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范文1
摘 要 当前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状况凸显出许多问题,这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挑战的必然要求和选择。现今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逐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许多不足之处。文章主要讨论了目前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新疆高校 校园体育文化 现状 发展趋势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高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从社会层面上说,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体质改革战略的实施。从学校层面上看,校园体育文化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体育运动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的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体育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作为以青年为主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多元性、超前性、理想型和实用性等特点,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导向、教育、激励、调节和凝聚的功能,是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传播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势在必行。
一、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新疆乌鲁木齐的五所高校来看(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近些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各校的建设仍在不断的加大。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新疆高校体育文化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一)认识不够,重心偏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给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也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的认识还非常不够。人们更倾向于把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副产品,而不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来抓,或只是纸上谈兵,很少实实在在去开展。而且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的普通高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中也没有将体育文化的建设作为一项观测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办学者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忽视。
(二)管理不力,制度不全
当前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不足,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上,抓业务工作硬,抓体育文化建设软,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和设施基础建设品位不高,与大学形象很不相称。很多高校将体育文化建设工作附属于学生处、团委等管理部门。没有受到学校各部门的配合,没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这样难以形成体育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削弱了其在学校的应有作用。
(三)形式不新,千校一面
新疆五所高校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没有自己的体育文化特色。从众、跟风现象严重。学校可以在建筑、设施、场馆等方面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使之构成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显示出学校的个性特点,以其独特的体育文化魅力来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关注。
(四)价值冲突,网络隐患
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和体育文化观念的冲击,形成激烈的价值冲突,这一系列价值冲突都使当前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陷入了困境。另外,网络化趋势不仅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不仅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体育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二、加强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体现特色,坚持先进
在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为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它必须为党和国家培养体育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这就决定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性质和特色,形成学校独特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学校作为学术策源地,在建设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着力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代表我国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二)兼容并包,形成主流
媒体的飞速发展和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各地多种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在顺应体育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同时,高校必须重视建设主流文化。
(三)“物质”“精神”,相辅相成
要加强校园建设的物质性,给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努力改善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以满足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多层次的需要。体育文化从内在上看是一种精神,优秀的体育文化氛围必然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向导。各高校应提高认识,坚持“两手抓”政策,使校园体育文化物质与精神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文化”“德育”和谐发展
德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功能净化校园这片文化王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高校德育与体育文化二者相互影响、渗透存在着辩证关系,还应该准确认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五)提高共建意识,发挥积极性
长期以把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看作是校领导的任务和责任,不关自己的事,而很少关注并参与。这样就造成了其实全体师生忽略了自己就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它需要全校各部门,广大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和完成。高校必须树立体育文化的共建意识,充分调动全校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浓厚氛围,形成全员共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喜人局面,进而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永军,刘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1.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 问题和对策
1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提上了社会发展的议程,对改变“三农问题”的现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社区文化建设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整个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社区活力,带动社区整体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在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的文化建设,促进软实力的提高。
2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探讨
2.1 发展成绩。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农村文化工作开始走出低谷,逐渐呈现出不断升温之势,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活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曾经出现过两次: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乡镇文化中心建设,另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先进乡镇活动。在这两个时期,农村文化事业的载体明显增多。
2.2 地区文化差异。 东部沿海富裕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已经有了以下特征和趋势:富裕农民的生活模式已从生存型转向小康型,为他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西部地区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同城市文化相比较,农村文化的贫困和弱质表现得更为突出。
2.3 时期的对比性。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农村经济迅速好转,群众文化建设掀起热潮,乡镇文化站、文化室如雨后春笋普遍建立,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文化专业户,从而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俱乐部)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网络。
而在最近一些年内,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要求相比,农村文化领域显露出了很多值得忧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费严重短缺现象,(2)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象,(3)自我创收能力较低现象。
3 原因探讨
3.1 成因的级次探讨。 从官方的角度看:对农村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抓住群众的兴奋点;对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措施不利;乡镇文化站的疲软无力。从村级组织角度来看:农村基层社区组织功能的弱化,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级文化娱乐设施的形式主义。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民自身需求的层次性,农村文化土壤的板结化现象(人才流失)。
3.2 “二难困境”。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农村文化的转型则陷入了一个二难困境。[1]
户籍制度的存在割裂了城乡文化交流的纽带。农民被人为的拒斥在城市之外,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难以实现。
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弱化了文化发展的动力。相比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还非常薄弱。城乡文化的冲突滞缓了农村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4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 官办文化与民办文化相结合。 官办文化(包括三下乡文化,文化站室的文化),应该和寻找出路的民办文化相互联手,共同打造新的农村文化局面。一是对文化站、文化室进行改革,促其向产业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引领农村文化发展方向。二是大力倡导民办文化产业。
4.2 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换。 中国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愚忠愚孝、三从四德、宗法等级观念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和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都是格格不入的,需要加以摒弃。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成分,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并直接为我国当代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宜吸收的文化资源。
4.3 加强乡土文化的推进。 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原生资源,发展特色文化,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契机,推动和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使农村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把拥有共同文化传统的成员团结到一起,并产生巨大的亲和力与认同感,增加相互交融的浓厚情感,对促进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2]。
4.4 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与先进文化接触少,现代文明知识严重缺失,农民的精神文明领域出现了两种文化的争夺现象。当健康的文化生活缺位,一些内容低俗的娱乐活动便轻而易举地侵入了农村。
4.5 推行成本分摊。 农村文化事业筹资的主体当然应该主要是政府,但政府并不是惟一的筹资主体。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农村文化产品的及时生产和提供,就必须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政府筹资为主体,积极引导市场化筹资和社会捐赠等行为,建立起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
4.6 树立问题 大文化观念。 树立农村“大文化”观念,保障和维护文化生活贫乏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所谓农村“大文化”, 就是公益性文体事业、市场文体事业和农民家庭文化的总和,它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文教卫生、体育诸多方面, 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时代性。在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大战略中,农村的文化建设应当跳出固有的、僵化的、封闭的“小文化室”、“小活动站”的思维, 确立建设农村“大文化”的思想。[3]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基本职责,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玉华. 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0(6).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社区文化;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01-01
近年来,苍南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实施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不断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一些新规划、新开发的社区,配套设施全,功能发挥好,如时代小区、怡和小区相继争创文明社区,自发组建了舞蹈队、文宣队,文艺人才大有人在,经常一个小区群众就能举办节目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社区群众对子女的文化修养也十分重视,各类艺术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师资力量也非常强大,文艺人才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
尽管苍南县已全面加快乡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改造了乡镇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工程也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点和面的文化差距还是很大,如何做到以强带弱、减少社区文化建设的不平衡,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笔者就目前苍南县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提出几点对策与措施。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站在社区居民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举办一些人文活动。以苍南县各个乡镇社区为例,灵溪镇溪心村文化中心举行的端午民俗包棕子比武大赛、游泳比赛、国家级非遗布袋戏和省级非遗渔鼓演出;平水桥村文化中心的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赛;龙港镇新渡村文化中心的象棋赛、书画展、朗诵、读书推广活动;张家堡村文化中心的猜谜语、知识竞答、木兰扇表演、社戏演出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很平常,却很适合社区群众积极参加,每次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社区群众牵家带口,几乎人人参与,场面热闹非凡。每年举办这些活动,提高了社区群众对文化中心的热爱,如今的苍南县部分乡镇以及村级文化中心成了居民休闲的必选之地,从根本上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构建多元化的建设主体
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要重新确定社区文化多元化建设主体。可以积极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的文化建设主体。这样一来,在保证了政府部门社区文化建设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明确社区文化的建设方向,积极引导社区文化部门对于社区文化实施专项管理。组成社区文化部要不断调动社区组织的积极性,逐渐适应社区文化需求。在积极引导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首先要重视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发挥其潜在力量;再次是要让城市的文化团体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挖掘团体拓展空间,逐渐摆脱个别城市团体对于政府部门的一来程度;再次是要重视社区志愿者和一些企业的功能和作用,志愿者对于社区的和谐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政府还要鼓励企业参与进来。以苍南县的部分乡镇社区为例,钱库镇车头村文化中心由一部分志愿者参与组成的送春联活动以及厨艺大赛,倪处村文化中心和文联合作举行的十佳农民歌手大奖赛、才艺比拼、米塑表演等,很好地发挥了基层协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使社区文化建设创先争优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在建设社区文化过程中,要不断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因为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文化的建设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首先要通过开展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来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其次要使得社区信息对称,居民要掌握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信息,不断激发社区参与文化建设的活动;再次是不断发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用,为大家作出示范,积极引导社区成员积极转变思想,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比如,苍南县金乡世代徐村文化中心举行的太极拳表演、戏曲盔头展览,为了让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社区文化组织人员开始进行宣传,跟居民进行交流,积极鼓动一批太极拳爱好者参与。夏八美村文化中心也是利用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邀请一些拳友和武术爱好者共同商议,举行的南拳邀请赛、武术比赛、“草根微舞台”演出等,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四、精心打造社区文化特色
要针对不同的社区特点进行模块化设计,不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文化名片,要对社区中原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保证文化建设的体系化进程,在城市中建设几个文化特色鲜明的社区,这些社区文化是城市的标志。要做好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论证其科学合理性,不断的优化其结构,不能搞盲目建设。比如钱库镇新安社区东社村李氏宗祠改建成的环川文化中心,展示江南第一个农民协会--环川农民协会的历史,是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遗展示馆、名人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等与宗祠融合在一起,使宗祠功能更趋多元,传统意义上的宗族活动已慢慢渗透进爱家、爱族、爱国的教育内容。这些地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以“人”为本,彰显社区文化的内涵。从单一的传统社区转化为多元的文化社区,带动社区群众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社区文化 可持续发展 对策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如今,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在搞好社区建设的尝试和探索中,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大标志之一。文化是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潜在财富,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城市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因而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 、社区文化及其在推进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社区文化及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
社区的成立需要许多的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社区文化的存在。首先,社区文化是社区共同的文化认同;其次,社区文化是社区特殊的文化传承;最后,社区文化是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就是社区范围里的文化体育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与许多文化机构和设施有关,因而,文化设施的存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决定着社区文化生活的质量。
(二)社区文化建设对推进社区全面建设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教育、陶冶、塑造来发挥其对社区发展中各要素的支配力和影响力,以便影响、塑造、教育和完善社区人,不断增强社区文化力,为社区形象的塑造提供内在的支撑。首先,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引导塑造的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和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文化建设能较好地把社区社区居民的思想意识引导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上来,达到宣传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之目的。其次,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整合协调功能。在社区建设中,社区文化是推动社会沟通、增强心理凝聚力,从而实现社区和谐的有力杠杆。
二、当前社区文化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 社区文化刚兴起时,不少街道由政府投资建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等。但随着市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不仅到科技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次数在减少,科技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设施也在损耗,维修费日增。
(二) 广场文化为标志的城市社区文化的广泛开展,为城市社区构筑了一道又一道风景线,营造了大城市良好的人文环境。广场文化以群众文化艺术表演为主,也有各类专业艺术团队的表演。但问题在于,专业艺术团队的义演不可能是经常的,它也需要有一定的报酬,而且是水涨船高,要使广场文化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如何解决广场文化发展的资金是当务之急。
(三) 难以真正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在社区文化兴起之初,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基本是无偿的,许多社区单位和个人完全不计较得失及报酬,为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日渐成熟,一些社区单位已经不可能长期无条件地提供资源(如体育场、操场、文化中心、文化馆等)。因为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有成本及消耗,仅仅强调义务与无偿,影响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这又是一大困境。
三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社区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实力
要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根本上就要求我们切实解决社区目前经济空壳问题,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干事。一是要加强与驻社区单位、厂矿的联系与协作,强化动员社区各单位为社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二是社区与单位共建,办好学校、幼儿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发展经济解除后顾之忧,增强社区社会化发展功能,为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走社区与厂矿、社区与机关联防联动,同时解决了社区治安联防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使企业居民都能放心搞生产;四是加强与社区内个体户的联系,促使他们为社区经济发展出力,让个体户发财,求社区发展。
(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
通过逐步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从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社区文化机制,既为人们群众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了基础,也为社区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相应保障。第一,我们要确立和明确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应有的角色和地位。第二,要实现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动员多方面的人力,整合多方面的力量。第三,尽快建立和完善有效地的社区文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第四,健全社区文化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使社区文化建设有法可依,保障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向合理化、有序化发展。
(三)力求服务多样化,增强社区活动吸引力
要提高群众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改变参与人员老龄化现状,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切实解决社区成员最关注的问题;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文化特色,激励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
(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社区干部是社区工作的主力军,要搞好社区工作,必须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区工作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型社区干部队伍。目前社区中优秀人才缺乏,关键在于社区工作目前缺乏大的吸引力。使社区工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谋职的热点、职业的亮点,社区的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四 、小结
良好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篇章。只有深入学习社区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同时正视我们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去完善它,改造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区建设年鉴2003[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图书馆农村社区 文化建设
[分类号]G250
社区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文化产物,它从多层次、多方面开阔社区居民的视野,满足居民的要求,提高他们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社区建设总体目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等,信息较为闭塞,人们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只停留于城镇而忽略了农村社区的发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欠开发、欠发展”的状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社区文化对区域人群的影响和调适功能日益凸现,加强凉山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拓展自身服务领域,开发丰富的信息资源,挖掘社区自身蕴藏的乡土文化,进行有效的创造、开发和利用,建立起一个开放式的服务和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农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促进区域民族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以及更好地服务区域内的各类读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带着这些问题选取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民族聚居区的农村社区为代表进行了调研。
1 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凉山州概况
凉山州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州府设在西昌市。全州辖17个县(市),615个乡镇,3733个村,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包括彝族、藏族、蒙古族、傈僳族、回族、纳西族、苗族等1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达473.04万,其中农业人口360.17万,彝族人口231.07万,占总人口48.8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1.2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多民族杂居显著,文化交错分布,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同 凉山州,多民族杂居的情况比较明显,呈现三种形态:①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型,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和集镇区,与汉族居民互为邻里。他们与汉族居民一起受教育、学文化,其文化程度较高,既通汉文又懂彝文。②以彝族为主的高度聚居型,这种情形的彝族人口比例不同程度地高于当地汉族人口,在居住区集中度非常高。他们地处偏远地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与外界联系少,很多彝族村民是文盲半文盲,几乎不识字,不懂汉文,与外界的沟通困难,文化建设举步维艰。③以其他民族为主的聚居型(如藏族、回族等),这种情形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城乡均有分布,在城市形成民族街巷,在农村形成村落聚族而居。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有效地推广和发展民族文化建设。
1.2.2 民间文化大量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凉山州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灿烂多姿而又风情万种的彝族文化。其内容涵盖口述文学、说唱文学、服饰、婚俗、葬礼、火把节、彝族年、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居建筑、毕摩文化等。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政府投入不足,加上缺乏有效的保护、整理和挖掘,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缺乏传承后人,彝族文化逐渐失去自身生存的空间,如彝族的毕摩经书这种手抄文献,在民间留存的已经很少了。同时,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些可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景区,也因旅游业的开发,造成景观和环境破坏、遗迹破损,文化生态环境恶化。民族文化资源消失状况非常严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1.2.3 农村社区文化生活单调、文化娱乐荒漠化 凉山州境内的少数民族与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农民一样过着简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存在“三听”(即早晨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即读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的农村文化荒漠化现象。他们的文化生活简单到了只有在小集镇赶场的时候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以及在婚丧嫁娶期间的传统礼仪活动。他们平常仅以串门、闲聊、看电视、看录像、聚众喝酒、吃饭睡觉度日等方式来消磨时间。州内有些地方长年不开展活动,村民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而在文化消费上,大部分乡村没有图书室,没有报刊阅览室,没有文化娱乐站。即使有,也因文化站或阅览室内没有文献资料而无法学习;他们看不到自己所喜欢的书,又没有走出山寨继续学习的机会,形成了文化匮乏、文娱活动稀少的局面,有些村民甚至聚在一起迷上赌博,以赌为生。通过对西昌市城郊农民业余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村民主要以看电视、玩纸牌和打麻将为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其中54%的人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有23%的人打扑克,10%左右的人搓麻将,7%的人下象棋,另外有6%的人读书看报或从事其他文化娱乐活动。资料显示,2005年对凉山州各县文工团下乡慰问表演、科技宣传、放电影等活动项目情况统计中,有6—9个县的活动为零。
1.2.4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匮乏,“空壳文化站”较多 近几年,凉山州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农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劳务经济,村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许多农村文化站业务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多数图书室、文化站常年无购书费和设施费,形同虚设。2005年全州18个文化馆的业务经费为20万元,比2002年50万元下降了60%。业务经费为零的有8个馆,公务费支出为零的有2个馆。2008年到2009年间,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经费困难到未订一份报纸,没有添过一份刊物,没有购过一本图书。
另外,在现有的文化站中,场地面积严重不足、设备老化、缺乏活动器材、藏书量非常有限的“空壳文化站”居多,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更有甚者,将文化站挪作他用,不能充分地发挥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和文艺功能。据统计,2009年全州乡镇文化站总数为153个,占全州615个乡镇总数的24,8%,其中有137个属“两无、三无文化站”(即无场地、无人员或无经费)。调查还发现,2009年凉山州文化站公房建筑面积为2058平方米,较2002年的3900平方米减少了47%,文化站活动场地面积急剧减少。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条件——它在文献资源、专业人才、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等方面有着地方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所提供信息资源的质量、数量、准确性、安全性等也是其他信息渠道所不可比拟的。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范文6
文章通过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文化建设状况,找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探讨了发展趋势。指出大众性仍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核心,特色文化将是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社区(community)一词伴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在1933年由中国的等燕京大学的年轻学者翻译成汉语而引入中国。社区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形态,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最重要的生活、休闲、娱乐场所。社区文化的发展,在很大意义上体现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区文化是否健全,也是时代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社区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基层组织,是每个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文化发展比较成熟,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管理也比较规范,设有许多面向居民的各种培训机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国外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社区的重要性的意识也非常高,他们把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自然地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早在1997年,英国的社区已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单从外语服务中心来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此类社区服务中心就达到1.9万,为缓解居民的外语需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很多国家的社区,也在日常生活和就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政府、学校等机构的重要补充。与之相对的,我国受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众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社区文化发展具有起步晚、发展慢、没有特色等特点。多数居民一方面缺乏在社区内部进行活动的意识,认为社区就是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相近小区的家庭住所而已,对社区内部可以组织活动没有概念。另一方面即便有一些活动概念,也只是局限于强调社区的内部环境,如绿地面积、公用面积、健身器材等最基础的设施建设,除了最简单的个人在社区内的活动外,多数社区居民并不知道有哪些其他活动是可以在社区统一组织下、在社区居民之间进行的。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完善,又从另一方面让人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社会的休闲、娱乐、教育等机构上,社区活动无吸引人之处,活动少而又少,多数社区居民根本意识不到社区的作用。作为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基层组织,不能很好的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区居民增加理解、增进联系、加强沟通的机会,也减少了人们得到更多信息、享受更多教育和享受更好生活的机会,与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的现状不相符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足,空洞无物,实际规划不明确,缺乏有意义的具体活动;二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差,减少了人们的兴趣。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居民对社区活动并非漠然置之。多数居民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们对精神方面有一定的追求。好的社区活动可以给他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不用专门去社会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场所和机构,在自己熟悉的邻里朋友之间,便可以很快、很方便的做到,这既是对他们时间和金钱等各方面的很大节省,也是凝聚社区居民和谐关系的纽带。因此,对于他们每日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文化建设,绝大多数居民不但持肯定态度,而且非常支持。如何唤起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这份热情和支持,是每一个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达到这一目的,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兴趣做细致的调查,将大众化和知识性、实用性融于一体,组织切合实际的、贴近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的社区文化形式。基于我国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未来的社区文化建设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大众性仍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核心。不论何时,社区文化面对的始终是多数人群。抓住多数人共有的兴趣和爱好,也便吸引了多数人的参与意识。符合大众性特点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多数人均可参加的类似全民健身、养生、娱乐等项目,这些活动对参与者的文化背景没有特别要求,而且具有永不过时的特点,多数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建立社区活动室,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舞蹈、健美操、歌曲、乐器、书法、太极拳、下棋、厨艺切磋、游泳、谈心、茶艺、种树养花、家庭装饰等活动。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如果有这样一个几分钟就到的方便的修身养性的场所,相信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点,并使之成为茶余饭后的常去之地。因此,社区服务人员,要围绕这些项目,经常为居民做好这方面的服务。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社区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社区热心居民、社区退休人员带头等方式,吸纳更多的人员共同参与这一工作。只要能够让大家确确实实感觉到社区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一定会有众多的社区居民伸出热情之手,为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特色文化将是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契机。现阶段,人们的知识、教育水平较以前有极大的提高。在满足日常的健身、养生等娱乐项目之外,人们必然会有更专业些的、针对某一领域的精神方面的追求。因此,特色文化建设将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契机。相对于大众文化,特色文化具有更专业的特点。然而,这种专业并不是将某一领域做到多么高深,因为社区文化活动无论从人力,还是从物力总是无法取代社会上的专门教育机构。然而,这些特色文化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初级或中级专业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当然,这些特色文化也是多方面的,如专门提高自我修养和身心愉悦方面的科学养生、餐饮文化、乐器演奏技巧等学习班和与多数家庭升学就业有关的各类外语培训项目等,都是符合时代特色和要求的很有潜力的特色活动。以建设英语特色的社区文化为例。社区可以考虑如何指导家长们掌握早期英语教育的方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盲目性,这也是推广英语早教的有力途径。对于中学学生的家长,他们都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是能够辅导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却少而又少,多数家长连一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都无法完成。因此,针对中学生英语方法辅导的社区课堂以及直接辅导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高质量的辅导班也会大受居民的欢迎。特色活动虽然受到专业人员素质、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但是,社区居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库。一旦开发好社区居民中的专业人员,充分利用社区的自身资源优势,那么,特色文化必会成为广大社区居民热衷于参加的重要场所。
总之,分析我国社区文化现状,寻找新的社区文化发展点,建立融大众需求与特色文化项目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将会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在人们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未来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