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染病报告自查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染病报告自查分析范文1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关于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县、乡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凌云县每年都组织开展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2007~2008年凌云县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凌云县共调查十个医疗卫生机构。县直医疗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8个。
2.调查内容
县、乡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和疫情资料管理、疫情的报告登记制度及执行情况。
3.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县、乡各医疗单位2007~2008年1~9月份登记的全部门诊日志(内、儿、急诊、呼吸、皮肤性病等科)、全部出入院登记(内、儿、传染科)和化验室登记薄进行全面检查,将被查出的传染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和化验室传染病确诊阳性结果的病例(病种包括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痢疾、淋病、梅毒)与该院传染病登记本核对,同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对,凡没有排除的或网上没有报告的病例均属于漏报病例。
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疫情报告管理情况
各医疗机构均设有疫情管理领导班子和保健科,有专人负责疫情登记、报告、统计和自查等工作,制订有较完善的疫情管理制度及保健科工作规范等。
2.漏报情况
2007~2008年共查出传染病447例,漏报180例,漏报率为40.27%,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漏报率分别为43.55%和36.18%,年度漏报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49,p>0.05),漏报率相当。见表1。表1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3.各种传染病漏报情况
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甲类传染病,查出乙类传染病9种,漏报率为29.41%,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为49.38%。各类传染病中,漏报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第1位是梅毒(100.00%),第2位为感染性腹泻(63.24%),第3位为出血性结膜炎(51.46%),第4位为风疹(43.75%),第5位为病毒性肝炎(40.00%)。见表2。表2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9.22%,乡级漏报率为36.6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97,p<0.05),县级漏报率较乡级高;报告及时率县级为100%,乡级为70.29%,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3.23,p<0.01),县级报告较乡级及时。见表3。表3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两年共查出447例,漏报率为40.27%,高于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的13.20%[1],也高于2005年全国250家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的23.14%[2]。从漏报的病种看,主要是乙类传染病梅毒、病毒性肝炎及丙类传染病的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与刘丽华等报告[3]柳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的病种相一致。漏报比较严重的是梅毒、病毒性肝炎,前者为检验室检验发现,检验室检验员根本不知道需要报告疫情,而检验室检验员与临床医生又沟通不够而造成漏报。后者是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法制观念淡薄所致。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漏报的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①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是按照丙类管理的传染病,临床比较常见,医生意识淡薄,认为不足为奇而不报。②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存在同一病人反复就诊的现象,加上门诊病人较多,病人流动量大,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③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主要是检验室与门诊医生相互之间没有衔接好,门诊医生给患者开具检验单后,患者从检验室直接将检验阳性结果带走,而检验室也未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门诊医生造成漏报。
从县、乡医疗机构漏报情况看,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情况反而少于个别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是这些单位的领导比较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健全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有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漏报率较高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由于传染病管理报告制度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不重视,领导督促检查不到位,加上传染病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抓传染病报告和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此,今后必须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法的普及,提高其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意识。
通过传染病漏报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搞好县一级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检验室登记的管理制度,统一制订各种表格,并认真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同时应建立检验室与门诊沟通制度,使检验室传染病阳性结果能及时反馈到门诊临床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和疾控机构联合起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迟报、漏报、不报)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确保《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林桂新,卓家同,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77-179.
[2]施小明,马家奇,王丽萍,等.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9):493-494.
传染病报告自查分析范文2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17-02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担负着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和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后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重者可造成伤残甚至死亡。所以,只有做好手术室各种消毒隔离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1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
由于建筑设计的原因,手术室通道建设不完善,无法严格划分人员流程,一些有菌物品和无菌物品通过一个空间,使本应无菌的空间存在了有菌的因素,以致无菌物品在存放期间即被污染。
1.2 空气环境等污染
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浮游菌量达700~1 800个/m3菌落时,感染率显著增加,若降至180个/m3菌落以下,则感染的危险性大为降低[1]。手术室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弱,无菌观念差,进入手术室未能把好三关:门关、更衣关、鞋关;接送患者的平车和被褥、手术患者自己的衣服,把大量的细菌带入手术室,导致空气环境污染,细菌量增多。一些工作人员自身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有感染的伤口或其他传染病,也会传染给患者。
1.3 手术室的无菌技术
手术所用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方式的选择,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消毒时间,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包装质量、拆包方法,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水平都是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
1.4 医疗用具及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导线、配电盘的导线等易被污染,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毒不彻底,易形成交叉感染。手术人员的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巡回护士在配合手术过程中接触各类导线、仪器开关等,手上沾有细菌带到医疗仪器或手术患者身上造成医院感染。
1.5 医护人员的自身污染
护士在传递打开的安瓿吸药时易被针刺伤,术后整理工作中易被台面上的碎渣扎伤,洗手护士在手术配合中用持针器夹针时蹦出的血滴溅入眼中,术中患者的体液污染操作者的身体,使用的锐器如针、刀、剪等频繁传递,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2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2.1 遵照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各区无交叉。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手术室地面及物品每日擦拭,下水道通畅,墙壁无尘,地面清洁无污垢,拖把、抹布定位使用,严防混用,用后洗净晾干。室内保持恒温和良好的通风。
2.2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消毒技术规范,掌握手术室工作性质和要求
建立完善的管理监控制度,每月常规对手术室的环境、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的效能、消毒灭菌的结果与质量、紫外线消毒进行监测。手术室地面、物体表面用1%84消毒液一日2次固定擦拭。空气中细菌数含量在合格范围内,保证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紫外线监测每季1次,及时更换无效灯管。严格把好三关,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鞋、帽、口罩、衣裤。接送患者专车专用,用后立即清洁消毒,减少污染。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禁止进入手术间,更不能参加手术。
2.3 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管理
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较高的防范医院感染意识,规范各种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手术切口愈合率、无菌切口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特殊感染处理常规、洗手消毒规则等,使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增强每个人的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能高压灭菌的应避免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根据物品的性能采用最佳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及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手术器具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各种无菌包符合要求,包布干燥无破洞,标签清楚有名称、日期,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3M胶带,其乳白色条变黑为灭菌合格。包内器械无锈无血迹。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定期检查,避免过期潮湿或污染,已经灭菌的无菌物品手感干燥,含水量
2.4 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临床上一次性物品已广泛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还有未被一次性物品取代的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如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等,可用500 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洗擦干备用。麻醉用器械定期清洁消毒,接触患者的用物一用一消毒,全麻患者用的管子、氧气面罩一用一更换。垫、搁手板等反复使用的物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被污染后立即清洗消毒。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配电盘导线用消毒液擦拭时要注意导线的连接部,以免损坏仪器。正确的外科洗手是阻隔手术人员携带病原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所有参加手术人员须严格执行刷手程序。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须进行洗手和消毒。
2.5 加强手术室职业防护管理
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具,如手套、防水围裙、护目镜、胶鞋等,指导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职业暴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以防刺伤。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锐利伤,减少锐器伤的危害,确保患者手术正常完成的同时,也保证医护人员的健康。
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工作,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确保各类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6,5(1):11-13.
[2]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