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

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文1

两年来,庆阳市围绕加快老区教育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这条主线,紧扣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全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庆阳市精准扶贫“1+20”实施意见教育专项方案,将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进一步细化实化,为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突出教育精准扶贫要求

教育精准扶贫,既是教育改革的机制创新,也是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长期以来,庆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教育兴则庆阳兴,教育强则庆阳强”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庆阳“贫在人”的瓶颈制约,拔穷根、摘穷帽、真致富的根本举措。

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庆阳市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弘扬南梁精神、推进教育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建立教育扶贫专项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县区政府教育扶贫主体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责任担当,合力攻坚克难,形成市、县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责任体系。

同时,按照提出的“贵在精准”的要求,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锁定全市建档立卡的5 3 7个贫困村14. 58万贫困户,由市局领导牵头,抽调1 8 2名干部4次进村入户开展信息核查,特别对贫困村教育发展现状、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等进行重点核查,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把教育扶贫措施充分体现在了“八个准”“五张图”“三本账”当中,使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落户到贫困村、薄弱校,资助资金、生活补助精准落实到最困难的家庭、最边远的学校。

从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把扶贫与老区基础教育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优化学校布局、强弱学校捆绑式联盟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革命老区教育发展。

“以前咱农村的娃娃想上学可不是件容易事,一到上学的年龄,大人娃娃都着急。现在不一样啦,政府惦记着咱农村娃娃,不但免了学费还提供免费早餐!”庆城县马岭镇庙台村农民李小兰的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无数农民的心里话,这也是庆城县构建到村到户到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庆城县利用闲置校舍建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小学或教学点附近设幼儿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省级一类园各1所,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8.62%。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全县中小学通过歌唱、朗诵、快板、徒手操和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学习践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积极组织参加“守孝道、敬父母”等宣传教育活动,构建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不断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

据了解该县还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组织全县各学科教师赴外地参加“名师之路”“适学课堂”“人教版教材专题讲座”等教学观摩研讨会200多人次;开展学生健康成长暨学力发展跟进调查探析活动座谈会4场次;开展中考备考推进会4场次,辐射全县18所中学;深入实施“2+1+1+1”项目,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投资1.2亿多元,建成项目学校63所,完成教育信息化设备、图书、教学设备等全部采购任务。并结合全县教师学科教学需求,完成各级各类培训7000多人次。

庆城县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了教育扶贫的各项资助政策和资助资金,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对15个乡的51个贫困村因学致贫户情况进行调研走访,核定因学致贫家庭589户;为桐川初中购置课桌椅600套、计算机75台;为桐川寄宿制小学购置计算机50台、多媒体教学设备5套、课桌椅(单人套)540套;完成佛殿湾小学300平方米教学用房维修及危窑加固项目,硬化院坪360平方米,新建围墙57米,更换课桌椅50套。

凸显教育精准扶贫实效

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行政村幼儿园建设主要依托村小学宜改则改,宜扩则扩,尽量不新建,把钱花在教育设备配置上;全面改薄坚持“一校一策” “缺什么补什么”。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力求“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学生资助体现有难必解、有困必助,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条件越艰苦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越高,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2015年完成省上下达217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县区自主实施59所,超额完成27.2%,2016年春季可实现招生。全市改造薄弱学校168所,新建校舍22.6万平方米、运动场27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2.9万张,课桌凳7.2万套,计算机1.5万台,新建“班班通”教室:359个,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8万平方米,实现中小学D级危房零存量。投入777.2万元为1451所学校配备了饮水设施。在按规定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兑现到位的基础上,落实市县配套资金450.2万元,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了9004名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1.5万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政策。与北师大合作建设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建成庆阳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培训中心及老区人才孵化中心,庆阳创新创业基地和庆阳教育产业园区,引领庆阳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助推教育精准扶贫。

“没想到,咱们山里娃也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不交学费,还免费吃饭,这太让人省心了!”在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幼儿园门口,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感叹。

“村里学校冒蒿草,城里学生挤破帽”。前些年,由于受农民进城打工潮的影响,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的两所小学都因为缺少生源而被撤并了。村里的适龄儿童要上学,就得到乡镇或更远的县城里。陪读、租房、生活、交通等各种花销,让这些外来家庭的教育成本额外增加5000元以上,再加上由于农田荒芜而造成的损失就更难以计算。由此出现了很多农村孩子上学迟、上学难、上学穷等诸多社会问题。

为了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环县把“教育扶贫从娃娃抓起”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2015年,为10个乡镇15个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新建、改扩建村级幼儿园20所,覆盖人口36636人,满足了1899名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同时,为146所农村小学建成了午休宿舍,并为农村附设班的幼儿提供免费营养餐。今年,计划对全县1000至2000人的152个行政村所辖152所学校进行附设幼儿班建设,最终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依托“特岗计划”“民生实事”等项目和事业单位招考、转岗、聘用、培训等形式,补足配齐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通过“全面改薄”,加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使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有安全校舍、采暖设施、午休宿舍、就餐食堂、合格课桌椅、足量阅读书籍、齐备的锻炼器材、留守儿童之家、英语教师、安全饮水设备“十有”标准。

在大力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办学的同时,环县还积极争取、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2014年8月24日,“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的环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始招生,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2015年5月25日,“担当者行动”对环县24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实施了“班班有个图书角”工程,共配捐图书58170本,覆盖95所学校,712个班级,使环县88%以上的小学生受益;2016年,“担当者行动”将对剩余24人以下的农村小学进行图书角捐建活动,最终实现环县小学“班班有个图书角”全覆盖,让山里娃娃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

2015年7月5日,环县教体局向“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部”提交了《关于环县申请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的报告》,项目预算资金达800多万元;

2015年10月15日,“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启动大会在华池南梁镇列宁学校举行,给环县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福音;

2015年12月9日,全国“红色旅游书屋”授牌暨“情系老区爱润环江”图书捐赠、爱心救助仪式在环县举行;

2015年12月12日,甘肃省“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正式落户环县。

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推进了该县扶贫攻坚战走向胜利。

强化教育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庆阳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帮扶方式,实行驻村帮扶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挂职第一书记,抽调人员到帮联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城区优质学校与贫困村学校结对帮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教育扶贫专项考核办法,实行市局党委成员包县联校蹲点督查制度和重点工作周报告、月督查通摄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县区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形成各级领导抓、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每年5000元的资助金,不但圆了我的大学梦,更帮家里解了实际困难。”近日,由镇原团县委组织的助学圆梦活动上,受“展翔助学基金”资助的贾博同学激动地说。这是庆阳市镇原县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文2

一、精准建设,贫困孩子入学机会更加均等

2011年,田东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5%,全县只有县城2所公办幼儿园,乡镇几乎没有幼儿园。农村适龄幼儿无法就近入园,入园率明显低于城区,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为此,田东县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城区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在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有条件的村校建设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全县公办幼儿园从原来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05所,学前教育不断向乡村延伸。

在城镇,2015年以前,田东县城镇各小学班额平均70人,“大班额”问题突出。随着城区学校扩容改建工程的推进,城北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县一小改扩建一期工程竣工,中山小学、靖逸小学、甲逢小学、上法小学扩容提升,到2016年9月,县城小学平均班额53人,在建的城东小学竣工后,预计班额可以降到45人。

在乡村,随着我县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推进,加上针对农村学校实施的教育惠民“五大工程”(鸡蛋工程、营养改善工程、温暖工程、热水工程、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叠加优势,乡村学校班额由原来的25人增加到40人,更多群众选择让子女就近入学。

近年来,田东县每年投入1.5亿至2亿元,持续推进教育七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 000万元,解决入公办园难问题;投入3 000万元,解决寄宿制学校床位不足问题;投入3 000万元,扩大高中学位数量;投入3 000万元,提高职业学校升学就业能力;投入500万元,保障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投入3 000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县城区学校得以扩容,乡村学校得以提质,“下”活了教育扶贫“一盘棋”。

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田东县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机会更加均等,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从55%增至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7%增至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70%增至85.5%,高考本科上线率从45.13%增至76.7%。

此外,田东县大力开展乡村少年宫建设,有效整合乡村学校体育场所,助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使得田东县成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涌现了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也得到国家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精准借力,学生资助应助尽助

近年来,田东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了精准借力、精准发力,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获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阳光雨露”。

田东县深入实施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全程助学计划,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仅2016年春季学期,田东县就投入1 460.8万元,用于实施学前教育入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等学生资助项目,受益学生23 558人。2016年,田东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学生达3 280名,其中首贷1 203人、续贷2 077人,贷款合同金额2 207.86万元。

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田东注重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拓宽贫困学生资助面。目前,广东百川慈善基金会、海南成美基金会、浙江省新华爱心基金会、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广西和合济困助学基金会、百色长江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先后在田东县兴办“百川励志班”“协力文更班”“海南成美班”“上海芬芳班”等助学班,田东本土企业也纷纷捐资助学,通过百色市教育基金会资助开办“登高班”“天成班”“珍珠班”“绿源班”等助学班。目前,田东县共有19种社会助学班,累计投入资金2 000多万元,受益学生2 500多名。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大力支持田东县的教育扶贫工作。2016年8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捐款126万元,为作登瑶族乡平略小学、岜皓小学、陇桃小学更换课桌椅、购买学生校服及学习用品,为平略、陇桃、坡教、陇那、登高等5个村的756名贫困学生提供在校生活补助。全县干部职工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资金20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受益学生达2 000多人。

2016年9月,田东县更新完善了“一对一”教育帮扶管理平台,对全县8 455户建档立卡家庭的在校就读贫困子女共计12 938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应助尽助,不落下一个贫困学子。

三、精准施策,服务到家、服务到人

田东县主动作为,进一步分解工作难点,抓住重点人群精准施策,做到服务到家、服务到人。

一是抓准重点人群。田东县重点跟踪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安排初中、高中学校毕业班级的老师与这些学生保持沟通联系,落实跟踪排查摸底制度,精准摸排出贫困户“两后生”(初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入大专院校的应往届毕业生)预测名单136人。

二是抓牢难点分解。田东县采取“双线联动制”方式开展动员工作:一条线是以帮扶干部下村入户为契机,把动员“两后生”培训落实到镇、村、组;另一条线是以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为抓手,把动员“两后生”培训任务落实到学校、年级、班级。同时采用统一的宣传提纲,力求讲透优惠政策,如印制“两后生”培训宣传材料,组织干部教师集中学习,讲清培训内容、就业岗位、工资待遇、补贴额度等,打消“两后生”及其家长的顾虑。

三是抓紧节点组织。针对本县乡镇点多面广、地域分散、人员流动大等现状,田东县充分利用圩日、地方各种传统节日和中高考前、志愿填报前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宣传工作。一些在外务工的“两后生”通过这些有效宣传,及时回来参加培训。目前,田东县参训的“两后生”有123人,参训率达90%。

四是抓好选点受训。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田东县采用选点受训方式对“两后生”进行培训:就近安排“两后生”到田东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训电工、电焊、叉车驾驶、汽修等技能;安排“两后生”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主要培训石油化工技术,为本土石化工业园输送合格劳动者。通过选点受训,“两后生”从“靠苦力,吃青春饭”变成“靠技能,吃技术饭”,实现能力身份的转变。

四、精准联动,创办新居民转移就业培训中心

田东县依托职业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联动推进深圳对口帮扶项目――新居民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创业农民工提供经营场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评审、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后续服务等,形成一体化帮扶体系,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田东县实行“入孵成型成长出孵”滚动孵化联动机制,每年吸引5 000名参训农民工参与,逐渐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构想。作为刚性任务,田东县组织职校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促使每年1 000名中职毕业生主动融入第二、第三产业,让他们转观念、懂技术、换身份,提高脱贫能力,激发致富动力,让他们内心不甘贫困,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实现永久脱贫的目标。

田东县联合成熟企业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已与百色长江天成房地产有限公司田东幸福广场项目、广西田东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创业孵化基地合作,计划吸引30家创业企业入驻,有效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五、精准培训,贫困劳动力捧上新饭碗

田东县把广西农民工培训基地(田东职业学校)作为主阵地,着力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五个一”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具体如下。

一份技能培训菜单印发到户:一方面征求贫困户意愿,梳理培训项目;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整理成培训菜单,供贫困户选择。

一份企业用工清单对接到村:组织用工企业下乡进村,对接介绍岗位数量、薪酬待遇、务工条件,激发就业意愿,为有效组织培训做准备。目前全县已组织实施了三大片区、三大镇专场对接活动,累计41家有用工需求的本地企业和48家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近800多个工作岗位,进场参加对接的贫困劳动力约1 000多人,其中现场签订转移就业意向的就达214人,仅林逢镇一个瑶族村,现场就有52名劳动力填写求职意向,其中贫困劳动力39人。

一批技能培训班集中开班:培训班种类涵盖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其中烹饪、保育、电商、电工、电焊、叉车驾驶、汽修等培训开班尤为集中,培训人数近5 000人。

一批企业享受用工政策奖励:新出台《田东县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若干规定》,鼓励锦华化工、畅宇木业、真良火龙果基地等一批企业招用贫困劳动力,每招录一名贫困劳力可获得10万元的贴息贷款一年,以及每人每月1 000元的水电费补助。

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文3

全场2018年贫困户49户184人,其中红卡户14户52人,蓝卡户34户128人,黄卡户1户4人。到2017年底,已脱贫48户181人,2018年脱贫1户3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产业扶贫:贫困户有8户发展果业种植,黄桃面积35.8亩,政府补贴资金每亩1000元,发放资金35800元;林场正在改造茶园面积300余亩,作为两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地,并安排贫困户抚育生产。

2、教育扶贫:今年贫困学生高考专科录取新生3人,每位贫困学生材料都上报到市扶贫办及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发放教育帮扶资金补助3000元/人,林场给予500元/人奖励。同时申报吉安贫困学生教育临时救助3000元/人,井冈山旅游中专2人“雨露计划”资金3000元/人,以上教育帮扶资助资金20000元。幼儿园全日制9年义务教育、高中学生13户14人,教育扶贫资助资金25900元,共获得教育帮扶资金45900元。

3、保障扶贫:49户贫困户中有37户55人享受低保政

策。

4、健康扶贫:49户184人,贫困户2018年新农合、商业医疗保险、新农保缴费全部由政府统一代缴,市内就医全部一站式报销住院费,市外就医报销人员在井冈山市民中心医保窗口进行二次医疗报销。

5、 安居保障:所有贫困户住房经维修已达安全标准,

其中贫困户25户96人,已于2016年移民,安置在罗浮梦想家园和幸福家园,并为每户移民户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月工资700元,与市劳动就业局签订了三年合同。

6、美丽乡村建设:两个点财政资金共60万元,进行饮

用水改造、入户道路硬化、居住环境美化。村庄环境整治,财政资金共55万元,对村庄道路、桥梁、排水沟等进行维修、改造、整治。以上项目的建设施工,安排村里的理事会牵头负责,带领村民自主施工,贫困户劳动力优先安排做事,在家门口可以赚到劳动工资。

7、生态保护工程:林场新增乡道公路的边沟清沟除草、防火线维修、防火林道维修等共计15万元,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增加劳动收入。

8、村级集体收入:整合土地资源今年以来达到村收入2万元。入秋以来,林场安排两块茶园110亩+230亩,分别给两个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基地,由村干部负责管理,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进行抚育、修剪、补植,明年春天即可采茶出售,产生经济效益。

9、西坪村“三到位”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得到股份公司10万元,管理局2万元,旅游执法处2万元等单位的大力资助。

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文4

一、高度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目标思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2010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目标。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2011年年初,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省教育厅专设基础教育三处,部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学前教育管理科室。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省委、省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市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分季度督办。省教育厅与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1年3月和5月,连续两次开展调研督查。

二、统筹规划,构建广覆盖的服务体系

本着“立足省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原则,我省普及学前教育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至2013年,每个县城建1所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 000所,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第二步,到2015年,每个县城建2所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城市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建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第三步,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011年2月至3月,省政府及各市制订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3年,省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亿元,其中2011年2亿元;各市、县安排专项经费52亿元,其中2011年23.2亿元,西安、延安、咸阳、榆林4市2011年计划投入都超过了4亿元。2011年,全省规划建设幼儿园441所,任务全部分解到县,计划2012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2011年5月,省教育厅召开现场会督促各地加快规划建设进度。

三、多措并举,完善保基本的入园条件

一是制定基本标准。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陕西省幼儿园办园标准》,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综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的指导意见》,要求闲置校舍主要用于举办幼儿园。商洛市洛南县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为贫困山区普及学前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近期,我们制定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幼儿园收费标准,力争秋季学期前实施。

二是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6月,我们起草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若干问题的意见》,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村集体或个人举办幼儿园。西安市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奖励民办和企事业幼儿园。

三是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7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从2011年秋季起免除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按每生每年700元测算,省财政按需求总量的80%设立奖补资金,资金分配与市县人均财力、在园人数、毛入园率挂钩。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孤儿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50%由省财政承担。

四、科学保教,实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通过“省考县选”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经专业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实施全员培训,今年培训幼儿教师5000名,省上培训骨干教师800名、园长200名。

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文5

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是其中两大任务。就如何更好推动这两项工作,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贵州省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和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

当代贵州:今年是贵州易地搬迁扶贫承上启下和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贵州打算怎么打好易地搬迁扶贫这场硬仗?定下搬迁75任务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王应政:2017年既要实施好75万人的易地搬迁,还要解决好2016年45万人搬迁后的脱贫发展。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以精准搬迁、精准脱贫为主线,严格执行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和水平,坚决打好春季攻势,确保2017年再战告捷。

主要工作分两块。一是精准抓好搬迁对象、安置地点、住房建设、项目管理、资金保障五个关键环节,解决好“怎么搬”的问题,实现多搬、快搬、搬好。二是学习借鉴惠水试点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和落实“五个三”政策,解决好“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易地搬迁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年搬迁75万人,接近“十三五”规划任务的一半,在贵州历史上前所未有,全国罕见。打赢这一仗,如期实现脱贫和全面小康就有了主动,就更有底气。

当代贵州:随着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已具备了良好的安置条件和就业空间。今年贵州易地搬迁扶贫要求“城镇化集中安置”,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呢?

王应政:城镇化安置是指易地搬迁人口和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我们将选择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县城和中心集镇布局安置点,以市州所在地和县城为主、中心集镇为补充,推动搬迁农户向城镇集中。也就是说,不再安置到一般边远乡镇、旅游景区服务区和中心村,特别是避免山上搬山下、农村搬农村、这个“穷窝”挪到那个“穷窝”。

以安置点为单元实行集中安置,坚决防止分散、零星安置。

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以利于统筹全县资源做好配套建设和后续扶持,不能把安置项目分散到各乡镇自行实施。因为乡镇不仅缺乏工程建设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更缺乏支撑就业、产业等的项目和资源。

推进城镇化集中安置,产业是基础,就业是关键。要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逐户落实就业资源和脱贫措施,实现劳动力在城镇充分就业。只有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增收致富,就能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调动和激发群众的搬迁热情。

当代贵州:解决好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区群众子女入学,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为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贵州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凤友:我们将统筹解决好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区群众子女就学,落实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和升学政策。同时,巩固提高教育“9+3”计划,优化中职学校布局,提升职教培养质量和人才技能。针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招生,确保他们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并继续推进10所省属优质职业院校对口招收全免费精准扶贫“威宁班”、“赫章班”2000人,帮助贫困家庭“拔穷根”。

争取扩大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好贵州大学等省属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提高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中招收贫困家庭中职毕业生的比例,民族预科班、双语预科班、民族班、双语民族班招生计划向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倾斜,增加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深化“省属院校帮百村”扶贫行动,大力推进教育帮扶,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助推加快脱贫进程。

当代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扶贫作为三大攻势重点内容之一,贵州省教育部门如何将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

王凤友:“扶贫必扶智。”我们将严格执行国家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免学杂费政策,认真落实好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至本科阶段学生提供扶贫专项助学金,免(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免(补)大学本专科学生学费。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入园保育费和生活费,帮助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认真落实好“两免一a”政策,完善控辍保学机制,保障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向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就读的儿童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接下来我们将提质升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努力让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均衡。

当代贵州:易地搬迁扶贫是精准扶贫“当头炮”,需要扎实推进。夯实教育脱贫根基重点在贫困县,让贫困地区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教育,是教育脱贫的长远之计。有效推进这两方面工作的着力点何在?

王应政:对于易地搬迁扶贫,当前工作主要有三点:第一,抓好政策培训。对各市(州)、县政府分管领导、发改局长、移民局长和各县平台公司负责人,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共500余人参加了培训,系统培训了中央和省的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特别是前面提到的新思路、新要求和操作规范。第二,抓好政策执行。省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建设指挥部已将2017年定为质量建设年,要求严格执行中央、省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全面规范项目管理和工作行为,着力推动“五个三”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搬迁安置质量和脱贫成效。第三,抓好政策督查。将全省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划分为3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厅级干部联系,由一个片区工作组常驻一线明查暗访和督促指导,实行片区负责制。

王凤友:对于教育精准扶贫,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力增加乡镇、城市社区和城郊结合部公办幼儿园资源,同时按照“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布局,重点推进人口集中村寨新建或利用闲置小学校舍改建农村幼儿园,让农村孩子就近接受良好启蒙教育。

幼儿园贫困帮扶计划范文6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04―04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国家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三)培训内容有偏颇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

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