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验证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验证报告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1

1.1重理论知识理解与验证,轻实验实践能力培养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将重心放在大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取与验证,忽视大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1.2实验教材偏理论性,实验思想和方法不足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工具,直接影响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大多理论性偏强,物理实验思想和物理实验方法不能很好的体现.大学物理实验更应注重物理实验思想和物理实验方法的教育.

1.3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辅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相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类型的实验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氛围会比较呆板沉闷,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测出所需的实验数据,完成格式化的实验报告

1.4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验较为被动

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形式相对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各学科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补性.由于教学形式的固定,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大学生做大学物理实验时比较被动消极.

1.5强调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忽视灵活性与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适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应不断求思、求变和求新,要给大学生营造和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比较强调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灵活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五维一体改革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五维一体综合改革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理念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维度和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改革维度这五个维度构建形成一个综合改革体.

2.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理念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从传统的学生接受性学习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大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贯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理念,使大学生能够将大学物理实验中学习到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技能等运用于其专业领域,并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低,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少,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学习、反思与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报告撰写及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帮助,减少实验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束缚,以提高大学生做大学物理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2.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改变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局面,过多的验证性实验会束缚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质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及其兴趣特长选择实验,切实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方式向实验教师和实验学生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调研,以更好的设计并确定适合本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开设了尊重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基础实验,综合应用实验,设计研究实验”课程体系.开设的压力传感器实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实验、电表的设计和改装等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改变了学生实验热情不高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还将大学物理实验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结合,深入研究探索,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设计性实验相关的研究论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效果显著.

2.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更多的采用教师讲解→教师演示示范→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固定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特别不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更多的采用实验探究法、提问解问法、小组研讨法、课题引领法、课内课外融合法、师生团队法和设计创新法等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具有创新因子,有效地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教学方法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建立了信息平台,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及实验内容;其次,教师实现了网上评定成绩、网上教学质量分析;另外,针对创新意识及能力较强,且对科研具有较高热情的学生选择性地开设与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相关的研究性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学科前沿实验内容,展示物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并为学生将来走上其专业相关的研究领域及研发岗位培养浓厚的兴趣,奠定良好的科研基础.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切实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4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能够通过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也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相对固定,都是格式化的模板,大学生依次填入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误差分析与讨论以及对实验的体会就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有特色、有创新的实验报告很难见到,很难体现出学生的探究与创新,面对雷同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师也很难给出科学恰当的评定成绩.要结合本校的条件和特色,对具体形式不做过多固定要求,不采用格式化的实验报告模板,采用形式多样化的开放式实验报告形式,增加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实验提问、实验扩展、实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和实验创新等板块,还可设置一定比例的按照科技小论文写作格式与写作方法来完成实验报告.目前对于少部分设计性实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采用开放式实验报告.以硅光电池特性研究实验及核磁共振实验为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最终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这和传统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相比,能够更多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目前,这种实验报告完成方式有必要进一步推广扩大,但这必须建立在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和数量的扩充上.

2.5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改革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考核参考出勤、预习报告等情况给出成绩;实验成绩的评定则根据实验操作、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撰写等给出.这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忽视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成绩的评定要增加以下内容:(1)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中写出自己对于本实验的理解,并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2)实验中可以4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每位学生都有一套完整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每位学生都要完成整个实验),针对不同实验,学生轮流进行实验讲解,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验讨论的情况判断学生对于实验的预习程度及学习积极性,据此给出相应成绩;(3)实验完成后,激励学生把实验改进、实验与自己专业的联系、实际应用链接、实验设计及实验创新等写入实验报告,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已进行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相适应的成绩评定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评定成绩.基础实验仍根据预习、操作和报告三个模块评定成绩;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则通过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和简短答辩方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打好基础,又能够进一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小论文和答辩方式成绩评定的进一步大范围推广也有赖于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充.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方面全面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并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进行改革——实践——再改革的循环,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推广,对其他专业课实验课教学改革起到辐射和推动作用.

3结论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教学改革;TRIZ理论

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目前,大部分地方理工类院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大多局限于实验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两大环节。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应进一步改革完善,才能更科学并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实践教学概述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理论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在实践环节,其实践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配套理论课程所开设的验证性实验,是对所学的理论进行验证,通过验证结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等环节。主要是根据某一课程的主要内容,综合应用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完成一个基本的设计任务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三是毕业设计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中型规模的设计内容,从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三个部分也相应地划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互相支撑、科学合理、面面俱到,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实际上,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其创新能力并不强,特别是到工作岗位上,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用人的需要。用人单位还需对这些通过“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出来的学生进行再培训,才能够上岗工作。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入思考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功能,但对于大学生创新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之处。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不尽完备

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己涵盖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等环节,既有单课程的实践训练,又有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表面上看已经非常全面,但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训练,还应该经过以下四个环节:验证、综合、技术改进和创新设计。

对于实践中的验证环节,大学教育都做得很好,也得到了首要保障,而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的实验项目被标记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设计实验时却没有达到效果。大家知道,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应该通过教师在实验室中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让教师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对开放性实验建立学分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参与面。第三个环节是技术改进,这个环节是学生实践环节的最大缺失,学生往往对已有系统没有深入了解,对其中的技术改进提不出任何创新性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在第四个环节即创新设计中,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在四个实践环节中,第二个环节的不完善性及第三个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尽完备,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并创新机制,尽快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

(二)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削弱。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实践形式也就局限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这一单一形式,单一的形式又构造了学生单一性的创新思维。部分高校也认识到这一点,为丰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大力倡导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但由于缺乏有力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面很窄,大部分学生的实践形式仅仅局限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形式,严重地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三)实践教学环节跨度过大,发明创新理论传授不足或缺失

实践教学环节的跨度大,主要产生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进入工作阶段的初期。前面提及很多高校为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形式,大力倡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然这些活动能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它却违背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暴露出实践教学环节跨度过大的缺陷。

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大部分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知识,只参与过部分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开展创新科技活动,显然跨度过大,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望而却步,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对指导教师来说,学生的创新基础差,要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困难重重。此外,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生没有接触或学习过TRIZ理论,没有掌握科技创新的规律,不能把所研究的工程创新问题转化为TRIZ理论所要求的边界条件,更谈不上实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以及更好地解决工程创新问题了。因此,很多内容都是指导教师代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创新能力训练,就要独立承担创新性工作,无疑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质疑,也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这样一种局面。

(四)学生实践缺乏主动性

由于实践内容的不完备性以及学生创新实践跨度过大,造成学生实践明显缺乏主动性,一方面表现在各个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对于活动参与性不强。很多学生对于形式单一并且枯燥的验证性实验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验证性实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从而造成对实验的应付心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创新实践,因此,从验证阶段跨越到创新阶段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按照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训练的四个环节,合理并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验证性实验环节的教学。其次,广泛开展开放性实验项目,建立开放性实验的有效机制,将开放性实验项目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则应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上建立学分制,使学生有目标地选择开放性实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三,高度重视学生对技术改进的实践训练。一方面,全面加强学生的实习环节,学生通过实习,对现有的部分应用有充分认识,并锻炼其提出问题以加强技术改进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使学生从中对科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解。第四,高度重视毕业设计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毕业设计与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设计内容。这四个方面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训练的四个环节相辅相成,只有合理、科学、有序地安排实践内容,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要进一步加大开放性实践的宽度与力度,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开放性项目;其次,将学生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向前延伸,从大一开始建立毕业设计机制,让学生及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阶段达到良好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四年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积淀与培养;再次,要建立全方位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扩大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应强化启发式的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来落实完备的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新一代大学生。

(三)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规划四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强调这些实践环节的有序性,由低到高,科学合理,不能有太大的跨度,更不能本末倒置。跨度太大,就会使大部分学生知难而退,望而兴叹;本未倒置就会违背学习规律,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训练,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内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各类问题。只有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四)建立创新活动激励机制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启发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而创新活动需要具有活力的激励机制来保障。高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开发性实验管理机制,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多层次的竞赛平台以及有力支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高校要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制,提高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性。另外,开设讲座,聘请专家教授做关于科研工作的选题、技术路线以及发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报告,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秀萍,刘峰.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 21(2): 74-76.

[2]李振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科技博览,2009(24): 87-89.

[3]田苗.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0(22): 158.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具有权威性和很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电子类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电子设计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也促进了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自2005年开始已连续参加了三届,本文依据我校参赛和培训的情况,浅谈我校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电子技术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会。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的兴趣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实验内容多数是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方法和步骤就可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完全是被动的[1]。这样的验证实验不能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在四天内完成从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分析论证、元器件选择、硬软件设计、组装、调试、测试、排除故障、做出成品和撰写设计报告的全过程,并且要求三人组队参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具有极大的挑战性[2]。比赛中既要动手操收稿日期:2011-4-16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资助项目“应用型本科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09]321号)。作者简介:张新安(1957-),男,湖南永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及实践教学改革。作,又要理论分析。经过培训和参加竞赛的学生,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就业能力

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能脱颖而出的都是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经过严格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优秀学生。无论获奖与否,参加过培训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毕业设计中受到老师的青睐,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好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协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一致的肯定和好评,增强了就业能力[3]。

1.3有利于推动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电子竞赛题目是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专家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拟出的。选题涵盖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单片机应用、可编程器件、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EDA等课程的内容[4],竞赛中既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既有涉及知识面广、功能多的系统设计,又有单一功能的电路设计;既有以指标性设计为目的的题目,又有以功能性设计为目的的题目;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发挥部分,同时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又鼓励学生使用新技术、新器件和新电路,以满足先进的技术指标。所以,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2.对参赛学生的能力要求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5]: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使用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电子设计制作基础;集成直流稳压电源、运算放大器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处理电路、显示电路和A/D转换器等单元电路设计;通用键盘及显示电路、单片机与液晶显示接口电路、单片机与D/A和A/D转换电路等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FPGA最小系统和配置电路的设计及FPGA的最小系统板下载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以及资料查阅、综合系统设计、创新设计和撰写设计报告等。

3.电子设计竞赛中反映的问题我校历届培训及竞赛现场,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问题[6]。

(1)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差。在拿到竞赛题目后,学生都是先翻教科书,不去查找具有最新技术的期刊文献,特别是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差。

(2)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对一个制作项目能够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少,不能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比较,生搬硬套参考电路,不能设计出简单先进的电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反映我们的实践教学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3)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能力差。有的制作项目如能采用新技术、新器件,如FPGA、CPLD等实现系统设计,不仅性能指标优于传统电路,而且电路简单。反映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紧跟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不适应工程设计技术指标要求。竞赛中学生对竞赛题目的各类技术指标的实现和改善上感到无从下手。

(5)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竞赛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在安装、焊接、电路调试、故障查找和排除等过程中操作不熟练,不能适当地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不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去分析、解决问题。反映我们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

(6)单片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限。很多竞赛题要用到单片机的知识去完成设计,部分参赛同学因单片机知识与应用能力不够,未能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

(7)设计报告撰写的质量不高。设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存在很多缺陷,方案论证不够充分,理论分析不够严谨。反映我们的实验课教学忽视了实验报告这个重要环节。

4.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及要求,针对学生在培训和竞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

4.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学科专业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将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设课、单独考核,构建起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匹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对独立、科学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环节划分为三个层次[7]。

(1)基本技能训练层:以电子工艺实习、实训为教学内容,掌握万用表的使用,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印制板制作、焊接,直流稳压电源组装,收音机安装调试等基本操作技能。以电路分析、电子测量、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的实验为教学内容,掌握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2)课程设计实验层: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等课程的实验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简单电路的设计,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学会查阅元器件手册及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安装调试,学会通过调整元件参数,满足实验指标要求。

(3)综合设计实践层:以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实验、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活动为实践教学环节,掌握用最先进的设计平台和最新的工具进行高效的综合设计,用组装的系统电路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软件Matlab、Muhisim等工具,进行“虚、实、软、硬”相结合的现代电子技术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级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系统级的开发应用和创新能力。

4.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根据认知规律、学科特点、实践教学自身的规律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更新实验内容。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增加DSP、PLD、FPGA、嵌入式系统和虚拟仪器等先进的实践教学内容[8]。增加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实验课时,加强其实验和设计应用,增加EDA技术和Protel课程设计的实验课时,加强Protel电路设计软件和EDA电路设计仿真软件的实践应用;增加电子实习课时,增加和竞赛有关电路的制作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要体现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新的实验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2)增加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工艺性操作实践。注重电子元器件特别是新型元器件的使用[9]。元器件选择方面,除个别验证性实验仍保留部分分立器件外,其余均采用集成化,数字化,模块化的器件,如集成稳压电源、集成运放、集成功放、集成A/D,D/A等器件,RAM、EPROM集成电路,以及ASIC可编程控制器。对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指导学生选择最新器件来完成设计。

(3)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组合,将同类课程体系或同类学科的实验项目合并,创建新的综合实验课程,实现学科之间实验内容的互相交叉渗透。修改综合设计内容,把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单片机技术和PLC技术更多地结合应用,并把电子设计竞赛知识结合其中。

(4)设立学生科研基金,资助运用新技术、新器件、新思想的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学生课题[10]。把科研引进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和生产中急需解决或探索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方案论证、装配、调整、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撰写科研论文等能力。

4.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1)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在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实行开放式教学,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11]。在实验内容上,设定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自主实验的比例,前者保证教学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后者则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兴趣,在众多的实验课题中选择,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只提出设计的总体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不制定统一的参数指标,设计步骤,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创造空间。提倡方案的多样性,给学生充分的创新机会。由学生完成从方案制定、电路设计、元件筛选、焊接组装、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到设计报告撰写、答辩等全部过程,教师变指导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增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在安排好课内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制订实验室的开放项目、开放计划。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为学生提供实验场地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电类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等设备,还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建立现代化的实验中心网上实验预约与管理系统,在开放的平台上,选做实验和自主实验学生可以个人预约,预约的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场地、内容、指导教师等,这种“集中”和“自由”相结合的开放管理方式,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开设电子技术实践选修课根据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情况,我们为电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如“电子制作”、“电子创新设计”等选修实践课,内容包括简单电路、系统电路和有创新特色的电子电路等的设计与制作等,为爱好电子设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每年举行的全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按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方式进行,在为电子设计爱好者提供施展才能机会的同时,也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了队员。在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影响下,参赛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为我校学生最喜爱的科技活动。

(5)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是专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的办学时间不长,基础薄弱,参加全国性的电子设计大赛的经验更少,我们把参赛作为学习、实训、取经、提高的过程,参赛成绩逐年提高。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科技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我国目前已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力争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高校作为国家创新工程实施的主战场,肩负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这两项工作都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技活动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好大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各类问题,建立有效机制,保障大学生科技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培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实施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

伴随着国家创新型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的口号被更为广泛地提出,但在当前的一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首先是高校本身对大学生科技活动政策倾向性不强,资金保障不够充足,不能从学校层面表示出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其次是一些教师更多的专注于自己的科研,对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热心不足,不愿意给予更多的投入;再次是大学生本身对于科技活动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有些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目的性往往是为了获取奖学金、赢得进步机会或者有助于免试推荐研究生等等,还有的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是依靠自己的临时兴趣而不能长久持续进行。

2、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机构,没有成立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工作组,大学生科技活动没有统一的领导,有的学校是教务处牵头组织,有的学校是团委牵头组织,还有的学校没有固定的单位组织,体制不完善,责任不明晰,效果比较差。同时,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有的高校甚至没有规章制度,现有的规章制度也不太适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进行的混乱状态,得不到制度的保障,使得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效果较差。

3、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水平不高,精品少。

当前,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体现出“过程依靠性强、验证性项目多和成果水平低”的特点。很多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依赖导师更多的指导或者高年级学长的帮助,有的甚至向老师和学长索要成果来进行自己的科技活动,拿着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科技项目;大学生的科技项目更多的还停留在验证性的水平上,不能关注于科技成果的应用,在科技活动开展中不能有更加深入地研究,很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转化,显得大学生的科技成果水平较低,缺少精品。

二、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助力途径

1、高度重视,整体部署。

一方面,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成立主管领导参与其中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并大力吸纳专家教授作为指导教师,规范和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导和指导,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科技工作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要形成“全员科技教育”和“全程科技教育”的整体部署,通过“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实现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有效指导,引导全校教职工都能参与到大学生科技活动中,为大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指导或者服务,并就大学生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全程教育模式,将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高校要注重科技活动的宣传,形成“追求科学、崇尚科学、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技文化氛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大学生及时将自己的创新潜能进行转化。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要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严格性与宽松性的统一,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大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高校还要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教育引导,在校园内经常开设科技创新学术报告、科技讲座、科技座谈等活动,营造良好科技氛围,特别要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利用新生入校教育的机会从开头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从开头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1]

3、制定政策,完善机制。

高校要从大学生培养实际出发,制定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相关政策,尤其是要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各类激励机制,从政策倾向上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活动中,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高校还要制定大学生科技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奖励办法,将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活动与教师的发展进步和津贴收入结合起来,从政策上鼓励高校教职工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

4、教学改革,强化实践。

高校要重视教学实践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验证、社会调研、学科竞赛和讨论交流等环节对学生进行科技实践能力提高,并对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能力。[2]

参考文献:

[1]钟佐彬.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5):183-184.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5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地方院校如何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

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内容划分为3大模块:①基础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②选择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要求,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组织教学,以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现实性和研讨性;③动态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介绍各种实际应用案例,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

(2)实验技能培训课。这部分内容涵盖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原理,基本试剂、基本实验仪器的性能及其操作规范。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专业论文写作课。这部分内容涵盖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含义和类别、特点和作用、结构和写法例文与评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写作特点与基本要求、一般格式、例文与评析;毕业论文含义和类别、特点和功用、选题、写作步骤、通用格式、例文评析。目的是训练学生论文或课程论文写作能力。

(4)创造学课程。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创造、创造的一般规律、创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创造的方法等。目的是训练学生眼力,培养创新能力。

(5)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课。这部分内容涵盖科学研究的体系与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科技计划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与开题;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文与著作及研究报告的写作、项目申报能力。

2.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自主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性原则,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结合学院科研成果,及时更新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训练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

(3)实习。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感性认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性独立作业,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选择某一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撰写出用以表现科研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的文章。

(6)科研项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提出科研课题,也可由教师布置科研题目,介绍本课题研究思路,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查找资料、最终写出研究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科研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技能。

二、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少数几门课程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都应当为之做出贡献;也不是单纯地靠加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环节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要科学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研究和设计。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取一讲、二讲、三带、四导模式

所谓“一讲”是指老师把专业课知识传授给学生,“二讲”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再进行反馈,“三带”是指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带动指接受知识慢的学生,“四导”是指老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2.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

如一年级上实验技能培训课;二年级上专业论文写作课;三年级上创造学课;四年级上科学研究方法论课。

3.创建一个以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研究性实验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合方案。技能实验为必做实验;综合实验采取必做与选做并行的方式;研究性实验采取自主选题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从学科的单一性向多科性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开展行业、地方和学校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成立三方合作办公室;二是建立联合机构,加强长期合作;三是签订合作协议,逐步深化合作,主要模式是与企业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5.将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本科生指导小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论文开题阶段,围绕科研项目让学生提出创新性课题和实施方案;在科研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教育训练;在论文的撰写阶段,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主要期刊论文、毕业论文等的撰写格式、方法和技巧。

6.师生科研一体化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模式:阵地模式和载体模式。“阵地模式”就是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生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载体模式”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作为载体,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这一过程,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锦春.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4).

大学生验证报告范文6

分裂句(cleft sentence)最初是由研究英语的学者提出的。分裂句是用主从句的形式表达简单句的复杂句式,英语典型分裂句采用“it+be+X+从属分句的形式,X可以是多种形式成分之一。”(Quirk et al.1972)。Teng、汤廷池、黄正德和张和友等学者曾经对汉语分裂句进行过探讨,几位学者普遍认为,汉语典型分裂句结构――“是……的”。法语对句子成分的强调,最常见的是使用c’est…qui(强调主语)、c’est…que(强调宾语和状语等)。

虽然三种语言语序不近相同,但是分裂句的结构是相似的,即都存在焦点标记。而且所强调的成分也有重合。因此,从类型学角度探讨强调结构内部的可及性等级,有利于进一步解释语言的共性规律。

1.分裂句研究的文献综述

1.1分裂句的构成和强调成分

Pince(1978)和Colins(1991)都提出分裂句的结构公式,但都属于线性描述。黄国文(1996)提出了更清晰的分裂句结构式,他认为英语的分裂句共有四个基本成分:it,be,突出成分,嵌入句。夸克等认为分裂句可以用来突出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状语、宾语补语和主语补语等多种句子成分,使其成为信息焦点。

2.英汉语强调成分的对比

①英语中,一个句子的主语、宾语均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状语也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但不是全部。汉语中同样如此。英汉典型分裂句也有一定的差异。英语典型分裂句可以用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汉语典型分裂句只用于过去时。

②英语中,间接宾语和宾语的补语也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汉语中,间接宾语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但是汉语典型分裂句无法强调补足语成分。另外,汉语典型的分裂句也无法强调介词的宾语。

③英语中,定语和表语一般不能成为分裂句的中心,尤其是分裂句的谓语动词是be的时候。除了表语很有强调的必要或者专有名词作定语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定语和表语一般也不能成为分裂句的中心。

④英语中,谓语动词则完全不可能成为分裂的中心,但可利用非谓语形式或替代动词do构成变通形式。和英语典型分裂句相比,汉语典型分裂句可以强调动词。

3.英汉语强调成分的可及性探讨

根据以上英汉对比的强调成分分析,结合Keennan&Comrie(1977)著名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NPAH),试图对强调成分的句法单位的可及性提出自己的看法。NPAH假设认为,一个句子里,在由名词短语充当的主语(SU)、直接宾语(DO)、间接宾语(IO)、旁格(OBL)、属格语(GEN)和比较宾语(OCOMP)等各类句子成分中,SU比DO具有较高的可及性,DO又比IO具有较高的可及性,依次类推,构成如下一个从左到右依次递减的可及性等级序列(其中的“>”表示“比后一个可及性高”):SU>DO>IO>OBL>GEN>OCOPM。

本文拟从句子结构的主语(SU)、谓语(PR)直接宾语(DO)、间接宾语(IO)、表语(PREDIC)定语(AT)、状语(AD)和补语(COMPL)方面提出对可及性等级的假设。鉴于2中的分析,我们统计了各个成分限制条件的多少以及出现数量的多少,得出一个非常粗略的可及性等级:

英语的可及性等级大致为:SU>DO>IO>COMPL>AD>PREDIC>AT>PR

汉语的可及性等级大致为:SU>DO>IO>AD>PR>PREDIC>AT>COMPL

其中可及性差异最明显的是补语和谓语,作者认为汉语作为分析型语言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谓语就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出现多次,这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分裂句中强调补语和谓语的句子都比较少见,因此暂时忽略这两项,得出以下结论:汉英强调成分的等级序列大致为:SU>DO>IO>AD>PREDIC>AT。

4.等级性序列在法语中的验证

法语的非强调句式:Hier,le directeur a fait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昨天,校长给文科大学生作了一个形式报告。

法语强调状语的句式:C’est hier que le directeur a fait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校长是昨天给文科大学生作形式报告的。

法语强调间接宾语的句式:C’est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que le directeur a fait hier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校长昨天是给文科大学生作了一个形式报告。

法语强调直接宾语的句式:C’est le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 que le directeur a fait hier étudiants en lettres.校长昨天给文科大学生作的正是一个形式报告。

法语强调主语的句式:C’est le directeur qui a fait hier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是校长昨天给文科大学生作了一个形式报告。

但是翻看了大量法语资料后,未能找到强调表语、定语以及补语的句子。那么在作者得出的可及性等级的前四条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5.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常见的分裂句的结构问题,采取新的视角,通过对比英汉分裂句的强调成分,试图得到可及性等级。本文的初步结论是:英汉语的强调成分中遵守以下可及性等级SU>DO>IO>AD>PREDIC>AT。并通过第三种语言进行了初步验证。本文研究的语料相当少,对于类型学的研究不够全面,得出的结论缺乏语料库等数据的支持,所以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今后作者会借助语料库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Collins,P.C.Cleft and Pseudo-cleft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91.

[2]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M].London:Arnold,1994.

[3] 黄国文.英语分裂句的结构问题[J].海外研究,1996.

[4] 汤廷池.国语的焦点结构:“分裂句”、“分裂变句”与“准分裂句”[M].//汤廷池,郑良伟,李英哲.汉语句法、语义学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