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端,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重视最直接的就反映在了高等教育的“扩招”上,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招生数量已达657万,毛入学率也创下26.5%的历史新高[1]。虽然我们看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之后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但是与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大的其他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中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诸如拜金主义、自由散漫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的蔓延,再加上学生自身面临的各种压力,多重作用下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2]。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三种途径组成,第一种途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任课老师开展,这部分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任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情况,所以只能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情况,进行比较泛泛的引导教育;第二部分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开展,这部分主要是由辅导员通过集体或者个别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比较有针对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他们所开展的虽然有针对性,但是专业性稍差;第三种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机构,一般设在学生工作部门,由专职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这部分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专业,但是人员比较少,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3]。所以,大部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只能是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者等着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上门来帮助解决。虽然看上去,在目前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途径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数量比较多,每种途径又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丰富开展途径,为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提出新的借鉴思路。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
1、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大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多元化趋势。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心理教育方式却没有改变,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即开大会,作报告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尤其是扩招后,平均每个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最少需要负责管理三四百人,有的地方甚至一个人要负责近千人的心理健康辅导问题。再加上现在学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应酬也多,很多学生等到毕业了,也不见得轮的上和每次学生倾心交谈一次,更何况说解决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其结果就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招录一些专业背景更加符合于学生管理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先进学生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也要给于及时的培训,并且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优惠政策。力求,让每位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都能持续不断的吸收到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件当中去[4]。最后,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考评方式转变,避免因为以科研水平和学术论文多少来评价其工作成绩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转而将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和学生的评价作为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方式。
2、丰富心理教育开展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现在,各高校中都在热火朝天的举行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一般都是以讲座、报告会、条幅宣传等形式。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种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其结果就是上面大讲,下面小讲;上面唾沫横飞,下面鼾声阵阵;甚至上面讲着,下面玩儿手机,看小说,谈恋爱的屡见不鲜。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个例就完全说明这些形式不好,但总体来看,这些措施的实践证明其宣传之后的效益并不是足够明显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报告会枯燥乏味,条幅宣传大家并不关注,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宣传不到位,因此可以说高等院校采取的措施不适当[4]。因此,各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比如,河南理工大学设立心理委员,组织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户外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电影欣赏、心理剧演出,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心理宣泄室等,还制定了心理预约制、来访登记制、咨询记录制等制度,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厌学、有抑郁症倾向的部分学生,每年还要开展危机干预[5]。另外,还可以通过把一些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故事用情景剧的方式编排出来,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出,最终形成舞台剧,演给大家看。因为演员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而且演的故事又是身边的事,所以大家观看起来积极性都很高。这种方式远比几台大型的心理教育讲座更有意义。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提高基层自主心理健康干预能力
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班委会,各种协会等都属于学生自己管理的组织,而在各种管理措施中,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其实起到的作用在很多时候相反倒是事半功倍。因为,学生之间沟通更多,交流也多,互相之间更加了解有哪些心理问题,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一个班的,甚至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相互非常了解,如果可以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干预和教育之中去,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中,学校可以把学生会之中,班委会之中,分别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将班级或者学生会之中,思想比较先进,比较有领导能力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然后通过学生课余时间的了解,将心理有问题或者思想压力大的同学登记出来,由班内组织谈话,同学之间倾情沟通,看看这种问题到底产生在哪。待到初步疏通之后,再有学校各级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行辅导。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委员,是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建设的新举措,它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其针对性更强,远比盲目的开展各种培训效果要明显的多[6]。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教师也要更多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重视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安排学生的自学、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自我成长分析、朋辈咨询等互助心理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过学习,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中。
三、结语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发挥其心身潜能。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础。因此,面对新时期各种环境的日趋复杂,各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从师资力量、教育所需的软件硬件等各个角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日常性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加强,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刘玉强.简析大学生群体心理存在的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
[3]彭庆红.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价值与性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4]崔宁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缓解心理压力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多样化[EB/OL].
[6]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出新招——心理健康宣传委员加盟班委会[EB/OL].
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教育氛围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更要积极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任课教师则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将对学生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让心理活动课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除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的开设,还要联合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多方面共同推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 保护自尊。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人格尊重的一种情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调皮、内向或学习后进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呵护,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消除不良习惯,重新扬起学习的风帆。
2. 树立自信。作为班主任,要时刻让学生相信“我能行”。因为老师的肯定、认可,是学生建立自信的金钥匙。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生存的根本欲望来自于社会的肯定,因此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值得喜欢的人十分关键。班主任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增强自信,勇敢挑战困难,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重新塑造自我。
3. 磨炼意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他们怕吃苦、怕困难、怕失败,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确实令人担忧,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四、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1. 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利用好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调查显示,极少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明显的不适应行为,需要进一步做心理诊断。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恐怖、抑郁等。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心理教育速度,远远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方面。厌学是目前小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不主动。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致使本学科越学越差。也有部分学生是由于父母的希望、教师的期望和同学间的竞争强烈使自己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神经紧张、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
2.交际方面。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教师对自己的不理解、不信任,与同学关系不融洽,都导致了其在交往中的自卑、怯弱、排斥。更严重的是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的敌对行为。
3.应对挫折方面。由于学习方面受挫,人际关系方面受挫,内心感到老师、同学、朋友、家人都对自己不重视甚至鄙视了,自然而然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一旦到极限时,学生就感到周围的人个个可恶,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等心理问题或做出其他偏激行为。
三、班主任应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当然包括班主任老师。而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令人担忧,也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识。因此,应把教师的心理行为问题减到最低程度,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
2.班主任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游戏、观看影片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或者家庭生活受挫折时,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宣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积极开展班级活动,使学生的过激情绪在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
3.班主任可以给本班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适应能力、学习成绩、心理压力、自我评价、情绪状态等都可以在心理档案中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教育,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有何变化,影响学生的外部因素有何变化,学生的表现如何等,再在心理档案中一一反映出来。这不但有助于班主任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而且能够为班主任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
4.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班级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就会充满活力。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和学习,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这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
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联系,建立立体的育人网络。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绝大多数是始于家庭。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宣传、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他们辅导子女的心理健康能力,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6.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一是学会放松。参加体育、艺术活动,可以分散注意,调节心情。我们学校不正在搞团体操,这就是个很好的机会。二是与人谈心。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等。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三是学习写日记或周记。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
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一、建章立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实施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景泰三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组织建设等各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2.建立了三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测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异常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三级监测网络:一级为校领导和学生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二级为学生会、团委、年级组,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三级为学生会干部、各班班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或日常管理中,发现学生异常行为,过激言论等现象,便进行及时辅导、教育,并按网络逐级上报。对异常情况实行各级负责制,耐心做好教育、咨询和疏导工作,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我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已经组织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专业培训32人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统一安排,集体备课,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明确不同情况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现学校申请立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已经结题市级课题1项,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二、综合利用,积极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每周为学生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培养的方面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一些活动课,包括情境设计、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建立“心理导航站”。由五位心理教师轮流值班,每周星期二至星期五下午向学生开放。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心理导航站”已经成为我们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我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强有力的保障。
3.设置“心语信箱”。开设电子信箱、QQ聊天室和热线电话,主动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让许多想倾吐心声但又羞于启齿的学生能以方便的形式讲出自己的小秘密,向老师寻求有效的调节办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由心理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这成为我们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4.开设《景泰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栏目。针对学生普遍需求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初一新生环境适应不良,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状况,以及人际关系过程中的自卑感、自傲感等等,每月编辑一期《景泰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精选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教给学生调整自我的正确方法。
5.各学科渗透。我们认为,健康的心理来自人格的感染,健康的心理来自和谐人际关系的熏陶。所以学校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员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倡导心育是智育的保障,要求各位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心育班会。班主任更主动的开展各种心育班会,积极渗透心理辅导内容,以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为主题,召开班会,互相探讨,共同受益,提高了教育效果。
7.举办心理讲座。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和请来的心理健康专家不定期的对学生、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学生的内容,如青春期教育,从生理、性意识及自我保护等方面,揭开了一些困扰学生却又难以开口请教的问题,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针对教师的培训,我校先后邀请西北师大杨中书博士、白银市关工委主任李保和等专家来校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同时也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使教师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
8.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一般情况、学生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及社会适应情况、问卷调查、心理咨询记录等,同我们日常的辅导咨询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校园育人。学校积极创设温馨的人性化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在校园内加大绿色植被,植树种花,营造绿色校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校园各处、甬道两旁贴上名言警句和名人画像等,通过一言一语达到和学生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学生的绘画、书法、科技作品在展室和教室里展览,搭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信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风采”活动,在展示班级特色、宣传班集体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校大集体归属感;学校安装了宣传橱窗和墙报栏,建立了由学生会、团委主办的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辟了《每周一歌》栏目,成立了“浪花”文学社,创办了《浪花》报和《教苑》校刊,成立了“景泰三中艺术团”和“青少年科技协会”,多次举办了景泰三中艺术节、科技制作等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特长,把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0.家校结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张春兴(1998)“病因根植与家庭,病象显与学校,病情恶化与社会”的观点,家庭的教育与参与是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关键和前提。学校已于2004年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长学校,每周星期六对家长进行培训,还聘请有关专家和教子有方的家长做讲座,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并且开通了校长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家长学校”网页,传播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知识。通过“百名教师走千家”活动、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通知书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形成了合力,共同携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以活动和体验教育为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单位列为“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等单位授予“甘肃省‘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先后多次荣获市、县“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但我们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形式还要进一步灵活,只有这样才更好的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培养更多的“四有”新人!
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据统计,我国现有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278所,在校生达280万人,民办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差,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令人担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应遵循的原则
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日常教学、教育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教育原则
即,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
2.尊重性原则
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交友性原则
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
4.多形式教育原则
即,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
5.发展性原则
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
6.以自助为目的的原则
即,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人自助,教师和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该是从旁协助他们学到经验,并促使其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技能,使潜能充分发挥,迈向自我完善。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1.复杂而又失衡的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被民办高校录取的学生有不少人在高考中可能因成绩不够理想而遭遇一定挫折。因为高考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见得比考入重点高校的学生差,但由于高考的失利,他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民办高校,而这并不完全是他们个人的意愿。这部分学生带着怨气和不服气的心理,进入了民办高校。同时,他们当中有少数也来自于农村,考入了民办高校总算跳出了农门,在心存怨气、不服气的同时,又产生了“考上总比没考上强”的暂时满足感。这种复杂而失衡的心理让他们被动地来到了民办高校。
2.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特征
大学生处于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非常活跃,充满矛盾。在这一时期,由于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加上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与就业等的一系列问题,许多人出现不适应,从而产生种种心理困难,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国内大量研究表明,有10%以上的大学生有中度心理障碍,而且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构成了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
3.学习焦虑引发学习困难的特征
主要原因是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学习方式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教学内容高度理论化、容量大,教学进度跨度大,最为主要的是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等。与中学相比,教师辅导和督促的时间少了,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大了。许多新生面对这一变化,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学习方法的变换,学习上仍按中学时那样,期望老师能全面辅导,结果造成学习不适应,甚至引起学习的焦虑。久而久之,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引发了学习上的困难。
4.贫困生严重自卑心理的特征
由于民办高等学校学费高于公办大学,贫困生成为目前任何一所民办高校都无法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品尝着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人际交往的开放性和自我封闭性的矛盾、渴望友情与孤独情绪的矛盾等,各种矛盾经常困扰着他们。在经济、心理、人际交往和学业的多重压力下,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忧郁心理、自我封闭心理、依赖等心理。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这给他们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5.网络成瘾的特征
据调查,由于上网过度,37.7%的学生有睡眠障碍,16.9%的学生有思维迟缓的现象,3.1%的学生社会活动减少,甚至有自杀的意念。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这很不利于学生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是初次远离父母和家人,有的才开始独立生活,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和起码的卫生知识,学校应系统地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主要可从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军事训练、校容校貌校史、校纪校规、品行规范、专业思想教育、专升本及考研情况介绍等,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入手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让他们克服焦虑、困惑的心理,从挫折感中摆脱出来,树立学习的信心,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2.从不同层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从学校角度来说,应建立学校、系、学生团体、班级四级心理健康辅导机构。
学校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负责教师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也可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包括面谈、电话、网络、信函等方式;指导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系级成立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由各系兼职心理咨询的教师指导,由各班心理委员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及时向心理辅导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上报各班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不正常现象,调查了解本系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协助心理辅导教师开展本系的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学生团体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由各院系心理素质较高,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且经过一定专业培训的学生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联系院系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调查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系心理健康辅导站提出教育和咨询建议;协助处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日常工作;协助各系部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各班级班委会设心理委员。由个人心理素质较高,热心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在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指导下,关注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以关心帮助,视情况向有关教师和心理协会提供相应的信息。
从家庭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中去。建议采取“家长与学生同时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学校要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向家长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问题,使家长与学校能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
首先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以教研室为单位,编写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编写和建设。
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及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心理健康卫生的一般知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以及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现实。使学生学会遇到不良心理刺激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排解自己的不良心理情绪,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最后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有序地落到实处,重点解决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为有重点的启发式教育,多给学生以关爱和尊重,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建立、完善和妥善保管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在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同时,还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准确无误地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打下基础。特别是在新生入校后,应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测查,建立心理档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同时,还应将心理测查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并采用多种指导和咨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增补和完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保密,并妥善保管。
5.多途径地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
学校可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如提供办公室助理、辅导员助理、图书馆助理、后勤部助理等岗位,让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学校可依据一定的政策向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贷款等形式,向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提供帮助。
6.积极帮助大学生戒掉网瘾
首先,应针对大多数大学生比较单纯、社会经验少,缺乏明辨是非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特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在自己健康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筛选和科学地利用网络资源,逐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
其次,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上网观,做到有针对性地上网,有目标地搜索。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7.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大学校园应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各类有特色的学术讲座或报告,各类有创造性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比赛,各种体育、文艺活动等,挖掘学校特色,大力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情感积极的氛围,能够将心思游离的大学生吸引住。
总之,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成员的构成也在变化,民办高校将面临新的问题。作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多思善悟,不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用于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刘翠兰.企业集团办学经营模式特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5-26.
[2] 章竞思,陈铁补,史亚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9,(5):86.
[3] 陈建锋.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4]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8-29.
[5] 易小文,陈杰.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7):256-257.
[6] 王化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68-69.
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一、抓好开学的第一个新篇章――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适应学校环境的教育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在进入这个学校以来,我任多年初一年级组长,现在是分管初一学生的政教工作的一员,所以,我对初一的学生特别关注。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上来,转换了一个新的环境,由亲人常在身边照顾和管教变为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了: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水、打饭、整理内务等;学校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大部分的同学也是新的,一切的感觉都是新的。面对这样的新生活,有的学生好奇,也有的苦闷,有些甚至彷徨。我校有一个习惯,就是初一学生在没开始正式上课之前进行新生适应新学校的训练,而我就在学生进校的第一个晚上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学校的布局、学校的一些日常生活要求、安全和卫生以及其它的一些注意事项等的教育。此外,我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第一时间去到学生的宿舍指导学生怎么样整理内务,然后就去到食堂指导学生怎么样排队打早餐等,这样使学生早点了解学校和生活规律,解除了对学校的陌生感,更容易适应学校的新生活,也让他们尽快地、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刚好在去年我当班主任的班级里刚好就有一个新生何某,到上课时间了,他还没进教室,后来过了约20分钟左右,他才慢腾腾地来到教室门口:“报告”,我点头示意他进来。下课后,我就找他了解情况,他满脸通红而且在流着眼泪对我说:“老师,我还没吃饭,也没洗澡”。我说“没事,现在我带你去我宿舍吃饭吧,下自修你就去我那里洗澡就行了,不用担心”。后来我了解到他是从另一个县的乡镇中学转回来,父母离了婚而且各有各的家庭,他是寄养在一个亲戚的家里长大的,没有父母的教养,没有亲情,没有同学,很胆小怕事,不敢去食堂打饭、打水,在学校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中等,接受能力较强,但入到我们学校后,有一种害怕感,其实是缺乏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当晚我就找来一位同学做为他在学校里的向导,带他去打饭、打水等,这样,我很快就从这个同学的脸上看到他的笑容。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居班上的前列,当学习委员。
二、开展帮助初一的学生树立和培养自我意识的活动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它是人通过实践活动、社会的交往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所以,我认为初一学生首先要注意自我意识的培养,如果不注意自我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容易会走岔路,教育也会走入误区。
三、初一学生心理协调能力的培养
初一学生还有一个心理协调能力的问题,中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但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加油站。我们教师只能给他们加上最好的油,好让他们日后腾飞。初一学生的心理协调问题,体现在对环境的改变,班级的不同,同学的变换,教师的新面孔,课程的陌生,身体上的变化等等。来到新的学校,视野开阔了,上面说的问题也来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的成绩会迅速下降。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 新学期来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很好地、很快地认识新学校和新老师,给他们以信任感和安全感;让他们明白,这学校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老师是他们的好老师,能让他们在这里很好地学习,可以让他们顺利升上高一级的学校。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就容易把心理协调好。其次,就要解除对新增加的课程的恐惧。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是在初中才开设外语课,而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就是它。还有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也很陌生,如何学好它们,学生心中可没有底。所以他们面对这些新课程,既高兴又害怕。对于他们的一些好奇的询问,老师应该讲究方法去回答。但关键的是让他们消除害怕心理,引导他们把求索兴趣,放到追求学问上去。做到这样,那大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会消除。另外,要注意学生的一种放松心理。因为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生的复习是很紧张的。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一种放松的愿望:管它,反正还有三年呢,放松一下吧。结果是不言而喻。成绩下降啦,上课开小差啦,拉帮结派啦,甚至逃学啦,打群架啦等等。多么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