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文1

关键词:新常态 农村财务收支审计 问题研究

一、新常态下对农村财务收支审计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倡导服务型政府管理体系构建,通过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权力干预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激发市场经济活动;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机遇,通过制订一系列金融政策和市场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石,基层干部要树立严格自律的形象,并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公正廉洁自律,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工作要求,严于律已、严于修身,学做结合,做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工作。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从严治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做好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基于此,本文对新常态下农村财务收支审计问题进行了研究[1]。

二、新常态下对农村财务收支审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责任的认定困难。农村是我国的最基层组织,是政府组织机构的最基层机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通常由基层村民自行选举产生,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的“四权”(审批权、使用权、分配权、收益权)在村干部手中,村(社区)“三委人员”更换快,新官不清楚、不理旧账问题突出。并且一些会计中心在账务核算中并未实现收支两条线,社区也未配置相应稳定的报账人员,大多由指定的临时人员担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村干部即负责政务,又负责财务这种模式显然是不符合财经纪律要求的,加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加大了滋生个人腐败问题的可能性。从当前审计角度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经济责任认定不明确,很难明确经济主体责任人[2]。

2.缺乏专业审计人员。一些区域对村级政府机构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配备专业审计人才,导致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少,现有的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审计能力有限[3]。

3.审核内容单一、审计标准模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财务收支的审核内容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一些区域审计人员仍按传统的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我国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审计经验不足,对财务收支审计无标准的体系,审计标准模糊,主观评定因素较多,审计结果不客观。

4.国家审计政策落实困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专项资金,很多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存在专项资金与项目不匹配、专项资金应用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加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在财务管理上不专业也不到位,导致国家审计政策在村级基层政府组织中的落地困难[4]。

5.审计结果应用不足。在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审计中,归纳性提取出审计意见,并明确了评价标准,但是对于审计结果应用不足,一些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并未根据审计结论进行整改,对于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财务收支工作并未做进一步的完善,并未将日常的财务收支工作与审计结果相挂钩,开展整改工作。

三、新常态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路径

1.转变审计思想,发展审计内容,明确责任主体。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干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审计实践中,要转变审计思想,明确审计责任主体。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干部要切实担责,担当起经济审计的主体责任,积极作为,完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管理,避免财务收支审计问题的出现。

2.做好财务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财务和审计人员的管理思想和专业素质,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明确审计负责主体的权限范围。明确负责主体的权限范围,让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有明确的依据,并做好相关制度的执行工作。

3.明确审计标准,丰富审计内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做好定量评价,按标准进行统一的财务收支问题审计,让审计定性评价结论具体量化有依据。

4.及时反馈审计成果,配合部门工作整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审计结果要及时反馈,并做好备案存档工作,并配合部门做好落实整改的跟踪督导工作,确保农村财务收支审计政策落实到位。

5.做好审计结果的应用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细化和量化,具有可操作、可实施地,将审计评价结果计入个人人事工作档案中,与个人业绩挂钩,以便将审计结果充分与村居领导干部的个人业绩、升迁相挂钩,作为今后人事调动的参考。

四、结论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要做好村级政府组织的财务收支公开与监督工作,促进村级政府组织财务收支规范化管理,为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培养专业审计人才,做好审计结果的应用工作,对于一些村级政府组织的相关人员的违法违纪等行为要严肃依法处理。总之,要建立起服务型政府组织,完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管理工作,加强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做好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推进财务收支情况的信息公开与监督工作,确保村民的知情权,推进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师高康,胡辉.新常态下村级财务管理须常抓不懈――基于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调研[J].中国农业会计,2015,02

[2]王慧.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及其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6,03:99-100.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文2

随着我国农村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的开展,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用于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涉及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本文主要就开展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更好的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形象焕然一新,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村民和社会大众对农村财务工作关注度很高,而要想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农村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始终意识到,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全面而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秩序和谐和稳定发展,而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力,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1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

目前,在农村集体财产中,资产流失现象十分的明显,关乎与农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在经营和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暗箱操作的现象,村干部从中获利,造成了集体资产出现了严重流失的现象。此外,农村集体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地方,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随意的使用,各种非生产资金开展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严重危害到集体中农民群众的利益,而只有通过对农村财务进行有效的审计,就可以对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并及时的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农村集体有限的资金和物质得到全面而高效的利用,从而更好的对农村地区的事业进行建设,保证农村建设的方向不改变。

1.2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推动村集体财务公开

现阶段,从农村财务总体公开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村集体的民主意识不强,没有及时的将村集体的财务公开。因此,在农村集体中积极地开展财务审计,定期的对农村财务进行监督和考核,将审核的内容及时的向群众公开,这样既有利于村民对本集体中的财务收支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保证村集体与村民的紧密联系性,稳定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3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村村集体的财务工作人员是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村集体财务进行有效的审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促进其严格按照新的会计法中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保证对村集体的财务科目、建账以及记账和报账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通过有效地财务审计,还可以提高村级财务人员遵纪手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执行本职工作,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2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对策分析

2.1 建立完善的农村财务审计部门

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根据每一个乡镇的实际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建立完善和功能齐全的财务审计机构,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的开闸下去。在农村财务审计部门建设过程中,要明确专业审计人员的额责任和义务,并有专门的监督人员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建设高效而完善的农村财务审计机构,能够有效的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

2.2 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现阶段,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定期的对农村的财务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审计人员在培训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层面,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的财务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适应现代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2.3 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审计环境

在农村进行财务审计过程中,要想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就需要为财务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这样做的目的能够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各个乡镇要积极的利用好网络媒体和广播等媒介做好农村财务审计的宣传工作,各个乡镇的政府要积极的支持农村审计部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独立的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审计人员在有效的环境背景下开展工作。审计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始终坚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相互监督的原则,从而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

2.4 落实好农村财务审计管理制度,及时公开审计结果

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我们完善并且落实好财务管理制度,各个乡镇要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公开工作,通过对一系列制度公开和完善,切实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得到全面的保证,从而稳定农村社会的秩序,保证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还要对审计结果及时的进行公开,在财务审计结束之后,要将审计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交给县级的财务审计机构,并及时的通过村级的财务公开栏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让群众进行全面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徐岩松,吴绍华,郭申.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04)

[2]胡志光,华雄光.开化县农村财务审计步入正轨[J].农村财务会计.2010(07)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文3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监督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对进一步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农村干部的清正廉洁,可以有效杜绝或避免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集体的财产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但是,目前农村一部分人尤其是有些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力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

(2)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程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仍有一些村的财务公开不及时,或是公开的内容和帐目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离任审计工作,对村财务一届来的情况实施审核、检查,并把审核、检查的审计情况向村民公开。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财务一届来的收支状况,有利于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3)有利于端正村干部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目前,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在实际财务管理操作中仅限于“理理帐”、“报报帐”,对财务处理随意,没有认真地执行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促使其按照《农村财务新会计制度》要求,完善审批程序、监督程序、报账程序、公开程序,确保帐目规范、合法、合规、合理,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新会计制度报帐、建帐和记帐,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规范性[1,2]。

2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1)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随着农村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其审计范围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一事一议)专项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各种审计范围是日常业务重点审、农民负担(一事一议)定期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随时审、班子调整离职审。

(2)农村财务审计的内容共分为6个方面:一审财务收支帐目。查收入是否入账,是否开具统一收据,查是否漏收、少收,开票人是谁,支付是否合理;查凭据的时效性、审批手续、用途说明、经手人;查大额开支是否经集体研究。二审货币资金。查现金、存款情况。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四审债权债务。查应收款、应付款、内部往来等。五审项目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和兑现情况;查项目的招投标、合同、预决算情况。如是集资项目,还必须查项目集资或收费是否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执行,是否有乱收费、乱集资行为,项目款是否专款专用。六审财务管理制度与村务财务公开执行情况。查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讯费、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具体规定。财务公开方面,查公开资料是否齐全,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干部误工及招待费是否逐笔公开。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进行审计和检查。

3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1)审计程序。分为3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被审计的村,在接到审计通知书后,要组织好村里的相关财务人员,迎接审计人员的审计。二是实施阶段。由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拟订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可采取主地审计或报送审计,重点审查财务收支帐目和经济活动及其他有关事项,实行内查外核。三是终结阶段。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村的财务帐目情况撰写审计报告,并由农村财务审计组作出审计处理结论或决定。

(2)审计方法。着重抓住3个重点,把牢4个环节。“三个重点”:一是财务收支帐目,采用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进行顺查与逆查;二是货币资金和有形资产,采用直接盘点现金、存款和实物的方法;三是债权债务,包括承包合同结算兑现,采用核对、复核、查询的方法。“四个环节”:一是把牢各项收入帐的清查,是否有漏收;二是把牢各项费用,尤其是招待费开支的票据,是否有虚假;三是把牢货币资金盘点核对,银行帐户、库存现金是否帐实相符,审计一开始,就立即盘点现金,是否有白条抵库及挪用公款等违纪问题;四是把牢债权债务帐户核对,是否与帐户相一致[3]。

4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农村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财务审计工作,做到亲自参与审计工作。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进行调查取证和笔录时应有2名以上审计人员在场,所有证明材料必须有提供者的签名、盖章或有第三方见证。

(3)坚持审计原则,抓好兑现处理。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的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执行;涉及有关单位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4]。审计结论书送达之后,被审计村应做好兑现处理,争取做到审计质量好、兑现效果好、群众反映好。

5参考文献

[1] 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09(8):51-53.

[2] 车德彬.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139-140.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文4

(一)村民与村干部的信任不对称1.两权分离是信任不对称的前提条件。村级财务审计三方关系人中,审计客体即村干部,代表村民、基层政府和自身的利益,是沟通村民和基层政府的媒介,担负着双重信任。村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村干部,他们之间构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关系产生的前提,而这一委托关系需要由政府认可才发挥作用。因此村干部权衡后会有意或无意地让渡村民利益,这是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任不对称发生的必然原因。此外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村干部处于信息掌握的优势地位,往往不愿意或者由于能力不足,未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即便是公开,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象征性的走形式,表现为选择性公开有关政策指令、文件,而且信息公开形式单一。大多数村民认为这种“面子工程”侵害集体利益,违背基层民主管理的宗旨,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不断累积,加剧了村级财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不对称。2.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薄弱。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合理与否与执行是否有效的匹配程度,影响村级财务的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薄弱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弱化了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对称,而且可能会给审计带来风险,强化审计的信任不对称关系。有些村的原始凭证填制不合规,白条入账现象客观存在,将村干部记录信息视同发生的凭证内容,缺乏完整的财务账目,致使会计资料不完整,信息编制不规范,信息反映不及时。有些村的会计既记账又管理现金收支,审批和报账手续不规范,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致使财务资金内部控制执行失效。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行的无效,使得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这些加大审计难度和成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难免有疏漏,这为审计信任不对称提供了条件。3.职业道德缺失加剧信任不对称。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取决于村干部是否真正从村民的角度出发,为村民着想而干实事,如果村干部有违村民的期望,侵害集体的利益,就会引发信任不对称。

(二)村民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审计意识淡薄,对审计监督职能不甚了解。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较少,虽然大学生不断增加,也有研究生出现,但相对农村整体而言,这部分力量还是缺乏,因为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决定审计认识程度。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很多村民失去土地,有文化的年轻人离开本土,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长者或小孩。村民对于审计的相关认识大多缺乏了解,年长者根本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信任问题。对于审计的认识更是没有概念,他们视审计人员为行政人员,视审计为上级部门检察工作,正是这一模糊概念,将第三方审计人员看做“官官相护”的群体,对其工作始终存有疑虑,这种审计信任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审计负效应指在某些条件下,审计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对社会产生消极或负面影响与后果(曹建安、张禾,1999)。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审计负效应随媒体传播而扩散,导致审计监督职能受到质疑。村级财务审计主体主要由乡镇经管站或乡镇政府内设的审计机构担任,独立性欠缺。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其经媒体加工报导后,村民基于心理学的“光环效应”,使得审计负效应的影响放大。因此只要谈到审计,人们的认识是基本没有多大差别,充分反映出信任不对称。

(三)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村干部对审计认识不到位。审计作为监督的角色,一直被审计客体所排斥,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对立关系,源于客体对审计的不信任。审计人员和村干部目标函数不一致,村干部将审计视为对其行为的监督,对委托人聘请的审计人员存在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些村干部因为在管理村级财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审计时往往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承担很大风险。村级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乡镇经管站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要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村办企业立项、统筹提留款等事项,此时它既是管理经营者又是监督者,与审计独立性原则相违背。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的机构审计其所辖属部门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类似于“自己审自己”,即使审查出村级财务问题,也不能确保及时公布信息和处理问题,很难保持审计独立性。这种存在缺陷的审计模式也使村干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度降低。

二、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建议建立体外专业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促进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审计经费采取由村集体分担、政府补助以及社会援助的形式,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树立审计权威性,发挥审计监督功能,弱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象。

(二)降低甚至消除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审计行业的整体声誉需要审计人员的努力。无论是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村级财务审计,都属于审计范畴,通过提高审计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聘用坚守职业道德,并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确保专人专职,加强审计人员的持证管理制度,以及执业后的道德教育,使审计作为外部独立监督的力量真正发挥,巩固审计的专家权威地位。

(三)健全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制度静态的制度建设与动态的实务变动之间不可能全然吻合,始终会存在错位,只是错位的程度因为法规制度与实际要求的差距不同而不同。2007年修改施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指出,农业部负责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显然缺乏独立性,而影响权威性。使村级财务审计有法可依,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确保财务公开,增强干群互信度各村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公开财务信息,透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应尽职尽责落实村民知情权,监督村级财务事项公布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掌握财务状况。同时村民素质也需要提高,主动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自觉将审计引入村务管理,并从中受益。

(五)建立人际沟通渠道,优化村级财务审计环境基于村民和村干部委托关系,从既有关系中构建人际关系,村干部须保证凭证、账簿等规范、真实;村民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以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村民文化程度要不断提高,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村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改变对审计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文5

1.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体系的现状应该看到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体系在历史上取得的良好效果,体系对维护农村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和保障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体系存在着各种负面的影响因素,这制约着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的执行和效率,也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党群关系,具体说目前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体系存在着如下的缺点和不足:

1.1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组织机构不适应目前的形式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后,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广泛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农经干部会计的同时又承担集体经济工作审计,使得监督流于形式,不能良好地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式,并且容易出现系统上的经济风险。

1.2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条件不适应首先,农村经济和财务工作的主力军是乡镇农经员,但是乡镇农经员从事审计工作是兼职的,不可能象专业审计机构一样把主要精力花在审计工作上,这为审计工作带来时间和调查取证工作上的困难。其次,农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工作费用尚未列入财政预算,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的经费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在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实践中,没有经费的审计监督工作,其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1.3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即便经过过专业培训,但其审计监督水平仍然不高,表现为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缺乏协调、交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审计监督人员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1.4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立法滞后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目前尚无全国性可规范化操作的文件,因为缺少专门的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农村财务问题严重,部分地区造成干群和党群关系的严重对立,影响农村的稳定。

1.5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的结果处理难首先,审计和查处工作脱节,对查处的问题和结果很难处理,经常出现问题被长期搁置的现象。其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审计结果查处的影响,农村的人情关和面子关以及各种不良风尚对处理有非常大的影响。

2.改善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2.1要建立职能定位明确的工作机构和审计队伍尽快确立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的地位,充分发挥审计队伍的职能和作用,维护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让每个农村基层干部都明白无误地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该这么做、哪些事情该那么做。同时,要加大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要让顶风违纪、以身试法者,在政治上不能抬起头来,在经济上不能占任何便宜,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在内心深处筑牢遵章守纪的坚强防线。

2.2改善审计工作条件,保证审计工作开展改善农村审计工作条件不应该是句空话,除了进行村级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外,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审计,提高对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认识,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授权县经济责任审计中心依法行使农村财务监督管理权,建立多方配合、上下联动的审计监督机制。

2.3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加强农村基层业务培训着手,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突出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农村审计队伍。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让社会各界了解、认可、支持农村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审计、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业务培训,妥善解决农村审计、财务人员编制、工作经费、误工报酬等具体问题,努力为村社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农村财务审计研究范文6

一、农村审计现状

农村审计这一概念是就审计客体而言,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农村审计具有与其他类型审计显著不同的特点:

(一)审计范围大但技术要求不高 农村审计主要是对农村公共资金的审计,而公共资金的使用范围多种多样,因此农村审计呈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特点。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单个单位资产规模小,相对而言业务比较单一,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并不复杂,因此对审计技术的要求也不太高。

(二)专项审计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 农村专项审计主要包括:对农税附加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应实行专项审计、对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对社会捐款、筹集资金的审计、对村集体资产的审计、对大宗物资采购的审计、对重大经济活动的专项审计等。

(三)农村审计的模式 一是农业部门主管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是在行政主导下进行的,因此审计工作不是很深入,审计的独立性也不够。二是委托社会审计模式。随着农村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委托外部社会审计已经农村审计的必要补充,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农村市场也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审计已经进入农村市场。

二、农村开展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

由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要还是财务审计,无法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因此从长期来看,在农村开展绩效审计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和经济关系特殊性,绩效审计在我国农村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它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

(一)农村现行审计体制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缺乏独立性的审计体制使目前农村审计工作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从该层面上讲,审计体制缺乏独立性是开展绩效审计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一是农村审计组织缺乏独立性。现行农村审计主要有两种模式,由于委托社会审计这一模式的应用还不是很广,因此以第一种模式――“农业部门主管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模式”为例。根据国家相关审计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审计工作。由于审计工作要受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因而这一模式不可避免的带有较重的行政主导色彩。缺乏独立性的审计组织的审计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二是农村审计行为缺乏独立性。在农村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行为极易受行政领导个人意志左右。这一现象是行政主导型审计体制必然出现的一种情形。这样审计工作的任何安排都与行政领导的价值取向、政绩评价以及个人偏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三是农村审计经费缺乏独立性。国外很多国家对于审计组织的审计经费都作了专门规定,并成立专门组织,指派专门人员对审计经费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审计组织的经费一般是由财政部门审批的,审计机构也被视为一般的行政机关,因此审计组织在经济上受制于财政部门,独立性受到了极大损害。

(二)农村绩效审计规范尚未建立 一是农村绩效审计标准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必需要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这就是绩效标准。由于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尚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我国财政部在1995年了一套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者主要是针对企业绩效而制订的。现在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可在农村适用的审计标准可供利用,这就给农村开展绩效审计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二是农村绩效审计方法和程序尚未统一。绩效审计方法是决定一个审计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这是由绩效审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的。绩效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绩效审计工作的先后步骤和基本内容。目前我国关于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还没有统一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审计人员执业的自由,但是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审计风险。三是农村绩效审计无准则、制度、规范可供遵循。要开展绩效审计,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审计准则、制度和规范,否则审计工作就无章可循。纵观国外绩效审计发展的历史,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无不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审计准则(规范)。我国审计署自1989年开始制定我国的审计准则,截至目前,关于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了不少,但有关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却很少,特别是有关农村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

(三)农村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农村审计人员严重缺乏。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会计制,通过会计中心处理农村的财务会计问题。从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来讲,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应该是两条线,两套人马,互不干涉,相互制衡。但现实的情况是,负责农村会计工作的农村经济管理站与负责审计的农村审计站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时农村审计人员严重缺乏的表现。二是农村审计人员知识构成不合理。我国农村审计大多还是财务审计,这一现实要求决定了农村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科班出身”,真正的审计专业人员极少。这一单一的知识结构造成了人审计人员不能掌握相应的审计技术、程序和方法,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农村审计工作。绩效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完整系统的审计知识,不仅如此,审计人员还要掌握诸如法律、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工程学等相关知识。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农村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四)农村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对于绩效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研究成果仍然存有缺陷:一是偏重于基本理论方面,缺乏对绩效审计实务的探讨;二是对公共机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三是对各级政府,不同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政府的绩效审计问题未单独进行研究。四是结合当前我国的战略任务(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来研究政府绩效审计

比较少见。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对农村绩效问题的研究内容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理论与实践未能较好融合。

三、农村绩效审计的对策

针对农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绩效审计的宣传,提高农村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 财务审计的主导地位使全社会对绩效审计的了解较少。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审计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停留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层次。因此,农村审计主管部门不仅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绩效审计,而且要积极广泛的组织绩效审计知识的业务培训,让尽可能多的农村审计人员逐步掌握绩效审计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运用绩效审计的方法。

(二)改革原有的农村审计模式,完善和制定农村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审计模式为“农业部门主管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模式”。这一模式由于不能很好的解决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而具有很大的弊端。关于农村审计模式,我国理论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如陈建萍、朱朝晖(2007)认为,可以施行农村经济监察中心的模式。农村经济监察中心模式是变原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为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建立统一的农村经济监察中心,承担乡镇各村的财务审计监督和配合经济责任的追究工作。这样既能克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独立性缺失对审计监督力度的影响,又能增强审计的权威性。袁静、魏理(2007)认为,要提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必须改变原先的隶属关系。可以尝试将审计机关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任何行政部门干涉,赋予其检查权、行政处理权、移送行政处理及提请司法处理权等。各级地方审计机关只受中央审计机关的领导。另外,还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保证审计的公平、公正、合法。我们基本同意上面的观点,只是这一新模式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有待研究。完善和制定农村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应该将农村绩效审计纳入《审计法》的立法范围。其次可借鉴国外已颁布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农村绩效审计准则。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根据农村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特点,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审计操作指南,减少审计环节中的职业判断,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适当扩大绩效审计范围,妥善选择试点项目 选择的试点项目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既要考虑试点项目在农村可能带来的影响,又要考虑该项目是否是农业主管部门比较关注和重视的方面,还要考虑审计难度和审计成本的问题。我国的绩效审计尤其是农村绩效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很多。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审时度势,选择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项目试点。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自身知识,调动各种资源,为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已经完成试点的项目,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明确责任。注意检查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是否得到纠正,审计提出的建议是否被采纳执行,对于未被采纳的审计建议要进行原因分析,这样才能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