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安社区建设方案

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努力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县创建“平安畅通县”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街道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街道”为载体,围绕“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通过源头管理、完善设施、广泛宣传、落实责任、严格执法等方式,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努力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有力推进创建“平安畅通街道”活动的有序开展,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经研究,决定成立柯桥街道创建“平安畅通街道”活动领导小组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目标

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街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达到“工作机制健全、安全设施完善、交通有序畅通、管理水平提高、守法意识增强、交通事故减少”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一)工作机构有效运转。街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街道辖区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信号灯设施齐全,事故多发路段得到有效治理,通行安全条件得到改善。

(三)道路交通畅通有序。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车辆超速、无牌无证、货车超载超限以及客车超员控制在5%以内,公路严重交通堵塞明显减少,道路拥堵有效缓解,道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四)管理执法水平提高。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科技装备得到普遍应用,交通管理执法更加严格、公正、文明、规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群众守法意识增强。交通安全“五进”普及率达到95%以上;本地居民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交通守法率达到85%以上,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

(六)交通安全状况改善。实现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0”增长,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从4月中旬开始,由街道牵头,对街道辖区主要公路事故隐患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础情况,建立基础台帐。发挥街道广电站等新闻媒体作用,大造舆论声势,扩大创建影响。各社(居)、企业、学校必须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职责明确,制度落实。

(二)具体实施阶段。从5月上旬开始,各项工作全面展开;至6月上旬,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建立详细台帐;至7月上旬,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三)巩固提高阶段。从7月上旬开始,在创建活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巩固提高前阶段的工作,不断完善各类基础台帐。

(四)迎接检查阶段。从8月份开始,街道创建工作领导班子组成专门的检查考评组,通过明查暗访、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群众反映等方式,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情况通报,随时接受上级的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机制。

1、各社区(居)、企业、学校要建立交通安全工作领导机制,社区(居)要配置交通安全员。实行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由主要领导与街道签订责任状,明确相关责任。各单位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抓好落实。

2、各社区(居)、企业、学校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针对本单位实际,作出相应对策。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抓住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公安提出、政府协调、部门配合整改的方式,解决存在问题。

3、强化街道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例会一季度一次,其他按照需要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例会由街道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参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提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总结各部门开展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的成效,督促落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决定的各类工作事项。

(二)强化交通安全知识普及。

1、组织开展“五进”宣传。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落实各相关部门宣传教育职责,确定专门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2、建立基层宣传网络。各社区(居)、企业、学校和公共场所要普遍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橱窗或板报,50人以上单位要明确负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专(兼)职人员。学校要按照县教育局的规定,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学生个人操行评定。

3、街道广电站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义务,有针对性地加强交通安全宣传,特别要为公民交通安全常识的普及发挥主导作用。

(三)加强车辆和驾驶人管理。

1、加强低速货车和拖拉机安全管理。要加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的管理,严格车辆、驾驶人的定期检验、审验;要切实把好上路行驶拖拉机登记、检验关,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监管。

2、规范学校校车管理。要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和承租车辆的监管,在建立校车承租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职责,确保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3、规范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各单位要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车辆、驾驶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基本台帐,及时掌握车辆、驾驶证定期检验、审验情况。

(四)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1、加强对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进行排查。列出事故隐患路段,向社会公布,挂牌整改。要加强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加大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和整治力度,逐步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

2、加强新建、改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新建、改建道路要按照道路设计和施工规范,健全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做到与道路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对无交通安全设施或者交通安全设施达不到标准的道路,不得投入使用。

3、深入开展公路路口专项治理工作。以国道和主干公路为重点,按照公路技术标准及有关养护要求,坚决封闭不合理的口子。对不符合公路建设标准的路口建筑物及严重影响安全视距的绿篱、广告牌(灯箱)等障碍物,应予以清除,以保持路口的良好视线。要保证事故多发路段路口夜晚的照明用电。

4、加大学校周边和城郊交通秩序整治力度。积极配合工商、城管等部门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占道经商以及道路堆放、设摊、打晒粮谷等占道行为和破坏道路设施的违法行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思想重视。各有关单位要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达标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加强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组织协调。街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街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日常工作。

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配网 生产抢修 指挥系统平台 信息交互 建设方案

1 配网现状

目前,渭南供电公司已建成配电自动化系统(DMS)、调度自动化系统(EMS)、营销管理系统(SG186)、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网移动管理终端系统、95598客服系统等,实现了部分数据共享、流程优化,但各系统间未建立标准的信息交互总线,缺乏统一的资源统筹平台,难以进行数据共享深层次的应用开发。

2 建设思路

配网抢修指挥系统平台是利用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DMS)、调度自动化系统(EMS)、营销管理系统(SG186)等的数据为原则,采用EAI技术,集成已有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成果,实现地市级系统与网、省级系统间的集成,充分深化营配数据共享和业务融洽。但在完成的过程中,EAI一般对应用程序不做修改,DMS、EMS、SG186等各个系统的应用相互独立,有效协同工作。

3 建设目标

实现停电管理、抢修指挥、电网风险管控等应用,大大减少了停电范围、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4 建设方案

4.1 集成架构的选择

EAI实现的架构可分为点对点、总线型和星型三种。点对点集成架构为典型的网状结构,两两需要连接,需要建设成本高。星型架构是多个系统通过中心系统(相当于HUB),建立连接。此种架构可减少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信息系统应用综合效益。总线型架构中所有节点需通过适配器(ADAPTER)连接到总线上,目前渭南供电公司的此种架构还处在试点阶段。

针对渭南供电公司信息化现状,平台集成方案建议采用星型集成框架方式。

4.2 总体结构框架

总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4.3 信息交互

(1)与95598系统进行故障报修的信息交互。配网指挥人员在平台智能接单后将故障工单派发至现场抢修人员的手持终端(APP)上,抢修人员根据APP内的故障信息前往现场进行故障报修,并将到达现场时间、故障原因、抢修完成情况等信息回传至系统,完成工单的闭环流转。

(2)与生产管理系统PMS进行设备台账、停电计划、缺陷、检修等信息的交互。抢修人员根据PMS提供的信息,作好故障研判。

(3)与营销管理系统进行客户信息的交互。营销管理系统提供用电客户的详细信息,包括户名、地址、联系电话等,每次计划停电前,抢修人员及时为通过平台发送停送电信息,提升了抢修情况的透明度。

(4)与GIS系统进行客户信息的交互。通过采集监控应急抢修现场实时画面,与GIS系统共享地理信息。

(5)安装智能开关终端FTU,配变终端TTU等,可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实时数据,为配网抢修的停电分析、故障定位提供了支撑。

(6)与车载GPS定位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可通过车载GPS系统中获取故障抢修车辆的行车位置及轨迹信息。

(7)与移动作业终端PDA进行抢修工单、作业指导书的信息交互。PDA接受抢修工单后,实时反馈现场作业信息,包括到达现场时间、到达地址、抢修人员等情况。

(8)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遥信、遥控、遥调的交互。根据配网自动化开关的变位或遥测值等,实现配网故障分析优化及故障预警。

(9)与通讯网络的交互。通讯采用光纤通信,做到了多电源互为备用,实现了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

4.4 系统平台功能

实现计划停电分析、停电管理、实时停电研判、抢修指挥分析统计与查询、信息集成等;当配网发生事故时,快速处理、快速及时通知客户;当发生故障后快速恢复供电;实现抢修远程指挥等。

4.5 系统硬件配置

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安全防护器等。

4.6 系统软件配置

配电自动化用SCADA系统,调度自动化用EMS系统。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误发信号是一个普遍现象,直接影响监测功能,不同厂家的设备装置,其通信接口不兼容,传输规约不同,需要进行格式和规约的转换,建议厂家设备应具一个统一、开放的接口标准,且设备应统一编码,为后期维护带来方便。

为了强化各站规范、流程、规定的执行,应制定满足工作需要的自动化工作细则,建立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效率及效果的评判标准;国网GIS平台建设。国网GIS平台要投运,且数据维护要及时、准确、完整。

6 结束语

渭南配网生产抢修指挥系统平台建成后,将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提升优质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颂九.配电网故障抢修可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R].北京中国水利报,2007.18(2).

[2]郭新峰.电力抢修厂监控系统总体设计[J].电力学报,2005,20(2):136-138.

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文3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幸福”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与全镇各项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全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事故发生。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社区标准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广泛宣传安全社区理念,积极推进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建立伤害监测、安全反应等工作机制,营造全民关注安全、全员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提高社区安全促进和伤害预防水平,使全镇群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环境显著改善,各类事故不断减少,为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力争到年底,把镇建设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国际安全社区。

三、组织机构

成立镇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和11个功能组。11个功能组分别是安全生产工作组、交通安全工作组、消防安全工作组、社会治安工作组、居家安全工作组、学校安全工作组、外来人口工作组、涉水安全工作组、农业安全工作组、监测评估工作组、宣传教育工作组。各社区、行政村也相应成立安全社区推进小组。

四、职责分工

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

镇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任务要求是:组织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工作重点及安全促进项目;制定安全社区建设规划与目标;制定安全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持续推动安全社区计划的执行;协调、整合社区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协调各个部门和工作小组的工作。检查各项安全计划执行情况及绩效评估,监督、修订和评估正在进行的工作。为各工作小组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检查、评估安全建设促进项目执行情况及绩效,并提出持续改进计划;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安全社区创建办公室:

镇安全社区创建办公室的任务要求是: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的日常工作;配合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工作;组织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负责协调“安全社区”创建各专业组;制定“安全社区”实施方案;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全面实施创建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组织评审社区安全绩效;为持续推动安全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保障。

五、创建标准

(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

(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4)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5)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持续不断地参与本地区及国家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六、创建步骤

(一)启动阶段:

1、镇政府决定启动安全社区建设;

2、邀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专家举行安全社区建设业务知识培训;

3、向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提出安全社区建设备案申请;

4、整体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举行镇创建“国际安全社区”整体推进仪式。市、镇、各行政村、社区领导及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5、成立创建镇安全社区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创建目标。

(二)实施阶段:

1、落实镇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方案,各功能组根据方案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

2、开展基本情况调查,摸清全镇安全情况底数。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网上征集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安全管理情况、安全现状以及不同人群对安全保障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评价,分析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3、建立镇伤害监测机制,开展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科学、全面地识别全镇设备、设施、场所的危险源,确定全镇的高危险人群、高风险环境脆弱群体,从而策划具体的安全促进项目,制定一套适合本辖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安全干预措施。

4、开展安全社区创建的实践活动。建立安全社区网络,编制各类安全培训资料、宣传手册,更新完善安全文化、消防安全一条街、司法知识广场等,聘请20名信息员和100名志愿者,采取宣传栏、图片展、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社区建设相关知识,形成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5、开展评审与持续改进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开展伤害的统计与分析,对安全社区建设绩效进行评审。

6、积极参与国内外创建安全社区经验交流。定期邀请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到深圳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安全社区建设有关活动。

(三)全国安全社区申请阶段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社区评定办法》,向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提交申请材料,邀请专家到镇进行实地考察评定。

(四)国际安全社区申请阶段

根据“全国安全社区”评审的建议进行改进,策划和推进国际安全社区促进项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社区准则,向世卫组织提交国际安全社区申请材料,邀请专家到镇进行实地考察评定。

七、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创建周期长。各相关部门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重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齐抓共管。要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制定本专项工作小组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规划,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创建工作的重点,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和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年”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和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文4

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是构建我市安全生产责任网、监督网和保障网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手段,事关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建设安全社区包含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居家、老年人、儿童、学校、公共场所、体育运动、涉水、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等多方面。涉及安监、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建、交通运输、工商、质监、卫生、教育、食品、环保、人口计生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部门,必须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跨部门合作组织机构,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市安委办作为全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具体组织指导机构,负责全市安全社区建设的督促指导,创建镇(区)条件的审核以及推荐等工作。市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创建,为镇(区)创建安全社区提供具体的帮助指导、必要的技术支撑、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明确范围,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创建

根据国家、省、市安委会有关文件要求,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市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今年首先在2个镇(区)进行创建试点,以镇(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安全社区创建,试点镇(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包含领导机构、人员组成、工作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明确各单位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开展安全社区创建试点单位辖区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组织、居民区都要接受所在镇(区)的协调管理,积极参加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要突出特色、加大宣传,以试点带动、逐渐扩大覆盖面,推动全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严格要求,提高安全社区创建实效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二)落实工作责任。安全社区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各镇(区)、各部门和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安全社区创建要与“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和社会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努力营造社会安定、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三)严格创建标准。在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既要按照安全社区评定标准实实在在地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及项目,也要坚持实事求是,搞好结合,加强创新,注重特色。

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文5

为进一步深化以“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畅通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根据青四办发〔**〕47号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倡导绿色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维护群众权益、开展便民服务为主线,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机制建设,改善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步骤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5月下旬,召开街道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动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各社区根据全区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创建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起,组织开展宣传培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年底有六个社区参加。以后逐步推开所有社区。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至12月,迎接对创建工作进行的验收。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方面配合。各社区、市场要履行各自职责,落实好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各创建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的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创建载体借力造势,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

(三)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权利保障、服务测评、便民服务、激励约束等工作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抓好队伍建设,在社区建立高素质的创建工作队伍,包括社区工作者队伍,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社会监督员队伍等,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四)抓重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加强市场建设,改善优化社区消费环境;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维护居民合法消费权益。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年内街道开展创建活动的社区达到6个,创建集绿色消费、公共卫生、社区建设等为一体的精品社区3个,各社区要成立创绿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绿色消费工作,及时上报绿色消费工作信息,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加强绿色消费工作的硬件建设。以兴电社区创建典型,各社区加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办事处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创建中的好经验,进行推广。按照**区“绿色消费社区”建设考核表的要求,每月进行检查,落实考核指标。真正使“三绿”工程建设深入社区、深入千家万户。

(五)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星光老年之家”、文化活动室等社区资源开办“绿色消费课堂”,并以社区黑板报、宣传栏、社区报等为载体,开设“绿色消费橱窗”,同时要发挥好“绿色消费e线通”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食品消费信息资源,为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根据社区目前的状况,需要区发改委在财力、培训、宣传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平安社区建设方案范文6

一、现阶段全区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至*年底,在我区现有的39个社区(其中1个与村合署)和77个行政村中,总数115个单位已有85个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率达74%;69个创建成区级和谐社区,达标率达60%。同时有15个单位通过了市级“和谐示范社区”命名,3个单位获省级“和谐示范社区”表彰。从上述达标单位的工作情况看,都通过统筹推进了城乡社区建设,利用新建和改扩建建成的社区服务窗口和平台,初步实施和提供了为辖区居民、党员和驻地单位的相关公共、便民利民、自助互助、党建等有效服务,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基层居民生活质量和满足精神物质初步提供了需求渠道,其主要成效体现为:

(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环境明显改良。按照锡发[2004]22号、锡发[2007]39号、锡办发[2005]22号、锡办发[2007]78号和锡办发[2007]79号等文件的要求,区、镇、社区(村)各级都相继加大了对社区为改善基础设施的多元化专项投入,通过“四个一批”(即规划布置新建一批、资源共享整合一批、加层扩建解决一批、房产置换落实一批)的办法,分别按村(1000-1500平方米)和社区(8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对集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至08年底,建成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区财政已拨出740万元专款,用于对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以奖代拨补贴)。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良,使社区工作环境日益完备,社区服务和活动条件明显改善。

(二)政策体系基本构成,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建设专项文件的陆续出台,各级工作机构的建立和实施方案的推行,费随事转工作经费三级保障机制的落实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源头上无疑为社区服务输送了工作血液和提供了政策扶持。08年按锡办发[*]93号推进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实现了区级部门、镇(街)和社区(村)服务工作的对接、联动和双向考核。部门社区服务工作指引的制定实施、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操作指南的上墙公示、工作流程的编划明晰,服务卡片的广告化发放,均为社区实行优化便捷服务、实现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平台作用初步发挥,服务功能有效拓展。按区内业已形成的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总体上已利用各自设立的“厅、站、室、校、场、栏”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相应的社区管理、服务和相关活动,基本展示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确定的公共服务的信息采集、项目受理、咨询代办等社区服务的规定动作,并在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上,套路多样,各施拳脚。同时在社区活动中通过整合和利用人才、场地、器材、项目等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彰显各自特色,营造了氛围,凝聚了人心。

(四)工作指引贯穿主线,服务项目形式多元。以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构成的十四个主要业务指导部门,都针对各自服务重心前移下靠的操略,制订出台和汇编了服务进社区实施方案与工作指引,基本为社区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业务运作渠道和操作方式。各社区(村)亦以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为抓手,结合自身优势设立多种类型的服务项目,为民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其中以黄土塘村、廊下村为代表的村民论坛,张泾社区的“相约星期四”活动,东湖塘社区的少儿书画沙龙,青虹路社区的乒乓球协会,人民路社区的器、乐、演、唱,桑达园社区的花卉制作,宛山村的电子触屏服务指南,春江花园社区的电信“1890”便民利民服务声讯热线,寨门村、锡通社区等居家养老服务站所等,均在服务项目和型式上引成了特色品牌,展示了亮丽的风景。

(五)考核举措双向落实,服务效能得以体现。按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年度服务进社区活动考核办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运用的要求,实行了区直政府部门、镇(街)、社区(村)三个层面的分级考核,落实了对各自推进服务进社区活动中的工作措施、推进力度、目标任务等进行相互监督、考核评估的工作举措,确立了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务实的考核标准,实现了上下结合、横向互动的双向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到最终作为评定区直政府部门、镇(街)机关工作绩效、社会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和社区(村)和谐社区建设考评体系之中。措施的得力,使社区服务工作效能得以有效地体现。

二、社区服务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服务理念尚需更新。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为民解困、密切联系群众和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实事工程,是社会建设过程中发展和受惠相承和必然的因果产物。然而在某些部门和基层组织认识上还存有差距,观念上未跟上时展节奏,行政化倾向仍较明显,重经济轻服务的陈规理念尚未转变,社区服务“上热下冷”现象仍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推筹向纵深推进的进程。

(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服务措施尚需扎实。初步建立的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组织体系和三级联动服务机制以及三级运作资金保障体制,为社区开展相关公共、便民、互助和党建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工作渠道和运作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社区服务实施创新、务实、灵活、增效、贴心的长效机制,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度等方面,其服务措施还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倾向较重,缺乏夙求的活力。

(三)设施利用有待整合,功能发挥尚需扩展。基础设施的改良无疑为社区建设形象提升和工作条件改善增色添彩。但有些基层单位对设施利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未实施有效的整合,布局错位混乱,标志张冠李戴,致使社区服务和活动的开展缺乏了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和便民化前提。同时,在社区功能设置上也缺少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机械刻板地左顾右盼或生搬硬套,缺乏挖潜创新的勇气和韬略。另外在社区共建共享工作上,缺乏沟通和协调,未使驻区单位闲置的资产、场所及器械得到有效的开放和利用,使社区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更不可取的是,少数社区新建的办公大楼,热衷于把办公室装修得富丽奢侈,面积超标,违背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办公用房要少,服务设施要齐,活动场所要大”的初衷,在居民群众中也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工作思路有待拓宽,亮点特色尚需打造。08年度开始启动的服务进社区活动,有效地推进和激发了社区服务的进程和活力,随着试点工作已有序展开,不少社区已结合自身优势亮剑斗法,打出了特色品牌。但部分单位服务理念不清,思想狭窄,举措不力,棋路不畅,以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更无打造亮点特色品牌的招数和愿景。

(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民间作用尚需发挥。作为社会新崛起的一项工作,基层社区建设及服务工作需要一批以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社工为骨干的人员来承担,也需社区民间团体组织此股“第三种力量”的补充发挥作用。而目前区内现有的社区工作队伍组成,普遍有原村社干部交叉任职,素质能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年龄文化断层脱节,虽经08年组织的社工专项培训和考核,通过者也为数不多,在社工比重中还未引成相应气候。同时由于社工人员招录、选拨、培训以及薪酬等机制未充分健全,社区工作吸引力不强,因而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程度缓慢;而社区民间团体组织发展的重视不够和处于启蒙初级阶段,经合法登记和备案的为数不多,阵容不整,仅分别为5家和125家,可谓凤毛麟角,并因规模小,活力差,难以形成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对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的思考和建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我区和谐社区构建体系,充分利用和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现有平台,努力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和拓宽服务领域,并针对服务进社区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眼于打造社区服务特色亮点品牌,完成09攻坚战略最后一役,特对我区的社区服务趋向作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贯彻落实国发[2006]14号和苏政发[2007]84号精神,按民政部和谐社区建设“六大标准”规范社区建设,在加强组织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和社会有生力量,切实有效的开展社区服务。应对现有社区服务工作机制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特别是在现有考核措施框架内,建议通过建立社区服务居民建议(意见)信息反馈制度、增设服务品牌特别成就嘉奖等举措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发展的时代潮流,从制度、人才、财力、体制等方面切实为开展新型社区服务提供有效保障和开辟优捷途径。

(二)注重专项宣传,营造和谐氛围。要在总结目前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借鉴周边和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充分借助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介和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切实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服务导向和宣传。同进可利用开办培训班、开设论坛讲座、召开交流、推进会、制作工作展牌、创办简报等方式,来宣传展示社区建设成果和推介社区服务项目,营造社区服务浓厚氛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信息和利民举措传递和惠顾给千家万户。

(三)拓展服务功能,打造特色品牌。在实施社区服务过程中,应不断拓展和延伸相关服务功能,增设为民服务项目,确保在按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出牌的同时,依托资源、人才和项目优势编排自选动作来打好组合拳,以此打造社区服务的特色品牌,展示亮点。具体可探讨采用下列方式:一是规范社区设施标志。即在已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在统一悬挂按省市规定制发的“江苏社区”标志牌的基础上,拟考虑对社区设施门面和外墙统一修饰标志性色调,佩制统一格式的门楼牌匾,以提高设施建筑的可识别性。二是推进信息化服务管理进程。即利用已建成的社区微机管理系统,实现与上级网络的连网和对接,建立分支网站和设置功能模块与社会媒介的通联,在获取政府公共信息的同时,为社区自身信息和社会事务信息开辟通道,扩大社区的知名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在服务大厅设立触摸屏等现代信息咨询平台,利用科技载体,开设“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办事项目”、“服务项目操作须知、流程”等专题栏目,以及建立电子文档等手段,传递社区服务信息,公开社区事务,为民提供优捷服务。三是巩固公共服务延伸平台。在按部门社区工作指引确定的服务内容及标准开展的如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综治平安、文教体育、卫生就医、计生管理、优抚救助、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依托正在筹建的镇(街)行政服务中心,联手推行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扁平化管理举措,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划分授权界限,区分服务模式,明晰操作流程,核定接转办结时段,引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科学衔接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四是健全便民服务项目体系。可借鉴春江花园社区“1890”便民利用服务电信声讯热线的成功经验,集辖区和生活圈内便民服务的项目和种类,经优化整合后组成连锁服务群体,为居民提供快捷高效、质优低偿的如家政、中介、餐饮、护理、修配、送货、代购、洗涤、搬家等上门服务。五是搭建社区建设论坛。要广泛开展社区建设交流互动活动,通过设置社区论坛,刊发社区工作简报,组织片区交流及观摩考察等形式,来借鉴和推广成功经验,总结利弊得失,切磋努力方向,取长补短,使社区服务层次不断提高,水平日益提升。六是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基层社区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挖掘服务潜能,培育特色亮点。应在现有优势展示项目的基础上,如电讯服务、论坛、书画创作、健身操练、竞技体育、教育培训、科普推广、文娱表演、操作比武、普法咨询、阳光关爱、邻里互助、居家养老、爱心家园、绿色上网、志愿者行动等项目上加以充实、整固、完善、提高,并加以适量投入,坚持长效管理,创出特色,打出品牌,扩大影响,使全区社区服务呈现群星灿烂的壮观局面。

(四)共驻共建共享,携手互动奋进。社区服务公众化对象涉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每一个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体。在现阶段社区建设事业中,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作为社区成员,被社区经济和社会建设授予共享和决策参与权的同时,也赋予了承担共建的职责和义务。值此,应从下列方面携手把社区服务推进到新的层面:一是驻区单位在参与社区决策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和整合现有的场所设施,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择期向驻区居民开放,并参与驻区的社会事业建设和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物资援助,共同为社区和居民分忧解难;二是社区的服务对象应涉及和照顾到驻区单位员工需求利益,引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三是在实施对居民服务的同时,居民也应增强对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主人翁姿态舒发参与热情,爱护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公共财物,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携手营造社区服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