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1

转变观念,破除思想障碍

农村信用社源于农民、植根农村,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既要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也要肩负起服务“三农”、造福社会的职责。在实施助学“圆梦工程”之初,市联社采取召开专题会议、走村串户调研等办法,多方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使员工认识到,发放助学贷款不仅具有支农、解困的作用,还具有培养人才、提高农民素质等深远意义,是信用社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变消极应付为积极主动,为助学“圆梦工程”的全面实施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打消员工的思想顾虑,市联社还引导大家“算”了发放助学贷款的三笔账:一是虽然助学贷款周期长、易沉淀,存在一定风险,但从长远看,发放一笔贷款,便可能成就一名人才,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培育一位忠诚客户;二是虽然助学贷款额度小、管理难,短期效益较低,但从长远看,发放一笔贷款,受益的是少数特困农户,感染的是众多农民群众,提升的是农村信用社的形象;三是虽然特困户能力弱、有困难,暂时需要扶持,但从长远看,这类家庭情况各异,只要方法得当、路子对头,总是会摆脱贫困、实现致富的,发放一笔贷款,就为他们脱贫致富增添了一份力量。观念转变了,思路理清了,员工实施助学“圆梦工程”的行动就自觉了。

摸清底数,实施分类帮扶

帮一时之急容易,难得的是持久帮扶。着眼于持久地帮扶困难家庭,并确保助学贷款按期收回,市联社对贫困生家庭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了帮扶计划

“助学贷款+爱心捐助”型。就是对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主要成员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同时发动广大信用社员工为其捐款。2006年,市联社共为贫困大学生捐款258415元;2007年,再次发动员工捐款151555元,并全部送到贫困学生手中。

“助学贷款+项目帮扶”型。就是对暂时贫困但有劳力的家庭,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同时还进行项目帮扶。对全市贫困生家庭逐一建立帮扶档案,针对不同家庭的特点,制定脱贫致富措施,提供项目选择、技术指导、资金注入、市场营销等服务,力争通过1至3年的努力,使这些农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目前,全市各信用社已对1752名贫困生家庭建立了扶持档案,并为427个家庭制定了脱贫致富措施。

“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型。就是对所有贫困大学生,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同时为其联系勤工俭学岗位,引导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学业。在市联社的倡导下,各县联社依据每个贫困生的专业特长,为他们联系了寒暑假的勤工俭学单位,既实实在在地减轻贫困生的家庭负担,又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

强化组织,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实施好助学“圆梦工程”,运城市市、县两级联社强调确保“三个到位”。

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到位。坚持把“圆梦工程”作为重点工作,要求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具体管。市联社还积极与政府、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沟通,共同研究制定详细的助学方案及帮扶规划,以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县(市)信用联社、信用社主要负责人亲自上门、深入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2

党建工作计划

20__年度帮扶顾高镇工作计划安排表

科技局、教育局、广电局、法院、国税局、科协六部门

20__年度顾高镇帮扶工作计划安排表

文秘站版权所有

时间帮扶工作具体任务责任部门

20__.07顾高镇野庄村建设规划邀请专家对顾高镇野庄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科技局、科协牵头,各部门参与

组织第1次送科技、文化等下乡针对农时举办农业生产知识培训,组织农业专家针对养殖、种植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授课、答疑。

组织第1次农村义诊活动针对顾高镇肿瘤、乙肝等病多发,与有关部门对接联系,组织泰州有关医院知名医生举办卫生知识咨询及义诊活动,义诊持续一天。

20__.08帮扶一批贫困生鉴于目前初中以下学生实行义务教育,今年帮扶贫困生工作侧重于帮扶部分特困学生。各部门参与

举办第1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根据需要进行订单式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当地企业所需的服装专业熟练工人,借助顾高镇现有资源,开办短期培训班。科技局、教育局牵头,各部门参与

20__.09实施学历培训和教育广泛开展中职和高职等学历教育培训,使部分初中、高中毕业不能升学而又无经济能力接受学历培训的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列出帮扶学生名单。科技局、教育局牵头,各部门参与

顾高中学新址落成典礼捐赠助学资金

20__.10改善村中心卫生室条件各帮扶部门拨出部分经费,对所挂钩的村因地制宜地进行村中心卫生室诊疗设备的改造,主要措施有:添置1-2张病床;更新常用医疗器材;对卫生室墙壁进行粉刷;修整卫生室地面等。各部门参与文秘站版权所有

20__.11组织第2次农村义诊活动针对顾高镇肿瘤、乙肝等病多发,与有关部门对接联系,组织泰州有关医院知名医生举办卫生知识咨询及义诊活动,义诊持续一天。科技局、科协牵头,各部门参与

20__.12组织第2次送科技、文化等下乡年末组织一次送农业科技、政策法规、税务常识、文化教育等下乡活动,积极引导村民致富。科技局、科协牵头,各部门参与

20__.01送温暖给特困户继续保持各部门中层以上干部年终送温暖的传统,向顾高镇部分特困户提供一些实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各部门参与

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95?03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结构失衡、就业市场相对饱和,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现状更为窘迫。因此,如何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有效提高地方院校贫困生竞争力和就业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校就读期间支付生活费、缴纳学费、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没有经济保障的学生。当前,对毕业于地方院校的贫困大学生而言,除了面对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外,还存在特殊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就业能力相对不足

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学习能力为基础,通过教育培养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力因素是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地方院校贫困毕业生大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和城镇低保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家庭经济基础较差,自幼很难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综合素质方面基础较差,自信力、理解力、沟通力、协调力和说服力等就业通适能力相对不足。大学就读期间,一些贫困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的选择在社会上兼职赚钱,有的埋头于学业,希望考取好成绩,拿到奖助学金,忽略了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一些贫困生性格内向,缺乏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的热情,失去了锻炼自己就业通适能力的机会,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就业面试时较为拘谨,不能有效推销自己,难以让用人单位了解和赏识,因此失去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二)就业观念偏狭保守

大学生就业观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当前,许多贫困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业观念单一、消极,就业期望值过高,服务社会意识差等现象。这既与贫困生特殊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又与社会舆论误导、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紧密相连。因特殊的成长环境及缺乏有效的专业教育引导,贫困生不能很好的将个人喜好、能力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就业方向迷茫,就业观念落后,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要“跳出农门”“吃上皇粮”,将择业作为跳出贫困、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较少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利益。就业期望值过高,希望到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体面又稳定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上班,希望到经济发达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各大城市工作,不愿到家乡、基层以及较为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工作,以至与许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此外,大学生成功创业,既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又能够带动他人就业。但部分贫困生对自身、对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创业期望值太高,存在“身份”观念,在创业中患得患失,从而阻碍了自身创业的成功[1]。

(三)就读院校影响较小

地方院校大多处在地方,远离中心、发达城市,并且大多升本时间不长,缺少名牌、重点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上许多地方院校办学定位趋同,在扩张过程中盲目攀高求大,所设专业没能有效地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没能找准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点,导致服务社会能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一些院校学科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同类专业人才过剩,导致供大于求。有的院校盲目增设新专业,对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意识不高,措施不力,培养的人才专业基础较差,竞争能力不强,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加上人才市场上存在“僧多粥少”和“就业歧视”的现实,招聘单位多会优先录用重点、名牌大学生毕业生,这就导致贫困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

(四)社会资源比较匮乏

截至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已经出台了许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在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制度,在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但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在聘人唯熟、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仍然存在的今天,各种人为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依然很大。在同等条件下,家庭背景、亲友的社会地位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甚至非常关键。然而,贫困生主要来自边远农村和城镇下层,经济窘困,社会关系较窄,依靠家庭背景支持就业的可能性小,几乎没有社会资本可利用。加上贫困生就读的地方院校大多远离中心、发达城市,难以有效吸引用人单位进校选聘毕业生,加大了贫困学生就业成本。同时,不少地方院校财务压力大,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的专项经费不足,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就业帮扶指导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为贫困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帮扶指导,使得贫困生顺利就业受阻。

二、扩大地方院校贫困生就业出路的策略

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和贫困生三者的共同努力。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就业竞争中,就业者自身素质是关键。要真正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必须有效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作为地方院校,应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明确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突出职业适应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上,构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体制上,突出学校和业界“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瞄准产业分类和职业分类,增强专业适应性。在教学环节上,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在质量保障上,探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作为贫困生,在进入大学后,应珍惜美好时光,勤学苦练、自强不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主动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班级、社团、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各类竞赛、“三下乡”实践活动等,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强化职业生涯引导

针对贫困生普遍存在着就业观念偏见,国家有关部门和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观念教育。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就业政策宣传,营造正确的就业舆论环境,引导贫困生消除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降低就业期望值。组织贫困生参加下基层座谈会,向贫困生详细介绍下基层政策,积极鼓励贫困生响应国家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为贫困生日后建功立业打牢基础。其次,高校应加强贫困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结合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需求,把形势教育、国情教育和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就业素质准备等结合起来,创设教育情境,组织贫困生参加服务社会及勤工助学等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帮助贫困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成才观。最后,高校还应创新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采用新的能够增强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贫困生采取单独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贫困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以及个性特点进行客观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及时更新就业观念,减少就业偏见,制定合理而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满意就业。

(三)规范就业服务管理,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当前,一些地方院校提供的就业服务与贫困生的需求相差甚远。为此,首先,应加强高素质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在校、院(系)、各个专业建立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公开招聘、对兼职教师、优秀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等途径,扩充就业服务队伍,提高人员专业水平,增强服务指导实效。其次,应完善就业服务手段和方法。一是筹建贫困毕业生数据库[2],明确贫困生个人状况、就业意愿、困难等级等,以便有针对性的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二是加强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及时向贫困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三是为贫困生组织专场招聘会,邀请信誉较高的用人单位入校招聘,降低贫困生就业成本;四是实施“订单式”培养,根据贫困生求职意愿,结合专业实际和企业用人需求状况,由企业和贫困生签订协议,组成帮扶对子,毕业后定向工作。最后,规范就业服务管理,开展就业服务评估。将就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教学督导和教育研究改革之中,保证就业课时和授课效果。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评价体系,将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就业服务质量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与其评先评优和职称、职务晋级挂钩。

(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贫困生就业观念保守、不敢挑战的特点与其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地方院校必须重视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丰富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孵化措施、后援支撑[3]。首先,针对贫困生的特点,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采取分层创业教育模式,引导贫困生主动投身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贫困生的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开拓精神等创业综合能力。其次,转变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和完善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贫困生创业争取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便于贫困生既能实习观摩,又能参与真实的创业过程,明确创新创业的就业目标,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再次,完善贫困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有价值的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激发贫困生创业的热情。最后,地方院校和政府部门应携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和环境氛围,为贫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宽松的环境。

(五)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缓解就业竞争压力

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需要政府、社会的关心以及学校的指导和帮扶。首先,政府层面。一是应构建全国大学生就业网络,实现毕业生资源和招聘信息的共享,为贫困生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降低其就业成本,保证其充分就业;二是建立贫困毕业生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把未就业的贫困生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对促进贫困生就业的资金投入;三是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社会分配制度,提高基层的工资待遇,引导贫困生向国家急需的岗位流动、到民营企业或西部基层单位就业。其次,社会层面。一是要积极配合,主动关心和帮助贫困生群体,学会识才爱才,“选优扶贫”,坚持公开公平的竞聘原则,让贫困生凭个人能力就业;二是大力拓展用人空间,为贫困生提供就业岗位,主动接收优秀贫困毕业生[4]。最后,学校层面。一是应健全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尽量为贫困生的学习、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加强贫困生就业信息服务,积极为贫困生搜寻、需求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贫困毕业生;三是帮助贫困生提高就业技巧,包括如何参加面试、如何“推销”自己等;四是为贫困生提供就业心理援助,帮助贫困生客观地分析自我,合理定位,增强求职勇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亚锋,郭萍倩.高校贫困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2):104-107.

[2] 姚利,廖颖.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职教论坛,2011(11):84-86.

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4

一、关于“学得起”问题

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可以说是教育扶贫的底线。因此,要在全面贯彻国家各项教育惠民助学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募集助学资金,着力健全完善贫困学生全覆盖助学体系,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

(一)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认真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就读期间,全部纳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范围,优先享受资助政策。积极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及以上院校录取及在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帮扶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确保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不受影响。

(二)逐步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目前全南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学前教育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及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每年每生最高为1250元。但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资助标准,不断加大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让贫困家庭学生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确保教育公平。

(三)制定助学捐款指南。要积极引导社会扶贫,将相对贫困家庭信息向社会公布,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县教育局要研究制定助学捐款指南,让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清楚了解捐款程序,受援学校及贫困家庭等信息,防止助学过程中出现“盲区”或重复资助。

(四)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以及县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就业优势,使广大群众和学生对职业教育有正确认识,引导初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掌握实用技能。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政策,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二、关于“学得好”问题

在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学生能入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助学工作形式,通过采取结对帮扶、助学助教、远程教学等多种有效途径,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帮扶工作,确保贫困学生都能学得好。

(一)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积极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和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

(二)实施教育对口支援。全南中学要积极与市中学或广东周边市县中学建立教育对口合作关系,县城学校要与乡镇学校建立教育对口支援关系。支援学校每年可以向受援学校赠送图书资料、学习用品和衣物等,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口支援学校每年可互派一些骨干教师赴对方学校指导或学习,短期内快速为受援学校“传经送宝”,跟上主流教学。

(三)给予充分心理关注。对于贫困学生的帮助,除了物质帮助外,还应该从精神上给予关心,让他们在接受平等教育权利的时候,使其人格也得到正常的发展。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班级里的贫困学生尤其要多关注、鼓励和帮助,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能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四)逐步实现远程教学。通过远程教学,支教教师可以在所属学校或者在家里给受助学生上课,从而解决了路途遥远、成本过高、影响自身教学等问题。远程教学还可以突破班级授课的限制,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担任数个学校的支教教师,扩大助教面。因此,县财政与教育局可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所学的经费,为贫困地区学校的远程教学系统提供硬件保证。

三、关于“学得出”问题

“学得起”、“学得好”后,就是要解决“学得出”问题,也就是就业的问题。在这方面,要通过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体系,确保学有所成的贫困学生都能实现创业或就业,从而实现教育扶贫工作目标。

(一)实施定向委培计划。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可选拔一批被二本以上院校农林、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公共事务管理等专业录取的大学新生进行定向委培,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由县财政解决其所读学费,同时每年补助一定生活费,毕业后直接分配至本县基层事业单位工作。

(二)加大创业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重点完善大中专学生创业项目资金扶持、行业准入、税费减免、创业和再就业培训等相关政策,建立大中专学生创业基地,确保贫困大中专学生创业有渠道,就业有保障。

(三)高位嫁接省内院校。县职校要积极与省内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对接高职院校现有优势专业,推行“2+3”等培养模式,前2年为中职教育性质,学习成绩合格者即可获中职毕业证书并免试直升高职院校,后3年为高职教育性质,按高职教育有关规定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成绩合格者即可获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县职校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在确保全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入职教中心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统筹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职业教育资源,扎实抓好农村新增及转移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短期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其创业就业能力和致富增收本领。

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5

初次接触韩燕(化名)同学是在2013年9月6日我院2013级新生报到的第三天,她是从我院公共教学部文秘专业转到我系的一名新生。今天也是我院新生开学典礼的第一天,刚见到她,我傻眼了……韩燕同学“走”路的方式竟然是“企鹅型”的。原来该生是属于身体残疾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双困生”。通过与家长深入了解,该生所在村是宁德一个贫困村,因小时候发高烧未及时救治导致双腿畸形,“走”起路来双脚平行,一跛一拐的,跟企鹅一样,没办法爬楼梯。但该生与大多数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太一样,韩燕同学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其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脸上总是缩放着灿烂的笑容,像一个开心果。别看她很阳光,内心深处有一根“刺”总是困扰着她。那就是――三年漫长的求学路,谁与我同行?同学都愿意跟我做朋友?

【案例思考】

一般而言,身体残疾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双困生”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些问题,作为一名辅导员,对于这类学生的帮扶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根据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问题的分析,制订一套有针对性的帮扶实施计划;其次,经常与家里保持沟通交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再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动青年志愿者、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及班级学生,关爱弱势学生群体,奉献一片爱心的心灵。由于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弱势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要强,对于同学和老师物质上的帮助比较抵触,这时我们就要加倍从精神上引导和帮助他们更有效果。让他们的心灵能够独立自强,树立坚定的信念,健康成长;最后,还要把加强学习上的指导和勤工助学结合渗透到这类学生当中。

【案例分析和措施】

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客观因素,个人心理性格则是贫困学生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需要掌握时机,及时到位。像韩燕同学这样的“双困生”,从与她的聊天中毅然可以看到她对求学的激情,对通过大学改变命运的期望是非常高的。“行动不方便”一直是她的阴影,少了同学的帮助,她还能坚持多久?自卑、敏感、忧虑的心理便油然而生,一直困扰着她,从而使她的心理和身体都受到了伤害,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及时调整韩燕同学的宿舍问题。韩燕同学由于行走不方便,又是转系生。同学没跟她住一起,为了便于管理,特意向学生处申请安排她住一层宿舍,还安排同班同学与她居住,解决了她每天出门都要“爬”上“爬”下的困扰。

2.及早建立特殊学生情况档案。韩燕同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从她转系之后,我每个月都定期与她单独谈心至少2次。每次交流后,我都做了详细的谈话记录,并建立了特殊学生档案。

3.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引导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首先,及时请学院心理中心陈主任辅导她,帮助她。其次,引导她正确地认识自我,寻找自身的闪光点,不卑不亢,不要轻言说放弃。时常激励她要树立自信心,有什么问题随时CALL我,在学习上安排同学要多帮助她,肯定她学习上的进步。再次,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养成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最后,交代舍友及隔壁学生经常与她沟通,陪她聊天谈心,营造良好、轻松的宿舍氛围。

4.成立爱心帮帮团。由26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爱心帮帮团,每天2名志愿者接送韩燕同学上下课、吃饭、打开水等日常生活。志愿者由刚开始的不情愿,不好意思到现在的主动、热心帮助她。这样一坚持,就是一学期,韩燕同学的求学路顺利渡过了六分之一。在这六分之一的时光里,她渴望知识,渴望上进的心更加坚强了,也变得更加阳光,跟这26名志愿者都成为知心朋友。通过成立爱心帮帮团活动,本人更好地掌握了韩燕同学的相关信息,加上平时与她聊天交流,得知她其实颇具幽默感;同时她还在动漫制作方面较突出。

5.开展适合贫困学生的集体活动,实现心理良性互动。根据贫困生的特点、特长和爱好,相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及主题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激励他们团结协助,找到自己的亮点,发挥自我优势,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师生的感情;同时,开展“心灵激荡”等心理主题活动,达到促进良好心理的效果,从而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鉴于韩燕同学的这种情况,特增设适合于她的心灵对对碰活动,使她的才能在平台上更好地展示出来。

6.注重解决实际困难。鉴于韩燕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在开学初,特意向院工会提交了她的材料,最后她也通过了审核,获得省农业厅“金秋助学”资助。在推荐国家助学金时,在同等条件下适当向她倾斜,经审核,韩燕同学荣获本学年国家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通过助学金补助,缓解她的经济压力。

通过以上措施,学期结束后,韩燕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总成绩在本专业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排名第三;鼓励她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成立了憨逗社团,由她担任社长,编排精彩的文艺节目在2013年10月份我系举办的迎新生大型文艺晚会上亮相,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在学业上帮助他人,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及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参加我系开展的关于个人PPT制作技能竞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我院举办的动漫设计技能竞赛优秀奖的成绩;同时还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的佳绩。在学期先进个人评比时,韩燕同学还荣获三好学生、最佳进步个人等荣誉称号。短短的一学期,她已经判若两人了,积极主动,有主见,更加阳光!

【案例点评】

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教育扶贫 创业创新 建档立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07-02

一、问题的提出:精准扶贫从确保就业提升到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地方发展

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广西多方出台相关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就业。2014年7月,广西出台《关于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定人定向结对帮扶,落实招生就业帮扶,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就业。近年来,广西部分高校也相继推出多项措施,帮扶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例如,广西艺术学院于2016年5月14-15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2016年(首届)广西艺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博览会,开辟毕业生就业创业双向选择区和创意集市,为建档立卡毕业生的作品搭建展示平台,吸引用人单位前来招聘,同时优先推荐其就业。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还设立了“建档立卡就业补贴资金”,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解决在求职过程中碰到的经济困难。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出跟踪服务、重点指导、专项培训、提供信息、优先推荐等措施,全面确保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这些措施在促进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就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提升教育扶贫的持续效果,不仅要确保农村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更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多方参与、多元提升、全程跟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对接经济产业发展,培育复合型、创业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将确保就业提升到创业和服务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层面,才能提高教育扶贫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才能带领农村贫困家庭脱贫,奔向小康,实现中国梦。

所谓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通过精准识别工作流程确定贫困户家庭,建档立卡贫困生主要来源于较落后的农业、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目前,各省都出台相关措施确保建档立卡毕业生百分百就业。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而言,上学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无疑是一个脱贫的重要途径。众多的贫困家庭寒门学子,努力学习,升入高等学校,毕业后确保谋得一份职业,并且按照政府相关确保建档立卡毕业生的措施,有了收入来源,能解决贫困家庭的部分困难。但脱贫仅仅靠一个学生的就业是远远不够的。试想如果一个贫困家庭,本身全家收入就很低,即使1个毕业生收入达到3000元(根据2016年麦可思报告,广西高职毕业生平均工资2900左右),除去租房、伙食等生活成本,已所剩无几,如果用全家人口一平均,更是杯水车薪,即使脱离贫困线,也离小康甚远。要实现真正脱贫、持续脱贫并奔向小康,笔者认为至少可以有以下途径:一是教育精准扶贫需要从就业层面提升到创业创新层面。二是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提升服务落后地区经济、产业发展能力。只能这样才能真正使建档立卡家庭脱贫并逐步走向小康,促进生源地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

二、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持续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要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持续性和有效性,必须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准对接生源的经济与产业发展要求,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生生源地多处于经济较落后地区,但都有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业为例。广西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各地开展“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等评审命名活动,各县、乡、村都是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作为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是根本任务,因此,必须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建档立卡贫困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更新专业的观念,集成跨专业优势,培养学生跨专业的复合能力。正如前文所述,贫困生源地多处于经济较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企业的分工细化、职责明确的企业管理相反,落后地区尤其是县域、乡镇等企业的分工界线模糊,事事通、样样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刚性需求。以一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为例,在发达地区,设计师、绘图员、业务员、材料员、工程师等都是分工明确的,但在落后地区或欠发达地区,一个人往往同时担任多个角色,既是设计师,也是业务员,甚至还要全包。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复合能力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由此,就需要进行“跨专业”逻辑性课程体系的重构,沿产业链和项目链的延伸,以培养复合型的创业创新人才为目标,突出“跨专业”、“互联网+”、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特色,针对建档立卡(下转第25页)(上接第7页)学生建立“逻辑型”课程体系,以代替传统“物理型”课程体系。这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也将成为可能。

三是推进“多方参与、多元提升、全程跟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应改变传统的专业界线、课程界线、课堂界线,通过学分转换机制、灵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元的学业评价等,全面服务于培养复合型创业创新人才;推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向“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变革,互联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建立基于APP的学习平台,开发MOOC、微课、二维码等,实施翻转课堂、随时随地学习及即时考核等改革。

“多方参与”是指针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培养,必须依靠学校、企业以及生源地县、乡的力量,通过学校重点培养、骨干企业一对一帮扶指导、县乡提供项目支撑,推行基于孵化基地的项目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的综合能力。同时,随着地方项目的带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促使学生掌握项目运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回得去、用得上、可创业、能成功”,获得服务生源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多元提升”是指课程体系除要体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专业整合能力并形成自身的复合能力,同时提升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全程跟进”就是建立教学过程的监控、反馈、修正机制,形成人才培养过程的自我修正闭环系统。

四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提升建档立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通过引入地方典型的中、小、微企业,以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形成校企共建孵化基地,共推孵化项目,共育孵化团队的有效运行机制。以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组建复合型的教学团队、服务团队、创业创新指导团队。瞄准建档立卡生源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目光向下,错位发展,精准扶贫,推行校企创业创新“2+1”双导师制(即学校专任创业导师和企业创业导师,共同培育指导创业团队),引导学生以地方产业为依托,引入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特色产业、互联网+生态旅游等发展理念,规划对接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创业项目,开发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百分百覆盖建档立卡学生,孵化一批面向农业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培育创业团队,并提供毕业后企业运营及管理的跟踪指导。

三、结束语

创业创新、教育扶贫、小康、中国梦,一连串的关键词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教育扶贫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根本手段,创业创新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不仅关系着学生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带动着地方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只能这样,才能使千万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小康,共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程舒通.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5)

[2]覃成强,冯艳,于娜.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