说,专业教育以各专业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组织,采取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专业渗透,安全教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方式来开展,以确保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和适应。

2.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协同。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心理教育上,为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取得实效,全面科学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时都会接受心理知识普测,辅导员应针对心理普测反映的共性问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全面教育。而对家庭困难或心理有异常反应的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以个别教育为主,帮助这些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入学教育实施过程的协同性

1.实施者的协同与配合。

首先建立“家校共管”的教育体制。虽然学生已成为独立的成年人,进入大学后依然不能离开家庭教育,新生报到时,学院应主动告知家长所建立的家校联系制度,以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监督作用。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经常把入学后的情况汇报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并主动参与到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另外,学校要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管理的立体网络,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形成全校上下关注新生、教育新生的良好氛围。新生教育不应只是辅导员的工作,全体教师要和辅导员相结合积极参与,通过课堂主阵地,使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实施过程的协同与延续。

鉴于新生集中性的入学教育时间较短,可以对实施的过程进行适当的延续。例如可以将军训期间的专业教育延伸到后期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将来的就业去向等,从而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专业学习信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再如,职业规划教育则可以延续到就业指导课中,因为学生经过了适应期后,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就业指导课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步骤、理论的讲解,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

3.实施内容的协同与整合。

入学教育的几个部分不是泾渭分明的,如果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将内容进行融合提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将国防教育与军训教育的融合,国防教育主要贯穿在新生军训中,让学生了解国防军事知识,强化国防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全教育和校规校纪的整合,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因为触犯校规校纪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新生入学中,可以将两部分相交的内容结合以往的案例进行重新整合,通过校规校纪的学习,不仅给学生树立了衡量利弊的标尺,也给新生普及了安全防范意识,为避免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保障。高职院校应根据新时期高职新生的特点,针对目前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完善新体系,在形式上探索新方法,在过程上追求协同性,创造性地对高职新生进行教育、服务和管理,促进他们在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姗.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李建伟.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究[J].知识经济,2014,(11):170.

[3]王建成.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9):50.

研究生入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 后续专业学习 专业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

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是建立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进入职业领域的一个过渡期。刚踏入大学的新生,对自己报读的学校、专业充满疑惑和不确定性,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对未来充满迷茫和忐忑,只能随波逐流,且行且看。

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在这个阶段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需求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校史、校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新环境,认同学校进而热爱学校;开展军训等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和荣辱观;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建立专业学习目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对职业及对自我的认知,确立职业目标,进行大学生活规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还有理想信念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

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新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情况,关系到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如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专业理想,等等。

一、大学新生在后续专业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包括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这让已经很习惯中学的被动式教学的学生一开始很难接受大学的专业学习,从而导致一系列学习问题。

1.专业信心不足

专业信心是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后所产生的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据了解,很多新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够全面,或接触本专业后,对某些专业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对专业学习失去信心。如我院经济管理类学生,对《统计学基础》、《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经济学基础》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缺乏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专业学习失去信心。还有的学生因为本专业就业情况的不理想或者对专业就业方向不明朗而对专业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多种原因使新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从而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了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表现为厌学或学习的被动应付。甚至会出现盲目的转专业趋势。

2.学习目标的缺失

目标对人生起着巨大的导向性作用,学习目标指引着学生的专业学习之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进而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学习目标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学生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不懂得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陷入空虚迷茫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填补空虚,沉迷网络游戏,虚度光阴。

3.学习主动性缺乏

在大学里,教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大大不同。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仍起主导作用, 但更多地倾向于发挥一种引导、启发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里教师不再像中学一样从早到晚对学生学习进行督促辅导,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使得已经习惯对老师的依赖的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这种变化,没有学习目标,不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不懂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自学能力差,导致陷入迷茫,肆意挥霍时间。这些都要求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学会思考,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解决大学新生在后续专业学习上的问题的方法

针对经过入学教育后大学新生仍存在的这些后续专业学习上的问题, 建议在今后开展入学教育时, 在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加强力度, 以提高入学教育效果, 稳定专业思想, 使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从而在后续专业学习上能够有较大收获。

1. 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感,建立专业信心。

大部分大学新生对所学的专业存在很多困惑甚至迷茫,他们入学后,对于专业通常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所以在新生中有必要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端正学生的专业思想,不仅有利于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和激发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精神和动力,也为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的成才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院在新生入学之际,开展了一系列专业认知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就先对本专业有系统的认识, 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性质和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增强专业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标,以积极的心态进入专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和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专业骨干带头人进课堂”活动,安排各专业优秀骨干教师给新生开堂介绍专业,包括专业设置、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专业发展前景、就业前景等内容;邀请专家学者来做专场报告, 引导学生建立专业理想,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 培养专业学习能力,规划专业成长道路, 激发其对学习的动力和专业信心;通过“如何读大学”等主题班会形式, 指导学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学习目标要求, 谈专业认知、抒发专业理想、规划人生等;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活动,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长期对新生进行榜样教育,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传授优秀学习经验,引导新生学会学习。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对学习的畏难心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上也要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加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力。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真正做到“爱我所选”,从而建立专业信心,迅速适应大学学习。

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奋斗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人生要有目标和追求,明确的奋斗目标才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大学新生入学以后,职业目标、人生目标不清晰。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远目标的缺乏导致大学阶段学习目标的缺失。这也是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效果不显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积极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每个大学新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奋斗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在正确分析自身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结合社会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环境、岗位环境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并确立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合理分析,促使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缩小自身与实现职业目标的差距。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自主性,还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后续专业学习的持续动力,为以后顺利就业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我院主要通过《就业指导(含职业教育)》课程学习的形式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此课程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课程内容是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及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是第五学期,课程内容是就业前准备,包括心理调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法规等。另外,还通过专题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途径,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倡专业课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教书育人,引导大学新生能够明确目标,早做规划,早做准备,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专业心理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