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入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入学教育

初中入学教育范文1

一、重新定位打造自己

初中这个新起点上,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调整好心态。也许你是踌躇满志的来到新学校,希望能展现自我的风采,但中学招生范围扩大,新集体里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你不再拔尖,还可能评不上班干部,成绩不尽如人意,名次下滑……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些挫折,但你千万要记住:不能就此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我们要用不懈的努力一点点证明自己。也许你在小学时表现一般,入学成绩比别人低,但不能就此盲目断定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因为入学或摸底成绩只是代表过去,证明不了现在和将来,新的竞争刚刚开始,孰胜孰负还学看习今网朝。

我们一起迈入初中大门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管小学是否优秀那都已成为过去,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困住前行的脚步,新的生活面前需要我们重新定位自己打造自己。

二、课程增加改变学法

小学主要是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而中学,初一就增加了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初二将增加物理,初三还将增加化学,而且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进度加快,猛增的学习量往往让我们应接不暇,颇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之感。初中的学习状况改变了,再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显然无法适应,这里黄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

小云和小吉自幼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在小学时他们的成绩都旗鼓相当,相当优秀.后来一起考上了同一所中学。进入中学的第一次数学测验,小云考了全班第一,可是小吉才勉强及格。看到小云开心的样子,小吉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老师特定表扬了小云,而对小吉说,要他加把劲,向小云学习。小云考了好成绩,小吉并没有嫉妒,只是他想不通。你看,小吉平时和他一起上学,周末也在一起玩,也从来不请家教,上课时都在听老师讲课,作业都一样完成,老师也说他们一样聪明,可是为什么成绩却相差很大呢?

同学们,这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同而出现的差异.到了中学要注意哪些学习方法呢?

第一要主动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中学改变了小学那种事无巨细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我们要主动去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包括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想做到这一点有两个诀窍:一是预习,拿着书本随便翻看不是预习,预习是把第二天的功课尽可能看懂,并找出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做为重点听,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多请教,主动把自己的学习状况向老师介绍,有问题就大胆问,千万不要碍于面子而把听不懂的知识留到明天,从一开始就不能欠学习账,否则学习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到了高年级就难以弥补了。

第二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要解决科目多学习量大的问题,最好方法就是制定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新学期我的目标是什么,到期中期末我要达到什么水平,还可以找个竞争对手来激励自己;此外还有短期计划,也就是周计划、天计划,比如:我怎样安排这一天的学习和玩耍时间,利用什么时间做哪门作业,何时预习,何时做系统复习等等。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三要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法。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灵活性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而且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学法也有区别,我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法,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点建议:学会适应学会交往

首先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知怎么的,爸爸、妈妈发现她自从上初中后,话越来越少,就喜欢独自静坐在自己的卧室内,面对书本发呆。从前活泼、开朗、好动的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而且有时还无故发脾气。偶然间,妈妈发现她的笔记本上写着:“为什么成绩下降?”“为什么同学都不喜欢我?”父母有些担心了,就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反映现在的**比较内向,上课不愿说话,与同学的交往也比较少,有时班级搞活动,她总是不知不觉地成为旁观者。

**同学表现出来的现象,实际上是学校环境适应障碍。因此我希望我们的初一新同学不要象**,要学会适应学会交往.适应学校环境的变化。到了初中人际交往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家来自不同学校,彼此陌生,这时很多人会感到孤独,想念过去的同学,这都是正常的心态。要摆脱这种不良状态,就要积极主动去熟悉新的班级和同学。初来乍到,也许一个熟人也没有,你会感到孤立无援,但想一想大家不都一样吗,都没有朋友又都渴望交友,我们可以主动一些,大胆和同学搭话,热情为班级做事,比如问问同学叫什么,然后把你介绍给他;同学缺少什么,可以借给他;老师要发新书了,积极去帮忙;值日表还没有排好,主动去清扫卫生……无形之中你就和同学、老师“混”熟了,越来越融入这个新集体,朋友多了起来,陌生感自然会逐渐消失。

四、以新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

到了中学阶段,许多行为规范发生了变化。一进入中学校门,你就要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知道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努力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下面我用歌谣的形式简单讲一讲有哪些基本的规范要牢记:

第一句:衣服整洁讲仪表,校徽胸前佩戴好。(衣着打扮要符合中学生,每天班主任要例行检查,每周学校要进行大检查,不符合规范的同学我们要在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张榜批评,并要扣班级的文明纪律分;胸卡每天进校要佩戴好,每天校门口的门卫将对每一位学生例行检查,未佩戴的或者不规范的同学也将在宣传栏张榜批评,并扣班级文明分1人次0.1分。)

第二句:学习用品全带齐,按时到校不迟到。(早上:7:45中午:1:50)

第三句:进门下车讲礼貌,看见师生问声好。

接下来:因病因事不到校,坚持请假要做到。

下课先让老师行,有始有终堂堂好。

出操整队上操场,队列作到快静齐。

课间休息出教室,远望蓝天或绿色。

有益活动利身心,说笑玩耍讲文明。

黑板墙壁不乱涂,爱护公物和花草。

果壳纸屑不乱抛,校园整洁环境好。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废纸的故事。

初中入学教育范文2

一、从培养兴趣入门,抓好英语的“心理教学”

首先,强化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入门。教育学中说:“有良好的或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的效果就好;而无学习动机或消极的学习动机,往往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也不佳。”初学英语的同学,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和巩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开始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清学习英语的目的,最主要的一条是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英语,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对他们以后的升学、求职、工作、生活等现实问题有多么重要,并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英语。明确了目的,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英语有了信心和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好英语。

其次,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和保持“兴趣”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简单的英语知识变成让学生头痛的复杂问题,学生厌学情结油然而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就会走进恶性循环。因此,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时常有新颖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大脑。

二、从基础知识入门,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

(1)从字母、音标入门,搞好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也是听说读写的基础。音标教学对初学者是至关重要,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如果学生在开始时,没有正确的发音,没有基本的拼读单词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所学知识的增多,学生就感到越学越难,慢慢地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因此,笔者调整了教材的教学顺序,在学生刚入学时进行了提前集中教音标的尝试,这就能够早日解决学生拼读单词的问题,改变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笔者在音标教学中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完26个字母之后,集中教音标,再试拼单词。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发音、拼读、开口关。

(2)从单词入门,搞好词汇教学。记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如果单词记不住,自然会影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及英语水平的提高。对多数学生来说,记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拦路虎”,那么,怎样让学生过好单词关,如何去记,才能取得最佳、最快、最牢固的效果呢?为此,从一开始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他们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及时记忆法,根据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特点,记单词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归类记忆法,就是把学过的单词分成几类,化零为整,分别记忆;拼读记忆法,根据单词的读音与拼音之间的关系,善于总结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采用音、形、义相结合记单词,做到见形能读,听音能写,提高记单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构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记单词。为了把好单词关,还要及时地进行单词检测,做到单词“课课清”,让学生养成每天记单词的习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就能为以后的听说读写打下坚牢的基础。

三、从口语入门,抓好英语的“听说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入门阶段,必须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1)坚持使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言的交际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无意识地记忆,对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课堂用语,多用英语讲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听说的氛围。如果学生能听懂了老师讲了什么话,能用英语来和老师对话或回答问题,就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营造说英语的氛围。①Daily report and free talk. 通过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报告及自由会话,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对话的内容可以是日常用语问候、汇报天气及日期、出勤,或者介绍自己的家庭、学校情况或就上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听说练习,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口语得到锻炼。②Role play . 根据课文对话的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材料转化为流畅的英语口语,形成口语交际能力,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初中入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寓教于乐 情感 音乐 画面

问题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10

现代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指出要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课程,要想让学生快乐学习,就必须要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学科特色来打造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语文课堂,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观性与学习的能动性,展开快乐的语文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呢?

一、用真情来拉近师生的距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是学科的一个缩影,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喜爱。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寓教于乐,就要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试想如果教师一脸严肃、一脸死板,只是以不变的语气与语调自顾自地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如何能激起好动而活泼的学生对学科的激情与动力呢?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严肃的师者形象,用自己的真情来打造一个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热爱,处于浓郁的爱的氛围之中,自然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换来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行为。这样的教学才能更有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的平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消极情绪,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师生才能一起主动而积极地展开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自身情感来展开教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这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自身积极的情感来展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样才能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用音乐来谱写华丽的乐章

音乐是具有灵性的,是跃动的符号。与文字相比,音乐更加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可以为文字谱上曲调,以优美的节奏与旋律来传达特定的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陶醉其中,身心更加愉悦。将音乐运用于教学中,无疑可以让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更有灵性,使得整个教学变得更加欢快、愉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音乐,用音乐来谱语文教学的华丽乐章。

1.配乐朗读。教师即使自身的朗读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模仿出不同的角色。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来为学生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将学生眼中那些枯燥而静止的文字转换成不同情境下不同角色、不同语调的声音,让静止的文字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此外,一些说明性文章本身较为枯燥,采用配乐朗读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与趣味性,使得整个教学更加活跃,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传达情感。文章并不是作者的无病呻

吟,也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而是在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巧妙安排下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而这些并不是浮于文字表面,也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达的,而是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与感受。而学生水平有限,有时又难以通过阅读来深刻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相关的音乐,用音乐来传达语言所不能直接描述的情感,以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阅读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同时,这样的教学更加活跃,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用画面来烘托生动的场景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图片、图像、画面等更感兴趣,更能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信息,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以此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

1.课本插图。现行教材图文并茂,插图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插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文章的另一种诠释,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重要手段。

2.影视剧资料。一些历史性题材的文章远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助影视剧资料来带领学生走进特定的历史年代,真实地再现历史,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互联网上的一些图片等。互联网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库,有着非常多的图片,这些图片可以说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图片、图像、影视剧资料、照片等,用直观的画面来渲染氛围,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之中,引导学生认真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这样才能突破文字的限制、时空的限制,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四、用问题来增强教学的悬念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机械的灌输,整个教学如同一潭死水,无法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的教学是死的,是低效的。要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就要改变枯燥而机械的灌输,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平台,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教师可以运用提问艺术,制造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达到激趣、启思的功效,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与活跃的思维状态来展开探究。这样的学习是主动而快乐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学生理解困难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知识的重难点处来提问,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时机。这样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究来解决心中的困惑,从而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氛围,机械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受,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自主构建,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学堂,才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夏荣业.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试论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2(34).

[2]舒武琼.寓教以乐――浅谈初中语文的趣味教学[J].素质教育,2012(12).

初中入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因文设情 续写 兴趣 想象

初中语文教学,不单纯是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对人文的感悟,这就离不开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因文设情,以情入文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因情造势

好的教师知道选择怎样的课文,在哪里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思路清晰,在看课文时,很快就抓住了关键,对于文中的误会,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所设的悬念,哪一个小组也得出了满意的答案,最后,学生们认识到哈尼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美好如洁白梨花一样的心灵,边去军民情谊深厚。这堂课的成功,都因为教师设置的问题巧妙,有梯度性,层次清晰,学生把握起来简单。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文,有时学生因为提前看了,就觉得不新鲜了,教师可以从课外入手,用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打开学生的好奇之门,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重点讲《山海经》里的古典神话,讲“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后羿射日”等,学生睁大了眼睛听着,很着迷,再回过头去学课文自然兴趣大增。在我的引导下,我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对《山海经》这么感兴趣,而对那些“四书五经”避而不谈,经过一阵讨论,孩子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因为少年鲁迅也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和幻想的少年,神话故事自然能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引着他去一探究竟,随着岁月的流逝,就算自己已将长大,但少年时代最好奇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写《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原因。

五、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在学《伤仲永》时,我让学生续写,续写仲永成为庸人的故事。学生发挥想象,写的很有创意,有写他父亲责骂他不优秀的,有写他再作诗很吃力的,还有写他多次靠功名考不上的,总之各显神通,言之成理,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多得,这都是留有空白的好处。

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初中入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中教学;新课标

一、前 言

《数学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初中数学,大部分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出现严重滑坡现象,产生畏惧感,而部分学生感到相比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枯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问题原因

(一)教材方面

初中数学教材上内容较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难度、深度和广度降低了,更具体、直观,教材强调对概念的应用,为每一个概念都配备很多例题,在教学课时上也相对充足,因此,老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与吸收. 但是高中数学,在教材上,知识性内容比初中内容多得多,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没有了初中的直接,在概念上加大了抽象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解、分析、推理,强调数学的严谨与逻辑性,因此,在学习知识的难度上,较之初中明显加大. 同时,高中数学的习题类型繁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方面繁冗复杂,需要学习的课程也多,在高一就共有九门课需要学习,所以相对来说,课时就少了,这也加重了学生学好数学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方面

初中数学教学上,老师和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对于难点,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有着充裕的时间对它进行反复地讲解、强调,更可以举例示范各类解法,学生也就拥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和加深印象,因此,初中老师讲得很细,类型也归纳得全面,学生也就相对练得熟,在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和老师的例题类型,就可以取得好的中考成绩. 而在高中的数学教学方面,经过我们的考察,高中教学内容繁重,授课的课时自然少了,因此,在高中课堂上,教学的进度快,课堂容量大,就缺少初中时期的充裕时间对例题、练习的反复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后自我完成,这里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直觉性、很好的自学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个方面:在心理上,更多的学生表现为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热烈. 与老师之间产生了隔阂,没有了初中生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没有了过去的互谈心事,纯洁的友谊也就不存在了,将学生在升入高中产生的这种心理变化称为闭锁症. 第二方面:在初中的充裕时间内,老师讲得细致,类型总结得全,学生围着老师转,讨论气氛浓郁,而高中,老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反思,彻底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突然的转变让学生难以适应,学生只会初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困难.

四、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的接轨方法

(一)关注学生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而忽视了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学生从初中晋升高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大,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情感的关注.在高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讲解高中数学在整个高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由于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方式存在本质的区别,老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互谈自己的体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友谊,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打好基础

初中升高中,在入学教育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入学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很好的教学,弥补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一方面,对于初中、高中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差异性,应让学生有个全面地了解,从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找出初中、高中知识上的衔接点,充分地打好初中升到高中的基础.

(三)教材上的接轨

初中升到高中的初级阶段,应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在数学基础、教材空白、教材淡化部分充分的巩固、加强,为学生补习好所缺乏的基础性知识. 比如说: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立方及立方差的公式等等,还有很多教材上的内容,初中都没有详细地讲解,高中却直接地运用,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下产生落差,没有很好的接纳所学习的知识,丧失过去知识的衔接点,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需要老师对教材上的不足之处给予关注,更好地与初中达到接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的接轨

为了让新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的延展知识,应请资深老师来传授,更好地适应抽象性概念,充分地调动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氛围更浓厚,达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赢的良好局面,确立学习目标,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目标的确立,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改善懒惰的性子,将“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

五、结 语

新课标中数学标准的介绍,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存在的问题,成绩下滑,学习兴趣的倦怠,我们通过调查,研究问题的严峻性,应对教育部门的新课改给予充分的支持,希望我们给予的建议能够解决学生的问题,达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接轨,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新双.情感、态度与高中数学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4).

初中入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农村 初中 数学 教学 情感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教育”列为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学习者应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才能促进对数学的学习。所谓“情感”是指我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客观反映。“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运用情感教育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笔者自身在十二年的农村初中教学中,不断尝试情感教育,研究情感教育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经尝试和研究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受情感因素的激励,农村学生可能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获得超常发挥,学习成绩逐年上升。当然也可能因为情感因素思想呆滞,厌恶学习,造成农村地区初中学生数学成绩长期低劣。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自制力和情绪品质。那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热爱农村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其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农村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学习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通”。尤其是成绩后进生、生活困难生,他们由于成绩差,生活困难,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之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我的从教经历中,从不歧视、讥笑、挖苦后进生、生活困难生,相反他们有困难,我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即时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工作。如:2000年,我被学校安排上初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我作为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其第一件事就是“情感投资”:在教学中,教态端庄大方,语言亲切感人,创造机会地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赞许表扬,对有错误的学生耐心教育,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找学生吹牛谈天,甚至同吃同娱。这样一来,使学生从感情上喜欢我的数学课,良好的师生情感为数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一学年下来,经县统测,教学成绩破本校历史记录。

二、为人师表,为农村学生的情感持续发展树立榜样

在求知欲望,充满好奇心的农村中学生面前,教师的形像似乎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应该处处起着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熏陶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对数学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才会有同类情感的“高徒”。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学习教育,自我充实提高,与时俱进,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备课上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满意,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成为他们的榜样。

三、培养兴趣,发展农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数学活动使认识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为农村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农村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给学生讲些数学趣话:“0的位置”、“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强盗的难题”、“国王的问题”等,比如:用读读、议议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和原理,用讲讲、练练或讨论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动地学习。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浓度问题时,用一杯水、一瓶果珍的实验,直观有趣地说明了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几何课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实际,做一些教具,让学生动动手、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让学生编写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撰写数学小论文,既培养了能力,又增加了趣味。再如我在班级中曾经开展了“讲一个数学故事,出一道数学难题”的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人能讲讲算算。还有通过讲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哥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我国古代“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使学生从一件件数学家的轶事趣闻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受到数学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而不是一具干枯疆硬躯壳。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愉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原则,要求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的、死板的注入式授课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当“主角”,因为当“主角”是愉快的。例如关于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我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0=1800×2,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0=1800×3……然后让他们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0,由学生证明这个结论。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证法最多的一个定理。几千年来,人们已发现了中外数学家、数学爱好者近400种不同的证法,内容之丰富、方法之精彩,令人赞叹不已,在这个定量的教学中,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话说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课,让学生分组轮流去扮演不同角色:(1)讲解员。讲解课本或课外某些的证法。(2)演示员。展示有关证法的知识、图形和教具。(3)评论员。评论讲解和演示的准确性和优缺点。(4)评分员。就每个角色扮演者的情况加以评分,最后按各组得分高低评定等级。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际上,只要我们将数学教出了“味”,学生就会嚼之有味,爱学、想学、乐学、迷恋于“做数学”、“搞数学”,在“做”与“搞”的过程中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农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社会性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在人类的情感中起着重要作用,由社会性的需要引起的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据于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来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课,如我在讲“勾股定理”一章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人类一直想要弄清楚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人”,并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与“外星人”接触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出示勾股定理图)。同学们能解决数学家提出的建议吗?此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和科学研究意义,问题引出后,学生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的原理,他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做基础,就很难去接受和学习其他知识,这势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很重要,以此来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情感,使学生从内心感觉到需要学习数学,从而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学习数学。

五、揭示数学美,陶冶农村学生鉴赏美的情感

数学美是存在的。比如字母表示数学,语言文字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之美,黄金分割之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对称之美,推理论证的严谨之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之美,等等。为此,教师应当不断地把数学美提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热爱、追求数学美,进而才能发现美中不足,改造美中不足,推动数学的继续发展。

六、利用奖赏和挫折教育,升华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

巴普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农村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并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心理学认为,表扬是引导孩子行为习惯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课堂中,我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此题解法真巧妙”、“你是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让农村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时,我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绩,教师表扬,还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更是要给予肯定和推广,如讲“函数”一内容时,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变化相互关系的量,展开讨论,举出许多典型例子,于是我将他们的例子写在黑板上,取名为“我的生活数学”,这些做法让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