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范文1
摘要: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向好,但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此外造假现象和会计利润操纵现象严重,这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严重破坏了企业形象,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四个问题入手,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六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治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077-02
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出现的问题
(一)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
国家股一股独大及股权的高度集中一直都是中国上市公司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种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使得股东大会对中小股东形同虚设。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与会股东的资格从持股数量上作出限定,少则几千股,多则几万股甚至几十万股,而且对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又没有实行“表决权信托制度”或“表决权制度”,造成众多中小股东难以参加股东大会会议,股东大会实际上被国有股控股股东所把持。这就表明,众多中小股东分享公司控制权的合法权益被国有股控股股东剥夺了。这不利于规范、有效地对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监事会及公司经营规范行为进行制衡和约束。
(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由于中国实施的是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就是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全民对公司的产权并没有约束力和积极性。因为全民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一切国有资产都归结于全民所有,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很难说这份资产的哪一部分是某个人的。因此,容易产生“所有者缺位”问题,从而使得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股东难以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内部人控制。只要这种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不能得以彻底改善,经营者就会千方百计为个人谋取私利,从而“内部人控制”问题会更加突出,这将严重破坏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得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变得薄弱。
(三)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业绩评价机制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关系是一种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而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三者之间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为此,应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建立制度激励机制,促使财务经理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能好好解决对于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和约束问题。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薪酬是工资加奖金,主要是物质激励,缺乏必要的精神激励,缺少期权激励,以直接激励为主。薪酬构成也比较单调的,不能有效地激励经营者。对于经营者的约束主要是内部约束:公司章程、合同。法律、道德和市场约束较小。中国的法律还不很健全,对经营者的法律约束不够强。中国的经理人市场还很弱小,对经营者的市场几乎为零。道德约束是软约束,约束力度不是很强。这样导致了一方面,经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高度热情,没有发挥最大的工作潜力;另一方面,经理人员存在着不少弄虚作假、在职消费的现象,造成公司财产的浪费。而上市公司却无力进行约束,结果只能是股东和经理人两败俱伤。
(四)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评价资本市场效率的强弱,信息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指标,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鉴于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而经营者通常处于信息处理的有利地位,因此,经营者通过会计政策和方法选择进行投机的动机和条件都是存在的。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劣,做假账、虚报利润、掩盖真实经营状况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理论上可以设想提高社会收费标准,加大审计成本,以保证审计质量,但实际上由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出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僧多粥少,会计师事务所往往降价以求。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不但不协助市场监督者和投资者,反而积极参与,再加上市场操纵行为猖獗,使得股票价格常常严重背离实际价值。因而,中小股东无法认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及时掌握控股股东的经营风险,是现代信息披露制度的一大盲点。
二、相应的对策
(一)确企业法人财产权,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是优化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一种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和完善的方向是:减少国有股在公司股权中的比例,进一步分散股权,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着重培养一些稳定的核心大股东,包括公司法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银行,并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优化的目的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从而强化股东大会的职能。相应地,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都将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将有助于健全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并促进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实行政企分开
实行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整个经济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独立的;其次,企业必须是自由的。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自由的企业才能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找到最有效的途径。也正是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而政府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它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推进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了企业的经营,那么这种干预不仅是无效率的,而且会使企业的行为发生扭曲,人为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三)提高债权人地位,允许其参与公司重大财务决策
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后,即与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委托关系。一般而言,债权人采取与企业签订系列保护性条款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只有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条件下,企业的控制权才从股东向债权人转移。在有限责任制度和企业与债权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对债权人的权益保护是消极的。为了切实保护债权人的权益,笔者认为有效的途径是“允许主要债权人进入董事会”,让其参与公司重大财务治理决策。在现实中债权人利益常常被忽视的情况下,提高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果债权人能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就可以有效地监控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行为,从而在保护大股东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四)有效解决委托─中的激励和约束问题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对经理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和高额薪酬制。前者通过允许经理人员在若干年后,按现价获得企业的一部分股权,经理人员的收益取决于股权的未来价格与现价的差额。这就迫使企业财务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的价值也越大。后者通过实行财务经理人的工薪高出一般职工工资的几十倍以上,来激励财务经理人员的财务决策行为,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对于职业财务经理人而言,声誉因素的作用机理在于较差的职业声誉会导致其职业生涯的结束,而良好的职业声誉则提升了其在经理人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美好的前途,前者对财务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有约束作用,后者则对业绩良好的经理人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五)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与监督,完善财务监控机制
由于财务人员的自身利益与企业、股东的长远利益存在冲突,加上企业内部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人员有时就会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采取一些“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损害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因此企业应通过监事会或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加强审计,审计机构应直接对股东会负责,采取严格的审计措施并负以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来约束财务人员的非理,切实加强公司的财务监督,完善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
同时,上市公司应该根据相关要求,及时对外披露可靠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主要股份所有权和投票权,公司近期财务目标、重大财务治理结构的变化、主要财务事项和政策、可能变化较大的理财环境,可预见的重要财务风险等。
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66-01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帮助其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现金流通稳定性差
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房地产业表现的尤其明显,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多的是政府政策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每一次政府出来平抑房价的政策,房地产商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链条的紧张,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房地产商没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这样很容易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二)融资渠道单一
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使得公司融资渠道的单一化,作为上市公司,筹资渠道还是过多的依赖股权融资,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过度融资程度至少为91.41% 以上,过度股权融资691.114 亿元,接近1993 年到 2003年726 亿元的年平均股权融资额。而过度的股权融资不仅会造成上市公司股权的稀释,而且如何充分有效的使用募集的资金又将是摆在上市公司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
相对于其他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相对完善,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十全十美。尤其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就是上市公司本身,经常会采用会计上的手法来粉饰其财务报表,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相关者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已经对于上市公司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四)缺乏风险意识,自控能力差
一个公司正常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比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等等,公司能否在问题出现之前意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并且规避它,这是上市公司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一个公司能否识别相关的风险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分不开的。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将会使得公司的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对于公司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我们国家的好多上市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即使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作用。
(五)投资缺乏足够的经验
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国企上市公司在投资时缺乏足够的经验。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对于外国的贸易规则的了解,从而经常会出现不良的财务状况。
(六)经营状况与部门考核的依据不足
上市公司的经常状况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最终会计利润上,而会计利润会随着公司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税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变化,这就会导致一些分公司为了获得良好的考核目的而粉饰财务报表。在现实操作中,分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其考核的相关度不够会导致集团总公司对于整体集团认识的偏差。
(七)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不足
由于现在的上市公司还是主要采取以产量、工时等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这种计算制度有其合理一面,尤其是在些制造业领域中这种成本计算制度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分工逐渐向产品研发、物流等方面发展,这些领域成本的计量无法用产量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价方法来衡量,这就需要引进诸如作业成本法等新型成本计算的方法,该方法是以作业为中心,以控制作业成本为目的,最大限度的控制了成本,这对于提高公司的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营运资本的控制存在缺陷
营运资本是公司维持日常营运的必要资金准备,如何充分有效的使用公司的营运资本对于公司提高短期的利润有较大的帮助。公司采取宽松的营运资本策略,适中的营运资本策略还是紧缩的营运资本策略对于公司的日常营运会产生较大影响,处理不好会经常性的陷入财务困境。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日常现金的管理效率
对于日常的现金,应该根据其置存的原因将其分为三类: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投资性需要,收支管理的策略也应该尽量遵循以下规则,第一,力争现金流量同步;第二,使用现金负流量;第三,加速收款;第四,推迟应付款的支付。现金最佳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也应该按照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随即模式等来计算。
(二)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员工素质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好坏对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会处理公司日常的投融资活动并且善于处理复杂的财务关系,现代的财务管理者应该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为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融资渠道,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者应该在这个市场中充分发现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
公司应该结合本公司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股利支付方式,这样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是应该充分考虑法律因素、股东因素、公司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法律因素包括资本保全的限制,企业积累的限制,净利润的限制,超额累计利润限制以及无力偿付的限制。股东因素包括稳定收入考虑,避税考虑以及防止控制权稀释的考虑。公司因素包括盈余的稳定性,资产的流动性,举债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债务需要。其他因素包括债务合同约束,通货膨胀等。
(四)利用财务杠杆,调控债务比例
能否充分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对于公司的业绩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根据改进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当净经营资产净利率超过税后息利率时,即公司的经营差异率为正值,借款可以增加股东收益;如果它为负值,借款会减少股东收益。从增加股东收益来看,净经营资利润率是企业可以承担的税后借款利息率的上限。所以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临界调节,保持经营差异率为正,充分利用公司的财务杠杆。
三、小结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内的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与世界经济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并且纷纷上市成功。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全球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内的企业大部分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工作缺乏经验,所以,国内的很多上市公司在财务的运作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问题,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国内上市公司更为高效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2(15).
[2] 黄 珺.基于内部控制探究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J].时代金融,2011(24).
[3] 张 镅,殷明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权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缺陷 对策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容易存在的问题
(1)预算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不科学。预算是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许多企业集团缺乏完整、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集团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集团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预算成为摆设;还有一部分企业集团预算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软弱,有的企业集团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账,资金运作极度困难,时常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
(2)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大部分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使用效率低下。有的集团内部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另一方面却又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为难,拿不出钱来调剂子公司的资金余缺,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集团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很多企业集团试图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但因缺乏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支持,无法解决减少成员企业中资金严重沉淀与闲置等问题。
(3)财务控制无力,信息滞后失真。企业集团内部各下属企业之间的往来业务频繁、内部交易量大,难以及时对账,信息不能及时汇总,极大地影响了关联交易抵销和合并报表编制等工作,企业集团高层决策者难以及时获取财务信息。更为严重的是,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子公司很可能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4)预算体系不健全,制度流于形式。目前,相当多的企业集团尚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的集团虽然有了预算体系,但是预算目标的制定不切合实际,预算指标的编制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对成本费用的约束性差,受人为因素干扰严重。预算制度没有成为企业集团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法定依据,也缺少对预算实施过程中的监控,预算控制相对薄弱,预算往往流于形式。
(5)强调外部控制,忽视内部激励。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主要强调外部控制,而普遍缺少集团内部控制规范和内部审计,"内部人控制"现象泛滥,成本居高不下,严重侵蚀了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财务控制的实现是激励与约束的统一,企业集团单纯从外部控制子公司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子公司经营者的制度规范和合理有效的激励,使"以集团整体利益为重"成为经营者的自觉行为。
二、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1)实行预算控制。预算是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预算的制定要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前提,根据企业的发展计划规划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计划的形式,具体系统地反映出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情况。预算的编制就是将企业经营目标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并作为对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
(2)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合理使用资金。资金控制是指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存量和流量的控制。为了促使集团内部资金合理流动,发挥资金整体效益,企业集团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通过资金结算中心,把分布在各个银行账户上的沉淀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决策、统一对外筹资和融资,统一对内调剂资金,统一办理结算业务有偿使用,有借必还的市场法规进行运作,使企业分散在各个环节上的资金都能得到最佳的利用。在化解资金供应紧张矛盾的同时也可把闲置资金降到最低限度。
(3)整合财务资源,统一财务控制。随着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把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物流和信息流整合起来,可将财务控制科学地渗透到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集团公司通过信息办公系统整合财务资源,可实现集中式财务控制模式,实现跨地区网络控制子公司;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控制,企业集团可以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步生成;建立网上结算系统,可强化资金调控能力,加强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企业集团通过建立远程计算机网络,将下属分公司及项目部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集团公司可以随时调用、查询分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各单位的经营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减少经营风险和资产流失。
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是解释财务报表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以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将分析对比的绝对数变成相对数,以说明财务报表上所列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做出某些解释和评价。灵活、合理的使用各种财务比率,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获得更多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但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仍不足以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做出全面评价。比率分析局限性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用于计算财务比率的会计报表信息自身有局限性;二是由于比率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财务比率固有的局限。因此灵活、合理地使用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充分地为信息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得不恰当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造成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决策,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就从财务比率自身的局限对财务比率分析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财务比率分析的固有局限性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分析比率主要是由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类比率构成,但这三类比率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比率分析的效果。
(1)偿债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清偿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它们的资料来源于反映时点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即某一时点的(流动)负债与可用于偿债资产的关系。报告日时点的静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粉饰效应。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等方法来粉饰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达到自己“理想”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而且在流动资产中包含了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不能变现的预付费用和企业的短期股票因投资套牢而转化为事实上的长期投资等,这势必造成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从而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另外,有一些会增强或减弱偿债能力的资料数据并不能从财务报表上获取,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企业信用额度等因素,它们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或有负债、由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等,它们会增加企业的偿债负担。因此,仅仅依据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的财务分析其有效性必然受到影响。
(2)资产管理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资产管理比率是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情况和管理效率的指标。各种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为该项资产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数,并非真正的期间平均值。企业只需调节该资产期初、期末两个报表值,就可以改变该项比率的计算结果。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它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当销售具有季节性,尤其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在实际运用中,销售成本的高低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很大。另外,该指标很容易受企业管理层的操纵,如可通过降低存货水平,来达到提高周转率的目的。而且,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因为存货增加可能是企业经营策略的结果,如预测未来存货价格将上涨采取的投机行动等。当企业实施存货控制、实现零库存的管理时,再对其进行考核,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3)盈利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盈利能力比率主要是用净利润与投资额相比计算比值,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由于利润的计算过程除了受折旧方法选择、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筹资方式甚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该类指标极易纵、虚报或瞒报。此外,公司利润并不完全都是来源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有些企业的偶然性收益超过了经常性收益,如营业外收入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经常性收益和偶然性收益所反映的企业经营业绩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以利润为基础计算的财务比率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及收益质量。
二、对策
财务比率存的以上种种局固有限性单靠信息提供者来解决是不可能完全弥补的,因此在运用财务比率时应注意到这些问题,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1.针对偿债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的对策
对于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的缺陷,在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改用自由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来分析,即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关系的考察来判断企业短期负债偿付能力的强弱。因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自由现金流动比率指标,更能充分体现企业可支配的运营资金可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付,更为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二是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即用企业的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的客户的应收账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该指标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因此更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对于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的缺陷的建议如下:一是将企业的长期负债与有形资产相比,侧重地揭示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更能反映资本与负债的关系;二是在分析资产负债率的同时还要考察资产报酬率的大小。对于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来说,适度举债经营,即资产负债率相对高一些并非坏事;而对于盈利能力差,尤其是总资产报酬率低于负债比率的企业,采用低负债甚至“零负债”的筹资策略才是明智之举。
2.针对资产管理比率的内在局限性的对策
对于存货周转率的缺陷应注意:一是不应该只看具体的数值,也应注意具体的存货计价方法;二是应该充分重视企业存货增加或减少的动机;三是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带来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高会导致存货占用过多资金,引起高额的机会成本,高额的储存和保险成本,过高的陈旧、报废和被盗风险等;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而对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则应该采用“本期收回的应收账款”数额取代被除数“销售收入”,其中:本期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而且应收账款中应含应收票据及坏账准备。这样才能解决采用大量现金结算和季节性差异悬殊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客观性,更加真实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
3.针对盈利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的对策
资产净利率的缺陷其解决办法如下:一是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净资产值平均算出年内平均资产总额,这样计算口径就能够保持一致,得出的数据也比较客观;二是分析该指标时,在注重数值的时候也应该重视报表单位的利润分配政策,以防通过调整利润分配政策来粉饰数据;三是计算资产净利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而对于销售净利润率的缺陷则应把除数的“销售收入”改成“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这样方可以使除数和被除数存在配比关系,从而所反映的获利能力也更加客观和全面。以上谈到财务比率分析的种种局限性,并不能否认其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相反,比率分析方法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此外,针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其应对措施除了理论界大力倡导地将现金流量作为评价指标外,也可将动态财务分析方法引进来。虽然动态财务分析方法最初是应用于寿险行业,但可以根据其他行业与寿险行业的区别对其模型进行修改,使其适用于非寿险行业,也不是没有可能。尽管动态财务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其未来的应用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单喆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王萍.财务报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范文5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着缺乏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充分性等问题,甚至由于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粉饰绩效,操纵利润来制造虚假信息,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致使财务信息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利用企业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j第二,报表中存在大量虚拟资产;第三,很多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所涉及的项目采取回避态度,及时进行披露也往往不全面或过于简单,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披露不及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的编制周期过长;第二,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准确确定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自行选择时机披露重大事件;第三,上市公司每天都有大量新信息生成,而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断产生,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周期性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三)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把信息披露当成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获得的权利,而将其视为负担,往往不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进行全面披露,有意或无意遗漏依法须披露的重要事项,或通过故意夸大事实和隐瞒事实的方法来误导投资者。
(四)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不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还不完善,对相关责任人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理也并未明确。如:《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问题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缺乏相关的实施细则。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
(一)上市公司的内在原因
首先,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粉饰绩效,操纵利润来制造虚假信息。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一旦被取消配股资格或停牌。会对企业本身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导致企业的声誉扫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为了在证券市场上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竞争力,便通过会计造假虚增企业利润而隐匿企业债务和不良资产等负面信息。其次,当前上市公司在管理上并不完善,会计规范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在公司内部存在着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的问题,而相关法律,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等并未对会计规范的执行性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在客观上加剧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
(二)证券监管监督乏力
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不完善,许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都是在极其严重时才暴露出来,这大大加重了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中的投机行为。一方面,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其对市场的监管往往是根据政策的导向来调控股市的升降,而不是在自由发展的证券市场中进行事中监督;另一方面,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很少严格约束会员,造成很多市场违规行为。
(三)违规处罚力度低
我国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违规披露所受到的处罚远远低于其获得的收益。第一,对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的处罚主要是行政处罚,处罚力度较小,难以起到威慑作用:第二,由于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具有时效性方面的限制,使很多上市公司怀着侥幸心理,不断进行财务信息违规披露:第三,在刑事责任制度方面,相关法律虽有所规定,但真正因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并不多见,而民事责任制度的弱化更是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
(四)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存在执业质量低,职业道德差的问题,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执业过程中受利益驱动,而忽视执业质量与职业道德,不按照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来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编写审计报告。此外,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营业务也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受审计成本和精力限制,难以对账项进行详细审计。
三、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和控制结构
要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从上市公司自身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加强非流通股的市场流通,探索让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的有效措施,建立独立的国有股股权行使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股东职权;第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结构,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作用并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以有效摆脱经理层对财务信息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第三,完善经营者的选任和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市场及其职业道德标准,处罚条例,在专业经理人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
(二)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首先,要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其次,要完善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在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的相应责任应该在相关法规中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如上市公司没有故意提供虚假财务预测信息,注册会计师也已经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审核,他们无需对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承担责任;而对于有意虚假财务预测信息以误导投资者的行为,则要根据《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及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坚决给予打击。
(三)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首先,要完善相应的刑事制度以规范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解决如何搜寻确凿证据的难题,寻找对法人犯罪有威慑力的处罚方式,加大其违规成本。此外,有关部门应在认定违规行为,确定违规责任后,严格秉公执法,并考虑执法成本的合理化和适度化,兼顾效率和公平,以最少的成本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
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重要意义;思路
0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保险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保险行业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其身处金融领域,同时资本运行具有独特性的保险行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一直不尽人意。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严重影响,尽管在我国政府的百般努力下,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算太大,但保险行业依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其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财务管理,进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现保险公司效益目标的同时,保障保险行业持续稳定的
发展。
1 我国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重要意义
最初我国保险公司是在政府监督下开展业务和进行财务管理的。伴随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金融的混业发展,对保险公司国家开始逐步放松监管其财务管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就财务管理而言,我国保险行业开始学习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且政府也随之加大了监管保险公司财务的力度。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保险公司的人才队伍素质及专业化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虽然在财务管理的有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比较成熟的西方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体系相比,我国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此外,伴随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及金融开展混业经营,财务风险在我国保险公司中正在逐渐增大,这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化解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其不能衍生出新的问题,为保险公司保持财务管理的连续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视为重中
之重。
我国大型保险公司一般都是国有独资公司,在这些公司中国有企业粗放式的管理通病也表现的比较突出,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但难以借助银行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来更好的开拓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对各营业网点都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且许多基层公司也存在着财务工作缺乏标准化的现象,导致各项业务需要通过人为操作去完成,这必然使操作风险增加,从而容易产生数据失真、弄虚作假及信息传递慢等情况。正因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整个市场中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偏低,在面对拥有先进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外资企业的冲击下江河日下,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当前的财务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我国保险公司唯一的多网点优势将沦为效益低、耗资多的沉重负担。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其财务处理和业务进行改造,把各个营业网点尽快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最终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 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2.1 保险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对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相关部门缺乏系统性的规定,缺少针对性,覆盖面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当前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遵守的规定主要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明细准则,而一些补充规定则集中在保监会和财政部下发的通知、意见和规定中。缺乏针对性只要表现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对象是各类金融机构,因此,针对保险公司的限制性和规范性条款一般比较宽泛、模糊。覆盖面不够则表现在相关规定予以明确,民营和外资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进而使民营和外资保险公司与国有保险公司相比,在财务规则上没有统一起来。其次,保险公司制定出的部分内部规章条款与国家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冲突。有的保险公司因第一款的局限性制定了自身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及会计实务等规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内容与保监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存在抵触现象。例如有些保险公司按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将为展业支出的客户旅游及招待费用计入佣金科目进行核算。再次,缺乏严格明细的操作流程。有些保险公司报销的发票开具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在审核报销时没有对所提供的发票通过税务热线与税务网站进行验证。最后,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存在五险一金漏缴的现象。因保险公司对员工劳动保障权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有些保险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制定出的考核办法、操作办法等文件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将员工人为的分成经理层与管理层、营销员与正式员工,对于经理层与管理层来说,五险一金都会缴纳,为了激发营销员和普通正式员工的积极性,通常不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底薪都没有。
2.2 现金管理存在缺陷
保险公司的大量现金流转是一个特色,所以保险公司的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现金开支超过规定的数额就需要运用转账结算。然而当前保险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通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现金管理相关规定。在购置办公用品、支付赔款等方面使用大量现金,有些基层公司甚至每个月发放的工资、福利费等也不通过银行支付,而是直接坐支现收的保费,进而避免银行等部门来有效监管现金。有些公司对现金日记账也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导致无法有效控制现金库存量,使经营管理产生不少漏洞。现金收付的手续缺乏规范化,混淆了现讫、转讫,思想上开始有怠慢的情绪,认为不管是转账还是现金,只要钱已经到了保险公司账户就行,导致了业务的真实情况难以通过账面准确反映,某些数据在会计上产生了偏差。故意将财务印章弄得模糊不清,方便以后合并记账,使得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相符。在付款时,有的付完款后再盖章;在收款时,有的盖完章后再收款;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对收款人不要求必须亲自签章;对于外部的原始凭证,只要领导有签字就会一路绿灯,对其审查不严,导致会计失去监督效用。
2.3 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
保险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以会计人员整理的财务信息为前提。因保险行业具有较大的特征:保费收取在前而赔付支出费用在后,这两者有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造成了各会计期间不合理的收益费用分配。除此以外,保险行业要求会计人员对未来要具有较高的预期性,以自身工作经验开展操作等因素,造成了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误差。另外,尽管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业务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遇到具体业务时,会计准则只是要求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这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原则性导向代替了规则性导向,尽管让保险公司在会计信息上表现出一定质量,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存在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造成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这些都会严重冲击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决策受到严重影响。
3 我国保险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3.1 加强建设财务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其一,从监管层面来说需要对保险公司统一规范财务制度,可以依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设计《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将以往零散的关于财务会计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统一归纳到《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中,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使各个保险公司都处于同一水平,防止以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出现。其二,各个保险公司内部的规章不仅要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还要努力做到明确化、细分化、可操作化及规范化。
3.2 强化现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保险公司生存发展依赖的血液就是资金,在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中都贯穿着资金管理,保障保险公司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就是资金的安全性。首先,对银行账户加强管理,实施报批与备案制,没有经过上级公司的批准,不能擅自对银行账户进行变更与撤销。并且要分类管理账户,基层公司不能互相划转混用各种账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动态化监控,监控的范围包括所有账户。其次,切实贯彻执行现金收支管理办法。由于当前实行的是现收保费即出保单的制度,极大降低了应收保费的额度,使保费资金大大缩短了回收期限。对资金收入实施限额限时上缴制度,使得资金在基层公司减少沉淀时间与沉淀量。需要严格依据项目的预算来拨付费用资金,一旦项目费用支出超过了预算,财务部可暂停拨付资金。就理赔资金而言,对客户的信息财务部要认真做好核对工作,把好理赔支付这道关,保障理赔款能够直接汇到客户账户上。最后,对银行账户实施严格的对账制度,强化未达资金管理。必须将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请上级公司审核。防止出现超过规定时间和非正常的未达账项,如果存在这类情况,必须向上级公司汇报引发的具体原因及限时予以处理。
3.3 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人员素质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要想解决一切问题其本质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对基层公司的员工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使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进步提供人力保障。首先,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委派的相关人员要实行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相辅相成的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其次,委派的相关人员为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搭建起了沟通桥梁,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是沟通的时间成本极大降低。最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逐步提高财务工作执行力和服务质量,使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当然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拓思路,使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汉民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