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范文1
【关键词】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30分钟文化活动圈,是指村民从居家起步,30分钟内至少可到达一个设施相对齐全的公共文化活动场地进行文化活动。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是30分钟文化活动圈的中心环节。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是相互关联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公共文化场所。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的发挥和延伸,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目的在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强化文化资源密度,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方便村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具有承上启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对提升农民素质、保障基层农民文化权益与完善农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东阳市为例,对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作一些探索思考。
1.村级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乡村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掀起了文化建设。以笔者所在的东阳市为例,“十一五”期间,农村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有村文化活动室,创建市级文化达标村149个(其中浙江省级文化示范村6个,金华市级文化示范村32个),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9个。这些文化活动室的建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是,在这几年的村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村文化活动室实际使用情况却不尽不意,好坏悬殊大,参差不齐。办得好的村文化活动室,能够做到经常开放,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文体器材得到了较好的使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很活跃。但有一些村文化活动室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缺少人员管理,不能做到经常开放。而且文化活动少,形式单一,农民群众无法正常参加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室几乎成了一种摆设,成为“空房”。更有甚的村则把文化部门送下去的图书、器材堆在一旁,连拆包都未拆,可谓是有名无实。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东阳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目标: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及相关文化力量、放大文化资源效应,构建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核心、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为承载点和村文化活动室为覆盖面的文化资源共享与文化共融的文化活动网络体系、计划创建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100个。
2.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设置
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的设置布局,应根据各地实际,参考经济基础、文化底蕴、人口分布、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研究决定,分年度实施建设。一般来说,人口密集的平原乡镇,以7000人左右设置一个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辐射半径为30分钟步行行程,其覆盖面为直径4公里左右的大圆圈。4万左右人口的乡镇,包括综合文化站在内,一般应该设置5个左右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人口稀疏的山区乡镇,可适当扩大区域面积。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因其职能、功能及区域位置功能特殊,其室内外的文化设施条件应当高于村文化活动室,配套设施要相对齐全,功能要相对完备。一般要设置具有投影仪等基本设施的教育培训室;有人均一册的图书阅览室;具有大屏幕电视机、影视播放器等设备的影视播放室;具有大功率音箱、灯光的露天舞池和简易戏台等功能的文化休闲广场。能经常组织开展区域内的一些较大的文化活动,能基本满足本区域内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多方需求。
3.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策略
3.1建立考核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但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和村级干部对村级文化建设仍处于可有可无、得过且过的应付状态,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东阳市的做法是:把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纳入镇乡街道党委政府的议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统筹领导,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把构建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项硬任务来抓,列入对各镇乡街道文化工作年度考核,建立评先评优及问责制度,督促规划村按时完成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创建。
3.2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近几年一些村文化活动室实际运行使用情况不尽人意,创建一段时间过后即失去活力,村文化活动室巩固难的原因,是后续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使得文化活动难以持续开展。文化阵地的建设与巩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需要有经费作保障。因此东阳市加大对30分钟文化活动圈建设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对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予以奖励补助,人均文化活动经费市财政按排每人每年5元,镇乡财政配套每人每年5元,对农村业余演出团队,“文化走亲”活动都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3.3合理规划设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保持长远发展的眼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将其列入村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同时,规划建设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根据各村的人口数量、经济情况等实际因素,进行适当的规划,此外,需要依据当地的文化习俗、村民的具体需求等进行设施活动内容建设,满足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切实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东阳市在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规划方面,要求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一幢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大楼,内设60平方米以上且有人均一册或共有5000册图书以上,期刊10种以上的图书阅览室;同时拥有电脑、电视机、具有投影设备的学习培训室等、体育活动室、文艺活动室、老年文化活动室等,并需要拥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休闲广场,建露天舞池,并配备简易的演出舞台,确保经常性开展活动,吸引群众参与。
3.4创新活动内容,促进群众参与
如今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需要做到开拓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保证活力与发展,要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东阳市在此方面,具体要求每年策划举办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活动4次以上,平时需经常性开展活动,并且每年要放映12场以上的电影,同时建立3支以上相对稳定的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其中文艺队伍2支以上,并要有一支以上的特色文化活动队伍。加强文化资源互补工作,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打造“一镇(乡)多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多项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文艺演出与“文化走亲”活动。
4.结束语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重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创建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需要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需要领导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又需要管理建设人员的完善实施,更需要基层群众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从而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贡献。 [科]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范文2
关键词: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城市社区发展
我国城市社区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产物。目前,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已显示出了重要的基础地位,已成为城市社会各种社会群体组织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共同体和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
城市社区精神文化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建设和发展城市社区精神文化是推动城市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正确认识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社区发展的关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城市社会、城市社区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内涵及其特征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组织,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社会中一定区域内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它承载着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着城市社会的发展状况。
城市社区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统一体,是指生活在城市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的相近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习俗传统和群体意识。广义的讲,城市社区文化既包括有形的社区环境、社区文化设施、活动场所等物质文化,又包括无形的社区居民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以及生活方式和居民风貌等精神文化。从理论层面看,城市社区精神文化是一个价值概念,是城市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点的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看,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就是城市社区的精神、特色、居民素质、居民习俗等编织而成的社区图景。用简单的话说,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就是形成城市社区居民归属意识的生活共同体。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前我国城市及城市社区之所以千差万别,其实质就在于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内涵和特征的差异,而城市社区物质文化的根本差异只不过长期受精神文化差异影响的结果。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差异的特质体现着城市精神,体现着城市发展的活力,反映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域性。由于社区首先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依托城市社区发展起来的社区精神文化也具有地域性。不同的社区其文化特征不同,尤其是具有民族风情、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社区,其社区文化的地域性就更加突出。二是多元性。改革开放给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注入了活力。当前发展社区文化除了大力发展和弘扬主流先进文化外,还要提倡大力发展以为指导的、居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因此,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是当前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不论是老人、年轻人和少年儿童,还是少数民族,他们都应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百发齐放”的城市社区文化。三是群众性。社区文化的基础是群众广泛参与,首先要把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化”放在第一位,脱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而盲目发展社区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社区文化活动要与家庭文化、街道文化、科技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教育等有机结合,通过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科技普及、网络咨询、艺术培训等形式,把社区居民充分吸引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减少不良文化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四是公共性。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之一。如何发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公共服务性,不断满足社区各种利益群体的需求,使生活在社区中的所有公民不被歧视都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体系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是未来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要求。缺乏公共性仅仅满足部分居民文化需求,忽视满足其它群体,例如农民工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种不健全的文化服务体系,在未来的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加以纠正。五是平等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果应该平等的面对生活在社区中的全体居民,不论何种身份、何种职业、何种民族、何种年龄阶段的居民。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推动力来之于政府推动,来之于政府财政支持,因此,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更应该体现平等性。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公民,为城市社区发展献力献策的社区居民,都应该平等的享受到社区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即使是生活在城市社区的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六是价值导向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就是社区文化在社区居民中是否具有价值导向作用。社区居民能否在社区中和谐相处,能否形成生活共同体,关键在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水平。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的城市社区文化对于城市社区居民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群众性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状态,可以消除社区居民的孤独、寂寞,可以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和诸如公等组织对社区居民的渗透和危害,也可以预防和矫正社区青少年犯罪。
二、城市社区精神文化与城市社区发展
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对于和谐社区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其中,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对于一个地区和城市而言,要具有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明信片、自己的魅力,关键要发展文化,树立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意识。因此,四川近期提出,要把文化作为四川实现经济社会“四个跨越”的灵魂。对于一个社区而言,城市社区文化是凝聚城市社区居民归属意识的凝合器,是塑造城市社区形象和提升城市社区品位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城市社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社区的模范示范竞争实质上就是精神文化建设的竞争。一个社区要具有自己的内在品质,能够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生活共同体,关键在于社区文化对于社区居民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关键在于社区文化对于社区居民价值取向是否具有导向力和影响力。尤其在倡导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建设及和谐社区建设的今天。
我国城市社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用于居民文化活动的图书馆、休闲健身器材、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室等城市社区物质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是城市社区的非物质文化建设,即精神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过有些社区的物质文化建设搞得很好,很具有特色,很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多样化的需求,但是社区精神文化滞后现象比较严重,结果导致社区问题不断:居民对于社区环境意识越来越差,居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重重,居民对社区归属意识低等问题。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社区的文化堕距如何才能消除呢?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推动城市社区建设时,要加强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社区文化在社区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思考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以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区建设,在城市社区争佳、创优,争创文明社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有必要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思考。
1、归位政府角色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城市社区文化是公共文化,一般是由公共财政投入建设。如社区图书馆、书报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社区学校、社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充当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主体、组织主体甚至参与主体,而居民和社会只能充当配角,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只能充当被动的参与角色,只能搞一些小打小闹的、自娱自乐性的文化活动。但是,当前有政府单一承担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其缺陷和不足已显现。一是政府财政的有限性,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上政府的财政投入很难做到大包大揽。二是政府主体参与忽视了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在过去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城市政府充当全能角色,只能导致社会和居民建设城市社区文化的积极性和力量被忽视,导致社会和社区居民建设社区文化的热情被挫伤。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当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路,也不能调动社会和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参与意识。三是导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财政上过度依赖政府,阻碍社会资源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投资。从本质上讲,社区本是自治性、服务性的共同体,如何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其主体应该在社区居民,而非政府组织。政府机构在社区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中,尽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有方向性的引导作用,但是社区自治性的一面仍然不能忽视,否则城市社区快速发展就很难实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只能是满足政府的期望,而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自治不同于行政手段,不能依赖行政指令来调动人们,而只能依赖社区居民的自觉参与。社区文化组织和社区文化活动,无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必须树立民本思想,必须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与以前的街居文化建设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推动社区发展时,政府应该归位,在加大财政支持、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同时,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中来,以提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2、建立能够整合社区文化资源的机制
目前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多头管理社区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民政部门负责社区的福利彩票文化事业发行和管理,体育部门主要负责社区的文体活动,文明办负责评比社区文明活动,工会开展文化活动向职工送温暖,妇联在社区开展妇女文化教育活动,共青团在社区开展青年之家文化活动,文化局在社区负责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馆和图书室建设活动,老龄协会在社区开展老龄文化活动等等。这些部门一般说来都是各施其责,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条条”文件作为其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依据。结果导致这种多头管理出现的问题比较明显:一是这些部门很难形成“块块”,很难在社区协调开展文化活动,会出现重复建设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致使社区居民参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二是直接导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化建设,重各主管理部门面子工程而轻社区居民的文化实际需求,重短期社区文化建设而轻视长期社区文化建设规划。三是很难将社区既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如驻区单位现有的文化活动资源如体育场、活动室等,因为多头管理,导致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很难拥有整合社区内既有文化资源的权力,造成社区内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整合社区文化建设资源,在社区成立一个综合的文化发展组织和形成能够整合社区文化资源的一套有效机制,对于社区发展很有必要。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应该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民政、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和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积极配合,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使社区居民能够切实享受到社区文化带来的精神享受。
3、展示社区文化个性创新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具有个性特征,社区文化也具有自己的个性特性。不同的社区在文化建设上,应该发挥各自社区的文化优点、文化特长,展示自己社区的文化个性。具有文化传统的社区,应该充分展示自己文化积淀,重塑本社区的文化历史品质;多民族友好相处的社区,应该根据本社区多民族的特点,充分发挥各民族文化优势,推动社区多元文化建设。各级政府和社区组织,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时应该清楚社区文化差异性的存在,不可以搞一个模式,不可以错误认识社区居民千人一面的文化要求。城市社区之所以差异很大,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设施差异上,而更多的是体现在社区精神文化的差异上。社区精神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因此,政府应该提倡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模式,积极引导社区挖掘本社区文化发展优势,推动社区的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4、以人为本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文化诉求
社区是居民的社区,居民是社区内的居民,有效的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诉求,把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使城市社区居民的人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过去文化建设政府唱独角,文化建设内容单一,忽视社会和居民参与主体和忽视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做法,阻碍了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据调查,广州市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社区群众尚未达到四分之一。究其原因,就是政策上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在质量上,许多社区文化形式老套,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要求,或者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充分体现文化对社区居民社会化的功能,结果自然会导致很大一部分部分居民对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兴趣不大,对社区很难形成认同感。比如,当前生活在城市社区的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由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其文化需求的忽视,城市社区文化体制就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诉求,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他们而言影响作用较小,这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这就要求,在今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确立社区成员有自主选择社区文化需求的权利,把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面文化需求作为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把“塑人”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贯穿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始终的主线,并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致力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要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培育平等、参与、友爱、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以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5、重视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各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要求政府投入、居民参与和各界关心,而且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的推动和服务。这就要求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对于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者,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办法进行,使他们能够配合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承担起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的任务,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此外,还可以吸纳社区内某些文化名人、文艺人才、大学生等各类文化资源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让他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献计献策,这样既可以提高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使社区文化工作者的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李少惠、王峥嵘:《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中的公共行政——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的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6,(05)。
[2]刘秀英:《社区文化建设“四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05)。
[3]杨梅芳:《论社区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05)。
[4]杜小平:《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J],《城市》,2005,(05)。
[5]张礼建、李佳家:《论社区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6]熊晓燕:《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1)。
[7]童颖骏、胡海岩:《社区文化建设的要义》[J],《社区》,2005,(17)。
[8]欧英利、周柏春:《论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及其路径选择》[J],《理论界》,2005,(03)。
[9]郑卫民:《试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03)。
[10]左群:《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1)。
[11]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2(1)。
OntheUrbanCommunitiesSpiritisticCultureBuildingand
UrbanCommunityDevelopment
HUYONG
(Sichu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InstituteofSociology,Chengdu610071)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范文3
关键词:社区文化;居民参与;路径研究;文化建设
一、引言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社区文化的积淀有益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关联、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1]
中国社区建设有两个原动力,―个是政府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推动力,一个是社区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力。在建设过程中,这两个动力相互为用,缺一不可。根据过去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经验,凡是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开启了这两个发展动力,并且把它们形成为一种整合协同力的地方。[2]
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居民参与程度,同时居民的广泛参与也是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源动力。社区文化建设的方针在于推进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需要社区单位和居民的广泛参与。
二、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传统文化体制的束缚
我国的传统文化体制依附于并且受制于政治体制。传统行政计划体制早早规范了传统文化建设制度的内容,而这些基本制度又反映了传统文化体制的异质性。在行政计划体制下,文化体制不过是其庞大计划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只承担着一些简单的文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城市社区资源配置不合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社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社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要求还不适应,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大多出负债状态,难以投入新的文化设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很难有效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三)居民社区参与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大多数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靠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仍是鼓励参与为主,缺乏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活动的方式。此外,我国许多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这类人对社区共同的利益并不关心,因此,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建设很容易变成一种行政干预。
(四)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导致社区参与群体构成不均
居民的社区文化认同感缺乏,主要是由于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形式不够多样化,内容不够出彩造成的。当前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半是政府制定的,缺少与居民的有效沟通,致使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并不买账。在社区中,由于老人和小孩生活在社区的时间较长,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往往都是老人和小孩,同时,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多半也是为老人和小孩服务的,缺少为中青年人举办或组织像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也造成了大部分社区成员对社区文化缺乏认同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
三、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拓展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文化建设并不只是通过政府单方面的主导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在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社区组织可以举办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度,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二)创新社区文化内容,展现社区文化特色
创新社区文化内容,实现社区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的组织者应当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居民的情况推出不同的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需要。这种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社区居民更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区意识。在创新文化内容的同时,要注重不同群体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在文化的交融中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社区居民所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
(三)完善社区文化设施,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社区文化设施是发展社区文化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传播社区文化的载体。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社区文化设施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社区文化设施初期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放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其次,政府应当集中有限资源,对社区文化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最后,加大的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不仅自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发动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中来,不断完善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更多的居民可以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四)努力推进社区文化人才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局观念,要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硬件共同发展。所谓社区文化建设的软件,就是抓好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社区文化人才可以说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优秀的社区文化人才对社区文化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建立健全的居民参与程序制度和法律保障
社区文化管理制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自然也离不开制度和法律的支持。社区参与的主体是居民、组织与政府,妥善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最有利的制度支持。政府应当适当下放社区文化建设的行政权力,居民责应当增强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而社区组织就需协调政府与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遇到的矛盾冲突,建立起以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组织为辅的新型居民参与程序体制。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完善居民参与的法律体系,维护社区文化活动正常秩序,激励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行为与内容。
四、结论
综上所述,推进居民参与视阈下的社区文化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有利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更有利于解决一些退休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谐。但是,我国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从法律上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法理依据,否则,居民参与往往不容易落到实处。
总之,推进居民参与视阈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改善居民参与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不利地位,让社区文化精神能够与之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的城市社区文化,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使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庆龙.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范文4
社区文化并非单一的娱乐项目,和谐社区的文化建设更不是单种娱乐项目的累积,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氛围。构建起和谐社区不仅是对社区居委会的严格考验,也是我国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工作准则,只有在社区进行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都时刻践行以人为本的方针,才能逐渐在社区管理中体现出社区的文化特色,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感受,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与格调,进而构建起和谐社会下的和谐社区。
1.建立制度文化。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人们自觉遵守的文化公约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石。人们在生活、工作、娱乐的过程中自觉以这些规章制度为基准,时刻铭记社区的价值观与精神理念,才是保障社区文化长久、健康开展的重要控制力,而这些规章制度的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区的道德标准、人文背景和价值观。
2.创建环境文化。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了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良好的社区环境不仅能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更能体现出居民的精神外貌和价值观。幽静、舒心的环境中更能营造起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对构建和谐社区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培养精神文化。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精神文化的建设不仅是社区文化观念的体现和象征,更是社区形成独有的形式形态的一个重要环节。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有价值观念、社区精神、行为准则和社区道德等多个层面。
二、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全面。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和谐社区的重要标志。在新开发的小区中,由于开发商的大力投入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资助,会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推进社区文化的建设。而在一些老城区,文化建设设施配套则不够齐全,甚至落后许多,无法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2.居民没有完全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作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更是宣传焦化的重要载体。据调查,许多居民之所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丰富业余活动,或仅停留在锻炼身体的层面上,许多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具体,这也直接造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畸形。
3.缺乏文化建设经费。虽然街道办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仍解决不了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难题,从而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和构建,经费不足也成为了社区文化活动缺失的主要原因。
4.参与群体单一化。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群体单一化的问题,久治不愈。许多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向老年群体、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靠拢,这也就导致了社区中绝大多数的群体无法参与其中,从根本上造成了参与人员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直接制约了文化建设重要功能的体现。
三、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公益性的社区文化活动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应有计划的对进出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更大的精力。例如,建立起具有完善设施的文化广场,对城市中的现有格局进行进一步的微调,从而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布局,对现有的文化建设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科学维护与管理,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2.建立起强大的社区文化网络。建立起强大的社区文化网络有助于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不完全的弊端,社区文化网络的建立不仅能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各种文化形式间的重要纽带。各个社区的居民可以通过社区文化网络找到各自感兴趣的文化活动,可以找到各自年龄段的伙伴,经由社区居委会的统一协调与规划,逐步建立起健全的社区文化网络,实现以街道为“经”,以社区为“纬”的完善的网络体系。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范文5
关键词:社区文化 建设 和谐社会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概述
伴随着城市社区的划分,人们更多以社区群体的形式进行生活、交往,社区式理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而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充分满足时,居民对于文化的追求愈加强烈,进而使得社区文化需求成为社区人民的重点需求之一,这才有了社区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产生。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相关部门建设意识不足
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推动者,相关部门对于这方面的建设并没有很高的认识。而这种意识不足还不是说完全没有意识,而是有了一点点的想法,却因为不知道如何实施或者由于对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让许多相关部门望而却步,导致这种“社区文化建设”新理念刚刚萌芽就搁浅了。
(二)居民参与度不强
社区文化建设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社区居民,所以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反馈和行为也十分重要。但是在以往的生活习惯中,人们更喜欢独立地生活,平时消遣的方式都是在家看电视,或者仅仅是和自己的亲戚好友进行交往,并没有参与社区文化、社区交流的意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社区活动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居民无法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进而减少了其二次参与的可能。所以相关部门在提高意识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吸引社区居民的注意,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三)社区文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社区文化建设不像是其他制度上的改革,效果显而易见。社区文化是漫长积累而无实质形态上的一种建设,这种建设可能短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就好比在一个从来没有过社区集体活动的小区,突然组织社区赛事,会令居民不知所措,参与的积极性也不会高,甚至无法获得居民的理解。但是一旦真正形成一种文化,随着时间流逝,潜移默化中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改变终究会逐步影响整个大群体的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管理
任何一项社会建设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其相关组织机构有超强的意识和统一的目标。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来说,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建设理念和社区建设理念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福利政策进行扶持社区文化建设项目,政府监督建设进度,对于不同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评比学习,配合居民需求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
(二)实施针对性建设措施
在向居民推广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时,要注意对象不同导致需求不同的情况。首先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儿童适合一些亲子类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参与其中,同时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青年人更适合有激情有活力的活动项目去释放压力,比如各种球类比赛、个人特长展示大赛、趣味游戏等;对于老年人,则适合举办带有娱乐性、慢节奏的活动,比如象棋、围棋、交际舞、经典歌曲大合唱等,既能体会生活的乐趣,同时又能享受其中。其次,既然是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就要充分利用好居民的空闲时间,所以针对可利用时间的不同举办不同的活动,多样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三)培养相关专业人士
无论是什么改革与创新,都需要一个掌舵人对整体方向的把控。专业人士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有着更深层的了解,让实践活动向着更科学、更现代化的状态转变。无论是整体建设上的新概念宣传还是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举办,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先进眼光的工作人员团队,对于推进整个工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必要措施。
四、结语
社区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建设过程中,坚定核心理念、制订相应措施、培养相关人才,从意识、执行、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统一考虑是使建设有条不紊M行下去的必要保障,同时也要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目标、有方向地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朱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4.
[2]刘芳.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9).
[3]黄立营.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择[J].煤炭高等教育,2004(06).
[4]张华.和谐社会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
[5]李兰.社区文化建设与公民幸福[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3.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范文6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花篱社区
一、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及其内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作为社会整体的子系统其发展状态对于社会的良睦运行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社区文化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价值整合和模式维持功能,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为公共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习惯与对公共事物的价值判断的制度框架。社区文化应该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除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外,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和娱乐时尚等也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花篱社区及其文化建设成就
(一)花篱社区简介。花篱社区位于成都温江区永宁镇西北,社区辖17个居民小组,人口2937人,拥有六个党支部,辖区内有企业32家,社区被确立为农业片区核心区域。文化法制大院是目前花篱着力打造的两个特色品牌之一,是近年来充分挖掘花篱寨孝道文化和乡土元素,精心打造的别具特色的法制文化基地。
(二)花篱社区文化建设成就。文化大院建立以来,社区为民众举行了多场大型法律咨询及文艺演出活动。承办了永宁镇九九重阳节大型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开展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法制、民政、计生等宣传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群众运用所学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社区矛盾明显减少,民众对社区文化建设认可度增加,对文化活动热情高涨。
三、花篱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疏漏
(一)休闲文化不够丰富,限制了群众选择。
通过我们访问发现,当地的休闲文化主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麻将文化,当地居民无论男女老少,比较清闲的时候都喜欢以麻将来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社区也会请来法律方面讲师对于群众较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大家提高法律素养,懂法守法关键时刻才能拿起法律武器保卫自己的权益。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社区文化节目总体较少,限制了群众的选择,不能充分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不利于培养稳定成熟的文化氛围。
(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因素受到制约。
当地有很浓厚的文化土壤,特别是以孝道和法制文化为特点的现代社区文化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因素。由于当地入驻企业多,伴随企业入驻的工作人员在数量比重上比当地人可能还要多,而且多为青年工作人员,不排除其中部分人员会有不良恶习的事情发生,加上文化差异可能引起同当地人的冲突。这些都是影响花篱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这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很多时候无法避免,当地群众或政府部门可能会做出妥协,但从长远看这对花篱社区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有必要出面进行协调。
(三)对突出的孝道文化缺乏现代阐释。
花篱文化大院的墙壁上粉刷了二十四孝的图片和文字,例如:卖身葬父、卧冰求鲤、扼虎救父、弃官寻母等。当我们在参观的时有人提出二十四孝文化已经过时,不在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社情。“我们除了要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还要发掘传统道德资源,为此,对传统孝文化进行辩证继承与合理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便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大有裨益。”[2]比如传统孝道中讲的“无违既孝”,就是说子女凡事都要听父母的,父母说了算。显然这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我们把它看做一种对人权的限制,所以现在不仅要讲子孝更讲究父慈,就是说家长疼爱子女,尊重子女。
四、花篱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载体,尤其是在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它的教育意义和扩散效果可能会更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能娱乐民众的身心,使社区人员得到休闲,之后可以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丰富的文化活动也有着功能上的差别:文艺演出能娱乐民众的身心、知识讲座能提高群众的知识素养、法律讲堂可以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社区集体活动能加强彼此沟通增进感情等。要建设好社区文化,就要注意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别需求,最终形成社区合力,共建美好社区。
(二)实现企业同社区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应该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支撑。企业是社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支撑社区文化投入的有效力量。同时社区文化建设是整个社区的事,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应该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企业应承担起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主动减少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环境,为建设良好的社区大环境作出贡献。这就一方面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另一方面也要靠社区企业的理解。
(三)本土文化同时代文化相接轨。
社区群众的文化观念是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积极转变群众旧的文化心理观念,培育新的文化观念是有效建设农村社区以及农村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 英格尔斯也在 《走向现代化》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理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还要主要对本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使群众更好的接受。
参考文献:
[1]赵炳祥.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