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1

方案介绍

该方案的子系统包含城市交通综合管控系统、道路监控系统、城市交通实时诱导系统、视频监控与存储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优先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

城市交通综合管控系统是以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控制、通信、模拟视频、数字视频存储和检测等现代技术来建立一个包含多源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信息管理、信息的系统。它将各个交通管理控制子系统无缝集成到同一操作平台上,能将系统资源高度集中管理控制,为现代交通管理提供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道路监控系统用于安全防范、信息获取和指挥调度等方面,它有区段中心、分区中心和总控制中心,包括交通控制、交通监视、车流量管理、事故管理、进出道口控制等功能模块,有利于指挥中心引导路面交通流向,能帮助指挥中心实时、准确、全面地掌握交通运行状况,高效地进行调配处理,保证交通有序运行。

城市交通实时诱导系统借鉴了欧美、日本等地先进的智能交通诱导技术和上海、北京等国内各大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优点,以GIS电子地图为基础导航平台,结合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优化方法、交通工程理论等先进理论和技术,实现前端多源交通流数据采集、信息融合,在中心管控平台、路网情报板、全文字情报板、电台广播、网站、车载导航设备等媒介进行诱导信息,为出行者提供了交通状况及行车线路选择的信息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集中综合管理的平台。

方案特色

银江交通智能化解决方案是包含智能交通领域各大系统的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以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积累为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成果为辅,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的设计模式研究开发。该方案的技术比较先进,创新性强,产品性能稳定,应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主要用户名单

其主要用户包括杭州市公安局、成都市公安局、义乌市公安局、杭州公交总公司、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

应用实例介绍

BRT优先信号控制系统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方式对公交车进行识别、定位(实现方式有RFID和ZigBee),利用先进的嵌入式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结合交通仿真模型,充分挖掘交通信号系统的时间冗余,通过与信号机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了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下,既保证BRT车辆时间优先,又保证路通秩序正常的目的。

位于交叉路口的嵌入式优先信号控制器在识别与定位BRT车辆后,结合信号优先系统信息,综合判断决定是否给予车辆优先信号,然后通过与路口的SCATS信号系统联动,控制路口信号灯做出相应的响应。最后,优先信号控制器将BRT车辆经过路口的信息发送出来并通过专用网络传送至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的管理平台。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国防;信息化;通信系统;设计

军事准备是国家的发展的保障,部队担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部队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的安全使命和任务,是对部队工作新的挑战,是对部队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新的要求。根据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探讨先进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结合部队已有的通信装备,总结探讨出一套新的机动通信方案。

一、系统设计需求

1、机动途中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部队开赴目标地域的行进过程中,通过卫星车保持车队指挥员和驻地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每一辆车都载有通信基站,可实现车队之间顺畅的语音和视频传播。

2、任务现场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任务处置现场,前方应急人员用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在现场拍摄高清晰录像及各种数据的同时,自动将数据发送给远方的指挥中心,并自动显示在信息中心的各种显示终端上(如PC等),使后端指挥人员在通过系统提供的语音交互通信功能实时了解前方情况的同时,还能观看到现场即时高清晰录像、监测等数据信息,从而更为精确地把握现场情况,提高远程指挥调度的效率。该系统也可用于日常的巡逻等任务。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实现在固定地域可拨打部队驻地的分机号码。

二、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设计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2、开放性原则。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3、可伸展性原则。网络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通讯微波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高速率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4、安全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贯彻安全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设备采用的是扩频技术;提供了射频信道的加密;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己的网桥或另加独立加密设备实现更高的安全性;网络内部对资源访问的授权、认证、控制以及审计等安全措施:防止网络内部的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和破坏。

5、可靠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网络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系统增益储备高;链路的可维护性好;

三、传输设备的选择

该系统的传输设备选用BHU 2.4G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产品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该设备采用当今最主流的微波设备、图像压缩和IP处理等多种技术,实现“4CISR”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formation)、监视(Spy)和侦察(Recon)等多种功能设计了“将无线图传技术应用在应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由于BHU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已经内置集成视频编码模块,所以不必再外接视频编码器,提供BNC、以太网口等,大大方便设备的连接。该前端设备还集成电池供电(多种供电方式),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方便背负、车载、船载、机载。

四、机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主要着重三个方面的应用:部队开进途中的音视频传输应用、部队在任务地域的音视频传输应用和无线语音、数据传输应用。下面对三个方面的应用方案做一详细介绍。

1、应急移动指挥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的结合应用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任务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微波传输系统是车辆之间保持实时网络通信的重要系统,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可实现更远距离的实时视频指挥。

各部分组成方案简介如下:1)无线局域网网络部分:由无线网桥及其配套产品组成,完成无线组网,提供最大28M传输带宽;2)视频部分:监控前端:由彩色摄象机等组成接入无线局域网;将监控录象语音数据等连接到无线网络系统中,然后传回到指挥中心,用系统的管理软件集中管理,跟指挥中心实时交互。多路图像可同时观看;3)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全向天线、内置功率放大器、馈线、及通信状态监控计算机组成,安装在车辆上。

该项目主要通过5套BHU SYSTEM 2410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移动指挥车和各车辆直接的无线通信网络搭建。为分散在不同演习车的音视频数据及时集中到指挥车提供无线宽带通信连路;指挥车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将音视频实时回传到远端的指挥中心。

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单路传输实际带宽最大可达28M,完全满足需求中传输大量数据、多路视频图像和语音的要求。

2、移动指挥车无线音视频数据组网解决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事故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根据远程应急指挥和突发事件处置的特点,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

1)基于BHU SYSTEM 2410 SU的无线通讯前端系统(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车载电脑+耳机麦克风,配备前方移动车,由用户自己选购);2)基于BHU SYSTEM 2410 BU的无线通讯中心端系统(配备指挥信息中心);3)基于PC的中心显示终端(可并入指挥信息中心现有显示设备,由用户自己选购);

多基站方式:一个中心点基站的带宽为54M,多个远端点连接后,带宽为共享动态分配。连接过多远端设备后,带宽会有所下降。如果想增加带宽,可通过增加中心基站设备的方法来实现。基站设备可以放置2、3、4、6个或者更多。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环境:任何以BHU SYSTEM设备组建的网络中。

技术方案:通过BHU SYSTEM设备组建无线局域网,使用IP语音网关设备实现网络内的IP语音电话功能,使用O口网关与PSTN交换机连接,更可实现分机延长的功能。

实现功能:远距离传输、点对多点、IP网络电话。

所需设备:除了BHU SYSTEM外,还需要IP语音网关,实现分机延长功能则要配备O口网关和IPPBX设备。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3

选型需求:重复利用 架构灵活

数字峨嵋山建设架构示意图

峨眉山是我国AAAAA级风景区及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整个景区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接待200多万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因此,峨眉山景区的环境资源和文物资源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景区游客流量的逐年递增,景区环保和管理的压力愈发明显。

为此,从2000年开始,峨眉山景区先后投资建设了多个IT应用系统,包括景区监控系统、旅游多媒体咨询系统、景观通系统和监督指挥中心等多个独立的应用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系统采用不同的底层技术和数据格式,各个系统中的信息并不能有效共享,景区的人员和管理流程也因此被割裂,严重影响了景区管理的效率。

2005年,为了加强全国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升国内景区管理水平,峨眉山管理委员会开始全面推进景区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峨眉山”项目。根据景区遗产保护、管理服务和数字营销的实际需求,峨眉山管理委员将“数字峨眉山”建设重点定为构建统一管理的遗产保护、管理服务、数字营销三大体系。

遗产保护体系 设立遗产保护分中心,负责协调调度环保、林业、文物、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对景区的生态资源分布和遗产保护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对景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和信息采集,并将相关数据录入到遗产保护系统中,实现景区生态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管理服务体系 设立综合管理分中心,负责指挥、调度、监督景区各旅游管理职能部门和旅游服务机构,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全山数字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等,及时了解当前的游客数量、分布情况、旅游接待情况等信息,并作出相应调配,确保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数字营销体系 设立数字营销分中心,将市场动态、客户信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网站和旅游咨询系统的建设,实现营销体系国际化、营销信息数字化、营销统计分析权威化和营销前后阵地的资源共享。

在构建统一管理的三大体系的同时,峨眉山管理委员会为了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投资,在系统选型时对集成商提出要求:在新的系统中充分利用好原有几十个已经建成的IT系统,并让新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将以往的那些不同底层技术、不同开发方法乃至不同数据格式的几十个IT系统再次整合进新的“数字峨眉山”框架中,本身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还要让新的IT系统具备灵活和可扩展性。这就表明集成商所要完成的绝不能是直接开发接口,将原有IT系统硬性整合进新的系统内。而是要想法打散原有的IT系统,重新架构新的系统。

上述工作包含着极大的技术挑战。在SOA出现之前,要想同时兼顾解决整合与灵活扩展两个问题,几乎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为此,IBM携手四川格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用SOA方法解决“数字峨眉山”建设中的这两个难题。

应用实施:拆分重组 提升服务

数字峨眉山建设SOA架构逻辑示意图

在“数字峨眉山”的具体建设过程中,IBM与格瑞特科技根据峨眉山管理委员会的需求,采用了SOA方法架构“数字峨眉山”系统。首先,IBM与格瑞特科技针对峨眉山管理委员会原有的IT系统进行组件分离改造。将原有的IT系统拆分成结构良好,同时兼具清晰接口和明确责任定义的组件。通过这种方式,峨眉山管理委员会的原有IT系统被拆散分离成一个个组件。

在这些分离出来的组件基础上,IBM与格瑞特科技再根据新系统建设的需要,在这“一大堆”组件中选择合适的组件,相互聚合形成新系统需要的服务。利用这种聚合的方式,“数字峨眉山”系统从老的系统中获得了新系统所需要的大部分服务。

将组件构造为服务对于峨眉山管理委员会而言非常有价值,因为峨眉山管理委员会本身具备实力较强的技术团队,而组件服务化后,可以让即便是普通的开发人员也能够将服务“接入”到解决方案中,或者编入一个业务流程编排流中去,这可以让IT系统方便地因业务变更而变。

当所有的服务被聚合形成之后,IBM与格瑞特科技的下一步工作是将这些“服务单元”组装成峨眉山管理委员会每天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流程,然后在实际的业务流程上架设Web2.0、WAP等接入层为游客提供服务。

通过上述基于SOA的解决方案,峨眉山管理委员会目前基本完成了“115333系统”工程。以一个高速光纤通信网络为平台,以一个“数字化指挥中心”为核心,以5个分指挥中心为支撑,构建遗产保护、管理服务、数字营销3大体系,建立监控、门禁、景管通、地理信息、旅游咨询等33个子系统。

从实际使用来看,峨眉山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冯庆川认为,“数字峨眉山”建设为景区构建了一个涵盖景区保护、管理、服务、营销等多方位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在针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保护上,遗产保护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整个峨眉山景区高、中、低建有3个大气监测站,监测站获得数据能够实时在指挥中心得到汇总,通过分析计算实现空气质量预警与保护。而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全景区10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标准与数据也实现实时汇总,保障污水处理体系准确有效运行。

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质量。以往在旅游旺季,管委会很难准确掌握山上、山下具体的游客数量。经常出现山上车辆与游人数量已经饱和,山下仍有大量的汽车与游客往山上去。现在通过对景区内服务用车的准确定位与游客人数实时回馈,极大方便了管委会的车辆与人员调度工作。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热力站;自动化;供热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80-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为了解决该问题,各项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政策被人们研发出来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供热产业作为关乎民生和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它的智能化发展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热力站的自动化运行是在热力站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供热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 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的基础

目前,热力系统已经经过全面的自动化控制改造,而热力站的自动化运行必须是建立在实现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热力站的自动化控制过程包括两个步骤:热力站的一次网回路控制和二次网循环泵控制[1]。

其中,一次网回路控制主要实现热力站的热负荷控制。二次网循环泵控制主要是通过变频器调节速度来调节二次网的流量,比较重要的就是循环泵的选择。目前的自动化热力系统中,已不再使用会造成热力及电力资源的浪费的工频泵,而是主要使用变频控制方式或者压差控制方式,从而有针对性的智能调节二次网流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当前国内的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是热力系统的最后一级控制单元,它的控制调节能力和自动化运行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各个用户室内的供暖效果,从而决定了整个热力系统性能的优劣。

2 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与技术

热力站的自动化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对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的管理,必须实现对城市所有热力站,乃至整个热网的自动化控制,这个控制过程涉及的控制对象较多,信号处理较复杂,需要一套全面的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指挥中心、通信系统、现场控制系统、一次仪表和辅助监控系统。在管理方案上,可以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结构,也即中央与本地分工协作的控制方法。除此之外,系统设备的检修和调试也是整个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1 系统指挥中心

系统指挥中心是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于一般情况下都是远程指挥控制,因此系统指挥中心必须支持远程访问与控制,不论通过何种通信方式,只要工作站经过了批准和授权,该工作站就可以查询和浏览指挥中心的所有数据,并可以进行控制指令的发送和接收。系统指挥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是需要不断接收和存储现场控制设备采集的相关数据,并发送指令指导现场控制设备的操作员进行相应的操作,而操作员则需要从指挥中心得到自己所控制的子站或去其他子站现场工况和数据,并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2]。

2.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实现各个现场设备和节点的相互通信和联系,从而联系起所有的设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所有设备和工况数据的集中管理,从而实现对各个设备的精准化管理,通信系统也是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系统中需要技术支撑较多的子系统,涉及很多通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通信行业背景,关于通信方式的选择,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目前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率,可以选择无线拨号、VPDN或者GPRS方案。

①无线拨号方案:每个热力站安装一个GPRS DTU,每个GPRS DTU控制10个换热站,且需要单独安装一个专用GPRS DTU用于系统故障报警。该种方式实施简单,投资不高,运行和维护的成本较低,但实时性和扩展性较差,轮巡周期长,目前可行性较差,一般不会选择这种方案;

②VPDN方案:VPDN表示虚拟专有拨号网,VPDN方案是拨号方案的改进,是在电话网上利用虚拟专网技术和通信系统技术进步的结果。该方案需要在每个热力站安装一个VPDN通信控制器,通过拨号上VPDN网络,实时在线完成通信控制任务[3]。VPDN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利用电话网络,安装方便,稳定可靠,扩展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达到实时在线的系统要求,进而实现现场无人职守。尤其是目前可以包月付费,运行费用低廉,也是一种可行的通讯方案。

③GPRS在线方案:GPRS在GSM网上利用虚拟专网技术实现数据传输。该方案需要在每个热力站安装一个GPRS通信控制器,通过拨号连接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完成数据通信任务。GPRS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利用无线网络,不用接线,覆盖范围广,安装方便,稳定可靠,扩展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达到实时在线的系统要求,进而实现现场无人职守。尤其是目前中国移动大力推广,付费和优惠方式多,运行费用低廉,是一种各方面都看好的通讯方案[4]。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方案,如有线的ADSL方案,无线的CDMA方案,这些方案与VPDN和GPRS方案类似,采用技术基本相同,在此不一一进行介绍。

2.3 现场控制系统

现场控制设备是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的终端系统,要采集和存储多个设备和节点的工况数据,需要接受系统指挥中心的控制,同时也要能够脱离指挥中心独立运行。现场控制系统要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参数采集:主要采集各个现场设备和监测节点的工况数据、状态量和脉冲量;

②数据存储:由于整个自动化管理系统运行的实时性一般达到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因此现场控制系统必须能够快速的完成①中采集得到的数据的存储,并通过通讯系统在固定时间传输给系统指挥中心;

③与指挥中心进行通信:现场控制系统必须能够在主动或被动方式下与系统指挥中心中心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指挥中心实时管控现场控制系统,实现各个子系统与指挥中心的协调化运行;

④显示与交互功能:现场控制系统必须具备显示和交互功能,主要通过软件系统来实现,以方便现场工作人员了解现场工况,并进行相关操作。

2.4 一次仪表系统

一次仪表系统主要由各种传感器和变送器组成:传感器用于采集前文所述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等信号[5],变送器实现参数数据的进一步处理,以便通信设备传输参数数据,二者相配合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距离远,系统性能好。对于一个标准的水水换热站,其需要利用一次仪表监控及利用控制机采集的内容如下:

①一次网和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②一次网流量、一次网电动阀阀位;

③二次网流量、二次网补水流量;

④循环泵运行状态反馈、循环泵频率反馈;

⑤补水泵运行状态反馈、补水泵频率反馈;

⑥补水水箱液位、用电量反馈。

对于一个标准的汽水换热站,其需要利用一次仪表监控及利用控制机采集的内容如下:

①一次网蒸汽温度、凝结水温度、蒸汽压力、凝结水水位;

②一次网蒸汽流量、一次网电动阀阀位;

③二次网供水温度、回水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④二次网流量、二次网补水流量;

⑤循环泵运行状态反馈、循环泵频率反馈;

⑥补水泵运行状态反馈、补水泵频率反馈;

⑦补水水箱液位、用电量反馈[6]。

2.5 辅助监控设备

实现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的目的是用最安全经济的手段将需要的热能安全地送到需要它的地方[7]。由于供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取暖,因此利用辅助监控设备监测供热用户的室内温度也是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用户采暖的室内安装室内温度采集器,采集器的个数根据供热面积的大小、管网阻力大小等情况综合考虑,一般安置2-6个。温度采集器是利用现有通信媒介实现的一种高科技产品,能自动采集室内温度,并根据需要上传,其成本不高,安装方便,是提高供热网络控制效果的利器。

2.6 设备检修与调试

除了前文所述的各种技术是热力站自动化运行的必要条件,相关设备的检修和调试也是重要前提,更是基本前提。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在对上年度供暖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对各供暖区域的供暖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热力站、阀井等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到位,在检修质量上严格把关,保证设备检测准确无误,将设备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相应的调试过程应该细致全面,从而促进热力站的自动化运行,为供热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打好基础[8]。

3 结 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实现热力站的自动化运行,首先必须善于充分利用现代供热领域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完善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同时,在热力站自动化条件过程中,还必须克服各种弊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已知问题,研发新型技术,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智能型系统,促进供热系统的高效管理,提供城市采暖用户的生活水平,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秦慎昊.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15(19).

[2] 唐辉.探究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与财富,

2015(22):220-221.

[3] 冯慧明.热力站供热系统自控策略的探究[J].区域供热,2010(2):18-20.

[4] 孙志宾.热力站自动化运行[J].硅谷,2009(23).

[5] 潘晓峰.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表,

2011,26(6):33-35.

[6] 高少东,魏强,朱咏梅.汽水热力站无人值守自动化控制系统[J].自动化 与仪表,2009,24(5):54-56.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5

【关键词】E通道 消防指挥系统 城市互联网

1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城市管理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多建立了自己云服务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程序服务。合理应用城市云平台提供的地图数据、消防力量数据、消防水源数据、消防重点单位数据、商业门店消防数据、交通道路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和重点时段天气信息等数据为城市消防管理指挥系统中的数据收集与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本文设计的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将存储于城市云平台中的消防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与更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辅助现场科学应急指挥决策,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地指挥作战。

2 总体设计

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消防E通、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和应用维护系统。

基于上述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需求,参照国家电子政务一系列规范和总体框架,系统设计从功能上总共包括四层结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

设计系统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的核心系统,是解决灾害事故现场信息快速收集、现场指挥决策的高科技解决方案,它能够使灾害现场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系统以全面、实时的消防专业基础数据,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数据。本系统充分利用公共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安全、高效、强大的消防移动指挥决策、信息查询、业务处办和数据更新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地图操作、图层控制、地图定位、视频监控、视频通话、电子沙盘、消防力量信息查询、消防水源信息查询、消防重点单位信息查询、网格信息查询、统计、专题、作用半径分析、火灾隐患统计与分析、巡查考核、业务处办、数据修改和数据新增等功能。

3.2 消防E通

基于3G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消防E通”,为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移动执法,听从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与中心保持实时联系,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隐患处理、离线地图、信息查询、现场指挥、密码修改等功能。

通过该模块可查看隐患举报中心下派的消防隐患处理任务,对隐患进行处理、登记、现场拍照;可离线查看地图;可以对消防力量、消防水源和消防重点单位等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查看最新的作战部署图,与指挥中心进行视频通话,接受指挥中心发出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3.3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利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社区E通),在日常巡查时开展消防巡查和消防隐患上报工作;同时,对处理后的消防隐患进行核查评价。主要功能包括消防隐患上报、核查评价、消防重点单位安全级别量化和消防巡查等功能。

3.4 应用维护系统

应用维护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进行系统维护管理业务,如设置组织机构、人员变动、密码重置和修改、受理时限控制等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组织机构、时限控制、密码修改。

4 总结

本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无线3G技术、网络技术及GIS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现有消防相关系统对接,建设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立足于满足火灾防控“自动化”、 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 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 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大力借助和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消防管理模式,实施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GB 25113-2010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移动接入系统建设方案[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3]公安部消防局.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北京: 公安部消防局,2012.

[4]李栗.关于云计算和云安全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应用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6).

[5]张迪,徐放,范玉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2).

[6]周蓉蓉.构建公安消防信息网内外网边界接入平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12):46-48

[7]林方湖,任钢.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MIS基础平台设计和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3):22-24.

[8]滕波.灭火救援移动指挥系统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9):17-20.

[9]吴希龙,崔毅东.移动端企业管理软件的交互设计优化[J].软件,2013(12):78-82.

[10]静国光.消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44.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6

2010年由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盐城分公借力移动通信、卫星遥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一套智能防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系统经过经过一年多的整合试点后,2012年6月份在盐城大丰正式开通运行,成为国内首家运行的智慧防汛系统。

通过这套电子监测系统的电脑显示屏,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全市各地的水情、雨情实时数据。从市防指发出的调度指令,都可以通过这间值班室的电脑,准确操作“千里之外”的水利设施开闸泄洪。一旦当重大突发险情发生时,工作人员可利用“灾情险情移动上报系统”,将现场照片,险情描述和具体地点的坐标发送到一体化平台。收到险情上报信息,平台立即通过各种方式予以报警,提醒工作人员了解险情状况,启动会商流程。

会商过程中,专家、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实时数据和预测信息进行综合会商,做出科学决策。会商结束后,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直接给相关防汛队伍责任人下达命令。防汛队伍责任人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获取抢险指令,抢险指令除必要文字描述外,还包括险患现场照片和地图资料、防汛物资分布表等资料。