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院经验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院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的江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今天禄口小学的校园曼妙多姿,诗意盎然。因为校园独特的魅力,因为一种致远诗香的凝聚,因为各位领导不辞劳苦,诸位文朋诗友风尘仆仆,带着对教育的关爱,缘于对中华诗词的虔诚,怀着对"中国梦"的向住,汇集于"国中首善之地"的江宁,参加"南京市诗教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
南京十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是一所座落在狮子山麓,绣球湖畔,挹江门旁,桃园故里的一朵奇葩;是一所励精图治、发展迅猛、校风严谨、设施完善、质量上乘的耀眼明星。我校把拥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健康信念、卓越潜能"现代都市人,作为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在省、市诗词协会,特别是在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的关怀、指导下,于2009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了"桃花雨"诗社,开始了"诗教进校园"活动,吸引了众多酷爱诗歌的师生走进了诗歌的艺术殿堂。5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诗教进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马卡连柯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教育与诗、诗与校园中的人有着天然的永远割不断的联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怀赤子般的虔诚,在心底追索,冥思,叩问。我理想中的未来学校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在那里的学生们应该有怎样一种精神面貌和求知状态;在那里工作的教师应该有怎样一种职业心态和学术水准;在那里管理的校长应该有怎样一种人格境界和智慧层次。我觉得,诗歌绝对可以使我们获得对世界最好的理解。
中国是诗的国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迄今已将近三千个春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灿若繁星的诗家词人,产生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汗牛充栋的作品。从一腔爱国情,上下求索的屈原到"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回味。同时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营养。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先进的诗词文化力量,陶冶、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培育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诗教进校园,是时代的趋势,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诗教进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校与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友好合作多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钟山诗社老师的关心支持下,诗社小会员们已经初窥诗歌门径,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读诗、赏诗、写诗的氛围初现端倪。
1.成立"桃花雨"诗社。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十二中是有着丰厚文化底蕴,饱含着浪漫的诗歌因子,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地方,她是文学的土壤,更是诗歌的高地。尤其秋天的十二中校园是浪漫的,每一缕温热的风都仿佛写满了诗意。见证了的约翰马吉图书馆在秋意的浸染下是深沉的,但他依然知诗意、解诗情、悟诗意、入诗境。
唐代诗人苏F《杂曲歌辞?桃花行》"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有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我校的"桃花雨"诗社取名既有校址座落在狮子山麓,绣球湖畔,挹江门旁,桃园故里之因;更有"灼灼爱心催开桃花朵朵,朵朵桃花点缀诗意校园"之意。
2.编辑《江潮》校刊诗歌专辑。
从2009年到2014年我校学生在《南京诗词》上发表了近300首古体诗,在《南京晨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七彩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首古体诗,在《阅江潮》刊物上更是发表了"迎青奥"庆祝建党、建国活动,赞颂家乡南京的诗歌有两百首之多。5年来,我校学生共发表诗词近600首,均汇编成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读诗、赏诗、写诗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
我校36名桃花雨诗社学生2013年1月22号参加《南京电视台?咏春》栏目的现场制作节目。为庆祝建国65周年,我校"桃花雨"诗社还拍摄了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MTV,上月24号,我校还承办了鼓楼区"‘圆梦中华’金秋诗会"等大型诗教活动。成为了"南京市校园诗教实验基地".多次获得了省市"诗教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我校的诗教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家长、老师备受鼓舞。
4.编制校本课程。
为了实现诗词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2013年11月集大家智慧的校本课程《诗歌漫话》面世了,它共有5章20节,每节内容后都配有"思考和练习",供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之用。全册内容约3.5万字。校本课程《诗歌漫话》的面世,应当说它是我校诗词教学的一个里程碑,不仅能系统规范地教给学生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愿意去尝试,在尝试中初步了解诗歌意象,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祖国深厚灿烂的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砥砺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
《诗歌漫话》经过学生、教师、诗教专家等方面人员一年来的学习、研究、使用,共收到近30条反馈意见和建议,逐步总结出了校本课程使用中急需解决的四方面的问题: ①章节编制体例混乱,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②教材中诗歌作品的举例缺乏典型性,且前后重复。③章节的设定标准不一,逻辑不清。④教材中每个概念的解释应按照先概述,后举例,最后展开的步骤确定。2014年暑假围绕这四点不足,编写组开始了对校本教材的正式修订,直至前几天,最终定稿成现在的7章29节内容,约5.5万字。修订工作除了得到校本教材编制小组全体同仁的通力合作外,还特别得到了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的卢贤明老师、孙振国老师以及江苏省教育报刊社蒋新生主任的大力支持,不久将有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此,我校的诗教工作将走向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
三、"诗教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
1.诗歌是最浪漫的表达。
浪漫是一种境界。教育是一项宁静而鲜活的事业,如果没有浪漫作陪,那将会是孤独的。不管你有多少朋友,多少亲人,你绝对体会不到清影孤灯时的浪漫。好比当你走在漆黑的夜晚,别人都会觉得害怕,而浪漫的人会觉得田野里青蛙的叫声很美,草儿很芬芳,天上的月亮很皎洁,人的心情也会温柔如水,而没有一丝恐惧。浪漫是一种情怀。教育是花的事业。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读一朵花以悟些生命的道理,花就浪漫了,人也就浪漫了。中国人浪漫表达的主要形式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尤以诗最为主要,最为直接。
浪漫不是万能的,没有浪漫是万万不能的。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中的喜怒与哀乐,抱负和寄托,传承与创新,有了浪漫,才不至于崩溃、不至于纠结。
2.诗歌是最好的教育。
我校高度重视诗教工作,不是为了把同学们培养成为诗人,而是要让同学们成为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以期达到"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目的。我校校刊《江潮》顾问著名作家叶兆言说:"纵观中外,第一流的学问恰恰都是有诗人气质的人完成的。……诗人气质绝非只有诗人才有,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诗人气质不仅造就了第一流的诗人,还可以产生第一流的艺术家,产生第一流的政治家和商人,产生第一流的军人和运动员。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诗歌精神下可以对话,大科学家本身就是一首诗……"
我相信,诗歌能使人性更加敞亮,诗意能让人生更加高尚!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诗歌的种子,让诗意在学生的心里开花结果,从而形成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气质,获得超越的素质和力量,这应该是教育者与生俱来的责任。可以说,诗歌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3.诗歌是人生最优雅的姿态
我校"桃花雨"诗社的小诗人们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在微笑园丁的灼灼爱心之中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盛开艳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五洲朋友聚南京,盛会春风暖客心。青奥彩旗花里笑,五环闪烁放光明。"(初一(4)班 吴凡《七绝·迎青奥》)
"飞蝶舞人前,花开草木鲜。小河鱼戏水,春色满桃园。"(初二(6)班黄颖《小桃园之春》)
"争春桃李未言休,出浴花仙溢彩流。琼蕊风雨润初开,美人醉卧海棠柔。叶舟十里诗香遍,碧水一滢琴曲悠。抱月台阁花恋月,莫愁湖女亦莫愁。"(初二(4)班 吴焱《莫愁?海棠?诗香》)
"春风抚江水微颤,细雨润林叶愈繁。心已铭刻凌云志,血正托浮梦想帆。"(初二(5)班余金涛《春之帆》)
小诗人笔下的"春风"、"春花"、"春雨"等都闪耀着一种诗性的光辉,读之如沐春风,如沁花香,如浸春雨,给人以宁静、清新的享受,美的启迪和陶冶。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是智者的妙手点化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是先辈的辛勤浇灌催绿了一片贫瘠的荒滩,是文明的希望,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温床。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开展"诗教进校园"工作。
我衷心希望,我们的校园能够成为诗歌的圣地,成为诗坛上一片湛蓝的天空,成为文学的一片芳草地。我认为这是诗歌的荣幸,是我们十二中的荣幸,也是我们文朋诗友的荣幸,更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荣幸!
法院经验交流材料范文2
我是来##镇##村的###。今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参加全区的“*联创”活动经验交流会,并作典型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就将自己致富奔小康的创业经历向在场的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下汇报和交流。
在创业的同时,我也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我积极研读党的富民政策,关心时政,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一九九五年,我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利用酒糟进行育肥牛养殖,仅一年就获利1万多元。由于育肥牛获利较快,我从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带动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王国友、丛日光两家人口多,家庭困难,我就帮助他们发展育肥牛养殖业,很快使他们摆脱了贫困,还盖起了大瓦房。就这样,全村的育肥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又到沈阳联系客户,把村里的牛直接销往沈阳,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就接近百万元。
2000年,区委提出了大力发展奶牛业的号召后,我及时抓住这个良好契机,投资20万元买了20头奶牛,联合亲属刘宏波办起了奶站,并带动村民王福生、陈国新、丛日东、贾树新等户养起了奶牛。当年,我家年产鲜奶40余吨,获利10万余元;全村奶牛业人均纯收入达500元。
头。经过周密安排,我购进了打井设备、聘请了技术人员,开始走村入户到周边村屯打深水井,每年打井200多眼,年收入达10万余元,同时也解决了10几个人的就业问题,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法院经验交流材料范文3
一、我院开展调研信息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了加强信息调研工作,提高信息调研水平,使信息调研工作更加规范化,我院不断加强信息调研工作制度化管理,确保信息调研工作出成果,有特色。一是建立起了信息调研网络,由点成面,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将各个部门中善于写作、有调研热情的人员聘为“宣传员”,注意培养他们的信息调研业务素质,鼓励他们多看、多写,建立以信息调研工作人员为主体,各部门参与的立体调研网络,既掌握了最及时的院内工作信息,又充实信息调研队伍。二是实行了信息调研目标管理制度。把信息调研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将其作为年底考核各部门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丰富信息调研人员的审判实践经验。选派有审判实践的人员负责信息调研工作。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信息调研人员,院内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跟随负责审判和执行的法官深入到办案一线,协助审执工作。四是不断提高信息调研人员素质。为信息调研工作人员订阅《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杂志,同时规定,经领导批阅的文件,信息调研人员也可阅读,有助于他们了解法院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打造“学习型法院”,创造注重信息调研的工作氛围,着力提高法官整体素质。坚持学习制度,推行中层以上干部专题讲座和优秀大学生理论讲座制度,各部门负责人对其分管的人、事、物以及在审判执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难,深入调研,形成书面材料,利用学习日在全院干警中进行学习交流。五是精心发掘信息调研题材。基层法院的工作看似单一,实际涉及方方面面,值得深度挖掘的题材也非常广泛。基层法院的各项工作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信息调研工作围绕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全方位地展开。使信息调研工作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有的放矢。抓住审判工作中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对该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形成调研文章,为院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主要针对新形势下基层法院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审判方式改革所面临的有关问题开展调研工作。六是提高要求,改进作风。信息调研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我们要求信息调研人员要养成敏捷、快速的工作作风,做到有事早报、早调研,重大事件要当天报,确保信息调研的及时性。要有超前预测意识,为院领导提供能够反映审判工作发展趋向的信息,切实发挥好领导参谋、助手作用。
二、今后加强和改进调研信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人民法院的调查研究和信息编报工作,是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审判工作和其他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适用法律,研究和解决法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在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司法水平,推进法院改革,发挥人民法院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各项职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做好基层法院的调研信息工作:
一要提高认识
人民法院的调研信息工作,就是研究法院工作情况,探索法院工作规律,总结法院工作经验,指导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展,是审判工作的延伸和升华。现在有些同志对调研信息工作还是不够重视,対做好调研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导致工作不到位。有些同志没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调研信息与审判工作的的关系,没有认清调研信息工作与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等项工作息息相关。只强调审判工作,忽视调研信息工作。有的同志认为调研信息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对调研任务马虎应付。不注意及时搜集采写工作信息。对此我认为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基层法院同志们对调研信息工作的认识。把调研信息工作的重要性、目标任务、工作方法等进行整体的安排和部署,让大家在思想上重视调研信息工作,把调研信息工作放在与审判工作同等的位置上来,形成自上而下重视调研信息工作的浓厚氛围,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调研信息工作不仅是一项能指导审判实践,服务审判工作,又是一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工作。要制定开展调研信息工作的考核目标,把任务分解到人,要进一步完善对调研信息工作质量认定评估体系,防止出现走过场,胡乱拼凑调研报告和工作分析信息的问题。
二要明确方向
近年来,我们基层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较以往有了较大增加。这就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调研信息工作提供了鲜活的事例和素材。我们要始终围绕坚持“三个服务”的原则:即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判工作服务来开展调研信息工作。在确定调研方向和重点时,要紧紧抓住法院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撰写有一定理论分析的综合性信息,增强调研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发挥调研信息工作的实际效能。现在上级法院每年都会为基层法院指定部分综合调研课题,每个基层法院主动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本院工作的疑点、难点、热点来确定综合调研信息课题,才能创作出更具实际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和高质量的信息。
三要提升素质
调研信息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最终决定因素在于我们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就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研信息工作明确了思路和方法。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写作水平。是提高我们调研信息工作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如及时制定专项培训计划,聘请资深的法律专家、学者、调研信息能手和具有审判经验的法官对全体同志进行理论知识和写作技巧的培训;不断加强与先进单位的经验交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去学习,积极吸取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和方法等,取长补短,合理化利用,不断提高我们的调研信息能力。
四要加强领导
基层法院的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提高调研信息工作水平作为一件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专题调研工作的组织协调性。要组织调研力量认真展开调查研究,动员所有同志都来参与撰写调研报告。充分调动专职和兼职调研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形成非专职调研信息人员忙于审判业务,不注意通过办案来收集、总结审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专职的调研信息人员又远离审判工作,无法通过接触办案实际发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调研专题和信息的局面。这对加强调研信息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也是当前我们基层法院调研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
法院经验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法律制度;行政诉讼;和解
[作者简介]叶帆,陈俐,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法官,法律硕士,浙江台州318050
[中图分类号]D9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5-0084-03
一、行政诉讼中和解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诉讼中的和解,是指当事人在法院面前,就诉讼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以终结诉讼为目的而缔结的和解。众所周知,诉讼中的和解以其有利于实现诉讼经济和尽早恢复法的和平,被广泛运用于民事审判领域。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之前,行政案件一直是由人民法院的民事庭和经济庭审理。行政审判规则主要依据当时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但即便如此,行政诉讼却一直不适用调解。最早作出有关行政诉讼不得调解规定的是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经济行政案件不应进行调解的通知》。该通知中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审理这种行政案件,不同于解决原、被告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审查和确认主管行政机关依据职权所作的行政处罚或者其他行政处理决定是否合法、正确,因此,人民法院不应进行调解,而应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的裁决。”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再次就不适用调解明确作了规定。在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行政诉讼法》则进一步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地在行政诉讼领域排除了调解手段的运用,该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很明显,依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能以判决的形式确定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与违法以及原告诉讼请求的合法性。
但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自身的局限性,使行政诉讼一直处于困境之中。突出表现为,法院不愿审、不敢判、法外干预多。法院出于自身目的的考虑,对于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是慎之又慎、能少则少。而审判的公开及法官的职业准则又要求判决必须逻辑严密,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法院的权威。所以。对于“难办”的案件,法官更愿选择柔性的方式化解,这就导致了大量行政诉讼案件案外协调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行政诉讼中的和解一直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行政审判的实践中。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自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撤诉率均在1/3以上。2003年全国法院一审行政诉讼结案88050件,其中撤诉和协调处理41547件,占47.2%。2004年全国一审行政诉讼结案92192件,其中撤诉和协调处理43705件,占47.4%。2005年全国一审行政诉讼结案95707件,其中撤诉和协调处理41620件,占43.5%。行政案件的正常和非正常撤诉率如此之高。使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变成了不可回避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行政诉讼主体乐于接受行政诉讼和解的原因分析
对于法院而言,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后由原告撤回,就目前的行政审判而言是一种最为稳妥的案件处理方式。前文也已提到,我国的行政诉讼一直处于困境之中。行政案件难办,一方面。因为我国行政法律规范庞杂、落后;另一方面,因为法院及法官无法从与行政体系的各种利益牵制中摆脱出来。所以,对于许多行政诉讼案件,法官不愿作出判决,将自己的理由和判断确切地表明在法律文书中。而为了从对行政机关的尴尬地位中摆脱出来以及摆脱那些法院本身无法处理的案件,促成和解以终结诉讼便成为法院处理行政诉讼的重要方式,虽然其背后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很多案件的和解可以使其工作上的失误引起的行政行为的瑕疵、缺陷及违法行为得以隐藏,避免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并能够使一些无法可依的行政行为顺利地达成所愿。很明显,对于败诉可能性较大的案件,行政机关和解的意愿要远远高于行政机关自认为法律依据充分的案件。日本南博方教授在论述到日本法院和行政厅为何拒绝行政诉讼和解的实施时指出:“……对进一步承认直接采取或者撤销行政处分的方法进行和解的问题,日本法院和行政厅几乎都坚持强硬的拒绝态度。可以想象,其原因主要是,厌恶通过向私人让步而自认行政处分瑕疵的行政面子观念在作怪……”
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毕竟采取行政诉讼解决个人实际问题的处于多数,为单纯纠正行政行为而给行政机关以警示的处于少数。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已是不得已而为之事,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可以使其获得一个能和行政机关谈判的平台,多数人心理上都已有满足感。通过沟通,而无需再走纷繁复杂的行政程序,即能办妥自己所需办理的实事,对于这一结果大家似乎都能欣然地接受。
三、现阶段我国对设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探索
尽管我国已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地在行政诉讼领域排除了调解手段的运用,但在审判实践中,大量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撤诉“协调解决”的。目前关于行政诉讼中的和解,有人用“调解”,有人用“和解”,也有人用“协调”,近来又出现了“协调和解”的称谓。对于其具体含义,学者们的理解也略有差异。姜明安教授指出:“将这种解决行政诉讼的新方法称为‘协调和解’,实际上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诉讼法专用语‘调解’没有什么区别。”沈福俊教授也认为。……这不过由于《行政诉讼法》明确禁止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才改变了提法,将实际具有调解特征的活动用“协调和解”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之所以会出现众多称谓,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规避现行行政诉讼法的禁止性规定。
而最高人民法院的态度。无疑是推动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的行政诉讼中和解问题研究、探索的动力。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1月的《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探索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推行执行中的和解”的要求;在同年3月的《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指出,对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参照民事调解的原则和程序,尝试推动当事人和解。人民法院要通过行政诉讼案件的和解实践,不断探索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多种结案方式,不断创新诉讼和解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行政诉讼案件和解工作机制。
不仅最高人民法院在积极探索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而且国务院也尝试将和解运用到行政复议程序之中。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条文形式规定了行政复议和解制度。其中,第4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自愿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第50条第1项则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几种“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的具体情形,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等。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在法律形式上的正式确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
法院经验交流材料范文5
办公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人民法院办公室是法院司法政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部门,任务繁重,职责重大。它承载着为法院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提供参谋、协调、监督、保障的重要任务,是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公正高效地开展审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是搞好法院队伍建设、物质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为审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它同是又是法院的综合协调机构,是组织、协调和保障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承担着决策参谋、督办落实、组织协调、综合管理、服务保障等多项重要职能;是法院的综合信息库,又是法院的形象大使。其工作好与不好对法院的整体工作影响很大。而长期以来,法院办公室工作是沿袭过往而落后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迟滞着法院司法改革的深化推进。因此,如何搞好法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人民法院司法政务管理改革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前基层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正、高效、权威的现代司法制度的确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追求的目标,为此为适应审判工作需要,首先须树立反映现代司法理念的思想认识,也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然后是适应现代司法要求的司法制度、审判格局。但是,我们负责办公室工作的部门,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判工作、服务人民法院的理念还不够强,或多或少存在有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导致政令不够通畅,相关政务工作的停滞。为此,必须强化办公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部门职能交叉设置
当前基层法院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沿用着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与上级法院相对应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基层法院自身的职能特点。在人员配备上,基本上是处于官多兵少状态,有些工作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完成;在管理层次上,一项工作从院决策机构到落实到具体人,一般要经过二至三个层次,效率不高;在职能上,部门内部之间,与审判部门之间不少地方存在职能交叉,职能模糊现象;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不少部门存在以人定事现象,谁能干就让谁干,不管机构职能,不管任务轻重缓急,造成工作能力强的人累死,干不了事的人闲死,严重地影响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办公室人员相关素质有待提高
人员状况和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任务需要,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差强人意之处。总言之,相关专业人才奇缺。办公室工作需要一批擅长心理学、文化艺术、财务、基建、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但不少法院长期以来上述岗位均由法律专业或其他人员进行轮岗或顶岗,有的法院甚至找不出一名专业人员。而且法院分管领导由于法官职务的特殊性,也同样缺乏相关的文秘、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导致管理工作乏力。
(四)管理制度不配套
虽然说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战斗力。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目前基层法院落实情况看,尽管大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还很不全、不细,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在运行过程中抓得不严、抓得不死、落实乏力,有了问题是临时搭班子、抽人员,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工作上秩序不够,考核标准不严,奖惩不能到位,这使办公室的管理处于一种时紧时松的紊乱状态。
(五)经费保障欠缺,管理难度加大
从近年来的运行管理情况看,基层人民法院日常经费供给和保障机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受制于地方财政体制上的影响,法院的经费保障仍然停留在比较分散的层面上,省及中央财政给予的适当补贴,加大了地方财政的依赖性,法院所需经费拨付有时不能及时到位,使法院后勤政务管理难度大、压力重,一定程度上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的开展。此外,信息化服务和现代化办公水平有待提高,该项工作必须有厚实的资金支持。
(六)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法院传统管理模式不注重考核和奖惩,过分倚重思想道德教育,忽视物质激励作用,不注重现代考核奖惩机制,往往以民主测评或者领导带有浓厚主观性的年终总结代替客观的考核,优秀与称职差不多,选拔、晋级、奖惩不与业绩挂钩,不能有效调动干警积极性,激发干警的潜力。
二、加强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实现办公管理的科学化
(1)规范化。办公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求管理工作按制定的原则、标准去实施。一是会议安排规范化。按格式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将会议安排涉及的各方面元素逐渐按定制模式固定下来,避免重复操作,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接待工作规范化。要根据接待对象的级别、来访目的,明确接待规格,制定接待工作规范和接待方案等,以便按章接待。
(2)程序化。
办公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把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骤并固定下来,以后办事就按规定的步骤去做。制定工作程序时注意按工作的先后顺序,把每一个步骤的做法、要求都要规定清楚。
(3)制度化。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二)不断引进专业性高素质行政事务管理人员
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性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近年来,对法官职业化强调很多,但对法院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专用性讲得比较少,在客观上造成了政务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人才,使其变成了一项是什么人都可以干、可有可无的工作,导致办公室队伍庞大,效率低下,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为此,必须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如从事司法财务工作人员应具备会计师职称,司法秘书工作人员要有较强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工作功底,党务人事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党性和公道正派的作风,所有人员都要会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不断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和效能,畅通政务管理人员进口和出口,对于不适合岗位的人员要加强培训及时调整岗位,建设一支专业性高素质的政务管理队伍。
(三)加强办公室人员的培训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政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级法院只注重对审判业务性的学习和培训,而很少对法院办公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导致上下级法院、区域性法院之间在管理上不平衡、不统一和不协调。因此,应当从体制、机制和保障功能上入手,制定与现代审判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在纵向和横向上加强管理事务的经验交流和培训,以适应审判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聘用人员的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把好聘入关、用人关和监督关,落实聘用人员责任制,做到规范管理,规范使用。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
狠抓管理和强化功能是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两个关键节点。由于人民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再适应司法行政改革和审判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逐渐变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为此,要以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完善司法办公室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1)强化管理措施。要紧密联系法院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台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交流、学习和推广先进的管理做法经验。
(2)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于审判的关系。必须着力解决好管理和审判效益的关系,既要从强化管理要效益,也要从服务审判工作要效益,要突出管理服务于审判工作这个中心。要正确处理好审判工作与办公室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综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
(3)加强上级法院对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指导监督。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事务性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对下级法院行政性事务进行检查监督,进行上下级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整改提高。
办公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关于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
办公室工作千头成绪,涉及机关日常事务、政务调研、文秘、档案、信息、宣传、部门创建、后勤服务等,既是忙家、杂家,又是管家。因此,办公室要将服务于全局中心工作和服务于机关基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职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调研围绕中心转,协调围绕领导转,服务围绕大家转,将办公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关于办公室工作的几个重点
新形势下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五项重点:
1、以加强学习为支点,提高素质。今年是xxx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法治化进程的关键一年,粮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办公室只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适应新形势,形成新认识,为粮食经济发展推波助澜。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本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始终做到观念不落后,工作不落伍,打好工作的多面手。
2、以深入基层为路径,强化调研。调研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工作牵涉到百姓切身利益,只有不断地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才能为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目前,要重点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从坐在办公室转变为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抓问题,在科学安排,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围绕疑点、热点、难点,调研好第一手材料,撰写出更有层次的文章。
3、以捕捉信息为手段,搞好宣传。要以信息为载体,唱响粮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一是要努力培养办公室人员的政治头脑,利用粮食系统的信息网络,把粮食工作的重要情况、突发事件以及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准确、客观地提供给领导参考决策。二是要逐步完成统一协同的工作平台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此推动效率、效益的提高。三是要通过信息报送,及时宣传粮食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特色,把粮食部门依法行政、健康向上的形象传递到千家万户,使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更加支持粮食工作。
4、以主动服务为抓手,转变作风。办公室的工作,无论是文稿起草、信息调研、督查催办等政务工作,还是文书档案、会议安排、机要保密、后勤服务等事务工作,都是围绕服务这一中心运转的。在为领导服务上,坚持三个标准,即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力求办公室的每一位同志都熟悉全局各个阶段的重点、各位领导关注的热点,以及工作中的焦点,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力求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让人无可挑剔。在为群众服务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充分发挥办公室作为领导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为领导所了解,确保领导的决策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为部门和基层服务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满腔热情,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5、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工作。一是要带头严格执行局机关的各项规章、规定,确保机关出台的所有制度在办公室能得到不折不扣地实施。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办公室内部各项制度。特别是在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机关值班、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后勤服务等方面,制定办事程序,使各项工作有规章保障,有制度规范。三是要严格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按照人员责任分工情况,将个人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以充分发挥办公室每一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办公室工作的几个关系
办公室工作要重点处理好四个辩证关系:
1、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标准高,要求严,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既要成为自身业务的行家,又要具备广博的综合性知识和社会常识。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勤学苦练,博采众长,使自己成为杂家,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是办公室工作的第一重点,要通过知识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功底的日益丰厚,使专与博的关系得到较好的统一。
2、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作为党政合署的办事机构,承担党务、精神文明建设及行政事务等工作,部分工作看起来很虚。要锻炼虚事实做的本领,一是要学会运用经济管理的理念和看得见、摸的着的载体,化虚为实,扎实推进。二是要紧紧围绕局党组、局长室的工作实际,求真求实,不搞形式主义,赋予各种党建形式以实实在在的内容。如把思想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制度管理、经常性的业务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等,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处理好忙与闲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像是一条没有弹性的直线,一直绷得很紧。要在工作方法上进行不断创新,做到既忙而不乱,又能在相对轻松时平峰填谷。一是将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如每年的年度工作会议等室可以预知的,其它工作就尽量避免和可以预见的工作撞车。二是学会分清主次,要以主要精力干好最重要的工作,用放松大脑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一般性事务。
4、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办公室工作有许多大事急事,都要重视,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但对日常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即通常认为的小事,也不能轻视麻痹。因为小事不做,或马虎应付,也会酿成大错,搞出大乱子,对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影响工作大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公室工作没有绝对的大事小事之分,大事中有许多小事情不能忽略,小事中有大的责任不能大意,因此,在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做到瞻前顾后,抓住重点,保证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
四、关于办公室工作的精神状态
办公室工作的任务很重,要求也很高,要以实、细、快、严四个字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办公室的全新形象。
1、实。一定要实实在在。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调查研究要摸实情、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上报信息要以实为本,不搞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汇报工作要说真话、实话,不夸夸其谈,不弄虚作假;要真正做到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要多深入实际,多深入基层,不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要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务实而不陷入事务主义,务虚而不陷入形式主义。
2、细。一定要细心细致。办公室工作繁杂,但每一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牵涉到领导的决策。因而,办公室人员一定要细心、小心,不能粗心大意。办文经得起推敲,办会经得起检验,办事经得起核查。我们将通过不断加强修养,陶冶性情,养成办公室人员细心、细心再细心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理论素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3、快。一定要雷厉风行。工作不能拖泥带水,尽可能快地完成任务。手要写得快,腿要跑得快,脑要动得快。起草文稿要做到领会意图快、写作成文快;督促检查要做到掌握情况快、督促整改快;筹办会议要做到通知联络快、会后清理快;行政后勤要做到日常办事快、应付急事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率。
法院经验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分包;精细化;分包商考察;分包合同管理;ERP系统;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分包比重也随之日益增大,笔者认为,加强精细化分包管理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企业降本增效、企业风险控制、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以及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王道。
笔者做过多年的分包和市场经营管理工作,耳闻目睹企业在分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也多次走出企业,在市场上寻求合作伙伴,也深知精细化分包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近几年,各施工企业在规范分包管理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纵观全局,笔者认为在分包管理的细节上以及执行力方面尚有需要提高、加强、补充、注重的地方。
一、加强分包商考察
虽然各企业三令五申要严格执行分包商准入制度,但执行力不够现象大大存在,也即隐患存在。笔者认为,在考察分包商时,严格对分包商专业资质等级的审核,营业执照、安全许可证、资质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并核实三证的真实性;在了解三证后,还要了解分包商的信誉情况,比方说,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有无违法违纪现象等等;以分公司签订合同的,必须有总公司的授权,并核查授权的真实性。笔者同事近期在考察一分公司时,总公司营业执照、分公司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安全许可证都真实且在有效内,但总公司授权分公司授权书是假的,经核查分公司私刻公章造假授权,如果执行力不够,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严格把关,势必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必须依法进行分包,在使用企业《合格分包商名录》里的分包商时要注意资质的专业性,不能因为该分包商是合格分包商就可以忽略,专业的不对口,显然会给工程项目带来很大隐患。据搜狐网2012年5月1日报道,柳州市一家建筑公司将一专业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金某,金某又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桂某,工程竣工后,金某收到建筑公司全额工程款后拒付桂某的工程款,金某借口是建筑公司没有付清工程款,桂某只得寻求法律途径,最终法院判决该建筑公司依法应对金某所欠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违法分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目前,从笔者单位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的合格分包商来看,整体履约良好,管理也渐趋规范,能够服从十七冶统一管理,为十七冶发展壮大起到了生力军作用,他们的人员队伍稳定,专业突出,设备齐全,农民工的各项保障可靠,已基本适应了十七冶的企业文化,成为十七冶较为稳定的联盟型分包商。但也存在个别分包商生产能力薄弱、管理不规范、人员不稳定、人员老年化、各项保障措施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项目施工中途主动退场等情况,甚至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后,两手一摊,哭穷,指望企业借钱给农民工治疗,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给工程施工造成被动局面。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在考察分包商准入时必须考察分包商的信誉度以及从各种渠道挖掘和引进具备较强专业资质的分包商是精细化分包管理工作得以升华的切入口。
二、加强分包合同管理
签订分包合同时,要注意相关法律问题,合同条款严谨,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不给分包商留活口和死角。杜绝先施工再签分包合同现象,有些项目由于工期紧、任务重,管理人员只管抢工期,不严格执行企业项目管理通则等规定,让分包商先施工,后签合同,这样会直接导致很多风险,使工程管理失控,受制于分包商,比如在价格上分包商讨价还价,付款方式、材料领用以及损耗等方面引起扯皮,履约保证金的缴纳失去制约、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甚至最终才知该分包商已经被列入企业黑名单双方不知现象,这样不仅让企业非常被动,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影响到企业的形象,而且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达不到预期的分包目的。
三、完善ERP资源共享信息
为加强分包管理工作,很多企业建立了ERP系统,但尚属初级阶段,很多管理人员并不了解ERP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该系统的作用,在建立ERP平台时一片茫然,殊不知,建立和完善ERP系统,可以防止以包代管,做到重要的资料、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使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等及时了解到分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工期、材料供应、付款、设备、人员、安全、质量等信息,保证在第一时间及时作出反应,为企业减少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时排除和减少安全、质量等隐患,增加合作的向心力,从而实现企业精细化分包管理。
四、善气迎人,实现双赢
目前,在分包管理上大家对农民工的认识就是一线工人、被管理者,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将分包商当作自己队伍来看待,要理解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努力为分包商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进行现场聘用农民工为安全、质量管理员,让农民工参与到项目管理中,让他们感到骄傲自豪,更感到责任重大。这样体现企业对农民工的关心,这是企业精细化分包管理工作上台阶的基础。
同时,充分调动分包商积极性,将分包队伍及农民工纳入企业劳动竞赛范围,形成良好竞争氛围。并且有计划地对分包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能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等专业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专业技术交底、现场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宣传、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及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分包商施工人员认知、认同并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提高分包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
五、结论
以上内容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体悟,如有不当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使精细化分包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